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4-04-11 06: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3-2014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
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谐社会等等,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P10 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6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真理和发展真理
4.
5.
6.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P18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
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7.
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29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8.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3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概念P31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2
9.
10.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的原则,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运动、静止、时间、空间P32-33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
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12.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P34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仍然是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3.
实践的基本特点P35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4.
规律P40,54是事物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会重复实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P40-41,56
15.
16.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P42-43,57~58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44,40联系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47-51,43
18.
19.
质变和量变P51,46
辩证否定观内容P51-52,47第一,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
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0.
21.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52,47唯物辩证法
辩证思维方法P57-60,50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
史相统一
22.
2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P64,63 实践观点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66,64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P68~69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P,71~73
24.
25.
26.
27.
真理与谬误P77-78,75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9-80,77首先,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
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就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8.
29.
哲学上的“价值”含义及特性P81-82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体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
要的意义。
30.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尺度、价值尺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P85-86,84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
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的.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31.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P96,95
3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P99,98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
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1-102,99,102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二,生
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
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34.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P110,108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5.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114,112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
36.
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P114,113
37.
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P125-127,123/126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的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由于科学技术
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不是科学技术本身产生的。
38.
()人的本质P129,128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
系,人的本质是变化的.发展的
39.
()人民群众P131,130是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
中的绝大多数。
40.
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P145,144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
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
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凝结在
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41.
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P148-150,147~149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
值自发波动,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
4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154,152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
出的心的界定;第二,深化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
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43.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P155,154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依据P159,163 相对剩余价值P161-162
44.
45.
46.
资本的有机构成P164-165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P164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P165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P166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P169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特征P171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
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47.
48.
49.
50.
51.
52.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P184~185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
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操控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53.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P185~18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186~192
54.
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55.
经济全球化含义及表现P194~197指在生产不断发展.会计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吧段深化.生产
的社会化和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
体化过程。 表现:生产,贸易,金融,企业经营全球化
56.
按劳分配P233? 按需分配P257
57.
根据马克思的另一位老师的猜测,这次大题很可能在辩证法,矛盾,国家垄断,经济全球花,和还有一个在第四章未知的一个
考点当中,大家可以参考复习。
12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
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12、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
13、
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4、
(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是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5、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与作用是什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作用:积极(1)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3)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4)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消极:(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当社会分工越出了国界,就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各国经济的孤立性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向着国际化生产和交换的方向发展。从l6世纪到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也同时出现和发展起来。 促进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
一方面是交通运输工具的飞跃发展,如环球铁路网的建设、海洋航线的开辟、电报电话的开通等,将各国的国内生产和市场真正转变为国际性的生产和市场。
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重要手段,它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加强了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迫切要求,因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过剩资本的一个出路,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在增加。
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P194
含义: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c.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市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d.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 4.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后果是: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a.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b.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c.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d.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是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危险不断增大。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P197
16、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具有更大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同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②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③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
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④发展中国家还可以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
6.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⑴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是相互区别的。首先,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条件下各有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其次,普遍性、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它不可能完全包括特殊性、个性,所以,特殊性、个性比前者丰富、具体。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总是无数个性中带有共同性的东西,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第三,由于事物层次和范围的不同,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个原理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类认识的正常秩序即首先认识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概括和抽象,形成对事物一般的、普遍的认识,然后以这种一般的、普遍的认识为指导,去研究、认识新的个别的、特殊的事物的特点,并以此来补充和发展关于事物的普遍性的认识。
⑶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是对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反映,是对矛盾普遍性、共性的把握。“中国特色”则要求我们分析中国的特殊性、个性,具体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反对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另一方面,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特点,反对脱离中国实际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总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正在阅读:
2013-2014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04-11
小学一年级音乐《咏鹅》教案(龙艳红)06-07
1.4.1 1.4.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05-09
老爸,请用皮鞭往死里抽我07-20
2019-2020精选(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祖国的春天 1-优质教案11-29
隆尧县东方食品城简介(新)09-18
今日基督徒普遍的可怜的光景04-17
2018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一模九年级语文试题和答案(2018.04)04-17
关于工程签证应注意的事项03-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提纲
- 马克思主义
- 复习
- 原理
- 学期
- 基本
- 2013
- 2014
- 第11号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在中国的问题和对策(之2)
- 28043学前教育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题201324
- 二维热传导方程数值解及MATLAB实现 - 图文
- 假设检验测试题
- 商务谈判僵局产生的原因
-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
- 低压电能表安装作业指导书
- 乐山市技术管理规范提炼
- 2011年保荐代表人第一期培训笔记
- 文献综述范例(土木工程)
- 贵州省关于煤面料矿产地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煤矿矿权设置的意见
-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 监理试题
- 盾构分体始发掘进专项施工方案
- 外国文学2复习题
-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整本教材思维导图(知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
- 10kV针式瓷瓶的绑扎图文详解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资料管理的通知(刘修改,俞修改)
- 丰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