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4-23 1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中国音乐简史笔记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1.远古时期的原始乐舞及代表作品,六代乐舞的名称,贾湖骨笛?
答:(1)原始乐舞是指原始至周代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其特点是歌、舞、乐三位一体,强调自娱性,也常与巫术、宗教相结合。(2)代表作品有:《弹歌》《云门》《大武》《葛天氏之乐》等。(3)六代乐舞有:《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4)贾湖骨笛:原始社会吹奏乐器,是在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的舞阳县,贾湖发掘出土的五、六、七、八音孔骨笛,共计20余支。其中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可演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根据碳元素测定和树轮校正,其年代在7920(±150)年前左右,由此可以有科学依据的说我国音乐文化已有约八千年可考历史。
2.先秦的八音分类法,编钟,三分损益法,十二律,先秦的民间音乐家,先秦的音乐思想。
答:(1)八音分类法:中国古代乐器分类方法,又称八音或古代八音是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地方法。分为金、 石、土、木、丝、竹、匏、革。(2)编钟:中国古代打击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距今约两千四百多年,是目前缩减规模最大的编钟,全套编钟64或65枚,分三层悬挂,上层为钮钟,中下层为甬钟。没钟以敲击位置不同都能发出大小三度的两个音,中部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全,基本音列为七声音阶,总音域A1-c3。五个多八度。各钟体上的铭文所汇成的庞大的乐律体系是研究战国时期的音乐文化的极其宝贵的资料。(3)三分损益法: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其所生的各律形成一种律制称“三分损益”律,它是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将发音体(弦或管)三等分,去其一(即损,从下升上得上方纯五度)依次循环相生得其它各律。该方法最早记载在(管子.《地页篇》古称.管子法)是我国最早生律法。(4)十二律:中国传统音乐用词,乐律学名称,指以黄钟律为标准音起,按照一定的生律方法,在一个八度内连续产生十一律,是每相邻两律构成半音,成为十二律,其名称由低到高依次为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5)先秦的民间音乐家: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伯牙、薛谭。(6)先秦的音乐思想:“和”是我国古代——西周音乐美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音乐的和谐来求得天地的和谐、君臣的和谐、人心的和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音乐思想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先后出现了儒、墨、道、法、阴阳诸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改造。其中儒家的 礼乐思想、道家的自然论以及阴阳以五音十二律配五行十二日的宇宙图式。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
3.汉乐府及其领导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南北朝的歌舞戏、唐代燕乐的发展(内容)? 答:(1) 汉乐府:指秦汉时期宫廷音乐机构沿袭至隋代其所撑内容以俗乐为主,主要只能是搜集民歌、编创名曲、培养音乐人才。汉武帝时期达到强盛时期。领导人有李延年、张仲春、司马相如等。(2)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论著,三国魏嵇康所撰。文中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八个回合的辩难,批判了儒家音乐思想,肯定了音乐的自然之美。嵇康认为体现自然之和的音乐只能引发人的躁静之情,明确提出“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即音乐不表现任何感情,它只是音响的自然运动。虽然本书的一些观点回避了人在音乐创作、演奏、欣赏中的能动作用,割裂了音乐和感情的联系,但其对音乐本体、音乐特性、音乐审美等问题的探讨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仍具有开创意义。(3)南北朝的歌舞戏:中国南北朝,隋、唐以来在前代
1
歌舞、百戏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故事情节、有少数角色扮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雏形戏曲。(4)唐代燕乐的发展:隋唐燕乐以及宏大的体制和取得的高度的成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大放异彩,标志着中国音乐发展达到的空间和高度的水平。其形式主要有多部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坐立部伎(根据演出形式将音乐分为坐部伎乐即坐着演奏。立部伎为立着演奏。该形式唐初已有,唐玄宗时趋于完善,作品有十四部,做部为六,立部为八)。
4.宋元说唱戏曲的发展(概念),诸宫调?
