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人力资源与管理大作业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3 20:14: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题卷 类别:网教 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 2018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9076】 A卷 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 1、简述人力资源培训的含义、原则及形式。 人力资源培训就是组织对其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改变员工价值观,形成与组织目标、文化相一致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活动过程。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1)与企业战略目标密切联系的战略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的实用性原则;(3)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的系统性原则;(4)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组织文化教育兼顾的教育性原则;(5)严格考核和择优奖励的激励性原则;(6)遵守成人学校规律和个性特征的因材施教原则。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式:(1)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2)正规学校与各类短训班以及自学等形式;(3)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4)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 2、简述绩效考评的含义、功能、步骤和程序。 绩效考评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是绩效管理中促进和确认员工的工作成绩,改进员工的工作方式,奖优罚劣,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的一个关键性环节。绩效考评的功能:(1)绩效考评是员工晋升的重要依据;(2)绩效考评是员工岗位调配的依据;(3)绩效考评是确定合理的劳动报酬的基础;(4)绩效考评是企业制定培训开发计划的主要依据;(5)绩效考评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6)绩效考评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率情况。绩效考评的步骤和程序:(1)制定绩效考评计划;(2)确定绩效考评标准;(3)选择绩效考评方法;(4)实施绩效考评计划;(5)根据数据资料和评定考核结果;(6)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运用。 (二)论述题(本题共24分) 1、论述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析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已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例如,对于常说笑话的人,我们可能认为他乐观豁达;对于不修边幅的人,我们可能觉的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在管理的许多决策模式中,决定会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也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如果你无法掌握市场的契机和推行组织中的兴革,很可能是因为它们与我们心中隐藏的、强而有力的心智模式相抵触。 第三项修炼:建立并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如果有任何一项领导的理念,几千年来一直能在组织中鼓舞人心,那就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并坚持实现共同的愿景的能力。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IBM公司以”服务“,拍立得公司以”立即摄影“;为组织共同努力的最高目的。这些组织都在设法以共同的愿景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 Learing) 在一个管理团体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的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但是团体智商只有六十。团体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有不少惊人的实例显示,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五项修炼的整合 融合五项修炼对成就学习型组织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因为要整合出一项新工具,比单纯个别应用这些工具难多了。但同时,这样做所得到的回报是无可衡量的。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案例一:某国有企业在IT产业高速发展的2005年前后提出了在5到10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业界第一,快速做大做强的战略构想,因此大规模地招聘人才,员工总数由2004年的2500人急速扩大为2011年的5500人。但是随着全球IT泡沫的破灭,市场空间逐步缩小,产业规模受到限制,人员富余情况比较严重。一方面一线生产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冗员严重,另一方面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却严重不足。尽管2012年以来IT产业开始复苏,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但是如何做好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该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都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 问题: (1)解决人力资源供给过剩时的平衡方法有哪些? (2)简要说明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步骤。 (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解决人力资源供给过剩时的平衡方法有哪些? 答:①永久性辞退某些员工。②鼓励提前退休。③让一部分员工接受培训。④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⑤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并降低工资水平⑥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就可以 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计发工资等。 (2)简要说明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步骤。 答: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步骤是:①确认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明确其对人力资 源规划的要求。②根据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 测。③进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 内部供给预测,二是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④- 1 -

