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肇庆市鼎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

更新时间:2023-03-10 0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文件

肇鼎府〔2011〕1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印发肇庆市鼎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府直属各单位:

《肇庆市鼎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建设成为全市绿色崛起的排头兵、广佛肇经济圈新兴产业基地、广佛肇都市圈优质生活区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努力完成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建设幸福鼎湖的奋斗目标。

附件:

肇庆市鼎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1 -

(2011年鼎湖区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 目录 前言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新进展 3、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4、区域协调和合作发展迈出新步伐 5、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6、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7、生态环境呈现新景象 8、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二)发展环境 1、发展机遇 2、面临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重点发展战略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打造“大肇庆”城市中心

- 2 -

1、促进中心城区同城化 2、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3、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二)加快打造发展载体,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1、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2、建设新交通经济带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4、提高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 5、大力谋划引进重大项目

(三)加快打造支柱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3、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4、优化发展生态农业

(四)加快重点领域改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体制环境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五)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确保生态环境优良 1、推进节能减排 2、加强生态建设 3、做好环境保护

- 3 -

4、发展低碳经济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2、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3、加快发展科技事业 4、加快发展体育卫生事业 5、加快发展社会就业与保障事业 6、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四、重点建设项目 前言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发展,对我区加快融入广佛肇经济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

- 4 -

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双转移”工作部署,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禽流感及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深入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兴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城市、旅游、港口物流经济,全力推进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五大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时期实现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由22.01亿元增加到50.06亿元,年均增长15.5%,高出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14651元增加到31600元,年均增长13.7%,高出预期目标11.3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0.75亿元增加到2.77亿元,年均增长28.3%,高出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2.52亿元增加到38.05亿元,年均增长22.4%,高出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由5.41亿元增加到12.83亿元,年均增长16.1%,高出预期目标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由4079万美元增加到12318万美元,年均增长24.6%,高出预期目标6个百分点;实际吸收外资由3135万美元增加到5908万美元,年均增长13.5%,高出预期目标4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新进展。

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引进重大项目 400多个,优化了产业结构,三大产业比例由“十五”期末的33.8:32.9:33.3

- 5 -

调整为2010年的19:53:28。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五年来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民营企业1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5个,新增规模企业23家,规模企业总数达93家。 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117亿元,比2005年增长358%,年均增长35%。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规模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10年农业总产值18.15亿元,比2005年增长42%,年均增长5.6%。城市经济稳步发展,房地产、旅游、商贸、金融、港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3.96亿元,占全区GDP比重的28%。 3、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江肇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鼎湖段全面建设,肇庆新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端州至鼎湖山、肇庆新港、广利、永安、贝水等城乡公交线路投入运营,新港至江肇高速连接线已批准开工,广佛肇高速开展了规划设计,321国道拓宽改造、永莲公路改造和城区主干路网扩建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三旧”改造工程全面铺开。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完成了九坑河水库除险加固、北岭截洪渠达标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基础性水利工程建设,景丰联围达标加固、沙浦围堤防达标加固和沙浦电排站重建工程加快推进。能源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永安水厂、贝水变电站、莲花变电站增容线路投入使用,凤凰10千伏农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布基22万伏、桂城山田

- 6 -

11万伏、广新星湖产业园11万伏等重大输变站工程加紧建设。 4、区域协调和合作发展迈出新步伐。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策略,把全区经济布局划分为“生态旅游、商居会展、港口物流、新型工业、休闲农业”五大功能板块,把东部建成为现代新型制造业基地,中部建成为临港区域物流基地,西部建成为旅游休闲商居基地,南北两翼建成为优质安全农产品与森林生态旅游基地。抓住《规划纲要》实施机遇,积极参与广佛肇经济圈合作事项,通过多种形式与广佛肇对口部门签订了一系列专项合作协议,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开创了新路。完善区域发展规划,编制了鼎湖区发展概念规划、城区竖向排水专项规划及坑口片区、人民公园周边地块、高新产业园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了桂城、新港、肇庆新火车站站前、鼎湖山新入口片区及永安工业园、莲花镇321国道北侧地块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鼎湖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撤销了大冲收费站,与端州城区一体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端州城区的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向我区延伸。

5、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教育强区建设全面推进,五年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亿多元,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现“两相当”,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提前两年实现,高考成绩连创佳绩。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122间村卫生站达到市规范化建设标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全区11条行政村约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实施《肇庆市建

