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 《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续9)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7 21: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续9) ——《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
第九篇、霍格沃茨的教学(下) 6、社团活动
大家有没有想过,乌姆里奇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 片中对乌姆里奇的早期经历交代不清,但片中她会使用咒语,不是哑炮而是巫师。英国巫师都毕业于霍格沃茨,也就是说,乌姆里奇也曾经是霍格沃茨的学生。无论乌姆里奇的血统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上学的时候,应该对学科分割、标准教材、填鸭教学、考试本位这些做法并不讨厌,否则不会自己当了教授也来这一套。我推测,乌姆里奇的少女时代,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呵呵,可能很多同学感情上接受不了。我换一种说法:乌姆里奇的毛病,赫敏身上也有一点:喜欢背书、喜欢考试,可以吗?我有证据的。
哈2的结尾,校长为了对学校接连发生的不幸事件表示一点心意,宣布:
全体同学热烈鼓掌:
导演给了赫敏一个特写镜头:
意思很明显,赫敏喜欢考试。
前面说过,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是教育学中的right和law,前者重视实质,后者重视形式。贵族倾向于right,平民倾向于law,赫敏喜欢考试,是符合她的身份的。大家
想想,她来霍格沃茨的时候,因为血统而受人歧视,体育课和魁地奇又不行,不靠考试成绩,还有什么办法争一口气呢?中国教育高度依赖考试不是没有原因的:
(浙江省永康市第二中学著名标语,详情可百度。) 再说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赫敏也偏好书本。哈6霍拉斯格恩的魔药学,大家熬生死水。赫敏是这样做实验的:
哈利碰巧拿到斯内普的课本,发现书上有错误,切跳跳豆的秘方在于:
哈利很大方的告诉赫敏:
最后赫敏也没熬出生死水。找不到秘方不是你的错,但是过分相信课本,确实是个问题。人家都已经告诉你答案了,你倒是动手试一试啊!
前面分析过,在霍格沃茨这所培养统治者的学校,喜欢背书和考试可不是什么好事,这意味着不具有统治者的优秀素质。已经有朋友看出来了,赫敏的“道德性”或者说做事风格和她的出身密切相关,平民的身份就像一个包袱,她一直在甩,却很难完全甩掉。在生活上,她惧怕校规,在教室里,她喜欢考试,在实验课上,她相信书本。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赫敏难免不成长为另一个乌姆里奇。
好在还有选择论,还有机会。人总有些东西无法选择,比如民族、语言、出身。但是,任何情况下,人也总有些东西可以选择。你确实不幸生在了中国,但你为什么不选择让中国有幸产生了你?
同样是考试爱好者,乌姆里奇选择了保持平庸,选择了按部就班,巴结领导,做个小干部,就像她的形象符号:癞蛤蟆,不咬人,只是有些讨厌。
赫敏的选择有所不同,赫敏选择了冒险,虽然是跟在哈利和罗恩后面,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赫敏的考试偏好只出现在前几部,越后来她越学的像哈利。哈5中,也学会讨厌考试了:
这还不算。赫敏还有更狠的。
先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别无选择的进入了乌姆里奇校长领导的霍格沃茨,你会怎样做?