答:一.(1)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应使用鼓伴奏歌唱而得名。最初只是一个词调,反复多次的歌唱形式。内容多为写景咏物后来逐渐发展为叙述故事的说唱形式。演出形式除艺人说唱外,还有人组成歌伴、简管、和唱及乐器伴奏。作品有《元徽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2)诸宫调:宋金元时期大型说唱艺术,由北宋艺人孔三传所创,其歌唱部分有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并有说白,用以长篇故事,其曲调来自唐宋词调、唐宋大曲以及流行的俗曲等。伴奏乐器,宋时用鼓、拍板、笛。金元时期用锣、拍板、笛也有用弦乐伴奏的,其体制宏大、音乐丰富。标志着我国说唱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戏曲说唱的发展影响很大。显存最完整的作品有:《张素状元》《西厢记》。(3)陶真:宋元时期深受农民喜爱的说唱形式。表演形式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鼓、琵琶。经人研究认为是明清时期弹词的前身。二.宋元戏曲艺术的发展:宋元时期歌曲、说唱、歌舞、器乐等多种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为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杂剧和南戏是宋元时期戏曲的两大剧种。
5.明清戏曲的发展,明代的四大声腔、四大传奇、临川四梦,清代的四大声腔、昆曲作品、明清的主要乐谱?
答:一.明清戏曲的发展:明清戏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场面,明代形成了以南戏为基础,吸收北方的一些乐种形成新的戏曲——“传奇剧”的体制。二.四大声腔:海盐、余姚、戈阳、昆山。三.四大传奇:《刑钗记》、《刘知远》(又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临川四梦: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四部代表作品,分别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牡丹亭》一剧最为著名。汤显祖在戏曲创作中,重视文采曲意,不拘于格律的束缚,讲究词曲优美,在音乐上大胆创新,吸收并灵活运用大量海盐腔所用的曲牌,常常突破南北曲旧有格律,使《牡丹亭》等剧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清代的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六.昆曲作品:《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邯郸记》、《金锁记》、《玉簪记》等。七.明清的主要乐谱:1.《神奇秘谱》,琴谱,明代朱权编辑,共三卷。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简字谱琴曲集。(2)《西麓堂琴流》琴谱,公二十五卷。有较可靠的来历,是明代收入琴曲最多的谱集。(3)《魏氏乐谱》歌曲传谱,明代宫廷乐师魏之琰收编。(4)《九宫城南北词宫谱》戏曲谱集,清代庄亲王庸碌奉旨编辑。(5)《纳书楹曲谱》戏曲谱,清代叶堂编辑,共22卷。(6)《五知斋琴谱》清代周鲁峰主编,共8卷。(7)《华秋萍琵琶谱》清代,共三卷。
6.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
2
答:这个时期西方音乐文化主要是通过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新式军乐队的建立、新式军歌的发展,以及新制学堂唱歌课(即学堂乐歌)的开设和发展这几个途径,不断深入到中国各阶层人民的音乐生活中,不断增强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
7.学堂乐歌及其代表性作曲家及作品?
答:(1)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2)代表性音乐家及作品:沈心工,《竹马》、《春游》、《一泓泉水》等。李叔同,《祖国歌》、《送别》、《早秋》、《出军歌》等。曾志忞,《练兵》、《海战》、《杨子江》、《新》等。
8.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工农革命歌曲作品?
