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实习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23 16: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1 前 言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境内,实习站设在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实习区距北京市约46 km,交通十分便利(图1-1)。

实习区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山峰为301高地,相对高差为299.1米,区内主要河流为—周口河。

周口店地区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为7-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每年6-7月为高温季节,7月平均气温为26℃。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4-10月,日平均气温超过10℃,是有利于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的时间。

实习区基岩出露良好。

周口店一带的工矿企业较多,著名的燕山石化工厂即建在房山花岗岩体之上;以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当的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农业方面,平原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杏树和柿树。

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的旅游业较为发达,除了著名的北京猿人洞外,还有云水洞、石花洞、十渡及野山坡等。

研究历史三个阶段:1914年以前的初期阶段,主要对北京西山地层进一步研究,绘制了1:200000的北京西山地质图;1914-1949年中期阶段,主要对北京猿人做研究及对花岗岩定名花岗闪长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面发展阶段,主要对房山岩体及周口店地区的构造做了研究。

本次实习为二年级的地质教学实习,也是地质入门实习。

组队教员:徐德斌、余心起、赵志丹、裴云鹏、申俊峰、张绪教、朱弟成、周淑敏、毛世德、王功文、王庆飞、李耿、姚丽景、孙晨光、陈震、惠引民、彭杨伟。

武汉基地:赵国春、张红远、王黎栋、杨桂芳、毛小平、张华峰、张海军、樊春、陈永进、方斌。

实习班级:011060、011061、011062、011063、013061、013062、013063、015061、101061、101062、022061、022062、022063、052061、052062、061061、061062、062061、062062、青海大学(05级、06级)

实习日期:6月8日-7月4日。

本次实习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详细见表1-1。

-1-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表1-1 完成的工作量统计表

名 称 观察点 观察路线 实测剖面 信手剖面 素 描 标 本 单 位 个 条 个 个 个 个 数 量 128 24 1 25 15 25

名 称 填图面积 实测剖面图 综合柱状图 地质图 构造纲要图 产 状 单 位 平方米 个 个 个 个 个 数 量 1300 1 1 1 1 108 -2-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2 地 层

实习区地层发育较全,主要发育有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零星出露(附图Ⅰ、附图Ⅱ)

2.1 太古界

本区太古界统称官邸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区内分布于房山岩体南侧,沿官地—李家坡—乱石垅—周家坡一带展布,出露面积占图区4%(附图Ⅰ)。主要岩性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角闪石边粒岩等。这套岩石在显生宙又遭受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各种糜棱岩(变余糜棱岩)。

2.2 中元古界

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蓟县系,本区仅出露蓟县系的雾迷山组(Jxw) 、洪水庄组(Jxh)和铁岭组(Jxt)。区外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北侧。 2.2.1 雾迷山组

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中夹硅质条带;白云质大理岩,薄板状白云岩。厚度>500米, 由于仅见其上部,因此,与

-3-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约占2%,主要岩性大理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 2.2.2 洪水庄组

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主要岩性为:含砂(或砂质)千枚岩,含白云质,部分含炭质。厚度与下伏雾迷山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约占1.5%,主要岩性砂质千枚岩、板岩。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厚度15-40m。 2.2.3 铁岭组

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根据岩石组合,将其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主要岩性为厚层状白云岩,夹有硅质条带;中段岩性黑色薄层白云质灰岩,;上段岩性中厚层板状灰质白云岩,发育叠层石(图2-2)。厚度180m。与下伏洪水庄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

驼山一带,面积0.2平方千米,主要岩性白云质大理岩,含燧石条带。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2.2.4 岩相简介

蓟县系岩石普遍经受区域变质,但是,原岩较易恢复。雾迷山组以白云岩为主,夹燧石条带,代表环湖坪沉积;洪水庄组以千枚岩为主,原岩为泥质岩石,代表闭塞的泻湖沉积;铁岭组上、下为灰白色中厚层细晶-微

晶白云岩,中段灰黑色白云质灰岩夹黑色板岩,代表潮间潮上带沉积。因此,蓟县系从雾迷山组开始海水逐渐加深,至洪水庄组沉积期海水最深;从铁岭组沉积早期开始,海水又经历了一个由浅变深,再变浅的过程,直至最后,暴露地表,经受风化剥蚀作用。

