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考前突击(有无原题,我不说,你懂的!)

更新时间:2023-10-04 16: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修》(二)(第五章——第八章)有考试原

题哟!

营销二班:潇湘靖麟作答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 B )。 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 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2、“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指的是( A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3、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 C )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A.纪律 B.政策 C.法律 D.守则 4、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有( B )。

A.遵纪守法 B.弃老溺幼 C.文明礼貌 D.助人为乐

5、( A )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集会游行示威法》 C.《环境保护法》 D.《道路交通安全法》

6、( D )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遵纪守法 7、( D )的立法目的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 《集会游行示威法》 C. 《环境保护法》 D. 《道路交通安全法》 8、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 A )。

A.有序的公共生活 B.道德 C. 法律 D.生产 9、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A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生活道德 10、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 C )。

A.过马路闯红灯 B.排队加塞 C.夫妻在家打架 D.不爱护公物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3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社会公德涵盖的关系是( ABC )。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精神

2、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两者关系是( AD )。 A.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私人生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 C.公共生活从来没有超过私人生活的限制

D.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3、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有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ABCD )。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4、下列行为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ABD )。 A.不随地吐痰 B.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

C.捡到财物,占为已有 D.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 5、下列哪些行为有利于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ABC )。 A.参加志愿者服务 B.参与防艾宣传活动 C.做义工 D.做家务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1-P122 2、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P131-P133

5、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哪些?P133-P135(5个)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公共生活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大课堂,参与公共生活,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培养大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讲,首先,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其次,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再次,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 最后,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普及,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弘扬社会正气。所以,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五、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5分,第二小题10分,共15分)

1、大学校园里的怪现象:

《中国教育报》报道说,当前一些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却对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视若无睹:教室脏得无法进入,课间无

人擦黑板,宿舍脏、乱、臭无人清理,“窃书不算偷”的现象比较普遍,毁书撕书的现象防不胜防??总之,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基础文明修养的欠缺,正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令人不忍目睹的“风景”。记者不由得发出疑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某高校在调查中发现,大学校园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是,这100%的学生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阅读材料后,回答以下问题:

(1)依次写出令你深恶痛绝的10种校园不道德现象。(5分)

结合课本第五章分析

(2)试以“成就大事不可以不拘小节”为题,写一篇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文章,要求不少于300字。(10分)

结合课本第五章分析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单选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A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是D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3、《劳动法》适用于以下哪些人?A A.农民工 B.现役军人

C.农民 D.民盟机关的工作人员 4、爱情的基本要素不包括什么?B A.性爱 B.情爱 C.理想 D.责任 5、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是B

A.举办结婚仪式 B.结婚登记 C.送彩礼 D.大摆筵席 6、以下哪些不是我国《婚姻法》的内容?D A.结婚 B.离婚 C.家庭关系 D.遗产继承

7、男女双方的恋爱行为,客观上是对社会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行为。下列不属于男女恋爱中基本道德要求的是D A.恋爱应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 B.恋爱应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C.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D.一方能够强迫另一方接受自己的爱

8、每个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该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的?B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C.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9、可撤销婚姻是指?A

A.受胁迫结婚的 B.未达婚龄的 C.重婚的 D.有禁止结婚的疾病的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的法定年龄为?B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B.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C.男不得早于18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D.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22周岁 二、多选

1、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都有哪些?ABCD A.协商 B.调解 C.申请仲裁 D.起诉 2、《公务员法》适用于下列哪些人?BCD A.教师 B.法官 C.中共机关的工作人员 D.警察 3、爱情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ACD A.性爱 B.情爱 C.理想 D.责任 4.恋爱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ABCD

A.尊重人格平等 B.共同艰苦奋斗 C.自觉承担责任 D.文明相亲相爱

5、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ABCD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夫妻和睦 D.勤俭持家 三、简答

1、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152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48-P150 3、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P170

4、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如何避免在恋爱问题上处置失当?P166-P167(四条)

5、结婚的法定条件都有哪些?P170-P171

第七章 增加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选或不选得0分。 1.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 B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 人类的产生 B.私有制、阶级和国家 C.社会的产生 D.文明的产生 2. 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D)的法律.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 3.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C)。

A.它是由国家创制的社会规范 B.它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

C. 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D. 它是社会规范 5. 法律所体现的是(A)的意志

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个别统治者的意志 C.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C.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6. 法律由( B )决定的.

