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自我整理版

更新时间:2024-06-18 06: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标识为08资料版,后附上第几题为08版资料

标有“粗线”为老师复习提及的双层线的为出现在多于一份复习资料,比较重要 ▲名词解释:(1-5)第一部分

1、欧洲1848年革命:是指184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摧毁了反动的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它锻炼了法、德等国的无产阶级以及革命群众,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普列汉诺夫:(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①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攻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了深刻的思考。他以哲学知识和社会历史经验,论证了马克思辩证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②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斯坦的经济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作了较为深刻的思考。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③尖锐地批判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者攻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必须依靠暴力来实行阶级统治。

3、巴黎公社:

革命发生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导致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还没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4、《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内容:①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历程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③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④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思想观念;⑤对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⑥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和政治斗争的策略。 5、考茨基 1、市民社会

答:马克思、恩格斯将交往关系(生产关系)从各种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作为社会结构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并沿袭传统社会学的术语将其称为“市民社会”,即社会的经济基础。 3、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武装斗争。革命后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武装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第一次演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

4、十月革命(下面有作为简答的)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向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

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斯密教条

他们把积累仅仅看成是资本转化为工资的过程,仅仅看成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能力的增长过程,把剩余价值当做是利润,地租,工资。 6、马赫主义 又名“经验批判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作业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并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有一定的反映。

这种哲学抛弃了康德经验学说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把毫无客观内容的“纯粹经验”或感觉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进一步发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漠的不可知论。 7、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8、帝国主义

泛指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国家称为帝国主义国家。制订和执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主要*军事首脑称为帝国主义者。2.特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9、异化劳动

又称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其具体内容是:①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②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③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④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马克思借助这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10、亚细亚生产方式

亚细亚生产方式最旱是马克思在1859年自己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其唯物史观进行概括时提出的。马克思明确指出,他以前的人类社会已经依次更替地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四种社会形态。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11、卡夫丁峡谷

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2、民粹主义

(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者往往认为精英阶级所代表的统治团体,既腐化又堕落,因此宁愿要人民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这套制度,所以民粹主要的特质就是对政府的怨恨。他们力图用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来代替工人革命运动。 13、沙文主义

是指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好战情绪。 14、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5、合法的马克思主义

是19世纪末俄国政治舞台上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思想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别尔加也父,他们竭力设法控制工人运动,利用马克思主义为自己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服务,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6、拉萨尔主义

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 17、巴枯宁主义

巴枯宁主义,是19世纪中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巴枯宁为主要代表。宣扬绝对的个人自由,否认任何权威,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 ▲填空题:(1-15) 1、《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写的三篇文章,即《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和《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三个环节。 2、恩格斯以问答的形式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的基础。后来,恩格斯对《信条》作了修改,形成了新的《共产主义原理》,最后取名为《共产党宣言》。 3、1899年1月,伯恩斯坦完成的题为《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成为他与马克思主义公开决裂的宣言书。

4、针对当时各种唯心主义理论,以及针对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攻击和歪曲,列宁撰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等重要著述。 5、针对当时各种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革命学说的歪曲和篡改,列宁撰写了《国家与革命》这一重要著作。

6、列宁撰写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得出了“垄断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新成就”等科学结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7、恩格斯连续写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和《谢林——基督的哲学家》,回击谢林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攻击,捍卫黑格尔的辩证法。 8、《国内危机》一文,是恩格斯思想开始转变的重要标志。(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共产主义)

9、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表明他们已经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 10、《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最初成果,《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第二次合作成果。 1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

12、1864年9月28日,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后人所称的“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13、马克思为第一国际的纲领和章程起草完成了两个重要文件;《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14、《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是恩格斯一生中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15、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成为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的标志性著作。

另一资料:猜可以考填空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世界观的首次理论探索;《神圣家族》:唯物史观的形成的前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初步的系统阐述;《哲学的贫困》:科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阐述;《共产主义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唯物史观是其基本思想。 ▲辨析题