睡觉?逃课?DOTA?刷人人?谈恋爱?考雅思? 赫敏的选择是:组织一个D。 找到一处偏远安全的会议地点:
召集了了十几个代表:
赫敏主持会议:
哈利做主要发言:
会议宣布成立了:
邓布利多军团Dumbledore’s army。嘿嘿,别想歪了。 邓布利多军团的原型,是英美法律教育中很常见的形式:学习小组study group。苏格拉底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其实是很费时间的。DJ教育只有三年,大二就要实习,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布臵的案例,都要由学生在课下做好准备,否则根本跟不上进度。在哈佛法学院,熬夜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了节约时间,学生们经常结成讨论小组,按照案例角色分工,并且互相合作,很多美国法律电影中都有这种情节,还是《律政俏佳人》:
英美教育中的行政化和反行政化,没有哈5中的夸张。但是讨论小组的做法,确实是一种和死记硬背对应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最近些年也引进了中国,大家可以自己去百度。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说到底是学生的事儿,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损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靠大学里背诵的一点点知识,在职场上是坚持不了几年的。
进一步讲,讨论小组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它锻炼人的组织能力。讨论小组其实是一种简单的学生组织。哈利波特中的邓布利多军团,显然也不仅是个为学习成立的小组。这又涉及大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社团活动。
古往今来,统治者都是少数人。除了个体的优秀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统治者之间能结成组织,在局部形成多数对少数的局面。所谓的领导力,除了判断力,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同样不能依靠课堂灌输,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前面提到,欧美体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训练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而更多的组织能力,则是靠学生社团活动完成的。刚才说赫敏组织了一个D,很多同学吓了一跳,这个问题和社团活动确实是有关联的,在宪法上,二者共用一个概念:结社权。
(跑题讲几句宪法,不感兴趣的朋友请直接跳到下一个红色字体)
早在哈5引进中国的时候,就有对“the Order of the Phoenix”如何翻译的争论,很多网页现在还能看到“凤凰令”或者“凤凰密令”,这明显是个误译,“Order”必须翻译成“社”,因为涉及哈5的核心情节:公民结社权对抗政府控制。在欧洲历史上,order是个非常悠久的概念,甚至比现代意义上的国家nation还古老。这又要回到遥远的中世纪。
日耳曼人大迁徙之后,因为刚刚脱离原始社会,组织能力有限,处在一种非常松散的社会形态中。当时有所谓“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王国”等说法,不过这些“国家”没有中央政府、没有首都、没有常备军、没有统一税收和司法,只是靠贵族之间的私人效忠联系起来,和现代国家是不同的。
高度分散意味着高度自由,但太多的自由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每个人都在和其他人战斗。因此,度过了中世纪最初的黑暗时代dark age,幸存的人们结成了很多社会组织,首先是按照行业和身份集结的:学者形成大学university,教士建设修道院monastery,工匠组织行会guild,商人聚集在市场marker附近,这段有初步组织化但各自为政的时间,欧洲人称之为封建时代federal age。
然后呢,随着经济的发展,木头、食物和黄金的进一步积累,尤其是成功的研发了建筑技术,使得城堡提供了有效的防御。因此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大行其道,欧洲进入城堡时代coastal age。表现在军事上,就是原始的民兵消失了,步兵和弓箭手也成为配角,重型骑兵成了战场上横扫一切的主角,尤其是法国。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基层贵族——骑士们成了全社会的重心。骑士们往往跳过国王和高级贵族,自行结成组织,这种组织就是“骑士团”order。哈利波特中的凤凰会,其实就是“凤凰骑士团”。
