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历年真题及答案200204—201207

更新时间:2023-04-18 11: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2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申农

B.维纳

C.贝塔朗非

D.韦伯

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

A.伊斯顿

B.拉斯韦尔

C.默顿

D.阿尔蒙德

3.在国家能力中,构成公共政策财力基础的能力是( A )

A.社会抽取能力

B.社会控制能力

C.社会规范能力

D.社会适应能力

4.英国内阁议会制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A.三权分立制

B.合议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三权分立制

5.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决于( B )

A.议会

B.总统

C.法院

D.执政党

6.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B )

A.政策方案择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

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政策研究者建立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其中“过程模型”的建立者是( A )

A.史密斯

B.麦克拉夫林

C.雷恩

D.巴德克

8.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B )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

9.最初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学者是( A )

A.琼斯

B.布鲁尔

C.德龙

D.林德布洛姆

10.“头脑风暴法”应归类于( A )

A.现代定性方法

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趋势外推法

11.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德洛尔为代表的学者对拉斯韦尔等学者倡导的如下方法论作了全面批评( B )

A.渐进主义

B.行为主义

C.系统分析

D.统计分析

12.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B )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

1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 B )

A.公共问题形成

B.政策方案的制定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4.关于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与实践的关系的不正确表述是( A )

A.政策的理念依据是社会实践

B.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C.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

D.理论是政策的指导思想

15.不属于政策实施阶段的环节是( C )

A.政策执行

B.政策调整

C.政策宣示

D.政策修正

16.以下四项,不属于政策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是( A )

A.方案为多数人认可

B.方案切实可行

C.方案紧扣政策目标

D.规划多重方案

1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B )

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评估

C.政策方案的改进

D.政策方案的实施

18.政策分析如下方法中属于直觉预测法的方法是( B )

A.系统分析

B.德尔菲法

C.时间序列分析

D.投入一产出分析

19.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B )

A.政策倡议

B.政策宣传

C.政策分解

D.组织准备

20.在轮流执政的西方多党制国家,政策因执政党的更替而呈现明显周期波动,这属于( C )

A.功能性政策周期

B.阶段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自发性政策周期

21.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学应是一门( C )

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

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

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D.决策者与政策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

22.在政策分析过程中,要对主体与客体、内因与外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全面考虑,这是遵循政策分析基本原则中的( B )

A.民主化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23.价值分析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中的( B )

A.系统分析方法

B.现代定性方法

C.定量方法

D.类别分析法

1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主要作用是( C )

A.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B.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C.作为决策支持系统

D.执行公共政策

25.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曾对中国出兵作出准确预测的美国公共政策咨询机构是( D )

A.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

B.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

C.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

D.兰德公司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使“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和建立公共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BE )

A.戴维?伊斯顿

B.戴维?杜鲁门

C.莫斯卡

D.帕累托

E.莱瑟姆

27.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有( BCE )

A.执政党

B.公民

C.民主党派

D.国家领导人

E.社会团体

28.公共政策系统包括的子系统有( BDE )

A.结构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功能子系统

D.决策子系统

E.反馈子系统

29.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 ABCE )

A.提出议案

B.审议议案

C.通过议案

D.行政首长签署

E.公布政策

30.公共政策终结的推动力量包括( BCDE )

A.政策执行者

B.政策评估者

C.政策反对者

D.锐意改革者

E.明智领导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试述大众传媒是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的

(1)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和政策的认识,影响决策者能否适时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3)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4)大众传媒通过影响政策对象的价值取向及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2.简述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式政策规划的缺陷

(1)政府本身的自利性和价值偏好,使单纯的政府规划不能确保公正。

(2)政府对一些问题的理性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单纯由政府作出的规划难以确保其科学性。

(3)单一式政府规划将各方利益主体排除于规划过程之外,这种政策规划明显缺乏民主性。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2)政策环境的变化。(3)人们认识的深化。

(4)政策偏差的产生。(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34.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2)政策影响的广泛性。(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

(4)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5)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6)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

(7)不易得到政策评估所需经费。(8)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35.简述政策分析的定性方法的主要优点

(1)弥补了定量方法存在的不足。(2)通用性大,适用于多种分析。

(3)有利于调动专家积极性,促进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

(1)美国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过程的运行。在美国,公共政策方案都表现为法的形态。在中国,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实质上都是共产党的政策。从形式特征看,中国公共政策由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构成。

37.依据政策调整采取渐进方式的合理性,试析中国改革采取渐进路线获得成功的原因

(1)现成利益结构限制,重大断裂型调整易激化利益冲突。(2)现行政策制约。

(3)渐进式调整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4)可以减少改革成本。

(5)全面彻底改革难以被大众接受,人类理性局限。(6)社会稳定所需。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学生因不堪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在家中自杀身亡。此事件在广大市民中

2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引起强烈反响。中小学学生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一时成为公众议论的中心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该市的日报、晚报、电视台、电台就此事件做了大量报道,反映了学生、家长、教师、中小学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等多方面的意见。尽管对此事件见仁见智,意见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认为,政府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为此,该市政府就此问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指示市教育局在两个月之内拿出一个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具体方案。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关专家及相关方面的意见基础上,该市教育局出台了一揽子旨在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的措施,包括限定课时、控制家庭作业数量、严禁利用节假日上课等。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对此问题,公众已议论了多年,有关专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这一悲剧性事件发生后,该市才出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

请分析本案例中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你认为该市在这方面应吸取什么教训?

