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高考化学易错知识点专题突破总结

更新时间:2024-01-20 23: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浙江高考化学(苏教版)

易错知识点 专题突破总结

目 录

第一章 卤 素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三章 硫、硫酸 第四章 碱金属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六章 氮和磷 第七章 硅 第八章 镁 铝 第九章 铁 第十章 烃

第十一章 烃的衍生物

第十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第十三章 电解质溶液 胶体

强!很强!非常强!

第一章 卤 素

一知识结构

1.卤族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制法和用途: 元素名称和符号 氟(F) 氯(Cl) 原子序数 9 17 原子 结构示意图 结构 溴(Br) 35 碘(I) 53 电子式 ·主要化合价 相同点 不同点 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 非金属活动性 原子氧化能力 阴离子还原能力 ??F??∶ ·??C??∶ ·?r?B??∶ ·????I∶ -1 -1,+1,+3,+5,-1,+1,+3,+5 -1,+1,+3,+5 +7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依次增大 ————————递增————————→ ————————递增————————→ ————————递增————————→ ————————递增————————→ ————————递增————————→ 浅黄绿色气体 1.69克/升 黄绿色气体 3.214克/升 红棕色液体易挥发 3.119克/厘米 3 颜色和状态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 4. 93克/厘米3 物 密度 理性 质 熔点(℃) 沸点(℃) 水中溶解性 有机溶剂 化学反应` 与H2O反应 与金属反应 与H2反应 与磷反应 ————————递增————————→ ————————递增————————→ 分解水 分解溶剂 nX2+2MX2+H2————————递减————————→ ———————溶解性增大—————→ 2MXn 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反应快慢F2>Cl2>Br2>I2 2HX 反应剧烈程度 F2>Cl2>Br2>I2 2PX5(X2足量) 2P+3X22PX3(X2不足量) 2P+5X2 现象:白色烟雾 Cl2+H2O H Cl+HclO (反应较慢) 2H2O+2F24HF+O2 (使水迅速分解) 4NaF+O2+ Br2+2H2OHBr I2+H2O +HbrO HI+HIO (反应很慢) (反应不明显) 与NaOH反应 2F2+4NaOH2H2O 置换反应 分解水 X2+2NaOHNaX+NaXO+H2O (X=Cl,Br,I) X2+2YI2) -2X+Y2 (Y=Cl,Br,I)置换能力(Cl2>Br2>2NaCl+Br2 Br2↑2KI+Cl22KCl+I2 -2KHF2↑+H2↑+2KF F22NaCl+2H2OH2↑+Cl2↑(工业) MnO2+4HCl(浓)2NaOH+2NaBr+Cl2 2NaBr+MnO2+3H2SO4Cl2+2NaHSO4+MnSO4+2H2O 2NaI+H2SO4+MnO2MnSO4+2NaHSO4+I2+2H2O ↑+MnCl2+2H2O(实验室) F2:能跟氙、氡等惰性气体反应生成Cl2:本身呈黄绿色,氯水常用于杀菌消毒,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Br2:与皮肤接触产生疼痛而难治愈,与AgNO3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 I2:使淀粉溶液变蓝,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 - 2 -

XeF2,KrF2,通沉淀 入水中产生O2 提炼铀 制盐酸、塑料农药、漂白粉 染料工业、制AgBr制溴化物 碘酒、AgI、碘仿 制碘化物

元素名称和符号 HF(氟化氢、HCl(氯化氢、氢氢氟酸) 氯酸) 结构与晶体 直线型分子、直线型分子、分结分子晶体 子晶体 构 键的极性 ———————极性递减—————→ 分子的极性 ———————极性递减—————→ 键能 物稳定性 理熔点、沸点 性质 水溶液酸性 与金属反应 化学性质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与AgNO3反应 2+HBr(溴化氢、氢溴 HI(碘化氢、氢碘酸) 酸) 直线型分子、分子晶体 直线型分子、分子晶体 ———————递 减—————→ 最稳定 -83.0℃, 19.5℃ 弱酸 盐+H2 盐+H2O 盐+H2O 不反应 2+稳定 -114.6℃, -84.1℃ 强酸 盐+H2 盐+H2O 盐+H2O Ag+ClAgCl↓(白色) 不反应 很弱 2NaCl+H2SO4(浓) Na2SO4+2HCl↑H2+-不太稳定 -88.5℃ -67℃ 强酸 盐+H2 盐+H2O 盐+H2O Ag+Br淡黄) +-不太稳定 -50.9℃ -35.0℃ 强酸 盐+H2 盐+H2O 盐+H2O AgBr↓(Ag+I色) +-AgI(黄与Ca反应 Ca+2HF +CaF2↓+2H X的还原性 很弱 制CaF2+H2SO4(浓) 法 CaSO4+2HF↑H2+ F22HF -不反应 较强 NaBr+H3PO4(浓) NaH2PO4+HBr↑ H2+Br22HBr 不反应 较强 NaI+H3PO4(浓) NaH2PO4+HI↑H2+I2 HI(难) +Cl22HCl 用制氢氟酸、工艺业 途 银溶于水 特盐 性 钙不溶于水 盐 检验 制盐酸、H2、氯化物 制氢溴酸、溴化物 制氢 碘酸、碘化物 不溶于水 溶于水 CaF2Ag+Cl) 不溶于水 溶于水 AgCl↓(白Ag+Br(淡黄) 不溶于水 溶于水 AgBr↓Ag+I) Ca+2F↓(白) 2+-+-+-+-AgI↓(黄 - 3 -

2.卤化氢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 3.卤化物的性质和制法 项 目 化学性质 跟金属反应 (氧化性) 跟非金属反应(置换反应) 跟碱反应 (复分解反应) 跟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Fe+CuCl22FeCl3+Cu 制备方法 2AlCl3 2FeCl3 2AlCl3+3H2 FeCl2+H2 2FeCl3+3H2O CuCl2+H2O Cu+FeCl2 金属与卤 2Al+3Cl22Fe Cl2+CuCl2 素反应 2Fe+3Cl22NaBr+Cl22KI+Br22NaCl+Br2 2KBr+I2 2NaCl+ Cu(OH)2↓ 金属与氢2Al+6HCl卤酸反应 Fe+2HCl金属氧化物与氢卤酸反应 盐与氢卤酸反应 Fe2O3+6HClCuO+2HClMgCl2+2NaOHMg(OH)2↓ CuBr2 +2NaOH+2NaBr CaF2+H2SO4(浓) CaCO3+2HClAgNO3+HClCaCl2+H2O+CO2↑ AgCl↓+HNO3 CaSO4+2HF↑ 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跟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NaCl+AgNO3CaCl2+2NaFAgCl↓+NaNO3 盐与卤素CaF2↓+2NaCl 反应 碱与氢卤酸反应 MgSO4+BaCl2AgNO3+KBrMgCl2+BaSO4↓ AgBr↓+KNO3 2AgBr2AgI2Ag+Br2 2Ag+I2 NaOH+HClNaCl+H2O Mg(OH)2+2HBrMgBr2+2H2O 4.氯的含氧酸及其钠盐的性质 化合价 酸分子式 酸的强度 热稳定性 氧化性 +1 +3 +5 +7 热稳定性 HclO HClO2 HClO3 HClO4 | 增 | 强 | ↓ | 增 | 强 | ↓ | 减 | 弱 | ↓ 盐的化学式 NaClO NaClO2 NaClO3 NaClO4 热稳定性 氧化性 | 增 | 强 | ↓ | 减 | 弱 | ↓ 酸<盐 氧化性 酸>盐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次氯酸的性质:

可用来杀菌、消毒、作漂白剂:(氧化漂白) 是一种强氧化剂。 HXO(F除外) 2.漂白粉:

- 4 -

制取:Cl2、消石灰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原因:比次氯酸稳定,易保存 使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能力训练

1.为实现中国在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 (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 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

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 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知识点:碘在生理方面的作用。 能力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用自来水养金鱼,在将水注入鱼缸之前,常需把水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其目的是( ) A.增加水中含氧量 B.起到杀菌作用 C.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D.使水中的硬度减小 知识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能力点:次氯酸的性质。

3.市售“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以精盐和自来水为原料,通过时发生器内的电极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同时使产生的气体充分与电解液接触),所制得的混合液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且不致对人体造成伤害,该发生器配制消毒液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有( ) ①2NaCl+2H2O②Cl2+2NaOH③H2+Cl2④Cl2+H2O

2NaOH+H2↑+Cl2↑ NaCl+NaClO+H2O 2HCl HCl+HClO

⑤2HClO2HCl+O2↑

A.①④⑤ B.①② C.③④⑤ D.②③④ 知识点: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4.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致力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 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ClO+O2 ClO+O???Cl+O2 O3O2+O Cl+O3?总反应: 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为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知识点:催化剂的定义。

能力点:对催化剂的判断能力。 (2)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知识点:同素异形体的定义。 能力点:多个概念的分辨能力。 5.工业上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 变质的是( )

A.石蕊 B.硝酸银 C.亚硫酸钠 D.氯化铝 知识点:氯水中的成分。

能力点:氯水中各微粒性质的判断能力。

6.氯气是有毒的,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

- 5 -

用的防御方法是( )

A.人、畜应躲到低洼的地方 B.人、畜应到较高的地方去 C.人、畜应多饮豆浆和牛乳 D.可用肥皂水或尿浸湿软布蒙面 知识点:氯气的物理性质。

能力点: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7.氯仿(CHCl3)可用作麻醉剂,但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光气:2CHCl3+O22HCl+2COCl2(光气),光气有剧毒。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用来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 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知识点:氯化氢的检验。 能力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8.某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 、I离子数

-比为4∶3∶2,则通入Cl2的分子数是原溶液中I离子个数的( )

A.1/2 B.1/3 C.1/4 D.1/5

---知识点:氯气的氧化性及Cl、Br、I的还原性。 能力点:综合能力。

9.向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Cl2之后加热,将溶液蒸干,并灼烧片刻,最后残留的物质是( )

A.NaCl B.NaCl、NaBr、NaI C.NaBr、NaI D.NaCl、I2 知识点:氯气的氧化性及单质溴、碘的物理性质。 能力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0.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减少的是( )

-A.Cl2 B.HclO C.Cl D.H2O 知识点: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及氯气与水的反应 能力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1.工业上制备单质碘的方法之一是从碘酸盐开始的。第一步先用适量的亚硫酸氢盐将碘酸

??I+SO4+H。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酸性碘盐还原成碘化物,离子方程为:IO3+HSO3?化物溶液再跟适量的碘酸盐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析出了碘。试问:(1)第二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若要使碘酸盐的利用率最高,碘酸盐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中的用量之比应为 。 知识点:单质碘的制备方法。 能力点:知识的迁移能力。

12.对某宇航员从天外某星球空间取回的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气体样品溶于水发现其主 要成分A易溶于水;②将A的浓溶液与MnO2共热生成一种黄绿色单质气体B,B通入NaOH溶液 中生成两种钠盐;③A的稀溶液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C,C与B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发生爆炸 ,生成气体A,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的化学式A 、B 、C ;

(2)写出A的浓溶液与MnO2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通入NaOH溶液生成两种钠盐的化学方程式 ; (4)科研资料表明:如果该星球上有生命活动,则这些生物可能从该星球上液态氨的海洋中产生,因为那里的液氨相当于地球上的水。据此推测:该星球上是否有生命活动?简述理由。 知识点:考查氯气、氯化氢的性质。 能力点:发散思维的能力。

---2-+

参考答案

1.B 2.C 3.B 4.①D 4.②C 5.D 6.BD 7.B 8.C 9.A 10.C

--+

11.IO3+5I+6H=3I2+3H2O 5∶1

12.(1)HCl Cl2 H2 (2)MnO2+4HCl(浓)

- 6 -

MnCl2+Cl2↑+2H2O (3)Cl2+2NaOH=

NaCl+NaClO+H2O (4)不可能有生命活动,因为该星球上外层空间存在的HCl极易和NH3发生如下反应:NH3+HCl=NH4Cl。故该星球上不可能形成液态氨的海洋,因而不可能有生命活动。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

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佛加德罗常数的 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有关原子量、分子量,有关物质的量,有关气体摩尔体积,有关物质溶解度,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摩尔及其计算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①物质的量:是一个特定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

12

②阿佛加德罗常数:12gC所含有的C原子数,是一个确定常数,一般用NA表示,近似值为

23

6.02×10。

③微粒:即微观粒子,包括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所以,摩尔只能是微粒的单位,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质。

2.平均分子量、平均摩尔质量、相对密度及其计算。 ①平均分子量:对组成一定的混合物而言,可根据各组分的组成和分子量来计算平均分子量。

M?MA·a%+MB·b%+…

②平均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平均分子量。 ③相对密度:D=MA/MB

- 7 -

3.气体摩尔体积及其计算

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其值大约是22.4L,单位:L/mol。 ①不是“摩尔体积”,而是“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原子、分子、离子本身的大小;而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气体物质的条件有关。 ②标准状况:1atm 0℃。 4.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①阿佛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会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②阿佛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气体或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 ③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A.由三同推一同。

B.联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得出一系列正比、反比关系。 5.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 ①物质的量浓度:用1L溶液中含有多少物质的量的溶质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其单位是:mol/ L.

