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22: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保障概论 题 目

课程论文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课程主讲教师

城镇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城镇失业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深化后出现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城镇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 ,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我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量的失业人员涌向社会造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失业的现状和成因两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 关键词:城镇失业 现状 成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快速增加,城镇失业问题也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了预防城镇失业人数比例过大,从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增加的成因,探讨了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1城镇失业现状

1.1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的基本特征

1.1.1分布面广

我国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都有失业人口的存在。 1.1.2增长速度快

随着城镇经济体制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多,城镇失业人口呈增长趋势。 1.1.3区域差异大

受东西部经济水平和流动人口的影响,我国城镇失业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的特征。 1.1.4中高年龄者居多

中高年龄人口由于年龄偏大,往往都是企业裁员的主要对象。

1.1.5文化技术素质低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文化技术素质低的人口与较高素质的人口相比,失业的可能性更大。 1.1.6 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

由于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减员,使失业人员增多

1.2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的分布状况

1.2.1下岗职工平均下岗时间长

据调查统计,有77.1%下岗人员是在1995年末以前下岗。这表明,尚未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实际失业持续时间较长,尽管他们与原单位保持名义上劳动合同关系,但是实际上是“失业者”。 1.2.2不同行业职工下岗比例差异大

行业 企业职工下岗比例(%) 采掘 4.99 制造 8.58 建筑 7.13 批发零售、贸易、餐馆 9.75 其他企业 5.03 结论:下岗职工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不同行业间劳动力的流动性极差,形成了相互隔离、相对独立的非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下岗比例高的部门劳动力不能轻易进入下岗比例低的部门。

1.2.3各地区职工下岗比例分布差异大

地区 企业职工下岗比例 辽宁 14.2% 黑龙江 13.8% 湖南 11.2% 上海 11.1% 江西 11.0% 湖北 10.5% 吉林 10.3% 四川 9.5% 1.2.4全国城镇企业职工下岗比例达8%

全国城镇下岗人数达891万人 单位 国有经济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经济单位 下岗人员(万) 573.7 287.1 30.8 所占比例(%) 64.3 32.2 3.5 1.2.5中年下岗职工占下岗人员总数比重最高

下岗职工年龄分布 20~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下岗人员占全部下岗人员比重 2.9% 12.8% 20.2% 20.1% 13.1% 13.1% 结论:后三者共计占总数的52.3%,几乎占了下岗人员总数的一半之多,这部分下岗人员有相当部分曾经“上山下乡”,是在改革初期返城的待业青年。从各年龄组职工下岗比例看,36~40岁年龄下岗比例为9.0%,31~35岁组为8.8%。 1.2.6下岗职工平均文化程度较高,在初中毕业以上 文化程度 所占比例 初中及以下 62% 高中 29% 中专 4.87% 大专 3.8% 结论:除少数比例的小学文化程度人员,绝大多数下岗人员具有初中或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以上水平。

2失业原因分析

2.1劳动力相对过剩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虽然发展迅猛,但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让大量的劳动力得到足够的就业岗位。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劳动力需求过大,则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2.2劳动力素质原因

在当代技术高度发展的城市里,职业需求变化剧烈,某些技术过时甚至不再需要,致使一部分只具有过时技术的人失业。

市场上又对某些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有大量需求,这类人却是供不应求,使大量需要人才的岗位缺乏人才应征,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许多新兴行业人才紧缺。

这种应征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失业现象的产生。

2.3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随着内外需求的减少,存货增加,流动性变弱,产业风险拉高,增加了城镇人口失业的数量。

2.4就业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失业人员观念陈旧,影响他们的再就业。比如,计划寂静时期形成的“铁饭碗制度”造就了一大批“铁饭碗观念”的职工,认为只有到国有经济单位工作才算就业,导致一些失业人员自愿失业,也不愿到非国有经济单位工作。

2.5技术进步的影响

2.5.1技术进步,加剧了结构性失业

由于技术装备更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部门也必然会有一部分职工失业。并且科学技术进步越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越快,含有传统旧技术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差,失业的人数就自然越多。 2.5.2 经济体制转轨,导致转轨性失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等资本吸纳的劳动数量明显减少。在新增投资没有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资本总额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数就不可避免的增加了。 2.5.3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产业兴起,一些旧产业被淘汰,被淘汰的产业游离出大量劳动力,但由于技术要求的不同,游离出来的劳动力不能完全进入新产业。

2.6经济结构调整影响

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支柱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一部分处于劳动年龄的人,由于就业观念作怪不愿进入非国有企业,从而成为失业人员。

