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精选文档

更新时间:2023-05-03 04: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力学和热学 (1)与(2)

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 and (2)

课程编号:、总学时:28、72 学分: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由力学和热学两大部分组成。力学和热学都是大学物理的基础部分,是物理学各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

方面:在牛顿力学方面,主要学习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

律、动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刚体定轴转动方面,主要学习转

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在振动和波方面,主要学习简谐振动和平面简

谐波。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主要学习温度,热

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及熵增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

本方法,气体压强公式,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

布律,能量均分定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

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热学教程》(第二版),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课程编号: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介质,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学与

当代高新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如何发现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建立理论及实验检验这一过程,为学生在将来的技

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是后续课程比如

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等的基础;电磁作用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不

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广,而且也与当代高科技密切相关,本课

程是学生将来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参考书目:《电磁学》贾瑞皋,薛庆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电磁学》《电磁学》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数学物理方法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72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数学是物理学的表述语言。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是学习理论物理课程的重要的数学基础。该课程包括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

程两部分。复变函数论部分介绍复变函数的微积分,级数展开,留

数及其应用以及积分变换等内容。数学物理方程部分包括物理学中

常用的几种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入、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

作为勒让德方程的解的勒让德多项式和作为贝塞尔方程的解的贝塞

尔函数及其性质以及格林函数的基本知识。该课程有着逻辑推理抽

象严谨的特点,同时与物理以及工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理工科

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我们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在物理学中

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能学习数学本身,同时还能提高学生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法》(陆全康、赵蕙芬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学

Opt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从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光的量子性等角度介绍光的性质。主要内容有:

(1)

(2)光的传播:几何光学的三定律,惠更斯原理和费马原理。

(3)

(4)几何光学成像:球面折射、薄透镜、厚透镜和光具组的成像规律。

(5)

(6)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等倾等厚干涉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等。

(7)

(8)光的衍射:菲涅耳衍射、单缝和多缝夫琅和费衍射、光栅等。

(9)

(10)光的偏振:偏振光的类型、双折射、偏振光的干涉等。

(11)

(12)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光的量子性。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书目:1.《光学》,姚启钧,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光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原子物理学

Atomic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理解微观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建立起量子物理的基本实验事实和原

理。本课程详细介绍原子的量子态,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

子的精细结构,多电子原子,X射线以及原子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数理方法

参考书目:《原子物理学》(第三版)

数字电路

Digital Electron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72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在电子设备中,通常把电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数字电路电路中处理的是数字信

号。当今时代,数字电路已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主要内容为: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

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等。

本课程是以介绍集成化数字电路的原理参数、应用为主的一门实践

性很强的基础课。重点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

分析与设计,难点为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必须掌握用数字集成电路构成数字电路及系统的方法。

指定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书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DighalLOgicCkC此AnalysisandDesi即》VictorP.Nelson等

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模拟电路

Analog Electron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 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基本电路;双极型晶体管及基本电路;场效应管及基本电路;多级放大器及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频率

响应、反馈;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电源等。对电子线路的频域进行简

要分析。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参考书目: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大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版,2000

3.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电子技术实验

Experiment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9)TTL与非门参数测试(2)测试晶体二、三极管(10)CMOS电路

(3)晶体管单管放大器(11)译码和多路选择

(4)多级放大器中的负反馈(12)组合逻辑电路

(5)文氏电桥振荡器(13)触发器

(6)差动放大器(14)集成计数器

(7)基本运算电路 (15)设计性:单稳态电路和

多谐振荡器(8)简单音项系统制作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等/高等教育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与统计物理

Theoretical Mechan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简介:理论力学部分:介绍宏观物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分析力学中的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原理与哈密顿正则方程,

