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海军基地(舰队)简介及沿革

更新时间:2024-06-16 14: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各海军基地(舰队)简介及沿革

海军基地是担负一定海区的作战任务,并为辖区内驻泊的海军兵力和过往舰船提供全面保障的海军一级组织。隶属于舰队。下辖水警区、舰艇支队、海军岸防兵部队以及技术勤务保障部、分队等。建有港口、码头、观察通信、航海保证、港岸训练、装备维修、军需供应、卫生医疗、文化娱乐和其他生活保障设施等。海军基地按其使命、任务可分为综合性基地和专业性基地。按其部署位置可分为后方基地和前方基地。海军基地和机场构成海军基地体系的基础,是海军兵力赖以生存和取得各种保障的依托。海军基地体系的布局和完善程度对海战区的战略态势、保障海军兵力的持续作战行动具有重要作用。海军基地的基本任务是:保卫辖区海域的安全,保障辖区内海军兵力的驻泊和机动,为辖区内的驻泊海军兵力提供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是海军舰队赖以在海上活动,进行作战、训练的重要保证和依托。一般以其领导机关所在地地名命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基地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组建,先后组建青岛、舟山、榆林、旅顺、福建、广州、上海、湛江等海军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经过长期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综合型与专业型相结合,布局基本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基地体系,在海军建设和海防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体制改革后,中国海军包括两种类型的海军基地,一类是作战基地,另一类是保障基地。作战基地是海军兵力赖以在海上活动、作战、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如核潜艇基地等,是隶属海军舰队的主要机动作战力量,可遂行战略海区的跨区作战和中远海区的前出作战任务。海军保障基地是为辖区内海军兵力的驻屯、补给、维修和日常训练、战斗活动提供全面保障的组织形式,也是濒海地域遂行辖区防御的主要枢纽。海军保障基地下辖水警区、支援舰支队、轻型水面舰艇大队、岸防兵部队及各种专业勤务部(分)队,同时建有港湾、码头以及物资供应、装备维修、卫生医疗、生活保障等设施和各种防御设施。 旅顺基地

1955年5月以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海军旅顺基地,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制,1960年8月,改属北海舰队建制。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下辖舰艇部队、岸防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青岛基地

1950年9月以陆军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为基础,成立海军青岛基地。1960年8月成立北海舰队后,撤销青岛基地建制。1985年12月,烟台基地领导机关移驻青岛,改称海军青岛基地。 烟台基地

1969年10月,组建海军烟台基地,11月正式成立,隶属北海舰队建制。 1985年12月,烟台基地领导机关移驻青岛.改林海军青岛基地。 舟山基地

1950年9月,以华东军区海军第4舰队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舟山基地。1951年3月,舟山基地与第7舰队领导机关合并,称华东军区海军舟山基地兼第7舰队。1952年9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舟山基地。1955年10月,改属东海舰队建制,下辖舰艇部队、岸防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上海基地

1969年10月,东海舰队领导机关由上海迁至宁波后,组建海军上海基地,隶属东海舰队建制。辖有舰艇部队、观通部队及保障海军兵力驻屯、补给、训练、修理等单位。 福建基地

1949年9月,成立华东军区海军驻福州办事处,负责接管原国民党海军机关、工厂和人员。1951年4月,驻福州办事处与陆军厦门要塞炮兵指挥所合并,组成华东军区海军厦门基地筹备处。1953年11月,改组为海军厦门水警区,归华东军区海军建制。1958年9月,以厦门水警区为基础组建海军福建基地,隶属东海舰队建制。 榆林基地

1955年2月,以海军榆林巡防区为基础,扩建为海军榆林

基地,隶属中南军区海军建制。1955年10月,改属南海舰队建制。辖有舰艇部队、岸防兵、防空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广州基地

1969年10月,组建海军广州基地,隶属南海舰队建制领导。下辖舰艇部队、岸防兵、高射炮兵和专业勤务部队。 湛江基地

1952年12月,海军海南岛基地与陆军第129师师部合并,组成海军西营基地.隶属中南军区海军建制。1957年3月,改称海军湛江基地。1964年5月,与海军川岛水警区合并,湛江基地被撤销:1985年9月,以南海舰队后勤部机关为基础,新组建海军湛江基地,归南海舰队建制,辖有舰艇部队和专业勤务部队。 海军潜艇基地(略) 海军试验基地

