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常见职业识别手册

更新时间:2024-07-06 20: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 危害辨识手册

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局

二○一○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 职业危害分类综述…………………….……(1)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1)

1.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职业接触………..(1) 1.2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2) 1.3粉尘的防护措施…………………………(2) 第二节 化学有害因素…………………………..(4)

2.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职业接触………..(5) 2.2生产性毒物所致健康损害………………(5) 2.3化学类毒物职业危害的防护……………(7) 第三节 物理因素………………………………(10) 3.1高温作业………………………………..(10) 3.2噪声……………………………………..(12) 3.3非电离辐射……………………………..(13) 3.4电离辐射…………………………………(15) 3.5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15) 第四节 生物因素……………………………….(17) 4.1致病微生物………………………………….(18) 4.2寄生虫……………………………………….(18) 4.3动植物……………………………………….(18) 4.4生物因素职业危害的控制………………….(18) 第二章 矿山开采及加工行业职业危害…………….(20)

第一节 煤炭行业……………………………….(20) 1.1煤炭采选业…………………………………(20)

1.2炼焦、煤气及煤制品………………………(20)

2

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行业………….(20) 2.1石油天然气采选业………………………….(20) 2.2石油天然气开采业………………………….(20) 2.3石油加工业………………………………….(21) 第三节 金属矿、建筑材料采选业…………….(23) 3.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3) 3.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3) 3.3黑色矿采选业……………………………….(24) 3.4建筑材料及其他金属矿采选业…………….(24) 3.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25) 第三章 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职业危害……………(26)

第一节 金属冶炼业…………………………….(26) 1.1炼铁业……………………………………….(26) 1.2炼钢业……………………………………….(27) 1.3重有色金属冶炼业………………………...(27) 1.4轻有色金属冶炼业………………………….(29) 1.5铁合金冶炼业……………………………….(30) 1.6稀有金属冶炼业…………………………….(32) 第二节 金属加工业…………………………...(33) 2.1钢压延加工………………………………….(33) 2.2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35) 2.3金属制品业………………………………….(36) 第三节 磨具制造业…………………………….(37) 3.1磨具磨料制造业……………………………..(37) 第四章 建筑材料制造及建筑行业职业危害………..(38)

3

第一节 水泥及轻质建材制造业………………(38) 1.1水泥制造业及制品业……………………..(38) 1.2水泥制品和石棉水泥制品业……………..(39) 1.3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40) 第二节 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制品业……….(42) 2.1玻璃及玻璃制品业…………………………(42) 2.2陶瓷制品业………………………………..(43) 2.3耐火材料制品业…………………………..(45) 第三节 建筑业、装饰业、房修业、粘胶剂制造业…………………………………………………(46) 3.1建筑业………………………………………(46) 3.2装饰业……………………………………..(46) 3.3房修业……………………………………..(46) 3.4粘胶剂制造业……………………………..(46) 第五章 化工行业职业危害………………………..(47)

第一节 基本化学工业………………………..(47) 1.1硫酸制造…………………………………..(47) 1.2烧碱制造…………………………………..(48) 1.3无机盐制造………………………………..(50) 1.4有机化工原料制造………………………..(54) 第二节 化学肥料制造业……………………..(58) 2.1氮肥制造……………………………………(58) 2.2磷肥制造…………………………………..(60) 2.3其他化学肥料制造………………………..(62) 第三节 化学农药制造业……………………..(62)

4

3.1有机磷农药制造…………………………….(62) 3.2氨基甲酸酯农药制造……………………….(66) 3.3拟除虫菊酯农药制造……………………...(66) 第六章 精加工常见行业职业危害…………………(67)

第一节 橡胶制品业…………………………..(67) 第二节 石棉制品业…………………………..(70) 第三节 矿物纤维及制品业…………………..(71) 第四节 塑料制造业…………………………..(73) 第五节 涂料及颜料制造业…………………..(78) 第七章 机械加工行业职业危害……………………(82)第一节 金属制品业…………………………..(82) 第二节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86) 第三节 机械工业……………………………..(92) 第四节 船舶制造业…………………………..(99) 第八章 电力及电子行业职业危害……………….(102)第一节 电力行业…………………………….(102) 第二节 电池制造业………………………….(104) 第三节 电线电缆制造业…………………...(109) 第四节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11) 第九章 其他行业职业危害……………………….(123)第一节 纺织业……………………………...(123) 第二节 造纸业……………………………….(127) 第三节 印刷业……………………………….(129) 第四节 制鞋业……………………………….(130) 第五节 箱包业……………………………….(131)

