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知识点 最新 -

更新时间:2023-11-30 03: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土方工程

1.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

面广量大、劳动繁重、大多危楼天作业、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易受地区气候条件影响,

且土本身是一种天然物质、种类繁多,施工时受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也很大。

2.区分土的类别:开挖难易程度,分为八类土 区分一类土的类别:

可松性系数、天然含水率、土的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孔隙比和孔隙率、土的渗透系数

Ks=V2/V1 Ks’=V3/V1

Ks、Ks’——最初和最终可松性系数

V1——土天然状态下的体积

V2——土挖出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 V3——土压实后的体积

计算实例:

建筑物外墙为条形毛石基础,基础平均截面面积为3.0m2,基坑深2.0m2,底宽为1.5m,地基为粉质粘土,计算100延长米长的基槽土方挖放量?回填所需的自然状态下土方量和需运走的松散体积?(1:m=1:0.5;Ks=1.30,Ks’=1.05)

解:挖方量=[1.5+(1.5+2×2×0.5)] ×2÷2×100=500m3(V1状态) 填方体积=500-3×100=200 m3(V3状态)

回填土所需的自然状态下土方量=200÷1.05=190 m3(V1状态) 运走的自然状态下土方量=500-190=310 m3(V1状态) 运走的松散体积=310×1.30=403 m3(V2状态) 3.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或切应力增加 引起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的原因有: 1)由于气候的影响,使土质松软

2)粘土中的夹层因浸水面产生润滑作用 3)饱和水的细砂、粉砂因振动而液化 引起土体内切应力增加的原因有: 1)高度或深度增加,切应力增加

2)边坡上面荷载增加,尤其是有动荷载时

3)浸水一方面使土体自重增加,另一方面水在土体中渗流产生一定的动水压力 4)土体竖向裂缝中的水产生静水压力

4.场地平整

场地泄水坡度通常不小于2‰

边坡系数m=B/H H:开挖深度 B:放坡宽度 土方量计算过程 ①计算设计标高H0

H0=(∑H1+2∑H2+3∑H3+4∑H4)/4N

式中 H1:一个方格独有的角点标高

H2:两个方格独有的角点标高 H3:三个方格独有的角点标高 H4:四个方格独有的角点标高 N:方格总数

②考虑泄水坡度对场地标高计算的影响

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标高 Hi=H0±Li

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标高 Hi=H0±Lxix±Lyiy Hi:第i个角点标高

L:X或Y方向泄水方向角点至H0的距离 i:X或Y方向泄水坡度

③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

hn=Hi-H

式中 hn:施工高度 Hi:设计高度 H:原地面标高

④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h 2 h1 X1 a X2 X1=ah1/(h1+h2) X2=ah2/(h1+h2)

⑤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一点填方或挖方 V=bch3/6 两点填方或挖方 V+=a(b+c)(h1+h3)/8

V-=a(d+e)(h2+h4)/8 三点填方或挖方 V=(a2-bc/2)(h1+h2+h3)/5 四点填方或挖方 V=a2(h1+h2+h3+h4)/4

⑥边坡土方量计算

V三棱锥=A1L1/3 A1=mh22/2 m=B/H A1:边坡的端面积 L:边坡长度 h2:施工高度 m:放坡系数

V三棱柱=L(A1+4 A0+ A2)/6

A1、A2、A0分别是边坡两端及中部横断面积 L:边坡长度

⑦计算土方总量

5.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结构既要确保坑壁稳定、临近建筑物与构筑物和管线的安全,又要考虑支护结构施工方便、经济合理、有利于土方开挖和地下室的建造。

支护体系主要由围护结构和撑锚结构两部分组成。 1)围护结构的类型

木挡墙、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H型钢支柱、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 2)撑锚结构的类型

悬臂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体系、内撑式支护体系、简易式支撑

6.集水井降水法

在开挖基坑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在沟底设集水井,使基坑内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走。

√为了防止基底土的颗粒随水流失而使土结构受到破坏,集水井应设置于基础范围之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抽水能力,确定集水井间距,一般每隔20~40m设置一个,集水井的直径一般为0.6~0.8m,深度应随挖土的加深而加深,并保持低于挖土工作面0.7~1.0m。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防止由于抽水时间较长而将泥砂抽出及井底土被搅动。井壁可用竹、木等材料进行简易加固。在建筑工地,基坑排水用的水泵主要有离心泵、潜水泵等。

7.防治流砂的方法

1)枯水期施工 2)打钢板桩 3)水下挖土

4)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5)设地下连续墙

6)抛大石块、抢速度施工

8.井点降水法

在开挖基坑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在坑底以下,直至施工完毕。

井点降水法的井点有管井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深井井点、轻型井点等

9.轻型井点

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细的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便可将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一下。此种方法用于土壤的渗透系数为0.1~80m/d的土层中。 (1)轻型井点系统组成