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1)事件或问题必须严重,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2)必须被有关政府部门察觉,引起其重视。(3)要有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如新闻媒体。应吸取的教训:完善察觉机制,以便及时察觉问题,迅速作出回应。

2003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被称作( C )

A.企业组织

B.非政府组织

C.公共组织

D.社会组织

2.187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政策学会。建立这个学会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于1776年发表的、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 D )

A.《资本论》

B.《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C.《经济与社会》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4.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为决策科学的形成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重要著作是( D )

A.《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运用》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经营者的职能》

D.《管理行为》

5.美国学者莱瑟姆从集团理论的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而集团理论是于1951年出版的《政府过程》一书使之更加系统化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D )

A.托马斯?戴伊

B.戴维?伊斯顿

C.詹姆斯?安德森

D.戴维?杜鲁门

6.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D )

A.立法决策

B.行政决策

C.司法决策

D.政党政策

7.“七票反对,一票赞成,赞成的占多数”。这个美国典故表明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B )

A.内阁

B.总统

C.国会

D.法院

8.在当代中国,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应归于( C )

A.地方人民政府

B.中央人民政府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9.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四个经济特区的政策属于( B )

A.确定型政策

B.风险型政策

C.竞争型政策

D.限制性政策

10.下列属于政治政策的选项是( A )

A.国防政策

B.区域发展政策

C.人口政策

D.社会保障政策

11.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B )

A.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B.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D.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12.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处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的环节是( B )

A.政策执行

B.政策规划

C.政策终结

D.政策倡导

1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将类似问题加以确认,推导出某种问题的成因、特质与类别的方法属于( D )

A.头脑风暴法

B.类别分析法

C.原因层次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14.不能归入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的选项是( B )

A.客观的社会现实

B.现实与利益期望的一致性

C.团体与组织活动

D.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15.在政策分析中,根据过去、现在的相关信息,探求和推测政策分析工作所关心的领域在未来的可能发展

3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趋势,这里所遵循的是( C )

A.协调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预测性原则

D.多样性原则

16.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 C )

A.德洛尔

B.林德布洛姆

C.琼斯

D.拉斯韦尔

17.提出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学者是( C )

A.德洛尔

B.西蒙

C.林德布洛姆

D.贝塔朗菲

18.如果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尚未解决且该政策是行之有效的,那么该政策一般应该( C )

A.变动

B.调整

C.持续

D.终结

19.公共政策难以持续的原因有( B )

A.所涉及公共问题尚未解决

B.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被打破

C.政策目标的长期性

D.执政者的地位稳固

20.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对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因与外因,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进行全面考虑,这里所遵循的是( B )

A.民主原则

B.协调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预测性原则

21.在政策控制中,有一种控制是一种双向控制,它一方面尽力张扬公共政策的正向功能,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公共政策的消极作用。这种政策控制被称作( D )

A.目标控制

B.界限控制

C.效力控制

D.效应控制

22.通过游说、获取信息、动员、提供竞选支持等方式来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这种监控方式是( C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C.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D.大众传媒对政策的监控

23.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政策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 A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

C.政策效果

D.政策效益

24.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建立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型是( B )

A.过程模型

B.互适模型

C.循环模型

D.博弈模型

25.公共政策经合法化过程确定并公布之后,即进入了( B )

A.政策议程

B.执行阶段

C.政府议程

D.评估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26.美国政治学发展史上的“芝加哥学派”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直接地成为“产生会共政策学的催化剂”。做出这些研究成果的学者有( ACE )

A.伊斯顿

B.泰勒

C.阿尔蒙德

D.梅奥

E.拉斯韦尔

27.在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BC )

A.司法审查

B.司法命令

C.推翻先前的判决

D.制订法律

E.立法倡议

28.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包括( ABCDE )

A.政治领袖

B.民意代表

C.大众传媒

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E.政府部门

29.公共政策外部评估,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CDE )

A.公共权力机构的评估

B.政府机构的评估

C.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D.私人投资机构所组织的评估

E.研究或学术团体的评估

30.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 ABCDE )

A.主体调整

B.客体调整

C.目标调整

D.方案调查

E.关系调整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决策科学化的含义。

其一是指择定的政策方案反映政策对象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执行效果与期待效果的一致。其二是指政策过程符合科学的程序与手段的要求。

32.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

①行政法规;②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③部门规章;

④地方性规章;⑤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3.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

①再决策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②再决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取得更好的效果;

③再决策有利于后继政策的科学制定。

34.简述政策议程的主要构建模型的内容。

4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①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

②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

③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功能。

①研究咨询功能;②参与决策功能;③政策协调功能;④培训人才功能;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举例论述公共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与作用。

主要方式:①替代(例如,医保代公费医疗);②合并(例如,高校公费,自费合并为统一缴费)③分解(例如,过去“单位保障“分解为养老、失业、人寿、医疗、生育等多种保险)④缩减(例如,物价政策、逐步缩小国家定价范围,最终由市场定价)。

主要作用:①节约政策资源;②提高政策绩效;③避免政策僵化;④促进政策优化;

37.举例说明当前我国行政系统和立法系统决策程序的差异。

在当代中国,行政决策一般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项制度把决策权主要赋予行政首长,但同时要求行政首长应在行政领导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基础上行使决策权。行政决策的程序为:①法制部门的审查,由专门的法制机构审查各项政策方案的合法性。②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即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即政府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行政首长对讨论结果和应做出决定拥有最终决定权。③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立法系统的决策采用合议制,其程序要复杂得多。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提出议案;②审议议案;③通过议案;④公布政策;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38.案例:某县卫生局于2000年3月下发文件,规定各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向县卫生局交纳1000元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文件下发后,引起了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强烈不满,他们持着省卫生厅1998年2月下发的《关于禁止对医疗卫生机构乱摊派、乱收费的通知》,要求县政府根据该通知中有关禁止收取医疗卫生保证金的规定,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县政府负责人找县卫生局局长调查了解,卫生局局长答复说,县卫生局之所以收取一定数额的医疗卫生保证金,是要严把个体、私营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关,不是乱收费。

请运用政策执行偏差的理论分析县政府应不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并详述理由。

①县政府应该阻止县卫生局的行为;②这是一种典型的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所谓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③主要表现为替代式政策执行。(要求分析)④县卫生局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上级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

2004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克劳塞维茨的名著《战争论》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位近代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是( B )

A.法国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2.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作( D )

A.自由放任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民主主义

D.凯恩斯主义

3.以赫伯特?西蒙为首的一批学者研究管理和决策的视角是设定理性人为( D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政治人

D.管理人(即行政人)

4.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公共选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创始人是( A )

