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学重点

更新时间:2023-06-03 07: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一唾液腺炎症——化脓性、病毒性、特异性感染。腮腺最常见,其次为下颌下腺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的全身疾病,口腔内致病菌逆行侵入导管;

严重的代谢紊乱,如腹部大手术后;腮腺区损伤及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

【临表】1、以耳垂为中心,红肿热痛;2、导管口红肿,按摩腺体可见脓液溢出;

3、数个小脓肿合并大脓肿,波动感不明显,硬性浸润块

4、穿包膜,进入邻近组织间隙

5、全身中毒症状鉴别:流行性腮腺炎:5~15岁儿童,双侧,病毒引起,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增高,急性期淀粉酶上升。

【治疗】切开引流指证:①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②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穿刺抽出脓液

③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病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细菌逆行感染

临表: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胶状液体溢出

【诊断】根据临表和腮腺造影。患儿双侧或单侧腮腺反复肿胀,分泌物。

造影显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

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管炎

病理:导管扩张、腺泡萎缩、导管腔内分泌物潴留

临表:导管口流出混浊的雪花样或黏稠的蛋清样唾液。

诊断:腮腺造影腊肠样改变

【治疗】:手术方法一是行导管结扎术;二是行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

4涎石病和下颌下腺炎

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

【病因】异物、炎症、唾液潴留;机体无机盐新陈代谢紊乱

涎石病多发生于下颌下腺的原因:

①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叫腮腺分泌粘滞,钙的含量也高出2倍,钙盐容易沉积

②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腺体分泌逆重力方向流动,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导管全称较曲折,这些解剖结构均使唾液易于淤滞,导致涎石形成。

【临表】导管阻塞引起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

①进食时,腺体肿大,病人自觉胀感及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呈针刺样,称为涎绞痛,可伴同侧舌或舌尖痛停止进食后不久,腺体自行复原,疼痛消失②导管口黏膜红肿,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

③可触及硬块,有压痛④涎石阻塞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

【诊断】进食时下颌下腺肿胀及伴发疼痛的特点,导管口溢脓以及双手触诊可扪及导管内结石

X线片:下颌横断片及下颌下腺侧位片。已确诊涎石病,不作唾液腺造影。

【治疗】目的:去除结石、消除阻塞因素,尽最大可能保留下颌下腺这一功能器官。

①保守治疗:口含柠檬酸的棉签或Vc,酸性食物,促唾液分泌。

②切开取石术:适用于能扪及相当于下7以前部位的涎石,无下颌下反复感染史,腺体尚未纤维化。

下颌下腺导管取石术、下颌下腺切除术

5唾液腺特异性感染——结核、放线菌病、结节病

二唾液腺损伤和涎瘘

腮腺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面部裂伤。

涎瘘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损伤是主要原因。

临表:腺体瘘、导管瘘

诊断:腮腺造影有助于涎瘘诊断

治疗:腺体瘘唾液分泌量少,新鲜创口直接加压包扎;新鲜腮腺导管断裂伤,导管端端吻合术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三舍格伦综合征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病征。病变限于外分泌腺本身者,称为原发性。同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称为继发性。

【病理】腺实质萎缩,淋巴细胞浸润,肌上皮岛形成

临表: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主要症状有:眼干、口干、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诊断:施墨试验、唇腺活检

四唾液腺瘤样病变

1唾液腺黏液囊肿

根据病因病理分为外渗性和潴留性粘液囊肿

【临表】

1、黏液囊肿: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流出蛋清样透明粘稠液体

2、舌下腺囊肿:常见于青少年。单纯型(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口外型、哑铃型

【治疗】

小唾液腺黏液囊肿: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常用方法为手术切除

舌下腺囊肿:根治方法是切除舌下腺,残留部分囊壁不致造成复发。对于口外型可全部切除舌下腺后,将囊腔内囊液吸净,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而不必在下颌下区做切口摘除囊肿。

2腮腺囊肿: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先天性囊肿分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

3唾液腺良性肥大

五唾液腺肿瘤

1诊治总则

腮腺肿瘤的发生率最高,在小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于腭腺。

腮腺肿瘤中,良性多;下颌下肿瘤中,良性多;舌下腺肿瘤中,恶性多;小唾液腺肿瘤中,恶性多

磨牙后区腺源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最为常见。

【临表】良性肿瘤多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

恶性肿瘤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腮腺肿瘤:80%以上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的肿块。恶性出现面瘫症状。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隆或软腭肿胀

