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知识读本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1-06 10: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贵州工业强省战略首次提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贵州工业强省战略
第一章 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近现代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化为标志,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化是现代化得基础和主体。
一、 工业化可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一)工业化是现代经济的增长过程
工业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化实质上是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它突出的表现为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生产率大规模的持续提高,在此基础上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二)工业化腾飞带动经济高速增长
当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腾飞现象,并带动经济高速增长。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解释:一是山体效应理论。穷国如低矮的山形,富国如挺拔的山峰,穷国要变成富国,取决于整体劳动智力发展水平及其最高劳动智力水平的带动作用,而不是取决于整体劳动智力水平低下及其最低劳动智力水平。二是腾飞假说。假定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的劳动智力发展使得一定的高技术构建成统领经济发展的高平台,不断吸引高平台以下的经济运动向高平台上集聚,引起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进入一个经济持续高增长的腾飞阶段。
二、 工业化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工业化是农业人口大量转为工业人的过程
工业化过程实质就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也是农业人口大量转为工业人口的过程。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工业国,是否工业化,国际上通常依据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来判断。一是农业产值占GDP得比重必须下降到15%以下;二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三是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扩大就业不仅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促进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扩大消费的办法无非有两个:一是提高国民收入,二是扩大就业。而目前情况下,大幅提高国民收入显然不太现实,因此只能主要通过扩大就业的办法来实现。
(二) 新型工业化蕴含着巨大的扩大就业潜力
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机械化、电气化为主要内容,新型工业化道路除了传统工业化内容以外,还有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得任务,并把二者有机的协调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互动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蕴含着扩大就业的巨大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出众多的就业机会。
2、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就业,带动工业化发展,将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3、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总之,就目前我国及贵州的国情和省情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为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奠定重要基础。
三、 工业化可推动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其本质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人口从分散到集中地过程。
(一) 城镇化育工业化相伴随行 (二) 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得发动机 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得发动机:
1、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工业化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工业化导致社会的进一步社会分工,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然需要。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城乡分离和城镇的出现,即带来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越快,社会分工越专业,对城镇化推动越强。
2、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看。工业化得发展过程,就是产业结构成长(升级)的过程。产业机构成长有两个基准:一是收入弹性基准,二是生产率上升基准。相对来说,作为工业的第二产业和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比作为农业的第一产业的收入弹性高,导致产业机构向二三产业集聚,在市场竞争激励的情况下,必须调整并升级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在工业化过程中,非农化尤其是服务业的拉动效应越大,对城镇化得带动效应就较强,反之就较弱。
3、从资源流动的角度分析。在资源流动不受阻碍的前提下,资源总是向效率高的地方聚集,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现代工业和现代城镇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一、 现代工业和现代城镇可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本和物资设备,以及现代服务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二是城镇化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从而也带动第是那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一)城镇化通过工业化的加速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优势主要来源于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劳动分工、范围经济和劳动力供给。1、城镇聚集经济;2、外部规模经济;3、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4、交易成本低,形成外部范围经济;5、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
集群内劳动力工资和培训成本降低,在数量和质量上真正实现了有效供给。
(二)通过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民消费,增加国内有效需求而推动经济增长
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形成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途径。
(三)城镇化通过信息化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城镇再造推动经济增长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推动经济增长。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是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会改变城市的形态和规模,提高生产率。
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大规模高效率的制造业,并以此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
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从而提高社会各领域生产、服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改造的关系,信息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工业化进程。
(三) 城镇化在城市基础设施、区域市场一体化、第三产业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二、 工业化造就的人才资源尤其是企业家群体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一)人才资源和企业家的内涵及特征
人才资源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其创造的劳动过程中,那就是:内在素质的优越性、劳动过程的创新性和劳动成果的创造性、贡献的超常性、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时代性和群众性。
企业家人才资源其主要功能就是创新,这种创新包括组织、市场、制度、产品等方面。表达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一是强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角和对经济生活的高度敏感度;三是永不满足的经济冲动。