A.詹姆斯?布坎南

B.德洛尔

C.E?博雷尔

D.尤金?巴达克

5.试图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组合成为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的是( C )

A.博弈论

B.统计决策论

C.大系统论

D.公共选择理论

6.美国学者戴伊和齐格勒提出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 A )

A.精英模型

B.集团模型

C.机构—制度模型

D.规范最佳模型

7.致力于探讨具体的政策的特殊性并从中发现普遍性或验证某一普适性假设的研究方法,被称作公共政策学习研究的( C )

5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博弈论研究方法

B.公共选择方法

C.个案研究法

D.定量分析法

8.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 A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C.一般与典型的关系

D.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9.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从主流上来看,其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是( C )

A.经验主义

B.后现代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理性主义

10.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 C )

A.公共产品

B.公共服务

C.公共利益

D.公共需求

11.下列选项中,实行委员会制决策的典型国家是( D )

A.中国

B.法国

C.英国

D.瑞士

12.公共政策问题不同于一般公共问题的关键在于( D )

A.前者影响范围更大

B.前者已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C.前者已被政府领导人所察觉

D.前者被列入政策议程

13.系统议程又称( B )

A.政府议程

B.公众议程

C.实质性议程

D.象征性议程

14.许多国家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实行的听证制度的核心要求是( C )

A.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议会的意见

B.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权威法律专家的意见

C.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听取有关各方的意见

D.政府的决策过程必须向公众公开

15.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在论述政策本身合法化时提出了政策合法化的三阶段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阶段内容的是( C )

A.政策抉择本身

B.寻求政治认可和支持

C.对该政策进行评估

D.政策法律化

16.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 D )

A.拟定政策方案

B.评估政策方案

C.选择政策方案

D.确定政策目标

17.由政府高层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之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反馈模型

18.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指( B )

A.政策效率

B.政策效能

C.政策效益

D.政策执行力

19.将政策看作是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这种观点属于( C )

A.行动理论

B.组织理论

C.因果理论

D.管理理论

20.“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又称( C )

A.循环模型

B.博弈模型

C.系统模型

D.综合模型

21.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D )

A.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

B.人类有记录的政策评估活动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

C.政策评估一开始就存在价值判断层面和技术分析层面的分野

D.政策评估的技术分析,是指对政策本身的伦理考量和价值判断

2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B )

A.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B.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C.政党对政策的监控

D.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23.邓恩公共政策分析模式,认为“价值”是要解决的三大类问题之一,由此产生的分析方法是( B )

A.经验方法

B.评价方法

C.规范方法

D.系统方法

24.现代定性分析方法中,向专家进行函询调查的方法应属于( D )

A.头脑风暴法

B.个人判断法

C.脚本写作法

D.德尔菲法

25.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主要涉及( A )

A.政策的本质特征

B.政策的程序性

C.政策的形式

D.政策的实施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为标准,公共组织可以划分为( ABE )

A.公共权力组织

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C.群众团体

D.利益集团

E.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27.构成公共政策系统的子系统是( BCDE )

A.对象子系统

B.信息子系统

C.监控子系统

D.咨询子系统

E.评估子系统

2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拥有的职权有( ABDE )

6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立法权

B.决定权

C.实施权

D.任免权

E.监督权

29.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主要包括( BDE )

A.政策效率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政策效益

D.社会健康发展

E.社会公正

30.政策终结的方式有( ABCE )

A.替代

B.合并

C.分解

D.评估

E.缩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所作的贡献。

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②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③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④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32.简述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的关系。

①相互间存在着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②元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③基本政策是总政策的具体化;④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

33.简述政治体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①政治体制规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②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

③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

34.简述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政策对象的数量上。一般而言,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数量越多,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其次是政策对象的类型。类型越多,就越难以约束政策对象;最后是政策对象的行为调节和变化的幅度。幅度越大,执行越难。

35.简述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

①政策补充,在继续可行的政策中增加新的内容;

②政策修正,改正政策中已被实践证明为错误或过时的内容;

③政策终止,取消失误的政策,重新制定新政策。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的特点。

①当代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其基本政策是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②我国地方政府一般有四个层级,地方政策指省、市、县三个层级的政策,乡级政策可称为“基层政策”。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③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具有一定的能动性,这表现在:其一,地方政策、基层政策的质量影响中央政策的效果;其二,中央政策的制定须综合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中的有关内容;④相对于中央基本政策和基层政策而言,地方政策具有中观性的特点。

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根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现代决策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科学研究和分析能为决策者优化决策提供有益的帮助。因此,决策科学化要求现代决策者必须借助各方面的专家和顾问,发挥科学分析的作用。要运用理性决策模式,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提出的政策建议,走科学决策之路。

②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科学分析并不是万能的,仅仅依靠科学分析并不能使决策优化。公众参与决策不仅能更好地反映各方利益,也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现代决策者应建立和充分利用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权衡各方利益,走民主决策之路;

③积极适当地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现代决策负责制要求决策者要有独立抉择的权力。即便在集体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个人的独立决断也是必要的,及时做出决策也需要决策者个人发挥决断作用。此外,决策的法制化要求决策者还应该注意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8. 20世纪90年代后,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重视借助“外脑”进行决策。1992年10月,南方某地级市率先在省内成立了第一个“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以聘请经济能人为标准,吸收了一大批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文化名流”为智囊团成员。智囊团成立几年来,不但没有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好的政策建议,反而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1996年,新的市委书记上任后,将“市委、市政府决策智囊团”改组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小组”,聘请当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为该小组的成员。小组成立不到3个月,所提出的“建设大学科技园”、“城市形象设计”、“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等政策建议,均被市委、市政府采纳,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7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试运用公共政策咨询的有关知识,分析总结该市借助“外脑”进行决策的经验教训。

现代决策离不开咨询机构的决策辅助。在决策中充分利用专家的智慧,开展决策咨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①帮助决策者准确地判断政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②帮助决策者科学地择定政策方案;③有效地保证政策效果、减少决策失误。该案例说明:决策咨询机构必须由精通各方面知识的专家构成,切不可赶时髦,随便吸收一些“经济能人”或“文化名流”,充作顾问,这样只会使咨询流于形式。(文字组织,综合发挥)

