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3-11-19 11: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库县位于辽宁北部,东邻铁法,隔辽河与昌图相望,西与彰武毗连,南与新民、新城子区接壤,北靠康平,

全境处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全县区域面积348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8.7%。自然地貌为

“三山一水六分田”。法库县生态位置十分重要,是阻挡科尔沁沙地风沙南侵,保护省城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道生态 屏障。

多年来,历届法库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从1978年国家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开始,在国家、

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法库人民就走上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征程,参与了国家三北防护林1-4期工程、国家退耕

还林工程及省、市造林工程的建设,法库人民从中获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法库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

建设“山水法库”,创建生态县,强力推进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

一、5年来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完成情况

法库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我省沙化县之一,经过多年的治理,土地沙化情况有所好转。我县土地沙化乡

镇为12个,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辽河、秀水河流域。目前,第四次沙化普查结果国家还未发布,据第三次沙化普查

结果我县沙化土地面积为32.2万亩,其中,固定沙地为15.2万亩,沙化耕地为17.0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75.7

万亩。与第二次沙化普查相比,慈恩寺、孟家两个乡镇的土地沙化现象已经基本消失,沙化范围缩小,大部分地区

沙化危害程度减轻,沙化治理效果较为显著。

一是植树造林不断加快。全县累计实施人工造林3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其中,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

11.1万亩,国家退耕还林工程4万亩。有效的增加了全县的森林总量,从“十五”末有林地90万亩,森林覆盖率

25.9%,到“十一五”末有林地增加到1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8.7%。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10年,

在省、市的关心、指导下,特别是在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围绕实现“山水法库”的战略目标,强力推进以

“消灭”宜林荒山为重点的大规模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11.2万亩。

二是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对具备条件的地区,采取机械整地、整流域治理、规模造林、林果开发等措施,先

造林、再建水利设施,实行林水综合治理,全县累计实行林水综合治理面积为3万亩,较为典型的有包家屯乡十家子

村老李大山小流域治理1000亩,法库镇红土砬子村的许状果园500亩、北山小流域造林2000亩,慈恩寺乡汪户屯村粉

笔沟小流域治理500亩,慈恩寺村八路军坟100亩等。

三是合理利用沙地资源。根据第三次沙化普查结果我县有沙化耕地17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75.7万亩,如

何利用好这部分土地,对防沙治沙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县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一抓旱作农业,着力发展

辣椒、花生等覆地膜生产的作物,减少水份蒸腾,提高经济效益,全县发展面积为20多万亩。二抓设施农业,大力

发展冷棚和暖棚,种植反季蔬菜、水果等,全县设施农业发展面积为12万亩。三抓养殖业,我县与辉山乳业合作,

总投资40亿元,要建设20个养牛基地和1个乳制品加工基地,目前部分基地已经开始运营。同时,大力扶持养殖小区

发展,鼓励农民集中发展养殖业,逐步改散养为舍养,进一步保护了沙区土地。

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一)沙区林草植被保护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我县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县政府每年印发年度《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并召

开全县春季造林现场会、雨季造林现场会和秋季造林整地现场会,部署全县造林暨防沙治沙工作。二是县护林防火

指挥部每年都要印发了《法库县森林防火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政府责

任,部门责任,地块责任,监护责任和法律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做到责任到位,保

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三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封山禁牧令》,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封山禁牧工

作的通知》,制订了《法库县封山禁牧暂行办法》,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法库县封山禁牧责任状》,乡镇与

村,乡镇与护林大队,护林大队与相关人员都分别签订了责任状。进一步细化落实责任,明确封禁范围,划定管护

区域,落实管护责任到人头,到山头。通过调查,目前封山禁牧效果很好,立地条件较差的石质山萌生出了多种树

木,出现了多品种、多树种共生的可喜局面。北八虎山经过封育,现在山上灌草植被已见恢复,包家屯、叶茂台等

乡镇石质山采取造林与封山禁牧相结合的措施,已取得了较好的绿化效果。

(二)沙区水资源管理情况

法库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沙区水资源管理工作,责成水利部门和乡镇政府认真控制开采地下水资源,严格执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辽宁省地下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广发宣传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积极推行节

水灌溉措施,一是改土质水田灌渠为水泥灌渠,有效防止了水在输送中的渗漏,全县累计改造水田2万多亩。二是积

极推广温室、冷棚滴灌和管灌等节水灌溉措施。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三是保护现有水源,2010年,我县

实施了10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修建了26个塘坝,蓄水量达到1.2亿立方米,可保证沙区生态用水。

(三)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情况

我县环保部门在审定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时,将防沙治沙措施作为报告的必要组成部分,防沙治沙