2.3新元古界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包括下马岭组(Qbx)、长龙山组(Qbc) 、景儿峪组(Qbj) 。区外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图2-1)和黄院东山梁(图2-3)一带出露完整。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房山西-牛口峪水库-马刨泉、羊屎沟、山顶庙。

-4-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2.3.1 下马岭组

在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图2-1),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砂岩,含砂逐渐增加,有风化壳发育,厚度100m,与下伏铁岭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底部含有铁质风化壳(风化壳破坏严重,未能作图),发育窗棱构造(图2-4),代表芹峪运动。

在区内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呈弧形展布,面积约占0.5平方千米,岩、千枚岩,分为三带:石榴石云母片岩带、红柱石石榴石云母片岩、红柱石云母片岩(图2-5官地-羊屎沟新手剖面)。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5-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3 岩浆岩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实习区仅见侵入岩。周口店地区侵入岩出露面积最大是房山岩体,在牛口峪分布有“灯泡岩体”,三不管沟至大砾岩山以北有闪长玢岩岩脉。本次实习侵入岩从中性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均有出露。

3.1 房山岩体

房山岩体位于图区西北部, 平面形态近圆形,出露面积54平方千米,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岩株,接触面产状较陡,一般倾向围岩。房山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与围岩铁岭组呈侵入接触(图3-1)

3.1.1 石英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分布于图区西北部,房山岩体边缘,面积1-2平方千米。石英闪长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角闪石30%,斜长石50%,石英5%,黑云母5%,钾长石5%,其他5%

3.1.2 花岗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分布于图区西北部,面积占整个岩体的96%。花岗闪长岩灰黄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30%,斜长石25%,角闪石30%,黑云母5%,钾长石5%,其他5%。

3.1.3 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关系

石英闪长岩早于花岗闪长岩,证据如下:

1 花岗闪长岩穿插于石英闪长岩内部(图3-2)

-11-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2 花岗闪长岩具有冷凝边。冷凝边为热的岩浆在围岩接触的时候,边界温度升降所致,其中岩浆边缘为冷凝边,由外到内颜色由浅变深,颗粒由细变粗,表示冷凝时间由短到长,具各种包体和岩脉侵入。

3 花岗闪长岩边部具有石英闪长岩的捕虏体(图3-3)。

3.2

牛口峪“灯泡”岩体

牛口峪“灯泡”岩体位于图区中部偏北,分布在牛口峪水库一副坝中部,平面形态为穹状,出露面积较小,是一个岩脉。牛口峪“灯泡”岩体主

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风化严重(图3-4)。在一副坝中部分布有太原组的变质砂岩。

花岗岩:灰白色、风化呈黄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石英25%、长石30%、黑云母13%。

3.3

岩脉

岩脉并非原始露头,一般形成于岩石形成的后期,随岩浆侵入岩层薄弱处形成,岩脉的主要成分于侵入岩体的成分息息相关。主要分为:闪长玢岩岩脉和石英闪长岩脉及少量伟晶岩脉。

3.3.1 闪长玢岩岩脉

在房山岩体边缘发育有闪长玢岩岩脉,延伸沿房山岩体边缘,一条龙地区,出露宽度较窄,10cm左右。岩性:暗灰色、风化呈浅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暗色矿物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组成。角闪石呈黑色,30%,基性斜长石15%,基质主要由基性斜长石组成及隐晶质组成,含量约55%。 3.3.2 石英闪长岩脉

分布在东山口花岗岩中,有大量包体(图3-5)

-12-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出露较窄,延伸较远。主要岩性:暗灰色,风化呈浅 绿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少量黑云母。

3.3.3 岩脉

侵入岩脉为中粒石英闪长岩,主要矿物为角闪石30%,斜长石30%,石英5%,黑云母5%,钾长石25%,其他5%,为石英二长岩,岩脉宽约7-10cm。(图3-2)

-13-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4 变质岩

本区出露的变质岩类型较齐全、分布广泛。既有区域变质岩,亦有热接触变质岩。

4.1

区域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在区域变质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套变质岩系。周口店地区区域变质岩系主要包括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4.1.1 板岩