2005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政策构想是(B)

A.有为而治的政策构想B.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C.无所作为的政策构想D.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2.美国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B)

A.间接制定者之一B.直接制定者之一C.唯一制定者D.咨询机构之一

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D)

A.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B.领导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C.召集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D.帮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4.决策咨询是(C)

A.自下而上的政策咨询B.反馈政策咨询C.自上而下的政策咨询D.横向政策咨询5.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超理性过程基本上是(B)

A.逻辑过程B.非逻辑过程C.直接过程D.间接过程

6.在公共政策分析活动中,随机分析方法和技术一般应用于(B)

A.确定型政策分析B.不确定型政策分析C.政策的定性分析D.政策的模糊分析7.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A)

A.定量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辩证分析

8.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C )

A.阶段性政策周期B.功能性政策周期C.反复性政策周期D.原因性政策周期9.最早提出阶段性政策周期理论的是(C)

A.G?D?布鲁尔B.P?德龙C.C?O?琼斯D.安德森

10.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指的是(C)A.政策均衡B.政策调整C.政策持续D.政策终结

1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D)

A.决策现代化B.本土化C.民族化D.科学决策

12.价值分析的关键环节是(D)

A.制定改进方案B.实施改进方案C.评价改进方案D.选出最优方案

1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

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4.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B)

A.组织理论B.交易理论C.因果理论D.制度选择理论

15.“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思想是一种典型的(C)

A.政策修正B.执行再决策C.政策变通D.政策替代

16.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7.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C)

A.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意向B.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标准C.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D.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目标18.在内阁制下,行政首长不能单独做出任何决策。必须与行政首长一道集体决策的是(B)A.议员B.内阁成员C.幕僚D.法官

19.公共政策分析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过程。通常包括(A)

A.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执行与结果分析B.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评估分析

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C.政策方案分析、政策执行分析D.政策执行分析、政策评估分析

20.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的过程是(C)

A.政策规划B.政策执行C.政策宣示D.政策决定

21.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A)

A.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B.制定和评估公共政策C.制定法律D.管理社会

22.在美国,公共政策等于(A)

A.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B.政党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C.立法决策+司法决策+外交决策D.政党决策+立法决策+司法决策

23.公共选择理论的建立者之一是( D )

A.德洛尔B.拉斯韦尔C.马克斯?韦伯D.布坎南

2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A)

A.政治系统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混合扫描模型D.最佳分析模型

25.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

A.拉斯韦尔B.默顿C.申农D.马克斯?韦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按照琼斯的观点,在任何政治系统中,都存在两种层次的政策合法化,这两种层次分别是(BC)A.为政策建议争取媒体支持的过程B.政治系统统治正当性的过程C.政策获得法定地位的过程D.选择一项政策建议的过程E.将政策建议作为一项既定行动方案的过程

27.衡量公共政策质量高低的主要要素是(CDE )

A.外部环境的认同程度B.公共政策主体的合法化程度C.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程度D.公共政策的可行性程度E.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程度

28.科学的政策评估一般来说包括(BCD )

A.评估反馈阶段B.评估总结阶段C.评估准备阶段D.评估实施阶段E.评估分析阶段29.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有(ABCE )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执政党组织D.智囊团E.某些领袖人物30.公共政策在其形成中要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ABE)A.国家结构B.政治体制C.利益集团D.社会组织E.政府体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试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势均力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④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2.试述政策法律化的含义。

①政策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立法过程,它遵循的就是立法程序。

②政策法律化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是将有关政策转变为更具强制力、更具普适性的法律的过程。也常常是继续修正、完善相关政策的过程。

33.简述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上的主要成就。

①方法论的多样性。②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③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④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34.试述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有三个初始条件:①公共问题的形成;②公共政策机关的产生。③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以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含义。

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指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作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政策预测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综合性极强的工作。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主要途径。

第一,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如宪法的修订、国家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

9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重要的地方性政策的制定,采取全民公决的投票方式,直接进行决定。

第二,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公民自己选出的代表,或制定、或修改、或执行公共政策。

第三,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修订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程。

第四,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造舆论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

第五,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第六,某些公民还可以通过其知识活动为决策过程提供思想指导,公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37.试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

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①揭示了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②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受到批评的原因,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8.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仅在××市,这些孩子的数量就将近20万人。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就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关注。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拨,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市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绝大部分外来务工者子女只能到打工者自己创办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这一问题也得到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市外来人口聚居地采访,向社会反映打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和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等具体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以进入公立中小学为主。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这些具体问题进而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3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上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试从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

①存在客观的现实。“入学难”的问题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里流动人口子女的人数越来越多,该问题也逐渐就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

②问题的觉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公共问题之后,被政府所察觉,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原则。

③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政府部门提出了初步的解决原则之后,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即社会所存在的客观现实状况与政府的期望、价值和规范等有相当严重的冲突。

④团体与组织活动社会公共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并不单纯是少数个人行动所能奏效的。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才能将公共问题变为公共政策问题。本案例中媒体的活动就可以视为组织行动;⑤政府的必须政策行动严重的社会公共问题通常都不可能仅靠少数人或一些私人部门的努力来解决,而必须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XX市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该市教委的有关文件,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2006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古代提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的政策主张的政治家是( A )

A.商鞅B.诸葛亮C.李世民D.李斯

2.《国富论》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这本书的作者是( D ) A.韦伯B.马克思C.克劳塞维茨D.亚当?斯密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C )

10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政策群B.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

4.强调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始终是统治阶级的政策的理论模型是( D )

A.政治系统模型B.渐进主义模型C.理性主义模型D.精英模型

5.混合扫描模型的提出者是( C )

A.洛克B.培根C.埃齐奥尼D.西蒙

6.在美国,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B )

A.司法决策B.政党政策C.国会立法D.行政决策

7.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 A )

