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17 19: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草原的早晨》教学设计

(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 张雪梅)

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从“草原醒来”、“牧民赶羊群去放牧”、“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等方面展示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文章简短,但语言优美,很多文字用得特别传神,如“草原醒来了”、“涌出”、“蹦跳着”、“回荡着”等。所以整篇课文既有蓬勃的活力,又不缺少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绿线内的生字。 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繁荣气象,感受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醒来了”、“涌出”、“回荡着”等词语的深刻含义,

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繁荣。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生自主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提高学生基本的 语文能力素养。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应着重引导学生 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自主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成为一个 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悟、探究、内化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设计思路:

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依托,利用多媒体创设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 环境;以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自主感悟 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文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感受美、体验美、创 造美为最终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激情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美丽的景色数不胜数,我们欣赏过神秘而美丽的大海,浏览过春天梅花山的秀丽风光。今天,我们来领略一种可能你从未看过的美景。(边说边出示“草原组图”,放背景音乐——腾格尔的《天堂》。)

2.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用“我看到了 的 ”说话。)

3.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令许多人梦萦魂牵的草原美景。(板书:草原。)当第一缕曙光映入草原的时候,草原的早晨来到了,那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接着板书:的早晨。指导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孩子们身处江南,对远在北方的草原景色不是很熟悉,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可以用直观的课件进行弥补。当一幅幅带着浓郁草原味道的图片展示在眼前,耳边响起著名歌手天籁般的嗓音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入情还需入境,此时这个目标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一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草原的早晨和小朋友们平日里的早晨有什么区别呢?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要看清楚拼音,多读几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3.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难读的一些词语,指名朗读,帮助纠正字音。

鞭声 黎明 宁静 醒来了 涌出 圈门 蹦跳 跨上 飘动 回荡

(2) 现在,让我们把词语宝宝们送回课文,看看谁能读好课文里

的句子和段落。(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帮助纠正读得不好的句子,读得好的地方要给予表扬。)

(3)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草原早晨的什么最吸引你? (4) 谈谈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条件,也是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必须训练的内容。虽然学生在课外都进行了预习,但是这一步骤还得在课堂上得到强化。在这一环节上,教师不能吝啬时间,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情况,利用各种形式,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

1. 教师情感朗读第一自然段:“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2. 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出示词语:啪!啪!指导朗读。)

3. 这响亮的鞭子声是什么时候发出来的?你知道什么时候是“黎明”吗?

4. “黎明”的时候,一般人都在干什么呢?是啊,黎明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还在睡梦中呢!四周静静的,草原上的任何东西似乎都躲了起来,这样的情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宁静)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情景?(安静、静谧、静悄悄等) 5. “啪!啪!”的鞭子声却打破了这份宁静,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你会怎么读?(再次出示“啪!啪!”,指导朗读)

6. 在响亮的鞭子声中,小草醒来了,花儿醒来了,牛羊醒来了,风儿醒来了,铺满新绿的——(引读第二句,指导突出“醒”。) 7. 读了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草原图片,理解“铺满新绿”)

8. 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子声唤醒,多么神奇啊,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第一段的教学着重围绕几个关键词进行,教师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和知识储备,采用看图、想象、联想、情感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对于“醒”字的教学,老师没有多花时间,因为笔者相信,在孩子们眼中,铺满新绿的草原的确是从梦中“醒”来了,老师过多的解释和分析只会打破孩子们童话般的想象,那将是一种可怕的失败。)

9. 过渡:鞭子声唤醒了宁静的草原,草原变得怎样了呢?自由朗读

第二自然段,请你用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 10. 是啊,此时的草原多热闹啊!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草原此刻的热闹呢?请你划出来读一读。

11. 学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如果说得不好,教师可以用以下问 题适当引导。) (1)“一只只、涌出、蹦跳着”:

一只只写出了羊儿的什么?

“涌”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它原来是形容什么的呢?“涌”形容很多水一下子流出来,放在这儿能说明什么呀?

读了“蹦跳着”这个词,你有什么想说的? (2)“跨上、追赶”:

看到羊儿快乐地奔向远方,牧羊人着急了,他们 骏马, 欢乐的羊群。想看一看牧羊人飒爽的英姿吗?(播放视频)

你能学一学他们的动作吗?(边做动作边朗读第二句话) 12. 此时的草原多么热闹啊,羊群乐,人更欢,我们把这一份热闹、欢乐读出来。

(教学意图:在第一自然段教师引导阅读为主的基础上,这一段的阅读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围绕“热闹”一词让学生自主朗读感悟。学生自己寻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感悟,在领悟不到位的基础上教师再适当引导,并采用“动一动”的方式带领学生体验羊群的快乐、牧羊人的潇洒,入境又入情,孩子们的心灵特别愉悦,学习也充满乐趣。)

13.

过渡:感受了草原早晨的非凡快乐,让我们把目光伸向远方。

(配合悠扬的草原音乐,教师深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14.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填空:我看到了 ,听到了 。 15.

羊儿像白云在飘动,为什么像呢?草原上的羊儿这里一群,哪

里一群,它们慢慢地吃草、移动,还像什么? 16.

辽阔的草原上,牧羊人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那是在怎样的歌

声? (填空: 的歌声。) 17.

那歌声,时而远,时而近,时而高亢,时而低缓,在大草原的

上空飘荡,这就叫——“回荡”,你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18.

四.指导背诵,深入感悟。

1. 这悠扬的歌声深深印在小朋友的脑海中,老师相信,草原早晨的美景也永远留在了小朋友的心目中了。现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背一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一背,比比谁有感情。 2. 指名两三个学生背诵,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背诵,这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最好方法,课堂上的背诵能起到“趁热打铁“的功效,作用不可小视。)

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拓展练习,自主发展。

1. 开展“请到草原来作客”活动,以草原小主人的身份向远方的客

人介绍草原的美丽风光或牧民们幸福的生活。

2.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由准备后进行介绍。(有条件的话可以准备草原人民的服饰、头饰,佩戴小导游证,营造更好的氛围)

六.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指名当小老师领读,扩词。 2. 你想学哪个生字,自己看清笔顺表学习。

3. 交流,说说如何记住它,说说各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 学生描红。

(设计意图: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字基础,可以进行自主的写字学习了,所以这时教师要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不要继续包办写字的教学活动。)

七.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1. 学生书写生字。(课堂作业) 2. 背诵全文。(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草原的早晨

羊儿:一只只 涌出 一群群 飘动 牧民:跨上 追赶 歌声 回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u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