在此地区所见的板岩主要有压力影板岩、钙质板岩、含孔雀石薄膜板岩、炭质板岩、千枚状板岩。

1 含黄铁矿压力影板岩:分布于太平山南坡本溪、太原组内,灰色,含泥质较多,富含黄铁矿,形成于还原环境,是岩体中易融成分受压力而向外扩散形成的似影状物。

2 钙质板岩:主要形成于景儿峪组、冶里组,分布于黄院东山梁、一条龙地区,变质程度较低。

3 含孔雀石薄膜板岩:主要形成于徐庄组顶部,有一层薄层状孔雀石,成分为铜绿。 4 炭质板岩:主要分布于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杨家屯组,黑灰色,含25%-50%的炭的浅变质岩。

5 千枚状板岩:主要分布于下马岭组,板状结构,千枚状构造,发育板理,部分绢云母化,浅变质岩。 4.1.2 千枚岩

主要分布于洪水庄组,岩石具鳞片变斑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平均粒径小于0.1mm。岩石千枚理发育,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 4.1.3 变质砂岩(砾岩)

区域变质岩,在周口店地区主要出现变质石英砂岩、变质岩屑砂岩、变质含砾岩屑砂岩、变质砾岩

1 变质石英砂岩:主要分布于长龙山组(Qbc)中下部,岩石呈浅灰色,中厚层状,具中粗粒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碎屑颗粒主要由石英颗粒(95%以上)构成,颗粒支撑。

2 变质岩屑砂岩:主要分布于山西组、太原组、杨家屯组,粒状构造,主要成分为岩屑、砂岩,受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岩屑、砂砾含量约95%。

3 变质含砾岩屑砂岩: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下统太原组、杨家屯组,粒状构造,成分主要为岩屑、砂岩、砾石,砾石含量小于50%,受区域变质作用。

4 变质砾岩:主要分布于二叠系下统太原组、杨家屯组,粒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砾石。 4.1.4 片岩、片麻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主要分布于官地村北,为太古界官地杂岩,片麻状构造,变质程度较高,主要成分为斜长石、黑云母。 4.1.5 变粒岩

主要分布于本溪组,山西组,太原组,杨家屯组,为区域变质作用而成,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方解石等粒状矿物。

4.1.6 大理岩

主要分布于黄院东山梁景儿峪组中下部,岩石呈灰白色,薄板状,具微晶—细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4.2 热接触变质岩

-14-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4.2.1 角岩类

分为硬绿泥石角岩、红柱石角岩。

1 硬绿泥石角岩:主要分布于本溪组下部,新鲜岩石呈墨绿色,风化后呈褐色,中厚层状,具鳞片变斑晶结构,块状构造。硬绿泥石为变班晶,黄绿色,短柱状,排列无定向,含量>90%。

2 红柱石角岩:暗灰色-灰黑色,斑状角岩结构,块状构造。红柱石为放射状集合体。 4.2.2 片岩类

主要分为红柱石云母片岩、石榴子石二云片岩、矽线石云母片岩。

1.红柱石云母片岩:主要分布在下马岭组,红烛石粒度较大,具环带结构。主要成分为云母、红柱石,红柱石绢云母化。

2.石榴子石二云片岩:主要分布在下马岭组,银灰色,鳞片变晶结构,石榴石为变晶,黑云母和白云母含量相近。

3.矽线石云母片岩:主要分布在下马岭组,暗灰色,片状构造至片麻构造。 4.2.3 大理岩

例如透闪石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含橄榄石大理岩等。

1.透闪石大理岩:分布于铁岭组,灰色-暗灰色,含灰白色纤维状透闪石条带,纤维状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透闪石含量约为10%,原岩为硅质白云岩。 2.硅灰石大理岩:分布于铁岭组,灰白色,含放射状硅灰石。

3.含橄榄石大理岩:分布于铁岭组,暗灰色、浅黄褐色,块状构造可见变余层理,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岩,橄榄石;橄榄石含量在8%-15%。

-15-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5. 构 造

实习区处于华北板块中部,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东北端与东西向燕山山脉接壤处。

5.1褶 皱

周口店地区褶皱时代的确定

区域对比表明,区内164背斜、太平山向斜形成时代为印支期。 北京及其邻区众多的东西向褶皱与断裂,如轴向东西向、包括元古代与古生代地层的谷积山背斜构造,轴向近东西且涉及到古生代与三叠纪地层的灰峪向斜构造等均是印支期产物 早、中三叠世的大悲寺组与潭拓寺组岩石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且含有火山灰物质。潭拓寺组沉积之后,杏石口组超覆其上,构成印支运动一幕;杏石口组与南大岭组之间为另一个不整合界面,代表印支运动第2幕。 (萧宗正,杨鸿连,单青生,1995. 北京地区中生代若干地质问题讨论. 地层学杂志,19(4):308-314.)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主要有164背斜、太平山向斜以及图区外的孤山口复杂褶皱。 5.1.1 164背斜