对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平衡,并编制人力 资源规划。⑤执行人力资源规划并实施监控。(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评估;力资源规划反馈与修正。) (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企业的内外条件,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预测方法有: 1.德尔菲法 :是有关专家对企业组织某一方面的发展的观点达成一致的结构性方法。使用该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方面的发展。这种预测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且可以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企业战略和人员流动三大因素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因而运用比较普遍。但其预测结果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无法为企业制定准确的人力资源规划政策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信息。 2.统计预测方法 :统计预测法是根据过去的情况和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由此对未来趋势作出预测的一种非主观方法。 3.工作负荷分析法 :是一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的短期预测方法。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部分。 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职务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 ; 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 ; 3、将上述统计结论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统计结论 ; 4、该统计结论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 5、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部门的工作量 ; 6、根据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增加的职务及人数,并进行汇总统计 ; 7、该统计结论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 8、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进行统计 。 2、案例二:李明是宏达水泥厂的供应科科长,厂里同事乃至外厂的同行们都知道他心直口快,为人热情,尤其对新主意、新发明、新理论感兴趣,自己也常在工作里搞点新名堂。 前一阶段,常听见李科长对人嚷嚷说:“咱厂科室工作人员的那套奖金制度,是彻底的‘大锅饭’平均主义,我看,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奖金总额不跟利润挂钩,每月按工资总额拿出5%当奖金,这5%是固定死了的,一共才那么一点钱。说是具体每人分多少,由各单位领导按每人每月工作表现去确定,要体现‘多劳多得’原则,还要求搞什么‘重赏重罚,承认差距’哩。可是谈何容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总共就那么一点点,还玩得出什么花样?照说这奖金也不多,有啥好计较的?可要是一个钱不给,他就认为这简直是侮辱,存心丢他的脸。唉,难办!一个是咱厂穷,奖金拨的就少;二是咱中国人平均主义惯了,爱犯‘红眼病’。” 最近,李科长却跟人们谈起了他的一段有趣的新经历。他说:“改革科室奖金制度,我琢磨好久了,可就是想不出啥好点子来。直到上个月,厂里派我去市管理干部学院参加一期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有一天,他们不知打哪儿请来一位美国教授,听说还挺有名,他给咱们作了一次讲演。” “那教授说,美国有位学者,提出一个新见解,说是企业对职工的管理,不能太依靠高工资和奖金,那叫啥保健因素。又说:钱并不能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你说怪不?什么都讲金钱万能的美国,这回倒说起钱不那么灵了。这倒要留心听听。” “那教授继续说,能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很多,按其重要性,他列出了一长串单子。我记不太准了,好像是,最要紧的是‘工作的挑战性’这个洋名词。照他解释,就是指工作不能太简单,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要艰巨点,得让人动点脑筋,花点力气,那活才有干头。再就是工作要有趣,要有些变化,多点花样,别老一套,太单调。他说,还要给自主权,给责任,要让人家感到自己有所成就,有所提高。还有什么表扬啦,跟同事们关系友好融洽啦,劳动条件要舒服安全啦什么的,我也记不准、记不全了。可有一条我是记准了:工资和奖金是摆在最后一位的,也就是说,最无关紧要。” “你想想,钱是无关紧要的!闻所未闻,乍一听都不敢相信。可是我细想想,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所有那些因素对人说来,可不都还是蛮重要的吗?我于是对那奖金制度不那么担心了,还有别的更有效的法宝呢。” “那教授还说,这理论也有人批评,说那位学者研究的对象全是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这类高级知识分子,对其他类型的人未见得合适。他还讲了一大堆新鲜事。总之,我这回可是大开眼界啦。” “短训班办完,回到科里,正赶上年末工作总结讲评,要发年终奖金了。这回我有了新主意。我那科里,论工作,就数小李子最突出:大学生,大小也算个知识分子,聪明能干,工作积极又能吃苦,还能动脑筋。于是我把他找来谈话。” “别忘了我如今学过点现代管理理论了。我于是先强调了他这一年的贡献,特别表扬了他的成就,还细致讨论了明年怎么能使他的工作更有趣,责任更重,也更有挑战性……瞧,学来的新词儿,马上用上啦。我们甚至还确定了考核他明年成绩的具体指标,最后才谈到这最不要紧的年终奖金。我说,这回年终奖,你跟大伙儿一样,都是那么多。我心里 挺得意:学的新理论,我马上就用到实际里来了。” “可是,小李子竟发起火来了,真的火了。他蹦起来说:‘什么?就给我那一点?说了那一大堆好话,到头来我就值那么一点?得啦,您那套好听的请收回去送给别人吧,我不稀罕。表扬又不能当饭吃!’” “这是怎么一回事?美国教授和学者的理论听起来那么有道理,小李也是知识分子,怎么就不管用了呢?把我搞糊涂了。” 问题: (1)试回答案例中美国教授提到的激励理论是什么理论?该理论内涵是什么?论述该理论并分析李科长在运用该理论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2)根据案例提到的激励理论,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宏达水泥厂”的奖金激励问题? - 2 -

