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08-21 02:57: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一、细胞:

1、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人体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3、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见神经细胞】

(一)红细胞:

1、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可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形态特征:双面微凹,周缘较厚,具有较大表面积。

3、功能:细胞内有血红蛋白,可以结合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4、红细胞形态与功能有什么关系?

具有较大表面积,利于更多的结合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二)骨骼肌细胞:

形态特征:是细长的圆柱状多核细胞,细胞质内可见明暗交替的横纹。

功能:迅速有力的收缩。

(三)心肌细胞:

结构特点:有横纹,细胞之间通过分支形成联系。

功能:多个细胞可以一起收缩与心脏的泵功能相统一。

(四)神经细胞(神经元):

结构:末端有突触。

功能:接受、整合、传递信息。

结论:细胞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二、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发育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并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2、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一生都在进行,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3、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组织细胞的特点: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

5、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调控。

6、1)细胞数量:细胞分裂——增多;;;细胞分化——不变。

2)各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相同;;;细胞分化——差异。

3)相同点:各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4)联系:共同完成个体的生长发育。

三、显微镜使用:

1、显微镜成像特点:倒立放大

2、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3、方法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二)对光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4、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下降,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换高倍镜,调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四、观察组织:

(一)上皮组织: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

分布:体表或器官表面,管腔内表面。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

(二)结缔组织:

特点: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

分布:血液、骨、软骨

功能:营养、支持、保护、连接

(三)肌组织:

特点:肌细胞长纤维形,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分布:骨骼肌、心脏、心血管壁等

功能:收缩和舒张

(四)神经组织:

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

分布:主要在脑、脊髓中

神经元之间以突触相联系

功能:接受、整合、传递信息

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

功能:支持、保护、绝缘作用

(五)

1、胃壁结构图:(有内而外)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

2、下列器官各属于什么组织?

肱三头肌:肌肉组织;汗腺:上皮组织;头骨:结缔组织;心脏:肌肉组织;小脑:神经组织;毛细血管:上皮组织。

3、耳朵、手由那些组织构成?

上皮、结缔、神经、肌肉。

五、器官:

1、与消化有关的器官:

消化道: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

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2、与泌尿有关的器官:

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构成泌尿系统,功能:排出代谢废物。

3、系统、相关器官和组织、主要功能:

(1)运动系统:骨和骨连结以及骨骼肌

功能:支持躯体、保护内脏、运动躯体。

(2)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功能:气体交换

(3)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

功能:消化和吸收循环系统

(4)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功能:运输氧气、养料、代谢废物

(5)淋巴系统:淋巴结、淋巴管、脾

功能:物质运输、防御

(6)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功能:排泄代谢废物

(7)神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

功能:调节、协调、整合

(8)内分泌系统: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性腺(卵巢(女)、睾丸(男)) 功能: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

(9)生殖系统:女: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男: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尿道 功能:产生生殖细胞,完成生殖过程

4、抬腿:运动系统,骨通过骨连接形成骨骼;关节两侧两股肌肉,一收缩一舒张,交替进行;神经调节骨、关节。

5、不利于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

极地——低温;

沙漠——缺水;

海洋——高压和缺氧;

火山——高温和粉尘;

高山——缺氧和低温;

太空——缺氧、缺水、低温和辐射等。

6、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o适宜的温度:18C;淡水;食物:供给营养、能量;氧气:成人每天需要450 L氧气;大气

压:一个大气压。

7、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外环境。

8、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六、人体内环境:

1、人体内环境的组成:血浆:血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组织液:除血细胞外地大部分细胞。

2、人体的内环境:人体内细胞外部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基本环境。

3、胃液和尿液不是组织液,因为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环境。

4、血液中各成分的功能:

(1)血浆:

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成分:

水:91-92%

固体有形物:8-9%(蛋白质、脂类、葡萄糖、无机盐、废物等)

功能:运输血细胞、养料、废物。

(2)红细胞: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

功能:运输氧气、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

(3)身体受伤后,伤口周围红肿发炎、化脓?