欧洲历史上有很多骑士团,都是骑士自行组织起来的。有些骑士团经过教皇批准,负有宗教使命,则称为“圣骑士团”,其中最著名的,则是十字军东征期间建立的三大骑士团:圣殿、医院和条顿,分别由法兰西/英吉利、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的骑士们组成,一度在中东地区盛极一时。
《天国王朝》
十字军失败后,医院骑士团在地中海几个岛屿中辗转,改名马耳他骑士团,现在是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在联合国拥有观察员地位。条顿骑士团则远走东欧,在一个叫做“普鲁士”的地方建立了一个骑士团据点,最后居然统一了德国。但是势力最大的圣殿骑士团,却在和法国国王的竞争中败落,被彻底消灭了,只留下一个“骑士团宝藏”的传说,给欧洲各种通俗文学提供了不尽的话题。
《达芬奇密码》
这个消灭骑士团的势力,叫做nation,现在被翻译为民族/国家,但这个词最初的意思,是“同乡会”,和大学university、骑士团order类似,是封建时代的社会组织之一。Nation最大的特点,是按照领土而非按照职业组成,法
律上表现为属地而非属人主义,因为属地主义可以兼容平民的利益,因此,nation的价值取向是大众而非精英主义的。
一开始,Nation以国王king作为领袖,本来king也是骑士knight之一,在贵族意义上和普通knight是平等的,像狮子查理、红胡子腓特烈这些国王,打仗也要亲自冲锋。但king得到了nation的支持后,逐渐变成高高在上的指挥官,不再上战场了,都铎家的玛丽和伊丽莎白姐妹,才能以女儿之身继承王位。这一阶段的Nation,都以国王个人专制为特征,骑士阶层则受到压制,投石机和火药把城堡砸的粉碎,欧洲从此进入帝国时代empire age。
(开学事杂,文思艰涩,天天靠打帝国放松自己,还有点效果。本宅男早就说过,不会玩的人,就不会学习。)
随着nation规模的扩大,专制王权又带来了不平衡,君主国又经过一次内部革命,形成立宪政体,就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结构,我们的教科书中一般称为“资产阶级革命”,其实这种提法有很多问题,英国的“资产阶级”比“革命”要晚200年才出现,(见北京大学钱程旦教授的《英国通史》),内战的双方领导人大都是贵族出身,议会只是贵族的马甲。议会派的目的是反对专制,既包括国王的专制,也包括小自耕农克伦威尔的专制,革命的最终成果是形成了贵族的“共和政体”而非“王权专制”和“民主政体”,甚至革命revolution这个以re开头的词,原意也是“回转”,本来就包含“复辟”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贵族要回到和国王平等的年代。
英国革命的成果,形成了不成文的古典宪法,这是世界宪法之母。凡是宪法都分为“政府组织”和“公民基本权利”两部分,前者是关于王权的法,后者是反王权的法。宪法中常用到两个词:权利right和权力power,用二元论来分析,公民权利human right还是right,而政府权力government power则对应law。学习宪法的同学注意,在英美宪政中,公民权利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政府权力则相反,代表平民大众。公民权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结社权。Nation和order这对儿老冤家,也就从中世纪,一直打到霍格沃茨。
乌姆里奇靠谁发家的呢?
大家注意福吉的原文,乌姆里奇“will have powers to”,使用的词就是“power”。剧中魔法部明显就是英国政府、魔法部长相当于英国首相,福吉就是乌姆里奇的后台,而骑士精神的代表,当然就是霍格沃茨的师生们了。一旦魔法部干预学校的教学,power干预了right,学生们就组织起order,重新拾起当年对抗的武器。哈5的故事情节,其实是两代order之间薪火相传的过程:邓布利多、小天狼星、詹姆和莉莉等父辈人运用“结社权”,组织了the Order of the Phoenix和敌人斗争:
二十年后伏地魔重新出现,魔法部却畏缩不前、粉饰太平,哈利、罗恩和赫敏等下一代小英雄就效仿父辈,组织了Dumbledore’s army,继续这种光荣传统。哈利其实就是好莱坞的潘冬子。
为什么这次不叫“order”,而叫“army军团”呢?这又涉及另一项公民权,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的: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之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也就是美国人的“持枪权”。表面上看,持枪权是保护美国独立战争中打天下的民兵,其实这项权利的历史远比独立战争悠久。历史上,谁喜欢持有武器呢?
电影里其实还有一个小小的社团:哈2密室中的“决斗社”:因为密室传言搞得人心惶惶,吉德罗?洛哈特教授组织同学们学习攻击咒语而成立的。大家也可以重新看看这段场景,欣赏一下中世纪贵族们的决斗文化,也就是奥运会上的“击剑”项目,哈利波特电影中用魔杖代替长剑而已。长剑是贵族随身携带的武器,也是贵族们吃饭的家伙,拥有武器,当然是贵族的基本权利。
作为对比,家养小精灵多比尽管魔法强大,却从没有魔杖,它只能用手指施放魔法。很简单,奴隶怎么可以拥有武器?