- 7 -

设文化强市规划大纲(2011-2020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建了全省首个“农家书屋”,城区文化广场、广播电视演艺大厅、广东流动图书馆鼎湖分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鼎湖支中心相继投入使用,群众文娱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发达地区和二、三产业转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明显提高,成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地区水平。

6、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698元增加到13406元,年均增长11.7%,高出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985元增加到8219元,年均增长10.5%,高出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深入开展,安居工程加快建设,102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有效解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稳定,城乡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家电下乡”政策刺激农村消费需求有效扩大。 7、生态环境呈现新景象。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绿色崛起”战略全面实施,成功创建省林业生态区。全长42.5公里省域绿道鼎湖段全线贯通。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有效,落后产能企业关停淘汰,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莲花镇污水处理厂进水调试,永安镇污水处理厂加紧安装设备。万元

- 8 -

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成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8、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区直部门大部制改革顺利实施,政府机构设置调整优化为18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广利街道试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财政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我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加快发展过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财力薄弱。二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一体化及城镇化程度不高。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偏少,乡镇和农村居住人口分散,流动人口不多,难以形成集群消费效应,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不够突出。工业还末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仍然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农业特色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四是能源资源消耗与经济规模不相称。我区经济规模占全市份额不足5%,能源消耗却占10%,能源资源消耗强度远远高于经济规模。五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仍较突出,改革攻坚任务仍比

- 9 -

较繁重。六是社会变迁和发展交织新旧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容忽视。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新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1、发展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十二五”期间,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国际资本加速流动,跨国财团争相投资我国,为我区融入新一轮产业分工体系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技术、市场,带来了更多机遇。 从国内环境来看,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经济增长的潜能将进一步释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自主创新的动力不断增强,为我区推动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东盟合作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经贸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我区地处珠三角和港澳联接大西南及东盟的“咽喉”要道,必将给我区带来生产要素加速流入的新机遇。

从省内环境看,随着《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为我区融入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我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必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得到更大支持;珠三角核心区新一轮产业整合力度不断加大,部分产业加速向外转移,有利于我区扩大承接产业转移,为建设广佛肇经济圈新兴产业基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10 -

从市内环境看,市实施经济发展功能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城区规划布局,加快“大肇庆”城市化进程,构建“大肇庆”发展新格局,形成全市经济能量最集中、生产要素最活跃的中心区域,这必将推动我区加快与端州区全面对接,实现城市资源要素互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从区内环境看,有四大突出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区区域发展战略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市实施《规划纲要》的重要节点、建设广佛肇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地区,为我区融入“大肇庆”一体化建设、融入广佛肇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生态优势。我区背山面水,生态涵养空间广阔,是中心城区内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具备建设生态新区的先天优越条件。三是后发优势。我区发展长期滞后于端州区,但也因此为末来发展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在转换发展模式、优化空间布局、承接产业转移等重点环节具有相对较低成本和较高灵活性。四是交通优势。随着一批区域交通干线和对外交通枢纽相继在鼎湖规划建设,我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市衔接广佛都市圈最为便捷的地区,必将加速生产要素向我区的集聚和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面临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家级规划功能区频频设立,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群雄崛起、百舸争流的时代,加剧了区域之间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竞争,而我区受资源

- 11 -

环境制约、人力资本支撑乏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影响,更加面临其他区域的激烈竞争。

从我区现实来看,我区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发展的基础与动力相当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比较脆弱,资源环境硬约束也进一步趋紧,面临着较大的环境、土地、交通、节能减排压力,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增大。我区位于珠江上游水资源涵养保护区,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凸显。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不足,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区区域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总量翻番、结构升级、生态优先、城乡一体”工作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幸福鼎湖,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建设成为全市绿色崛起的排头兵、广佛肇经济圈新兴产业基地、广佛肇都市圈优质生活区,为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重点领域,提出我区“十二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

- 12 -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5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突破100亿元(按2010年价测算,下同),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500元,年均增长13.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三大产业比例达到 9:56:3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外贸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8%,实际吸收外资保持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0%。 ──促进城市人口扩张和集聚。全区人口规模达到32万人以上,其中全区城镇人口规模达到21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5%。

──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均达到10%,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6.3岁。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以上,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0件/百万人口。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和耕地保有量保持和森林覆盖率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削减比例不低于20%,氮氧化物削减比例不低于2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以上。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15年,

