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更新时间:2024-03-21 13: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
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禽饲养等)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构建和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农业科技发展的拓展性。随着学科的交叉和科技手段的发展,传统农业的动植物二维结构将向现代农业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并重的三维结构转变,资源依附型农业将向现代智能依附型转变,陆地农业将向陆地、海洋、太空农业系统拓展。
农业科技发展的创新性。创新性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手段、新学科将不断产生,进而新物种、新食品、新栽培饲养技术将不断出现,从而在整体水平、学科结构、应用领域等方面把我国农业科技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科技革命是指农业科学技术在理和实践上质的变革,如达尔文杂种优势理遗传学理论、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有机合成药理论以及摩尔根遗传理论推动下的育种法等。综合有关的中央文件和一些专家的点,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可概括为:在广泛运农业机械工程、化学技术成果以及现代科技段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以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飞跃为目标,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的创新制,推进我国农业新突破及可持续发展。
以往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以单项科学理论和技术突破为主,推动农业某一领域的飞跃发展,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诸多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技术突破为主干,综合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组装成有序的农业科技系统,在农业各个领域开展广泛的推广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农业技术蕴藏的生产潜力,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农业的超常规发展。
二、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1.我国农业科技现状
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是不可否认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48%;建立了生物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培育体系,杂交水稻和抗虫棉等60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投放到农业生产中,为粮食生产,特别是肉、蛋等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以及种养、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效率,2007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每亩350公斤,总产达到5亿吨,已经达到了丰年有余的水平;建立了畜牧水产等良种繁育、集约化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我国畜牧总产跃居世界首位,科技贡献率达50%,肉、蛋等产量在全世界排在第一位。
2.四川农业科技现状
我省有县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68个,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四川农业大学等多所农业高等院校,各类农业科技人才4.8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9人。建有国家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水稻、玉米),国家农作物改良分中心(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甘薯),国家农作物原原种基地(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作物和畜禽分子遗传实验室、胚胎工程实验室,国家检测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测试成都分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西南中心,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四川省种猪性能测定中心),四川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信息体系中国西南分中心等。1985年以来,全省农、林、牧、
渔领域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38项。1984年以来,全省农业科研人员共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1156个,使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全省范围内更新了4次,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自“六五”以来长期组织农作物与畜禽育种攻关,使四川在农作物、畜禽育种等研究领域成果显著,挤身全国先进行列,有力地保障了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研实力的稳步提高。
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臵、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也提出:“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臵和高效利用”。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1.主要目标与任务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2.主要框架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二个层级构成。
针对每一个农产品,设臵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一个首席科学家岗位。每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功能研究室设一个研究室主任岗位和若干个研究岗位。其主要职能是:从事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的基础性工作;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与集成,解决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收集、监测和分析产业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组织相关学术活动;监管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的运行。
根据每一个农产品的区域生态特征、市场特色等因素,在主产区设立若干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一个试验站站长岗位。其主要职能是: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监测分析疫情、灾情等动态变化并协助处理相关问题。
3.实施情况
2007年12月29日和2008年12月22日,农业部先后公布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第一批增补和第二批建设依托单位与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07-2010年),50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其中作物产品34个、畜产品11个、水产品5个。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1个功能研究室、
970个综合试验站,聘请了首席科学家50人、岗位科学家945人,综合试验站站长970人。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9.675亿元。