5

作业场所常见职业危害辨识手册

第一章职业危害分类综述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7号)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粉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多种危害。由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通常将职业危害概念等同于职业病危害概念。

职业危害有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劳动过程职业危害和生产环境职业危害三大类。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可分为以下四类: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μm(微米)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AED在5μm(微米)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1.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其主要职业来源与职业接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固体物质的破碎与加工:职业接触主要为矿石的开采和冶炼,隧道开凿,筑路,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原料的加工,铸造、锻造工艺,粮谷脱粒等过程。

(2)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常见职业接触为煤炭不完全燃烧的烟尘。

1

(3)蒸汽的冷凝和氧化:如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 1.2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可引起不同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石棉、放射性矿物、镍、铬、砷等粉尘均可引起肺部肿瘤。

(2)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功能亢进引起肥大性病变,继而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造成萎缩性病变,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体表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浑浊。

(3)全身中毒作用

铅、砷、锰等粉尘,可被人体吸收导致全身中毒。 1.3粉尘的防护措施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尘肺。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的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尘肺类职业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墨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尘肺病症状: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防尘措施是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措

2

施和医疗预防措施。我们的综合防尘和降尘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指导意义。

1、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常以达到以下目的作为改革的重点。

(1)减少原料中含矽量,或以不含矽的材料代替。 (2)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以减少尘源。为密闭尘源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创造条件。

(3)减轻体力劳动,减少粉尘飞扬。 (4)减少工人与粉尘的接触。

2、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4、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5、护,个人防护,是防、降尘措施的补充,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如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隔绝式压风呼吸器、防尘服,使用护肤霜和皮肤清洗液;不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前将工作服换下彻底洗净。吃食物前一定先洗干净手。

6、管,经常性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7、教,加强宣传教育。

8、查,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和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3

第二节 化学有害因素

以较小剂量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生产条件下,化学品经口中毒少见,往往是由于忽视了个人卫生(用受污染的手取吃食物或吸烟)或发生意外事故时,毒物直接吸入或沾染人体而引起的。尤其是在工业上用作清洗、去污、稀释、提取、黏合等用途的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有机溶剂多具挥发性、脂溶性和水溶性,因而此类化合物进入人体途径以吸入为主,也能经皮肤进入。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很多,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等;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毒物;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神经性、溶血性和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毒物等。一般将生产性毒物分为以下几类:

(1)金属及类金属毒物 铅、锰、汞、镉、砷等 (2)刺激性气体

常见的有硫酸、盐酸、硝酸、铬酸、乙酸等无机酸和有机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氯气、光气、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等。

(3)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和甲烷等。 (4)有机溶剂

苯、正己烷、甲醇、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4

苯胺、联苯胺、三硝基甲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氯乙烯、丙烯腈等单体;磷酸二甲苯酯、偶氮二异丁腈等助剂。

(7)农药

有机磷、有机硫、有机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以及熏蒸剂等。

2.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毒物来自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到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毒物可以固态、液态、气态或气溶胶形式存在与生产环境中。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例如原料的开采和提炼;加料和出料;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成品的处理、包装、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如化学管道的渗漏,物料输送管道发生堵塞;废料的回收和处理;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冒锅或冲料;化学物的采样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2.2生产性毒物所致健康损害

由于毒物种类繁多,毒物本身毒性及其毒作用特点,接触剂量等各不相同,所引起的职业中毒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脏器损害,同一毒物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不同毒物也可损害同一靶器官。

(1)金属及类金属毒物

每一种金属因其毒性和作用的靶器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

5

床表现。很多金属具有选择性的器官或组织蓄积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并因此出现慢性毒性作用。如铅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表现为类神经症、外周神经炎、腹绞痛、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等。汞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表现为易兴奋、口腔炎、汞性震颤等。

