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校教师资格考试之 - 高等教育学

更新时间:2024-06-17 1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教育学

1、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高等教育学已发展成为教育学一级学科门类下的二级学科点,可以授予硕士、博士学位。 2、高等教育的特点:高与专,相对于中等教育而言,它层次上高,性质上专。 高等学校老师的教学特点:具有学术性、专业性。 3、高等教育的历史: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主要是应用性学科、是应用理论学科、是综合性学科。 4、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的三个原则: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原则。 5、高等教育的发展史:

1088年成立的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属学生大学,1200年巴黎大学成立,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这个校名,巴黎大学属老师型大学。

中世纪的大学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6、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或“教授”学位。意味着取得了老师资格,学生已属于教师同业行会。这些学位起初并没有高低之别,硕士、博士和教授这三个头衔在中世纪完全是同义语。

7、中世纪大学的特征: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 8、近代欧洲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

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和专门学院。 9洪堡与柏林大学:

洪堡出生于德国贵族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1787年入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法律,一学期后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同时对历史和古典文学发生兴趣。

10、洪堡的治学理念: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1) 大学的相对独立于学术自由:在洪堡看来,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两条:一是自由,二是宁静。洪堡所说的

自由体现在大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就是他提出的“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这两条基本办学方针。 2) 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洪堡认为大学兼具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道德和个性的修养。洪堡

认为大学的核心是发现知识。 11、柏林大学的建立:

1809年创立的柏林大学由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神学院组成,哲学院是大学的中心,师资力量最雄厚、规模最大。

洪堡在各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所,大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研讨班采用“习明纳”(seminars)教学方式。“习明纳”一般由8——12名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专题探讨,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习明纳”是在教学上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其他大学所效仿。

12、20世纪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这个时期,现代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13、美国初级学院的建立:

1892年芝加哥大学校长W.R哈珀将大学分为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两个部分,前者称为基础学院,后者称为基础学院。1896年,他把这两种学院分别改名为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这是高等教育史中首次使用初级学院这一名词。因此,哈珀被后人誉为“初级学院之父”。

14、美国社区学院的功能:学历教育、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面向社区的文化功能教

1

育等

15、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地区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灵活性、实践性。

16、威斯康辛思想的主要内容: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所谓“专家服务”就是指发动大学专家教授服务于州政府。 17、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普及化:<15%精英教育;15-50%大众高等教育;>50%普及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多样化:层次多样化;规模多样化;教学组织多样化;教育资源来源多样化;学生成分多样化。 3)高等教育国际化: 4)高等教育信息化:

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18、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 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

太学是世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正式设立的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太学成为“传授知识、研究学术的专门学府。 19、唐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书院。

20、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的结束,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纪元。 21、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 (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 (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 (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 (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22、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23、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24、民国设立教育部,由蔡元培任总长。

25、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造。 26、1922年,“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 27、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标举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理念。

梅贻琦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西南联大校务常委会主席期间,大力推行通才教育(自由教育)、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学术自由(自由讨论)理念。竺可桢在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秉持培养“领导人才”、“各行各业的领袖”、“社会的砥柱”的办学理念。 28、所谓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乃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

29、大学理念包括: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

30、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的人格化、个性化、典型化并富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一组精神特质。大学精神既是大学校园文化深层结构的内核,又是大学优良传统的浓缩或象征。“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便是大学精神的高度概括。

31、19世纪英国纽曼的《大学的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的学术著作。 32、1876年创立的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33、高等教育精英诉求与大众教育诉求的两种目标: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

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和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进程中的两种目标取向。前者是精英高等教育的目标诉求,后者是大众高等教育的目标诉求。

34、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35、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

36、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

2

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

37、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大学理念的人是德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奠基人洪堡。 38、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元培先生。 39、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 1)、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 2)、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 3)、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4)、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40、化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诉求与精英诉求矛盾的对策性建议: 首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诉求不能完全取代精英诉求。