②同一溶液,只要条件相同,无论取出多少体积,其浓度不变。

③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溶解度的换算,必须知道溶液的密度。 ④溶液稀释与混合的共同特点是: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当溶液的浓度非 常小,其体积可以认为是混合前的体积的加和;当溶液的浓度较大时,其体积应根据溶液的密度和溶液质量求出体积。

⑤气体溶于水,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键是求溶液的体积。必须根据溶液的密度和溶液质量求出体积。

6.反应热及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①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均属于反应热。

②表示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方程式,是热化学方程式。 ③热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A.必须注明各种物质的聚集状态。

B.在方程式右边注明热量的数值与符号。

C.分子式前面的系数可用分数,且必须与标明的热量相对应 D.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叠加或叠减。

④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整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四、能力训练

1.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的混合物22.4升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8B.标准状况下,1升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分子数为22.4NA。

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摩氢气,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知识点: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及核外电子数,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气体分子数等有关知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从而达到正确运用的能力。 2.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晶体中,每摩硅原子与4NA个氧原子形成共价键。 B.2L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2NA。

C.在同温同压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D.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知识点: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及阿佛加德罗定律的应用。涉及到了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 、离子。

能力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150℃时碳酸铵完全分解生成气态混合物,该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

- 8 -

A.96 B.48 C.12 D.32 知识点:考查平均摩尔质量与相对密度的概念。

能力点:知识的迁移能力。

4.右图表示物质A在四种溶液W、X、Y、Z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用重结晶法提纯A时,最 宜采用的溶剂是:( ) A.W B.X C.Y D.Z 知识点:考查物质曲线度曲线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识图,判断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5.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mol氙气和7.5mol氟气,于400℃和2633KPa压强下加热数 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

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mol氟气。则所得无 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

A.1∶2 B.1∶3 C.1∶4 D.1∶6 知识点:考查阿佛加德罗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能力点:培养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的能力。

5

6.在0℃和1.01×10Pa下,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得到的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 达到40的是:

A.N2、O2 B.CO2、O2 C.SO2、CO2 D.HI、Cl2

知识点:考查平均分子量的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对平均值规律的正确理解及计算能力。

-1

7.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的CuSO4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7.68g CuSO4,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 CuSO4·5H2O,配制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CuSO4,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CuSO4·5H2O,配制500mL溶液。

知识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能力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 8.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 A.2H2(气)+O2(气)=2H2O(气)+Q1 2H2(气)+O2(气)=2H2O(液)+Q2 B.S(气)+O2(气)=SO2(气)+Q1 S(固)+O2(气)=SO2(气)+Q2

1C.C(固)+(2)O2(气)=CO(气)+Q1

C(固)+O2(气)=CO2(气)+Q2

D.H2(气)+Cl2(气)=2HCl(气)+Q1

1(1/2)H2(气)+(2)Cl2(气)=HCl(气)+Q2

知识点:考查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及物质的状态对反应热的影响。 能力点:比较能力。 9.已知CH4(g)+2O2(g) CO2(g)+2H2O(l)+Q1,2H2(g)+O2(g) 2H2O(g)+Q2,2H2(g)+O2(g)

2H2O(l)+Q3,室温时,取体积比为4∶1 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 热量为( )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知识点:考查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理解和计算能力。

-3-3

10.已知35%NaOH溶液的密度为1.38g.cm,5%NaOH溶液的密度为1.05g·cm 。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大于20% B.等于20% C.小于20% D.无法计算 知识点:考查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11.向5ml氯化钠溶液里滴入一滴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加入一滴KI溶液,沉淀

- 9 -

变成黄色,再加入一滴硫化钠溶液沉淀又变成黑色,根据上述变化过程,分析此三种沉淀物的溶解度关系为:( )

A.AgCl=AgI=Ag2S B.AgCl<AgI<Ag2S

C.AgCl>AgI>Ag2S D.因发生特殊反应,无法判断。 知识点:本题是一道信息试题,考查溶解度概念 能力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12.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O2方法是:量取a mL水样,迅速加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 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振荡使混合均匀。开塞,迅速加入行之有效量H2SO4,此时有I2生成。用Na2S2O3溶液(浓度为b mol/L)和I2反应,消耗了V mL(以淀粉为指示剂) ,有关反应方程

2+-式为:2Mn+O2+4OH2MnO(OH)2(反应很快); -2+2--2-MnO(OH)2+2I+4HMn+I2+3H2O I2+2S2O32I+S4O6。

(1)水中溶解O2的量(以mol/L为单位)为 ;

2-(2)I2和S2O3反应以淀粉为指示剂,达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如何? ;

(3)加MnSO4溶液及含有NaOH的KI溶液后振荡时,若塞子未塞紧(设振荡时未溅出溶液),将 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

(4)开塞到加H2SO4前的时间间隔很长,测定结果又如何?说明理由。 知识点:本题是一个关于物质的量结合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试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

13.实验室要配制含0.17mol K2SO4,0.16mol KCl,0.5 mol NaCl的溶液1L。现因无K 2SO4,只有Na2SO4,KCl,NaCl,问如何配制所需溶液?简述操作步骤。( ) 知识点:本题考查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配制等内容 能力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

14.在一密闭气缸内,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如图)。左边充有N2,右边充有H2 和O2。在室温下,将右边的混合气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原室温,活塞最终都落在气缸的中点 (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求原来H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 反应前: N2 H2 O2 1 3 反应后: N2` 剩余气 2 2 知识点:本题考查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有关内容能力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5.有一包固体混合物中含有KNO3和不溶性杂质,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表一: 温度(℃) 10 40 75 剩余固体(g) 表二: 温度(℃) 261 10 40 50 175 55 60 82 65 75 80 KNO3的溶解度(g) 20.9 63.9 85.5 95 110 126 150 169 (1)通过计算可知用水的质量为多少g? (2)原固体混合物中含KNO3的质量为多少g?

(3)若要完全溶解此固体混合物中的KNO3,所需最低温度是多少?

知识点:本题考查有关溶解度和有关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6.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 据: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 10 -

直接反射 以热能方式离开地球 水循环 大气流动 52,000×10 千焦/秒 81,000×10 千焦/秒 40,000×10 千焦/秒 370×10 千焦/秒 99999光合作用 40×10 千焦/秒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 (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千焦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 天计算)。

??C6H12O6+6O2)为我们 生存的环境除去CO2(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的质量A。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A的计算式。 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

A= kg。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 。

知识点:本题是一道综合信息题能力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 17.水在自然净化中,要把有机污染物自发地氧化转变为简单的无机物质。1L水中含有机物 转化为无机物所需要的氧气数量称为生化需氧量(BOD),其单位用(g/L)表示。

某地区一条污水河,测定其中含0.0010%的有机物(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以C6H10O5表示)。已知20℃、常压下,氧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0.0092g/L;鱼在含氧量小于0.004g/L 的水中不能生存。

(1)计算此条河中的BOD;

(2)判断此条河中的鱼能否生存。

知识点:本题是一道信息题,涉及到数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取0.45mol NaOH,0.35mol Na2CO3和0.20mol NaHCO3溶解于水,在该混合物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物明 显分三个阶段进行。若加入的盐酸n mol,溶液中NaCl、Na2CO3和NaHCO3分别为X mol、Y mol、Z mol,试分别计算在n值增大的过程中,不同反应阶段的n值范围和所对应的X、Y 、Z的值,将其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加入HCl 溶液中NaCl 溶液中Na2CO3 溶液中NaHCO 3 n(mol) X(mol) Y(mol) Z(mol) 知识点:本题是一道信息试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参 考 答 案

1.AC 2.A 3.C 4.D 5.C 6.BD 7.D 8.AC 9.A 10.A 11.C

bV12.(1)4amol/L (2)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3)测定结果将偏高,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溶解所

至 (4)测定结果将偏高,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溶解所至。

13.①计算:MNa2SO4=24.1g MKCl=37.3g MNaCl=9.4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24.1gNa2SO4,37.3gKCl,9.4gNaCl ③溶解:将②称取的三物质溶于适量的蒸馏水,搅拌,静置至室温。 ④转液:将③所得溶液沿玻棒转移至1L容量瓶中。

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棒2—3次,并把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地把蒸

- 11 -

馏 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并振荡,摇匀。

⑥定容:用胶头滴管加水到瓶颈刻度处,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点正为与刻度线相平。 ⑦摇匀:塞上瓶塞,摇匀即可。

⑧装瓶贴签:将⑦所得的溶液注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14.若H2过量,nH2∶若O2过量,nH2∶

nO2=7∶2

nO2=4∶5

15.①mH2O=200g ②mKNO3=200.8g ③60℃

18

16.①23.2% ②1.26×10KJ

1.26?1018KJ?6?44g·mol?1?11000QKJ·mol③A=

(Q为每生成1mol葡萄糖所需吸收的能量)

17.(1)1L水中有机物的质量为1000g×0.0010%=0.010g C6H10O5 + 6O2CO2+5H2O 162g 192g 0.10g x

x=0.012g,河水的BOD为0.012g/L。

(2)0.012g/L>0.0092g/L,鱼类不能生存。 18. 0~0.25 n 0.55 0.25~0.8 0.8~1.35

n n 0.8-n 0 0 n-0.25 1.85-n 第三章 硫、硫酸

一、考纲要求

1.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的重要性质;理解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2.了解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3.掌握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及有关的多步反应的计算;

4.了解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5.掌握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知识结构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 元素名称和符号 氧(O) 硫(S) 硒(Se) 碲(Te) 原子序数 8 16 34 52 原结构示意图 子 结电子式 ??O·??∶ 构 主要化合价 -2 相同点 不同点

·??∶ -2,+4,+6 · ·??S?e?S??∶ ?e?T??∶ -2,+4,+6 -2,+4,+6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依次增大 - 12 -