A. 统治阶级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地理环境 D.社会文明程度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B)为核心的。 A. 行政法 B.宪法 C. 民商法 D. 经济法

8. 我国每一法律部门是由调整( C)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构成的. A.不同类型 B.相同方式 C.相同类型 D.不同方式

9.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C)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一般 B.普通 C.最高 D.较高

10. 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称为(C)

A法律适用 B.法律遵守 C.法律的制定 D.法律执行

11.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称为(B )。

A法律适用 B.法律遵守 C.法律的制定 D.法律执行

12. 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称为(A)。

A法律适用 B.法律遵守 C.法律的制定 D.法律执行

13. 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B) A.法律执行 B.行政执法 C.司法 D.法律运行 14. (B)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 D.政府 15. (A)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 D.政府 16.( A)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A.法制 B.法治 C.法律意识 D.法制观念

17. (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A.社会主义法制 B.社会主义民主 C.社会主义法律制定 D.社会主义法律适用

18. ( C )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

A.法制 B.法治 C.法律权利与义务 D.遵守法律

19. 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称为(B)

A.法律义务 B.法律权利 C.法律权力 D.法律意识 20. (C)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要求。

A.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一律平等 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 21. (D)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经济安全 B.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 D.政治安全、国防安全 22. 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这是(C )。

A.经济安全 B.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 D.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23. 《国家安全法》规定:”当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公民应当直接或者通过所在组织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这属于( D)义务:

A.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C.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D.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24. 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称为( B )。

A.法律意识 B.法律思维方式 C.法律方法 D.法制思维

25. 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B)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A.道德 B. 法律思维 C.合理性思维 D.科学思维

26. 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这属于(A)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学 27. 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关键在于( B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学

28. 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是(C)。

A.法律 B.法理 C.证据 D.法律事实

29. 思考与处理法律案件时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这属于(B)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学 30. 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这是证据的( B ): A.合法性 B.客观性 C. 关联性 D.科学性

31. 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这是证据的( A ):

A.合法性 B.客观性 C. 关联性 D.科学性

32. 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从而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这是证据的(C ):

A.合法性 B.客观性 C. 关联性 D.科学性 33. ( A)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性条件。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了解和分析法律案例

34.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就是( D )

A.法律意识 B.法制观念 C.法治意识 D. 法律权威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 ABC)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A.私有制 B.阶级 C.国家 D.文明

2.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一致,法律有几种历史类型,即(ABCD):

A.奴隶制法律 B.封建制法律 C.资本主义法律 D.社会主义法律 3.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 AC ): A.制定 B.设定 C.认可 D.承认 4.法律的国家强制性,表现为(ABCD )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 B..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C.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 D. 国家对合法行为的保护 5.保证法律实施的力量包括(ABCD ):

A.法律意识 B.道德观念 C.纪律观念 D.国家强制力 6.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 AD) 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B.个别统治者的意志

C.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 D.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的意志

7.法律的特征有:(ABCD )

A. 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B.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D.属于一种行为规范

8.以下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法律制度有:(BCD ) A.宪法 B.经济法律 C.民商法律 D.行政法律 9.法律的运行主要包括( ABCD )环节。 A.立法 B.法律遵守 C.执法 D.法律适用

10.我国适用法律的机关包括:( AD )—都是司法机关 A.人民法院 B.政府 C.学校 D.人民检察院 11. 我国执行法律的机关包括:( ABC )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军队 12.以下属于法律不作为义务的有:( CD) A. 依法纳税的义务 B.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C.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 D.不得挪用公共财产 1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包括以下( AC )基本内容:

A.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执法上一律平等(个人不具有执法权)

C.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D.公民在司法上一律平等(司法机关拥有司法权)