检验和鉴定海军各类新型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部队和试验场。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制。原称海军训练基地,成立于1958年10月。1965年5月,改属国防科委建制,番号为第23训练基地。1969年8月,重归海军建制。1976年11月,恢复海军训练基地。1980年12月,改称海军试验基地。下辖若干试验区和独立团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 (North Sea Fleet of the

Navy of the CP—LA)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役军团,担负国家海上方向的作战任务。

1950年9月,以陆军第11军军部及其直属队为基础组建海军青岛基地,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初期,使用修复改装的旧舰船,组建了巡逻艇、护航舰、登陆舰等部队。接着,从苏联购置海军装备,组建潜艇、驱逐舰、鱼雷艇、猎潜艇、扫雷艇和岸防兵、防空兵等部队。20世纪50年代初,经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协议,旅顺海军基地由中苏两国军队共同使用。1955年5月,苏军撤离后,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公安部队领导机关为基础组建海军旅顺基地,亦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旅顺基地以有偿接收的苏联装备,组建了水面舰艇、航空兵、岸防兵、高射炮兵等部队。为统一领导和指挥北部海区的海军部队,1960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15次会议(5月11日)决定并报经中共中央批准,以青岛基地为基础组建海军北海舰队,8月1日,北海舰队在青岛成立。刘昌毅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下辖旅顺、威海基地和青岛、蓬莱水警区等单位。1969年10月,组建海军烟台基地(1985年12月,基地领导机关迁至青岛,改称海军青岛基地)。1975年2月,组建核潜艇部队。北海舰队已发展成为一支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和海军岸防兵部队组成的初步现代化的海上作

战力量。

随着国产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北海舰队陆续装备了各种新型导弹舰艇、海军飞机、岸舰导弹和支援舰船。80年代以来,加强了合成训练和远航训练,在以封锁海峡为背景的海上实兵演习和潜艇、水面舰艇编队多次远航训练中,不断提高部队组织实施现代海战的能力。同时加强战场建设,建筑了核潜艇基地、大型舰艇基地、机场、岸防工事和保障设施,提高了支援海上作战的保障能力。

北海舰队组建以来,在保卫国家领海主权、维护海洋权益、支援国家建设和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建设事业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完成了各项战备任务,击落国民党空军侦察RB—57D型和PV—7型各1架,保证了海上航运、科研试验、海洋开发和渔业生产的安全,派出部队参加炮击金门作战和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组织部队参加远程运载火箭试验、首次南极考察等重大活动和多次奉命组织舰艇编队出访;积极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以及海上防风、破冰、救助任务,支援建设胜利油田港口工程等。北海舰队的许多单位和官兵由于出色完成任务而立功受奖,其中荣获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有“英雄救捞中队”和“水下先锋艇”,还有一批海军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北海舰队历任司令员:刘昌毅、马中全、饶守坤、杨力、苏军、马辛春、曲振侔、王继英、张定发、丁一平、张展南、

苏世亮、田中;

历任政治委员:丁秋生、卢仁灿、易耀彩、郭炳坤、康志强、李长如、李世田、张海云、傅鸿基、陈先锋、邬华扬、李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 (East Sea fleet of the Navy of the CP—LA)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役军团,担负国家海上方向的作战任务。

前身是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今属姜堰)成立的华东军区海军(简称华东海军)。华东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以第三野战军所属部分部队为基础,吸收原国民党海军官兵和青年知识分子,利用起义、投诚、缴获、征用及购置的旧杂舰艇、船只,组建所属各水面舰艇部队和陆上部队。随着舰船的修复,又增调陆军第30军和第35军的军部及其直属队扩充华东海军领导机关和部队。初期编有登陆舰艇和护卫舰艇等单一舰种的舰队(后改称支队)以及独立大队和陆战团等,后相继组建鱼雷艇部队、岸防兵部队及航(防)空兵部队等。

1950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改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制;9月,组建舟山基地。根据国防部1955年8月6日命令,华东海军于10月24日改称海军东海舰队。1958年