原子半径   ?   逐渐增大   ???????? 颜色和状态 无色无味气体 淡黄固体 物 密度    逐渐增大     ????????? 理性 熔点(℃)   ?   逐渐增大   ???????? 质 沸点(℃) 水、有机溶济溶解度   ?   逐渐增大   ????????   ?   逐渐增大   ???????? 灰色固体 银白色固体 与金属反应 易与金属反应 易与金属反应 反应较难 化学与非金属反易与H2、C、P、能与H2、C、O2反应 反应难 反 应 S等反应 与化合物应 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多数不反应 一般不反应 反应很少 能与氧化性酸、强碱反应 反应少 2.硫的氢化物、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结构、性质 类别 氢化物 氧 化 物 分子式 H2S SO2 SO2 结 化学键 构 晶体类型 极性键 分子晶体 极性键 分子晶体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有毒气体,是空气污染物 SO2+H2OH2SO3 不反应 稳定 极性键 分子晶体 无色固体 氧化物水化物 H2SO3 极性键配位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有毒不稳定 H2SO4 极性键配位 无色油状液体 无毒,强腐蚀性 溶于水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物色、味、态 无色有臭鸡蛋理气味的气体 性质 毒性 有毒气体是空气污染物 与水反应 溶于水,不与水化反应 学 性 与金属反应 2Na+H2S质 Na2S+H2↑ 稳定性 不稳定H2S △??? H2+S 无毒腐蚀性强 H2O+SO3H2SO4 不反应 较稳定 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与较活泼反应 金属反应 不稳定 稳定 酸性强弱 检验 弱酸性 使含Pb的湿润试纸变黑或2+与Cu反应生成CuS沉淀 2+弱酸性 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重新出现红色 强酸性 与BaCl2 稀现象: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弱酸性 同SO2 强酸性 同SO2 - 13 -

沉淀 3.金属硫化物的颜色和溶解性 硫化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黑色???????????白色??????颜 色               溶于水  溶解性????????  性    酸  ??????且水解????溶于盐酸???只溶于强氧化

4.SO2与Cl2的漂白性比较

两种气体虽都有漂白性,但原理及现象又不同。Cl2是由于溶于水生成的HClO有强氧化性 ,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到原来颜色——永久漂白,而SO2是由于溶于水生成的H2SO3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暂时漂白。 5.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如:2H2+O22H2O,2H2O2H2↑+O2↑ 这两个反应条件不同,故不能视为可逆反应。

而2SO2+O22SO3,SO2+H2OH2SO 3发生在同一条件下,它们均为可逆反应。 6.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等知识归纳如下: (1)气体制取装置分为三类,见下图所示。

??,可选用图(丙)。可制取O2、NH3、CH4等。 ①固+固???,可选用图(乙)或(丁)。图(乙)可制取H2、CO2、H2S、NO2、C2H 2等。图(丁)②固+液?只可制取H2、CO2、H2S(要注意启普发生器使用的三个条件)。

△??,可选用图(甲)。可制取Cl2、HCl、SO2、CO、NO、C2H2等气体。 ③固(或液)+液?(2)气体收集的三种方法:

△ - 14 -

(3)气体净化装置常见的有三种,如下图所示。

①装置(甲)是洗气瓶。选择的除杂试剂的是液态。如H2中的HCl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的HCl用饱和食盐水除去;SO2中的SO3用饱 和NaHSO3或H2SO4除去。

②装置(乙)是干燥管。选择的除杂试剂是固态的。如H2中水蒸气可用无水CaCl2;CO中的CO2可用碱石灰。注意气体流入方向:“大进小出”。

③装置(丙)是硬质玻璃管。选择的试剂是固体,需加热时采用此装置。如CO2中的CO用灼

热CuO除去,空气中的O2用灼热的铜粉除去。 ④尾气吸收装置有三种,如下图所示。

①(甲)是易溶于水的气体的吸收装置。如用水吸收HCl、NH3,用NaOH溶液吸收HCl,用氨水吸收SO2等。

②(乙)是能溶于溶液的气体吸收装置或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装置。如用NaOH溶液吸收Cl2、H2S,用CuSO4溶液吸收H2S等。

③(丙)是CO在空气中点燃的方法处理,防止污染大气。 三、知识点、知识点提示

1.硫单质与氢化物、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合价关系

?2SS0?4S?6S

强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 强氧化性

特别注意:中间价态的两类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H2SO3、Na2SO3以 还原性为主。 2.硫的四种价态间的含硫物质之间的网络关系

①H2S是具有臭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氢硫酸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二元弱酸,硫化氢、氢硫酸都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碘水、溴水、氯水、FeCl3溶液、HNO3等氧化。H2S能燃烧,燃烧依反应条件不同而不同。

②硫与Fe、Cu反应时,由于其非金属性比氯弱,所以生成低价态的物质FeS、Cu2S。

③硫的氧化物有SO2和SO3,其中SO2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亚硫酸、二元弱酸。SO2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危害详见课本),防治方法有排烟除硫

- 15 -

燃料脱硫等。

4.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反 应前后至少有二种离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离子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的实质即所有同一类型的 离子之间的反应。其书写原则是:可溶性或微溶性的强电解质写离子形式,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写成酸式根形式,其它物质写分子式或化学式。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三个规则①质量守恒——微粒种类与数目相等,②电荷守恒——方程式两边电荷总数相等,③得失电子相等——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离子共存问题应转化为离子之间能否反应来考虑。

5.硫酸的化学性质①不挥发性强酸,如制取HF、HCl、HNO3等②浓硫酸特性(ⅰ)脱水性指将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水的组成(2∶1)比脱去(ⅱ)吸水性;但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H 2S、HBr、HI等。(ⅲ)强氧化性,但常温下不与Fe、Al等金属反应。 6.H2S燃烧的两个反应:不完全燃烧 2H2S+O2

2S+2H2O…………a

2H2S+3O22SO2+2H2O………b

①当H2S为定值时,a式表示O2不足,b式表示O2充足; ②当O2为定值时,b式表示H2S不足,a式表示H2S充足;

nH2S③当

nO2nH2SnO2??2123,按a 式反应,产物全是S;

当,按b式反应,产 物全是SO2;

当,按a式和b式反应,产物是S和SO2; 四、能力训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产物是SO3 考查目的:考查硫单质以及硫化物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 2.下列氢化物的还原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2Se>H2S>HI>HBr>HCl B.H2S>H2Se>HI>HBr>HCl C.HI>HBr>HCl>H2S>H2Se D.H2Se>H2S>HCl>HBr>HI 考查目的:考查一些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还原性大小的比较。 3.将绿矾晶体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以外,还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如将生成的混和气体通过氯化钡溶液,应发生的现象有( ) A.一定产生BaSO4沉淀 B.一定产生BaSO3沉淀 C.一定有SO2逸出 D.一定有SO3气体逸出

考查目的:通过对SO2、SO3水溶液性质的考查,要求学生有准确的分析及推断能力。 4.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2nH2S2<<3nO21??白色沉淀 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过量盐酸,?Na2SO3溶液?过量盐酸,通SO2,?BaCl2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BaCl2?过量盐酸??????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2?3SO的还原性的考查,训练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

?稀HNO3,?BaCl2溶液考查目的:通过对

- 16 -

5.关于酸雨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因空气中无催化剂,SO2不能转化成SO3,酸雨中只含H2SO3 B.SO2在空气中有条件形成SO3,所以酸雨中含H2SO4 C.酸雨是无法避免的

D.H2SO4形成的酸雨比H2SO3危害大

考查目的: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6.为了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和O2,下列试剂使用的顺序正确的是①饱和Na2CO3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浓硫酸;④灼热的铜网;⑤碱石灰(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④ D.③④⑤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及逻辑思维能力。

7.钋是原子序数最大的氧族元素,推测钋及其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钋是能导电的固体

B.钋的氧化物的水化物至少有两种 C.钋与氢气不能直接化合 D.钋的氢化物很稳定

考查目的:考查放射性元素钋以及钋的氧化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综合推理能力。

8.在一定条件下,将70ml H2S气体和90ml O2混合,点燃并使其均反应完。再恢复到原来条件则生成SO2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

A.70ml B.60ml C.55ml D.50ml

考查目的:H2S与O2反应,是考试热点内容,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及计算技巧,训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对于反应Br2+SO2+2H2O2HBr+H2SO4和2HBr+H2SO4(浓) Br2+SO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互为可逆反应

B.它们互相矛盾,不可能符合事实

C.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了反应方向的改变,它们都符合事实 D.氧化性:(浓)H2SO4>Br2;还原性:SO2>HBr 考查目的:通过对可逆反应的概念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运用的内容的考查,训练学生的辨别比较能力。

10.只能表示一个化学方程式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A.Ba+2OH+2H+SO4BaSO4↓+2H2O 2-+

B.CO3+2HH2O+CO2↑

--C.2Br+Cl22Cl+Br2

+-2-D.SO2+Cl2+2H2O4H+2Cl+SO4

考查目的:通过对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知识点的考查,训练学生归纳比较能力。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2---+ +-2-2-A.CO3、HCO3、OH、NaB.K、Cl、S、CO3

+-+2-2+2+-C.H、Br、Na、SO3 D.Ba、Cu、NO3、SO2-4

考查目的:离子能否共存就是看这些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本题对学生分析能力进行考查。 12.固体A、B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在A、B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将A和B在高温时燃烧,产物都是C(固体)和D(气体)。由D最终可制得E(酸),E和另一种酸 组成的混酸常用于制取有机炸药。E的稀溶液和A反应时,生成G(气体)和F(溶液),G通入D的 水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在F中滴入溴水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该沉淀加热时又能转变为C。根据上述事实回答: (1)A的化学式是 ,B的化学式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煅烧生成C和D ②G通入D溶液中 ③在F中滴入溴水 ④A和E的反应 考查目的:硫的化合物的一些性质以及学生综合推理能力。

13.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少量的SO2,为防止污染大气,排放前应进行尾气处理,使其得到综合利用。

- 17 -

(1)某硫酸厂每天排放5000m(标况)尾气,其中SO2的体积分数为0.2%,若用NaOH溶液、石灰及氧气等物质处理,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 )?

-1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200mL2 mol·L的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含33.4g溶质,试分析溶液的成分,并通过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考查目的:SO2的处理与回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4.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硫化钠溶液、亚 硫酸钠溶液、稀硫酸、烧碱溶液、氨水。

①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看到的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 看到的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考查目的:这道题要用到的知识有+4价硫的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现象,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5.摄影工艺中的废定影液的PH值小于7,其中含有银的复杂化合物,为了回收银,进行如下操作:向盛有定影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再加入硫化钠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过滤,将固体移入坩埚中加碳酸钠和硼砂(催化剂)混合加热,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将残留的固体用水洗涤,即得到固体银,而洗涤液中主要含有硫化钠,试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时为何要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2)过程中的黑色沉淀物质是什么?(3)写出加热时坩埚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查目的:这是一道信息题,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

16.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和S的速度,如下图所示,又已知这个反应的速度随着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 (1)为什么反应开始时反应速度加快? (2)为什么后期反应速度下降?

考查目的: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氧化还原反应,仔细分析反应式,是能回答问题的,考查分析问题能力。

17.将0.8g某种铁的硫化物在O2流里灼烧,使硫全部氧化为二氧化硫,再将所得的SO2通过氧化剂使之全部转化为三氧化硫,并与水化合完全转化为硫酸。这些硫酸恰好与40ml0.5 mol/L NaOH溶液中和,则某种铁的硫化物中含硫的质量分数 。

考查目的:这是一道多步反应的计算题,只要从多步反应中找出需要的关系式,便能解答。 训练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18.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 (B)硫化钠 (C)亚硫酸钠 (D)硫 代硫酸钠 (E)硫酸钠 (F)碳酸钠。向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浅黄色的沉淀析出,同 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根 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 (填分子式) 。

-+6

- 18 -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

第一种情况是 ,第二种情况是 ,第三种情况是 ,第四种情况是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考查目的:有关硫的化合物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19.有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已部分氧化变质:2Na2SO3+O22Na2SO4,某学生 设计了下列实验,确定Na2SO3的纯度:

①称取ag样品。称量时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②样品的溶解。溶解过程中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 ③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且用盐酸酸化。 (1)为什么要用盐酸酸化?