(2)刺激性气体

通常以局部损害为主,其损害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引起眼、呼吸道黏膜及皮肤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理反应,刺激作用过强时易引起全身反应。表现为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性炎症、中毒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3)窒息性气体

可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肺内氧分压下降或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运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机体缺氧。

(4)有机溶剂

几乎全部有机溶剂都能使皮肤脱脂或脂质溶解,引起职业性皮炎以及中枢神经的抑制,有机溶剂对呼吸道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等,还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周围神经炎。在接触剂量大、接触时间长的情况下,任何有机溶剂均可导致肝细胞损害。此外有机溶剂还可对造血系统、生殖系统造成损害,例如苯是一种致癌物。

(5)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溶血等血液损害。某些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中毒性肝病,有些化合物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如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可引起眼晶状体混浊,最后发展为白内障,联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

6

职业性膀胱癌。

(6)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为聚合物或共聚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虽然无毒或毒性很小,但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料、单体及助剂绝大多数具有一定毒性,变成原性或致癌性。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引起雷诺氏综合症,周围神经炎,肢端溶骨症,肝功能异常等,二异氰酸甲苯酯对皮肤有原发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 2.3化学类毒物职业危害的防护

技术控制措施在预防化学毒物中毒中常起到关键作用,如工艺改革、工业通风,当技术控制也难以实现或效果不理想或紧急检修、抢救情况下,就考虑采用工人个体的各种防护用具。

2.3.1工艺改革

采用革新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化学毒物。

2.3.2工业通风

工业通风的任务旨在利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合理的组织气流,控制或完全消除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湿,向车间内送入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按照通风系统的功能工作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照通风作业范围,工作通风分为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和混合通风。

2.3.3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在车间内全面地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稀释车间内污染物。全面通风适用于有害物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内某一定的范围,或污染源不固定的场合。送风口应接近工人操作点,设在有害气体或蒸气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而排气口应设臵在有害

7

气体或蒸气的发生源或其浓度较高的区域。这样布臵有利于充分发挥全面通风的作用,降低工作操作地有害气体或蒸气的浓度。

2.3.4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在车间工作带某局部范围建立良好空气环境,或在有害物扩散前将其从产生源抽出、排除,局部通风可以是局部送风或局部排风,局部通风所需的投资比全面通风小。为防止有害气体、蒸气和粉尘在车间内散布,主要采用局部排风系统将有毒物质从发生源处直接排出室外,局部排风系统由局部排风罩(排风柜)、通风管道、通风机、过滤或吸附有害物质的净化设备等组成。局部排风罩是局部排风系统中的关键装臵,为了获得良好的排除有害气体或蒸汽的效果,应考虑以下要求:

(1)应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尽可能密闭,排风罩应尽可能靠近有害物质发生源;

(2)排风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有害物质逸出的方向一致;

(3)排风罩的布臵应使污染空气不致流经工人的呼吸带; (4)排风装臵应设在不受室外进入气流的干扰处; (5)排风罩罩口要有一定的控制风速,在距离罩口最远的有害物质散发点(即控制点)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从而把有害物质吸入罩内。控制点的空气流动速度称为控制风速(也称为吸入速度),该速度应大于有害物质向外逸散的速度和防止横向气流干扰的速度,才能有效地将有害物质抽吸至排风罩内。控制风速的大小应与化学物毒性大小和逸散速率大小有关,一般气体或蒸气毒物控制风速不小于0.7~1.0m/s,粉尘状化学物控制风速为1.0~1.5m/s;

8

(6)对有腐蚀性的酸碱性气体,排风罩应耐腐蚀; (7)排风罩的设臵不应妨碍工人的操作并保证有足够的罩度。

2.3.5混合通风

混合通风即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结合使用。 2.3.6个人防护

一、劳动者在工作中应做到“五注意”:

1、注意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2、严格遵守生产操作规程。

3、注意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4、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5、工间就餐时脱去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与化学毒物有关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护服、呼吸防护器和皮肤防护用品等。

1、防护服

防护服是防止化学物经皮肤进入机体,常用各种对所防化学物不渗透或渗透率小的聚合物,涂布于化纤或天然纤维织物而制成。

2、呼吸防护用品

根据结构和防护原理,呼吸防护用品可分为自吸过滤式和送风隔离式。自吸过滤式的化学过滤器主要用于防止有害气体、蒸气、烟雾等的吸入,通常称为防毒面具。防毒面具有滤毒盒或滤毒罐,又有全面罩与半面罩之分,全面罩有头罩式和头戴式两种,应能遮住眼、鼻和口,半面罩应能遮住鼻和口。防毒口罩(面具)