(二)人才资源、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人才资源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
人才资源是一种高增值性资本,具有物质资本不可比拟的自我丰富、自我发展的特征,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智能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推动力。
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不仅是推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的根本动力,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人才资源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所在。二是人才资源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人才资源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更新观念和转变生活方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四是加大人才资源积累是落后国家或地区赶超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根本途径。
2、企业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企业家本质上是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源泉。企业家资本作为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关键的主动性生产要素资本。
三、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
工业的出现以及工业所导致的包括其他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产的变化是工业化得起点。工业的增长与发展造成结构的变动才是工业化过程的最基本特征。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变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划分:1、从工业发展的阶段判断。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判断。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结构判断。第一产业内部,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含量高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按轻纺工业——基础型重工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动看,产业结构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从市场导向角度看,产业结构朝着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市场全球化方向演变。从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沿着传统服务业——多元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方向演进。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判断。通常可以分为是三个阶段,“一、二、三”产业阶段;“三、二、一”产业阶段;“三、二、一”产业阶段。
(三) 工业化是产业协调互动的发展道路 1、工业化与现代化农业互动发展的规律
工业化和现代化农业保持动态平衡,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1)农业对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会随着它的比重变化而改变,它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和生态环境方面。
(2)工业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3)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广义而言,工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现代工业,实现工农协调、城乡共进的过程。国内外关于工农关系演进的逻辑次序是“以农补工——农工自我发展——以工补农”
2、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规律
新型工业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新型工业化不仅为现代服务业发
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的需求共同促使服务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第一,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需求多样化。 第二, 工业发展为服务业提供大量人力资源。 第三, 专业化分工促使自我服务向社会服务转移。 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型工业化深化。 第一, 现代服务业为工业发展创造更便捷的环境。 第二, 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工业组织方式的变化。 第三, 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向高级化迈进。
第三节 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一、工业化可以推动贵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贵州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诅咒”困扰
贵州是一个资源大省,在西部地区中的资源优势综合值为0.627,全国排名第六。其中能源排名第四位,矿产排名第八位。以矿产为例,贵州煤炭保有存量仅少于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居全国第五位;煤层气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22%,居全国第二位,到目前为止有50种矿产的储量排名全国前十名。
(二)通过工业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工业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赖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的模式应该是,在自然资源耗竭或租金消失前转向其他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新的比较优势。这种转变既能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也能避免“资源诅咒”的发生。1、最大化自然资本。关键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资源要素、生产要素、技术要素、市场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切实解决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开发问题,提高自然资源的产出率和附加值。2、采用产业集群组织形式增加资源收益。最大化自然资本可以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产业集群组织形式增加资源收益。以上两点,必须用高新技术成果对贵州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技术密集度,其核心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二、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贵州的“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欠开发、欠发达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阻碍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
一、贵州“三农”问题突出。
贵州属于内陆山区的农业省,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为70.11%,贵州省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人口所占的比重,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全国末位,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85%。贵州农业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国土面积中山地、丘陵占92.5%,喀斯特地区占总面积的61.9%,中低产田土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2%,且多为斜坡耕地,山高水低,很难满足丰收耕作条件。
三、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工业化进程。 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经历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其发展和振兴无不经历工业化过程。在当今中国,凡是发达繁荣地