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为学习后继的理论物理

课程并掌握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现代物理学理

论奠定基础。

热力学统计物理部分:以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宏观系统作为研究对

象,介绍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规律,即与热运动有关的物质的力、热、

电等有关性质和宏观物质系统的演化。着重介绍研究热运动的宏观理

论—热力学,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作为基础,阐述物质

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及热力学规律。详细介绍热运动的微观理论

—统计物理学,该理论从宏观物质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所构成的这

一事实出发,认为宏观物质是大量微观粒子性质的集体表现,宏观物

理量是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从而将宏观物理与微观物理量有机的

结合起来,很好的理解宏观热力学规律的原理及物性的微观机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与热学)

参考书目:理论物理简明教程周乐柱编着北京大学出版社

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三版)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磁场与波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理和应用物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电磁场和波的主要内容为,系统地引入电磁现象的核心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相关重要

结果;系统讲述了平面电磁波在无界媒质中的传播,平面电磁波在

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导行电磁波等;本课程亦讨论了电磁波的

辐射与天线等问题。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力学和热学,电磁学

参考书目:《电磁场与波》,黎滨洪,金荣洪,张佩玉编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

《电动力学》,郭硕鸿,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和应用物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实验和发展简史,量子力学基

本概念的引入,波函数与薛定鄂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的算

符表示与表象变换,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对称性和全同粒子体

系,中心力场,自旋,定态微扰论等。为后续课程如固体物理、原

子核物理等的学习,以及考取物理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打下坚实的

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

参考书目:《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物理》,赵凯华、罗蔚茵,高等教育出版社

固体物理

Solid State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讲述固体物理中的基本物理概念,包括晶体结构晶体中的电子和声子,金属电导,外场下晶体电子的运动,固体的热学性质,固体的能

带结构和低维体系的电子性质简介。

先修课程:量子物理

参考书目:《固体物理简明教程》,蒋平、徐至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二版

《固体物理学讲义》,着,郭威孚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1)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1)

课程编号总学时:36 学分: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1)绪论(掌握误差的定义、来源与表示;掌握不确定度概念及对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学会有效数字的运算及数据处理

方法;了解物理实验课程要求及实验报告要求。)

(2)基本测量(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进行物体直径与体积的测量;掌握仪器误差的确定,测量量不确定度的具体分析

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初步了解测量仪器的选择原

则。)

(3)测量杨氏模量(用伸长法测量金属杨氏模量,用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4)测量牛顿环(利用波动光学基本原理和球面镜曲率半径)

(5)导热系数测定(掌握稳态法进行橡胶板导热系数的测量;理解热传导定律与温差热电偶特性;掌握冷却速率的测量方法,并使

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6)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利用几何光学近轴成像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

(7)示波器的使用(了解示波器的示波原理,学习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了解信号发生器的作用,学习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

频率,并且通过对李萨如图形的观察,加深对互相垂直谐振合成

理论的理解)

(8)电表改装(学会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学习电流表,伏特表扩大量程的原理和操作,绘出校准曲线和确定电流表和电压表

的等级)

(9)PN结的伏安特性测量(了解PN结伏安特性)

(10)单缝衍射光强分布(通过对激光单缝衍射现象的研究,深刻理解并掌握衍射现象的规律,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应用

单缝衍射现象计算单缝缝宽)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李学金,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大学物理实验》第二册(第二版),谢行恕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2)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2)

课程编号总学时: 36 学分: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第一阶段包括固体密度的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电位差计的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方法及

操作,了解测量测量这些物理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第二阶段

包括用示波器观察动态磁滞回线、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RLC谐振

特性研究,该段属于提高阶段,交流信号作为电源,让学生熟练地

掌握深层次地测量解决方案。第三阶段包括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超声波测声速等操作要求更高的实

验,该阶段让学生可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上有更高地发展空间。大学

物理实验(2)鼓励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实验数据的处理。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1)》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李学金主编

《普通物理实验》林抒、龚镇雄等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朱世国等

大学物理实验(3)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3)

课程编号:总学时: 54 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大学物理实验3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分为设计类实验,综合类实验和研究类实验。课程在实验设置中注重基础性与先进性结合,适应性与