(2)BaCl2为什么要过量? (3)怎样检验BaCl2溶液是否过量? (4)为什么要洗涤沉淀?

(5)怎样洗涤沉淀?

(6)怎样判断沉淀是否洗净?

(7)烘干沉淀并计算。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为bg,列出计算Na2SO3纯度的计算式。

考查目的:这是一道综合实验题,要回答完整本题必须对这个实验有一条清晰的实验方案, 考查实验能力。

20.将amol H2S和1mol O2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KPa),在120℃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d1和d2。若a的取值不同,则H2S的氧化产物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1)全部是SO2,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 。 (2)全部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 ,并且d1 d2(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部分是SO2,部分是S,此时a的取值范围是 。反应所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 mol。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以含a的代数式表示)。

考查目的:H2S气体的燃烧问题是一个考试热点,完成本题要对H2S燃烧原理、条件非常熟练。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21.某工厂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时采用“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铵”的方法。该厂初步处理 后的废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2%。使该废气在400℃时以3

5m/h的速率通过催化剂层与速率为20L/h的氨气混合,再喷水使之发生反应,2NH3+H2SO4(NH4)2SO4将得到的溶液在结晶装置中处理,可得到硫酸铵晶体。将气体都折合为标准状况下进行计算:

3

(1)该工厂为什么将废气以5m/h的速率与速率为20L/h的氨气混合为最佳配比(用计算说明 )?

3

(2)若该厂每天排放10000m这种废气,按上述方法该厂每月(30天)计算可得到硫酸铵多少

3

吨?消耗氨气多少m?

考查目的:本题是为保护环境处理废气中的SO2的方法之一,并且要从量的角度对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反应物、生成物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 考 答 案

1.AD 2.A 3.AC 4.C 5.BD 6.B 7.D 8.C 9.CD 10.AD 11.B 12.(1)FeS FeS2 (2)①4FeS2+11O2

2Fe2O3+8SO2↑ ②2H2S+SO2=2H2O+3S↓

- 19 -

③6FeSO4+3Br2=2Fe2(SO4)3+2FeBr3 ④FeS +H2SO4=FeSO4+H2S↑ 13.(1) S ~ CaSO4·2H2O 1mol 172g

5000?10322.4×0.2% x

x=76780g=76.78kg

+-1

(2)若溶液中溶质全为Na2SO3,则Na=2mol·L×0.2L=0.4 mol, Na2SO 3质量为0.2 mol×126g/mol=25.2g<33.4g; 若溶质是NaHSO3,则质量是:

0.4 mol×104g/mol=41.6g>33.4g

所以,33.4g溶质是Na2SO3和NaHSO3的混合物。 设Na2SO3的物质的量为x,NaHSO3为y

解得:x=0.1 mol, y=0.2 mol 14.①溴水,溴水褪色

2-+2--Br2+SO3+H2O2H+SO4+2Br

②稀H2SO4、Na2S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2-2-+

2S+SO3+6H3S↓+3H2O

15.(1)中和酸,防止加Na2S时产生H2S气体 (2)Ag2S

(3)2Ag2S+2Na2CO3 4Ag+2Na2S+2CO2↑+O2↑

---2-+

16.反应式:ClO3+3HSO3Cl+3SO4+3H

++

(1)反应刚开始有H产生,H浓度逐渐增大,反应速度增大

++-+

(2)反应物浓度下降,H因反应H+HSO3H2O+SO2↑,H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度减小。 17.40%

18.(1)SO2 (2)第一种情况是:B、C、F,二种情况是:B、D、F。 19.①天平、砝码、药匙 ②加速物质的溶解 (1)防止BaSO3的沉淀生成

2-(2)使SO4完全沉淀

(3)取滤液滴入BaCl2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4)防止混有可溶性物质

(5)将沉淀置于过滤器中用蒸馏水冲洗

(6)取洗涤液滴入少量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

?2x?y?0.4??126x?104y?33.4

223a?142b233a(7)×100%

aa20.(1)a≤2/3 (2)a≥2;大于 (3)2/3<a<2;1-2;1+2

21.废气中SO2的体积为10L/h,而NH3体积为20L/h,其体积比1∶2 与反应式: 2SO2+ O22SO3、SO2+2NH3+H2O(NH4)2SO4中系数1∶2相一致。

33

(2)3.5357吨 1.2×10m

碱金属

第四章 碱金属

一、考纲要求

1.掌握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钠的保存和重要用途.

2.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Na2CO3与NaHCO3的联系与区别.

- 20 -

3.掌握碱金属的性质,理解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掌握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 钾及其离子的操作技能. 二、知识结构

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制法: 名称和符号 锂(Li) 钠(Na) 钾(K) 铷(Rb) 铯Cs 原子序数 3 11 19 37 55 原子结构 简图 电子式 Lix Nax Kx Rbx Csx 结 主要化合 价 构 相同点 不同点 原子半径 离子半径 金属活动性 单质还原性 阳离子氧化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 质 颜色和状态 密度 熔点 沸点 +1 +1 +1 +1 +1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1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层灵敏不同,依次增多 依次递增 依次递增 依次递增 依次递增 依次递减 银白色固体 0.534/cm 依次递减 依次递减 2Li+O22LiO 4Na+O22Na2O 2Na+O2Na2O2 2K+O22O2 K+O2KO2 K Rb+O2RbO2 Cs+O2CsO2 31.97/cm 30.86g/cm 31.532g/cm 31.879g/cm 3跟氧气反应 跟卤素反应 跟硫反应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如(CuSO4) 制法 2M+X22M+S2M+2H2O2M+2H+2MX(M、X2表示碱金属、卤素) M2S 2MOH+H2?反应剧烈程度:Li

2.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法: 名称和化学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式 颜色和状态 类别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氢氧化钠(NaOH) 无色固体 碱性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 过氧化物 离子化合物 碱 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Na+[?O.... ? ]Na+ *Na+[?**O.... ? .O.... Na+[?*O.... ? H]- *? ]2—Na+ 氧元素化合价 化学键 稳定性 与水反应 Na2O+2HCl+H2O Na2O+CO2与酸酐反应 Na2O+2NaHSO4aSO4+H2O Na2O+H2O+CuSO42N 2NaCl -2 离子键 不稳定 Na2O+H2O2NaOH -1 离子键 非极性键 比Na2O稳定 2Na2O2+2H2OO2? 2NaO2+4HCl+O2?+2H2O Na2CO3 2Na2O2+2CO2CO3+O2? 2Na2O2+4NaHSO4Na2SO4+O2?+2H2O 2Na2O2+H2O+CuSO4 4 2Na2 4NaCl NaOH+HCl+H2O 2NaOH+CO2+H2O NaOH+CO2NaOH+NaHSO4SO4+H2O 2NaOH+CuSO4OH)2?+Na2SO4 NaCl -2 离子键 极性键 离子键 极性键 4NaOH+ 不反应 与酸反应 Na2CO3 NaHCO3 Na2 Cu( 与盐溶液反应 Cu(OH)2?+Na2SO4 Cu(OH)2?+2Na2SO4+O2? 2Na+Na2O2制法 6Na+2NaNO22Na2O N2+4Na2O 2Na+O2Na2O2 Na2O+H2O2NaCl+2H2O2NaOH 电解2NaOH+ Cl2?+H2? 用途 制氢氧化钠 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 化工原料、制纸浆、肥皂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制法: 名称和化学式 碳酸钠(Na2CO3) 俗名 颜色和状态 水中溶解性 热稳定性 纯碱、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 稳定 碳酸氢钠(NaHCO3) 小苏打 白色粉末 易溶(比Na2CO3)小 不稳定 2NaHCO3 - 22 -

Na2CO3+CO2?+H2O 与酸反应 CO3+H-2-+HCO3 H2O+CO2? CaCO3?+2 -HCO3+H+-CO2?+H2O HCO3+H+与某些碱反应 Ca(OH)2+Na2CO3NaOH NaHCO3+Ca(OH)2CaCO3? +NaOH+H2O 2NaHCO3+Ca(OH)2 CaCO3?+Na2CO3+2H2O 与某些盐反应 BaCl2+Na2CO3BaCO3?+2NaCl NaHCO3+NaHSO4H2O+CO2? Na2SO4+ 与CO2反应 相互转化 Na2CO3+CO2+H2ONa2CO3 2NaHCO3 不反应 NaHCO3 NaHCO3 2Na2CO3+H2O+OC2? 加酸产生CO2较Na2CO3快加热分解出CO2 NaOH+CO2NaHCO3 制法 NaOH+CO22NaHCO3鉴别 加酸产生CO2加热难分解 用途 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 发酵粉、治胃酸过多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通过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长久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现象和原 理.

2.通过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实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与酸溶液、盐溶液、碱溶液反应时的现象及实质.

3.通过Na2O2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Na2O2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及所起的作用. 4.通过Na2O2、NaHCO3、NaOH的性质的学习,掌握有关Na2O2与NaHCO3混合加热 、NaOH与NaHCO 3.混合加热类型习题的计算. 四、能力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其中最多的是碳酸钠 B.运用钠蒸气放电发光的性质,制造的高压钠灯能发出强烈的白炽光,其射程远,穿透力强 ,可作航船的探照灯.

C.单质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钼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氧化出来. D.钠着火后,可用砂子灭火,不能用水,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知识点:钠在自然界中存在.钠的化学性质和钠的用途. 能力点:再现能力、辨别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看到的现象是:( ) A.置换出金属钙而有固体析出 B.置换出氢气单质

C.反应比在水中剧烈、引起燃烧 D.溶液变浑浊,并放出气体

知识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原理、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晶体析出的条件能力点:再现能力、迁移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 23 -

3.在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ag,该温度下,用bg水溶解一定量的Na2O2形成饱和溶液,需加入Na2O2的质量为( )克。

39abA.4000?9a

知识点: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性质以及溶解度概念理解。 能力点:再现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4. 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与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

A.2.1g B.3.6g C.7.2g D.无法计算 知识点:CO、H2、Na2O2的化学性质

能力点: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5.锂是一种活泼金属,它在工业上的用途有( )

①作光电材料 ②化工生产中的催化剂 ③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④制取高强度玻璃 ⑤制热核反应的材料

A.①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知识点:考查锂的物理性质。

能力点: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再现能力。

6.Na2O2与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不可能是( ) A.Na2O2、Na2CO3 B.Na2CO3

C.Na2CO3、NaOH D.Na2CO3、Na2O2、NaOH 知识点:Na2O2、NaHCO3的化学性质 能力点:综合推理能力

7.下列关于钾、钠、铷、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B.单质的密度均小于1

C.其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D.氧化能力最强的是钠原子

知识点: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性质递变规律. 能力点:再现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推理能力.

8.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只含钾元素的化合物 B.该溶液中一定含钠离子

C.该溶液可能含有钠离子,但一定含有钾离子 D.该溶液可能含有钾离子,但一定含有钠离子 知识点:焰色反应.