下颌下腺肿瘤:表现为下颌下三角区肿块。良性无自觉症状。恶性侵犯舌神经出现舌痛及舌麻木,舌下神经受累出现舌运动受限

舌下腺肿瘤:不易察觉

诊断:1、临床诊断2、影像学诊断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禁忌活检。B超、CT、99m TC核素显像(沃辛瘤)3、细针吸取活检(外径)4、组织病理诊断唾液腺肿瘤确诊依赖于石蜡切片诊断

【治疗】手术为主。手术原则应从包膜外正常组织进行,同时切除部分或整个腺体。

2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由上皮组织和黏液样或软骨样间质组成,分为细胞丰富型及间质丰富型

很易复发,复发原因与肿瘤病理性质有关:

①包膜常不完整,或在包膜中有瘤细胞,甚至在包膜以外的腺体组织中也可有瘤细胞存在;

②肿瘤的包膜与瘤体之间黏着性较差,容易与瘤体相分离,则包膜很容易残留。手术中肿瘤破裂,造成种植性复发,常为多发性结节。

治疗:手术切除,不能单纯肿瘤切除,而应作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切除。

3沃辛瘤/腺淋巴瘤---良性

组织发生与淋巴结有关

临床特点:男性;中老年;吸烟史;消长史;多发性;99m 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具有特征性

肿瘤紫褐色,剖面可见囊腔形成,内含干酪样或黏稠液体;

2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黏液表皮样癌

高分化者尽量保留面神经;低分化者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5腺样囊性癌ACC

最常见于腭部小唾液腺及腮腺,发生于舌下腺的肿瘤多为ACC

根据临床特点作相应处理:

①肿瘤易沿神经扩散

②肿瘤浸润性极强

③肿瘤易侵入血管,造成血行性转移。转移部位以肺多见。

④一般不必作选择性颈淋巴清除术

⑤肿瘤细胞沿着骨髓腔浸润

⑥配合术后放疗

⑦一般生长缓慢,考虑原发灶的手术治疗

颞下颌关节疾病

【特点】1、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既稳定又灵活2、是颌面部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

3、解剖结构与功能与咬合密切相关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

【分类】:咀嚼肌紊乱病、关节结构紊乱病、关节炎症性疾病、骨关节病

【定义】并非指单一疾病,它是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相同或相似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好发于青、中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

【病因】1、心理社会因素2、因素3、免疫因素4、关节负荷过重5、关节解剖因素

【临表】发展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功能紊乱阶段;结构紊乱阶段;关节器质性破坏阶段

1、下颌运动异常

2、疼痛

3、弹响和杂音

【防治原则】

1、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对症治疗和消除或减弱致病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2、治疗关节局部症状的同时应改进全身状况和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积极的心理支持治疗

3、应对患者进行医疗知识教育

4、遵循一个合理的、合乎逻辑的治疗程序。

5、治疗程序应先用可逆性保守治疗,然后使用不可逆性保守治疗,最后选用关节镜外科各种手术治疗。【临床分类、分型、治疗原则】

1、咀嚼肌紊乱疾病类

①翼外肌功能亢进

【临表】:弹响和开口过大呈半脱位。

弹响发生在开口末期,或开口末和闭口初期。

弹响发生于一侧时,开口型在开口末期偏向健侧;两侧均有弹响时,开口型不发生偏斜【治疗】主要为调整翼外肌功能

②翼外肌痉挛

【临表】:疼痛和开口受限

检查可见开口中度受限,开口型偏向患侧,被动开口度大于自然开口度,上颌结节压痛【治疗】主要为解除肌肉痉挛。

③咀嚼肌群痉挛

【临表】:严重开口受限,疼痛不明显,无弹响和杂音,伴头痛。相应肌痉挛处发硬有压痛。

【治疗】解除肌肉痉挛,同时服用镇静,精神放松

④肌筋膜痛

3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

①可复性盘前移位

【临表】开闭口弹响;开口型异常;关节区压痛

【治疗】无功能障碍弹响,以关节保护措施;复位板

②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临表】关节弹响病史;开口受限,开口时偏向患侧;关节区疼痛