四川共有32位专家进入岗位科学家行列,其中种植业有22位,涉及到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高粱、马铃薯、甘薯、大豆、食用菌、茶叶、牧草、蚕桑等12个产业以及育种繁育、耕作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精深加工等5大领域,四川主要优势特色种植业及其优势领域基本进入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二)技术创新体系 1. 技术创新体系
党的十七大、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
所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
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产业技术联盟体现三大特征:其主体是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价值链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产生了巨大的外部规模效应;其本质是技术联盟,运作高效,形成协同效应,联盟整体优势大于各联盟成员优势之和;产业技术联盟内部联系比较松散,内部的竞争和非竞争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目标而形成联合体,并将技术目标扩展成为一种技术愿景。
(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创新团队
启动四川创新团队建设,既是配合国家体系在四川开展相关研究及试验示范工作,又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补充。
1.启动的产业
2008年,省农业厅与省财政厅在省级层面上,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马铃薯和茶叶两个产业创新团队建设试点工作,其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农业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2009年,在借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适时启动了水稻、玉米、油菜、蔬菜、食用菌、柑橘、攀西特色水果以及生猪八个产业。
2.构建框架
四川创新团队由专家团队和产业示范基地县两个层级构成,每个产业组建1个专家团队,设臵1名首席专家,若干名岗位专家,建立 3-5个产业示范基地县。
按照“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专家咨询委员会评审、领导小组决定”的遴选程序,坚持“优中选优”原则,选拔了112名科技人员,组成10个农产品的四川创新团队。为更好实现国家体系与四川创新团队有效衔接,邀请国家体系的专家作为相关产业的顾问;鉴于全省生态类型多样、研究单位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等因素,从申报人员中遴选部分人员对某些岗位设臵了协作专家。创新团队共设臵了5个产业顾问、10个首席专家、60个岗位专家和37个协作专家。
按照产业的区域生态特征,每个产业建立3-5个产业示范基地县,与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区域规划结合、与粮食生产重点县核心线结合、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结合、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结合,遴选确定了40个产业示范基地县,项目投入和科技力量统一安排,促进创新要素和优势科技资源向产业示范基地县聚集,农科教联合、省市县互动,形成共建合力。
3.主要职能
首席专家主要职责是:一是组织相关岗位专家编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和制定本产业研究规划;二是根据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的重大项目;三是分解岗位专家研发、培训、示范、推广等任务;四是组织岗位专家指导产业示范基地县建设。
专家团队主要职责是:围绕国家体系建设任务规划,制定既与国家体系建设相衔接的又充分体现四川特色的研究规划;重点开展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病虫害防控、产后处理和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配合国家体系建设开展产业技术集成及试验、示范、培训等工作。
产业示范基地县主要职责是: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承担四川创新团队建设科技示范任务;开展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培训技术指导人员和科技示范户;调查、收集生产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信息;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9]。
四、现代农业科技技术链的构建 (一)产业技术链的构建
针对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注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对农业的升级改造作用,努力实现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构建完整的支撑产业发展的技术链:良种繁育技术—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1.良种繁育技术
优良新品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已经成为提高作物和畜禽水产产量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瓶颈与抓手。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良种繁育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对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广泛收集地方特色资源,充分发掘优异资源的有利基因,综合应用常规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设计定向育种技术以及航空诱变育种技术,结合抗性鉴定与品质检测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基因,培育比现有当家品种增产10%以上、品质达到国颁优质以上标准、抗病抗逆性强、适合机械化管理和间套复种的突破性品种,符合特殊加工要求的优质专用新品种,以及具地方特色的优质畜禽新品种(系)或配套系。简化杂交制种程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制种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机械化繁殖制种技术;建立优良畜种的快速扩繁技术体系。
2 标准化种植和健康养殖技术
良种配套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品种增产、提质和增效的内在潜力。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整合耕作、栽培、饲养管理、土肥、饲料、植保和疾控、农机等学科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优质安全、高效高产种养殖标准化技术体系,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潜力和资源潜力,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实现标准化栽培、健康化养殖、产业化经营,确保农产品安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重点开展优质超高产生产技术集成研究;高效生态多熟种植制度及配套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作物信息化种植技术研究;抗逆丰产、简化高效和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土壤培肥、重金属治理、主要病虫草害控制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构建。开展畜禽健康养殖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重大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病防控预警技术以及不同生态区最适栽畜量、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畜禽规模养殖智能化饲养管理技术等研究。
3.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技术