(宪法跑题结束,回到大学教育)
不管是学习还是战斗,都需要组织的支持。组织能力也可以说是政治家的基本功。英美顶尖大学是培养领导人的地方,因此社团活动一直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方面。
最基本的社团当然是学生会。美国大学没有团委老师,学生会完全由学生们自己组织,大学生除了缴纳学费,还要给学生会缴纳会费,因此学生会行动是独立的,不受限于校方。学生会有自己的预算、办公室和人员,其职权范围也比中国的学生会大得多,简单的校园行政工作,一般都是学生会在做,甚至有学生会办托儿所的,为了让有小孩的女生腾出时间上课。学生会的竞选,基本就是总统、议员选举的演练版。这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2007年的美国电影《大学新生Sydney White》:
至于其他学生社团,更是五花八门。比如著名的耶鲁骷髅会:
正式的名称叫做“骷髅骨”(Skull and Bones),别称“死亡骑士团”(The Order of Death),是美国耶鲁大学一个学生社团,每年吸收15名耶鲁大学三年级学生入会,总部设在耶鲁校园内的一幢希腊神庙风格的建筑里。建筑的侧墙上镌刻着一句名言:“谁是白痴,谁是智者?无论是乞丐还是国王,最后的归宿都是死亡。”骷髅会成员中涌现了许多美国政界、商界、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包括3位美国总统以及多位联邦大法官,又因其神秘的风格引发了很多阴谋论的联想。
顺带提一下网上传的神乎其神的“共济会”。我不相信共济会的阴谋,因为这个说法自相矛盾:共济会能够控制一切,却偏偏被一个普通人解密。其实凡是贵族风格的社团,活动都不会太公开,“邓布利多军”不也天天藏在“有求必应屋”中训练吗?共济会如果存在,也应该是骷髅会一类的精英社团,只是这种民间组织的能量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和政府分庭抗礼而已。欧美国家的所谓自我管理的公民社会,就是这个意思。那些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NGO,都是在大学社团活动中锻炼出来的。
如果说大学行政化是个问题的话,中国大学生缺乏组织能力的训练,是更大的问题。比如前面的开设课程的问题,在欧美是由教授会议决定的。中国大学其实也有“学术委员会”,但中国的教授有学问的不少,有组织能力的不多,自古文人相轻,“学术委员会”基本流于形式,只好把学术问题推给教务处,用“形式要件”来进行管理。归根结底,教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当年就没有受过组织能力训练。
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学团(团委、学生会)是和教学、行政并列的三个系统之一,主要功能也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很多人把学团和行政工作搞混了,统称为“行政”,其实两者的风格正好相反,毋宁说中国的学团系统同样也有个行政化的问题。一个优秀的学团工作者,想必也不会喜欢填那些填不完的表格。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最近几届中央领导人中,做过学生工作的人很多,尤其是恢复高考之后那几届,更加明显。
胡锦涛主席,曾任清华大学辅导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李克强副总理,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团委书记 这事儿有很多解释,这里不讨论政治,只是想从教育学的角度说一句:个人感觉,在中国大学普遍缺乏组织能力训练的背景下,学团系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训练岗位,锻炼人的组织、动员、协调等能力,对于日后担任领导职务有很多益处。
和老师教出的最好的学生会反对自己一样,学团工作也有个悖论:最好的学团工作,就是没有学团系统,因为要训练的就是学生自我组织的能力,管的太多,学生反而不能充分施展。中国大学设臵学团系统,主要还是和高考指挥棒下的高中接轨,看着那些连行李都安排不好的大一新生,没有团委老师帮忙确实是不行的。但这不是学团工作的本意。美国大学没有中国式的学生会和团委,其用意,恰恰在于容纳哈利波特这样的特别优秀、不太遵守规则而是喜欢挑战规则的极品人才。如果能吸纳这种人进入体制,体制就永远不会有稳定问题,这才是中国大学应该向美国学习的地方。
7、思想政治课 教育界公认,德育是教育之首,体育、智育都讨论完了,我们稍稍说一下德育。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和团委一样,霍格沃茨教育体系中,还缺少一样我们熟悉的东西:思想政治课。
大概从我老师的老师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思政课的课堂效果就不太好。原因前面已经分析过,道德不能灌输,只能从不断的接触错误、通过自由意志的选择而获得,靠考试是
不能提高道德水平的。毛主席的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意思。
相反,霍格沃茨中没有具体的德育课程,但德育教育又无处不在:体育教育中的魁地奇比赛,智育教育中的实践教学,课外活动中的邓布利多军,校际联谊的三强争霸赛,都是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中国式的“德育教育智育化、智育教育考试化”的做法,只能说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体育比赛、实践教学、社团活动这些事情都搞不好,除了考试,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前面说过,贵族重视right,平民重视law,在德育教育这个层面,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选择了什么。帖子快结束了,我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霍格沃茨的德育教育的标准是什么?高等教育的话题已经长的有些唠叨,最后这一段还是还给赫敏吧。续789都在分析赫敏的道德性,三人组中的赫敏和哈利的道德性有什么差别?
