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3-05-16 03: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在职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透过500年大跨度和6个时间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怎么往前走的,讲话本身就是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2、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要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财税、金融、创新、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要坚持引导市场预期,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特别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要发挥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3、怎样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意义:中国

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作

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

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要务还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还不是

很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

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

世界强国的奋斗目标。

1

立足于当下,首先,民众要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很长时期内仍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和根本性地判断。简而言之人口数量多,人均思想底

子薄,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建

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从实际去落实。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说所谓社会主义的不

发达时期,当时我国处在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时期,所以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那种超前的工业现

代化必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据历史的记载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至少100年的时间,这期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在文化上中国可以和其他国家做

以对比,但在经济上确实有所落后,在这个落后的阶段,要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便成了一个不

可跨越的历史过程。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中明确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并且针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的举措。然而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出现严重的根本性过失,这个过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制定的制度都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所应该承受的范围。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改革开放有了明显的突破性成功,这都要归结于

党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制定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制度和政策。随后党召开的十四大、十

五大、十六大都强调了这一问题。看来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完善具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其次我们要清楚的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特征。我国的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

到新的量变逐步前进上升的一个过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至少要经历百年的一个艰苦奋斗过程,这个过程会出现不同的时期所相对应的特征。要想给相应的时期制定出适合准确的方针政策,只

有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国情出发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高效的发展。在党的十六

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理性地剖析和判断我国所面临的经济机遇和挑战,在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在深刻把握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发

展的重要思想。我们在适应社和接受会阶段性改变的同时还要努力开拓眼界走科学发展道路。继

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要把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同我国阶段性发展特征有机地统一起来,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要秉承阶段性发展特征。并且深

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性的发展特征与当今本国国情两者之间的联系,更深一步对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进行诠释,垫定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内容,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坚持党的基本

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教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立足长远眼光与时俱进。我们要把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辩证的统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整体的社会性质来看,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

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熟程度不发达,仍处在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

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按照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具体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自主创新学习和培养,

重点突破约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应用技术来改造我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

2

来的产业技术,努力维护和完善自主产业,努力发挥出自主产权的优势所在,全面提高完善产业

技术水平含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咋建设方面取得巨大功绩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产业保护的部分损

失代价。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存在的。对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增长方式和

速度的不完善管理都有直接的联系。要想改善这一问题也不是很困难,但却是很棘手的问题。我

们必须快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在保证这些同时也要注重管理模式,这样才

能够保证经济的长期持久发展。我们应该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

善管理模式都能够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高,坚持以改善产业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要途径,以调整结构作为主干,促使结构优化提高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的转变。努力实现由单纯追

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从更加宽阔的领域来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协调性发展,努力实现又

好又快的经济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即便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但面临的形式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所有就要求我们在了解我国之前的基本国情基础上,对当前的国情还要认知了解和掌握。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快社经济发展,使我国早日实现世

界强国的奋斗目标。只有了解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4、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机构成。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也不等于个别的简单组合。那么,“四个全面”之间是什么关系?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习近平同志用“战略目标”和“三大战略举措”以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表述,全面阐述了“四个全面”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此外,习近平同志还深刻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并强调和重申了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态度和决心。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毫不动摇转变作风,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

总起来讲,习近平同志就“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系还是辩证统一的。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经济建设实践的制度体现与法律规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概念、积极探索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路径,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开创中国特

3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事实上包括了四个方面,其内容与程恩富教授所主张的“四主型经济制度”是一致的。其具体内容是“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即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中外私有制经济;“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要素所有者可凭产权参与分配,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呈交互同向和并重关系;“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即在多结构地发展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在廉洁、廉价、民主、高效的基础上发挥国家调节的主导作用;“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即处理好引进国外技术和资本同自力更生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高效利用本国资本的关系,实行内需为主并与外需相结合的国内外经济交往关系,促进追求引进数量的粗放型开放模式向追求引进质量的效益型开放模式转变,从而尽快完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和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型③。其中,“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和“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和“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属于经济体制层次的范畴,后者是前者在国际经济交往关系中的拓展。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并体现着这个社会的根本性质;“经济体制”是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受到基本经济制度的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是由分别属于“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次的“四主型经济制度”有机构成的制度体系。