组建海军福建基地和潜艇部队。1969年10月组建上海基地。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各部队陆续装备新型飞机、潜艇、导弹舰艇和各种勤务舰船。东海舰队已发展成为一支有多兵种组成的初步现代化的海上作战力量。

东海舰队组建以后,边作战、边训练、边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组建初期,配合陆军、空军完成了解放浙东南沿海岛屿、肃清海匪骚扰、保障海运安全等任务。参加了长江口反水雷封锁、解放舟山群岛及一江山岛战役,击沉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和“洞庭”号炮舰等。1958年后,参加炮击金门作战,进行崇武以东海战及多次反小股特务袭扰的战斗。组建以来,共进行大小战斗近900次,击沉、击伤、俘获敌舰艇(船)266艘,击落、击伤敌飞机250架。此外,还组织了对“跃进”号货轮沉没原因的调查,打捞沉船“阿波九”号,参加远程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和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多次奉命派出舰艇编队出国访问,以及完成护渔、护航、巡逻警戒、抢险救灾、科研试验和支援地方建设等任务。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分别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或海军授予荣誉称号。其中有“头门山海战英雄艇”、“赵尔春班”、“海上猛虎艇”、“模范勤务船中队”、“爱军习武模范中队”和甲等战斗模范赵孝庵、“爱民模范”赵尔春、“献身海军事业的模范干部”张达伍、“热爱海军事业的模范共产党员”萨本茂等。

东海舰队(含华东海军)历任司令员:张爱萍、袁也烈、

陶勇、刘浩天、马龙、郑国仲、谢正浩、聂奎聚、曲振侔、杨玉书、赵国钧、徐洪猛;

历任政治委员:张爱萍(兼)、袁也烈、赵启民、康志强、刘浩天、段德彰、戴润生、方正平、黄中学、张文华、连耀庭、岳海岩、刘卫东、徐建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 (South Sea fleet of the Navy of the CP—LA)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役军团,担负国家海上方向的作战任务。

前身是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由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处、两广纵队第2师和粤赣湘边纵队的部分人员组成,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由广东军区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1950年7月和9月,先后改称广东军区海军司令部和华南军区海军司令部。12月3日,增调陆军第58军第173师和第四野战军补训第2师的部分人员,扩建成中南军区海军。1952年12月下旬,又增调陆军第44军部分人员充实机关和部队。根据国防部1955年8月6日命令,于10月24日改称海军南海舰队。至1992年10月,所属榆林基地、南海舰队航空兵、海军广州基地和湛江基地先后成立。

南海舰队成立初期,主要装备有接收、俘获和打捞的国

民党海军小型舰艇及改装商船,少量苏造鱼雷艇,国产护卫艇、海岸炮和高射炮等。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和南海斗争形势的需要,陆续装备了猎潜艇、扫布雷舰艇、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导弹艇,以及勤务保障舰船。组建了航空兵、岸舰导弹部队和陆战队。相应地建设了水面舰艇和潜艇基地、岸炮和岸舰导弹阵地、机场,以及侦察、通信和导航等设施。先后向西沙、南沙群岛派驻了守备部队。南海舰队已发展成为一支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的、初步现代化的海上力作战量。 南海舰队组建以来,参加万山群岛战役;进行“八六”海战、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战和赤瓜礁海区战斗;打击国民党军的袭扰和美军飞机侦察挑衅,在越南抗美救国战争及柬埔寨民族解放战争中,应邀派出兵力支援越南防空作战、运输和扫除水雷,支援束埔寨排除水雷。至1988年3月,共进行战役战斗317次,击沉敌舰船15艘、击伤28艘、俘获93艘,击落飞机111架、击伤91架。还完成了护渔护航、巡逻警戒、清扫航道、海洋调查测量、科研试验、抢险救灾及支援地方建设等任务,并多次奉命组织舰艇编队出国访问。在战备值勤和教育训练中,坚持政治思想工作,突出合同战术训练和远航训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先后涌现出“海上先锋艇”、“海上英雄艇”、“英雄快艇”、“爱国爱岛天涯哨兵”、“爱民抢险七勇士”、“海军陆战猛虎连”和“战斗英雄林文虎、