前几天发动一次投票,给三人组每个人提炼一个最优秀的品质,约有400个网友留言,除去一些没有意义的还剩下300票,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哈利勇敢142,罗恩忠诚170(忠诚136/义气22/友爱12),赫敏聪明136(聪明61/机智20/机敏9/智慧37/敏锐9)或勤奋54(勤奋36/博学18)。(感谢小外的左冰清网友帮助整理)。
本宅的观点:作者安排三人组的几个优秀品质,是有内在关联的。前面说过,赫敏和哈利之间的比较,是善和更善之间的选择,三个人的品质中哈利和罗恩是一档,属于道德的最高档次,赫敏的品质也不错,但比哈利和罗恩低一档。
按照一般的文学规律,男一号应该具有绝大多数正面的道德,再加一个先天的弱点,男二号则相反,作为对比,应该是有些普通人的弱点,加一处闪光点。经典的文学形象总是一胖一瘦,比如孙悟空和猪八戒、唐吉珂德和桑丘、米老鼠和唐老鸭、喜羊羊和懒羊羊,哈利和罗恩也是如此。哈利的优点太多,反而不太容易找到最优秀的,倒是可以从罗恩身上找到突破口。
罗恩是少数民族,虽然是贵族,但欧洲贵族也有穷的,他爸爸只是个小公务员,家里一大堆孩子,并不富裕,他身上的小毛病挺多的:
嘴馋,哈1,第一次聚餐
胆小,哈
2,禁林遇蜘蛛
笨拙,哈2,吐鼻涕虫
有些人挺喜欢这些,觉得不像高大全的哈利,高高在上,这和有人喜欢猪八戒、说他像个居家男人是一个道理,不过罗恩仍然是霍格沃茨的优秀学生,人有点二,但大事不含糊。罗恩最优秀的品质,诚如网友所说,忠诚:
片中罗恩一直是哈利的死党,具体情节挺多的,典型的比如哈5,西莫质疑哈利在迪戈里死亡事件上撒谎,罗恩力挺哈利。
不过,罗恩的忠诚,并不仅仅是无原则的。比如哈4火焰杯,哈利因为未满17岁不能参加三强争霸赛,假穆迪作弊让哈利参赛,结果罗恩觉得受到了欺骗,和哈利大吵一架:
现为某种信仰,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优秀品质。那些对某种特定意识形态过敏而来质疑我的朋友,请先回答我一个问题:历史上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于赵构家族,是不是意味着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而非要秦桧才是英雄?或者根本就没有英雄,哈利和伏地魔也没什么区别,才是你们的理想?
世界上没有不需要进行德育教育的学生,美国大学确实没有中国式的党政工团系统,没有占用大量课时的思政课,但如果说美国人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一片空白、美国人从来不进行洗脑、人家只是天生的道德高尚,我只能说,你真是个纯洁的孩子。问题不是是否需要教育,只是该怎么做。
霍格沃茨确实没有思想政治课,但是德育教育是由校长亲自上阵的。每年期末校长都要在全校聚餐上讲话,尤其是“树三观”重点的哈4。大家不妨再聆听一遍火焰杯结尾处邓布利多校长的演讲,最好去看电影本身,因为演讲艺术要配合动作和语气,单纯的台词缺乏效果:
今天,我们蒙受了一个无比巨大的损失,就是大家熟悉的的塞德里克.迪戈里。他生前极其勤奋刻苦,公正善良,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很热心的朋友。
我想你们有权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听着,塞德里克.迪戈里是被伏地魔杀害的。魔法部不希望我告诉你们真相。不过我觉得,如果我不告诉你们,那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如今我们所共同感受到的这种悲痛,提醒了我,也提醒了大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来自不同地方,操着不同的口音,
但仍然万众一心的原因。经过最近发生的事,使得这个学期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友谊,将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好好记住,塞德里克?迪戈里不会白白牺牲的! 好好记住,我们要纪念这个男孩,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勇敢的、真诚的男孩,直至他生命的终点!
