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2节文化景观的构成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更新时间:2024-01-03 06: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年 级 内容标题 编稿老师 高二 陈克霞 学 科 地理 版 本 人教版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二. 单元简述:
教材介绍了文化地理学的五个研究主题,它们分别是:文化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文化生态——某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是什么关系;文化景观——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代表性形态是什么;文化扩散——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在产生之后是怎样扩散到其他地方去的;文化区——一种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在某个扩散阶段分布在什么范围。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
(1)文化的类型,文化景观的构成 (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 2. 难点:
(1)狭义的文化,精神文化的物质形式 (2)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四. 知识结构:
物质财富:物质文化 文化: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景观分类???精神文化景观????占据空间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空间性?????位置相对固定???特性?时代性??功能性???????
五. 知识要点: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一)什么是文化 1. 文化的概念
广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的东西)——精神文化 2. 文化的类型及结构 (1)精神文化:
① 认知型文化要素:语言、科学思想、哲学、教育 ② 艺术型文化要素:文学、美学、音乐戏剧 ③ 社会型文化要素:制度、机构、风俗习惯 ④ 规范型文化要素:道德、法律、信仰 (2)物质文化:
器用型文化要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生产技术等 (3)结构
①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物质文化反映着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而许多精神文化又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如法院是法律制度的物质形式。
② 与环境的关系: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而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属于生产力的文化事物变化节奏较快,属于精神文化事物变化节奏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③ 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它直接、间接地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征,反映了人类利用环境的特征。
(二)文化景观的构成
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固定在地表 1. 物质文化景观:生产生活景观
2. 精神文化景观:精神活动景观 例题: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下列事物中体现精神文化的物质文化事物的是( )
A. 彭丽媛演唱民歌 B.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的“中华和钟” C. 因特网 D. 延安的窑洞
分析:A项唱歌,有节奏,有乐感,歌词有内涵,通过歌唱家的歌喉表现出来,给人以教育,给人以享受。歌喉是歌声的载体,虽也是物质的,是经过训练形成的,但这里主要说的是歌声,而不是作为物质的歌唱家的歌喉。后三项讲的都是具有物质形态的事物:中华和钟是一种仿制古编钟的乐器;因特网是一种现代信息传输设备,有人把它叫做信息高速公路;
窑洞是一种房屋建筑,是适应黄土高原冬冷夏热气候、利用黄土特性创建的民居。
答案:B、C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一)空间——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1. 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空间 (1)空间大小、形态差异很大
(2)文化景观的功能意义并不取决于其占据的空间大小 2. 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的
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也就具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
(二)时间——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1. 文化景观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的特征 2. 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不变、消失或转化
(三)文化景观的功能性:人类创造文化景观都有目的性和价值作用。
六. 疑难解析:
1. 精神文化也有物质形态:
精神文化从内容上看,是指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事物和现象;从存在形式上看,有些精神文化具有物质形态,有些精神文化不具有物质形态。我们不能因为某种精神文化要素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就认为它是物质文化。 2.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彼此联系:
任何物质文化事物都一定程度地反映着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许多精神文化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
如北京故宫建筑属于物质文化,但是各个主体建筑的屋顶形式(如庑殿顶、歇山顶等)还体现着封建等级思想。我们不能因为某种物质文化要素可以反映精神文化,就认为它既不属于物质文化,也不属于精神文化。
再如,法律制度属于精神文化,它的物质形式表现为法律文本、律师事务所、法院等。我们也不能因为某种精神文化要素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就认为它既不是物质文化也不属于精神文化。
3. 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