A.前者是属于后者的一种基本类型B.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基本类型

C.二者互不隶属D.二者互相排斥

8.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

C.决策者的人数多少及其地位关系D.国家的政体形式

9.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 C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决策子系统D.监控子系统

10.代表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利益,核心目标并不在于上台执政,但竭力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是( D ) A.政党B.法院C.政治领袖D.利益集团

11.公共政策问题一定是( A )

A.已经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B.尚未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C.不需要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D.没有引起公共权力机关注意的公共问题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的是( B )

A.外在创始模型B.集团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动员模型

13.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B )

A.方案的综合性B.方案的创新性C.方案的独立性D.方案的方向性

14.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 A )

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系统议程和公众议程

C.政府议程和国会议程D.政府议程和非政府组织议程

l5.查尔斯?琼斯认为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 B )

A.增加规划主体B.提出解决办法C.实现利益补偿D.延长规划时间16.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又称( C )

A.互动理论模型B.琼斯模型C.雷恩一拉宾诺维茨模型D.马尔科夫模型17.最基本的政策执行资源是( B )

A.执行保护B.经费和人力C.信息D.方案和目标

18.下列关于政策监控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政策监控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B.政策监控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

C.司法机关和利益集团都可以对政策进行监控D.政策监控只存在于政策执行阶段

19.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 B )

A.结构分析B.功能分析C.系统分析D.过程分析

20.政策控制的根本标准是( A )

A.政策目标B.政策效益C.政策质量D.政策方案

21.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B )

A.激进性的B.渐进性的C.断裂性的D.突变性的

22.造成不良社会后果的政策僵化现象来源于( D )

A.政策的终结B.政策的调整C.政策的变动D.政策的持续

23.不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创造性分析方法的是( D )

A.个人判断法B.德尔菲法C.脚本写作D.排队论

24.头脑风暴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 A )

A.现代定性方法B.定量方法C.系统分析方法D.辩证分析方法

25.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是( C )

A.政策信息咨询B.政策反馈咨询C.决策咨询D.民意咨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

11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贡献有( ABC )

A.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B.将战略要素进行区分C.强调战略决策应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D.提出了价值无涉的观点E.主张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27.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 ABCDE )

A.经验主义B.理性主义C.逻辑经验主义D.后现代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28.下列关于决策体制的选项中,属于首长制的是( ABC )

A.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B.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C.现代美国的总统制

D.原始民主制E.人民代表大会制

29.公共政策目标按其服务的主体是普通大众还是少数人群体,可分为( BD )

A.元目标B.公益性目标C.实质性目标D.特殊性目标E.象征性目标30.按照发生在政策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可把政策控制划分为( BDE )

A.目标控制B.预先控制C.效力控制D.同步控制E.反馈控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

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主要包括:①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即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②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即政策决策过程应合乎法定程序的要求;③政策的法律化。即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32.简述在公共政策问题分析中运用类别分析法时应注意的原则。

①实质相关性;②穷尽性;③相互排斥性;④一致性;⑤层次分明性。

33.简述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相互关系。

①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总体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②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是政府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③公共政策就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分配的实现。

34.简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的主要内容。

①考察和研究政策运行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②解释政策运行好坏的原因;③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政策执行中的差别,以及国外同类政策执行情况的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能达到最佳的执行效果。

④政策目标受阻并产生负效果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消除负效果。

35.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

①主体调整,指公共政策的主体系统发生的变更。②客体调整,指政策问题的调整。③目标调整,对政策目标进行校正、修正或再确立。④方案调整,具体的方案和措施的调整。⑤关系调整,通过政策关系的调整,理顺各个政策的职能、范围、应尽的责任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举例说明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①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政策的条文表现出来;②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③调控功能: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④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通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37.试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分类、步骤。

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①避免减少政策失误;②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公共政策预测的分类:①按照时间尺度,可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测。②按照方法的不同,可划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③按功能与性质不同,可划分为目标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

公共政策预测的步骤:确定政策预测目标;进行政策环境的现状调查;确定公共政策的合理结构;选择政策预测方法;对政策预测结果进行论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为了改革和加强车辆管理工作,同时充分体现机动车所有人选择号牌的个性意愿,依据《公安部关于开展启用“二00二”式机动车号牌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安管[2002]85号),北京、天津、杭州、深圳作为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于2002年8月12日率先启用这种新式机动车号牌。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

12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由选择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编排车号。个性化车牌一经推出就受到有车族的欢迎,投放头一周就发出了7000多份新车牌。但由于《通知》基本上没有对车牌的编码做出限制,于是象“CHN-001”、“USA-911”、“IBM-001”等被认为颇具“创意”的号码纷纷出炉,这引起了社会上的一片争议。8月22日,北京2002式机动车号牌突然暂停发放。8月23日,其他三个城市也因“系统技术故障”暂停发放新式车牌。个性化车牌在试行十天后匆匆收场。请回答:

(1)什么是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2)结合本案例,分析政策终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政策终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过评估认为政策的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也已得到解决,政策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该予以终止;二是经过评估发现政策存在失误或局限使其无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如果继续执行将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予以终止。本案例属于上述原因中的第二种。

2007年4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于(C)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20世纪50年代初

D.20世纪60年代初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的著作是(B)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论语》

3.“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D)

A.后现代主义

B.理性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B)

A.网状结构

B.塔形结构

C.链形结构

D.群落结构

5.规定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的是(C)

A.国家结构

B.政党制度

C.政府体制

D.选举制度

6.系统议程又被称为(D)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7.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A)

A.外在创始模型

B.动员模型

C.内在创始模型

D.史密斯模型

8.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C)

A.全民公决

B.委员会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负责制

9.在下列制度中,能够实现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是(C)

A.招聘制度

B.奖惩制度

C.听证制度

D.考任制度

10.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工作目标是(A)

A.改进政策制定

B.促进经济发展

C.加快实现社会繁荣

D.促进社会和谐

11.将政策执行看作是一种赛局的模型是(D)

A.过程模型

B.循环模型

C.互适模型

D.博奕模型

12.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某项公共政策做出价值判断就是(A)