区,也无不得益于工业的发展和振兴。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江南沿海城市,就充分印证了这一基本发展规律。从国情和贵州实际情况出发,从产业革命到来至新兴向前发展,是引起工业化和城市化得必然后果。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产物的现代新兴制造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着较高的生产率水平,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劳动的巨大转变,以较小的劳动消耗获得较多的劳动成果,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与工业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第三、随着工业化推进,现代制造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绝对量的增长作出了主要贡献。同时也制造了广泛的劳动力需求和就业机会,实现了农业劳动力向制造业大量转移。三、对贵州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只有实现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才能带动其它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贵州经济全面跨越式发展。
三、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乃是工业经济
结合贵州具体情况,推动贵州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正确途径在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首先,资源丰富为贵州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入推进,对资源环境的共同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问题,各国都十分重视。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煤、电、水、气等短缺现象,说明了资源环境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打破“资源诅咒”,合理开发和利用好资源,带动工业化发展。
其次,近年来针对制约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贵州省以后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再次、走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迅速提高贵州农民生活水平。工业化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让食品加工工业发生了技术性革命,为贵州丰富的特色农业产品实现了增值。
最后,因为工业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工业化过程是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的演进,既体现在工业的快速发展,又包含着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反哺农业,而且还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 贵州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贵州当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一、 贵州工业化的历程
60年来贵州大体经历了是那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初始发展阶段(建国初期) 1949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1至1962年的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等历史时期,贵州工业得到发展,工业体系初具雏形。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着重发展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基础工业和食品工业。“二五”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片面追求高速度,不切实际的发展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正常的经济次序被打乱,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了挫折。
(二)第二阶段:奠定基础阶段(三线建设时期)
从1966至1978年,贵州进行了13年的大规模“三线建设”,是以铁路、电力为先导,以国防工业为重点,使能源、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相互配套的全面建设,有力的推动了贵州工业化进程。
(三)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重点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至1992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7.3倍,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省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排序由“一二三”变化为“二一三”,从1992年至今,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排序由“二一三”变化为“二三一”,工业化步伐在加快前行。
二、判定贵州工业化阶段标准的选择 (一)工业化阶段的主要划分标准 根据经典工业化理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可以从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来判断,即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几个方面来综合判断。
1、 霍夫曼的关于资本资料与消费资料比例的划分。其中第一阶段是消费资料一统天下,霍夫曼比例约为5;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发展提速,但相对于消费资料工业仍显不足,霍夫曼比例约为2.5;第三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与消费资料工业旗鼓相当,霍夫曼比例约为1;第四阶段是生产资料工业领先增长,霍夫曼比例小于1,标志着进入重工业化阶段。但由于贵州工业属于外部嵌入式发展模式,霍夫曼比例难以判断贵州工业化发展的实际阶段和真实水平。
2、 多国模型。以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和钱纳里为代表,把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即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初级阶段。(1)1982年美元计的人均GDP728至1456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2)人均GDP1456至2912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3)人均GDP2912至5460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4)人均GDP5460至8736美元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5)人均GDP8736至13104美元时期,处于发达经济的高级阶段。
3、 “二元结构”转化。库兹涅兹等人认为,工业化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最迅速时期,可以通过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表现出来,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变化。当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农业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
4、 城市化率标准。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当城市化率在20%以下时,是非城市化;低于32.0%时为工业化准备期;在32.0%至36.4%之间时,为工业化初期;在36.0%至49.9时,为工业化中期;在49.9%至65.2%时,为工业化成熟阶段;在65.2%至70%时,为工业化后期;当大于70%时,被称为高度城市化,经济大体处于后工业化阶段。
5、 就业结构理论。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如表2-1)
表2-1 阶段 第一产业(农第二产业(工第三产业(服业) 前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阶段 63.3 46.1 31.4 17.0 80.5 业) 9.6 17.0 26.8 36.0 45.0 务业) 9.9 19.7 27.1 32.6 37.4 (二)恰当划分工业化阶段标准
1、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贵州的工业化进程。 2、不宜采用某一种指标作为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
3、要客观反映贵州工业化进程,必须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框架。 4、要恰当地划分工业化阶段,必须用加权综合法。
贵州工业化阶段的指标体系框架应用产业值比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产业就业比例四个指标构成。
三、 贵州工业化阶段判定的实证分析 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和评价方式,加上综合因素考虑得出基本结论是:贵州经过60年的工业化进程,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一)依据多国模型的判定。2009年,贵州人均GDP大约为772.78美元,在728至1456美元之间,处于工业化初期。
(二)依据产业结构理论判定。2009年,贵州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4.2:37.9:47.9,成“三二一”结构,其中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再结合其它指标分析,说明贵州产业存在早熟现象,处于低度产业失衡状态。但从第一产业所占14.2%的比例来看,贵州工业化大致已经进入中期阶段。
(三)依据城市化率标准判定。2009年,贵州城市化率为29.9%,低于32%的标准,还属于工业化准备阶段。看来贵州应该打破山区不宜建大城市的惯性思维,才能使得城市化率得到快速提高,跟上发展步伐。
