初中化学复习专题四水和溶液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31 09: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四 溶液与水

课专题四 水和溶液 题 时间 目1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到常见的净水方法 标 2 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重 1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难2 水净化的方法,过滤的操作方法。 点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课题1 水 知识点 考点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教 学 内 容 D.化学方程式:2H2O 通电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考点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C时密度最大,为1g/cm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考点3.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试剂:明矾 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破损 3、吸附 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5、蒸馏的装置: 03 各种静化方法除去的杂质的种类 沉淀 过滤 吸附 蒸馏 考点4、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开水 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考点5. 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难溶性杂质 √ √ √ √ 可溶性杂质 √ √ 降低水的硬度 √ 例题 例题精解 例一6.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矿泉水,一会儿瓶壁上出现水珠 C.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增重 D.石灰水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变质 例二19.“神七”飞船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l 25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6小时的正常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D.小分子团水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例三.下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图,请回答:

(1)A试管收集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C、D表示直流电源的两极,其中D端表示 极。 (2)此实验说明水是由 和 两种元素组成的。

随堂演练

1、日常生活中,与肥皂水作用容易起泡沫的是

A、江水 B、矿泉水 C、煮沸的水 D、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水污染主要来自:①工农业生产中废水、废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触。③农业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硬水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许多麻烦,下列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 过滤 B. 煮沸 C. 加明矾 D. 加活性炭 4、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H2O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内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的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的H2O分子填充.则“可燃冰”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

A.2CH4?H2O

B.CH4?3H2O

C.CH4?6H2O

D.CH4?8H2O

5、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

微粒是( )

A. B. C. D.

6、某生活污水中有一股臭味,主要含有碎茶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和碳酸钠等.现欲将其经去渣、除臭处理后用于作清洗厕所的用水.问:

(1)采取何种操作可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什么物质可除去污水中的臭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经过活性炭净水器过滤的天然水,不能达到的是 ( ) A.除去原有的不溶性物质 B.除去原有的臭味

C.除去一些溶解的杂质 D.除去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溶解的氧气 B.电解水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4、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5、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是由碳、水两种物质组成 B.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6、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 A.B.C.D.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中考真题

1、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欲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2倍的方法,最可行的是( ) A.将20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B.将2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蒸发掉10g水

C.在10g1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40%的硝酸钾溶液 D.将10g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固体

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不会使用的净水方法有;(写字母)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水中Al3+超标有害健康,可能造成自来水Al3+超标的操作是; (3)家庭最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4)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列举一条生活中具体可行的节水措施.

3、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A中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C中净化水的方法是和吸附.

(2)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的废液需经处理才能排放,为减弱含有硫酸的废液的酸性,不能选用的物质是( ). A.废铁钉;B.熟石灰;C.二氧化碳;D.碳酸钠

(4)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具有絮凝和杀菌消毒作用.请将下列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Fe(NO3)3+16NaOH+3Cl2=6NaNO3+6NaCl+2Na2FeO4+.

4、净水丸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杀苗消毒,倍受人们青眯.药丸分内外两层.使用时,直接将它投入适量的水中,外层的优氯净(C303N3Cl2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03)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回答下列问题: (1)C303N3Cl2Na由种元素组成. (2)HCl0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净化水除了上述方法外.请你另举一例:.

(4)除去余氯的反应之一为:Na2S03+HClO=Na2S04+X,X的化学式为. (5)使用净水丸时.能否先破碎后使用? (填”能”或“不能”).

5、2011年3月11日,riben发生9.0级大地震,导致riben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

(1)福岛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发生核反应放出的氢气,接触外界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请写出氢气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2)我国政府向riben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援助的物质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饮用水等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3)由于堆芯熔毁,造成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海水遭到反应堆内发生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碘-131和铯-137的污染.由于运输困难和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数百万人饮水困难. ①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②“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单质,能赋予生命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资源紧缺既有缺水又有水受到污染的原因,所以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污染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4)这次因冷却故障导致核反应堆发生爆炸,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和平、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B.核能的危害性太大,不应再推广使用 C.开发核能可节约化石能源.