其次,高等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超越现实,在适应中超越,通过超越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三,保持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的适度张力,实现二者发展的某种平衡。 41、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张力。 42、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过度扩张所引发的现实问题:

(1)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继续踯躅不前。 (2)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使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 (3)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带来了愈益严重的高校行政化弊端。 43、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冲突:大学不是“大”学。

44、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 (1)以提高效益为指向,适度控制发展规模。 (2)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合理调整教育结构。

(3)将质量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实现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45、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46、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教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47、教育目的在存在形态上的分类: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和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

1)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可称之为应然的教育目的 2)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可称之为实然的教育目的 48、教育目的的性质: 1)教育目的的主观性; 2)教育目的的客观性;

3)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规定性 49、高等教育目的的内涵:

1)从宏观上说,高等教育目的是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结果或追求目标的根本规定;从微观上说即

对所培养的人的质的规定

2) 概言之,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业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

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中的核心问题。

50、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调控、激励、评价作用。

51、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学说主要有: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全面发展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52、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

5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3

54、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综合观: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55、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概括为: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

55、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导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概括为: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

56、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核心观点: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57、科学教育旨在使人学会做事;人文教育旨在学会做人。

58、归结起来,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都各自具有自身合理的一面,但又都具有偏颇的一面,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 59、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与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有机统一,是制定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60、全面发展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全面发展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涵义: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自由的发展。

61、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的当代变迁: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当代变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

60、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62、何谓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63、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高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6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支持。 (2)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 (3)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65、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66、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67、教育民主化与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基本趋势: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68、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69、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莫里尔法案》。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首先在美国产生。

4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

1. 纵观历史,通才和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2. 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理念源于古希腊人文教育,内容被称之为七艺。 3. 《莫雷尔法案》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 4.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其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5. 英才高等教育阶段: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入学人口低于15%;15%-50%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

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6. 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

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遵循原则:发展速度适度;以内涵为主扩大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发展

终身教育。

8. 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9. 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包括: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

方法教育、人文精神教育。

10.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其占主导地位。

11. 从教育发展历程看,他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平等主要表现是:

就学权利、教育条件、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平等。

12.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13.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基础与渠道:

正确认识科学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所谓整合,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那你、浑然一体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的整合,不是两者之间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他们在高层次的结合。之所以要整合,是因为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而之所以实现二者的整合是因为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为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实现其整合的渠道:其一,强化二者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两种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其二,建立融二者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兼顾人文与科学课程,打通文理工相互隔离的壁垒,强调知识的融合与方法的贯通;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二者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1.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学制建立依据: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制度,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纵观各国普通高校学制系统,可分为: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2.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 3.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校的办学性质。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教育部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这是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4.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证书制和高考制。 5.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制度;高教大众化带来高校培养目标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公众接受高教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6.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原则:双向选择和自主就业。

高等教育学第五章―――第十章

14.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能力的总称。

5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高等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包括教育平等和教育参与。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创新发展文化。 高等学校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目的,从而确立大发展科学职能。

1862年美国签署《莫里尔法案》。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首先在美国产生。

纵观历史,通才和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 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理念源于古希腊人文教育,内容被称之为七艺。

《莫雷尔法案》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英才高等教育阶段: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入学人口低于15%;15%-50%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遵循原则:发展速度适度,以内涵为主扩大规模效应,建立多元化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

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教育,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包括: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人文精神教育。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19世纪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其占主导地位。

从教育发展历程看,他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平等主要表现是:就学权利、教育条件、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平等。

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学制建立依据: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的政治制度,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纵观各国普通高校学制系统,可分为: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校的办学性质。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学位授予法》,这是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证书制和高考制。

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制度;高教大众化带来高校培养目标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公众接受高教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原则:双向选择和自主就业。

高教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纬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上主要包括层次、科类、形式、地区、管理结构。

高教管理体制从本质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教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当前各国高教宏观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和运行机制:法国的中央集权型,以政府干预为主;美国的权力分散型,以社会力量为主;德日英德结合型,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

西方各国高校权力机构的三种模式: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美国模式,行政权力为主;英国模式,二者结合。

我国高校领导体制:主要反映高校举办者、办学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教学管理主要任务:建立正常教育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6

44. 45.