(四)依据就业结构理论的判定。2009年,贵州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70.0%,第二产业为9.9%,第三产业为20.1%,依据配第-克拉克标准,贵州工业化水平大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工业化进程分析
一、工业生产总值及其相关比较分析 (一)工业生产总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工业化进程的直接表现是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工业总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是衡量工业化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在传统农业社会,第一产业是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在工业社会,工业是发展的主体和主导;在后工业社会,服务业是经济的主体和主导。贵州的实际情况是:工业总产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工业发展还未能成为主体和主导。
(二)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比重
工业总产值的构成比重可以反映出工业结构对于工业发展的影响。一般分为
是三个阶段:一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以轻工业为主;二是工业化中期,以重工业为主,其中又分为重工业化阶段和高加工阶段。重工业化阶段又包括原材料工业为重心和加工装配工业为重心,而高加工阶段包括一般加工为重心和技术密集型加工为重心;三是工业化后期阶段,即技术集约化阶段,包括一般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和高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心。而贵州实际情况是:一是国有经济偏高,非公有经济偏少;二是工业内部结构偏重,主要依赖重工业,而轻工业产值偏少。三是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耗资源,环境承载负荷重。总之,工业内部结构不优化,行业偏重、布局偏散、国有偏高、企业偏少、总量偏小增长偏慢等延缓了贵州的工业化进程。
(三)工业总产值的区域横向比较
2009年,贵州工业总产值为3426.69亿,利润总额增长主要是依靠少数大型企业支撑,规模经济效益低下,工业经济总量偏低,多数企业实力不济、市场适应能力差、竞争力弱。
1、同东部发达省区比较。2009年,贵州工业总产值为3426.69亿,与广东、江苏、山东等省比较相差20倍以上,差距在工业。
2、同中部省区比较。贵州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湖北的1/5,湖南的1/4,湖南的1/9,且差距同样在工业上。
3、西部省区内部比较。在西部十二省区中排倒数第四位,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仅好于西藏。
二、 工业增加值及其相关比重分析 (一)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
2009年贵州工业增加值为1252.7亿元,排全国倒数第六位,而人均工业增加值为3298元,排全国倒数第二位。这说明:一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工业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没有超过1.5%。二是贵州工业化进程缓慢,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才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不断拉大与全国工业发展的差距。
(二)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的比重
贵州历年的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都没有超过40%,2009年所占比重为32.2%,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排名全国倒数第四位。从省内外发展的经验看,工业发展快则经济发展快,工业经济兴则全局经济兴,工业经济强则综合实力强。
(三)工业增加值的构成比重
从最近几年工业增加值构成的比重看,规模以上的增加值所占比重大,其中主要依靠重工业来推动贵州工业的发展,轻工业比重失调,但规模以上增加值出现了波动状态,2008年则出现了下滑。在工业增加值经济成分中,国有经济比重大,非公有经济比重较小,但非公有经济在不断壮大过程中,将逐渐成为贵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 工业增长速度的对比分析 (一) 工业增长的成就与差距
2009年,贵州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58元,增长10.7%,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7%,比2008年提高了1.8点。全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实现工业增加值1252.7亿元,同比增长
10.6%。在工业增长方面,整体上是平稳增长的,工业提供的各项税费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70%以上。但是贵州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慢、总量小、能耗高、附加值低等因素,造成与全国乃至西部省区市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是西部十二省份中增速下降的两省份之一。
(二) 工业化程度系数的对比
到2009年,贵州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8,相当于全国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落后十五年左右。
(三) 从行业增长看工业增长速度 从“十五”、“十一五”贵州工业增长的行业支撑来看,能源原材料、饮料、烟草等传统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表明工业增长的行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
(四) 从投入产出效率来看工业增长情况
1、 从衡量产业对国民经济效益贡献程度的产值税率比较,烟草、饮料、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有色金属和煤炭等六个行业对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的贡献最大。
2、 从衡量企业销售收入收益水平的销售利税率比较,饮料、烟草、食品制造、医药和煤炭等六个行业销售收入的收益位于前列。
3、 从反映工业资产投入获得利润能力的资产利税率比较,烟草、食品制造、饮料、有色金属、医药和煤炭等六个行业资产投入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强。
从上面可以看出贵州工业增长的行业差距很明显,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的贡献较大。
第三节 贵州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其发展的突出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贵州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成了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工业体系。
一、贵州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增长状况和工业实力方面 贵州工业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规模在扩大,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继2007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07.75亿元后,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51.26亿元,占全部工业比重80%左右,但是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迹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加7.9%,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了0.3%。
(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 工业成为了贵州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仅从2009年来看,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7.9%,从业人员近200万人,贡献税金257.33亿元,占全省税收的45%,对全省财政收入贡献在70%以上。
(三)经济结构方面
贵州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自从2002年以来,三次产业结构已经演进为工业为龙头,服务业并进,农业为辅助的“二、三、一”格局,这就意味着贵州已经具备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
(四)产业结构方面
业技术产业经营与管理角度来定位,也可以重点探讨创新管理的内涵与过程。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从职业化角度,又可称为专业技术经理人。他们是以推进“有效率的创新“为职业的人。贵州应该培养造就出一支思想开放、有市场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
第六章 围绕工业强省战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素质的内涵 一、 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内涵
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内涵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技术要素。从静态角度来看“技术要素本身”的要素分为实体要素、知识要素与经验要素。1、实体要素。主要以技术手段和技术产品为标志,强调技术具有直接变革物质世界的能力,即变革天然自然、人工自然或技术人工物的能力。2、知识要素。主要以技术知识为标志,强调现代化技术受技术理论和科学的技术应用的直接影响。3、经验要素。主要以经验、技能等主观性的技术要素,主要强调技术具有实践性,这是技术与科学最基本的区别所在。总之,技术是一个复杂系统,技术的本质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技术要素相互作用涌现出来的。