1、运动就是一切:

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全面修正的时候提出来的。修正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所抱的态度,是它的经济倾向和政治倾向的自然补充。“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伯恩施坦的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 2、“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产的。”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复归,是指人从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状态中摆脱出来,消除异化劳动带来的种种影响,使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变成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人,变成了一架生产财富的机器,共产主义则把人从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状态下恢复成正常的人,因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而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3、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基础和原因,又是异化劳动的结果。正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使劳动产品成为与工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使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成为尖锐对立的剥削关系。而异化劳动又为资本家生产了富有,使私有财产大大发展。这种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达到极限,就必然引起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灭亡。 4、一切历史冲突根源于私有制。

答:错。历史冲突根源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5、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答:对。它说明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某种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否需要变革,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它们还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 ▲简答题:(1-2)

1、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1843—1845年《巴黎笔记》。核心内容:异化劳动、劳动价值论、资本积累学说。 (2)1850—1853年《伦敦笔记》。核心内容:①对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的研究;②对导致李嘉图学派体系解体的原因作了研究;③对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及工人阶级的状况、农

业问题作了研究;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经济形态作了研究。 (3)《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核心内容: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作了详尽的论述,对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问题作了论述。 (4)《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核心内容:对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等作了论述。 (5)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核心内容:资本的生产过程,包括资本的流通、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工资等;阐述了资本积累的过程。

2、列宁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怎样的思考?

(1)要揭批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首先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围绕这一问题,列宁着重阐述了以下重要观点: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②马克思主义是“由一整块钢铸成的”严谨的科学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④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和科学的方法;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的精髓和灵魂;⑥无产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必胜的信念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的。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不可战胜性是由其内在的理论品质决定的。①在于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②在于它的开放性和创造性;③在于它的实践性。

(3)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曲折性的理性态度,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基础上的。在他看来,这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②资产阶级的抵制、攻击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严重破坏;③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干扰给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带来种种阻力。

第二份资料的简答题:标有“双线的”是老师上课提及到的。 1、异化劳动:(上面也作于名词解释)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基本内容:①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②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③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④人与人相异化。 2、《神圣家族》对唯物史观的产生发挥了什么作用?

①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把现实问题归结为观念问题的主观唯心主义,揭露了一切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提出了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基础和决定力量的观点;

③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作用将不断扩大的原理。 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阐述马克思的实践主义的?

①规定了实践的科学定义,把实践看作是马哲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 ②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③把实践看作是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

④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断。 ⑤阐明了马哲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根本特点。 4、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①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马哲区别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唯物主义着重实践对世界的改造意义,把人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强调的是自然的“属人”性。

②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着重的是从历史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如何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①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社会离不开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②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人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③现实的人不能离开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现存的和由他们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 6、《哲学的贫困》是如何从方法论上批判蒲鲁东主义的? ①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基础的阐述;

②对生产力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阐述; ③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本质的阐述; ④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实质的阐述。

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①马克思主义将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历史唯心主义驱赶出来; ②马克思主义相对充分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 ③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8、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和前提;

②劳动力商品理论成为揭示剩余价值源泉的重要理论基点; ③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的探索: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9、《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内容: ①对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的探索;②对未来社会按劳分配问题的思考;③对未来社会经济运行问题的探讨。

10、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的主要内容:

东方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从而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

总体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是一个以俄国为研究典型,从俄国农村公社本身固有的二重性出发,以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为前提,以俄国革命和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必要条件的可能性设想。

11、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历史观做出了哪些新的说明和认识? ①关于社会历史固有的客观规律及其与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异同。在自然界,客观规律是不自觉地,盲目起作用的;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一切活动全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追求愿望的人而实现的;