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滤管、集水总管、抽水设备等。

√滤管直径为38~50mm,长度为1~1.5m,管壁上钻有直径为13~19mm的小圆孔,外面包以两层滤网。滤管的上端与井点管连接,井点管采用直径为38~50mm的钢管,长度为3~7m,井点管的上端用弯连管与总管相连,弯联管宜装有阀门,以便检修井点,弯连管可采用透明塑料管,可随时观察井点管的工作情况,有的采用橡胶管,可避免两端不均匀沉降而泄漏。 √集水总管为内径100~127mm的无缝钢管,每节长4m,其间用橡胶套管连结,并用钢箍拉紧,以防漏水。总管上还装有与井点管连结的短接头,常见间距为0.8m (2)轻型井点的布置

1)平面布置。当基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反之,则宜采用双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则应采用环形井点。为防止漏气一般距基坑边缘0.7~1m,井距一般在0.8~1.6m

2)剖面布置。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从理论上讲可达10.3m,但由于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其实际的降水深度一般不宜超过6m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不包括滤管)可按下式计算

H’>=H1+h+IL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坑底面的距离

h:降低后的地下水位到基坑中心地面的距离,一般为0.5~1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形井点为1/10,单排井点为1/4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取短边的一半)

在确定井点埋置深度时,还要考虑井点管应露出地面0.2~0.3m;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

(3)轻型井点的计算

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水井分为无压井和承压井。当水井布置在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时,称为无压井;布置在承压含水层中时,称为承压井。当水井底部达到不透水层时称完整井;否则,称为非完整井。 涌水量计算公式

无压完整井:Q=1.366K(2H-S)S/[lg(R+r0)-lgr0] 无压非完整井:Q=1.366K(2H0-S)S/[lg(R+r0)-lgr0]

3

Q:井点系统的涌水量(m/d) K:土壤的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1/2

R:井抽水影响半径(m) R=1.95S(HK) S:不利点的水位降落值(m)

1/2

r0: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圆半径(m) r0=(F/π) F:环状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 确定井管数量及井距的确定

单根井管的最大出水量为 q=65πdLK 式中 d——滤管直径(m) L——滤管长度(m) K——渗透系数(m/d) 井点最少数量 n=1.1Q/q 井点管最大间距 D=L1/n L1——总管长度

求出的井距应大于1.5d,小于2m,并应于总管接头的间距(0.8m)相吻合(由此反求n) 10.土壤是由矿物颗粒、水、空气组成的三相体系

填土方工程应分层填土压实,最好采用同类土。如果用不同类土时,应把透水性较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下面。若已将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在下层,则应在填筑上层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之前,将两层结合面做成中央高、四周低的弧面排水坡度或设置盲沟,以免填土内形成水囊。决不能将各种土混杂在一起填筑。

1/3

11.填土压实的方法

碾压、夯实、振动压实

碾压法是由沿填筑面滚动的鼓筒或轮子的压力压实土壤,多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气胎碾等。

夯实方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主要用于基坑、沟及各种零星分散、边角部位的小型填方的夯实工作。

振动压实是将振动压实机放在土层表面,借助振动机构使压实机械振动,土颗粒发生相

对位移而达到紧密状态。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非粘性土压实。

12.影响土壤压实效果的因素

含水量、压实功、每层铺土厚度、压实遍数

13.推土机施工

可用于清理和平整场地,开挖1.5m深度以内的基坑;推运距离宜在100m以内,发挥工作效能最好的推运距离为40~60m 推土机的施工方法 1)下坡推土 2)并列推土 3)槽型推土 4)多铲集运

14.挖土机的选择

1)正铲挖土机: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2)反铲挖土机: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3)拉铲挖土机:后退向上,自重切土 4)抓铲挖土机: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挖土机工作范围内不进行其他工作,并至少留0.3m深不挖,而由人工挖至设计标高。

第二章 地基处理

1.结构物的地基问题

1)强度及稳定性问题 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3)地下水流失及潜蚀和管涌问题

4)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液化、失稳和震陷问题

2.换土垫层法

在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中,浅层软弱土的处理,常采用换土垫层(地基)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灰土、二灰(石灰、粉煤灰)、煤渣、矿渣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的材料,并夯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的目的。

3.灰土垫层

~是将基础底面下要求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合,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

4.灰土挤密桩

灰土桩挤密是利用锤击(冲击、爆破等方法)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成孔,将管拔出后,在桩孔中分层回填2:8或3:7灰土夯实而成,与桩间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载。

5.夯实水泥土桩

~是利用机械成孔或人工成孔,然后将土和水泥拌合,夯入孔中所形成的桩,这种桩所用的土含水量可以得到控制,加之夯实所形成的高密度,因此,桩体具有较高强度,且能节约水泥。在机械挤土成孔和夯填装料时,对可挤密的桩间土具有明显的加强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ui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