中国西南山地的原始森林为原始景观或自然景观,受人类活动的恶果——酸雨的影响,西南地区原始森林遭受严重的破坏,但是由于森林的功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依然属于自然景观。生活在西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过去往往“燎荒辟地”,即将一片原始森林放火烧掉,在烧后的空地上种植作物,这片新辟的耕地就成为文化景观了。当这片土地的自然肥力耗尽后,人们便会放弃之,弃耕后的这片土地会逐渐长出新的植被,而新的次生植被仍属于自然景观。
【典型例题】
[例1] 本课“活动”的讨论思路如下。
解析:
(1)海南岛上虽然有人类活动,但是海南岛不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不是文化景观。
(2)从文化景观的功能性上看,敦煌石窟是宗教文化景观,但是目前它的宗教功能已经大大衰减,旅游功能逐渐上升,因此它只反映兴建它的那个时代的地区文化特点。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解释在目前伊斯兰教流行的中国西北地区,为什么分布着许多佛教石窟景观了。
(3)蛾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属于自然景观,山上的宗教建筑和旅游设施是文化景观。设计此题旨在说明,文化景观在空间上是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从普遍意义上说,任何文化景观都是坐落在地球表面的。但是当有些山脉和河流被人们冠以“圣山”、“圣河”、“圣地”的名称后,就容易令人糊涂。尽管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但是仍然不能改变它是自然之物的性质,所以它属于自然景观。
(4)铁路和火车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要素,由于铁路在空间位置上具有固定性,所以它是文化景观,而火车是经常运动的,因此它不是文化景观。
[例2] 课本图3.10展现了江西一个千年古村落。
答案:明清民居主要集中在水塘与河流之间。而现代民居已超出这个范围。这说明,村落规模随发展在近现代才有大规模的扩展。 [例3] 图3.11对应的活动。
答案:时代性:历史文化意义,为重要的社会资源,旅游
解析:城市文化是一种延续发展的历史产物。在“千城一面”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人们逐渐发现那些失去城市历史文化的城市,在城市间竞争中失去一些宝贵的优势资源。申办国际会议和国际重大赛事就可以说明之。
[例4] 我国的天后宫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的福建沿海地区的泉州(南方称妈祖庙)。天津的保存完好的天后宫始建于元朝,位于旧城东北角(如图),正是南、北运河与海河干流交汇的三叉河口西岸。“天后”在传统文化中是护佑航海的女神、请你结合历史知识,分析:
(1)庙宇属于 (物质或精神)文化景观,它所表达的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较 (疏远或亲近)。
(2)天后宫、妈祖庙的活动行为是( )
A. 自然崇拜 B. 灵魂崇拜 C. 祖先祟拜 D. 人格化地方性民族神崇拜 (3)这类文化景观现已很少兴建了,这说明它已失去了( ) A. 物质性 B. 空间性 C. 功能性 D. 时代性
(4)庙宇由祭祀、祈祷场所转变为旅游景观,说明了它的( ) A. 物质性 B. 空间性 C. 功能性 D. 时代性
(5)为什么元朝时“天后”才落户天津?
(6)根据“天后宫”的位置,分析它的空间特点。 (7)分析“天后宫”古今功能的变化。 答案:
(1)精神 疏远
(2)D (3)C (4)D
(5)元朝时有了漕运,需要把大量的粮食从农业发达的江浙一带运往北京,但漕运因淤积出现困难,海运兴起,天津成为重要的水运枢纽,所以建天后宫以祈求航行平安。元朝时“天后”才落户天津。
(6)天后宫位于三叉河口西岸,水运繁忙,且位于城角(闹市区),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7)天后宫:古——宗教信仰和历史功能、保佑航海人的精神寄托;今——旅游功能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事物属于精神文化的是( )
A. 法院 B. 律师事务所 C. 法律文本 D. 法律制度 2. 下列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
A. 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 B. 云冈石窟的佛像造型
C. 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 D. 灰白色调为主的江南园林 3. 下列文化现象或事物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 A. 陶器 B. 哲学 C. 美术 D. 制度
4. 下列文化事物属于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的是( ) A. 语言 B. 制度 C. 生产工具 D. 宗教 5. 有关文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基础 B.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C. 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为密切 D. 精神文化中的某些活跃因素变化节奏较快 6. 下列事物与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A. 陕北民歌 B. 我国制造的“神舟二号”载人飞船 C. 钱塘江大潮 D. 三北防护林
二. 综合题
1.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住房建筑今昔变化明显。中国的传统家庭,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人口多,住房建筑是四合院或几个四合院结合在一起。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国情的改变,目前以两代组成的家庭为主。加上用地困难,城市里主要是楼房取代了四合院,农村也是一家一户式小院占优势而不是以旧式的四合院为主。建筑材料也在变化。此外,居住的建筑物外形和室内摆设的变化又反映了该地居民审美观念的更新、发展。
(1)这段材料说明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 (2)资料中属于物质文化的事物有: 。 (3)资料中属于精神文化的事物有: 。
2. 民居是各地民众的居住形式和居室结构的总称。我国各地的民居各具特色。如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陕北窑洞,利用黄土的特性,凿洞而居;位于中国西南热带地区的西双版纳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建筑形式。试分析这两种民居的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饮食习惯上差异很大,尤其是在肉食方面:我国大多数地区居民以猪肉为主要食用肉,而西欧居民以牛肉作为主要食用肉。地理环境对这种差异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一. 选择题:
1. 西藏的布达拉宫建造时最主要的文化景观功能是( ) A. 美学功能 B. 旅游观赏功能 C. 宗教信仰功能 D. 军事信息传递功能 2. 有关文化景观空间性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任何文化景观都一定占据很大空间