A.政策评估

B.政策变通

C.政策规划

D.政策执行

13.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C)

A.过程分析

B.组织分析

C.功能分析

D.理性分析

14.政策监控的客体是(D)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15.在政策预测中,趋势外推法属于(B)

A.定性政策预测方法

B.定量政策预测方法

C.历史分析方法

D.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政策预测方法

16.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B)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17.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公共决策权力的政策研究组织是(C)

13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

B.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C.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

D.非政府组织

18.《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将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技术分为两种类型,即(A)

A.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

B.定量分析技术和半定量分析技术

C.非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规划管理技术

D.计算机分析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

19.以一系列假设为依据,对作为分析对象的政策在设想中将要实现的环境和各种条件进行描述和预测的政策分析方法称为(C)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脚本写作

D.个人判断法

20.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强调(A)

A.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

B.逻辑推理和定性思辩

C.案例分析和定性思辩

D.价值偏好和案例分析

2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种典型的(A)

A.替代式政策执行

B.残缺式政策执行

C.照搬式政策执行

D.观望式政策执行

22.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C)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23.现代意义上的政策评估最早兴起于(C)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4.在两党制或多党制国家中,政府的政策往往随着政党的轮换更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这种现象属于典型的( C )

A.阶段性政策周期

B.功能性政策周期

C.反复性政策周期

D.原因性政策周期

25.下列概念中,既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的是(C)

A.公共产品

B.公共代价

C.公共利益

D.公共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ABCDE)

A.政策制定者

B.专业机构

C.政策执行者

D.专业人员

E.政策对象

27.政策执行对于政策过程的重要性体现在(ABCD)

A.是解决政策问题的重要途径

B.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C.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其后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E.是政策过程的第一环节

28.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BCD)

A.理论渊源

B.概念体系

C.研究对象

D.研究方法

E.政策主体

29.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BCE)

A.类比分析法

B.饱和抽样法

C.边界估计法

D.类别分析法

E.诱导性提问

30.我国行政决策的合法化程序包括(BCD)

A.决策方案的提出

B.法制部门的审查

C.领导会议讨论决定

D.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E.检察部门的监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式构成。

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的形成构成为: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①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各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以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②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③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的表现,其内容随国家职能的扩大而扩大。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32.简述公共政策运行的生命周期。

公共政策一般经过五大环节完成其生命周期:①政策制定。即从认定政策问题到出台政策方案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它包括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建立政策议程、提出各种方案、比较和分析方案、政策决定、政策合法化;②政策执行。用以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政策方案的实施活动,即把观念形态的政策方案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的过程,包括政策解释、目标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物质组织准备、正式实施。③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和效果,避免政策失误和执行走样而对整个政策过程进行监控的过程,包括监督、控制、调整、修正。④政策评估。即按照一定程序,根据一套标准,对政策效果做出判断,确定其最终的效果、效益及优劣,弄清取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⑤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

14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33.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是:①紧扣政策目标。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真正全面贯彻目标的要求。②规划多重方案。按照理性决策模式的要求,所设计的方案的数量一般至少不少于两个,这样既有利于对方案进行优中选优,也能为以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③方案彼此独立。互不隶属的方案有利于产生多种方案供评估和选择。④方案要有创新。在已有的经验和模式基础上,注重每一个问题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变化性,力求通过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⑤方案切实可行。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来的条件,去设计实现目标的主体、手段、技术、步骤等,力争使它们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4.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美国学者史密斯在其《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分析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因此也称为“史密斯模型”。该理论模型中,史密斯认为如下四个因素是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变量。①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具体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②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包括机构的权力结构、人事配备、领导模式等。③目标群体。即政策对象,泛指由于特定的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其行为的群体,包括他们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序、对领导的认知程度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④环境因素。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历史环境等。它是政策执行的路径依赖和影响因素。

35.简述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

公共决策咨询是从自上而下的视角进行的政策咨询,是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公共决策咨询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社会政策问题日益专业化、复杂化,客观要求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②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形势,使得大量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为增强政策应变能力,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③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决策的需要,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④要实现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决策者必须进行决策咨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联系实际分析现代公共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根据现代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公共决策者应该做到:

①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公共政策抉择的科学化对于最终的抉择者来说,就是要求抉择者要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而提出政策规划建议。

②考量多方面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在现实中科学分析并非万能。于加上公共政策本身往往总会触及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问题,单纯的科学分析使决策者无所适从。决策者要充分了解各方利益需求、全面权衡各方的利害关系,尽量避免出现零和博弈,而让各方都能从决策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结局。

③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在决策日益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形势下,适当地强调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这是因为:(A)在集体决策条件下,每一位决策参与者的独立决断正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体现和要求;(B)在个从决策条件下,决策者的地位往往能让决策者比其他人站得高、看得远、考虑得更周全;(C)正确决策与抓住时机,往往具有密切的关系。决策者个人优柔寡断,当决不决,就会贻误时机,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D)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符合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

④决策者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决策。(联系实际,综合分析)

37.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

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一般用数量、比率、统计结果来建立,也可以确定以某一特定事物或即成事实作为标准。事实标准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哪些效果或影响。事实标准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①政策效率。即某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②政策交通。即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它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量政策的合理程度。③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④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⑤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是建立在伦理、道德、文化、利益、政治、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它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价值上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应当满足大多数人听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其他许多社会利益的满足都要依靠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依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健康发展。

15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所有领域的政策活动都应当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的关系,推动社会健康发展。③社会公共。即政策结果所表现出来的与该项政策有关的成本-收益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正地分摊-分享,以及政策追求的价值偏好对社会期望适当回应。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 眼看2003年的年终将至,某省滨河县石头乡柳村和谢村农民仍然没有领到去年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农民对此十分不满。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拖欠了整整一年。如果说滨河县林业局没有拨下这笔款,责任应该全在林业局。问题是,滨河县林业局局长周某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林业局早已经如数将去年两村的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划拨到石头乡政府。那么,在当年退耕还林补助款和粮食即将兑现的时候,这两个村的农民为何还苦苦等候去年的补助钱粮?