9

主要卫生要求为:

(1)滤毒性能要可靠,根据毒性的性质、浓度和防护时间,采用不同的净化滤料。

(2)面罩和呼吸阀的气密性要好。 (3)呼吸阻力应小。

(4)实际有害空间应小,尽量不妨碍视野,质量要轻。 (5)佩戴方便,无异常压迫感和不适感,死腔大小适合,与脸面吻合适宜。

3、皮肤防护用品

皮肤防护用品有防护手套和防护膏膜。

第三节 物理因素

物理性有害因素除了激光是用人工产生以外,生产和工作环境中其他常见的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产劳动所必须接触的。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绝大多数物理性有害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在残留。对物理性有害因素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损害的组织器官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针对物理性有害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不是设法消除这些因素,也不是将其降低到越低越好,而是设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条件允许时使其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则更好。 3.1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大于或等于25℃的作业。 3.1.1高温作业的来源及职业接触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

10

湿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种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具有高温度 、热辐射比较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气象条件特点的主要工作场所。主要职业接触是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

(2)高温高湿作业:是具有高温、高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气象特点的生产工作场所。主要职业接触是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熏煮车间、潮湿的深矿井、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

(3)夏季露天作业:如建筑、搬运、露天采矿以及各种农田劳动等。

高温和强辐射主要来源于太阳直接辐射作业,还受到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3.1.2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体温调节、水量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大量水分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心率、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消化道缺血、胃分泌物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淀粉酶活性下降,造成消化不良或者其他胃肠疾病增加;高温条件下若水量供应不足可使尿液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等。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

11

制,注意力、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

(2)热适应

是指人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可适应或耐受的现象。此时从事同等强度的劳动,,汗量增加,汗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减少,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心率明显下降。此外,机体热适应后合成一组新的蛋白质即热应激蛋白,可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

(3)中暑

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以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3.2噪声

噪声是指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生产性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经常接触噪声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工作和生活。噪声是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接触机会。

3.2.1噪声的来源和职业性接触

机床、纺织机械、电锯、球磨机、等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等产生的机械性噪声。空气压缩机、压风机、喷射机、汽笛等气体受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流体性噪声。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机中交互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电磁性噪声。

12

3.2.2噪声所致健康损害

听觉系统损害: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听觉系统首先受损,听力的损伤有一个从生理改变到病理改变的过程。

(1)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接触噪声后听阈提高10~30dB(A),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下降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属于生理性改变,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以及噪声性耳聋。

(3)听觉外系统的损害:噪声还可引起听觉外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易疲劳、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高频噪声可引起血管痉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3.3非电离辐射

是指量子能力小于12ev不足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如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射频及激光等。 3.3.1非电离辐射的职业接触

(1)射频辐射: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射频辐射,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最小而波长最长的波。波长1m~3000m的电磁波是高频电磁场,频率在300兆赫(MHZ)-300吉赫(GHZ)及波长在1m~1mm的电磁波称微波。职业接触:广播、电视、雷达发射塔、移动寻呼通讯基站、工业高频感应加热、医疗射频设备、微波加热设备、微波通讯设备。高频电磁场在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分两类:一是利用中长波波段的电磁场对导体及半导体进行感应加

13

热,如钢制件的高频淬火、金属的高频熔炼及焊接、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级区熔等。使用频率以便为200~800KHZ,半导体区融为2~5 KHZ。二是利用短波及接近短波的超短波段对对非导体进行介质加热,如塑料制品的热粘合,面纱及木材等的干燥,橡胶硫化等。使用频率多为10~40 MHZ。此外,其多种波段广泛应用与无线电通信和理疗;高频技术还应用于光谱分析、热核反应等方面。微波主要用于无线电通讯和雷达探测。除设备操作人员可受到微波辐射外,在雷达整机和微波元件的生产与研究中,调试、测试人员接受辐射的机会更多,且大多属脉冲波。其他用途为工业用干燥设备,如对粮食、食品、药物、纸张、胶片等进行干燥,以及理疗设备、微波炉等。常用频率为9150 MHZ -2450 MHZ,一般为连续波。