1.164背斜几何形态

发育于太平山南坡164高地,东西向延伸至煤炭沟,向东倾伏,区内长度1000m。核部地层为马家沟灰岩,两翼地层为本溪组板岩,两翼产状30<15、18<20,转折端形态为平缓褶皱,位

态命名直立倾伏褶皱。(图5-1)

2. 164背斜内部小构造

164背斜小构造十分发育,根据形成时期不同可分为三期,具体如下: 1) 早期小构造

-16-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1)石香肠构造:地层受到纵向挤压,强硬层被拉断,软弱层被挤压,形成类似香肠的构造。(图5-2)

(2)火炬节理:褶皱形成时,受到张节理作用,岩石裂开,被其他物质充填,形成火炬状节理,属于张节理。(图5-3

(3)固流褶皱:该褶皱为发育在大构造的层间相互摩擦最终形成的,分为“Z”“M ”“S”形褶皱,分别分布于所在褶皱的不同部位。(图5-4) (4)压溶劈理:在压溶作用下溶解出的物质迁移至低应力去形成脉,而不溶物质相对集中形成劈理育。

2) 同期小构造(东西向劈理)主要是发育在顺着褶皱轴发育的一系列劈理,主要是在褶皱形成的时期由于纵向应力下造成褶皱顶部的地层拉张形成的。

3) 晚期小构造(南北向劈理)主要是由于后期褶皱的轴部向近东方向的倾伏造成垂直于轴方向上的张性力造成南北

向的劈理。 5.1.2 太平山向斜

太平山向斜位于房山岩体的南部,分布于太平山— 二亩岗一带,核部地层为杨家屯组豆腐块状砾岩。两翼地层依次为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马家沟组。北翼产状较陡,约为50°-80°,南翼较缓,约30°-50°,转折端地层局部地段陡倾,甚至直立,向斜总体呈漏斗型,位态类型斜歪倾伏褶皱,次级构造有东西向近直立的轴面褶劈理,形成时代早二叠纪。 5.1.3 孤山口复杂褶皱

-17-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孤山口复杂褶皱分布孤山口火车站北侧陡壁上(图5-5),主要岩性为雾迷山组青灰色硅质白云岩、黄色条带状钙质千枚岩,此褶皱样式为长翼薄而平缓,短翼厚而陡倾,总体为“Z”形的一系列倒转—平卧褶皱,其中黄色钙质千枚岩形成转折端较尖的顶厚褶皱,白云岩形成转折端平缓的等厚褶皱。

孤山口复杂褶皱内部小构造 1.小褶皱: 1) “Z”“M ”“S”形褶皱,褶皱形成时因岩层韧性不同,发生层间剪切。(图5-4) 2) 斜卧褶皱:褶皱轴面近水平,枢纽倾斜。 3) 鞘褶皱:反映了韧性剪切环境。(图5-6) 2.劈理:

1) 劈理弯曲和折射:指示岩层强硬层向上运动,软岩层向下运动。强硬岩层内部劈理密集,与边缘夹角较大,软岩层内部劈理疏松,与边缘夹角较小,且向接触面弯曲。(图5-7)

2) 层间劈理(图5-8) 3)正扇形间隔辟理和反扇形连续劈理:说明岩层能干性不同。 3.线理:

1) 矿物拉伸线理;

2) 窗棂构造:因能干性不同,受到竖直力的作用时,软弱层被挤压,强硬层残留,形成窗棂型的构造。(图5-9)

-18-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4.火炬节理:褶皱形成时,受到张节理作用,岩石裂开,被其他物质充填,形成火炬状节理,属于张节理。(图5-3)

5.小断层:孤山口地区发育一正断层,断盘内发育牵引褶皱,层间劈理,断层面发育断层泥,擦痕和阶布。

5.2 断裂构造

断裂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根据断层与岩层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和顺层断层 5.2.1 走向断裂系