- 13 -

本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农村养老参保率达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人口自然增长率6‰,单位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率低于0.25%,工矿商贸就业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低于1.15%,道路交通安全万车死亡率低于2.16%,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三)重点发展战略。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着力实施五大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新跨越。

城市化引领战略。发挥资源环境优势,按照“超前规划、优化布局、强化建设、提升品位”的要求,构建“大肇庆”城市中心,成为广佛肇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东拓、西连、中优,向东拓展城市空间格局,向西对接市区一体化,提升中部核心地带功能,优化区域空间经济布局。加快构建城乡均等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全区同城一体发展。 大交通带动战略。加快建设广佛肇区域交通枢纽,发挥在广佛肇经济圈乃至珠三角经济区“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以两铁(贵广、南广)一轨(广佛肇轻轨)一港(肇庆新港)一路(珠外环高速)为纽带,大力发展沿线沿港经济带,全面促进全区整体大开发。以重点交通节点为依托,积极谋划引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营造推动我区跨越发展新动力。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构建二、三产业同

- 14 -

步快速发展双引擎,打造成为广佛肇经济圈新兴产业基地。坚持中端并逐步向中高端并举的产业发展取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和港口物流业,为肇庆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绿色崛起战略。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擦亮鼎湖绿色生态品牌,建设高品位城市,发展优质产业,促进绿色增长,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城市体系和生态旅游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富民强区战略。把实现人民的富裕安康和打造经济强区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区人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使全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打造“大肇庆”城市中心。 1、促进中心城区同城化。

积极推进中心城区与端州区同城化。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整体规划、统一布局、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为原则,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对接和市政设施统一管理为突破口,拓宽合作领域,重点

- 15 -

加快城市规划管理对接、公共交通对接、公共服务对接、产业发展对接、环境保护对接,与端州区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建设肇庆中心城区。

努力实现区域内一体化发展。承载“东连西拓中优”的空间发展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打破各地为政的发展观念,既突出全区的集聚优势,又充分发挥镇街的比较优势,更加注重统筹重大问题、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和重点项目发展,着力构建镇街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和协同发展的新机制。 2、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加快城乡一体规划编制。强化《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先导和综合调控作用,加快镇村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结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重点加快永安工业园、新港临港、肇庆东站站前、新交通经济带、鼎湖山新入口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发展港口物流经济、园区经济、轨道经济、城市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大力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城市可经营项目市场化。按适度超前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鼎湖人民公园、进港路入口广场、鼎湖山新入口广场等标志性广场建设,推动港后片区的广东肇庆工业园、高新产业集聚基地、新港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开展后沥涌、长利涌改造工程规划设计,促进水利工程与市政工程有机融合,提高城市品位和格调。加强各镇(街)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

- 16 -

建设文明城镇。

3、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把握《珠江三角洲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实施带来的机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城镇和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网络,增强镇(街)发展吸引力。做好各镇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和建设,集约镇域资源,带动农村各种资源向中心城区集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好农民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技能,使“人的城市化”与“土地的城市化”同步推进,带动新农村建设。

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积极探索扩大镇街事权、增强镇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的工作经验,建立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事权管理新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镇街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中心转移,提高城区人口集聚能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二)加快打造发展载体,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1、打造区域交通枢纽。

按照连结珠三角、沟通大西南的立体交通网络要求,进一步加快公路、港口、铁路客货运站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形成道路等级结构合理、功能匹配、内外联系畅通、线路布局美观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力打造区域交通枢纽。重点加快推进列入广佛肇经济圈重点合作项目的鼎湖凤凰至三水青岐公路新建工程建设,加紧推动广佛

- 17 -

肇高速公路和城区至肇庆东站连接线前期规划工作,加快推进江肇高速至新港连接线、四莲公路鼎湖段、桃溪东江堤路、砚阳大道、进港大道、贝水大道、科技大道、滨江大道等主干道建设。全力配合国家和省做好南广铁路、贵广铁路、城际轻轨和肇庆东站建设,争取柳肇铁路早日开工。着力抓好西江航运肇庆新港枢纽整治,提高通航及港口吞吐能力。 2、建设新交通经济带。

