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梅八上一单元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1-13 09: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一单元(战争)

【主要内容】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新闻、小说的要素,培养默读、快速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概括主要事件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文章的艺术手法。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法提示】

1、资料查阅法。通过请教老师、翻阅书籍、上网查询了解本单元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多角度描写法。学习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并在写作

中加以运用。 3、抓关键词句法。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段来迅速掌握文章大意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1新闻两则 (毛泽东)

设计教师: 张传梅 课型: 讲读新授课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点】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 【学习时间】 2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2、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一课时

要点:

整体感知,重点完成学习目标1。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先学 1.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圈画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理解并会默写。 (2)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的五结构和六要素。 (3)带着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的问题阅读课文,并尝试回答。 2.就自己体会深刻的段落感情朗读(组长组织比赛,看谁读得好)。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二、课中互动学习 (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 任务1:給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区域( ) 溃( )退 锐( )不可当 芜湖( ) 歼( )灭 .....使用备注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要塞( ) 绥靖( ) 阻遏( ) 管辖( ) 逃窜( ) ......阻遏: 业已: 锐不可当: 活动指导:注音解释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2: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五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1)新闻的六要素: 、 、 事件发生的 、 、 。 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 、 、 、 、 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2)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语言简明扼要。 (3)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找出五结构与小组同学交流。各部分作用。 (二)学习活动2: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找出本文导语部分,说说导语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总领全文的? 4、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2.小组交流:先交流你体会到的内容,组长安排1人进行全班交流,其他补充。 思考角度提示: 找到发起渡江的时间顺序,分析他们遇到情况,——在文中圈画出具体的语句并批注。 活动指导: 1.朗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小组内比赛,看哪位思考到位,推选其进行全班展示。组长根据组员 水平,分别记2分、1分、0分。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加深了我们对新闻的了解,掌握了一些新闻常识,另外,还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更要珍惜我们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回报祖国。 四、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选三个词语造句。 2、完成书P8研讨与复习二前两题。 3、预习第二课时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组长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设计教师: 张传梅 课型: 讲读新授课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 复习新闻的有关常识。掌握消息的结构,能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 2、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 【学习重点】

掌握消息的结构,能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 【学习时间】 1课时 【知识链接】

、时代背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第二课时

要点:

整体感知,重点完成学习目标1。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先学 1.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圈画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理解并会默写;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2)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的五结构。 (3)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2.就自己体会深刻的段落感情朗读(组长组织比赛,看谁读得好)。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二、课中互动学习 (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 使用备注 任务1: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3、指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和导语。 活动指导: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2:说一说你梳理的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活动指导:思路清晰,内容概括合理的小组加1分。 (二)学习活动2:研读 课文合作探究 1、这则新闻,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回顾南阳的历史?(理解)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导学过程 2、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 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成绩主要有三项: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异同。 3、比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两文的相同点: 两文的不同点: .小组交流:先交流你体会到的内容,组长安排1人进行全班交流,其他 补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 小结: 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 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 他们是永远不倒的。 三、堂上检测: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今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神舟”六号载人 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 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2、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 统的答记者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不再互相瞄准。”普京总统说:“任 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 的。” 四、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书 P8研讨与复习二前两题。 六、课后小组督学 1.组长提默重点词语; 2.熟练准确地概括练习中新闻内容。 3.选择你你班、学校的事写一则短消息。240字。真实新颖有报道价值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组长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使用备注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2、芦花荡

设计教师: 张传梅 课型: 讲读新授课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的意义,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会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梗概;

3.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学习重点】

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时间】3课时 【知识链接】

1、孙犁(1913-- 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2时代背景: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

第一课时

要点:

整体感知,重点完成学习目标1。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先学 1. 速读课文,标记节数,完成以下任务: (1)圈画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和成语,理解并会默写。 (2)理清文章层次,把握小说三要素和四情节。 2.就自己体会深刻的段落感情朗读(组长组织比赛,看谁读得好)。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二、课中互动学习 (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 任务1: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并填空。 悠闲( ) 疟子( )寒噤( ) 提防( ) 蹿( ) 仄歪( ) ......飒飒( ) 泅着(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 ( ) ......仄歪: 张皇失措: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 )( )( )( )( )( )描写等。 小说中环境描写包括( )( )两种描写。 活动指导:全部正确的小组加1分。 任务2: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①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②本文的主人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试各举一例;③老头子英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④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活动指导:思路清晰,内容概括合理的小组加1分。 使用备注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导学过程 (二)学习活动2:研读 课文合作探究 1、“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老头子英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3、 这篇小说是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 .小组交流:先交流你体会到的内容,组长安排1人进行全班交流,其他补充。 思考角度提示:通过人物描写法去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把握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分析人物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了解。逐一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因为它们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三、拓展延伸 巩固练习 使用备注 小结: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自信,业绩突出。两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写法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句段。 2、模仿文中老头子的肖像描写,用一段细节描写某一个人物突出形象。 六、课后小组督学 1.组长提默重点词语; 2 解答课后习题一。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组长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2、芦花荡

设计教师: 张传梅 课型: 讲读新授课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2.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学习重点】

1.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学习难点】

2.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学习时间】3课时 【知识链接】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第二课时

要点:

整体感知,重点完成学习目标1。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先学 1. 速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芦花荡的景色这么优美,在课本里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想想它们有什么作用?(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 2.就自己体会深刻的景物段落有感情朗读(组长组织比赛,看谁读得好)。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二、课中互动学习 (一)学习活动1:预习检测 任务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 ),看着中秋的gāoliáng( )晒米。 2.发烧的手浸( )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yǎo( )了一把pō( )在脸上。 3.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 )着,日本人的水shì( )真不错。二、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小女孩子扒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掏着水玩。 ( ) 2.在那里,鲜嫩的卢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荣,正在迎风漂撒。( ) 3.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亨亨起来。小女孩子安尉她,又好像是报怨。( ) 使用备注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共八处。小组长组织明确学习内容。并组内分析其作用。合作探究。 活动指导:思路清晰,内容概括积极的小组加1分。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导学过程 (二)学习活动2:研读 课文合作探究 使用备注 1、体味下列景物描写的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 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 种什么环境中? 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思考角度提示:注意景物描写答题格式。 活动指导: 1.朗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小组内比赛,看哪位思考到位,推选其进行全班展示。组长根据组员 水 平,分别记2分、1分、0分。 三、拓展讨论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 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 斗歌声吗? 小结:《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 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 极向上的力量。 四、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课后作业 仿照景物描写,写写你家乡的景物。240字。 六、课后小组督学 1.组长组织阅读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2 解答练习题。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组长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2、芦花荡

设计教师: 张传梅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2.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学习重点】

1. 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学习难点】

2.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学习时间】3课时 【知识链接】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环境要素: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第三课时

要点:

整体感知,重点完成学习目标1。

导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先学 一、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1.苇塘( ) 2.撒网( ) 3.悠闲( ) 4.疟子( ) 5.寒噤( ) 6.仄歪( ) 7.飒飒( ) 8.泅水( ) 9.竹篙( ) 10.舀( ) 二、解释句中词的含义。 1.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 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编算:—— 2.??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 挂花:—— 3.寒噤-- -4.蹿 --- 5.张皇失措---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 2,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3.老头子站起来,拾起蒿,撑丁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入了苇塘的深 处。( ) 4.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 ) 四、超级“模仿秀”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 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仿写句子,用“还是??还是??” 造句)活动指导:做题认真正确,书写工整的小组加1分。 使用备注 清华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导学过程 (二)学习活动2:研读 课文阅读训练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使用备注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 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 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 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 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 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11,作者是著名作家 。 、语段选自小说《 》 2、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ú( ) dèng( ) 剥( ) 藏( ) 3、 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4、选文第2自然段中用“张皇失措”来描写老头子,恰当否?为什么? 5.请体味选文画线句中“找”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交代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何用意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反复品读后,请画出表现老头子驾船技术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文中\斜体字\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简要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小结 : 注意阅读题答题格式要求。 四、总结本节课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课后小组督学 1. 整理小说知识点。 2.注意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背诵。整理知识点。 自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组长评:以上任务完成好的有 ;等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we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