1 一条龙-骆驼山近东西向正断层系:位于区内北部,沿一条龙-骆驼山一带分布,断层走向呈近东西向延伸,其中以官邸—大砾岩山剖面为典型,自北而南地层分别为:官邸杂岩、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长龙山组、寒武系、马家沟组,各组之间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接触(图2-5)。 联合剖面

2 周家坡—山顶庙—向源山—房山西弧 形逆断层:位于区内东部,沿牛口峪水库呈向北东突出的弧形。从内弧向外弧地层依次为:马家沟组、寒武系、长龙山组、下马岭组、铁岭组和太古界官邸杂岩。此断裂系中老地层均盖在新地层之上,因此,认为为逆断层。该断裂系经历了多期作用,在房山西发育早期逆冲、晚期正断 5.2.2 横向断裂

在周口店实习区内发育一条“Y”字型断层,主要由两条大型走滑断层组成,规模较大,切割的地层有石炭统的本溪组,寒武统的黄院组、馒毛组,青白口的景儿峪组、长龙山组的各套地层,该条走滑断层一致滑向楔尖引起挤压隆升,根据其形成的地层可判断该断裂形成于下二叠山西组,活动至今。

5.3 构造演化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可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概括如下: 1、前印支期构造

前印支期构造的构造变形为:在伸展体制下,在地壳较深构造层次发育大规模水平韧性剪切作用形成固态流变构造,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双泉组及其一下地层发生固态流变塑性变形,其代表性构造形迹为褶叠层,基地剥离断层,顺层掩卧褶皱,顺层韧性剪切带等,这些构造主要发育语北京西山的东南部。 2、印支期构造

印支期构造变形为:在收缩体制下形成的东西向面理褶皱,是早-中三叠世双泉组以及以前的地层均卷入,并褶皱变形,其变形面既可以是未受改造的原始层理,也可以是本地区这样,为原始层理受固流构造改造的褶叠层构造面理。 3、燕山期北北东向构造

在经过印支运动后,本区自晚三叠世末至中侏罗统处于伸展环境的相对宁静状态,形成了北东东向盆地沉陷和堆积,早侏罗世早期有南大岭基性熔浆喷溢,接着接受厚度近400m

-19-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的河湖碎屑沉积,而本区北部受印支运动影响,褶皱抬升,普遍遭受剥蚀,局部断陷地带也接受了少量的早侏罗世堆积。

-20-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8 结束语

本次周口店实习是二年级的地质教学实习,是地质入门的重要实习。通过本次实习,熟悉很多以前在课本上的地质工作基本技能,学会了实测剖面、柱状图的做法,熟悉了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的具体步骤。通过团队合作,深刻理解到地质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野外的工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经过一个月的实习,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

地质工作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汗水,需要大量的野外作业和精确的室内作业,是一门集辛苦、仔细、愉快的艺术。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大家克服了天气炎热带来的不良影响,在赵老师的带领下顺利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在组内填图过程中,大家团结一致,认真完成每条路线,组内分工细密,大家配合的也很愉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实习站为了我们这次实习做了很大的努力,尽量满足我们实习过程的需求,为我们能顺利完成实习创造了必须的条件。希望实习站能尽量再增加几个教室,已为自习用,自习室有点紧张,以至作图不能很顺利完成。实习区的实习安排很合理,很适于实习的顺利完成,课程安排稍显紧张,但总能及时为下次的路线做好铺垫。

感谢本次实习为我们带队的赵志丹老师和刘敏老师,赵老师为我们的实习付出了很多,使得我们的实习很顺利的完成,刘老师对我们的作业做了很认真的批改。感谢我们组的组员在实习过程中对我的帮助,组内的相互合作也是本次实习顺利完成的基础。探矿所职工、食堂员工、环卫工人、司机等为我们这次实习也付出了很多劳动,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所有为此次实习做出努力的人,你们辛苦了!

-26-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王建田 学号:01306302

参考文献

[1] 王根厚, 颜丹平, 王果胜, 刘文灿.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指导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6.

[2] 朱志澄主编. 构造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1. [3] 路凤香, 桑隆康主编. 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 8. [4] 北京地质百年研究. 2001年10月第一版.

[5] 赵温霞主编. 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8。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18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