麦贤德等一批先进集体和英雄人物。

南海舰队(含中南军区海军)历任司令员:方强、赵启民、吴瑞林、周仁杰、张元培、谭知耕、傅继泽、张朝忠、陈明山、高振家、何林忠、王永国、吴胜利、顾文根、苏士亮、苏支前;历任政治委员:方强(兼)、赵启民、方正平、桂绍彬、段德彰、王昕、张海云、周坤仁、康富泉、赵英富、邬华扬、童世平、黄嘉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的体制沿革

一、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海军部队体制沿革

5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海军的不断发展壮大,海军的军事组织体制建设也经历了建立、调整、发展的过程。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人民海军的正式诞生。同年11月,广东江防司令部在广州黄埔组建,1950年12月又以该部和陆军第58军第173师师直及湖南军区补训二师为基础组建了中南军区海军。1950年4月,以四野十二兵团为基础组建军委海军领导机关。1950年9月,以二野十一军机关和青岛基地筹委会为基础,正式组建青岛基地。1951年10月,中央军委确定华东军区海军,中南军区海军改归军委海军司令部建制领导。1952年9月,成立了海军航空兵部。

中央军委《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中明确:“各大军

区主要为作战指挥关系,军委海司主要为建制领导关系。”海军的建设方针,“从长期建设着眼,由当前实际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着眼组织利用和发挥现有力量,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鱼雷艇,潜水艇和海空军等新的力量,以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建设一支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包括进行协同作战所必须的诸兵种,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岸防兵、海军陆战队以及各种专业勤务部队。这些兵种部队的建设,初期又以空、潜、快为主,其他兵种部队相应发展。”据此,一批舰艇大队及部分水警区,巡防区、海岸炮兵、防空兵、陆战队及技术勤务、后勤保障部队和院校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海军体制的纵向结构基本上是以四级为主,即军委海军司令部一华东、中南军区海军、青岛基地、海航一基地、水警区,航空师、陆战队一舰艇大队,巡防区、航空团。到1955年底,海军先后组建的各兵种部队已有23个舰艇独立大队,6个航空师和两个航空独立团,19个海岸炮兵团,8个防空兵团,以及各种专业勤务部队,总兵力已达到13万余人。短短的7年中,人民海军建设已初具规模。 随看人民海军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国防部1955年8月6日电令,华东军区、中南军区海军依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1960年5月又以青岛基地为基础组建了北海舰队。为了适应海军装备发展和现

代化建设的需要,海军的五大兵种和后勤、技术保障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从海军体制的总体结构来讲,纵向结构大体分为五大层次,即:军委海军一舰队、海航一基地、舰航一舰艇支队,水警区,航空师一舰艇大队、团。从系统结构来讲,基本划分七个职能系统,即:领导指挥系统、作战部队系统、作战保障系统、后勤保障系统、技术保障系统、教育训练系统、科研试验系统。构成了具有中国海军特色的多兵种、多层次、平战结合、领导管理、教育训练、作战一体化的海军部队体制。

进入60年代以后,海军的组织体制建设也和全军一样,经历了曲折和困难。主要是片面强调上规模,上吨位,人员定额和各级各类机构增加很多,造成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重复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军按照“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的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原则,根据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于1980年至1985年进行了三次大的精简整编,共减少员额25万余人,撤销合并了1000余个单位,精简了机关,精干了部队,基本解决了机构臃肿,人员庞杂,部门重叠的现象,开始走上了质量建设的道路。在认真总结海军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海军领导指挥、后勤保障和装备修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首先是改革领导指挥体制,使海军师以上的单位原则上由四级改为三级为主的领导指挥体制,