答:《国民革命歌》、《工农联合起来》、《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醒国魂》、《五一劳动节》、《少年先锋队歌》、《赤潮曲》、《奋斗歌》等。
9.中国早期普通,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答:(1)普通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国民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努力,以中小学为主的普通教育也出现了向纵深发展和逐步提高的态势。具体表现是在师范院校中对音乐系科的建设和在专业院校中对师范音乐系科的建设都得到了比较认真的对待,甚至在一些教会学校和艺术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也大多充实在普通音乐教育的领域。(2)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20世纪20年代开始起步,属于初创的性质,经验不足、环境不利,更重要的是师资不够、水平也不高,直至30年代,这些问题才开始逐步解决。而上海国立音专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10.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及创作特点?(1)萧友梅:(1884-1940),中国现代音乐教学家,作曲家。出生于广东香山,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1901年去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教育学,同时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1909年回国,1912年到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理论。创作特点是旋律进行和和节奏变化都比较平稳,篇幅大部分教简短,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性结构。(2)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音乐家。字宜仲,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创作有歌曲约40多首、大型合唱曲 1首及钢琴小品若干首,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创作特点是对民族风格音乐语言的大胆探索,具体体现在对歌词和曲调的结合,以及对西洋多声创作技法的民族化的试验这两个方面。(3)黄自:(1904~1938) 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创作成果丰硕,有《旗正飘飘》、《花非花》、《玫瑰三愿》、《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多首。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早期的专业音乐人才,并发表有多篇音乐论文,编写有多部音乐教材,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创作特点是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细致、集中和乐曲结构简洁、严谨的特色;同时在一部作品里对音乐的民族风格做了种种创造性的
3
探索。(4)黎锦辉:(1891~1967) 音乐家。湖南湘潭人。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为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的创作,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月明之夜》等12部儿童歌舞剧和《可怜的秋香》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其中《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被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早期歌剧的萌芽。其创作特点是依据古典或外来曲调的形式,戏曲或曲艺的腔调进行创作,始终注意保持民族传统音乐的风格和符合儿童心理的情调。(5)刘天华:(1895~1932)音乐家。江苏江阴人。他一生致力于国乐的改革,并力图通过民族器乐曲的创作与记谱法、演奏法的改革实现其主张。创作有二胡独奏曲、二胡练习曲、琵琶独奏曲、琵琶练习曲、民族乐器合奏曲等作品,其中以《光明行》等10首二胡独奏曲最为著名。(6)青主: 原名廖尚果,1893年 6月10日生于广东惠州,1959年逝世于上海。辛亥革命前为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学生。民国成立后,他以功臣资格受广东政府派遣留学德国,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2年返国。他的作品有《大江东去》、《清歌集》等。青主的歌曲创作除了取法F.舒伯特之外,还受H.沃尔夫的影响。在照顾字音的自然平仄的同时,特别留意字义的轻重,依照朗诵的原则考虑旋律的进行。(6)聂耳:(1912~1935) 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7) 任光: (1900~1941) 音乐家。浙江嵊县人。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音乐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参加了“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和“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等左翼音乐组织。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在新加坡组织了“民众歌咏训练班”等组织。创作歌曲约有40多首,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如《渔光曲》、《月光光》、《打回老家去》、《抗敌歌》等,另作有歌剧《洪波曲》和《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民族器乐合奏曲若干首。(8)张寒晖:(1902-1946)中国作曲家、戏剧活动家。1902年5月5日生于河北定县西建阳村,1946年 3月11日病逝于延安。1922年入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习戏剧表演。1925年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学习表演和编导。学习期间,他曾组织过五五剧社,创作了《他们的爱情》、《黄绸衫》等话剧。1929年 7月毕业。他的歌曲,从曲调到歌词,都具有鲜明的民歌风味,朴素、洗练,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军民大生产》《去当兵》。(9)贺绿汀:(1903-1997)湖南邵阳人。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音乐活动家。曾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师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克夫学习钢琴。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在我国有重大影响。作品有《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10)马思聪: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出生于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美国费城逝世。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交响乐《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大合唱《祖国》、《春天》,舞剧《晚霞》等。(11)冼星海:(1905~1945) 音乐家,祖籍广东番禺。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有歌曲、大合唱、歌剧、交响曲、管弦乐组曲等。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等。其中《黄河大合唱》最为著名、影响最大,成为新音乐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11.新歌剧: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