《纪念迪戈里》,《邓布利多选集》第2卷,620-622页,熟悉外国或古代、却对你生活的国家和时代不愿意了解的朋友们,可以重新读一下。
这是邓布利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哈5的结尾,就换成了哈利对小伙伴的演讲了。
霍格沃茨的思政课就这样完成了。
第十篇、霍格沃茨的女生课(仅有开头) 1、金妮的优势
关于道德标准的判断,每个人都有不同想法,有争论很正常,大家尽可以在留言中发表。好在我帖子中最后一个题目,可以绕开这个争论。赫敏只需要一个理由就不能嫁给哈利,这个理由和道德关系不是很大。
先问一下哈赫党,你们反对金妮嫁给哈利,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呢?
赫敏比金妮漂亮!
呵呵,我并不赞成这个结论,但赞成这个思路。人在选择配偶的时候,是考虑对方的道德品质多一点,还是考虑生物因素多一点,确实很难说。
这个系列从赫敏的头发开始,介绍历史、民族、人类学等的学科,主要是英美国家“关于身体的知识”,后面的哲学、宗教、政治、法学,则主要是“关于精神的知识”,我们在精神的知识世界里已经游览了太久,最后一篇我想回到身体。下一篇的主题叫做“英国人的女性观”,顺带讲一点婚姻法。性和婚姻,首先就是一种基于身体的知识。先打个预防针,两性关系话题比政治问题还容易引发口水,我只是蜻蜓点水而已。
照例留点线索给大家。金妮和赫敏的区别,就在这两张照片里:
(未完待续)
翟按:抱歉各位今天的文章结构比较混乱,主要是我驾驭文字的能力有限,其次是因为被自己和谐掉一篇《罗恩家族和魔法部》,写“英国人的政府和公务员”观念的。这一篇并不很难,只是涉及政治,少不了大量的口水,我有些厌倦了,因此把一部分写好的内容放到了本篇中,关于魔法部的放到了“社团活动”,关于罗恩的放到了“思政课”。定稿的时候也许会整理一下,把关于高等教育的话题和关于政府的话题分开,会稍微清楚一点。
翟又按:续8大概从中间部分(文理分科)之后,写作上采用了一点煽情风格,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段子《学公知》,学的真的不是很像,勉强有体制问题、历史包袱、美国典范、政府变革几个基本元素,个别关键概念小小违反了一下同一律,结尾的那一段,也是很常见的“民国范儿”。很多网友留言反对,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主要是锻炼自己不同风格的摄魂能力,不过砸碎的锅总还要补回来。我把去年写的一个小品贴出来补救一下,还是采用广大同学喜闻乐见的电影解析形式,会用到另一部电影:《3 idiots/三傻大闹宝莱坞》。给大家3天时间看电影,周5我贴出来。
另外,如果你是那种一看到电影名字就能猜到内容的高手,也请试试这个题目:续8中法理课上我和同学们去教堂参观的照片里,埋藏着一个重要的漏洞,可以颠覆我的观点本身。前面说过,摄魂术就是99%的真相加上1%的谎言,但是1%的谎言比99%的真相更重要,这张照片就是1%。运用你的判断能力,看看漏洞在哪里?
