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与大气象

更新时间:2023-10-08 20:00:01 阅读量: 哲理故事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心、禅心与童心,要说的是丰子恺。

小可爱与大气象丰子恺最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他对大师弘一法师的评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演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他还说,弘一法师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人生于世,八九分像人,堪为伟大;六七分像人,值得赞誉;五分像人,已是上流人,像弘一法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今罕见。我们知道,魏晋风流,山涛品评嵇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嵇康固然俊采风流,然而能得出如此品鉴者,诚非凡品,因此丰子恺也必然是个“八九分像人”的人。

观丰子恺的所谓“漫画”,一派诗心与禅心。诗能沉厚,如杜甫者;诗能真淳,如王国维所言李后主;“不失赤子之心者”,丰子恺是第二类。他的画合乎西画的透视比例,但全然的中国笔法,画面简净别致,常常配有一句回味悠长的诗词,诗画互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梅同聚》图中,三位朋友,菜蔬两碟,小酒一樽,围桌而坐,而桌子的剩下一方,是一株花影点点的老梅,画上题诗是:“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真是山鸟山花好兄弟,一枝一叶总关情。另一广为流传的名作《人散后》,画中两把空椅,桌上杯盏寥寥,背景窗帘明净,正衔着一枚新月,题诗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如此江山如此人,真得千古诗心的含蓄情味。

丰子恺认同李普斯的移情理论,认为诗心即要求艺术家有深广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笑能泣的活物了。”在这里,诗心显然即是禅心了。受弘一法师影响,丰子恺在30岁的时候,皈依了佛门,他的部分题画书法,与弘一笔迹极似,天稚可喜。禅在平常,他有一幅作品:两个村妇,一挑担,一提篮,天上鸟飞飞,地上草依依,风平浪静,波澜不惊,题为“不宠无惊过一生”,枯淡处深蕴禅意。

诗心与禅心,都不离童心。童心趣,童心痴,童心真。丰子恺孜孜不倦地歌唱童心,他一生写过美好童心的文章数十篇,有关童心的绘画更是多不可计。《瞻瞻的车》,娇儿瞻瞻,横跨两把蒲扇,俨然车轮滚滚,说的是儿童游戏非功利的世界;《雀巢可俯而窥》,姐弟俩正满怀喜悦地窥看窗台边的雏鸟,说的是儿童的有情世界;《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妈妈削瓜,瞻瞻殷勤打扇,道出了儿童可爱的私心。中国文化实利早熟,童心艺术历来乏善可陈。《西游记》之后,真正把童心艺术推到新境的就属丰子恺了。一方面,他充满爱意,充满惊奇,虔诚地描绘了童心世界;另一方面,他对成人世界,时时进行省察与反思,所以他绝对也是数千年父权文化中最温柔美好的父亲。确实也是如此,他的女儿多年后回忆父亲的书,名字就叫《天于我相当厚》。

或许与他的童心与禅心有关,几乎所有丰子恺绘画尺幅都不大。前年,草长莺飞的三月,我在西湖美术馆,细细看了他的两百多幅作品,件件不盈尺,但画中的莺莺燕燕、花花朵朵皆明亮悦人,活泼自喜。“不可轻看一切众生”,这是艺术家真正“民胞物与”的大器量。

芥子纳须弥,一花一世界,心量若大,小可爱自成大气象。

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会在假期将五、六个同学分为一个学习小组,然后集中到小组长的家里写作业。某日,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象往常一样聚集到琴的家里写作业,琴家住的是平房,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里种了一些菜,还养了一群鸡。当时,不知是哪位粗心大意的同学,忘记将琴家院子的大门关严,结果琴家的一只大公鸡趁机溜了出去。

两只公鸡打斗的启示我们正写得认真时,忽听院外人声鼎沸,便跑出去看个究竟。只见琴家的那只漂亮的大公鸡与外面一只放养的小公鸡打起来了,一群围观的孩子正在打气加油,观看着这场精彩的“斗鸡”表演。

从外观上看,琴家的那只大公鸡,就象是一个高傲的王子,又红又大的鸡冠,又长又翘的尾巴,还有五颜六色的羽毛闪闪发亮。而那只放养的小公鸡,却是蓬头垢面,象个衣衫褴褛的拾荒者。小公鸡不仅羽毛残缺不全,而且身高体重不及大公鸡的一半。这只小公鸡的鸡冠上还长着几颗小疙瘩,可能是之前打斗留下的伤痕。