【治疗】关节腔内注射;关节镜外科治疗;开放外科手术治疗;若无开口受限,有关节疼痛,仅对症

③关节囊扩张伴关节盘附着松弛

症状与翼外肌功能亢进相似,但开口度过大,均有半脱位,常伴有慢性关节滑膜炎

关节囊内注射,硬化剂注射

3、炎性疾病类

关节运动时发生关节局部疼痛,且疼痛随向后上方向的关节负重压力加大而加重

4、骨关节病

有时伴有滑膜炎或关节囊炎,自觉症状明显,开口和咀嚼痛,开口受限,有时反复发作,称为骨关节炎

①关节盘穿孔破裂

临表:由关节盘移位发展而成。破碎音;关节区疼痛;下颌运动受限。治疗:摘除关节盘

②髁突关节骨质退行性变

临表:由关节结构紊乱病发展。摩擦音;开口受限;关节区疼痛。治疗:关节镜外科或髁突高位切除术

二颞下颌关节脱位

1、急性前脱位

【病因】咀嚼肌紊乱或关节结构紊乱;解剖因素;颏部受到外力;医源性因素

【治疗】及时复位,复位后限制下颌运动。

口内法;复位后固定下颌2~3周

2、复发性脱位

3、陈旧性脱位----手术复位为主

三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由于疾病、损伤或外科手术而导致的关节固定,运动丧失。

由于一侧或两侧关节内发生病变,最后造成关节内的纤维性或骨性粘连,称为关节内强直/真性

是在关节外上下颌间皮肤、黏膜或深层组织,称为颌间挛缩/关节外强直/假性

【病因】炎症(化脓性中耳炎);关节损伤

【病理】关节内强直病理变化:纤维性强直和骨性强直

【临表和诊断】

关节内强直关节外强直

病史化脓性炎症病史,损伤史口腔溃烂、上下颌骨骨折史、烧伤以及放射治疗史

颌间瘢痕无有

面下部发育严重畸形(成年后患病不明显)畸形较轻(成年后患病无影响)

关系严重错乱(成年后患病不明显)轻度错乱(成年后患病无影响)

X线征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部融合呈骨球状关节部正常,上颌与下颌支间间隙可以变窄(纤维性强直的关节间隙存在但模糊),密度增高

【治疗】

1、关节内强直——颞下颌关节成形术(骨性强直)和髁突切除术(纤维性强直)

4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手术原则

1)截开的部位:一是在髁突颈部截开形成假关节(适用于骨粘连范围小且局限,下颌切迹尚存在)

另一种在下颌切迹以下、下颌孔以上的部位截开

2)骨断面的处理:形成点与面的接触

3)保持截开的间隙:~1cm之间

4)双侧关节内强直的处理:最好一次手术,如必须分两次手术,相隔时间不超过2周

5)手术年龄问题:12~15岁;多主张早期手术

6)关节内强直伴小颌畸形的处理:作关节强直手术的同时,将健侧下颌支也行水平截开,将整个下颌前

推固定在前位。

2、关节外强直----方法:切断和切除颌间挛缩的瘢痕;凿开颌间粘连的骨质,恢复开口度

3、混合性强直----治疗原则:关节内、外强直手术的综合应用

【预后】

年龄因素、病因、切骨的多少、插补物的作用、骨膜对复发的作用、

术后开口练习(一般术后7~10d,练习时间在6个月以上)、关节强直程度和手术操作

三叉神经痛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由于口腔和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

【病因】中枢病变学说;周围病变学说

【病理】脱髓鞘

【临表】在三叉神经某分支区域内,骤然发生闪电式的极为剧烈的疼痛。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扳机点”引起。“扳机点”是指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粘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但也可能为两个以上,一般取决于罹患分支的数目。