科学规划和建设新兴交通经济带,将新交通设施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高起点编制《鼎湖区新交通经济带发展规划》,重点规划建设城际轻轨、高速公路、铁路及客货运站场、西江航道、肇庆新港码头等四条经济产业带。加快开展肇庆东站站场及周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使其既能满足铁路、公路、轻轨等交通道路本身的需求,又能兼顾公共汽车、出租小汽车、长途客运汽车及各种交通站场的需要。重点以肇庆新港100平方公里的区域为新交通经济带发展载体,突出肇庆东站的中枢部位,以高速公路、铁路、轻轨、码头等交通要道出入口为节点,加快建设交通站场周边地区功能性基础设施。按照完善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成行成市产业规模经济的要求,沿线状功能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链,以主导产业链构建新交通经济带。城际轻轨经济产业带要突出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产业,高速公路经济产业带要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铁路及客货运站场经济产业带要突出发展专业市场和商贸流通业,西江航道肇庆新港经济产业带要突出发展现代

- 18 -

大物流产业。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积极争取省政府早日批复同意广东肇庆工业园区迁址鼎湖扩园,促进我区建立起能享受省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大型产业转移园区,成为我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广新星湖产业园建设,努力建成为华南地区有色金属生产及研发基地。整合、优化和提升永安、莲花工业片区功能,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高起点推进新港物流园和砚阳湖高新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构筑现代产业新高地,快速实现中部崛起。

4、提高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莲花变电站、贝水变电站运营能力,全面建成布基22万伏、桂城山田11万伏和广新星湖产业园11万伏输变电站,进一步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步伐,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支持配合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建设,做好鼎湖分输站设置衔接工作,提供天然气安全出口,力争到2015年全区管道燃气使用率达50%以上。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快推进景丰联围截洪渠二期长利涌除险加固工程、沙浦电排站重建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尽快开展砚阳湖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和前期招投标工作,启动后沥电排站、长利旧闸、九坑河灌区及小流域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水利与市政功能结合的示范工程。

- 19 -

5、大力谋划引进重大项目。

培育高档次重大项目。坚持只有大项目鼎湖才有大发展的发展理念,大胆构想、超前策划,以《规划纲要》对鼎湖产业、基地、项目的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广佛肇产业链延伸项目为切入点,围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重点领域,结合国家和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超5亿元、超15亿元、超30亿元,税收超1亿元、超2亿元、超3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

实施择商选资策略。坚持“择优引进、宁缺勿滥”的原则,积极谋划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中先导性重大项目,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集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产业链条长的项目和企业,把有限的资源和空间用在重点产业培育壮大上。拓宽招商视野,将择商选资的目标重点瞄准知名财团、央企和省属大型企业,争取一批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牵动和基础性作用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将规划的重大项目具体落实到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实施,形成竣工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机制。 加强重点项目服务。实施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实行区领导同志挂点联系负责、部门绿色通道和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形成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三)加快打造支柱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 20 -

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优越交通条件,以广东肇庆工业园、鼎湖高新产业集聚基地为载体,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金属制造等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把握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机遇,充分利用广佛先进制造业扩张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发展广佛地区主导产业配套的制造业,引进广州、佛山两地产业链延伸项目,突出依托省市共建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先进制造业基地,扩张以鸿特汽车精密压铸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制造业,主动融入广州及国内汽车生产供应链,使鼎湖成为珠三角整车配套的零部件供应集散地。 2、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

优化提升旅游业。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凤凰山区饮用水源保护和旅游专项规划以及砚洲岛发展规划。大力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广佛肇区域旅游合作,整合凤凰山区、葫芦山、烂柯山、砚洲岛、羚羊峡、北岭山脉公园、下湾水库湿地及文体项目开发。促进旅游与饮食、民俗、佛教等文化相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突出名山、名水、名气、名人的生态旅游特色,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完善旅游景区软硬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绿色旅游,建设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提升旅游品位和城市功能。到“十二五”期末,旅游接待