6、怎样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已经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需不断完善。十八大报告对于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出了部署: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具体讲,主要的就是要完善“四主型经济制度”。(1)完善“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逐步消除了传统的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同时,这一产权制度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根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行改革与完善。首先,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必须予以坚持。然而,公有制经济在质上和量上的优势,并不是能够通过僵硬地在数量上刻意保持能够实现的,从根本上说,它只能建立在生产方式现代化和生产社会化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的市场竞争动态地加以保持与发展。因此,不能把保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同维持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地位联系在一起,要下决心革除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垄断。革除对国有企业的行政性垄断的根本途径,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资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其次,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推动乡镇企业改制,促进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再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清除各种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与歧视性规定,在竞争性领域保证各种经济成分依法平等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统一市场准入政策,同等待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引导有条件的家族制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强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相互合作和相互融合,在平等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2)完善“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增长

4

缓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不公平问题,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有改革不到位、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建设滞后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缺乏实现“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的具体体制机制,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实践证明,退回到平均主义没有出路,完全交给市场机制只能恶化而不可能改善收入分配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加快完善“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毫不动摇地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改革与完善按劳分配制度,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按劳分配实现形式。要加快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企业经营者薪酬分配机制,健全与规范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完善以集体谈判为核心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彻底扭转资强劳弱的格局,使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呈现交互同向和并重关系。要积极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原则,完善多要素所有者凭产权参与分配的机制,不断拓宽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3)完善“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我国市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政府宏观调控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有人依此为借口,将我国的经济体制贬损为新的重商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乃至权贵资本主义体制,企图否定国家调节的主导作用。与这种错误倾向不同,十八大报告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正确方向。为此,就要继续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将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调节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4)完善“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自立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形成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它更为注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强调对外开放服务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这一制度行之有效,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惨淡低迷的背景下更是得到明显证明。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同时,要着力纠正偏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偏重总量增长而忽视结构调整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对外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7、什么是依法治国?其重要性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8、你认为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国家政权的组织和活动等根本性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最终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履行人大法定职责,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着力增强监督实效,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和“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密切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同地方人大的工作联系,积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发展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实施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二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三是实行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为依法

6

治国提供有效可靠的国家制度依托。四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确立了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保证各国家机关既独立负责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五是根据国情和实际规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我国在国家结构上实行单一制,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六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组织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在推动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展现出巨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功效。

9、如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过深刻论述:“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信心来自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的主动担当;信心来自锐意改革,不懈攻坚的务实行动——从舆论为正风反腐一致点赞,到三个国家纪念日的全民参与;从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到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重点改革纵深推进;从“双创”政策加快落地,到户籍、高考等领域改革破冰,改革凝聚了更大的社会共识,赋予了信仰更大的力量。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伫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组浮雕,表现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我们一方面缅怀先烈,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迹向前走。我们提出了中国梦,它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论述体现了宏阔的文化视野,这正是基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更深认识,对中国文明历史的更深领悟——这正是中国崛起中的文化自信。言及和平,“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谈及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论及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讲到尊重,“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学,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彰显了中国在发展新征程上的高度自信与孜孜追求。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铿锵。实际上,在悠久历史的沉淀中,我们的爱恨情仇、伦理思考、生命追问、时空想象,在丰厚的古典文化中不能说“前人之述备矣”,但也尽可“俯拾皆是”。《山海经》《聊斋志异》的神灵想象与传奇故事,暗含着祖先对人生、世界的广阔思考和深刻洞察;元杂剧、明话本中的哀婉悱恻、动人离奇是世间百态的精华浓缩,足以打通时间和地域的边界,让人掬一捧泪、动一次心。从古典文化的精髓中汲取营养,从浩若烟海的典籍中找寻“中国好故事”,与现代技术和消费需求进行深入对接,进行艺术再造和深加工,我们的创作视野便可全面打开,文艺作品就更能彰显出独有的中国气质和东方神韵。这,正是“国产”的精髓。越是能够充分汲取中国古典精髓的作品,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往往越大。《大圣归来》作为去年现象级国产动画,票房口碑双赢的背后是对《西游记》的有效改编,虽然内容桥段有着全新创作,但其对“修身”“济世”观念的倡导却是传统价值观的核心体现。近年流行乐坛的“中国风”广受欢迎,有的用字古韵典雅,有的结合戏曲唱腔,“古风”为歌坛带来了新意。用我们的“点金手”,释放中华文化特有的美感与价值,是当今文艺创作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当然,致敬传统不等于因循守旧。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播理念的有力支持。我们要清楚看到自己的技术短板、创作缺陷,看到表现传统故事

7

题材方面的研创能力还有不足。看过《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不少国内动漫人,对其流畅的故事设计和精美的画面质感颇多感慨,尤其在中国故事和中国特色的展示上,我们理应看到自己进步的空间。“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当下中国文艺创作的目标与要求。运用好古典文化的宝贵“矿藏”,足以为当代中国注入更强的“文化自信”,让这个“国产”招牌熠熠生辉。