②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12、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伦理观、宗教观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自然观:①人要想改造自然,首先必须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②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着的;③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就是辩证法的规律。 文艺观:①论述了文艺的本质。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带有上层建筑性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思想,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②揭示了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生产过程作为整个精神生产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是同物质生产过程相一致的,但艺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③提出了文艺创作的原则。现实原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这种创作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文

艺创作必须从现实出发,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伦理观:①论证了道德的根源和本质。道德是人类的社会活动现象和意识现象,道德的根源应该到现实的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去探求;②阐述了原始道德的特征、婚姻家庭道德的演变;③论述了道德观念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宗教观:①关于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②关于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13、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

(1)生产力的变化: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到来,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

(2)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表现。

(3)政治上的变化:①资产阶级通过高工资收买工人阶级上层分子,以造成“分裂工人”,加强工人中间的机会主义,造成工人运动在一段时间内腐化的趋势;②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方式由以前公开镇压变为公开镇压和表面让步两手同时并用,或者交替使用。 14、伯恩斯坦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篡改与攻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伯恩斯坦首先以反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空想主义”为借口,对马克思主义中有关“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的论断作了“修正”;

②伯恩斯坦反对马克思关于农民会落入工人阶级,成为工人阶级同盟军的观点; ③伯恩斯坦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显著的资本集中趋势,采取了否认的态度; ④伯恩斯坦以资本主义内部已经生长出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为根据,否认资本主义崩溃的必然性;

⑤伯恩斯坦借口把落后民族纳入文明化制度范围,为资本主义殖民政策辩护; ⑥伯恩斯坦力图用新康德主义来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改造马克思主义。 15、列宁是如何驳斥民粹主义的?

①批判民粹派“人类天性”论,论证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②批判民粹派“个人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阐述历史必然性与个人意志作用的关系、个人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关系;

③批判米海洛夫斯基攻击马克思只有经济学理论而没有哲学理论的观点,深入阐述《资本论》的哲学意义。

16、列宁是如何构建唯物辩证主义体系的?

①批判第二国际后期社会沙文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哲学基础,阐明辩证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②批判地继承辩证思想的历史遗产,建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③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

17、列宁新经济政策是如何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及其实现途径是什么?

(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俄国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列宁指出,要想把俄国的宗法的、小商品生产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还缺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因此,必须有“过度阶梯和中间环节”。这个“过度阶梯和中间环节”就是新经济政策。

(2)主要内容: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结合。

(3)实现途径: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借制。 18、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①对垄断的产生和发展的分析;②对金融资本的形成和统治的分析;

③对资本输出的特殊意义的分析;④对时代新变化的基本趋势的分析。

19、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思考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借鉴意义?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寻找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发展规律,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②以农村改革为起点和突破口,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革事业;

③改革必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进行社会建设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探索。 20、十月革命:

(1)时间: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

(2)革命的原因有:①20世纪初,俄国经济仍然相对落后于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②人民渴望和平;③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濒于崩溃;④国内各种矛盾激化,包括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3)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1、马赫主义:

(1)又称“经验批判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2)主要内容:①在认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感觉先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根据和本质;②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上坚持不可知论,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人的感觉经验,在感觉经验之外是否有东西存在,我们无法知道;③在真理观上坚持主观真理观,反对客观真理观,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混淆了客观真理问题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④把实践和认识论分开,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可以照唯物主义行事,而在理论上则可以是唯心主义。 ▲分析题:(1-5)

伯恩斯坦: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修正主义者) 黑格尔:哲学是“黄昏起飞的猫头鹰”。(事物发生变化后才可以预知)

3、马克思: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能消灭自己。(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4、注意列宁关于“国家与革命”的有关名言!

5、还有注意“国家、经济与统治阶级的关系”的有关名人说的句子! ▲论述题:(第1题)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②阶级基础方面: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这就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渊源。 ①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自然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的观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两位哲学家思想体系中的最合理部分,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由威廉·配弟创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的完成,他们奠定了劳动价值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的实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zl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