(二)技术人才的素质结构。技术三要素相互作用的整体实践涌现,必须要完善技术人才的素质结构,应以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技术能力为核心、以技术意志为动力系统,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相成。1、技术知识。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突出强调的是知识的应用性和复合性。2、技术能力。从技术能力来看,技术能力主要以职业性能力为主,与学术人相比,技术人才最突出的特征是实践能力强,也就是知识技术的运用能力强。
(三)技术意志。技术意志主要指由人类需求而形成的技术目的及其背后的观念。技术意志是技术人才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二、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特征
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勇攀高峰的原始创新精神。原始创新通俗的说就是“无中生有”,是新的理论、观念、方法、发现、发明的初生萌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工业强省战略的要求,贵州的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对原始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原始创新是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不可或缺的特征之一。
(二) 积极地团队精神。21世纪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时期更加重视团队的时代,整个世纪的绝大多数成果,将不会是个人的成果,而是团队的结晶。团队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2、信任。3、互相协助,取长补短。
(三) 综合的知识结构。21世纪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步发展、高度融合的世纪,人类科学领域蕴含的普遍性、整体性、复杂性、深刻性,决定了人才智能结构知识面要广,要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通才型的特征。综合的知识结构式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更
新迟缓,将极大地影响中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解决。
(四) 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新世纪学科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更加普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占有全部科技资源和科技优势,只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所需的科研设备、科技信息和造就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国要继续开展以“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为原则的科技合作,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的交流和共享。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专业技术人才走出去,海外科研力量引进来,大力大范围的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国科研水平。
四、 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 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全方位支撑。
(二) 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建设与重点工业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项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上。1、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2、城镇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3、基础设施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5、社会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第二节 工业强省战略对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从贵州实际出发,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对贵州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一、 对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模式和开发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个优先”发展战略,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专业技术人才开发模式和开发重点,围绕贵州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的产业园区,引进和培养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专业技术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以人才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 对专业技术人才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实现富民强黔新跨越,要求建立一支规模大、层次合理、能基本满足各行业领域需求的人才队伍。
三、 对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贵州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工业化进程呈现后发加速趋势,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起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不仅要吸引省外技能型人才投入到贵州经济建设中来,而且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更要把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放在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地位。
四、 对外向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贵州开放合作的不断深入,外向型人才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高层外向型人才显得非常的紧迫。
五、 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建设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建设,留住人才、聚集人才、以人才优先支撑“三个优先”发展,关键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专业技术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
第三节 贵州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建设,必须遵循人才发展的基本规律 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发展趋势必须遵循的人才发展规律一般包括四条基本规律:
(一) 综合效应规律。综合效应规律认为,人才发展是由人才的主体和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人才的主体是人才综合效应发挥的主要因素。人才主体包括人才生理系统、心里系统、知识系统、智力系统;人才的客体是指影响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政治环境系统、文化环境系统。
(二) 新陈代谢规律。新陈代谢规律认为,人才个体和群体的发展过程大致要经过继承期、创造期和衰亡期的过程,人才的质和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是人才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相互转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新陈代谢规律,加强基础人力资源开发,重视教育培训,从而缩短继承期,延长创造期,使人才资源使用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 加速发展规律。加速发展规律认为,人才发展运动既是曲线运动,又是上升运动,总体趋势是加速前进的。在人才的加速运动中,起关键因素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由于创新具有乘数效应所以人才的创新能力越高,人才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对社会贡献就越大。所以要把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来发展。