措施是沙区开发建设项目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县风力发电发展较快,为保护现有绿化成果,在风电建设的同

时,我县加大了风电区域绿化力度,2010年春季在望海寺风电区域,组织了84家省直、市直和县直部门单位参加的

义务植树活动,完成造林200多亩,同时,风电部门对风机周边实施了绿化,绿化机座150个。

(四)国家、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5年来,我县实施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11.1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4万亩,较好的完成了各项重

点造林工程任务,取得了较好绿化效果。为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县审计部门每年都要对各乡镇林业工程进行审计, 杜绝违规使用资金情况的发生。

(五)沙化土地单位治理责任制落实情况

我县沙化土地治理工作,实行属地属人管理,沙化土地属哪个乡镇,哪个乡镇政府负责,沙化土地是谁承包谁

负责,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县政府向有关责任单位下达了治理责任书,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各责任 单位也较好的完成治理任务。

三、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按照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要求,我们编制了《法库县防沙治沙规划(2006-2010)》和《年度防沙治沙方案》,

为保证防沙治沙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将防沙治沙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我县已完成了规划的各 项任务。

(二)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5年来,我县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参与植树造林,为造林者提供造林所需苗木,保证了造林需要。2010

年,我县进一步加大造林补助力度,依照《法库县2010年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精神,对造林者实行现金补助,对栽

植杨树等大苗的每亩补助150元,对栽植刺槐等栽根造林每亩补助100元,全县累计投入造林补助资金2300多万元。

(三)资金投入情况

我县度重视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防沙治沙资金2300多万元。

(四)县政府是否每年向县人大专门汇报防沙治沙工作

我县人大和政协都十分关心、关注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县人大每年都要听取全县造林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的

用生长量指标来衡量建设质量,促进工程队自觉采用良种壮苗,施肥和追肥,使难以督促和控制的难题得到较好解决。

四是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多年来,我省认真落实“谁造谁有谁受益”政策,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海防林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利益机制,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收”(统一管理)、“放”(放宽政策)、“扩”(扩大造林)的海防林管护和建设新机制,并在平潭、东山、福清等县(市)开展了沿海防护林建设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极大地调动群众营造海防林、治理沙化土地的积极性。今年东山、福清、平潭等县(市)掀起了新一轮海防林建设热潮,在造林面积和成

五是始终坚持做到建设与保护并举。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在一手抓建设,确保以骨干工程为重点的沿海防护林各项建设任务落实的同时,另一手毫不放松保护,健全森林“三防”机构,广泛制定了乡(村)规民约,健全护林队伍,严格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与砂石开采的审批,建立“提前介入,科学引导,疏堵结合,从严把关”的防护林地征占用机制,严厉打击各种毁林开垦,非法挖沙取土等破坏防护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巩固了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

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沿海防护林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对防沙治沙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三是沿海防护林体系总体质量不高。四是五是资金短缺制约了防沙治沙的进展。因此,我们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省防沙治沙进程。

四、“十一五”期间防沙治沙工作思路和打算

防沙治沙工作是改善我省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抵御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沿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提高沿海防护林抵御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以风口治理、老林带更新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依法治林,不断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努力构筑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海峡西岸绿色屏障,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任务是营造林4.2万亩。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确保“十一五”期间我省防沙治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提高全社会对防沙治沙工作的认识。防沙治沙是造福人类的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德政”工程,没有林业就没有当今沙区的繁荣和人民安居乐业。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宣传机会,向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提高沙区干部群众防沙治沙意识,营造起造林光荣、毁林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群众投入到爱林护林造林工作中去,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奉献每一个人的力量。

二是强化政府在治沙造林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防沙治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当前,由林业部门独自承揽治沙造林的一切工作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明确分工,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在治沙造林中的主导地位,在制定规划、组织发动、资金筹措中起主导作用。

三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由于沙区已建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开发沙地资源必须做到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利用,以促进沙区经济发展,又不造成沙区生态环境破坏为目标,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平潭县作为全国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近两年积极探索防沙治沙机制体制创新工作,为我们防沙治沙工作的深入开展起来积极的

带头示范作用。因此,我们将认真总结平潭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经验,以点带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我省防沙治沙工作。

五是加强对沙区林地的监管,有效打击各类破坏森林林木林地的犯罪行为。严格按照《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和《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进行行政执法,对滥砍滥伐沙区林木,乱征乱占沙区林地的违法乱纪行为坚决查处,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维护沙区林业资源的安全。