疼痛如电击、针刺、刀割或撕裂样剧痛

发作多在白天,每次发作时间一般持续数秒、数十秒或1~2分钟后又骤然停止。

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

【检查】

㈠定分支检查定分支首先要寻找扳机点

眼支:眶上孔、上眼睑、眉、前额及颞部等部位

上颌支:眶下孔、下眼睑、鼻唇沟、鼻翼、上唇、鼻孔下方或口角区、上颌结节或腭大孔

下颌支:颏孔、下唇、口角区、耳屏部、颊粘膜、颊脂垫尖、舌颌沟等处,并观察在开闭口及舌运动有无疼痛的发作

对上述各分支的常见扳机点按顺序检查。由于各扳机点痛阈高低不同,检查时的刺激强度也应又轻至重。拂诊、触诊、压诊、揉诊

㈡三叉神经功能检查:感觉功能、角膜反射、腭反射、运动功能

【诊断】用1%~2%的普鲁卡因在神经孔处行阻滞麻醉,以阻断相应的神经干,属于诊断性质的封闭

第一支痛时,封闭眶上孔及其周围

第二支痛时,根据疼痛部位将麻药选择性注入眶下孔,切牙孔、腭大孔、上颌结节部或圆孔

第三支痛时,作颏孔、下牙槽神经孔或卵圆孔的阻滞麻醉。

麻醉时先由末梢支开始,无效时再向近中枢端注射。

在封闭上述各神经干后,如果疼痛停止,1h内不发作,则可确定是相应分支的疼痛。最好是在1~2d后重复进行一次

5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治疗】

①药物治疗:卡马西平②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③针刺疗法④封闭疗法⑤理疗⑥注射疗法

⑦手术疗法⑧微血管减压术

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应首选对机体无损害性或损害性最小的治疗方法。一般应先从药物治疗或封闭、理疗等开始,如无效时再依次选择半月神经节温控热凝、注射疗法、神经撕脱。都无效时,才考虑做颅内手术

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核上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特点】

①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②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③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特点】

①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除提上睑肌):如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额纹消失;

②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

贝尔麻痹: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

【临表】①起病急骤,且少有自觉症状②面瘫的典型症状有: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上下唇因口轮匝肌瘫痪而不能紧密闭合,故发生饮水漏水、不能鼓腮、吹气等功能障碍。

上下眼睑不能闭合的原因是由于眼轮匝肌瘫痪后,失去了与受动眼神经支配的上睑提肌保持平衡协调的随意动作,致睑裂扩大、闭合不全、露出结膜;用力紧闭时,则眼球转向外上方,称贝尔征;

由于不能闭眼,故易患结膜炎;泪液运行障碍

前额皱纹消失与不能蹙眉,此点是贝尔面瘫或周围型面瘫与中枢型面瘫鉴别的主要依据。

③在茎乳孔以上,还可能发生味觉、泪液、唾液、听觉变化,通过味觉、听觉和泪液检查可明确损害部位。【定位诊断】

茎乳孔以外面瘫

鼓索与镫骨肌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

镫骨肌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膝状神经节面瘫+味觉丧失+唾液腺、泪腺分泌障碍+听觉改变

脑桥与膝状神经节之间除面瘫外,感觉与分泌功能障碍一般均较轻;

如损害影响听神经时,尚可发生耳鸣眩晕

核性损害面瘫+轻度感觉与分泌障碍,但往往影响展神经核而发生该神经的麻痹,若损害累及皮质延髓束时可发生对侧偏瘫。

【预后】判断面瘫预后优劣的较好方法是采用肌电图与电兴奋性测验

【治疗】

急性期:起病1~2周,控制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泼尼松);联合抗病毒药疗效;VB1、12;理疗;局部热敷、按摩

恢复期:第2周末至1~2年,尽快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和加强肌收缩。

VB1、12;烟酸、地巴唑;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

后遗症期:2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按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处理

唇腭裂序列治疗:就是在病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有计划地分期治疗其相应的形态、功能和心理缺陷;以期在最佳的时期,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最终得到最好的结果。具体地说:就是唇腭裂与面裂的治疗应有多学科医师参与,在适当的年龄,按照约定的程序对病人进行系统治疗的过程。

唇裂

国际分类:单侧唇裂(完全性、不完全性);双侧唇裂(完全性、不完全性、混合性)

6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国内分类:单侧唇裂(Ⅰ度Ⅱ度Ⅲ度);双侧唇裂;阴性唇裂

【手术年龄】单侧唇裂整复术最合适的年龄为3~6个月;双侧唇裂为6~12个月

【术前准备】特别注意有无先天性心脏病,胸腺有无肥大

【麻醉选择】以安全和保证呼吸道通畅为原则。除成人可在局麻下进行,唇裂整复术在气管内插管后施行。【唇裂术后护理】

1.患儿在术后全麻未醒前,应使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2.全麻患儿清醒后4h,给予少量流汁或母乳;小汤匙喂

3.术后第一天即可去除唇部创口包扎辅料,涂敷抗生素,任其暴露,每日以生理盐水清洗创口。

4.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5.正常愈合的创口,可在术后5~7d拆线

6.如使用唇弓至少在10d后去除

腭裂:主要由腭咽肌、腭舌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腭垂肌五对肌组成

【分类】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单侧完全腭裂、双侧完全性腭裂

【临表】腭部解剖形态的异常;吸吮功能障碍;腭裂语音;口鼻腔自洁环境的改变;牙列错乱;听力降低;颌骨发育障碍

【手术目的和要求】目的是:整复腭部的解剖形态;改善腭部的生理功能

基本原则:封闭裂隙;尽可能将移位的组织结构复位;减少手术创伤;尽量减少因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干扰年龄:一岁半~2岁