我国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为1:0.8,而发达国家为1:3,发展农产品采后处理加工增值潜力很大。四川初级农产品数量大,种类多。但农产品产后处理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起步晚,总体水平落后,存在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行业集中度低、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等突出问题。因此,开展产后处理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传统技术改造,研制新设备和新工艺,对于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增强农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重点开展低温低成本大批量干燥技术、户式储藏与企业规模化储藏技术、多功能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以及分级、灭菌、防腐、保鲜、干燥等精细加工技术,开发新型、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
4.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
农业生产的副产物比重大,种植业的秸秆及加工副产物占生物产量50%以上,畜、禽屠宰加工中血、骨、皮、内脏及其它副产物占屠体的比重接近50%,但四川农业副产物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很低,严重影响农业总体经济效益,并对环境造成极大压力。通过开展农业副产物综合开发技术研究,对提高全省农业总体技术水平和总体生产效益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点开展农副产物利用技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以及骨、血、内脏、羽毛等大宗副产物的综合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睾丸、胰脏、胎盘活性因子(透明质酸酶、胰多肽、胎盘活性因子)的分离与提取技术及产品研制;优质皮毛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出特色产品、工业产品和工艺产品。
5.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
目前,农业生产中大部分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都作为废弃物,没有进行有效利用,增添了对环境的压力。以资源循环利用、减量化处臵、无害化处理、生态化发展为原则,开展节能减排、无害化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物质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农业及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突出了自然、生态、环保,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
重点开展秸秆还田的农艺技术和配套农机的研究与示范;建立“饲/粮—畜禽—沼/肥—种养殖(蔬、桑、茶、粮、食用菌、药材、蚯蚓等)”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重点开展畜禽粪尿污物沼气发酵、生物有机肥生产和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研究。
(二)重大前沿共性技术
当前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1.生物技术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时代,而农业又是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因此可以说生物技术时代本身就是“农业革命”时代。大力开展分子标记、分子克隆、主要动植物基因图谱、转基因动植物、高效生物农药、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的研究。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为现代生物技术的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解决农业中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农业的超常规发展。
2.信息技术
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技术主要涉及智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信息网络化技术、基于3S技术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测报等方面。农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既能为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生产、管理等能力提供支持,又能为改善农业结构、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信息保障,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3.机械化生产技术
四川农业装备落后,机械化水平低,大部分生产活动都靠人力和畜力完成,劳动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很高,生产效率低下,效益较差。加工设备尤其是农村小型加工作坊的设备落后,加工水平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规模集中经营的发展,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重点开展广适、高效、多功能农业机械引进研发及关键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 秸秆处理机械研发与还田循环利用技术;现代节灌机械(具)及成套设备研发应
用; 牲畜粪便污染治理及生物有机肥加工装备研究;生物饲料加工成套机械设备研发;丘陵旱地套作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4.节水农业技术
针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制约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生产问题,开展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可提高避旱减灾和节水丰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用水效益,降低水土流失,确保用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主要开展区域综合节水技术模式、农作物农艺节水、集雨补灌工程节水、农作物节水机理与高效用水、保墒灌溉定额及配套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及新型节水农业关键产品研制、决策咨询与干旱应急指导及专家系统的建立。
5. 循环农业技术
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集成农牧耦合成套技术,将农业生产和加工剩余产品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再利用技术等进行组装配套,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低碳农业技术
低碳农业是指高碳汇、低碳耗、低碳排,即“一高两低”的农业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农业已成人们关注的焦
在技术途径上,要大力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体系的研发及其推广应用。诸如资源节约型技术,包括节能技术、节地技术、节水技术、节肥技术、节药技术、节种技术、节料技术、省工技术等,以及农用化学品的减量化使用及其替代技术、高光效和高碳汇的植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土壤碳汇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五、“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考
(一) 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形势和需求是:
1.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数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2.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更加迫切; 3.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对土地产出、资源利用保护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4.重大农业灾害频发突发,对科技保障程度的要求进一步加深;5.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科 技社会化服务的需要日益迫切。