- 21 -

游客达180万人次,年均增长14%;社会旅游总收入达10亿元,年均增长16%;争创1个4A级和1个5A级景区。

稳步推进房地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山、湖、城、江、岛、峡”和谐相融的城市特色,大力发展智能化、生态型、节约型的高品位住宅小区,培育中高档房地市场,提升房地产业档次和水平,实现与广佛肇人居环境一体化。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加快城区商住用地的整理,提升城市形象。加快人民公园周边地块、西丫朗地块以及沿北岭山边房地产综合项目的开发,打造房地产业卫星城,促进城市人口扩张和集聚,加快完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繁荣二手商品房交易市场。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依托肇庆新港、肇庆东站,按“当好港口建设的配角,唱响发展港后经济的主角”的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支撑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为辖区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发展多种运输方式联运体系,加强港口与铁路、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建设地方道路额货运站场配套设施。整合新港区域物流资源,建设面向珠三角,辐射大西南,集生产性物流基地和以仓储和商业物流配送、保税物流为主的商业物流中心,尽快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物流体系,把肇庆新港培育成为南沙、蛇口、香港等出海港喂给港,打造成肇庆发展现代物流支柱产业的强力引擎。

加快发展信息、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推广公共领域信息化普及应用,基本形成电子政务运行体系及社

- 22 -

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全区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用户普及率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强城区及圩镇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大力发展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形成现代购物中心、商业街、大型商店完备,城乡与社区零售商业网点分工布局合理的商贸服务业体系,提升商务服务业层次。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推进金融业务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在鼎湖设立一批新的金融保险机构。

鼓励服务外包发展,加强广佛肇服务外包产业合作,打造面向珠三角的服务业外包前方产业基地。支持研究设计、营销策划、工程咨询、项目评估、中介服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 3、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深度合作,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促进金属加工、新型材料、纺织服装及制鞋、食品饮料、林产化工、医药制品等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培育产业集群。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载体。制定财政税收、福利、资源保护等扶持措施,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产学研技术合作、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立奖励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基金,对在技术开发、名牌创建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个人和组织给予重奖。加快行业技术进步。

- 23 -

把建设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作为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重点依托肇庆市饮用水、肇庆市中药(民族药)、肇庆恒港科技和广东鸿特精密等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积极争取省市共建新兴产业基地落户鼎湖,重点加快推进广新星湖科技产业园、砚阳湖高新产业集聚基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突出培育和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节能空调、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有重大技术突破、有重大发展需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超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4、优化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健全现代农业体系,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着力构建四条特色农业经济带:一是沿321国道两旁建设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经济带,主要种植优质蔬菜、花卉;二是沿西江两岸建设经济作物经济带,主要种植香(大)蕉、甜玉米;三是沿栏柯山及凤凰山区25度坡以下山地建设茶、果、药经济带,主要种植优质水果、肉桂等经济作物;四是沿永莲公路、贝水大道两旁建设立体生态农业经济带,主要以水产养殖为主,实行水中养鱼、塘基养猪、水面养鸭的立体经营模式。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引导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发展品牌优质稻米、名贵花卉、优质水果、珍贵树种等现代种植业,以及优质家禽养殖、工厂化畜牧养殖等现代

- 24 -

养殖业。扩大优质水果、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到“十二五”期末,全区水果、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分别达2.5万亩、5万亩和0.5万亩。创建农产品品牌,突出抓好文岌鲤、肇实、裹蒸粽、园林花卉等产业链基地建设,扶持优势农产品争创国家和省级名优品牌产品,以名优品牌产品为龙头,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建设一批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生产基地。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以行业或产品为纽带的农村新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十二五”期末,全区农业总值达22亿元,年均增长3%;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3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3233元,年均增长10%。

(四)加快重点领域改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体制环境。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决策机制,加强政府“发展战略、法律法规、城市建设、社情民意”顾问团队建设,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尝试委托有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代理行政事业单位经批准的公务活动。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确立“有限政府”的观念,除依法保留的重要审批事项外,凡能由市场调节的,能够由社会中介提供服务的,逐步移交给中介和市场。创新审批方式,大力推行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制度,加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凡经区政府清理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全部纳

- 25 -

入全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以抓落实为核心的作风建设,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工作机制,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公务员政治教育,增强“爱我鼎湖、振兴鼎湖”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扩大镇(街)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权限,使其具备更完善的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和完善农村体制机制,推进乡镇机构、学校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改革,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规范农村土地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土地征收政策,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巩固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财政支出的重点向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领域倾斜。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规范、公开、高效的资金拨付管理体系。强化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管理。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制度,强化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约束,探索建立公共设施投入以及园区开发建设的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体制。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完善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制度,依法实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加快推行政府投资公益事业性项目代理建设制。 3、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大力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

- 26 -

务体系,建立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的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政府与城乡自治组织的关系,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 (五)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确保生态环境优良。 1、推进节能减排。