腭成形术和咽成形术

拔断翼钩:腭帆张肌失去原有张力

术后护理:流质饮食应维持至术后1~2周,半流质1周,2~3周后可进普食

【术后并发症】

咽喉部水肿;出血;窒息;感染;打鼾及睡眠暂时性呼吸困难;创口裂开或穿孔

牙颌面畸形:指因颌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发的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外观则表现为颌面形态异常。

特殊检查:牙模型;X线片检查;颅面及牙摄影;口颌系统功能检查

X线头影测量:包括侧位及正位(后前位两种)

平均值SNA82+1 SNB79+1 ANB3+1

并发症:呼吸道梗阻;出血;感染;牙及骨坏死;骨愈合不良及错位愈合;神经损伤

后天畸形和缺损

【病因】肿瘤及类肿瘤病变;损伤;炎症

【修复手术的技术特点】

严格无菌条件;尽量爱护和保存组织;防止或减少粗大的瘢痕形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显微血管缝合术要求:①吻合口的血管内膜应紧密接触;②没有外膜植入吻合口;③吻合口不产生狭窄;

④吻合后的血管应无张力。

端端缝合最常用

通常先吻合静脉,后吻合动脉。开放血管时应先开放静脉,后开放动脉。检查血循情况除观察动脉搏动外,还应行静脉通畅试验检查。

常规以肝素和利多卡因盐水液冲洗血管口。室温在25度左右。

7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游离皮片移植

表层皮片:Thiersh皮片,包括表皮层和很薄一层真皮最上层的乳突层,厚度~。

此种皮片移植后生活力强,抗感染力强,能生长在有轻微感染经过适当处理后的肉芽创面上;

也能生长在渗血的骨、肌、脂肪、肌腱等组织创面上。表层皮片的供皮区一般不形成增厚的瘢痕,因此,在愈合后还可再次切取皮片;

缺点是皮片收缩大,极易挛缩,质地脆弱,不耐受外力摩擦与负重,色素沉着严重,在肌腱、肌束等部位生长后,易产生挛缩性功能障碍

中厚皮片:Blair皮片,包括表皮及一部分真皮层,厚度~,也即相当于皮肤全厚的1/3~3/4厚度。

移植后,收缩较表层皮片小,因皮片内含有弹力纤维,故较柔软,耐受摩擦,色素沉着也轻微,功能恢复与外表均较佳。

全厚皮片:Wolfe-Krause皮片,包括表皮及真皮的全层。

这种皮片生长成活后,柔软富有弹性,活动度大,能耐受摩擦及负重,收缩小,色泽变化亦小,面部植皮【适应症】游离皮片移植适用于大面积的浅层组织;

面颈部植皮采用全厚或厚中厚片;口腔内植皮采用薄中厚皮片

有感染的肉芽创面或骨面采用表层皮片移植

皮瓣移植

皮瓣是由皮肤的全厚层及皮下组织所构成。皮瓣必须有与机体皮肤相连的蒂,或行血管吻合,血循环重建后以供给皮瓣的血供和营养,才能保证移植皮瓣的成活。前者称为带蒂皮瓣移植;后者为游离皮瓣移植

⒈带蒂皮瓣

①随意皮瓣:长宽之比以:1最安全,可放宽到2~3:1

移位皮瓣:对偶三角交叉皮瓣或Z成形术

滑行皮瓣:V-Y皮瓣成形术,V形切口缝为Y形使皮肤长度增加,宽度缩小

旋转皮瓣

②轴型皮瓣:有一对知名血管供血与回流,以岛状皮瓣或隧道皮瓣的形式转移

⒉游离皮瓣

原则上就简不就繁,就快不就慢;能用带蒂皮瓣解决的,切不可滥用游离皮瓣;能用游离皮瓣解决的最好不选择管状皮瓣。

需断蒂者,一般在术后14`21d

术后72h是游离皮瓣最容易发生血管危象的时候

骨及软骨移植

骨骼来源:一般以自体骨移植为主。可取自病人本人的第7、8、9肋骨(对侧),髂骨的髂嵴及颅骨(同侧)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xs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