能力点:辨别能力、推理能力

9.碱金属如锂、钠、钾、铷等)溶于汞可形成良好的还原剂“汞齐”,取7g碱金属的汞齐与

3

水作用得到2.24L氢气(标况),并得1L密度为ρg/cm的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是( )

39abB. 4000?9a abC.100 39abD.4000

0.8A.?%0.48B. ?%0.32C. ?%0.7D. ?%

知识点:碱金属、汞的化学性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点: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10.超氧化钾(KO2)常用于急救,它能吸收CO2生成碳酸盐和氧气.若用156g金属钾在一定条件下与O2充分反应生成KO2,用此KO2完全吸收CO2,则生成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11.2L B.22.4L C.44.8L D.67.2L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

- 24 -

能力点:发散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11.工业上生产Na、Ca、Mg都用电解其熔化的氯化物,但钾却不能用电解KCl熔化物的方法制得,因金属钾易溶于熔化的KCl中而有危险.现在生产钾是用金属钠和熔化的KCl反应制取 .有关数据如下:

3

熔点(℃) 沸点(℃) 密度(g/cm)

Na 97.8 883 0.97 K 63.7 774 0.86

NaCl 801 1413 2.165 KCl 770 1500升华 1.984 工业上生产金属钾的化学方程式和条件是:KCl+Na 850℃ NaCl+K

(1)工业上制金属钾主要运用到上表所列的哪些数物理常数

(2)工业制金属钾主要应用什么原理使反应变为现实 知识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平衡移动的条件. 能力点: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12.“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可通过以下实验 加以说明:

①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C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用弹簧夹(K1 、K2)夹持好,其目的为 。

②试管A内的试剂X应是 时,打开弹簧夹K1、K2,加热试管C约几分钟后,将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B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试管C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则所得的化学结论是 。

③试管A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时,其他操作同②,通过 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1818

④CO2和Na2O2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Na2O2+ CO2+H2O—— 。 知识点:Na2O2与CO2的反应机理。

能力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C 6.A 7.BD 8.C 9.AB 10.D 11.略 12.①以防止试管C内Na2O2和外界相通时发生吸潮现象 ②浓H2SO4 Na2O2与干燥的CO2不反应 ③带火星的

1818

小木条在试管B的液面上剧烈燃烧,同时黄色粉末变成白色粉末 ④2Na2O2+2CO2+2H2O=

18

2Na2CO3+2H2O+O2↑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 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25 -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及其性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5.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6.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 子结构的关系。 二、知识结构

1. 1. 原子结构及离子结构中各种基本微粒间的关系 原子种类 微粒之间的关系 中性原子 A Z 阳离子 A n Z 阴离子 A m Z 2.同位素及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特性 同 位 素 1. 1.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2. 2. 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的原子含量一般是不变的. 它反映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间的关系.故单质、化合物间不可能是同位素。如H2和D2及H2O和D2O之间不存在同位素关系。只有质子1618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才是同位素;如获至宝8O和平共处8O1414是同位素,而且6C和7N不是同位素。 天然存在的元素中,许多都有同位素(但并非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因而发现的原子种数多于元素的种数。 按初中所学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求算方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与一个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质量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质子数 + 中 子 数 判定 方法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

112C原子质量的12的比值。显然,所用原子质量是哪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其结果只能是该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该定义严格说应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比值的近似整值即为该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值等于该同位素的质量数。 因天然元素往往不只一种原子,因而用上述方法定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不合适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天然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原子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数字表达式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M=M1×a1%+M2×a2%+……。若用同位素的质量数替代其相对原子量进行计算,其结果就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结果通常取整数)。我们通常采用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 - 26 -

量 3. 3.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核 1 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个电子 外即: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电 代表符号 K L M N O P Q 子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72 98 排 2 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节个)。 布 3 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规 4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满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然后才由里往外,依次排律 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 注 1. 1. 以上几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 意 2. 2. 上述乃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只能解释1~18号元素的结构问题,事 若要解释更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其它规律。 项 原 子 结 构 的 表 示 方 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要理解图中各符号的含义。例: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意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 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Cl: 电子式 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的数目表 示该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的式子。小黑点或“×”的.数目即为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如Na、Mg.、.Al. 、..N... 、.O..... ,:Cl....Ar. 、:: ....

4.元素周期律 涵 义 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实 质 核外电 子排布 原子半径 主 要 化 合 价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是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至8(若K层为最外层则由1递增至2)而 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呈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由 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多少决定,它是反映结构的一个参考数据。 最高正价由+1递变到+7,从中部开始有负价,从-4递变至-1。(稀有气体元素化合价为零), 呈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般存在下列关系: 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最高氧化物的水化 物的碱性渐弱,酸性 渐强,呈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在一个周期内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 27 -

质 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引力 渐强,使元素原子失电子渐难,得电子渐易,故有此变化规律。 5.简单微粒半径的比较方法 原 1.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子 半 例:rNa>rMg>rAl>rSi>rp>rs>rCl 径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例:rLi<rNa<rk<rRb<rCs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2+3+例:rCl->rCl,rFe>rFe>rFe 离 2. 2.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子 2--+2+3+例:rO>rF>rNa>rMg>rAl 半 3. 3. 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径 +++2-2-2-2-例:rLi<rNa<rK<rRb+<rcs+;rO<rs<rse<rTe 4. 4. 带电荷、电子层均不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2++++2+ 例:比较rk与rMg可选rNa为参照可知rk>rNa>rMg 6.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金 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属 判 2.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性 断 3.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比 依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较 据 n+m+5.若x+y?x+y 则y比x非金属性强。 非 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金 1.与H2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判 属 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断 性 方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比 n-m-法 4.A+B?B+A 则B比A非金属性强。 较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位置与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 元素的种数 1.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短 第一周期 周 周 第二周期 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长 期 第五周期 周 第六周期 期 第七周期 主 ⅠA族 族 ⅡA族

2 8 8 18 18 32 不完全周期 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2.对同主族(nA族)元素 若n≤2,则该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上一周期的元素种数。 若n≥3,则该主族某一元素的原子序数与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为该周期的元素种数。 最外层电子数 - 28 -

族 ⅢA族 ⅣA族 ⅤA族 ⅥA族 ⅦA族 零 族 ⅠB族 副 ⅡB族 ⅢB族 族 ⅣB族 ⅤB族 ⅥB族 ⅦB族 第Ⅷ族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主族序数 价电子数 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He为2个除外)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等于族序数(第ⅠB族、ⅡB族除外) 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外 有三列元素 8.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化合价 同周期(左?右) 逐渐增大 相同 逐渐减小 最高正价由+1?+7负价数=8-族序数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上?下) 增大 增多 逐渐增大 最高正价和负价数均相同,最高正价数=族序数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水溶液的酸性。

9.元素的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10.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 化 晶体或分子内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定义 学 通常叫做化学键。 - 29 -

键 离 子 键 强烈的体现形式 定义 本质 使原子间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只能在一定平衡位置 振动。破坏这种作用需消耗较大能量。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稳定的阳离子 ? 活泼金属 M???M n+?ne形成条件和原因 ?Xm- 活泼非金属 ??? ?me?达平衡??? 吸力、斥力离子键 ? 稳定的阴离子 形成过程表示方法 1.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小,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影响强度的因素及的熔沸点就越高。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多,作用越强。含有该键的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就越高。 11.共价键 定义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形成条件 本质 表示方法 1.电子式:H.一般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成键原子具有未成对电子 成键的两原子核与共用电子对的静电作用. H??cl:.... H?.N?...H 2.结构式 H—Cl H H—N—H 形成过程 H×+.cl:??cl:*........H 分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 分 类 极性键 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偏于任何一方 特定:存在于同种原子之间 A—A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此键。 例:Cl2、H2O2、Na2O2 定义:共用电子对偏向成键原子的一方 特点:存在于不同种原子之间 B—A 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都可能含有此键 键 键能 折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这个键能 - 30 -

参 数 键长 键角 就 叫键能。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两成键原子核之间的平均距离叫键长。 键越短、键能较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分子中相邻的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叫键角。它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12.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结构特点 电荷分布特分子中的键 判断要点 实例 类别 点 非极性分子 空间结构特点 空间结构不对称 正负电荷重心重叠,电子分布均匀 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叠,由于分布不均匀。 非极性键极性键 极性键(可能还含有非极性键) 空间结构特点 空间结构不对称。 H2、CO2、BF3、CCl4、C2H2、C2H4 HCl、H2O、NH3、CH3Cl 极性分子 13.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类型 离子晶体 结构成微粒 构 作用力 硬度 性 熔沸点 传导 质 溶解性 实例 化学键 阴离子、阳离子 离子键 较大 较高 固体不导电,溶化或熔于水后导电 易溶于极性溶剂 盐、强碱等 原子晶体 原子 共价键 很大 很高 一般不导电,有些是半导体。 难溶 Si、SiO2、SiC 分子晶体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很小 很低 固体不导电,有些溶于水后导电 相似相溶 干冰、纯净磷酸 14.化学键与分子间力的比较

概念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 存在范围 强弱比较 性质影响 主要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 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内或晶体内 键能一般120-800KL/mol 分子间 约几个或数十KJ/Mol 分子间力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构成原子和离子的各基本微粒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氧化还原反应及摩尔反应热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2.同位素的概念及其判断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物理上原子核物理如核裂变、核聚变反应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迁移转换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 31 -

该知识点易于与摩尔反应热及有机化合物化学式的推导等知识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原子物理(如能级能量,电子跃迁所需能量的计算)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5.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及实质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及迁移应用能力。 6.微粒半径比较及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相互推断。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推理及演绎推理能力。 8.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位、构、性三者的相互推断。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及迁移运用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也易出现推断和预测未知新元素的位、 构、性等信息考查题型。

9.元素周期表对科研及生产的指导作用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

该知识点易与工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用途的一些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如催化剂、农 药等)进行综合能力考查。

10.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与判定方法。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电解质溶液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11.化学键、分子结构的确定与表示方法。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12.晶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通过该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以及将晶体中的化学问题 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推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该知识点易于与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和物理中晶体的性质等知识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四、能力训练

1.氮化硼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都相同的是( ) A.硝酸钠和金刚石 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 D.苯和萘

知识点:考查以氮化硼为代表的原子晶体的性质——超硬、耐磨、耐高温。 能力点:再现能力、推理能力。

2.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两种微粒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可能是同位素 B.可能是不同的分子

C.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知识点:微粒的分类,微粒的电性与微粒内质子数和电子数的量的关系。 能力点:发散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m+n-3.若aX与bY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b=a-n+m B.b=a-n-m

C.离子半径X<Y D.原子半径X<Y

知识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构成离子、原子的各种基本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微粒半径的比较

能力点:再现能力,辨认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1011

4.硼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5B和5B,已知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0,则硼元素中10

5B的质 量分数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20% B.略大于20% C.略小于20% D.80%

m+

n+

- 32 -

知识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能力点:计算推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5.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 D.氯化氢热稳定性高 知识点: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一些判断标准。 能力点:再现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233537

6.自然界中氯化钠是由11Na与17Cl和17Cl所构成的。已知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

37

则11.7g氯化钠中,含17Cl的质量为( )

A.1.5g B.1.65g C.1.75g D.1.85g 知识点: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与计算,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能力点:理解能力,计算推理能力。

7.下列各种元素中,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其它各层电子数之和的元素是( ) A.Mg B.S C.O D.Ar 知识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能力点:再现能力,辨认能力。

8.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原子,其核电荷数可能为:( )

A.14 B.8 C.13 D.17 知识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选项中间接指出)。 能力点:再现能力,辨认能力,或逆向思维能量。

9.表示某带电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则可用它 表示的阳离子共有( )

