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修)试题

更新时间:2023-07-21 16: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陈玉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66分)

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

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 以上材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

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这个论断阐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和

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表明哲学( )

A.是全部科学的总和 B.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C.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D.都是科学的世界观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世界是否可以被感知的问题 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6.《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

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话反映的是( )

A.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B.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C.正确的运动观 D.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

7.下列观点体现唯物主义思想的是( )

A. 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D. 气者,理之依也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C.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9.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

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10.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来自英仙座星系团的神秘X射线信号。虽然仍

需进一步探究,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一种形态。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具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C.暗物质就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D.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不断发现新的物质形态

11.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歌曲《不想长大》中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这句歌词。 但是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再长大了,这主要强调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3.两位画家以《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画平静,倒映着远山

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 )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14.我国“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遵循规律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5.从“神一”到“神十”,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

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

A.实践的发展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经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能一步一步地认识

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这是意识自然起作用的结果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必须积极发挥意识的作用

1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面对半轮太阳,公鸡说:“我不叫,太阳就出不来。”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

一致的是( )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天不变,道亦不变

18.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

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 盘等的过程。随

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20.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是100

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21.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④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清楚,自己

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这一名言蕴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3.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

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4.“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

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

友情、健康、蓝天、梦想 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

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②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

③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④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有个孩子去池塘摸鱼。他父亲叮嘱: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则,鱼会吓得往水深处跑,

就捉不到鱼了。孩子刚开始摸鱼时缩手缩脚,一条也没逮到。后来,他突发奇想,先在池塘中央挖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竟捉到半桶鱼。这个故事的哲学启示是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正确认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C.要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D.科学思维方法是我们做事成功的源泉

28.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

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

①价值判断超越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③价值判断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④要用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

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2.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

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3.北京军区某机步团坦克六连士官贾元友,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靠着忘我的拼搏精神,

通过15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铁甲精兵”。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奉献,做到为人民服务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简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

34. 材料一: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

一2020年)》。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

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l)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别谈谈“坚持因地制宜”和“推进试点示范”做法的哲学

依据。(6分)

(2)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

现的哲学道理。(6分)

35.材料一 跨省河流一直存在着省域之间怎样共同预防和治理污染以保持共同发展的难题。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浙江、安徽两省围绕新安江的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多年酝酿,但“游戏规则”的形成过程一波三折。2012年2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正式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为全国跨省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材料二 浙江、安徽两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安江现状和两省的实际需求签订了水源保护协议,确定了双方需要达到的水源标准,如果安徽省做到了,浙江省就给予

奖励,反之亦然。“新安江模式”坚持“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在妥协中谋求共赢,为浙江、安徽两省科学发展、造福后代奠定了基础。

(1) 简要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新安江模式”给我国生态治理带来的启示。

36. 1982年4月份,在美国从事铝合金研究的谢赫特曼发现了准晶体,而按照当时的理论,这种晶体的原子排列方式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观点在当时遭到许多物理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怀疑和反对,以致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近30年后,勇敢质疑“常识”的谢赫特曼终于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在谢赫特曼发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陆续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的存在。目前,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生物等多个领域。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2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造问题.创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 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哲学解读自然之美】

工业化、城镇化在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 一边是开发仍在快速推进,一边要留下更多空间,矛盾如何解决?“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分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的。(9分)

【发展推动和谐之美】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老百姓一绿色家园,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说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意义。(6分)

【行动彰显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3)请你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活动,并指出其哲学理论依据。(3分)

高二政治期中试卷答题纸(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33题,共66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二、简答题(共36分)

34. (1)

(2)

35. (1)

(2)

36.

三、探究题:(18分)

37(1)

(2)

(3)

二、简答题

34.(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就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推进试点示范,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在践行这个原理。(每点3分,共6分)

(2)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上下功夫,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落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注重量的积累。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重视实践。“落实”就是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答其中2点可得6分)

35.(1)①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浙江、安徽两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本着对历史和未

来负责的态度,合作治理新安江生态问题。

②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尽管一波三折,但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最终仍得以形成并实施。

③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试点实施,将为全国跨省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每点3分,答其中2点可得6分)

(2) ① 物质决定意识,我国生态治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国的生态治理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国生态治理要按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发展。

(每点2分,共6分)

36.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谢赫特曼正是在对铝合金研究中发现了准晶体的存在。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谢赫特曼发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陆续研究,获得了对准晶体的一系列新发现。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准晶体研究的众多发现和应用,证明了谢赫特曼研究的正确性,最终使他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生物等多个领域。 (每点3分,共12分)

三、探究题:

37. (1) ①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体现了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每点3分,共9分)

(2) 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②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每点3分,共6分)

(3) ① 活动如:环保文艺演出、美丽社区摄影展、环保宣传手册发放、环保知识讲座、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多样,言之有理,即可得分)② 理论依据: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促进事物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等。(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3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