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河南粮食产业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3-12-26 17: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做大做强河南粮食产业对策研究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立国之本,粮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加快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是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键词:做大做强;河南;粮食产业 一、河南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粮大省。从2004~2015年,粮食产量实现了12连增,从2006年以来连续11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不仅满足了本省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其制成品4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图1所示)。

2016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1189.3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6%,其中小麦产量2577亿斤,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6.9%,虽然产量及所占比例比上一年均略有下降,但很显然,河南省小麦的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图2所示)。 作为粮食资源大省,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却较为滞后,在推进由

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粮食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一是粮食销售仍以原粮为主。近年来,全省年均销往省外小麦300亿斤左右,按加工成普通面粉每斤增值0.1元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减少30亿元销售收入。二是产业结构亟须调整。粮食加工仍以原粮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二次和三次转化增值能力不强,副产品综合利用能力差,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三是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河南省小麦粉加工能力和产量虽然位居全国首位,但小麦精深加工占比只有30%,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且90%以上的面粉是普通粉。据调查,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制成品与农业初级产品的产值之比大多在3:1以上,而河南省约为1.1:1。这直接导致了全省粮食产量虽然连年创出新高,但经济效益却未明显增加的现状,粮食的弱质产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2. 粮食小生产与大市场缺乏有效对接平台。一是河南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主要以传统的分散方式为主,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栽培管理各不相同,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造成粮食品质差异较大。二是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少大型粮食流通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和平台作用,种粮农民与市场没有实现有效对接,粮食生产与流通之间仍处于简单初级的供需阶段。三是粮食生产与加工脱节,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强。农民不能按照多样化、专业化、优质化的市场

需求组织生产,加上混收、混储,难以满足优质优价的市场需求和粮食精深加工对原料品质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影响了粮食有效的转化利用和农民种粮增收。

3. 粮食企业小、散、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截至2016年底,全省国有粮食企业1738个,非国有粮食企业1731个。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收储企业2452个,总仓容6138万吨。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转化企业976个,其中民营粮油加工企业占粮油加工企业的90%以上。按加工品种类别分,小麦加工企业609个,大米加工企业165个,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57个,饲料企业194个,淀粉企业24个,酒精及制酒企业30个。其中日处理小麦超过1000吨的企业42个,占全省小麦加工企业总数的6%。总体来看这些企业规模小、过于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自有品牌,尤其是加工领域主要以民营为主,在全省38家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中,没有一家河南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在全国知名的粮油产品品牌中,源自河南本地的粮食企业屈指可数,企业小、散、弱的根本状况没有改变。另一方面,作为省属国有粮食企业,由于多头管理,隶属关系复杂,产权关系不顺,业务交叉重复,尚未形成整体合力。河南作为全国第一粮食大省,至今尚没有一家省级粮食集团,粮食行业无大企业、无大品牌、无控制力、无带动力的状况,与河南产粮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

4.粮食产业资产存量大,但配置不合理。据统计,截至2016年

底,全省国有及控股粮食企业国有资产近300亿元,其中净资产只有20亿元左右;各级国有粮食企业占有土地7万多亩,其中划拨土地5.7万多亩,分布在省、市、县三级粮食企业。土地等固定资产存量巨大,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整合,没有能够盘活有效资产,普遍存在有资产无资金,资金流动性差,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捉襟见肘,在企业运营中财务成本居高不下,时刻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不少企业面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窘境。

二、河南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河南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同时,也承载着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级战略的重要建设任务。粮食产业有责任“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充分发掘河南粮食产业优势,把河南省从粮食资源大省转变为粮食产业经济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河南粮食流通量大,产销关系稳定。2015年河南粮食商品量455亿公斤,商品率达到76%,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麦商品量245亿公斤,商品率75%;玉米商品量140亿公斤,商品率81%;稻谷商品量40亿公斤,商品率78%;豆类、薯类等其他杂粮商品量20亿公斤,商品率85%以上。河南省粮食局先后与北京、浙江、广东、天津、甘肃等18个省(市、区)建立了长期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省际间贸易量达400亿斤。近年来,全省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粮食年均购进568亿斤,年均销售642亿斤。

2. 河南粮食消费量大,市场体系健全。河南人口总数1.06亿人,常住人口9436万人。每年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饲料用粮消费、食品及其副食酿造消费、酒精等工业用粮消费、种子用粮消费,共计900多亿斤。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粮食期货和现货市场,全省城镇粮油供应连锁经营店和农村服务网点1.5万多个。 3. 河南粮食基础支撑保障完备。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管理体系和仓储体系,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有效仓容近600亿斤。基本建成了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质检机构为主体、企业内设质检机构为补充的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其中国家级检验监测中心15个、省级20个。占地1400亩的省级示范性粮食现代物流园区和新乡、鹤壁、固始等市、县的区域性粮食物流园区初具规模。拥有完整的粮食教育体系,河南省粮食局直属管理的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河南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粮油科学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4. 全省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健全,骨干企业仍在。目前,全省18个省辖市和132个县(市、区)设立有粮食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000多个,收购网点3000多个。河南省粮食局正通过对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全力支持打造全省性的粮食企业集团——中原粮食集团,通过整合省、市、县、乡(镇)的粮食购销网点,整合重建全省粮食收储体系。中原粮食集团作为河南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w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