只见那只大公鸡一低头就能轻而易举地啄到小公鸡的鸡冠,而小公鸡却要跳起来才能啄到大公鸡下巴的两片红肉,尽管很吃力,但小公鸡却一点都不畏惧,而且非常勇敢。几个回合之后,小公鸡满脸是血,大公鸡的下巴也开始滴血了。看上去,那只小公鸡的伤势远比大公鸡的严重。于是,大家都在猜测,琴家的大公鸡必胜无疑!但结果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只见琴家的大公鸡头向后仰了一仰,紧接着“扑嗵”一声倒在地上,然后就是蹬蹬腿气绝身亡了。而那只小公鸡却若无其事地开始找食吃了……

这是童年时记忆深刻的一个片段。其实,大公鸡并没有战败,但为什么会惨死在小公鸡的手里呢?多年来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我回忆起那只大公鸡的生长环境,似乎找到了答案。

琴家一共养了八、九只鸡,除了这只大公鸡外,其余都是母鸡。这些母鸡平时对待这只公鸡就象对待王子一样,哪个敢去啄公鸡一口呢?也就是说这只大公鸡一直是在宠爱中长大的,从来就没有受过一点委曲。而且,这些鸡平时都是生活在院子里,靠主人供食喂养,它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需要争夺地盘和争夺食物。所以,有一天当它们走出院子的时候,既没有一点竞争能力,也不能承受一点委曲。这不,大公鸡应该是活活被气死的。

由此,我联想起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记得“十年浩劫”吧?有的人承受着游街批斗、劳动改造的屈辱顽强地挺了过来,直到“春回大地”时又见到了“明媚的阳光”。而有的人却承受不了煎熬,甚至生气致病而死。历史上的周瑜不也是在诸葛亮三气之后口吐鲜血而亡的吗?而周瑜的能力并不差啊!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能练就出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从两只公鸡的故事里,是否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呢?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过犹不及。就说人的行为,没有目的当然不行,目的性太强了更不行。目的性太强了,就会出现“目的颤抖”。

什么叫目的颤抖?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事先激发他们不同强度的目的性,比如设置价值不同的奖品。结果发现,被试者目的性越强,越全神贯注地努力,手越颤抖得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由于手的颤抖是目的性过强造成的,所以,心理学家就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目的颤抖”。

目标带来的颤抖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目的颤抖。太想写好字,你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你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出创意,你的脑会颤抖!传说中的神射手后羿,原本百发百中的功夫,却在夏王面前表演射靶心时,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太在乎那个黄金万两的赏赐,让双手颤抖了。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丝演员瓦伦达,原本有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却在最后一次演出中,从钢丝上掉下来。这是因为过分在乎这个最后一次的结局,使双脚颤抖了。

为什么会出现目的颤抖?

《庄子·达生篇》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从中我们也许会找到答案。

颜渊问孔子说:“有一次我经过一个深渊渡口,摆渡人撑船的技巧实在神妙。我问他:‘撑船可以学习吗?’摆渡人说:‘可以的。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撑船。假如是善于潜水的人,即使没看见过船也会熟练地撑船。’我问其中的原因,他却不告诉我。请问他的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回答说:“善于游泳的人很快就能学会撑船,这是因为他熟悉水性而处之自然。至于那善于潜水的人没见过船就能熟练地撑船,是因为他视深渊为陆地上的小丘,视船翻为车子倒退一样。他对出现在眼前的翻船如倒车一样毫不在乎,心里若无其事,怎能不镇定自若呢!用瓦器作为赌注心里非常轻松,用带钩作为赌注心里就有点儿害怕,用黄金作为赌注就会心慌意乱。博弈技巧本是一样的,越到后来顾虑越重,那就是以身外之物为重了。大凡对身外之物看得过重的人,其内心就会笨拙。”

这最后几句的原文是:“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这个“外重者内拙”,也许是对目的颤抖根本原因的最好解释。

现代心理学进一步解释说,所以出现目的颤抖,是因为目的性越强,就越害怕达不到目的,就越害怕失败的结果。越是害怕失败的结果,大脑中反而越容易出现失败的图像。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把球打进水里”,这时,他的大脑里偏偏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这一情景会指挥他的神经系统,使事情不是像他希望的那样发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发展,结果呢,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由此看来,目的颤抖虽然表现不一,可说到底,不论是手颤抖,还是脚颤抖,还是脑颤抖,都是心在颤抖。

那么,我们该怎样战胜目的颤抖?

有句话说得好:“大体则有,具体则无。”在做事情的具体过程中,更应该把羁绊心灵的“目的”扔得远远的,让自己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平心静气,气定神闲。如此心境,哪里还有什么目的颤抖?如此人生,岂能不多一筹胜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y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