(2)红外辐射:即红外线也称热射线。职业接触为太阳光下的露天作业、强紫外线光源、熔融状态的金属和玻璃作业。

(3)紫外辐射:凡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时辐射光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温度的增高紫外线的波长变短、强度变大。职业接触主要是冶炼炉、电焊、电炉炼钢等工作场所。从事碳弧灯和水银灯制版或摄影以及紫外线消毒均可接触紫外线。

(4)激光:是物质受激辐射所发出的光。它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职业接触主要为工业用激光打孔、切割、焊接等作业,激光雷达、激光通讯、激光制导、激光瞄准等军事和航天作业,医学上使用激光治疗多种疾病。 3.3.2非电离辐射所致健康损害

(1)射频辐射:高频和微波的波谱相近,所以对人体的影响有相同的作用,但微波的量子能量水平比高频高,其健康损害

14

要比高频电磁场严重。

高频和微波对人体相同的影响作用: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主要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者居多。

微波独有的作用:除上述作用外,还可引起眼睛和血液系统改变。长期接触大量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发现眼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改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下降。

手持无绳电话对局部脑组织功能和形态的不良影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2)紫外、红外辐射和激光:主要是对皮肤和眼睛的损伤作用。如红外线可引起职业性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3.4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或超过12ev以上时如宇宙射线、X射线、γ射线,它们产生的电离作用可使机体组织产生电离而引起严重伤害。人体接受的放射剂量超过一定值(称为剂量阈值)时就会发生损害,初期症状为乏力、牙龈出血、脱发、性欲降低、皮肤红斑、白细胞数降低等。如不加强个人防护继续接触,就会出现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的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外照射放射病、外照射皮肤疾病和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和其他放射性损伤共11种。 3.5物理因素职业危害的防护

工作场所有害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振动、

15

噪声、照度、紫外线、红外线、微波、电磁辐射(高频、超高频、微波)、工频等。有害物理因素的防治主要是加强个人防护和采用合理的工艺及其设备。 3.5.1噪声的防护

如长期在超过85dB(A)作业环境下作业时加强对作业工人听觉器官的防护,正确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噪声帽等听力保护器,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或加工方法,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经常性维护;降低设备的运行负荷,使用消声器、隔振降噪等工艺措施。 3.5.2高温的防护

控制污染源:合理设计工艺流程,远离热源,利用热压差自然通风,切断污染途径;隔热,通风降温、使用空调等个体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机体热适应训练,使用清凉饮料和高温防护服和防护帽。 3.5.3振动的防护

振动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但振动本身对机体也有损害作用。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使皮肤感觉机能紊乱,血管张力改变,出现毛细血管痉挛,重者有“手套样”感觉障碍,手指苍白(振动性白指)是振动病典型的表现。在厂房设计与机械安装时要采用减震、防震措施。对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频率、振幅等应进行必要的限制,工作中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实行轮换作业,间歇使用振动工具。使用振动工具时应采用防震手套,或者在工具外加防震垫。

3.5.4紫外线的防护

任何材料加热到温度超过2227℃即开始发射紫外线。所以晚

16

上在有强烈灯光环境下,如舞厅等场所皮肤和眼睛也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电光性眼炎是眼部受紫外线照射所致的角膜炎、结膜炎,常见于电焊操作及产生紫外线辐射的场所。电焊作业人员作业时应佩戴好防护面罩,若一时找不到防护面罩,可在产生弧光之前将脸不转向后方,避免湖光直接照射眼球。如室内同时有几部焊机工作时,最好中间设立隔离屏障,以免互相影响。车间墙壁上可以涂刷锌白、铬黄等颜色以吸收紫外线。尽量不要在室外进行电焊作业以免影响他人。 3.5.5光照度不足的防护