(四) 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遵循以下八大规律,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规律、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创造成才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人才管理过程中的期望效应规律、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规律、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积累效应规律及其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综合效应规律。所以从人才的八大成长规律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及其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从各方面入手,营造人才积极成长的社会环境。
二、 专业技术人才成才的基本规律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深刻的认识和遵循专业技术人才成才的基本规律,不断更新自身的技能知识,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特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研究。
(一) 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崇高的职业道德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内在动力和支柱。
(二) 良好的教育是成才的基础。 (三)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四) 根据成才的阶段规律,脚踏实地的走,牢牢把握自己。
三、 贵州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发展趋势
贵州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发展总体上将会呈现以下四大趋势: (一) 人本化趋势。人本化趋势表现为:第一,人才资源作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区域竞争核心要素的地位将越发突出。第二,以用人为本,服务发展将成为人才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三,解放人才,发展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目标,人才强省战略将由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基本工作层面向更高层面推荐,从关注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向更加关注专业特技术人才质量转变,从单
纯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向专业技术人才解放转变,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贵州历史性跨越式发展。
(二) 高能化趋势。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高能化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由价值链低端行业向价值链高端行业流动,即向软件、集成电路、通信、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领域聚集。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将由一般能力向创造能力提升。
(三) 创新化趋势。创新化趋势表现在:第一,创新、创业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中的比重将大幅度增加。第二,创新能力在专业技术人才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创新培训在教育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四,创新产品将呈现与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相互促进的趋势。
(四) 市场化趋势。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市场化趋势表现为:第一,专业技术人才自主择业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第二,专业技术人才流动自由度将进一步增强。第三,专业技术人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奖增强。第四,市场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第四节 围绕工业强省战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途径 一、遵循成长规律,立足岗位成才,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
根据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从各方面为技术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开展实践锻炼,在老专家传、帮、带,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出国交流研修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系统化、程序化、职业化的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能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立足于岗位成才。
二、以高等教育为主,改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① 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i. 依托产业集聚区、产业链延伸及项目载体,集聚专业技术人才 ii. 开展多渠道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途径,创新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方式
三、以人才市场为主导,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水平
人才市场能力建设战略直接决定着贵州人才资源配置的优化水平,而配置优化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是人才战略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专业技术人才的配置优化涉及两大主要工作:体系健全和机制完善。完整健全的市场体系至少包括人才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而且是一个相互配套、有机衔接、整体作用的市场体系,而非单一的市场。在机制方面要灵活,制度要合理,重点把握三大机制的构建,一是人才供求机制的构建,人才供求机制是以人才市场为导向,沟通人才供求、调整供求、平衡供求的功用。二是人才竞争机制的构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天赋属性,自然也应该在要素市场体系中得到体现,人才市场体系中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公开、平等、有序是这一机制的本质特点,它贯穿于人才市场供求机制运作的始终。三是人才价格机制。人才价格机制是人才价值规律在市场供求、市场竞争关系中的直接和现实的体现。
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体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的建设 ① 完善党管专业技术人才领导体制
②
改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方式
③ ④ ⑤ ⑥ ⑦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创新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五、以知识更新和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高层次能力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①围绕省人才发展规划和省专业技术规划纲要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建设重点。②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④拓宽合作渠道,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
正在阅读:
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知识读本复习资料11-06
高分子防穴蚀涂料及其机理研究04-28
2018-2019年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 生产和成本理论检测试题含答案考点及解析11-24
电脑自动弹网站,自动弹出窗口的解决办法01-18
谈有关NO2溶水的简单计算方法09-22
太原教师招聘网:2016太原教师招聘信息02-08
船用灰铸铁的焊接工艺方法探究05-21
保育员中级考试新添知识点05-04
临城县采空区整治方案05-22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复习资料
- 贵州
- 读本
- 战略
- 工业
- 知识
- 强省
- 九年级中考科学复习计划
- 常用指示剂配制方法
- 财管试题1
- 中共浙江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javascript期末考试模拟题
- 统计学练习题答案
- 成本法在房地产损害赔偿中的应用探讨(1)
- 北斗信息服务平台监控人员培训考试题
- 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 图文
- 物业项目经理面试技巧
-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后答案 - (第三版 - ) - 李朝青编 - 北航出版
- 材料力学试卷(A卷)
- 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汇报
- 承德国际商贸物流园区基本情况
- 何用奇门遁甲预测股票期货市场
- 年淄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拟授奖人选和项目
- 农业类科技成果鉴定内容及要求
- 海底捞学习心得
- 勒柯布西耶和他的明日之城 - 图文
- 200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