白细胞: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血小板:

功能:止血、加速凝血。

形态结构: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七、测量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的pH等生理数据:

1、运动前后体温变化:

O体温变化不大,37C左右,人是恒温动物。

怎样维持体温的恒定?运动心率加快,循环加快,出汗。

2、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人的体温变化特点:

①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②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③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体温不同,但一般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3、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心率范围60~100次/分,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大;心率变快,血液循环加快,热量散失、废物运输速度变快,维持体内内环境平衡。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4、唾液PH值正常范围pH6.6~7.1,这说明: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5、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温度、渗透压、pH值等,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6、内环境常保持相对稳定;细胞外液理化特性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7、强调:

①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②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ª定范围内。

如正常情况下,

人的体温变化范围是36.5~37.5℃;

血液的pH变化范围是7.35~7.45;

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时);

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

8、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八、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1、哪些系统参与了维持内环境稳定:

【图片】

对以上系统起调节作用的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2、消化系统的作用是:补充内环境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3、呼吸系统的作用是:维持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

4、循环系统的作用是:主要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

5、泌尿系统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及pH的相对稳定。

6、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是 对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7、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8、心脏组成:

(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2)四个腔——左心房:与肺静脉连通;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连通;右心室:与肺动脉连通。

(3)瓣膜——保证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

9、肺动脉:静脉血;肺静脉:动脉血。

10、动脉:管壁厚,管腔小,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经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

11、血液循环分为:肺循环+体循环。

12、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这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特点:(1)数量大,分布广;

(2)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5)毛细血管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场所。

13、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小静脉——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下肢毛细血管——伤口炎症部位。

14、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场所,静脉血->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小动脉——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场所,动脉血->静脉血)——小静脉——各级静脉——腔静脉——右心房。

15、血液从哪里获得养分和氧气?肺部毛细血管

16、呼吸系统组成:

呼吸道:气体进出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场所。

17、呼吸系统:维持内环境(细胞外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

18、组织细胞从哪里获得养分和氧气?血液。

血液主要从小肠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通过营养物质的吸收获得养分。

19、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道: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2、消化:过程及部位

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淀粉——葡萄糖(口腔开始消化)

脂肪——脂肪酸、甘油

蛋白质——氨基酸(胃开始消化)

20、吸收:主要在小肠内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1)小肠长:5-6米

2)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增加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内小肠绒毛细胞、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1、消化系统:补充细胞外液因细胞代谢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22、机体内摄入过多的物质、异物、有害物质、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怎样排出体外? 排泄:经血液循环通过某些器官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23、食物残渣的排出属于排泄么?不属于

24、泌尿系统组成:肾(人体最重要排泄器官),输尿管,膀胱,尿道。

25、肾(肾单位:肾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

肾小管:外面缠绕很多毛细血管。

26、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

原尿成分: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尿酸。

2)肾小管重吸收:

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量水、其他物质,进入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尿液成分: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

27、比较:原尿、尿液、血液成分的异同。

尿液:尿素、尿酸含量最高,不含葡萄糖

原尿:含有葡萄糖、较多尿素、尿酸

血液:含有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少量尿素、尿酸、无机盐等

28、血尿、蛋白尿是怎么形成的?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红细胞不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病理情况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管腔变窄,使具有滤过功能的面积减少,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使血浆蛋白甚至红细胞“漏”出,故可出现少尿、蛋白尿和血尿现象。

即:在肾小球滤过时,蛋白质、红细胞透过了毛细血管壁,进入尿液。

29、糖尿出现,是尿液形成中的哪一过程出现了问题?肾小管重吸收。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重吸收会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

30、肾的排泄作用,调节水、无机盐、酸碱度等平衡。

31、泌尿系统在内环境中的作用: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及pH的相对稳定。

32、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环境,保证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也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

33、血浆和稳态:

(1)有90%以上的水,有溶解、运输物质、吸热调节体温的作用。

初二年级生命科学期中考复习大纲+知识点

(2)pH值在7.35----7.45之间,主要由无机盐组成的缓冲对调节。

(3)其内有细胞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机物、特殊物质,如激素、酶等,还有代谢废物。

(4)有一定的渗透压,在37℃时渗透压相当于生理盐水(0.9%NaCl溶液)的渗透压。

(5)温度在37℃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3u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