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对公众舆论环境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5-07 04: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微博对公众舆论环境的影响

摘 要:微博诞生时间虽不长,但其发展前景及产生影响值得探讨。目前微博的发展,仍存在着赢利模式不清晰、监管难度大、难以保持良久互动性等问题,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仍被看好,即时搜索功能、电子商务功能、手机微博类产品仍可能给微博带来良好的市场前景。而在“微动力”的推动下,新媒体时代的政界、商界以及传统媒体也借势微博产生了更多的新变化。

关键词:微博;即时性;碎片化;前景 2010年是网络的微博年,《新周刊》甚至提出了“微革命”的概念。小小的微博以微动力改变着你我和这个世界,从即时搜索到电子商务,从网络问政到品牌营销,微博在各领域无意间“扇动翅膀”的同时,它的未来该向何处去也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微博是媒体

(2)微博是自媒体特性的媒体

当公民在有所经历时,他们很便捷的掏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登陆微博界面,以平白而简短的语言描述现在的状态。对于发布者来说,这只是自己的一种分享,而实际上这是一种新的“现场报道”,不利用摄像机仅以文字来直播。公民本身就是新闻的当事者、同时也成为了新闻的“把关者”。

2009年末上海地铁站出现事故以后,不少在现场的网友都在第一时间内把图片发布到微博上,让新闻事件中传播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微博有最快的信息传输工具——手机,最庞大的通讯员队伍——新闻事件的亲历者、目击者,以及最广泛的传播员——网民,因而逐渐成为“最快捷最草根的新闻发布厅”。

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中表达自己、呈现自己,而且整个过程的实现较为简单。微博用户发布信息可以不需要深思熟虑,处于“随时随意发布”的状态,更多的是用言语即时呈现自己当下的状态。由于微博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太多的限制与要求,与传统博客相比用户更容易完成个人的表达,其个人化的叙事特征更为明显。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显然具有灵活、及时、迅速的特性。微博作为自媒体,其专业性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

a. 微博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新鲜和可靠的新闻信息

2009年6月,在宣称伊朗总统大选舞弊之后,由于政府封锁了一些通讯渠道,伊朗人就利用Twitter作为与外界通信和沟通的工具传播骚乱信息,并被BBC新闻媒体捕捉到得以向全世界播报。美国总统奥巴马、著名足球明星梅西、流行音乐歌手贾斯汀·比伯等在Twitter上都有开设帐号。私人微博已经成为最新消息流出的重要渠道。

而我们知道,传统媒体获得信息的渠道一般是分布在各地的通讯社、记者、有关部门的宣传口、其他媒体从业者,或者依靠提供线索的热心群众,这造成了信息源过于单一和被动。而与之相对的微博,已经成长为重要的信息源,成为非常多的新闻最先出现的地方,遍布世界各地的微博使用者,能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方便的新闻线索。一般来说,最先知道突发事件消息的人一定是在现场的人,而不是任何新闻机构。媒体对于微博上新消息的监控已经成为其日常工作,微博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监控和跟踪突发消息的重要平台。

二、微博变革传播形态: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融合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 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3】就此而言,微博在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和传受对象等方面与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应用相比较进行了新的延展,带来传播形态的变革。

微博的传播模式是异于其他媒体和网络应用,它实现了多种传播模式的融合,不再

是单一的传播模式,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和在同一层面的共存和融合,这是其相较其他传播平台的突出优势。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掌控信源主导着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一直沿袭的是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模式,而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广大受众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BBS、blog、即时聊天等形式,它们都只是单一传播模式的应用,或人际或群体传播很难形成信息传播的规模效应,且信息的传输依然受制于传播主体。

而在微博上,每个人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用户形成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可以加入感兴趣的群体或就某一关注事件或热点议题形成圈子,从而构成群体传播,一旦某位微博客拥有大量的跟随者,如姚晨、李开复、黄健翔等粉丝都超千万、百万,这时他发布的信息影响力已远超一份成熟的都市类报纸,实际上已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

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中,清晨距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小时时间内,新浪微博上的相关信息已超过一万条,截至14日23点,微博信息超过45万条。这种新型的大众化传播拥有极高的实效,它和传统的大众传播最大的区别,就是把传统的大众传播主体由职业传播者和机构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转变为广大的微博。微博这一传播平台上兼具人际传播的互动性、群体传播的聚合性和大众传播的广泛性,多种传播方式融合的特点大大突破了单一传播方式的局限,使其实现了传播领域里的现实版神话。

三、微博改变舆论环境

(1)公众利用微博进行舆论表达已成重要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亿,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我国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已经从初级的信息获取转向互动参与。公众主动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表达,已经由个案发展成为公民普遍的观念和意识。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我国公众政治参与的自觉性、自主性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关注日益增强,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期待也与日俱增。而我国行政改革和新闻制度变革的步伐难以满足公众积极参与舆论的诉求,网络舆论目前行政干预较少,自然而然的成为新兴的舆论阵地。公而微博作为网络新兴媒体,拥有最大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成为公众舆论表达的重要渠道。

网络作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舆论场,代表着一定的民意,微博表达具有极大自由,“可以说是一种最具原生态的鲜活民意”。当然,对于网络舆论的监控与引导依然还是一个现实难题,现阶段我国网络表达的非理性特点仍然突出,政治参与无序性问题明显。

(2)微博已成舆情重要表现形式,影响公共事务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和深入生活,我国的舆论表现形式已经发生改变,公共事务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公众通过新媒体参与公共生活,对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机制、运作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网络舆情影响力不断显现。网络舆情以其参与对象的多元化、议题的广泛化、民意表达的直接化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为我国政策、法律法规完善过程中的价值取舍、利益权衡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玥晗.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微博”“低碳经济”等新词.信息时报,2010年6月24日. [2]腾讯科技.2010全球微博客[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 [4]埃里克·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27~228 页。[5]《新闻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微博初探》李海鹏[6]《浅析微博的传播形态》张力[7]《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特点:微博改变舆论传播格局》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25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