原来,退耕还林的农民们拿不到应该得到的钱粮补助,是石头乡政府“越位”所致。2002年初,滨河县给石头乡下达了25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石头乡主要领导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违反县政府有关规定,擅自包租了推土机平田整地,并组织外村农民帮助退耕还林村的农民挖树坑。这笔支出在上级拨付的退耕还林补助钱粮中扣除。石头乡政府“包办”退耕还林事项,占用补助给失地农民的钱粮,导致2002年两个退耕还林村217户农民的2049亩退耕还林地补助钱粮无法兑现。

农民王某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是个好政策,是为农民办好事;但乡上没有原原本本地执行国家政策,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结合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回答:

(1)石头乡政府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时出现了何种形式的政策执行偏差。

石头乡政府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是典型的残缺式政策执行。所谓残缺式政策执行,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弃之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即是一项放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着眼现在以政府补贴的形式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这项政策时,即要保证如期完成退耕还林的目标任务,又要保证国家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政策能及时兑现。石头乡政府片面追求退耕还林进度,导致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使退耕还林政策只得到部分执行。

(2)分析原因并说明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偏差。

①任何一项政策都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项大的政策往往包括若干个小政策,它们相互依存,是为了解决共同的政策问题而被整体设计出来的。②执行者应该全面地把握政策的内容,才能避免执行偏差。③石头乡政府为了赶进度,完成任务,占用失地农民的钱、粮补助,“包办”退耕还林事项,只维护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局部利益,忽视和影响了整体利益

200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A)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博弈与决策》

C.《隆中对》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B)

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

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B)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B)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

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B)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

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

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C)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

16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D)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A)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

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

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A)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不折不扣落实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C)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

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C)

A.20世纪30~40年代B.20世纪50~6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70~80年代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A)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D.社会效益的原则

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B)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D.M?麦克拉夫林

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D)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D)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

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C)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D)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D.定量分析

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D)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D.一系列假设

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应当是一种(D)

A.平行而不相干的关系B.排斥关系C.隶属关系D.合作关系

25.公共政策预测的根本理由在于(C)

A.实现政策合法化B.确定政策框架C.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D.实现政策法律化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ABCE)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D.拉斯韦尔E.马克思?韦伯27.下列属于非强制型公共组织的有(ABC)

A.公立学校B.公共医疗机构C.中国社会科学院D.民营企业E.政府部门28.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BC)

A.司法审查B.推翻先前的判决C.司法命令D.立法E.立法否决29.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AB)

A.阶级属性B.社会属性C.道德属性D.文化属性E.伦理属性

3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ABCDE)

A.客观的社会现实B.问题的觉察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

D.团体与组织的活动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

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①它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来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

17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纯操作主义倾向。②它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3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公共政策系统把政治系统的过程、政治过程、政府过程、政策过程作为一个同一的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使政策研究与政治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克服政策研究中的纯技术、纯操作主义倾向。

公共政策系统把公共政策看做政治系统输出的产品,并将公共政策的功能概括为四种类型,即提取性功能、分配性功能、管理性功能和象征性功能。

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

多角度分析是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①个人角度,许多政策抉择往往与决策者个人感知、感情和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政策问题的分析必须重视决策者或相关人员的个人感情、感知和利益需求等对政策问题的影响。②组织角度。分析组织的组成形态、自我利益、价值取向等因素对有关政策问题的影响。③技术角度。使用概率统计、成本-利益分析、计量经济学以及系统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政策问题进行分析。

34.简述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编制计划要切实可行,防止主观臆断。②适应性原则。编制计划要有弹性机制,特别是要有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防范机制。③全面性原则。编制的计划能够统筹方方面面,切忌顾此失彼。④一致性原则。执行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要做到工作目标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上下级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35.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终结的方式:①替代。指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不变。②合并。指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中去。

③分解。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形成一项目新政策。④缩减。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①政治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②阶段性。公共政策虽然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但是拥有公共权力的统治阶级选择或制定的政策方案,代表和体现的实质上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利益。③权威性。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有赖于它的权威性。政策与权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④普遍性。每一公共政策所制定的行为规则,在政策主体所框定范围内具有普遍的适用性。⑤目标取向。公共政策都是为解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特定问题而制定的。⑥稳定性与变动性。一方面公共政策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才有利于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政策也须发生相应的变化。⑦预见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和指导,必须具有预见特征。37.试述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

政策评估的主要用途:①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为了避免政策执行的盲目状态,有必要利用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阐释,以确认一项政策的特点、优点、缺陷,检测一项政策是否实现特定的价值期望以及实现的程度。②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后,其去向一般为政策延续、政策变革和政策终结三种。无论选择哪种去向,都必须对原有的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③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只有通过政策评估,才能确认各项政策要素的价值,产生决定资源投入的优先顺序和比例,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④政策评估是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政策效果往往表现为复杂的效益关系格局的变动,广大政策对象甚至许多政策执行者也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政策评估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政策教育。⑤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政策评估是检验决策的科学性及其民主化程度的有效手段。同时,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因地制宜,确定农业发展方针

浙江省××市地处钱塘江和太湖源头,山区面积占到86%。改革开放前,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农业政策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该市执行的也是以粮食为纲的方针。由于单纯抓粮食生产,山区农民人均收入一直在低水平上缓慢增长。1983年,该市森林覆盖率只有64%,水土流失严重。

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文件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该市在执行中

18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央政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该市的地理环境更适合林业的发展。于是,果断地调整自身的农业生产方针,变为:以林为主,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尤其是重视生态经济效益。培育和发展生态效益林业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

经过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最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5%,是我国唯一加入世界示范林网络组织成员的城市,被誉为沪杭的“生态后花园”。阅读以上材料,试分析以下问题:

(1)本案例中哪些情况体现了政策执行再决策?