6、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过程中,该反应涉及的元素有种,属于化合物的有种.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在该反应中,B和D的化学计量数(即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为. 教 学反思 课专题四 水和溶液 题 时间 目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标 2 有关溶液题的解题方法 重 1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2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及相关计算题和图像题 点 课题2 溶液 知识点 考点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教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学 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 内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容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考点3、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A (1)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S · 80 (2)P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 N B (3)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P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C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0 t (6)从A溶解度是 80g 。 t3 t 1 t 2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考点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例题精解 例一用NaCl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 .将用于搅拌的玻璃棒用蒸馏水冲洗,洗涤液并于溶液中 B .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将NaCl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称量 D .将用量筒取的水倒人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 例二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当乙中含少量甲时,可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D .在t℃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 例三.小明从冰箱冷藏室(温度为4℃)取出一杯4℃的澄清石灰水,盖上杯盖,在室温(温度为20℃)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室温时该石灰水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4℃时该石灰水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该石灰水4℃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室温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四.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溶解度/g 0 13.3 20 31.6 40 63.9 60 110 80 169 根据上表回答: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硝酸钾的___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随堂演练 1.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的质量不变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D.6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 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5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 ( 密度为 1.14g/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量筒和胶头滴管 B.配制该稀硫酸需要加水 400mL C.配制时应将水小心地加入浓硫酸中 D.该稀硫酸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 5︰4 3.据有关专家介绍,用醋酸蒸气对空气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某学校在每间教室用1 20 g 1 0%的醋酸(CH3COOH)水溶液加热制取蒸气进行空气消毒处理。请计算: (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1 20 g 1 0 %的醋酸溶液中含水 g。 (3)1 20 g 1 0%醋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蔗糖 C. 植物油 D. 酒精 5.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 A. 量筒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托盘天平 6实验室配制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①称量②过滤③计算④蒸发结晶 ⑤溶解。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涉及到的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2)配制上述溶液需要水的体积是 mL(水的密度是l g/cm3)。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量筒和 实验室有10 mL、50 mL、100 mL三种不同规格的量筒,配制上述溶液时最好选用 mL的量筒。 (3)乙同学用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和蒸馏水配制氯化钠溶液,配制前应进行提纯,那么,提纯食盐涉及到的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2.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 ② ③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像回答: ⑴温度为t2℃时,A的溶解度_____B的溶解度(填:“>”、“<”、“=”);

⑵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 析出晶体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

⑶t3℃时,将80g 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形成溶液 的质量为________g。

⑷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一点)

4.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 根据所得数据计算:

(1)5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2)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B两烧杯中分别盛有20 ℃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含义是 。

个液。

(2)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80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 。 (5)当温度由20 ℃升高至60 ℃时(不考虑水分蒸发),

若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变大”、“变小”)

中考真题

1. 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往盛有l 00 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克M和a克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2. 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成水和氧气的过程中,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3.右图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依据图示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温度升高熟石灰的溶解度 (填“增大\或“减小”);

(2)3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约为 g;

(3)1 00℃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后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4. 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小芳服用的某种钙片的部分说明如右图,她很想知道每天服用的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于是在家中进行了探究:取2片钙片,放人玻璃杯中,向其中加入60 g 白醋,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醋酸反应),测得玻璃杯中物质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CH3 COOH==(CH3 COO)2Ca+H2O+CO2↑ 请你帮小芳计算: ××钙片 主要成分:CaCO3 规 格:每片2.0 g 用 法:口服 用 童:一日一次,每次2片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两片钙片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 (3)所用白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7分)某化学活动小组欲配制500克0.9%的生理盐水,下图是该小组同学配制的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所示仪器的名称:a b (2)请写出图A中的一处错误 (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4)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填序号) ①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颠倒 5、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仔细阅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2)烧杯甲里是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物质的溶液. (3)40℃时,烧杯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 (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 A.甲(状态2)>甲(状态1)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D.乙(状态3)>丙(状态3) 教 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4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