系统性结合,物理实验与现代技术结合,物理学史与物理实验结合,以

培养学生综合基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能力为目的。

设计类实验以计算机实测技术为主,实验中采用计算机实测技术对各种信号进行监视、测量、记录和分析,以此准确地获取实验的

动态信息,有利于提高实验精度和研究瞬变过程,便于学生自行设计

实验与深入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

综合类实验是以综合现代物理实验和现代物理技术为主的实验,目的是从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物理实验方法、仪器的设计原

理、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综合实验能

力,学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

研究类实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以科研方式进行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设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

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

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实验(1)、大学物理实验(2)

近代物理实验(1)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1)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近代物理实验是物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理工科需要较深

厚物理基础的选修课程,该课程知识面较为广泛、实验难度较大,

实验装置比较昂贵。为使基础与应用并重,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便调动积极性,近代物理实验(1)主要内容:

1

2(氢)原子光谱的拍摄及分析(观察光谱、测出谱线波长、比对分析)3

4塞曼效应(观察效应、标准具的调整、测量参数、测定荷质比e/m、比对分析)

5

6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厚度及折射率(测量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方式测量的不同)

6

7微波调速管及传输特性测量(微波速调管使用、速调管传输特性、测量微波频率)

7

8电子自旋共振(原理和仪器使用、观察共振现象、测量g因子及其共振线宽)

9

10光磁共振(原理及仪器使用、观察光抽运现象、测量g

F因子,

g

F值)

10

11逸出功的测量(原理及仪器使用、测量溢出功的大小)

11

12F-H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实验仪使用、测量第一激发电位值)

12

13激光拉曼实验(机理与应用、测量拉曼谱、设计分子结构的综合性研究)

10. 单光子计数实验(原理与应用、设备11. 参数、系统的稳定性、

杂散光影响、设计一个弱光测量系统)

11.黑体辐射实验(原理、验证辐射定律、计算传递函数、测量能量曲线、

研究黑体与发光体辐射强度)

12.超导材料磁浮力测量实验(超导特性、磁浮力的测量方法)

13.

14.辉光等离子体实验(实验仪结构和原理、探索辉光放电现象和特点、学

会使用诊断等离子体的工具—静电探针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原子物理学》、《光学》、《量子力学》、《电磁学》、《电磁场和波》

参考书目:《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

近代物理实验(2)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2)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近代物理实验(2)是在近代物理实验(1)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为使实验主要内容与培养方案密切配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比较好的

理论基础并激发对三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慨括、理解与加深的热情,

近代物理实验(2)所开课程内容注重于理论的深入,并为即将开始

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进入工作岗位铺垫基础,在实验操作模式

上尽量实现手动和自动、历史和现代、选做与必做、经典与前沿的结

合,安排实验为:

1、X光衍射(X射线衍射仪操作、应用、立方晶系点阵常数精确测定)

2、真空镀膜(真空的获得、镀反射膜、基本测量及应用)

3、锁相放大(相关检测原理、应用、主要参数测定、系统的参数设计)

4、信号平均(取样平均原理、参数测定、参数配合)

5、NaI(TI)闪烁谱仪及r能谱的测量(闪烁探测器的原理、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6、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γ与物质相互作用特性、

测吸收系数)

7、食品中微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反应堆工作原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核仪器系统以及核信息处理方法、食品中微量元素对食品卫生的影响、根据

实验对象探索和研究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条件以及设计实验方案)

8、金属薄膜电阻率随膜厚变化规律研究(直接地接触薄膜材料、使

用的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薄膜的膜厚对

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影响;、分析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

时可能产生误差的根源)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统计概率论》、《电子技术》

参考书目:《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专题

Special subjects on quantum mechan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首先对《量子力学》课程中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和提升,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表象理论、对称性、对一维定态问题的应用和微扰论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0n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