A.1种 B.3种 C.4种 D.5种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意,原子结构与离子结构的相互联系,1~18号元素的各 种微粒的结构特点。

能力点:再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

10.某简单离子核内有n个质子,该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氖原子相同,则它所带电荷的数值可 能为( )

A.n-10 B.10-n C.n+10 D.n/10

知识点:微粒电性与构成微粒的质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能力点:想象能力,推断能力

1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

A.XYZ4 B.X2YZ3 C.XYZ3 D.X4YZ4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组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规则,元素位置与元素 性质的关系。

能力点: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12.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原子半径。 B.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电子数是8。 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弱。 D.单质铍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律的迁移应用。共价化合物的形成特点,金属性强弱的客观标志。

能力点:逻辑思维能力,迁移应用能力。

13.短周期元素X和Y,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Y元素在X元素的前一周

2-期, Y离子和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关于X和Y形成的化合物Z的说法是:( )

- 33 -

A.可能是一种酸酐 B.Z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C.Z的分子式可能是X2Y5 D.Z是一种离子晶体

知识点:元素位、构、性的关系,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元素化合物知识。 能力点:分析推断能力,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

14.下列性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知识点:考查化学键的知识。 能力点:发散思维和推断能力。

15.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A.制农药的元素 B.制催化剂的元素 C.做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材料的元素

知识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点:分析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16.元素A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B元素和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AB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则AB2是( )

A.MgF2 B.CaCl2 C.K2S D.Na2O

知识点: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时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特征。 能力点:将题给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17.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B、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

和是 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是:( )

A.C、Al、P B.N、Mg、S C.O、P、Cl D.O、Cl、P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能力点:分析归纳能力,推断能力。

18.同主族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YO4<H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强弱为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Y、Z C.原子序数大小为X>Y>Z

D.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X、Y、Z

知识点:位、构、性三者的关系,非金属性强弱的标志及判别方法。 能力点: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比较能力。

2-19.0.75 mol RO3共有30 mol电子,则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第ⅣA族 D.第ⅥA族 知识点:有关摩尔的计算,原子结构与位置的关系 能力点:计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

20.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A与B化合形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形成正一价阳离子 B.Z一定与水反应 C.Z的熔点较高 D.Z一定是M2O型离子化合物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离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能力点:分析归纳能力,归纳推断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21.下列哪一组元素的原子间反应可以形成离子键( ) 原子 a b c d e f G M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A.a和f B.a和c C.d和g D.b和g 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联系,共价键、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能力点:归纳能力、推理能力。

- 34 -

22.由钙、钛、氧三种元素可形成某化合物,其晶胞的空间构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可推知 识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Ca8TiO12 C.Ca4TiO3

B.Ca4TiO6

D.CaTiO3

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晶胞概念掌握的程度。 能力点:空间推理、综合能力。

+-23.右图是氯化钠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小圆圈是晶体中的Na或Cl

+

所处的位置,晶体中 ,在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

Na离子共有:( )

A.4个 B.6个 C.8个 D.12个 知识点: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空间排列规律

能力点:分析推断能力,想象

能力及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4.氮化铝(AlN)常用作砂轮及高温炉衬的材料,不导电,可推知它属于:( ) A.离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无法确定 知识点:晶体结构,各类晶体的特性与用途的关系。 能力点:逻辑思维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

25.甲烷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碳原子处在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处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因为空间对称,它是一个非极性分子,若用一个氯原子取代一个氢原子后,形成一氯甲烷(CH3Cl),下列对一氯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四面体 B.非极性分子 C.极性分子 D.四面体 知识点:分子对称性与键角、键长的关系及立体几何的有关知识。

能力点: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理解能力及分析推断能力。

26.1987年2月,朱经武教授发现钇钡铜氧化物在90K温度下即具有超导性。若该化合物的最 小结构单元如右图所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YBa2CuO7-x B.YBa2Cu2O7-x C.YBa2Cu3O7-x D.YBa2Cu4O7-x

知识点:晶体结构及每个最小结构单元中所含微粒数的计算方法。 能力点:空间想象能力,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及归纳计算的能力。

27.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B、C同周期。A、B组成 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和丙都为液态 ,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为固态,丁中 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为2∶1。写出化学式,甲 ,乙 ,丙 ,丁 ,戊 。 知识点:正确使用元素周期表,对一些常见化合物的性质的掌握。 能力点:理解能力,推断能力,应用能力。

128.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g,一个N2O5分子质量为bg,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6作为相

对原子量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能力点:理解能力,分解重组及迁移转换等应用能力。

29.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Be与Al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已知AlCl3熔沸点较 低,易升华。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的离子方程式 ;

(2)Be(OH)2与Mg(OH)2可用 试剂鉴别,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BeCl2是 化合物(填写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4)Li和Mg根据对角线规则,性质也相似,则Li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产物的化学式是

- 35 -

;同时还有少量 生成。 知识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对角线规则。 能力点: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30.某简单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且X、Y 均为不大于20的正整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微粒一般情况下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2)若该微粒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只需得到一个电子就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3)若该微粒为阳离子,且对应的碱为可溶性强碱,则x= y= 。

知识点: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化合物知识。 能力点:再现能力,辨认能力,分析推断能力。

31.有A、B、C、D四种元素,常温下A单质为深红色液体,B、C、D三种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均小于18,且三者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化合;D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是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两倍;C、D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且C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D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的一半。

(1)A是 元素、B是 元素、C是 元素、D是 元素。

(2)用电子式表示B、D两种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3)C与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常温下为易挥发的晶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知识点: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表示方法,元素化合物知识

能力点:分析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C 15 C 2 D 16 B 3 BC 17 C 4 C 18 CD 5 B 19 BC 6 D 20 D 7 B 21 AD 8 A 22 D 9 B 23 D 10 AB 24 B 11 BD 25 CD 12 AC 26 D 13 AC 14 D 27.CH4 H2O2 H2O Na2O2 Na2O 28.8(b+a)/b-a

-2--29.(1)Be+2OHBeO2+H2↑ (2)NaOH溶液 Be(OH)2+2OH(4)Li2O Li3N 30.(1)Ar

(2)

(3)x=19 y=8

31. (1)A—溴 B—氢 C—氧 D—硫 (2)H×+· ·+H?H...BeO2+2H2O (3)共价

2-

s..×

?S?.....H

(3)SO3

第六章 氮和磷

- 36 -

一、考纲要求

1.能运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熟练地写出氮、磷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认识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以及引起氮族元素性质异同的原因。 3.认识氮气的分子结构、性质及重要用途。 4.熟悉氮在五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固定 的重要性。

5.理解氨分子结构对性质的决定作用;掌握氨、氨水、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

6.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及NH4检验方法。

7.掌握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8.掌握硝酸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和工业上氨催化氧化法制硝的酸反应原理;了解其主要 生产过程。

9.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会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各种 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10.认识白磷和红磷的性质、用途及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了解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及磷酸的工业制法。 二、知识结构

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磷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3.氮无限制族元素的主要性质及递变规律 元素 氮 磷 原子序数 单质色态 7 无色气体 15 砷 33 锑 51 银白色金属 630.74 -3,+3,+5 Sb2O5 H3SbO4 铋 83 银白色或微红色金属 1560 +3,+5 白色(淡黄)灰色固体 固体,暗红色固体 44.1(白磷) 817(2.86×10Pa) 熔点(℃) 化合价 -209.86 -3,+1,-3,+3,-3,+3,+5 +2,+3,+5 +4,+5 N2O5 HNO3 P2O5 H3PO4 As2O5 H3AsO4 最高价氧化物及对应水化物酸性 Bi2O5 H3BiO4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 37 -

同H2化合条件及氢化物稳定性 非金属性 一定条件直接化合,NH3很稳定 很难直接化合,PH3不稳定 不能直接化合,AsH3受热分解 不能直接化合,SbH3很易分解 不能直接化合,BiH3常温分解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4.氮和磷的氧化物性质与制法 氧一氧化一氧化氮 化二氮 物 分N2O 子式 NO 三氧化二氮 N2O3 二氧化氮 五氧化二氮 三氧化三磷 五氧化二磷 NO2 N2O5 P2O3 P2O5 白色固体 蜡状固体 白色固体 颜无色甜无色气体 色味气体 状态 与溶解但不溶于水 水不反应 作用 蓝色液体 红棕色气体 N2O3+H2O2HNO3 3NO2+H2O2HNO3+NO? P2O3+H2O2HNO3 P2O3+3H2O冷PO+HO25322H3PO4 热2H3PO4 稳不太稳定定 性 易与O2反应用2NO+O22NO2 不稳定 不稳定2NO2N2O4 不稳定 不稳定 P2O3+O2P2O5 制NH法 NO43稳定 3Cu+8HNO3(稀) NO2+NO 3Cu(NO3)2  ?  +2NO?+4H2O N2Cu+4HNO3(浓) 2NO2+O3 P4+3O2 Cu(NO3)2 (充足)  ?   N2O5+O2 点燃 ?+2NO2+2H2O N2O3 P4O6(P2O3) O P4+5O2(充足) ?+2H2O 点燃 P4O(P10 2O5) 5.氮和磷的氢化物结构与性质 氢化物的名称 氨气 氢化物分子式

磷化氢 PH3 - 38 -

NH3 电子式 H?分子构型 键的极性 晶体类型 颜色和状态 毒性 .N.?H..?H .H?..?HP..?H .三角锥形 极性 分子晶体 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无毒 三角锥形 极性 分子晶体 无色气体 剧毒 2PH3+4O2P2O5+3H2O (空气中能自燃) 4NO+6H2O 催化剂与O2反应 4NH3+5O2 ?4NH3+3O2  ?  2N2+6H2O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NH3+H2O+-NH4+OH NH3+HClNH3?H2ONH4Cl 难反应 PH3+HClP4+6H2PH4Cl 4PH3 催化剂制法 N2+3H2 ?加压2NH3(工业) 2NH4Cl+Ca(OH)2+CaCl2+2H2O 6.磷的同素异形体性质 异形体 白磷(黄磷) 红磷(赤磷) 组成 色态 水溶性 CS2中溶解 着火点 燃烧 构型 P4 白色蜡状固体 不溶于水 溶解 40℃ 空气中自然 正四面体 P(结构复杂) 红棕色固体 不溶于水 不溶 240℃ 不能自然 复杂 相互转化  ?   ?  ?2NH3 异形体 键角 键的极性 白磷(黄磷) 红磷(赤磷) — 60°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密封保存 分子极性 非极性分子 保存 保存在水中 白磷 红磷 鉴别 空气中自然 7.硝酸与磷酸性质 物质 硝酸 颜色状态 挥发性 水溶性 纯硝酸为无色易挥发液体,因溶解部分NO2呈黄色 易挥发,有刺激性气体 与水互溶,强酸,有酸的通性 磷酸 纯磷酸为无色晶体,浓溶液为无色粘稠状液体(83%上) 难挥发性酸,吸湿性强 与水互溶,中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 39 -