加强照明,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灯具。 3.5.6电磁辐射的防护

在作业场所强ELF场源周围设臵栅栏或屏障,用钢丝网隔离,但一定要接地,这有助于阻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场强超过国家暴露限值的区域。其次是远距离操作,在屏蔽辐射源有困难时,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远距离操作,在场源周围设立明显标志,禁止人员靠近。工作地点应臵于辐射强度最小的部位,避免在辐射流的正前方工作。工作中要加强对作业场所电磁场环境的监测,明确电场、磁场的实际水平。 3.5.7不良气象条件的防护

高温中暑、低温冻伤、高气压作业所致减压病、低气压所致高原病等以加强管理,改善作业环境,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作业标准进行作业,合理安排劳动作息时间,让作业人员轮流休息。个人以加强职业防护为主。

第四节 生物因素

存在与生产环境中威海职业人群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

17

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等。 4.1致病微生物

从事畜牧业、兽医、屠宰、牲畜检疫、毛纺及皮革等职业人群有较多机会接触或感染炭疽、布氏杆菌。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采药的职业人群,以及进入森林区的部队人员有机会接触或感染森林脑炎病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引起细菌、病毒性感染,导致炭疽、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等职业性传染病。 4.2寄生虫

农民、井下矿工、下水道清理工以及海边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有较多机会感染钩虫病。以及粮食和饲料加工、贮存等职业人员 有较多机会接触尘虫菌。在疫区从事林业、勘探、林区的部队等职业人群有较多机会受到蜱的叮咬,从而引起钩虫病,接触尘虫菌致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或受记忆蜱的叮咬感染森林脑炎等疾病。 4.3动植物

肉、奶、蜂制品、食品等以农副产品为中心的多种作业;种植业、园艺园林、木材加工、农林科技人员等都有机会接触到动植物有害因素。树毛虫、桑毛虫及某些蛾类幼虫体表上的毒毛刺入皮肤时可释放有毒物质引起皮炎。水仙花、郁金香等可致变异性、过敏性皮炎;芸香、佛手果可致光敏性皮炎。某些树林、花草、蔬菜等可致过敏性呼吸道炎症或支气管哮喘,有的甚至有致癌性。

4.4生物因素职业危害的控制

18

4.4.1炭疽病和布氏杆菌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染途径,增强个体抵抗力3个环节。职业性炭疽病和布鲁氏杆菌病都是接触传染,预防措施类似。

1、对疫源地的处理

(1)隔离病畜、禁止屠宰病畜作为肉食或加工之用,将病死动物尸体彻底焚烧,或撒上生石灰埋入地下2m深处。

(2)被污染的畜舍或土壤消毒处理,产出表土深埋地下,畜舍四周洒20%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3)在流行地为活畜免疫注射疫苗。 (4)流行地区的皮毛、皮革禁止外运。 2、工厂的预防措施

(1)厂房布局、设施应付和防疫的健康要求。

(2)来自疫区的皮、毛等原料,须经检疫、消毒后再加工。 (3)生产性粉尘多的工厂设通风除尘设备。

(4)操作现场、搬运和初始接触皮毛的场地及工具每日消毒两次。

(5)加强个人防护,加强防护服、口罩、防尘眼镜、帽子、手套、鞋等更换和消毒制度。工作场所不得饮水,工作后洗手、消毒、淋浴。

4.4.2森林脑炎的预防措施

(1)灭鼠、防鼠、灭蜱、防蜱,保持驻地整齐健康,铲除杂草。

(2)外出作业穿专门防护服(紧裤脚、紧袖口、紧领口的连身衣)及高筒靴、防虫帽,衣帽可用药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19

浸泡涂擦,接种灭活疫苗。 4.4.3其他生物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采用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菌苗免疫等方法。病人隔离治疗,消毒排泄物。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传,加强水、粪管理,加强畜产品的卫生监督。 3、保护易感人群

以搞好个人防护为主,活动性疫区内的高危人群可进行菌苗接种。

第二章 矿山开采及加工行业职业危害

第一节 煤炭行业

(略)

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行业

2.1石油天然气采选业

工种:泥浆配制、地质磨片 危害因素;矽尘 职业病:矽肺 2.2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工种:测井

