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行动计划

更新时间:2023-05-30 21: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建设行动计划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行动计划

我校创办于1972年,前身为三明化工总厂中学,是一所企业办完全中学,1998年从企业剥离,2001年成为省二级达标中学,2006年4月又晋升为省一级达标中学,同年11月被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命名为三明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成为田家炳基金会赞助办学的学校。学校自2006年起连续获得第九、十、十一届“省文明学校”光荣称号。

由于学校是由企业学校转制为公办学校,加上地理位置等因素,使我校长期以来处在“夹缝”中生存,高一生源基本上是由市区两所大校择校线以下的学生所组成。可想而知,学生的大多数情况为:学习基础差、习惯差、信心差,家长和社会的心理期望值也都不高。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如果一律按照“一刀切”的要求进行教学,则将由于学生的差异而造成部分学生“不够吃”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学习状况,更多同学将出现厌学和弃学等现象,致使教学成绩受到严重影响。

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我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学校将“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以重视学生的差异为基点,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运用对学生激励的方式,达到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同时由于我校“宏志生”(在全市单独招收的家庭经济贫困、学习成绩较好)、统招生和“美术、体育特长生”这三类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较为明显,致使“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势在必行。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

高中建设行动计划

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因材、因人有效施教,分层推进教学。

基于上述考虑,我校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为:

1.有效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在能力培养,还是在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与传统的教学都有着深刻的本质变化,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具体的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上要彻底地“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新课程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的最有效的教学行为。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学案导学法”的意义在于:

(1)“学案导学法”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学生可以根据“学案”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案导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依据“学案”所进行的整理、概括和初步尝试,以及学生在教师点拨和“学案”引导下的质疑、讨论、探究、实践,“学案导学法”都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主动地位,发挥了学生

高中建设行动计划

的主体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学案导学法”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学案导学”的特点是把学习目标交给学生,注重知识的能力价值,强化了对知识点形成性练习的设计,并通过“诱导式”、“开放式”等不同教学程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重视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解决,使学生基础知识落实到位的同时,能力的培养有了依托,而在“学案”实施中的自学、质疑、讨论和实践等环节则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在学案中,将知识目标、能力要求明确地提出,可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要求进行较为准确地定位,从而减少盲目性。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不会预习或对课前预习工作不够重视,其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预习时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得要领,导致预习不见成效。在学案中,将学习中的重难点和关键要点明确地提出,对学生的预习有一个具体的导向,可减轻学生自学时的困难。在学案中,将教师上课时准备讲解的例题明确地出示,使学生能预先对试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真正实现自主探究,以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进而达到能力的提高。在学案中,将学生的练习与作业进行分层布置,能够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收获,异步提高,体验成功。

2.稳步推进“校本课程”工作,构建“艺体特色”的教学模式

“艺体特长生”与“宏志生”、“统招生”这两类学生不同,文化基础有相当的差距,其高考的文化科考查要求也相应降低很多。同时,由于艺体生在专业培训上将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因此,学校对艺体生的进行独立分班教学。考虑到上述因素,对艺体生的教学,其难度要求和与教材的选择上也应作相应调整:将教材中要求较高的部分进行弱化,对选修部份进行适当取舍,制订与

高中建设行动计划

艺体生相适应的校本课程计划,编印各学科(含专业科)相应的校本教材,用所编印的校本教材与学案相配合进行教学,注重加强基础部份训练,注重加强应知应会能力的培养,在强化专业辅导的同时,提高各文化科的成绩,以促进艺体类学生的特色化成长。

一、行动计划预备解决的问题

1.要求全体教师理解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行动计划的本质含义与重大意义,树立符合本校校情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2.要求全体教师理解“分层”的具体含义,一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分层,二是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教学难度要求上的差异分层;

3.要求全体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法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备课,将教案与学案有机结合,构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要求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推进“艺体校本课程”工作,编制“艺体校本教材”;

5.要求教学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行动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1.学生具有进步感: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学习认真,课堂参与程度高、纪律良好,“乐学”、“善学”蔚然成风。90%以上的学生“学有所获”,学习成绩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2.学生具有成就感:在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的同时,培养自身的兴趣与爱好,文化学习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各类学生“学有所长”。高中各科的基础知识

高中建设行动计划

达标率达99%(会考通过率),知识应用达标率达60%(高考本科上线率),40%的学生具有一门专业特长。

3.学校具有特色化:形成学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三、行动计划包含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动员工作:在学校开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行动计划工作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12年4月)

2.制定计划:(1)成立行动计划工作机构。(2)制定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2年5月)

3.准备工作:对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对分层教学所用教材进行分析,研讨学案导学工作,编制下一学期试用的艺体校本教材。(2012年5月-8月)

4.实施工作:开展分层教学工作,实时进行学案和校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制。(2012年9月-12月、2013年2月-6月)

5.总结工作:在开展分层教学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与不足,及时调整策略,及时修正教学行为,最终形成“分层教学”的工作经验,构建校本课程体系。(2013年8月)

四、实施行动计划所需必要的时间、人力和财政资源支持

1.时间保证:实施行动计划需时间为一学年。

2.人力支持: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将行动计划作为的教育教学行动准则,溶入日常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1)实行行政领导下段制,学校行政领导分配至各年段,指导行动计划的

高中建设行动计划

实施,确保工作不脱轨、不走样。

(2)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学案导学”工作和校本课程工作进行常规化指导与检查,确保工作质量。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学科作用,激发教师教研工作热情,对学案和校本教材的选编工作做到“精确、精细、实用、高效”。

(4)充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名师为核心力量,大力开展“示范课”研讨,开展有针对性的、常规性的教学研讨与评估,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5)“走出去,请进来”,与兄弟学校开展广泛的研讨,学习外校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校情“为我所用”。

3.财力支持:实施行动计划,需要对各学科教材进行整合,编印校本教材和学案。同时,对课堂教师的研讨,需要配用相应的录、刻、编等电子设备和器材,这些电子设备器材需进一步优化或添置。

五.实施行动计划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问题和困难:

1.集体备课难:同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可能会因为学生层次的不同而不同,或因为学生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将导致集体备课的难度加大,影响实效性。

2.对学案和教材的选编不到位:由于分层工作的难度较大,教师对学生教学难度的要求不易把握,导致学案和校本教材的选编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评估出现不准确: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受到教学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评估不准确,从而导致行动计划的评估出现偏差。

解决策略:

高中建设行动计划

1.集体备课可分专题进行,关键是要针对学生层次首先确定教学要求,再针对不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并分类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案。

2.对不同类学生(宏志班、平行班、美术班)教材的选编,首先应针对《课程标准》,将各模块(专题)中基础知识、能力应用和综合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按照分类提出相应教学要求,从而选定教学内容(例题)和学生练习题。

3.对学生的“分层”工作要尽量准确,并进行实时跟踪,以减少教学评价不准确性;做好班级各学科教师在内的班科组分析工作,共同诊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造成的影响,从而消除教学评价出现不准确性。

六、执行行动计划的最佳人选

1.组织指导者: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和教研室主任。

2.具体执行者: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各年段长和班主任。

3.具体实施者:全体学科教师。

七、对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估方法

1.通过对各学科(模块)的校本教材、教案、学案和分层作业等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2.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实时观摩(或实录分析)进行评价;

3.通过各次各类的教学测试的成绩及分析进行评价;

4.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

八、行动计划对学校发展的实际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纵向评价是以本校往届水平为基准,进行对比;横向评价是以市区同类学生(高一入学分数同分数)为基准,进行对比,再进行综合评定。

2.评价依据:参加全市统考数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y3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