2.7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已开始出现。在经济扩张阶段,我国的就业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由于投资的带动,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充足,不仅使企业隐蔽失业减少,而且还可以扩招一些正式和临时的工人。

随着投资增长,建筑业需要从农村招收大量的建筑工工人,从而也减少了农

村的剩余劳动力。但是,在经济紧缩阶段,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产品积压,正式工人下岗,大量从农村招来的临时工和建筑工人又纷纷回到农村,

隐性和显性的失业都会增加,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O,国外企业的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加大,这就更加大了我国城镇就业的压力,导致城镇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2.8中国失业保险以及就业优惠政策不健全

由于失业保险制度的不健全,一些破产企业人员只能领到极少的失业保险救济金,仅仅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就业优惠政策尚未全面落实到位,办理手续复杂,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主辅分离政策难以落实。

在这两个问题下,失业情况无法及时得到改善,并呈现着失业率增多的现象。

3城镇失业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择业观,严重影响失业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尽快帮助失业人员认识形势,帮助失业人员提高思想认识,这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要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失业现象。

要认识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就是“流动”,要学会在流动中寻找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劳动者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要认识到劳动力过剩是相对的,就业机会是永存的。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就业的新天地

3.2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范围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包括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制定促进其发展的有关政策。

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积极吸引外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鼓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狠抓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吸收更多的劳动,创造更大的产出。

3.3加强对城镇就业现状的保护和立法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它是导致城镇产生大量失业人员的重要原因。

从所有制结构来讲,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

从产业结构上讲,在调整、改造加工产业,推进基础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企业结构上讲,深化国有大型企业改革、造就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3.4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健全,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清除那些分割市场阻碍要素,创造一种面向全体城乡人员和劳动力的平等竞争的劳动市场。

可为失业人员创造平等竞争的求职机会。

对下岗职工形成就业竞争的外部压力,迫使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面向市场自谋职业。

为用人单位择优聘用人才创造条件,有利于创造劳动需求。

建设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和完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加强职业指导和转业转岗培训,减少因信息不畅而造成的再就业困难。中等以上城市要加快实现市级劳动力供求信息计算机联网,并积极推动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统一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3.5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严格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条件,降低失业保险金的水平,缩短失业保险领取的期限,强调失业保险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为了鼓励失业者尽快就业,提供奖励资金。同时,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也应受到重视。

在我国,由于下岗、失业现象出现的时间短,而政府的再就业机制、措施还不完善、不配套,在下岗失业职工没有找到新的就业岗位以前,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3.6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

树立教育观念,制定职业培训规划,并给予相应的制度保证,使职工培训制度化。

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国家应该从失业救济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失业人员的就业转岗培训,使失业救济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

开辟培训资金的筹措渠道,增加人力投资,扩大职业培训范围。

结论: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对于减少失业人口特别是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人口的存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是由国家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的办法,使职工在失业期间获得必要的经济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并通过转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其重新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4.1实现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完全依靠政府财政为失业和下岗人员提供福利支出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更应该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包括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失业保险资金的统筹层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调整基金支出结构,提高基金使用效益等等。

4.2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失业保险能为失业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满足他们最基本的需求。

4.3鼓励非国有企业发展,拓展就业机会

政府应为私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宽松、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优良的环境,创造更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多的选择到私营和民营企业就业。

政府还应创造条件鼓励个人自我创业和拓宽就业渠道,除了正规就业方式,应鼓励个人从事各种非正规就业,即非全日、非固定作息时间、短期的阶段性就业、非固定工作场所等就业。

还可以结合各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政府支出扩大与促进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

根据相关资料,

4.4对促进再就业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我国失业保险从建立起就把发放失业救济金与促进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和生产自救密切结合起来,避免了失业保险与就业脱节的弊端。

结论:城镇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他们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也构成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解决好城镇人口失业社会保障问题十分必要,本文从城镇失业人口基本现状入手,继而研究了城镇失业人员贫困程度的测定及贫困类型,分类了城镇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论证了城镇失业人员救济标准的确定,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失业保健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统计网,上海统计年鉴2008.http://www.stats-sh.gov.cn [2]《失业属性与中国失业问题研究》 杨成刚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论失业问题》 阿瑟·塞西尔·庇古 商务印书馆

[4]《通货膨胀、失业与货币政策》 索洛 等革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中国式充分就业与适度失业率控制研究》 史及伟 杜辉 人民出版社 [6]《失业保险》 信长星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7]《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 赖德胜 孟大虎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8]《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 王艾青 科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38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