直到发现是自己错了,才和哈利言归于好。
对待朋友有自己的信念,并敢为自己的信念坚持原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
但是罗恩的忠诚,还不仅仅是这些。在最高意义上,忠诚还有另一种说法:抱歉我不知道这样表达是否准确:“牺牲精神”。
很多朋友觉得这一系列,最好玩的概念可能是摄魂术,其实摄魂术只是康德的第一批判中关于“真”的通俗版,对麻瓜来说,解密魔术很好玩,但对于霍格沃茨的魔法师来说,大家天天学的就是这些东西,没什么稀奇的。真正的两军对峙,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这些魔术和幻影,而是康德的第二批判中,关于“善”或者“道德律”的学说。比如最简单
的,“用理性控制欲望”。世界上最大的欲望莫过于生存,理性的最大问题,也在于面临死亡的时候,还能否坚持理性。
前面说过,贵族并不是个轻轻松松的职业,贵族的本职工作是战斗,是一种随时面临死亡的职业。死亡的话题很沉重,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但是经历过死亡的人,确实和别人是不一样的:
死亡是世界上最大的考验。没有经受过死亡的考验,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成熟。前面提到的耶鲁骷髅会墙上的格言,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如此,一群人也是如此。1950年中国共产党有登记党员300万,有姓名可查的烈士却有340万,这就是为什么300万能领导4亿的原因。在当年的各种文本中,“牺牲”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极高。
罗恩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在面临死亡的时候,敢于牺牲自己。哈1魔法石,三人组进入地下正殿前的最后一关,罗恩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随着棋局的进展,大部分棋子被兑掉,棋盘上尸横遍野,终于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罗恩:你明白了吧,哈利,只要我一移动,皇后就会把我吃掉,这样你就可以趁机进攻国王。
哈利:罗恩! 不行啊。 赫敏:怎么了?
哈利:他要牺牲自己。
赫敏:不行,一定还有别的办法。
罗恩:你到底想不想阻止斯内普偷走魔法石?哈利,你必须继续前进。我觉得该去的人,不是我,不是赫敏,而是你。骑士移到H3。
在国际象棋里,各棋子的配合是取胜的关键,前面说过统治者需要组织能力,其实除了领袖的领导才能,组织能力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服从组织安排、敢于牺牲自己、赢得全
局胜利的能力,职场上有时候称之为“团队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恩的牺牲精神和哈利的领导才能属于一个档次。有意思的是,罗恩自己充当的棋子,正是骑士knight,(中文的国际象棋称为“马”)。
其实哈利也一样有忠诚的品质,只是忠于邓布利多。哈2密室,哈利和伏地魔的化身汤姆瑞斗在密室相遇,汤姆得意洋洋的说自己略施小计,就赶走了邓布多,哈利表示反对:
结果凤凰佛克斯被召唤而来,给哈利带来了藏在分院帽中的宝剑,击败了伏地魔。
又是佛克斯用眼泪给哈利治好伤口,并带着大家飞出地洞。哈利见到校长后,邓布利多给他解释原因:
哈利和邓布利多也构成一组领导与支持者的关系,只是哈利是接班人,邓布利多死后就用不到忠诚了。相反,在三人组里,哈利一直是the one/救世主/王者,王者不死,罗琳不方便给他安排太多必死的情节,他的牺牲精神就表现为各种“勇敢”了。
而到了赫敏这里,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赫敏的平民训练课改变了她很多缺点,但是最紧要的生死关头,赫敏的思维方式还是受制于她的平民出身,比哈利和罗恩差一个档次。
电影中,赫敏基本没有勇敢和牺牲精神的情节。相反,遇到危险和困难,赫敏总爱靠撒点小谎、做点小弊度过难关,从1到6,无一例外,虽然都有良好的目的:
哈1,山怪。
哈2,变形水
哈3,时间回转器
哈4,斗龙之前
哈6,混淆咒
小事情倒也罢了,哈5,乌姆里奇在校长室拷打哈利,又是赫敏用撒谎的办法解围:
这就是我们对赫敏的印象“聪明”的原因。
必须明确,“聪明”并不是一项“恶行”,只是在善和更善的比较中,略输一筹而已。然而,金妮的出场机会虽然不多,罗琳却给她安排了“勇敢”、“牺牲”的品质。哈6,哈利等人在罗恩家度圣诞节,贝拉等食死徒用火圈将陋居围住。
为了给小天狼星布莱克复仇,哈利第一个冲了出去,卢平等人都挡在火圈之内,可是金妮连外衣都来不及穿,独自一人穿着睡衣去追赶哈利。
金妮的魔法水平一般,而且她比三人组还低一级,当时只有五年级,但是真到了生死关头,和她哥哥罗恩一样,也是选择的是不顾一切的冲了上去。这里面有爱情的因素,但是首先还是人物性格。假如换了赫敏,面对罗恩的危险,恐怕第一反应还是“这不行,一定还有别的办法”。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罗恩和金妮血液里都流着卫斯理家族的血,他们的祖先是那种宁死不屈的凯尔特人,宁可躲进荒原和海岛,也顽强的拒绝同化和混血,这种勇敢的基因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大家都知道董存瑞烈士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其实当时还经过一番周折。有人提出:董存瑞的军事技术不过关,炸碉堡不带支架,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这在军内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军委是反复权衡之后,才决定授予董存瑞“烈士”称号的,理由是:真到了生死关头,哪有什么时间去慢慢的想办法!