(1)该案例中美国教授提到的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又称为“激励——保健说”,该理论认为企业员工不满意与满意的因素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因素。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它的改善可以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作用。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有关,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它的改善可以使员工感到满意并且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 李科长运用该理论时存在的问题有:①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过分地割裂开来,过分强调激励因素的作用,没有意识到保健因素是基础,没有保健因素做支撑,激励因素也难以发挥作用;②搞平均主义,忽略了公平。 (2)不要把奖金拿来搞平均主义,这样它就成为了保健因素,要合理地设立奖金制度,把奖金与工作效益、工作成果挂钩,使它成为激励因素,这样才能激励优秀员工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和满意程度。 (1)试回答案例中美国教授提到的激励理论是什么理论?该理论内涵是什么?论述该理论并分析李科长在运用该理论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例中美国教授提到的激励理论是弗雷克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通过在匹兹堡地区11个工商业机构对200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发现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感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于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赫茨伯格的理论认为,满意和不满意并非共存于单一的连续体中,而是截然分开的,这种双重的连续体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同时感到满意和不满意,它还暗示着工作条件和薪金等保健因素并不能影响人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而只能影响对工作的不满意的程度。 但是,在当今时代,很多理论及实践都表明,薪酬以及晋升等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对于一个“重视仕途”的职员来说,职位的晋升无疑是激励因素;而对于一个“安分守己”的职员来说,职位的晋升则是保健因素。 案例中的李科长过于忽视保健因素的意义,而一味的强调激励因素的作用,他片面地理解和运用了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低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也就是中低层次的需要,案例中的薪金就属于中低层的需要,人只有满足了中低层的需要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即案例中李科长所说的”工作挑战性“”工作的成就感“等。 (2)根据案例提到的激励理论,你认为应如何解决“长虹水泥厂”的奖金激励问题? (一)直接满足,又称为工作任务以内的满足。它是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获得的满足,这种满足是通过工作本身和工作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得到的。它能使员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兴趣和热情,使员工具有光荣感、责任心和成就感。因而可以使员工受到内在激励,产生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这种激励方法,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重视。这种激励的措施虽然有时所需的时间较长,但是员工的积极性一经激励起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持久,所以管理者应该充分注意运用这种方法。 (二)间接满足,又称为工作任务以外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从工作本身获得的,而是在工作以后获得的。例如晋升、授衔、嘉奖或物质报酬和福利等,就都是在工作之后获得的。其中福利方面,诸如工资、奖金、食堂、托儿所、员工学校、俱乐部等,都属于间接满足。间接满足虽然也与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但它毕竟不是直接的,因而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会使员工感到与工作本身关系不大而满不在乎。研究者认为,这种满足虽然也能够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但不容易持久,有时处理不好还会了生负作用。双因素理论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但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借鉴这种理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充分注意保健因素,使员工不敢于产生不满情绪;更要注意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努力工作。如果只顾及保健因素,仅仅满足员工暂时没有什么意见,是很难创造出一流工作成绩的。双因素理论还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奖金发放。当前,中国正使用奖金作为一种激励因素,但是必须指出,在使用这种激励因素时,必须与企业的效益或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成绩挂起钩来,如果奖金不与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成绩相联系,一味的”平均分配“久而久之,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再多也起不了激励作用。 运用奖金制度,使奖金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成为”保健因素“。首先,奖金制度要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反对平均主义,保证超额劳动得到超额报酬。如果把奖金当做附加工资,不问好坏一人一份,奖金就失去了激励作用。其次,要使职工认识到自已与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的关系。要使职工的工资定额与奖金总额随企业的发展而变化,自然浮动,这样,就能使外在的奖励发挥激励的功效。 - 3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y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