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18 01: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

提升的启示

姓名:张国光

学号:2011030404031

班级:思政11-2班

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启示

一、问题提出

“借古鉴今”是当代中国诸多学者常用的研究方法,因为中国传统政制中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谏官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谏官制度在唐代发展到鼎盛,因此,本文选取唐代的谏官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行政监督实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以及政府形象的维护和公信力的提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启示,可以继承与发展古代监察思想,挖掘行政监察史的深层结构;可创新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深化与完善行政监督实效研究的理论体系。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谏官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国外暂无该方面的研究,行政监督实效也是新事物,国外也无研究,只能从相关方面对国外行政监督的成果综述。

(1)近代西方行政监督理论

近现代西方行政监督的理论存在于政治学理论当中,启蒙运动时期政治家和思想家对权力制约与监督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关于行政监督的基本思想,包括“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治论”和“有限政府论”,涉及到了君权与人权、国家与社会的理念。

2、国内研究综述

有些学者倾向于以中国古代谏官制度通史而不是单一朝代的角

度来研究谏官制度,他们更侧重于从整体上把握谏官制度。赵映诚研究了谏鼓与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的关系,认为鼓是谏官谏诤的重要道具,古代圣贤重视谏官的作用,因此,设置了谏鼓,以传达逆耳忠言,成为君主求贤纳谏的一种重要方式。张剑云通过对谏官制度的梳理,从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实际作用中得出结论,他认为谏官职权能否顺利形式、作用能否顺利发挥,与当朝的社会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谏官的兴衰其实也折射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有鉴于此,他将这种观念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认为企业发展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晴雨表,可以考虑在企业中设置具有谏议职能性质的职位,以便对企业决策中的失误加以纠正,减低成本,减少可能的损失。秦钰玲在研究中国古代谏官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条件进行了总结,认为谏官制度发展的保障条件主要有设置了可行的制度、运用了正确的思想做支撑、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等,另外,这与皇帝个人的德行与胸怀是密切相关的,谏官在维护政治稳定、维持管理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官员也应该向谏官学习,尤其是他们“宁鸣而生,不默而死”的精神,体现了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观念。

三、研究设计过程

本文以唐代谏官制度为着眼点,首先,对唐代谏官制度的概念、组织结构、职能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在简单介绍现代行政监督实效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启示提供桥梁;其次,在梳理唐

代谏官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其成功举措和局限性;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初步开拓出一个基于历史分析的相对合理的行政监督实效提升路径。

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启示

摘要:

谏官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监察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限制专制皇权扩张、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较大作用,更重要的是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工作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谏官制度在唐代发展到鼎盛,因此,本文选取唐代的谏官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行政监督实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以及政府形象的维护和公信力的提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启示,可以继承与发展古代监察思想,挖掘行政监 察史的深层结构;可创新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深化与完善行政监督实效研究的理论体系;可为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实践提供指导,自觉推动公共行政实践发展。

关键词:唐代;谏官;谏官制度;行政监督实效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分为御史监察和谏官谏议两大系统。御史旨在纠察百官违失,甚至审理皇帝交付的诏狱,是上对下的监察纠禁;谏官负责谏正皇帝或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是下对上的匡正。门负责谏

诤的官员就是谏官,又被称为谏臣,他们负责劝谏皇帝或者作为皇帝顾问。《说文》曰:“谏,证也。从言柬声。”《广雅·释古一》曰:“谏,正也。”《字汇》曰:“谏,直言以悟人也。”由此可以看出,谏的基本含义就是用自己的正直言行来规劝他人。

唐代是谏官制度最为成熟的时期,唐代谏官制度是在唐以前各朝谏官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制度的集权性与政治观念的反专制性时常发生,为消弭这种矛盾,君臣之间几乎达成了一种道德默契,即君主应任贤纳谏,臣子应尽忠进谏,谏议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被确立就成了一种必然。

唐朝的谏官主要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补阙、拾遗、给事中、起居舍人等,分别隶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

唐代谏官的编制比较简单,谏官地位较低,但权力很大,言谏的范围特别广泛,不论是关于军国大事,还是王室的琐事,都属于谏官的谏诤范围。正是因为谏诤的范围广泛,所以谏官对君主的监督效果也比较明显。

1.上封言事,参与决策

自开元年间,谏官上封言事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自今以后,谏官所献封事,不限旦晚,任封状进来,所由门司不得有停滞,如须侧门论事,亦任随状而面奏,即便令引对。如有除拜不称于职,诏令不便于时,法禁乖宜,刑赏未当,征求无节,冤抑在人,并宜极论得失,无所回避,以称朕意。”从这一举措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对谏官的重视程度比较高,看重谏官作用的发挥,规定必须保障谏官上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xt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