12.秧歌剧: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音乐工作者对传统艺术形式秧歌加以革新,创造出的一种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新型广场歌舞剧。著名的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刘顺清》、《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中国音乐通史》 复习卷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的乐器分类法是西周出现的“八音”,即金、石、土、 、丝、木、 、竹,是以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方法。
2.六乐是指产生于我国原始氏族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六个乐舞。它们是传为黄帝的《云门》、帝尧的《咸池》、帝舜的《韶》、夏禹的 、商汤的 和周武王的《武》,史称六代乐舞。
3.《长生殿》是 代戏曲家 的作品。
4.宋元时期我国流行的说唱音乐形式有 、 。 5.举出两部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著作 、 。 6.我国古代有许多古琴家,如 、 。
7.临川四梦指《紫钗记》、《南柯记》、《 》、《 》。 8.明清时期我国流行的说唱音乐形式有 、 。 9.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有 、 。
10.在五四精神影响下,我国出现了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如 、 。 11.冼星海创作了 部大合唱作品,最著名的是 。 12.《春游》是 创作的学堂乐歌,他还创作有 作品。 13.刘天华创作了10首二胡作品,有 、 。 14.《胡笳十八拍》是以 的身世为题材的 音乐作品。
1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出现了许多讽刺性歌曲,如 、 。 16.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古琴曲,如 、 。 17.姜夔创作的艺术歌曲有 、 。
18.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有 、 等杂剧作品。 19.学堂乐歌《黄河》由 创作,他还创作有 作品。 20.黄自的艺术歌曲有 、 。 21.萧友梅创造了很多歌曲,著名的有 、 。
5
22.聂耳的歌曲作品有 、 。
2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区掀起了一场新秧歌运动,出现了一批秧歌剧,如 、 。
24.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与 。
25. 《酒狂》古琴曲,相传为三国 所作。该曲惟妙惟肖地描写了醉酒之人 、 、 、 的形态。
26. 立部伎的八曲则为 、 、 、《庆善乐》、《大定乐》、 、 、《光圣乐》。
27. 《海青拿天鹅》又称 等,产生于元代,是现今所知流传最早的 曲。 28. 南戏又称温州 、永嘉杂剧,当地人则称 。
29.货郎儿是宋元时广泛流行的一种 音乐,由卖货郎的叫声发展而成。 30. 昆山腔又称 。
31. 我国第一所音乐专业高等院校, 院,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 33. 《皮黄腔》清代重要的戏曲声腔之一,由 、 两种腔调组成。 34.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四部代表作品,分别为 、 、 、 。 35.《十面埋伏》在演奏上运用了弹、 、轮、 、 、煞等手法。 二、名词解释
1.燕乐 2. 雅乐 3. 聂耳4. 相和歌 5. 徐上瀛 6. 新歌剧 7.贾湖骨笛 8.歌舞大曲 9.国乐改进社 10.赵元任 11.左翼音乐运动 12.鼓吹 13. 清商乐 14. 乐记
15. 瓦子勾栏 三、简述题
简述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曲调来源和历史意义 简述唐代多部乐的内容
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
1.论述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的科学价值及其历史意义。 2.谈谈你学习中国音乐史课的体会。
3.试述乐府的产生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中的影响。 第一讲 名词解释、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贾湖骨笛: 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这批骨笛形式固定,制作规范。根据
6
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贾湖骨笛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它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2、韶:传说中舜时的乐舞,又有《韶箾》、《箫韶》、《九辩》、《九招》、《九歌》、《九韶》等名。据史籍记载,《韶》乐规模宏大,代表了原始乐舞的最高水平,它的演出可达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效果。《韶》乐一直被视为古代音乐的最高典范,在中国音乐史上影响极其深远,受到无数文人名士的赞叹。季札称其“德至矣哉”,孔子赞其“尽善尽美”。
3、大夏:大禹时的乐舞称作《大夏》或《夏籥》,以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大夏》共有九段,以编管乐器籥为伴奏乐器。演出时,演员头戴皮帽,下穿白裙,赤裸着上身表演。 4、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有原始时期葛天氏族部落的乐舞表演:三个人手执牛尾巴,踏足而歌,边舞边唱。全曲共有八段,一曰《载民》,即歌颂负载着人民的大地;二曰《玄鸟》,是歌颂他们的图腾黑色的鸟;三曰《遂草木》,是祝愿草木旺盛生长;四曰《奋五谷》,是祝愿五谷丰登;五曰《敬天常》,是表达对上天的敬意;六曰《达帝功》,是表达对老天爷恩惠的拜谢;七曰《依地德》,是对大地厚德的歌颂;八曰《总禽兽之极》,是对各类鸟兽多多繁殖的祈求,以提供人们源源不断的食物。这是一首非常重要的有关古乐舞的记载,它完整地描写了先民的生活,歌词中既有对天地、图腾的歌颂,又有对种植、养殖丰产的期望,可说是一首表现原始人们生活的组歌。
简答题: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籥、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