改革的重点是精干舰队机关,调整基地任务,撤并部队水警区。舰队机关只设司令部、政治部,撤销了舰队后勤部。在司令部设一个战勤处和科技监用处,将舰队具体负责的后勤、技术保障工作交由所在基地负责。舰队成为海军在某一战略海区方向的领导指挥机关,主要是抓好海上机动作战兵力建设,抓好合成训练、作战指挥、思想政治工作等。这有利于舰队平时加强海上作战兵力的协同训练,提高诸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使舰队真正成为一支近海机动作战兵力。其次是改革了后勤保障体制,使海军的后勤保障由四级改为海军一基地、舰航一部队三级,由基地对辖区范围内所有部队进行统一供应、综合保障。改革后减少了层次,加强了基地的综合保障能力,提高了快速补给特别是一线的保障能力,有效地保障了远航、演习等重大任务的完成,适应了海军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海上作战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第三是改革了装备修理体制,实行海军一基地一部队三级负责的综合修理体制。在海军、基地、水警区(含兼负水警区任务的舰艇支队)成立装备修理部、处,统一负责装备修理工作。对修理厂、所、仓库、人员按照“划片定点”的原则进行了调整。装备修理由一家统管,提高了技术保障能力,克服了由于多头领导,分散管理而造成的装备修理周期长、质量差、成本高等弊端,也有利于战时实施紧急抢修,保证了战备、训练、试验、出访等各项任务的完成。海军体制编制上进行的上述调整改革,

是海军体制编制建设历史上的一次大的飞跃,使海军向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海军部队体制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如年代以来,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成就。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新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要把立足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实现“由准备打赢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员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质量建军方针为指南,1992年以来,海军体制编制多次进行调整。以压缩规模。优化结构,理顺关系为原则,根据海军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调整精简与兵力部署相结合,通过调整精简,舰艇部队逐步向大、中型军港集中,飞行部队逐步向骨干机场收拢。二是调整精简与兵力驻屯条件相结合,根据军港、机场等自然条件的现有后勤、技术保障能力,区分情况,分别对待。对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的重点建设;现在需要,将来不需要的维持现状;现在不需要,将来需要的搞好规划;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不需要的下决心处理。三是精简调整与明确职能,理顺关系相结合,机关部队、院校的调整精简,根据职能和任务设置机构,编配人员,并制定

相应的规章制度,减少职能交叉和机构重叠,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四是宏观调整与微观调整相结合。对涉及海军全局性的体制编制,由海军通盘研究,宏观控制,对涉及具体单位,具体部门性的编制,由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逐级报批。五是全军共性与海军个性相结合,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配等具体编制上,属于全军共性的,严格按军委、总部规定执行,属于海军个性的,根据海军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尽可能体现海军的特点。经过调整,海军进一步压缩规模,精干了机关,减编了装备,撤并了机构,调整了职能,收缩了点线,理顺了走向,使海军的体制编制向科学、合理迈进了一步,为实现“两上根本性转变”和建设一支精于、顶用的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海军提供了组织体制保证。经过这次调整改革,海军各级机关更加精干,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重点建设部队更加充实;五大兵种根据装备的现状和发展合理配置,调整结构;后勤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统供与专供相结合的机制,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总之,使海军成为一支与新时期担负的任务相适应,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相适应,便于统一指挥,诸兵种协调行动,具有快速部署和应急机动作战能力的精干顶用的海上作战力量。

关于海军的现行部队体制和发展趋势,《2008年中国的国防》指出:海军平时实行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合一的领导

体制,由海军机关、舰队、试验基地、院校、装备研究院等构成。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北海舰队机关位于山东青岛,东海舰队机关位于浙江宁波,南海舰队机关位于广东湛江。舰队下辖舰队航空兵、保障基地、舰艇支队、水警区、航空兵师和陆战旅等部队。海军编有海军指挥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潜艇学院、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海军飞行学院、海军蚌埠士官学校等8所院校。

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水面舰艇部队主要装备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扫雷舰、登陆舰和勤务舰船等,编有驱逐舰、快艇、登陆舰、作战支援舰支队和水警区。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歼击机、歼轰机、轰炸机、侦察机、巡逻机和直升机等,编有航空兵师。陆战队主要由陆战兵、两栖装甲兵、炮兵、工程兵和两栖侦察兵等构成,编有陆战旅。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组成,编有岸导团、高炮团等。

通过近几年来的两次裁减调整,海军优化了军种内部编成,撤销了部分舰艇大队和航空兵师,组建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水面舰艇部队,撤销了航空兵部机关,基地改为保障基地。经过调整,海军作战部队直接由舰队领导,减少了指挥层次。下一步,海军将加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

海上机动兵力建设,不断增强近海海域的整体作战能力、联合作战能力和海上综合保障能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水警区 东海舰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1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