前面说过,中国人喜欢赫敏,可能和我们某些传统,比如《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有关。《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是“兵者,诡道也”,说白了就是战场摄魂术。三国中诸葛亮压过关羽张飞,也代表智慧超过了勇敢。对照之下,西方人恰好相反:克劳塞维茨的《论战争》第三卷“论战略”,军人道德中的“胆量”远远高于“诡诈”;类似《三国演义》的战争史诗《罗兰之歌》,也是重点歌颂的骑士的牺牲精神。
战国之后,中国人就习惯了“春秋无义战”,战场上各种手段无所不用,而西方贵族的道德标准,恰恰就是春秋五霸中宋襄公那一套:堂堂之阵,正正之师,“蠢猪般的仁义道德”。我无意宣扬《战争论》比《孙子兵法》优秀,或者争论中西文明的道德标准哪个更高,这种问题讨论三天三夜也讨论不
完。问题是,在哈利波特里,赫敏是否能嫁给哈利的问题,我们最好还是尊重罗琳本人的意见:
这是哈1魔法石的结尾,罗恩昏倒,哈利进入正殿单独对抗伏地魔之前,赫敏自己总结的三个人的优点,有同学帮忙翻英文原著,也找到了原文:勇气bravery,友爱
Friendship(相当于忠诚/义气),聪明cleverness,书本book(相当于勤奋/渊博)。这和大家的投票是一致的。至于哪个品质更重要,赫敏自己已经说出来了。
再回到我们的高等教育话题,中国大学教育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喜欢书本和小聪明,而对友爱、勇气和牺牲精神缺乏培养。如果我问各位,在中国的大学教育中,你们是否受过忠诚教育,大部分同学可能会感到茫然,这个词好像从来不曾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一个老师问大家“你们是否愿意为祖国牺牲?”很多同学会觉得莫名其妙;如果另一个老师问“你是否愿意为共产主义信仰而牺牲一切?”大概会被认为是在文革中被打成脑残了。
可能有同学会提反对意见,入党宣誓的时候有这句话。不错,这确实是我们现行大学教育中,大概唯一一个笨拙但方向还算正确的努力。问题是,“发展学生党员”和学生会一样,又是一个巨大的口水话题,最重要的一点,能否把第一流的人才吸纳进来,大家自己去体会吧,我不多说了。
今天的两个话题,其实都挺沉重的,无可避免的涉及信仰和政治,肯定又有各种口水。我只能唠唠叨叨的再重复一次:我不想推销任何意识形态,也不想联系任何时政,我只是给大家介绍哈利波特中的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忠诚表
正在阅读:
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 - 《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续9) - 图文09-27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1.2.1+配方法同步测试含答案01-23
感谢有你作文600字02-04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77页07-24
年度审计报告中的会计及审计英语01-14
08造价员第1套答案03-25
名著解读~水浒传 第一讲的教案01-03
小鹦鹉作文500字06-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哈利
- 哈利波特
- 政治
- 图文
- 不能
- 为什么
- 文化
- 历史
- 赫敏
- 2010-2011学年上海宝山区九年级上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带解析)
- 国产剑杆织机选型中几个技术问题探析
-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寄语
- 山东建筑大学传输原理习题答案
- 1盾构竞赛模拟考试试题A卷(中铁一局)
- 部分植物检索表
- 镁合金冷加工切削工艺火灾
-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 2019-2020学年四年级英语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环保胶水 塑料胶粘剂
- 大学外国美术史考题填空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试卷
- 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的主要职责
- 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 浅谈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和功效
-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集控运行专业试题B卷(含答案)
-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组 9 穷人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110kV钢管杆技术规范书
- 2014珠海远程教育招生入学考试英语(一)复习题
- 2012年建省幼儿园教师招考综合和专业考试大纲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