(二)基本思路
面向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科技需求,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变,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及支持继发展能力。
“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发展必须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在一些关系产业发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上的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科技服务于生产的方式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在农业科技组织管理方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必须要走联合、协作、产业导向、参与国际竞争的道路。
(三)把握的基本原则
1.坚持把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作为农业科技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 3.坚持把强化联合协作作为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的主要路经。 4.坚持把提升区域和整体创新能力作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大战略。
(四)重点领域
——农业部提出的7大领域 1.种业科技创新
2.绿色农业投入品创制与应用 3.农业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
4.农业机械化、设施化、轻简化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 5.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研究与建立 6.现代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与主体培育 7.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拓展与深化
——科技部也提出了7大农村科技工作重点
1.攻关农业关键技术,保障粮食及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开展粮食生产、经济作物高效种植的研究与集成示范。
2.发展现代农业前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开展动植物分子育种、重要农业生物功能基因组、食品生物工程、农业数字化、农业先进制造技术、农业纳米技术、农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等技术攻关。
3.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引领现代农业新兴产业。以支撑产业发展为核心,解决战略性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重点开展现代生物种
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农业生物制品、农用物资与装备、现代食品和农产品现代物流等。
4.研究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和农业循环技术,攻关一批节能、节水、节地、循环关键技术。
5.加强农村民生科技,服务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重点农村饮用水技术等的研究与示范。
6.推进创新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重点实验室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结合的创新基地,建立一批农业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国家重大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7.加强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六、国家和省一些农业科技重大专项 (一)农业部
1.重大转基因重大专项
为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部于2008年启动实施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主要内容包括: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功能基因克隆验证与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转基因新品种中试、推广及产业化;转基因平台条件等方面。
(二)科技部
1.基础研究类。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瞄准国际前沿,解决对我国农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
2.研究开发类。主要包括863计划等。瞄准世界前沿,围绕国家农业重大战略需求,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在未来3-5年能够取得原创性的技术、产品、装备,国家标准,发明专利证书等。
3.集成示范类。主要包括支撑计划等。围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开展技术、产品、装备等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产业类项目要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益类项目要突出应用效果。
首批项目有18个领域64个方向。 (三)四川省
1. 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根据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提出“到2012年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任务,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对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要求,结合贯彻省政府《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川府发[2008]32号),制定了《四川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
主要目标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2012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以上,增加100亿斤生产能力。
──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到2012年,全省基本农田稳定在7706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
──粮食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到2012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0万亩(八年内新增106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新增高产稳产农田1000万亩,耕地质量提高0.5-1个等级;耕、种、
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35%;粮食生产灾害损失率下降1-2个百分点。
2.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建设农村全面小康步伐,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由由点到面向示范片建设发展。
其主要任务目标是:在全省代畜牧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核心区域和可成片推进的片区,首期选择确定4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通过3年建设,使示范片内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户达到10万户,现代种植业集中连片种植达到10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以上。每个省级示范片要达到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发展规模连村成片;现代农业水平整体提升;农民生活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乡风普遍形成;民主管理群众满意。到2015年,建成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100个,示范片内农户率先实现小康目标。