当地政府在贯彻1983年中央文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市的农业生产方针,变为:以林为主,林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培育和发展生态效益林成为当地政府的主要农业政策。(2)分析本案例中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①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1983年的中央文件改变了“以粮食为纲”的方针,要求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②政策执行的客观环境。当地山区面积占到86%,适合林业生产。③人们认识不断深化。当地政府认识到本市地理环境适合以林为主。④以往的政策造成的偏差。在以往政策下,农民的收入提高缓慢,而且造成了森林的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2009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D )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

2.下列说法中,能够反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的是( A )

A.“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 C )

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一般与一般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个别与个别的关系4.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D )

A.混合扫描模型B.现实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5.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源于( B )

A.莱布尼茨B.笛卡尔C.罗素D.斯宾诺莎

6.规范最佳模型的提出者是( A )

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西蒙D.埃齐奥尔

7.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 D )

A.阶级剥削B.对外扩张C.精简政府机构D.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

8.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 A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反馈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C )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10.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 D )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 C )

A.结果B.中间环节C.起点D.目标

1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 C )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

13.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 A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14.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为( D )

A.政策目标的确定B.政策问题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设计D.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15.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C )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

1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D )

19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17.立法决策通过议案的规则一般是( D )

A.全部通过B.三分之二多数通过C.四分之三多数通过D.过半数通过

18.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D.公共政策监控

19.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的理论是( A )

A.交易理论B.组织理论C.因果理论D.管理理论

20.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B )

A.政策倡议B.政策宣传C.政策分解D.组织准备

21.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 A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D.原原本本传达,不折不扣落实

22.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 A )

A.均衡状态B.调整状态C.终结状态D.非均衡状态

23.政策效能,即( B )

A.政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B.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C.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D.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

24.在政策调整的主观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D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目标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25.在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央政府决策者的关系是( B )

A.合作关系B.隶属关系C.互相独立D.排斥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 ABCDE )

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B.决策科学的形成C.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D.凯恩斯主义的出台E.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27.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支持系统子系统的是( BCDE )

A.政策制定系统B.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咨询系统E.政策评估系统

28.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 ACDE )

A.立法机关B.利益集团C.行政机关D.执政党E.领袖人物29.按对象来划分,政策控制包括( ABDE )

A.目标控制B.界限控制C.结果控制D.效力控制E.效应控制30.传统德尔菲法强调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匿名原则B.循环往复原则C.控制反馈原则D.团体回答统计原则E.专家共识原则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

(1)“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型。(1分)

(2)由于科学决策是这个模型的根本追求,所以乐于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型和决策手段。(2分)

(3)它是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的,这些亚模型在现阶段上只显现出一个轮廓,比较粗放,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充实。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构建的决策模型,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某一个亚模型中去的,都可以在这个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2分)

32.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

(1)结构的有序化,有利于发挥政策的整体效果,实现政策的调整、发展和完扇。(2分)

(2)有效的分级控制,有利于提高政策运行效率。(2分)

(3)严格的组合秩序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1分)

33.简述政策问题的形成条件。

(1)从客观方面说,政策问题必须具有公共的性质。当社会问题不仅关涉到当事人个人,而且影响到相关的社会群体,受到社会关注时,它就具有了公共的性质,需要公共权力机关制定政策进行处理。(3分)(2)从主观方面说,政策问题必须明确表达出来,并且被政策制定者列入政策议程。即使某一问题

20

《公共政策学00318》自考本科200204—201207历年真题及答案

非常严重,但如果没有列入政策议程,就不能成为政策问题。

34.简述政策均衡的特征。

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的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2)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3)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35.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必要性。

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政策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名个阶段政策的需求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2分)

(1)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是政策预测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理由。(1分)

(2)政策预测可以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分)

(3)政策预测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联系实际,谈谈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得特征。从政党实现其理念追求和政府实现治理的途径来看,理论指导实践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同时实践基本上也是通过政策而上升为理论的。(1)政策与理论: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理论是政策的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②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正确的理论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可以指明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路线,以它为依据制定出来的政策就有可能取得成功的结果。(2)政策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的基本关系同样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37.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

根据现代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决策者应该做到:①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公共政策抉择的科学化对于最终的抉择者来说,就是要求抉择者要充分尊重依据科学程序、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而提出的政策规划建议。之所以要我们的最终抉择者充分重视科学分析的价值,是因为这种尊重实际上在一定程序上体现了理性决策模式的运用。②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人的理性能力毕竟有限,在现实中科学分析并非万能,再加上公共政策本身往往总会触及相互冲突的各方利益问题,单纯的科学分析会使决策者无所适从。这时,我们的决策者就不能完全依赖科学分析,而应该一方面利用民主决策机制,引导冲突各方通过互动实现信息对称,达成谅解、妥协和一致等,另一方面要在不易利用民主机制时充分了解各方利益需求、全面权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尽量避免出现零和博弈,而让各方都能从决策中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结局。③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在决策日益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形势下,适应地强调发挥决策者个人决断的作用,还是很有必要。这是因为:A)在集体决策条件下,每一位决策参与者的独立决断正是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个体现和要求,它与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一致的;B)在个人决策条件下,决策者的地位往往能让决策者比其他人站得高、看得远、考虑得更周全;C)正确决策与抓住时机,往往具有密切的关系,决策者个人优柔寡断,当决不决,就会贻误时机,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

2003年,国务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以下简称“新合医”)就是由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具体办法是:中央财政为每个参合农民补助10元(前提是地方配套资金首先到位),省、市、县级地方财政再补助10元,引导农民个人自愿缴费10元,筹集新型合作医疗费年人均30元。“新合医”政策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中的“套资”冲动,使该政策执行出现了偏差。

2003年9月11日,H省G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G县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责任奖惩办法》,要求各乡镇在9月20日前务必使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农业人口的40%,同时制定了对县级领导、乡镇与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分管领导的奖罚措施。为了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指标,多数乡镇将任务指标分摊到了乡镇干部和卫生院。到9月20日,许多乡镇因不能完成县提出的40%的指标,采取了未完成指标部分由乡镇干部与卫生院先垫资上缴、再继续动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做法。据H省卫生厅核实,截至9月20日,在G县各乡镇上缴县合作医疗基金账户的资金中,有29个乡镇共垫资262.993万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0e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