14.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它要求( BC )

A.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分情况给予保护 B.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分情况区别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1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ABCD ):

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B.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C.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D.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16. 以下属于各国的国家安全内容的有( ABCD )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17.以下哪些属于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ABCD )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C.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D.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18.以下哪些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 ABC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学 )—— 讲法理 19.讲法律,要求( ABC )

A.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B.某种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C. 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D. 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可以抛弃或搁置法律。 20.证据要具有( ABC ):

A.合法性 B. 客观性 C. 关联性 D.科学性 21.讲证据,要求( ABCD ) A.查清案件事实

B.正确运用法律

C.思考与处理法律案件时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D.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22.讲法理,即要求:( ABC )

A.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B.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C.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D. 提供结论 23.讲程序,要求( AB )

A.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B.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 C. 关心行为的实质 D.注重内心的想法

24.大学生可以通过( ABCD)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A.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了解和分析法律问题 25.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来源于( ABCD )

A.法律合乎情理、通俗易懂 B.维护正义、促进效率 C.执法公平 D.司法公正

26.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应当(ABCD ) A.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

B.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C.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7.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ABC ) A.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B.事中和事后制止 C.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D.看情况而定是否制定违法行为 28. 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 ABCD )

A.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B.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C.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 D.正确履行法律义务。

三、简答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P174-P177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经济建设方面、政治建设方面、社会建设方面社会主义法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简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P191 4、简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基本内容P189 5、简述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P198-P199(四条) 6、简述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P199-P200 7、简述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P200-P201

8、简述当代大学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方式。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简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P182

10、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过程。P179-P181(四条)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同时,宪法又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这体现了宪法的(B )

A.内容根本性 B.效力最高性 C.程序严格性 D.规则平等性 答案:

2.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宪法(D )的基本原则。 A.党的领导 B.公民权利 C.依法治国 D.人民主权 答案:

3.(A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4.某县公安局在侦查一起刑事案件时,将陈某秘密收审,未履行任何法律手续。在关押20多天后,查证陈某与本案并无关系,才将其释放。本案中某县公安局侵犯了陈某的(B )

A.人格尊严权 B.言论自由权 C.人身自由权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答案:

5.按照《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这类主体被称为(B)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法人 答案:

6.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被称为(A )

A.民事行为 B.民事主体 C.民事法律行为 D.民事权利 答案:

7.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许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者确立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行为,在行政法上被称为(A )

A.行政许可 B.行政强制 C.行政征收 D.行政裁决 答案:

8. 犯罪嫌疑人周克华欲持枪抢劫,准备了一切之后来到现场,将枪口瞄准了银行出来的取款人。结果发现是一颤巍巍的老太太,很像自己年迈的母亲。心里顿生怜悯,收枪走人。他的属于(B)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答案:

9.小惠在外出期间,被一名陌生人杨某骗至出租房内,欲对其实施强奸。惊慌之余 ,小惠抓起墙上的匕首,待杨某上前时向他猛刺过去,自己夺路而逃。小惠的行为属于(D )

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 C.紧急避险 D.正当防卫 答案:

10.小芳婚后与丈夫感情不和,且丈夫多次对她大打出手,实施家庭暴力。小芳准备到法院起诉离婚,她应选择下面哪一诉讼程序(B ) A.行政诉讼 B.民事诉讼 C.刑事诉讼 D.仲裁程序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3×5=15分)

1.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ABC )

A.内容根本性 B.效力最高性 C.程序严格性 D.行为指引性 答案:

2.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的国家机构(ABCD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

3.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BCD ) A.民事权利能力 B.无民事行为能力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

4.根据行政行为所针对的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这一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BC )

A.行政处罚 B.抽象行政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行政复议 答案:

5.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有(ABD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行相当原则

C.犯罪管辖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三、简单题(7×5=35分) (一)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公民权利原则 法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具体包括哪些?(6个)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三)简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实守信、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四)消费者和经营者在发生权益争议时,可以解决的途径有哪些? 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申诉、仲裁、提起诉讼 (五)简述故意犯罪形态。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w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