10、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现代生态科学基础,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发展。这些思想以及他在主持地方工作期间积累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量宝贵经验,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依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理念和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

他指出:“以人为本,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摧残人自身生存的环境。如果人口资源环境出了严重的偏差,还有谁能够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发展与环保冲突时,他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确,生态是文明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古埃及、巴比伦文明都因生态环境破坏而衰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系统的生态意识,孕育了数千年文明的山河大地至今仍能支撑人们生存。正反经验,值得深思。习近平同志形成了以绿色为导向的生态发展观,包括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内涵。他给新发展观增加了生态维度,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他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他提出了“绿色GDP”概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断。绿色生产方式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纲领,有绿色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等具体措施。绿色产业指高效生态农业。习近平同志主张“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色制造指生产全程控制,“形成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循环经济是形成“企业间生产代谢和共生关系的生态产业链”,物质能量多层次循环使用,使生产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零排放过程。绿色生活方式是习近平同志鉴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对治措施,他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和领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在他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又有新发展,他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明确地把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新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把以人为本的生态观进一步发展为政治意涵丰富的生态民生政治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强调,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

8

紧紧抓在手上。”他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公共产品,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强调环境生产力理念,把“自然休养”发展为更为积极主动的“生态修复”,强调“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他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绿化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义务植树。他把森林形象地称为“绿色银行”,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生态文明作为文明新阶段,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新的高度上的辩证统一,是恢复自然的活力,肯定自然的价值,从而真正地实现人的价值,达到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我们应认真领会,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11、当前我国存在哪些重要的民生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关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就更值得重视。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国家而言,民生问题尤其不容忽视,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民众对改革的信心。无论哪方面问题没解决好,受影响的都可能是成百上千万的民众,比如,一个儿科医生严重短缺、儿童就医难问题,会令多少患儿家长忧心忡忡、疲于奔命;一个领取养老金年检必须本人到场的规定,会令多少生活在异地的老人膂力不支、劳民伤财。有些看似不是问题的事情,比如“8月31日以前出生”这一长久以来小学生入学年龄的规定,又促生了多少提前剖腹产的母亲、想方设法为孩子改户口上出生日期的家长……今天读者来信版刊登的这组来信,反映、议论的只不过是诸多民生问题中的几个而已,但这样的意见与呼声,值得认真听取。

目前,我国的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各种矛盾突显,各方利益博弈加剧。但无论如何,解决好基本的民生问题都是执政者的第一要务。只有关注民生、重视民生问题,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上多做文章、下大功夫,顺民意,集民智,聚民力,才有可能攻坚克难。而要顺民意,集民智,聚民力,首先要重视民众的呼声,了解其疾苦与诉求,听取其意见与看法。解决13亿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的确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有些民生方面问题的解决并非像想象的那么难,有的甚至转变一下观念或作风就可能解决,比如前面提到的实行了几十年的小学生入学年龄以8月31日为界的限制,近年来有的省市就顺应民意打破了、放宽了;让异地领取养老金者年检时来回跑的问题,有的地方早已通过电子平台、异地检验等办法解决了。实际上,许多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是否将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是否真正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很多时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肯不肯、愿不愿、做不做的问题。

12、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其意义是什么?

“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昨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我们党是执政党,从严治党是在党执政的实践中进行的。这决定了党内监督不仅

9

仅是党内的事,必须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政党要想走的长远,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政党,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建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党内监督,它是从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哲学角度做出的深刻思考。一个政党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才能保证政党对权力的正常运用,不偏离轨道。可以说,一个政党自我监督的水平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个政党的政治成熟程度,也反映了一个政党实现执政目标的能力水平。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世情、国情、党情、社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建设程度,党员的素质和水平都还有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大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全面加强从严治党。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格,要害在治理,归结于一点就是党自己要管好自己,必须强化党员自我监督、党组织内部监督,以“严”和“实”的标准,把党管好治好。唯此,才能经受住执政地位的考验、改革开放使命的考验、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才能克服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的危险、“官本位”思想严重和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贪污腐败和奢侈腐化的危险、精神不振和消极懈怠的危险。

13、什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现实意义?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它明确了未来几十年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推进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对此,万钢说,实现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根本上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方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业转型的技术供给;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环境,进行制度创新。

“《纲要》的一大亮点是对产业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要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万钢说,《纲要》具体明确了9个重点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包括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生态环保、海洋和空间、新型城镇化、人口健康、现代服务业等,这些是今后要集中攻关的重点。同时,《纲要》提出要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

10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改革更好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激励机制。

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y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