危害因素:放射类物质 职业病:放射性疾病 工种:钻井

危害因素:高温;局部振动;噪声;硫化氢;放射类物质 职业病:中暑;手臂振动病;噪声聋;硫化氢中毒;放射性

20

职业病:二硫化碳中毒

工种:化学矿支护、非金属矿支护 危害因素:水泥尘 职业病:水泥尘肺 工种:非金属矿破碎 危害因素:局部振动 职业病:手臂振动病

工种:化学矿干燥、黑色矿干燥、;有色金属矿干燥 危害因素:高温 职业病:中暑

第三章 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职业危害

第一节 金属冶炼业

1.1炼铁业

工种:高炉配管、热风炉操作 危害因素:一氧化碳;高温;噪声 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暑;噪声聋

工种:球团矿焙烧、冷却筛分、矿石焙烧、高炉加料、铸铁、铁库操作、煤粉操作

危害因素:高温 职业病:中暑

工种:球团矿配料、精矿造球、团球矿焙烧、炼铁备料、烧结矿配料、混合、烧结布料、冷却筛分、矿石整料

危害因素:噪声 职业病:噪声聋 工种:炉渣处理

26

危害因素:二氧化硫;高温 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中暑

工种:烧结点火、炼铁烧结、高炉吹炼、高炉出铁 危害因素:一氧化碳;高温;噪声;二氧化硫

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暑;噪声聋;二氧化硫中毒 1.2炼钢业

工种:平炉炼钢

危害因素:一氧化碳;高温;噪声

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暑;职业性白内障;噪声聋 工种:转炉炼钢、炉外精炼、钢水铸锭、钢锭脱模、钢锭整模、坯钢连铸、炼钢熔铁、钢整修、炼钢砌炉

危害因素:高温;噪声 职业病:中暑、噪声聋 1.3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工种:铅锌配布料

危害因素:矽尘;铅尘;氧化锌

职业病:矽肺;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金属烟热 工种: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 危害因素:矽尘 职业病:矽肺 工种:锌矿焙烧

危害因素:煤尘;汞、氯化高汞;二氧化硫;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高温;噪声

职业病:煤工尘肺;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所致肺癌、皮肤癌;中暑;噪声聋

27

工种:铅锌烧结

危害因素:铅尘、铅烟;镉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碳;高温;氧化锌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中暑;金属烟热

工种:铅锌熔炼

危害因素:铅尘、铅烟;镉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高温;噪声;氧化锌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噪声聋;金属烟热

工种:锡矿炉前配料

危害因素:铅尘、铅烟;砷化氢;高温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化氢中毒;中暑 工种:锡矿烟化

危害因素:铅尘、铅烟;氧化锌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金属烟热 工种:铅吹炼 危害因素:铅尘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工种:焙砂浸出

危害因素:锰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硫酸

职业病:锰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所致肺癌、皮肤癌;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

28

工种:铅尘回收

危害因素:铅尘、铅烟;镉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高温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所致肺癌、皮肤癌;中暑 1.4轻有色金属冶炼业

工种:氧化铝精制 危害因素:铝尘 职业病:铝尘病 工种:镁电解

危害因素:氯气;高温 职业病:氯气中毒;中暑 工种:镁氯化、四氯化钛冶炼 危害因素:氯气 职业病:氯气中毒 工种:氧化铝烧结

危害因素: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高温;铝尘

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铝尘肺工种:氧化铝焙烧

危害因素:铝尘;一氧化碳;高温 职业病:铝尘肺;一氧化碳中毒;中暑 工种:铝电解

危害因素:铝尘;一氧化碳;氟及其化合物 职业病:铝尘肺;一氧化碳中毒;工业性氟病 工种:镁精炼、喷流铸镁锭

29

危害因素:高温 职业病:中暑 1.5铁合金冶炼业

工种:硅铁冶炼 危害因素:矽尘;高温 职业病:矽肺;中暑 工种:铬铁冶炼

危害因素:矽尘;高温;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 职业病:矽肺;中暑;溃疡、铬鼻病 工种:钛铁冶炼

危害因素:矽尘;铝尘;高温 职业病:矽肺;铝尘肺;中暑 工种:锰铁铸锭

危害因素:石墨尘;高温 职业病:石墨尘肺;中暑 工种:其他铁合金铸锭 危害因素:石墨尘 职业病:石墨尘肺 工种:锰铁烧结

危害因素:锰烟、锰尘;二氧化硫;高温

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中暑工种:锰矿筛、锰铁高炉称量 危害因素:锰尘

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工种:钒铁冶炼

30

危害因素:钒及其化合物;高温 职业病:钒及其化合物中毒;中暑 工种:锰炼高炉清灰

危害因素:锰尘、锰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二氧化硫中毒 工种:锰铁高炉冶炼

危害因素:锰尘;一氧化碳;氟及其化合物;氟化氢;高温 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工业性氟病;牙酸蚀病;中暑