B. 文化景观的规模与其价值是成正比关系的 C. 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是绝对固定的 D. 文化景观能反映当地文化特点
3. 关于文化景观时代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是所有文化景观都能反映建造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 B. 文化景观的功能一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 文化景观的时代性是仅仅通过其功能的特征来反映的
D. 文化景观外表形态和风格一般都带有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 4. 下列关于文化景观功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雕塑具有指示意义 B. 烽火台具有美学享受功能 C. 学校具有教书育人的功能 D. 寺庙具有治病疗养的功能
二. 综合题:
1. 试说出下列文化景观的主要功能: (1)北京中华世纪坛: 。 (2)上海南浦大桥: 。 (3)未来的三峡水库: 。 (4)巴黎凯旋门 。 (5)深圳“世界之窗”: 。 2. 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塔是佛教中的一种专门建筑,原本是埋葬佛骨的纪念物,并作为佛教的象征,供信徒顶礼膜拜,它的最初形式如下图所示。印度的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多层楼阁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塔,且形式多样,如图中其他各小图所示。佛塔位于佛寺中心,不但埋有佛骨且藏置佛经,在塔内供奉佛像,便于佛教徒们膜拜。佛塔原是属于专门的佛教建筑,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功能逐渐扩大了。佛寺中自从有了佛像,供奉佛像的大殿就代替了塔而占据了主要地位。塔被移至佛殿之后,殿的两旁,或佛寺旁的塔院里。塔作为佛教的标志,仍要占据好的位置。所以凡山岭高耸之地、山腰显著之处,江河之滨都成了建塔的胜地。所有塔的所在地往往成为城郊的风景点,游人的好去处。
(1)试从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三方面分析佛塔这一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
(2)中国塔的外型与印度塔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这一事实,你如何理解“文化景观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
(3)从古至今塔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试题答案】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一.
1. D 2. B 3. A 4. C 5. B 6. A 二. 1.
(1)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属生产力的文化事物变化较快。 (2)四合院、楼房、建筑材料
(3)建筑物外形和室内摆设、计划生育、国情
2. 民居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陕北窑洞,说明位于黄土分布区,降水量较少,风沙较大,窑洞冬暖夏凉;西双版纳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建筑形式说明位于热带湿润地区,盛产竹子,“高脚” 竹楼建筑可防潮、防热、防蛇。
3.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广布,东部季风区种植业发达,因为猪是以粮食作为饲料,所以我国在肉食方面以猪肉为主要食用肉。而西欧是温带海洋气候为主,气候温凉,不利于粮食成熟,但适宜生长多汁牧草,畜牧业发达,牛是以牧草作为饲料;牛肉可以防寒;且西欧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需要乳产品,所以居民以牛肉作为主要食用肉。
3.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一.
1. C 2. D 3. D 4. C 二.
1.(1)旅游和历史 (2)交通和旅游 (3)防洪、发电、灌溉、旅游 (4)历史和旅游 (5)旅游
2.(1)空间性——佛塔占有一定空间,且位置较好固定(山岭高耸之地、山腰显著之处,江河之滨)。
功能性——佛塔是专门的佛教建筑,埋有佛骨且藏置佛经,塔内供奉佛像,便于佛教徒们膜拜(宗教功能)。
时代性——佛塔随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多层楼阁式建筑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塔,且形式多样。
(2)折射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交融的特点。 (3)佛塔原是属于专门的佛教建筑具有宗教功能,现所有塔的所在地往往成为风景点,游人的好去处,已具有旅游功能。
正在阅读:
选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2节文化景观的构成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01-03
(20110601版范本流程)地税传递变更税务登记工作流程08-21
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01-29
曾经最美02-14
光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 图文03-02
SPSS因子聚类案例分析报告04-16
中秋贺卡贺词12-1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景观
- 文化
- 选修
- 单元
- 特性
- 构成
- 主要
- 数电实验报告
- 2015通用考博英语写作课程讲义打印版
- 应急手册
-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及其衰减效果的研究 - 图文
- 与同事相处的技巧
- 乔建国个人简历
- 十三五重点项目-尼龙弹力丝生产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古典音乐鉴赏
- 合心农私家菜园产品说明书OK - 图文
- 国史复习资料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第五章留数测验题与答案
- MPC860中文资料上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
- 上海沪教五四制初中语文七上《11白居易诗二首》word教案(2)
- C类表格
- 民法通俗读本 第五讲 民法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原则
- 浅论中学数学自主式反思教学的实施途径-精选教育文档
-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案例
- 《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例题习题数据文件
-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诊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