一、领导重视,规划到位

治沙造林规划是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编制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十分重要。县委、县政府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制定了《河北省景县黄河故道治沙造林实施方案》,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全理的规划。把我县治沙造林工作定位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林业体系,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化,加速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上。各乡镇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结合本乡镇实际,指定出本乡镇治沙造林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工作措施,提前做好治沙造林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

二、广泛发动,认识到位

我们紧紧围绕“治沙造林,改善环境,营造平原绿洲,推动县域经营发展”这一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以讲形势、讲意义、讲政策、讲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一是县委、政府领导逢会讲,主管领导下乡讲,各乡镇领导通过电视台专题讲,真正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治沙造林工作的重要性,使防沙治沙家喻户晓。二是由林业部门印发了《防沙治沙法》、《治沙造林的技术和意义》、《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造林指南》等资料10万余份,到各乡镇赶科技大集,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深入的宣传和发动。三是典型引导。我们始终把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用,作为治沙造林关键一环来抓。去冬以来,农民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已有78个村提前实现了“人均一亩林,百株树”的目标,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造林大户。我们抓住这些典型,及时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现场会、调度会,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对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开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工作帮手网 www.foxer.net

三、活化机制,政策到位。

针对我县治沙造林的实际,在继续推行“三放活、一不变”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按照“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保证受益权”的原则,对宜林地实施“一统、四定”。“一统”即以闲散沙荒废弃地为重点,对全县没有绿化的沙荒废弃地全面摸底普查,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统一组织收回规划造林;“四定”即划定地权。土地所有权回归集体所有,对宜林地采取承包、拍卖、租赁等形式划定使用权;稳定林权。对宜林地使用者所栽树木发放林权证书,让广大农民安心、放心造林;确定造林标准。对获得宜林地使用权的造林户,明确造林模式、植树株数、成活率、保存率的标准。制定护林公约。由村委会制定护林公约,保护造林成果。造林新机制的大力实行,有力的推动了我县治沙造林工作的进程。目前,全县按照治沙工程造林的要求,建成了以杜桥镇郑香坊和王同镇铁沙窝村、留智庙镇大洋村等50个村为主栽区的大洋河流域治沙万亩林带。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三北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将三北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治沙工作“换人不换目标,换届不换蓝图”,自上而下健全了党政领导三北防护林工程治沙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使地方政府真正承担起生态建设的责任。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沙区生态建设的决定》和《建立禁牧区、天然林草保护区及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的实施意见》文件。连续多年召开全县生态建设动员暨表彰大会,切实把防沙治

沙综合治理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

二是坚持科学治沙,提高了防沙治沙的效果。海晏县防沙治沙工作是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为载体进行的。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差异,增加科技含量来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沙地治理的质量和效益;确定治理重点和治理方式,选择适宜的林种、树种,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大力推广沙地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和植物再生沙障等综合治理模式,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在工作中坚持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造林和封育结合,以封育为主,加大了灌草和封沙(山)育林(草)的建设比重,使造林种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有了较大提高。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提供保障。随着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海晏县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植树造林面积逐年增加,同时,防沙治沙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省、州党委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多方面给予了扶持和帮助。从1986年开始营造沙棘防风固沙林,先后实施三北一、二期工程,累计人工造林3.78万亩,其中已成林面积1.2万亩,未成林面积2.58万亩,成活率达85%,保存率80%以上;投资6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88万元,地方投资112万元),封沙(山)育林(草)12万亩。。

四是突出重点治理,为合理实施三北工程提供科学保障。在工程实施当中,海晏县遵循“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重点突出,生态优先”为原则,以封造相结合,大力在县城周边推行工程造林,积极扩大和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使得湟水河源头生态治理步伐加快,遏制了水土流失,湟水流域植被覆盖度迅速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对该县东大滩水库起到了绿色屏障的作用,对湟水源头的水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的促进了该流域生态恢复的功能。截止2007年底,在湟水源头建设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3.57万亩。

海晏县经过数十年年的综合治理,使封育区内的沙蒿、西藏沙棘、金银露梅等天然植被逐步恢复,人工营造的沙棘生长良好,封育区边缘7平方公里地带的植被覆盖率达30—40%。初步遏制了青海湖北岸沙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保障了沙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确保了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畅通运行。2007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单位”称号。

海晏县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虽然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防沙治沙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决心在国家、省、州县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防沙治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

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治理和控制青海湖北岸风沙为重点,加快沙漠化治理进程,继续采取造林、封育等综合治理措施,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以局部带动整体为原则,按照先固沙后造林的技术措施,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防风固沙林5万亩,封沙育林(草)10万亩,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wxv.html

微信扫码分享

《防沙治沙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