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9-07 03: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By:G1108 班 程旺 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 方官员执行。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措施

影响 (1)根据 财产多寡,将公民分成四个等级,财产 越多权利越大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为雅典民主 (2)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 政治奠定了基础 事会;建立公民 陪审法庭 (3)废除债务奴隶制

梭伦 改革

(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 克利斯提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雅典 (2)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 尼改革 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伯利克 里改革 (1)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 (2)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陪审法庭成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民主进入 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黄金时代” (3)向公民发放“ 观剧津贴” 内容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任期 国家元首的权力 政府首脑 政府的产生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国家权力中心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终身制 “统而不治”的虚君 首相 议会产生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任期制 掌握国家的实权 总统 总统任命

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比较

以首相为首的内阁由议会中取得多数 以总统为首的政府与议会(参众两院)是 席位的政党组建,并对议会负责 制约与平衡关系 议会 法国共和制 总统 德国君主立宪制 皇帝皇位世袭 行政权控制了立法权

法国共和制度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总统选举产生 相互制约

不 同 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 点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相同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 领土主权 香港岛(英国) 战争赔款 2100 万元 开放口岸 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英、法各 800 万两 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社会经济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内地游历、经商、传教;长江口岸通航 面最惠国待遇 《天朝天亩制度》 原 则 方 式 目 的

土 地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 无处不均匀 和年龄平分土地 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3-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By:G1108 班 程旺

财 产 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比较 内 容 评 价

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 1、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天朝田亩制度》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

库 《资政新篇》 1、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 1 、 是先进 中国 人首 次提 出的 在中国 2、 经济上学习西方, 发展工商业 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3、文教上主张开设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割 地 《南京条约》 香港岛 赔 款 2100 万银元 开设口岸 东南沿海五口 社会经济 协定关税 公使进京、内地游历、 长江通航 通商口岸投资办厂,产 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英占九龙地方一区;沙 英法赔款各 800 沿海沿江十处 《北京条约》 俄侵占北方的大片领土 万两 口岸、天津 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 二亿两白银 《马关条约》 岛屿、澎湖列岛 《马关条约》的危害 条款内容 割 地 赔 款 开设口岸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危 害 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

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台湾与祖国分离 50 年。

在华投资设厂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 括 《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义和团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扶清灭洋” 山东—京津地区(1900 年) 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 1900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 天津—廊坊—北京 (对义和团)抚而用之—镇压; (对外)宣战—出逃、议和 条 约 内 容 危 害

背 景 口 号 发 展 性 质 爆 借 过 发 口 程

义和团运动

慈禧太后

《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 4.5 亿两, 39 年还清, 分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 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本息合计 9.8 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强控制。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 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的大本营。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 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 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下。-4-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By:G1108 班 程旺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 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改设外务部, 列强通过外交途 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径加强 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 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庶务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 年 5 月 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 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成 立 纲 领 领 导 性 质 时 间 原 因 过 程 影 响 国 政 原

保路运动

中华民国(1012—1949 年) 号 府 中华民国(1912——1949 年) 临时政府 (1912 年) 孙中山 则 北洋军阀政府 (1912—1928) 袁世凯等 南京国民政府 (1927—1949) 蒋介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主权在民;平等;权利 立法、行政、司法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 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 向革命政权施压, 并制造舆论, 替袁世凯撑。 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为临时 大总统。

三 权 分 立 责任内阁制 袁世凯 列 强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派政治势力的较量

立宪派和旧官僚 乘机攻击革命党人。 孙中山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2 月 12 日 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 2 月 13 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员提出辞职 2 月 15 日 南京临时参议院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 月 10 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国近代史概述 中国近代史 社会性质 革命任务 历史分期 1840 年—1919 年 1840——1949 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1919 年—1949 年-5-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By:G1108 班 程旺

革命性质 领导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新民主革命历史分期 时 期 五四时期 建党时期 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时 间 1919-1921 1921-1923 1924-1927 1927-1936 1937-1945 1946-1949 主要内容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产生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抗战的胜利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五四运动 地 点 北 京 上 海 主 力 学 生 工 人 方 式 游行示威 罢工、罢市、罢课

时 期 五月四日 六月五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

的道路,把马克 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4、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北李南陈,相约建党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外部条件

中国共产党一大

时 间 1921 年 7 月 23 日 地 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 表 毛泽东、董必武等 13 人 内 容 通过党纲、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成立领导机构 中共一大确立的具体内容 中国共产党 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无产阶级专 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 深感要战胜强大的敌人, 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中央机构 必要性 可能性

国共合作的条件

北伐战争-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高一历史必修一政治制度史复习提纲 By:G1108 班 程旺

军事、政治进展 1、人民解放军采用 运动战方式,歼敌七十多万 2、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 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8 年 9 月起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1、北平谈判: 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2、渡江战役: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革命统一战线 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国民革命 (1924—1927) 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 (1937—1945) 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 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年解放战争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最后胜利

新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次合作

名 称 背 景 时 期 军 队 成 果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y9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