3.产业基地强县建设
2009年,四川省下发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对四川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作出部署。《意见》提出,要通过3—5年努力,四川马铃薯、茶叶、柑桔、蔬菜(食用菌)、烟叶、油菜、中药材、林竹等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三位。到2012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600亿元;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1600元。到2015年,规模化、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4000万亩,新增农业产值900亿元;建成80个基地强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农民从农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
4. 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
2009年5月14日,由四川省和科技部通过部省联动方式在成都隆重召开“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启动大会”。大会由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同志,省委常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陈光志同志,副省长李成云同志等出席了会议。科技部有关司局,各市(州)分管领导、扩权强县试点县(市)分管领导,市(州)、县(市、区)科技局局长,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科技型龙头企业负责同志,18个援建省(市)、9家中央属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特派团代表,省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负责同志,科技特派员代表等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简称城乡统筹发展1000人大会)。这标志着依靠科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迈出了实质的第一步。
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文件由1个《行动纲要》、6个专题规划、1个配套政策和1个《实施方案》、8大工程子方案构成。其中,《纲要》及6个专题规划和配套政策是面向2020年的中长期指导性文件,着眼长远,提出并细化了科技支撑、引领城乡统筹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方案》及8大工程子方案是实施《纲要》第一阶段(2009-2012年)工作的具体操作性文件。
5.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品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随着现代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交叉,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大幅提高,实现产业升级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信息网络产
业、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业、生物农业和医药产业、海洋产业等发展。
国家和我省选择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最近,四川完成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生物)规划战略研究”,提出了十大战略性新兴农业产品,并分为三类:
——重大关键产品[重点发展的产品]。(1)绿色超级稻、超级玉米、超级小麦、超级油菜、优质风味猪、大恒优质肉鸡、良种牛等超级动植物新品种;(2)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兔、猪等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3)多肽兽药、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兔用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等新型高效兽用疫苗及兽药;(4)生物蛋白饲料、生物能量饲料等生物饲料。
——前瞻性产品[未来成长性较好的产品]。(5)中华富康硒等动物添加剂;(6)麻疯树、葛根、专用甘薯等生物质能源,(7)高效多功能、安全实用的生物肥料,(8)盾壳霉粉剂、S-诱抗素、纳米农药阿烟水剂、植物源两性不育灭鼠剂等生物农药。
——区域特色产品[由市州县重点培育的产品]。(9)特色水果、优质蔬菜、超性杂交食用菌和药用菌、优质抗病烟草、蚕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10)高档桑椹酒和优质桑叶茶、有机食用菌食品、灵芝多糖和孢子粉胶囊、儿茶素等菌桑茶功能产品。
业、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业、生物农业和医药产业、海洋产业等发展。
国家和我省选择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最近,四川完成了“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生物)规划战略研究”,提出了十大战略性新兴农业产品,并分为三类:
——重大关键产品[重点发展的产品]。(1)绿色超级稻、超级玉米、超级小麦、超级油菜、优质风味猪、大恒优质肉鸡、良种牛等超级动植物新品种;(2)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兔、猪等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3)多肽兽药、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兔用疫苗、猪伪狂犬病疫苗等新型高效兽用疫苗及兽药;(4)生物蛋白饲料、生物能量饲料等生物饲料。
——前瞻性产品[未来成长性较好的产品]。(5)中华富康硒等动物添加剂;(6)麻疯树、葛根、专用甘薯等生物质能源,(7)高效多功能、安全实用的生物肥料,(8)盾壳霉粉剂、S-诱抗素、纳米农药阿烟水剂、植物源两性不育灭鼠剂等生物农药。
——区域特色产品[由市州县重点培育的产品]。(9)特色水果、优质蔬菜、超性杂交食用菌和药用菌、优质抗病烟草、蚕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10)高档桑椹酒和优质桑叶茶、有机食用菌食品、灵芝多糖和孢子粉胶囊、儿茶素等菌桑茶功能产品。
正在阅读: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03-21
社会调查方案及格式要求06-03
健康教育处方大全06-14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2011年08-13
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01-30
《勤俭节约_低碳生活》案例03-24
微机原理实验学生实验指导书11-15
2019祝同学们的祝福语12-25
2016年道里区二模语文(电子版)11-14
实习手册006-2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现代农业
- 前沿
- 现状
- 科技发展
- 动态
- JSP的三大指令 七大动作 九大对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 国际商务单证员2011版复习资料
- 创业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汇编
- 海底捞火锅营销策略分析
- 食品检验工高级理论试卷及答案
-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 传菜主管的岗位职责和主要工作
- 13-工商人:情系贫困生
- 企业管理概论 - 名词解释
- 使用QEMU建立Mini2440的模拟环境
- 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新项目可行性分析(中企智业)
- 云计算存在哪些安全风险呢
- 2016年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推荐人选评审简表
- 驾驶员考试试卷、驾驶员岗前培训考试试卷
- 王镜岩生化知识点
- 2012年广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 从海带中提取出碘
- 11年五年级上册半期考试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