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 稳定性 4HNO3很稳定 光或热4NO2?+O2?+2H2O 几乎无氧化性,可制HBr、HI及能氧化Au、Pt外所有金属和部分非金属C+4HNO3氧化性 浓 ?  ? ?  CO2+2H2O+4NO2?;H2S等2NaBr+H3PO4 Cu(NO3)2+2NO2?+2H2O Na2HPO4+2HBr? Na2S+H3PO4Cu+4HNO3浓 ?  Na2HPO4+H2S 实验室制法 NaNO3+H2SO4浓工业制法(氨氧化法) 微热NaHSO4+HNO3?(HNO3易P2O5+3H2O热2H3PO4 分解不能加热) 催化剂4NH3+5O2 ?2NO+O24NO+6H2O 2HNO3+NO? Ca3(PO4)2+3H=SO4浓3CaSO4 ?+2H3PO4 2NO2;3NO2+H2O鉴别 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气体 3Ag++PO3-4Ag3PO4?(黄色) (先用碱中和) 8.氨和铵盐的性质与制法 名称与符号 颜色与状态 化学键类型 晶体类型 水溶性 氨(NH3) 无以刺激性气味气体 共价键 分子晶体 易溶于水,溶液为减性 ① ① 水合反应: NH3+H2ONH3?H2ONH4+OH- +铵(NH4) 白色晶体 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 离子晶体 均易溶于水,溶液多酸性 ① ① 同碱反应: + 催  化学性质 ② 同O2反应:4NH3+5O2 ?③ 同酸反应:NH3+HNO34NO+6H2O NH4NO3 2NH4Cl+Ca(OH)3 ?  CaCl2+2NH3  ?  ?+2H2O;NH+4+OH- 溶液NH3?+H2O ② ② 受热分解 2NH4NO3 ?  ??2N2+O2+4H2O +③水解NH4+H2O制法 NH3·H2O+H + ?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NH3+CO2+H2O2NH3+H2SO4NH4HCO3 (NH4)2SO4 - 40 -

N2+3H2 2NH3 与碱混合加热有使石蕊试纸变蓝气体 鉴别 与HX冒白烟,湿红石芯试纸变蓝 +相互关NH3 NH4 系 9.硝酸盐和磷酸盐性质与鉴别 盐类 硝酸盐 颜色状态溶解性 一般为无(白)色晶体一般都 易溶于水 加热时都易分解,分解规律:K热稳定性 +磷酸盐 一般为无色晶体 磷酸=氢盐易溶于水,其它磷酸+盐只K+、Na+、NH4盐溶于水 热稳定性高。(磷酸盐之间相互化)磷酸氢盐 磷酸氢盐 磷酸盐 转磷酸 ?Na+,Mg2+?Cu2+,Ag+?Au3+亚硝酸盐?O2 氧化物?NO2?O2金属?NO2?O2硝酸盐与浓H2SO4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鉴别 PO4+3AgAg3PO4(黄)  ?  4NaNO3+2H2SO4(浓)+Cu2Na2SO4+Cu(NO3)2 鉴别HPO2-4,H2PO-4可先加碱中3-和再按PO4鉴定 +2NO2?+2H2O 3-+ 10.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特征元素化合物有变化) 基 氧化反应: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反应。化合介升高 本 还原反应: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反应。化合价降低 概 氧化剂:得电子物质。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 念 还原剂:失电子物质。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 还原性 转 化 关 系 ? 化合价升高 ?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产物 还原剂???变化 - 41 - ?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氧化剂???反应物 化合价降低 氧化性 电子转 移表示法 方程式配平 单箭号表示法 表示意义 二者主要区别 箭号起止 双箭号表示法 电子数目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方法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步骤 求最小公倍数,得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有关计算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实质和转换关系有正确认识;能从具体反应中识别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会进行多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比较或者从物质化合价来确定氧化剂、还原剂相对强弱。

2.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根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的原则,用化合价升降法熟练地配平氧化还 原反应方程式,了解最小公倍法(找出反应前后出现“个数”最多的原子,按最小公倍数进行配平)配平氧—还反应的方法;对有缺项不完整的反应式,能先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异正确判断缺项物质,然后加以配平。

4.通过综合归纳、总结,掌握氮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其中包含①周期表中的位置,单质化学 性质递变。②气态氢化物物理、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NH3、PH3)。③通过比较NO、NO 2、P2O5、HNO3、H3PO4掌握氧化物和酸的性质。④由常见无机盐性质对比对硝 酸盐、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溶解性、热稳定性及重要的化学性质(含磷酸盐与酸 式盐间转化)有正确的认识。⑤由N、P、As单质、氧化物和酸性质的学习,掌握非金属及氧 化物和酸的反应规律。⑥通过磷酸盐、磷酸氢盐、磷酸二氢盐性质学习,掌握酸式盐和弱酸 盐的反应规律。⑦由H2O同NO2,水同P2O5,水同NO+O2等有水参加的反应,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除水是重要的溶剂外还直接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⑧从P与O2(量不同)反应 ,Ca3(PO4)2同H2SO4(量不同)反应,H3PO4与Ca(OH)2反应(量不同),Cu与 HNO3反应(浓度不同),P2O5与水反应(温度不同)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弄清反应条件 同反应产物的关系。

5.由概念辨析:能正确运用本章所学知识。例红磷、白磷性质对比及相互转化;“五水” 与其它“水”区别;从氮元素化合价态变化;分析氮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选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方法,这些都要求掌握。

6.完成思维迁移,简答题要求叙述准确并会解信息给予题。解简答题一般要抓三点:①认真审题②分析题意③用简明文字配合方程式写出答案。解信息给予题必须紧紧抓住题干给予的信息知识,在类比推论中注意题干的信息及推论的科学依据,完成知识的迁移。

7.要求对本章涉及计算题能进行归类,并且会正确的推论辨认。如本章中有关NO、NO2、O2不同组合同水反应的计算,就要先对这类气体混合物作总体定性分析,然后归纳成三种情况进行求解。涉及H3PO4同碱反应的计算也应如此处理。对于鉴别推断题要从实验现象中特殊现象以及反应的特殊规律等为突破口展开推断,直至有关物质全部推出。 四、能力训练

1.把铝粉和下列氮的气态氧化物混合后,加热至高温,均可生成氮气和氧化铝。若反应后气体的压强为反应前气体压强的1/2(恒温,恒容条件下测定)则氮的氧化物是( ) A.N2O3 B.NO C.NO2 D.N2O5 本题知识点为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其中涉及相关物理知识,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 42 -

2.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磷。家用洗涤剂是污水磷的重要来源(洗涤剂中含磷酸钠),对 于处理污水时要不要除去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磷污水排到自然水中,引起藻类增殖,使水变质,必须除去; B.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 C.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不必除去; D.磷对人无毒,除去与否都无关紧要。 此题考查的是磷的化合物用途,涉及环保知识和生物学科知识,可以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3.已知元素砷(As)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砷元素的最高化合物为+3 B.砷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砷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 D.砷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碱性

本题涉及的考查知识点为元素砷的一些相关知识点。

4.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 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5mol/L B.0.036mol/L C.0.026mol/L D.0.030mol/L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NO、NO2与O2作用的化学方程式,要求学生具备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物质量的浓度。

5.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 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

A.NO2 B.NO C.N2O D.N2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规律及硝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还原产物的价态变 化,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规律并灵活运用。

6.磷化氢的分子式为PH3,又称为膦,是一种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剧毒,膦在空气中的着火点是15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膦分子呈三角锥形,其中P—H键的键长要小于氨分子中 N—H 键的键长 B.膦的水溶液呈碱性,但其pH要比同浓度氨水的pH小 C.膦是一种还原性的气体,其还原性比氨气的还原性要强 D.化合物PH4I是一种很稳定的晶体,在受热时不分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具备 对比分析,发挥思维创造性的能力。

7.已知重水和普通水之间能发生置氢交换。D2O+H2O 2HDO,又知次磷酸(H3PO2)与D2O能发生交换,但NaN2PO2不能,由此可推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

本题为新信息情景题,考查了学生接受题干所给予的信息知识能力及运用题干所给的信息进 行科学推论,完成知识迁移的能力。

8.砷为第四周期第ⅤA族元素,则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 ) A.砷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砷可以有-3、+3、+5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酸性比H3PO4弱

- 43 -

D.砷的非金属比磷强

本题涉及知识点为氮族元素性质及递变规律,考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分析判断 能力。

9.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一容积15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置于一个盛水的水槽中。当试管内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不再变化时,在相同条件下再通入O2,若要使试管内液面仍保持在原高度,则应通入O2体积为( )

A.3.75ml B.7.5ml C.8.75ml D.10.5ml 此题考察知识点是氮的氧化物性质及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化学反应,并 能应用反应方程式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10.下列有关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上氨可做致冷剂

B.在化学反应中,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氨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

D.氨分子的化学式量较小,熔、沸点较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氨分子结构与性质,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氨的结构及主要性质。 11.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 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D.NO是红棕色气体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NO的一些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 12.38.4mg Cu与适量的浓HNO3反应,Cu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22.4ml(标况)气体,反应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可能是( )

-3-3

A.1.0×10mol B.1.6×10mol

-3-3

C.2.2×10mol D.2.4×10mol

本题涉及知识点为硝酸的化学性质,题中的反应是一个动态过程,考察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13.某单质能同浓HNO3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此题考查的知识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金属、非金属同硝酸的反应,要求学生能掌握并会灵活运用。

14.关于白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的键角为60°

B.分子中的键角为109°28′ C.分子呈正四面体构型

D.白磷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含有极性键。

此题考查了白磷的分子结构,要求学生了解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15.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在不同情况下生成物不同的是

①H2S与O2 ②Na与O2 ③P和Cl2 ④P2O5和H2O ⑤Ca3(PO4)2和H2SO4 ⑥Cu和HNO3( ) A.仅①④ B.仅①②④ C.除⑤外 D.全部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为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通过解题使学生认识到反应条件不同,生 成物不同的道理。

16.如下图所示试管中充满了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充分溶解和反应之后,若溶液全部留在试

管中,所得溶液的浓度不是1/22.4mol/L的是( ) A.HCl B.NH3

C.NO2、O2(体积比4∶1) D.NO2

该题涉及了一些常见气体的溶解性、化学性质及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相关知识, 考查了学生对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

- 44 -

17.将0.1 mol/L的1ml H3PO4与13ml的0.02 mol/L KOH溶液混合后,能表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H3PO4+2KOHK2HPO4+2H2O B.H3PO4+3KOHK3PO4+3H2O C.5H3PO4+8KOH3K2HPO4+2KH2PO4+8H2O D.5H3PO4+13KOH2K2HPO4+3K3PO4+13H2O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磷酸的性质,要求学生掌握多元酸同碱反应在不同情况下方程式的书写。

18.某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里适量的NH3(气)和Cl2(气)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N2(气)和NH4Cl(固),则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比应接近于( ) A.1∶11 B.11∶1 C.7∶11 D.11∶7 该题涉及了NH3、Cl2性质,气态方程及阿佛加德罗定律,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题。

19.某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简图如右图所示。 (1)哪一类生物能将蛋白质转化为氨?( )

A.分解者 B.藻类 C.化能合成类生物

(2)该生态系统的豆科植物不施氮肥,仍能表现出良好的长势,其原因是

(3)写出工业固氮的化学方程式

(4)雷雨中常会有微量的HNO3为农作物所利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HNO3形成过程 。

(5)硝化细菌会将NH3氧化为HNO3和亚硝酸,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该命题的知识点有氮的固定,氮的化合物性质及相关生物知识,考查了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

20.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氮气,反应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Q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试回答:

①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填写编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②B部分的作用是 。a.冷凝;b.