46. 47. 48. 49.

高校教学管理原则:学术与行政管理结合,公平和效率相统一,权力与权威相结合,分权与集权相统一,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

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识安排等。一旦确立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课程编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订者、编制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经费管理、项目与档案管理。科研管理原则为:公平合理、形成特色、协调性、以人为本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教育评价按基准分类:相对、绝对、个体内差异评价。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 高教评价主体:校内评价、社会和评价中介机构。

高校综合评估两种类型: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

论述题

1、现代大学的职能: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就居有的职能,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离开这一点,大学便不成为大学了。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使命,也是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中心。其次,这一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此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的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现在: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再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这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前二者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2、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基础与渠道:

正确认识科学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所谓整合,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那你、浑然一体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的整合,不是两者之间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他们在高层次的结合。之所以要整合,是因为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而之所以实现二者的整合是因为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为基础,二者相互依存。实现其整合的渠道:其一,强化二者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两种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其二,建立融二者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兼顾人文与科学课程,打通文理工相互隔离的壁垒,强调知识的融合与方法的贯通;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二者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3、论述我国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教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教管理权力下放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监督、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在目前阶段,扩大地方政府权利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实现条块分割向条块有机结合的转变。2 建立一个社会广泛参与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教合理健康发展。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高教管理运行机制的一个主要特征。社会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决策学化、民主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办学,减轻政府财政困难,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当实现政府高教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建一些由各界人士共

7

同组成的高教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3 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政府高教宏观权力的下放,最终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力,实现办学者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

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的组织权利。 论述题

4、试述21世纪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普及化,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15%精英教育;15-50%大众高等教育;>50%普及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多样化:层次多样化;规模多样化;教学组织多样化;教育资源来源多样化;学生成分多样化。 3、高等教育国际化:未来的高等教育将呈现显著的全球化的特点,在教育目标上,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将成为重要的内容

4、高等教育信息化:新技术和信息网络给高校事业的变化是革命性的,教育信息化将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5、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避免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从而为社会所抛弃。因此,在大众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共存阶段,

我们不可用过去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来简单评判现在的高等教育质量,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是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 5、试述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1)、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生存的的前提,学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靡。 2)、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的理念,对中国而言,依法自主办学是贯彻大学自治理念的主要途径。大学自治既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的权利、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要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理念,将管理权逐步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应当正确处理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大学在增强自主办学的同时,要学会自觉地接受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3)、教授治校理念 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要贯彻大学自治理念,需要明确实施这一理念的活动主体,这一主体的核心就是教授。教授治校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教授治校的具体形式是组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要建构并实施教授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力削弱、行政权力增长的陈旧习俗,积极探索调动教授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机制;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国际影响力。 4)、教学与科研统一的理念 教学与科研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它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我是首倡教学与科研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元培先生。建构并实施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有机地引入教学教程中,通过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应当去除教学与研究相互割裂的习惯,将出人才和出成果视为大学的双重任务,应当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进行科研活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应当循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伦理规范与人性要求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应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拓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多元渠道,应当立足于教师现实的职业生活,构建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应当坚持制度规范与自由发展的统一,创设外部约束与自我调整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6、试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必然追求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

8

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动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宰制、管束不旨趣的外在的硬性干预;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成为一个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富有吸引力的地方。理智的卓越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追求;高等教育是造就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整合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隘的职业教育。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载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高等教育若不袪除文凭与就业间的机械联系,其办学效益和吸引力就不会得以实质性改善。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狭隘的专业学习或就业准备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扭转。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7、现代大学的职能有哪些?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永远不会消失,离开了此点,大学便不成其为大学了。因此,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服务于社会是当代高校的职能的延伸

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现代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3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