工种:铝铁冶炼 危害因素:高温 职业病:中暑 工种:钨铁冶炼 危害因素:高温;沥青

职业病:中暑;光敏性皮炎、黑变病、痤疮 工种:硫酸锰制取

危害因素:锰尘;氨;硫酸

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接触性皮炎

工种:筛分、备料 危害因素:噪声 职业病:噪声聋 工种:锰电解

危害因素:锰尘;氨;重铬酸盐、镉及其化合物、铬酸盐 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氨中毒;接触性皮炎;铬鼻病

31

1.6稀有金属冶炼业

工种:碳化乌制备 危害因素:炭黑尘 职业病:炭黑尘肺 工种:复式碳化乌制备

危害因素:炭黑尘;石棉尘;高温

职业病:炭黑尘肺;石棉肺、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中暑 工种:矽净化除汞

危害因素;汞;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砷化合物 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痤疮

工种:除硫焙烧

危害因素:铅烟;汞;二氧化硫;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工种:硒焙烧

危害因素:铅烟;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砷化合物;二氧化硫;高温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痤疮;二氧化硫中毒;中暑

工种:铋制取

危害因素: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氯气 职业病:砷及其化合物中毒、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气中毒

32

工种:硒还原

危害因素:二氧化硫;硫酸

职业病:二氧化硫中毒;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接触性皮炎

工种:钼焙烧压铸、钼粉还原、钨酸氨溶结晶、氟化铌萃取 危害因素:氨 职业病:氨中毒 工种:银铸板 危害因素:一氧化碳 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 工种:氧化精炼、铟制取 危害因素:铅烟;高温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中暑

工种:氧化钨制备、钨钼烧结、钼焙烧压铸、钨矿焙烧、钨酸铵煅烧、稀土灼烧、硒铸锭、银铸板、金铸锭

危害因素:高温 职业病:中暑 工种:还原熔炼

危害因素:铅烟;一氧化碳;高温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

第二节 金属加工业

2.1钢压延加工业

工种:管坯穿孔

危害因素:石墨尘;高温;噪声 职业病:石墨尘肺;中暑;噪声聋

33

工种:钢管探伤 危害因素:放射类物质 职业病:放射性疾病 工种:钢锭加热

危害因素:一氧化碳;高温 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暑

工种:钢锭开坯、钢材精整、无缝管轧制、管材均整、带钢卷取

危害因素:高温;噪声 职业病:中暑、噪声聋 工种:轧钢备品 危害因素:高温;沥青

职业病:中暑;接触性皮炎、黑变病、痤疮 工种:钢材酸洗

危害因素:硫酸;盐酸酸雾

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接触性皮炎;牙酸蚀病

工种:高频焊管 危害因素:高温;噪声 职业病:中暑;噪声聋 工种:钢锭轧制

危害因素:一氧化碳;高温;噪声 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中暑;噪声聋 工种:钢材镀锌

危害因素:高温;噪声;氧化锌

34

职业病:中暑;噪声聋;金属烟热 2.2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

工种:有色金属挤压、穿孔 危害因素:铅烟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工种:有色金属浇铸

危害因素:铅烟;镉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高温;氧化锌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中暑;金属烟热

工种:有色金属淬火 危害因素:氨;高温 职业病:氨中毒;中暑 工种:有色金属熔炼

危害因素:铅烟;镉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高温;氧化锌

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二氧化硫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中暑;金属烟热

工种:有色金属挤压、有色金属穿孔、有色金属退火 危害因素:高温;噪声 职业病:中暑;噪声聋 工种:有色金属酸洗 危害因素:硫酸;硫酸酸雾

职业病:化学性眼部灼伤、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接触性皮炎;牙酸蚀病

工种:锯切、铣面、冷轧、挤压、穿孔、矫直、焊管、卷取、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