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7
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第二讲 名词解释、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雅乐: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2、六代乐舞:亦称六乐。指黄帝至周代六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乐舞: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六代乐舞是西周雅乐的主要内容,分别用于祭祀天、地、四方神、山川、先妣、先祖。 3、八音: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周代乐器种类繁多,见诸文献记载的西周乐器已有近七十种,把这些乐器按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就是 “八音”。
4、曾侯乙墓编钟: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编钟。编钟共有六十四件,分三层悬挂,上层纽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甬钟各有三组,共四十五件。曾侯乙编钟具有制作精美、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等特点,其音域跨越了五个八度,其中中心音区的三个八度可以构成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并可以转调,每个甬钟可发出呈三度关系的两个音。整套编钟共有约2800字的铭文,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律学和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简答题:简述曾侯乙墓编钟的音乐价值 参考答案: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期的大批乐器,包括了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笙、笛(或篪)、排箫、建鼓、小鼓等,有些乐器尚属首次出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考古发现。这次考古活动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它的出土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被誉为世界古代文明史奇迹之一。
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四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最庞大的编钟。它分三层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上层纽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甬钟各有三组,共四十五件。全套编钟重量约2500公斤以上,其中最小的钟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最大的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4公斤。钟架位于墓室的西面和南面,中下层的立柱为六个英武的青铜佩剑武士。除纽钟和甬钟外,还有一件铜鎛,是楚惠王送给墓主的礼物。铜鎛的铭文显示该鎛制作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
曾侯乙编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制作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好均为现代音乐考古之最,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经专家测试,曾侯乙编钟的音域跨越了五个八度,其中中心音区的三个八度可以构成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并可以转调,这意味着它可演奏任何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乐曲,也意味着春秋时中国不仅有五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每个甬钟可发出呈三度关系的两个音,即隧部音和鼓部音,充分说明了古代的青
8
铜冶炼铸造技术的高超,也显示春秋战国时我国音乐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曾侯乙编钟在音乐理论方面的价值在于它的铭文,整套编钟共有约2800字的铭文,标明了各钟发音属于何律的阶名及其与楚、晋、齐、周、申等周围各国或地区的对应关系,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律学和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些铭文简直可称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乐律书,它的出现弥补了古代文献关于乐律方面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先秦无“变宫”的说法,为我们认识春秋战国乐律学的发展状况及其演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曾侯乙墓乐器的制作是当时音乐艺术和青铜铸造工艺完美的结合,它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位于世界的最前列,具有辉煌的成就,显示了我国古代灿烂的音乐文化。
第三讲 名词解释、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乐府:乐府是秦代创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充。乐府的职责主要是采集、改编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并进行表演。乐府对民歌的采集已超出《诗经》,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2、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3、相和大曲:一种大型的歌舞曲,是相和歌的最高形式,由艳、曲、趋、乱等部分组成。艳一般出现在曲前,其音乐华丽抒情;曲是相和大曲的主体部分,由多段声乐曲组成,段与段之间加有的器乐曲或舞蹈称为解;趋和乱一般出现在结尾,节奏较快,情绪热烈,是乐曲的高潮部分。
4、清商乐:东晋以后,相和歌由北方流传至南方,吸收了当地的民间歌曲,形成了清商乐。北魏时清商乐又自南方传至北方,成为在全国范围流传的民间音乐。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吴歌、西曲。吴歌是东晋以来流行在江南一带的民歌,西曲是齐、梁时期产生于“荆、郢、樊、邓”一带的湖北民间歌曲,比吴歌略晚。由于地区不同,西曲和吴歌在语言、音乐形式等方面都存有差异。
5、鼓吹:是以打击乐和吹管乐为主并兼有歌唱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鼓吹大概在秦末汉初传入内地,被我国北方牧民所用。汉武帝时,鼓吹已由民间发展到宫廷,被广泛应用于仪仗、宴飨、军队等场合之中。依照用途和乐器配置的不同,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铙歌等数种。