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型项目进入,加快推进城区及永安、莲花中心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入网率和集中处理率。重点加强纺织服饰、金属加工、林产化工、陶瓷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强用电需求监测管理,建立节电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推进LED绿色照明节能工程,创建“绿色照明示范区”。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区情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2、加强生态建设。

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巩固创建省林业生态区成果,切实抓好凤凰和沙浦森林保护、水资源培育、湿地保护等工作,构建重要生态屏障。打造地域特色绿道网。突出鼎湖地域特色,把鼎湖山景区、九龙湖景区、人民公园、大冲湿地公园以及沿线多个历史遗址、古村落等地域文化特色,充分融入到绿道建设中去,高起点、高标准、

- 27 -

科学规划绿道建设。重点全面配套和完善省域绿道1号线和6号线建设,加快推进总里程58.5公里的市域绿道鼎湖段建设,力促省市绿道如期投入使用。 3、做好环境保护。

加强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构建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推进综合防治工程,实现多种污染物联合减排初见成效目标,保障我区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安全。出台九坑河水源保护区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长利涌、后沥涌整治规划,加大贝水涌、石咀涌等河涌的治理力度。落实项目环保准入制度,突出抓好工业“三废”综合治理,从严环保执法,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地面水质、烟尘控制区的达标率均为100%。

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严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布点建设排放污水项目,从战略的高度保护好我区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开展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工作,提升永安、莲花中心镇污水处理厂管理运营水平。完善城区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确保城区污水得到根本治理,达标排放。加强农业表源污染整治,确保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规范土地转让行为,做好土地储备工作,推进“三旧”改造,全面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4、发展低碳经济。

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制定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推进低碳技

- 28 -

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的自主研发,创立低碳技术研发平台,培育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逐步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大力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鼓励发展资源再生和电热联产项目。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国民教育、终身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强师振教”工程,重视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和保障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巩固提高普高水平,推进鼎湖中学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推进“代转公”教师培训教育,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积极争取华南地区职教基地逐步延伸鼎湖,创造条件吸引肇庆职业技术学校和省内高等院校在鼎湖建立校区,推进鼎湖教育大发展。

2、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以《肇庆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大纲(2011-2020年)》实施为契机,加快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形成以公办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文化广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重点,以社会办公共文化设施为补充的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区文化设施的全覆盖,中心城区文化设施达到肇庆市一流

- 29 -

水平。突出名人文化,深入发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包公祠、陈焕章故居等文物建筑。重点加快推进中国砚都(肇庆)砚州岛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项目建设,打造岭南特色文化展示基地。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公益性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加强对岭南贝丘屈肢葬遗址、憩庵等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3、加快发展科技事业。

支持鼓励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争取专利申请量达200件,专利授权达每万人口8件。加强食品深加工、生物技术、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开发,争取获国家省市科技立项100项,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0个、自主创新产品5个。加快传统通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步伐,实现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全区基本普及应用。到2015年,全区信息化水平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社会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努力将鼎湖打造成“人才洼地”。重点培养、引进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港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各施其才的社会氛围。

4、加快发展体育卫生事业。

- 30 -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培养体育竞技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开拓体育健身市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扩建和区中医院体制改革,改造提升镇级卫生院,规范村卫生站建设,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健全三级卫生网络,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省的要求。深化医药价格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发展新农合成果,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报销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镇(街)创建省卫生村、镇工作,实现卫生整洁、人畜分离、巷道硬底化的建设目标。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围绕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地区水平的目标,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数量,加强出生婴儿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格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促进人口有序合理流动。健全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监控制度,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5、加快发展社会就业与保障事业。

- 31 -

坚持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之路,利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培训基地和社会办学培训机构,大力实施“百日百万”农民工培训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万家农户至少有一人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的工作目标。在“十二五”期末,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人,培训后就业成功率达95%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注重人文关怀,使以人为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就业管理,积极拓展劳务派遣和劳动事务代理业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覆盖全区镇街。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重点向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5%以上。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创建劳动仲裁实体机构,力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结案率达98 %以上。深入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促进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形成扶贫济困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当期社会保险征缴率达95%以上。

- 32 -

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让困难群众真正拥有保障性住房。

6、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保障司法公正,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推行和完善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和参政议政及联系选民制度。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的规划和程序。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促进权利、机会和分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从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储备点和应急避护场所等方面,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重点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快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应急加工调运供应机制,确保粮食储备安全;加强对重点防洪设施、水土流失区、山塘水库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对重大动植物疫情和重大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坚决防止人畜共患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严厉打击制造和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正