冷却N2;c.缓冲氮气流。

③加热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操作步骤是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止反应物冲出,其原 因是

④收集N2前必须进行的步骤是(用文字说明) 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填写编号)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 中;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c.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本题综合考查了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以及气体制取干燥、尾气的吸收等实验技能,解决新情景下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1.碳元素形成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于 ;磷元素形成红磷和白磷是由于 ;氧元素形成臭氧和氧气是因为 。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同素异形体,要求学生弄清形成同素异形体不同原因,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

22.在自然界里的磷矿石中,磷酸钙矿〔Ca3(PO4)2〕是很少的,主要是磷灰石矿〔Ca5(PO4)3F〕。写出由磷灰石矿粉为原料生产过磷酸钙肥料的化学方程式 ,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 。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磷酸盐的性质,涉及的知识有劳动保护及环境污染问题。

- 45 -

23.80℃,101.3KPa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A、C两筒内分别装有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NH3、O2、N2、H2S、NO、CO2等气体,B筒内装有Na2O2固体,推动A的活 塞使A筒内气体缓缓地全部通过B后进入C筒,C筒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但其体积换算成 同温同压下却并未变化。(不考虑2NON2O4)

(1)C中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原C中的气 体是单一气体,它是 ,理由是 。

(2)将反应后C筒内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减少一半,则与水反应前 C中的气体是 ,理由是 。

(3)若实验开始前A、C中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况)分别为1.40L和2.24L,且A中的气体经过B管 后,B管增重了1.40g。经计算和推理可判定A中的气体是 ,其质量为 g。(不必写出计算和推理过程)

该题涉及知识点有氮的氧化物,CO2、Na2O2等元素化合物及阿佛加德罗定律,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24.用氨氧化法制硝酸时,由NH3转化为NO产率为96%,由NO制成HNO3时,产率为92%, 问:用10.0吨氨气可制取50%的硝酸溶液多少吨? 本命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产率、质量分数等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考查联系工业生产 实际,应用多步关系式进行解题的计算技能。

25.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本题为简答题,涉及硝酸的特性及变价金属铁的性质,考查了学生表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

力 。

26.如图实验形成的“喷泉”的颜色为红色的。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瓶内装的是什么气体? ②为什么会产生此种现象?

③假定实验是在标况下进行的,喷泉停止后,烧瓶内充满了水。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④实际情况是,即使每一步都无错误,喷泉停止后,烧瓶也不能被水充满,

试分析原因。

命题涉及主要知识点为NH3溶解性,氨水的碱性,是一道实验现象及原理的综合分析题,考

查了学生实验能力。

27.在室温下,氯气能将氨里的负三价氮元素化成零价氮。写出氨里的氮元素恰好全部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以上反应原理,在下面①~⑩10 种试剂中选出试剂,从(A)~(F)装置中选出装置,在实验室里制取纯净、干燥的氮气。10种 试剂是:①水;②浓硫酸;③浓硝酸;④浓盐酸;⑤稀氢氧化钠;⑥四氯化碳;⑦氯化钠固 体;⑧氯化铵晶体;⑨二氧化锰;⑩消石灰粉末。6种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按下面实验步骤填空:

步骤一 分别制取氨气和氯气。 制 试剂的编号: 制 试剂的编号: 氨 化学方程式: 氨 化学方程式: 气 发生装置号: 气 发生装置编号:

- 46 -

步骤二 制取氮气反应装置编号: 。

步骤三 净化:(1)尾气的成分:当反应装置里的氨气跟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 时,尾气中一定含有较多的氨气;当反应装置里的氨气跟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 时,尾气里一定含有较多的氯气。 (2)尾气的处理和氮气的干燥:在制取的氮气中含有少量氨气和氯气。为了除去氨气和氯气 ,得到干燥的氮气,可将混合气体先通过 ,再通过 处理(以上两空填试剂编号)。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氨气、氯气的一些化学性质,以及学生组装实验,动手做实验的能 力。

参考答案

1.BC 2.A 3.BC 4.B 5.C 6.BC 7.C 8.D 9.C 10.AC 11.D 12.C 13.BD 14.AC 15.D 16.C 17.D 18.B

19.(1)A (2)根瘤菌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从而满足自身营养的需要。 (3)N2+ 3H2

2NH3 (4)N2+O2

放电2NO;2NO+O22NO2 ;3NO2+H2O 2HNO3+NO (5)2NH3+3O2

2HNO2 +2H2O;2HNO2+O2 2HNO3

20.①C②a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本反应为放热反应④将系统内的空气排出; 21.晶体间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组成不同结构的分子;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 22.2Ca5(PO4)3F+7H2SO4 3Ca(H2PO4)2+7CaSO4+2HF;因HF有剧毒,所以应特别注意劳动保护及防止污染环境。 23.(1)2NO+O22NO2;NO;当NO与B管进来的O2反应生成NO2的体积与原NO体积相同,只发生了颜色变化。

(2)NO2和NO;若C管中只有NO2剩余气体为原来的1/3,若只有NO则剩余体积与原来相等,因而只能是NO2与NO混和气体(3∶1)。(3)CO2和O2;2.6g。 24.从工业生产中多步反应和实际情况(NO循环使用),推出关系式NH3~HNO3,然后用关系式求解。65.5t。

25.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3Fe+4H+NO33Fe+NO?+2H2O;2NO+O22NO2。

26.①气体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必为碱性气体氨气。

②小滴管的水进入烧瓶中后,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溶解后使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水被压入烧瓶,进入烧瓶内的水进一步溶解NH3,烧瓶内压强会急剧下降,水会越来越迅速

+-地通过导管上尖嘴进入瓶内而形成“喷泉”现象。又NH3+H2ONH3·H2 ONH4+OH,使

酚酞变红,产生红色喷泉。

2+

+

-3+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nNH3V/22.41V③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氨水=V=22.4≈0.045 mol/L

④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收集时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烧瓶中必有少量空气,所以喷泉

停止时,总不能充满。

27.3Cl2+2NH3=N2+6HCl 或8NH3+3Cl2=6NH4Cl+N2 [步骤一]制NH3:⑧⑩Ca(OH)2+2NH4Cl

 ?   CaCl2+2NH3↑+2H2O,A.制氯气:④⑨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D

[步骤二]E[步骤三](1)8/3,2/3,(2)⑤,②

- 47 -

第七章 硅

一、考纲要求

1.掌握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递变规律。 2.认识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初步了解硅和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以及与性质的关 系。

3.了解水泥、玻璃的主要成分和简单生产原理。 二、知识结构

1.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 元 素 碳(C) 性质 主化合价 单质色态 氢化物RH4稳定性 主要氧化物 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 化学式 酸碱性 无色或黑色固态 硅(Si) 锗(Ge) +2,(+4) 灰白色固态 锡(Sn) +2,(+4) 银白色固态 铅(Pb) (+2),+4 蓝白色固态 +2,(+4)① (+4) 灰黑色固态 稳定性逐渐减弱 CO、CO2 H2CO3 SiO2 GeO、GeO2 SnO、SnO2 Sn(OH)4 PbO、PbO2 Pb(OH)4 H2SiO、H4SiO4 Ge(OH)4 酸性递碱 碱性递增(多为两性) 金属性、非金属性 2.碳的氧化物性质、结构比较。 碳的氧化物 电子式、结构式 分子极性 氧化物类型 物理性质 化 跟碱反应 学 性 跟O2反应 质 氧化—还原性 用途 极性分子 不成盐氧化物 非金属递减、金属性递增 CO —— CO2 :o::c::o:o=c=o 非极性分子 酸性氧化物 无色气体,能溶于水,无毒 典型酸酐、与碱反应 ......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有毒 一般不反应 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 氧化性但不强 还原性:Fe2O3+3CO ?   2Fe+3CO2? C+CO2 ?   2CO 气体燃料,还原剂 灭火剂、致冷剂、纯碱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碳族元素的特点

1)碳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间位置,获电子或失电子能力都较差,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 48 -

2)碳族元素重要性质:

①化合价。在化合物中除硅表现+4价外,其余表现+2价和+4价。在与氢 形成化合物中,碳和硅表现-4价。②C、Si、Ge、Sn、Pb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 大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其变化趋势比氮族元素更为明显。锗的金属性明显 地强于非金属性。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随元素核电荷增加酸性减弱,碱性增强 。④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随元素核电荷增加而逐渐减弱。⑤碳族元素正4价化合物比正二 价化合物稳定,但铅的正二价化合物比较稳定,如PbSO4. 2.硅和硅的化合物 1)组成和结构。

①硅的单质构成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具有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与金钢石比较,性质相 似,又有差异。

②SiO2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按1∶2比率组成,属于原子晶体。具有立体网状结构。 2)重要性质 物理性质

①Si、SiO2、H2SiO3、H4SiO4均难溶于水。 ②Si、Ge是良好的半导体。 化学性质

硅的重要反应: ①Si+2F2SiF4↑ ②Si+O2SiO2 二氧化硅的重要反应: ①SiO2+2CSi+2CO(制粗硅) [SiCl4+2H2②SiO2+CaO

 ?    ?   Si+4HCl](制纯硅) CaSiO3

 高温   ③SiO2+CaCO3

④SiO2+2NaOH⑤SiO2+4HF

 高温   CaSiO3+CO2 (除脉石造渣)

Na2SiO3+H2O(腐蚀玻璃) SiF4↑+2H2O(刻画玻璃)

⑥SiO2+3CSiC+2CO↑(制金钢砂) 硅酸、硅酸钠的重要反应 Na2SiO3+2HClH2SiO3↓+2NaCl 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H2SiO3SiO2+H2O 3.硅酸盐工业

①硅酸盐工业概念; ②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③制玻璃主要原料、主要反应,玻璃种类及用途。 4.硅和硅的化合物的转变关系。 5.硅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四、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晶体类型相同且熔点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A.硅、铝合金>铝 B.SiO2>CO2 C.NaCl>CCl4 D.I2>Br2 知识点:晶体类型及性质 能力点:记忆能力,应用能力

2.能将Na2SiO3、CaCO3、SiO2三种白色粉末鉴别开来试剂是( ) A.苛性钠溶液 B.水

- 49 -

 高温    ?   C.氢氟酸 D.稀盐酸 知识点:硅及其化合物性质 能力点:再现能力、分析能力

3.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钾中,石墨会吸收钾而形成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是C8K、C24K、C36K、C48K和C60K。在钾石墨中,钾原子把价电子交 给石墨层,但在遇到与金属钾易反应的其他物质时还会收回。在钾石墨中,钾元素处于石墨 层中间,因而石墨层之间被胀大,层间的距离增加。下列对钾石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钾石墨是一类离子化合物 B.钾石墨导电性比石墨强

C.钾石墨与水相遇不发生任何反应

D.题干所举出的5种钾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 知识点:离子化合物的性质 能力点:综合推理能力

4.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是( )

A.玻璃 B.水泥

C.水玻璃 D.Na2O·SiO2 知识点:熔点定义 能力点:理解能力

5.下列叙述中非金属元素,其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 A.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知识点:气态氢化物比较 能力点:记忆、理解能力

6.CaC2和MgC2都是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MgC2和CaC2都能跟水反应生成乙炔

B.C2的电子式为[:C..C:]

2+2-C.CaC2在水中以Ca和C2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低,可能在100℃以下

知识点:由CaC2的一些性质,类推出MgC2的性质。 能力点: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7.某些保健品中有锗元素(Ge),它在周期表的第四周期IVA族。有关锗叙述正确的是( ) A.锗原子序数为34

B.Ge可以生成化学式为Na2GeO3的盐 C.锗的金属活泼性应比铝强 D.单质锗是半导体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氧族元素性质 能力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

8.把7.4g 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Na ]=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残留物的质量是( ) A.5.28g B.4.22g C.3.18g D.2.12g 知识点:NaHCO3和Na2CO3

能力点:记忆能力、计算能力

9.在下列反应里,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与质量比一致的是( ) A.Cl2+H2O?HClO+HCl B.H2S+SO2?S↓+H2O

2-

....2-

- 5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xa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