6、李延年:汉代音乐家。他出身低微,后被汉武帝任命为协律都尉,成为乐府的主要领导人,对乐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史传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并根据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胡乐《摩诃兜勒》创作了二十八首新的曲调,用于仪仗中使用的军乐。
简答题:试述乐府的产生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中的影响。 参考答案:
9
乐府是秦代创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充。乐府的重要职责就是采集、改编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并进行表演。《汉书·礼乐志》载,汉武帝时乐府广采歌谣,“采诗夜颂,有赵、代、秦、楚之讴”。从《汉书·艺文志》所载的138首西汉乐府民歌看,其采集的范围已超出《诗经》,不止是《汉书》所说的赵(山西)、代(河北)、秦(陕西)、楚(湖北),而是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些采集到的民歌大多是百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所以从此中可“观风俗,知厚薄”,察探民情。《上邪》、《有所思》反映了人们的爱情追求,《战城南》是对统治者的控诉,《妇病行》、《孤儿行》哀叹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这些作品从各个侧面描写了汉代人们的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至今仍在广为流传。
乐府的极盛时期是汉武帝执政期间,扩大后的乐府机构共有近千人之多,除行政管理人员外,还有演唱齐、蔡、巴、楚等地民歌的“讴员”;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乐器演奏的“鼓员”、“竽员”、“琴员”、“瑟员”等;有专管乐器修理的“柱工员”、“绳弦工员”等。但到了汉哀帝时,国力的衰退,经济的窘迫,使朝廷已无力维持乐府庞大的机构,而采集的民歌中反映出的强烈反抗情绪也使统治者坐立不安,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哀帝下诏罢免乐府,对乐府实施大量裁员,乐府由800余人被裁减至300余人,留下的乐工主要掌管郊庙祭祀等场合所用的雅乐,而其余从事民间音乐的乐工则全被裁掉。此后,乐府逐渐趋于衰微。 从汉武帝的竭力扶持,到汉哀帝的坚决罢免,乐府仅有百余年的兴盛,但它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对以后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乐府的概念也随着时代不断发生变化,被广泛用于音乐、文学领域。乐府的初义指音乐机构,但魏晋以后其含义逐渐扩大,也指乐府诗歌和后人拟作的民间诗歌,后来则进一步扩大为凡和音乐有关的音乐、文学作品,不管是否入乐都称乐府。秦、汉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优秀的乐府诗歌,许多文人曾参与搜集整理这些作品,其中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成书最早、价值最高,被《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为“言乐府者,以是集为祖本,犹渔猎之资山海也”。《乐府诗集》共一百卷,郭茂倩在这部浩繁巨帙的著作中以音乐曲调为准,别具匠心地将所录乐府歌曲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书中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大量民歌及文人作品,是我们了解乐府歌曲的必读之作。
第四讲 名词解释、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著名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怫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六部分中正声是全曲的主体部分,主题音调充分展现,音乐由低沉忧郁发展到豪迈激昂,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描写聂政由怨恨到愤慨的思想变化过程。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题音调的雏形,旋律哀婉低叹,表现了对聂政悲惨遭遇的同情。乱声、后序是正声的发展延续,音乐进一步展开,拨剌等各种手法的运用造成了热烈辉煌的效果,表现对聂政不屈精神的歌颂。
2、酒狂:古琴曲,相传为三国魏阮籍所作。该曲短小精炼,创作手法新颖,众多九度以上大跳的运用,加之切分音的配合,可谓新奇绝妙,三拍子节奏的采用更别具匠心,在古曲中十分罕见。大跳形成旋律的跌宕起伏,切分造成节拍的轻重颠倒,三拍子使节奏富有动
10
正在阅读: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04-23
JSP标签库03-27
3330小学数学教学研究2005年10月份历年真题 - 图文06-19
STAAD常见问题解答04-06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最新8篇)03-22
2011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11
党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02-23
开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土木程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论文选题题目07-01
【教程】MOD的排序原理05-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复习资料
- 简史
- 中国
- 音乐
- 04会计(2016)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及合营安排 课后作业(下载版)
- 大学物理振动波动例题习题
- 丧葬1
-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 党支部成立及选举支部委员会的工作程序 - 图文
-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文意理解题(高三备课资料)
- 7sj62或63操作说明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全册精品 - 图文
- 2012年全国中考物理90套试题分类汇编--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
-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系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比较全面的项目部管理实施细则 - 图文
- 绿色激光原理
- 二年级 三年级 语文《阅读与写作4》
- 车身修复(钣金)赛项规程讲解
- 固体物理重要思考题
- 病理学复习题之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 托福5天备考79到102
- 职业道德复习资料
- USRC322wifi模块说明书 - 图文
- 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教程(第二版)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