- 33 -

当权益。

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和《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提高防御及应对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我区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完善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组织体系。贯彻执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强化国防动员组织体系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人民防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使人民防空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

完善消防管理体系。落实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快城乡公共消防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抗御火灾能力,加强消防执勤装备配置,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体系,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重点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是实施规划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突出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建设领域,规划建设重点建设项目56项,估算总投资303.1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28.6亿元。 1、交通建设项目。

- 34 -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11项,估算总投资92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82亿元。重点支持配合贵广和南广铁路、广肇城际轨道交通、江肇高速公路鼎湖段等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在“十二五”中期建成通车;加快江肇高速永安互通至肇庆新港连接线、广佛肇高速公路鼎湖段、肇庆东站至321国道连接线、肇庆新港码头扩建、鼎湖广利汽车客运站、四莲线路面改造、沙浦桃溪至东江路面改造、进港公路路面重铺等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在“十二五”中前期建设通车;启动柳肇铁路鼎湖段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建成通车;促成城际轨道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基地项目选址鼎湖,争取在“十二五”前期完成论证工作。 2、市政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7个,估算总投资9.6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9.1亿元。重点开展城区主干路网二期扩建改造、凤凰大道改造、城区莲花路市政配套、城区污水处理厂至港口路排污管网、罗隐涌覆盖、城区路网改扩建、消防站及配套设施等工程建设。上述项目在“十二五”中前期全面完成。 3、水利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3项,估算总投资1.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0.8亿元。重点建设景丰联围鼎湖段加固工程(含长利涌支堤达标加固工程)、沙浦围堤防加固工程(含沙浦电排站拆除重建工程)和新建后沥电排站工程。上述项目在“十二五”中前期全面完成。 4、农村建设项目。

- 35 -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2项,估算总投资0.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0.75亿元。重点建设农村安居工程,解决城镇15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设12宗城镇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23379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上述项目在“十二五”前期完成。 5、环境生态项目。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4项,估算总投资40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总里程7.1公里的省绿道网6号线和总里程58.5公里的市域绿道鼎湖段工程、区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程及城区密闭式垃圾中转站项目,加快建设鼎湖凤凰森林旅游休闲度假区。上述项目在“十二五”中前期完成。 6、文教体卫项目。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5项,估算总投资26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鼎湖体育馆、鼎湖区图书馆、鼎湖区文化馆、鼎湖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和中国砚洲岛文化生态创意产业区。上述项目在“十二五”中前期建成。 7、能源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5项,估算总投资9.5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8亿元。重点建设布基22万伏输变电站、桂城11万伏输变电站、广新星湖产业园11万伏输变电站及凤凰镇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支持配合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鼎湖段建设。上述项目在“十二五”中前期建成。 8、工业商贸项目。

- 36 -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12项,估算总投资4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35亿元。重点建设广新星湖科技产业园年产10万吨高精度印刷铝薄板和年产40万吨高精度不锈钢板项目、华润大型建材物流园项目、肇庆粮食物流中储粮粮食物流中转库项目、肇庆东洋新岛不锈钢项目、肇庆兴莉美高级织带项目、肇庆市五环工贸容器化工设备项目、汽车精密压铸加工件扩产建设项目,加快推进肇庆西江机械制造、广东新永丰机电设备、肇庆市华塑进出口物流配送、鼎湖黄海进出口物流配送项目建设。上述项目在“十二五”前期全面建成投产。

9、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

规划建设重点项目7项,估算总投资99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83亿元。重点开发建设占地1600亩的西丫塱鼎湖碧桂园房地产项目、占地280亩的广新汇富鼎峰名轩房地产项目、占地268亩的团星高尚社区房地产项目、占地260亩的人民公园城市开发项目、占地142亩的鼎湖好世界商贸城项目、占地700亩的肇庆市鑫坤名雅房地产项目和占地300亩的肇庆鼎湖国际汽车城项目。上述项目在“十二五”规划中后期完成。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主题词:综合经济 规划 纲要△ 通知

- 37 -

抄送:区委部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协办,区纪委办,区武装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依法治区办,市驻区有关单位,各人民团体,区属学校。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年6月10日印发

- 38 -

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zr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