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4
更新时间:2024-06-30 15: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三稿就是定稿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课题 : 四边形的认识
预习要求及内容:收集、剪好我们学过的各种平面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具准备:图形卡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四边形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教学后记:
2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预习要求及内容:课本37、38页上的内容,每人一个剪好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剪好的平行四边形、4根长度一样的木条、橡筋、板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
3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容易变形
平行四边形特性: 对边平行并且相等
对角相等
教学后记:
4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周 长
预习要求和内容:自学课本42页,初步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尺子、线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5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四、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周长
围绕物体或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教学后记:
6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预习要求及内容: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尝试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测绳、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7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5.巩固
(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布置作业: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教学反思:
8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估 计
预习要求和内容:教材第45页例4例5,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方法:尝试法、讨论法、实践测量操作法、知识迁移法等。 教具准备:尺子、卷尺、绳子。 教学过程: 一、尝试准备。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9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估计
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
课后反思:
10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一)
预习要求和内容:初步理解计算计算有余数的除法,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难点:
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方法:尝试法、讨论法、计算实践操作法、知识迁移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略)
(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圈一圈。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填一填。 1、∮ ∮ ∮ ∮ ∮ ∮
【】 【】 【】 6 ÷ 3 = □
2、 ∮ ∮ ∮ ∮ ∮ ∮ ∮
【】 【】 【】 7 ÷ 3 = □
四、课堂小结: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五、布置作业:
摆一摆,填一填。
【】 【】 【】 8 ÷ 3 = □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一)
1、∮ ∮ ∮ ∮ ∮ ∮
【】 【】 【】 6 ÷ 3 = □
2、 ∮ ∮ ∮ ∮ ∮ ∮ ∮
【】 【】 【】 7 ÷ 3 = □
教学反思:
12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分析法、知识迁移类推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尝试准备。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 2、计算:
8 ÷ 4 = 45 ÷ 5 = 二、发现问题,尝试探究。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 ÷ 5 = [ ] (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初步理解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13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 ÷ 5 = 4 (组)???? 3 (盆)
4 ∶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5/ˉˉ2ˉˉ3ˉˉ ∶被除数
2 0 ∶5和4的乘积
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尝试练习。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 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 7 =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14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二)
课后反思:
15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三)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材P52例3,通过图文的表述,注意除数和余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法、知识迁移类推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准备,铺垫知识。
计算下面各题。
14 ÷ 7 =[] 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 ∶ ∶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
16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教本P53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
17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六、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三)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教学反思:
18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四)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材P54第5、6、7、8题和补充题。 教学目标: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
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
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指导法、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具准备:小黑板、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19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三、补充思考。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掌握了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四)
1、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2、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3、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课后反思:
20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五)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方法:指导法、观察法、发现法、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具准备: 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 × 8 37 + 5 5 × 8 72 ÷ 8 24 – 6 7 × 9 56 ÷ 7 49 ÷ 7 18 ÷ 3 42 ÷ 6 9 × 4 45 ÷ 9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 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
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
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2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1,口算:32 ÷ 6 = 5 (组)??????2人 学生2,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ˉˉˉ 2ˉ
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 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五)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22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五单元: 时、分、秒 课题: 秒的认识
预习要求及内容:P59―61,知道1分=60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方法:观察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教具准备:课件、钟表、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知识与技能: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 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3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 分、每1秒。
5、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过程与方法: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 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过程与方法: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24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布置作业:
3、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
1分=60秒。
课后反思:
25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时间的计算
预习要求及内容:P62,借助钟面帮助学生理解两个不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时间进率的关系认识。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时间进率的关系认识。 教学方法:观察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操作实践、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钟表、秒表。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知识与技能: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过程与方法: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 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 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教学例2:
26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过程与方法: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45-30=15,是15分钟。
课后反思:
27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口算乘法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法、知识迁移法等。 教具准备:情景图、计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5)、师: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 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课堂练习:
⊙ ⊙ ⊙ ⊙ ⊙ ⊙ ⊙ ⊙ ⊙ ⊙ ⊙ ⊙ ⊙ ⊙ ⊙
⊿⊿⊿⊿ ⊿⊿⊿⊿ ⊿⊿⊿⊿ ⊿⊿⊿⊿
28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能又快又准确的算出乘法了吗?回去后算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9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科书p69——70,了解比较大的整千百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迁移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尝试准备,知识过度。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10个2相加是20。
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
30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1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回忆起以前的估算方法。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观察法、发现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 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32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
8×29≈240
教学反思:
33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谈话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34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 36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反思:
35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预习要求及内容:教科书p76例2,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计算法、比较法、分析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 1 3 2 1 × 4 × 3 ——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 8 1 8 1 8 × 3 +1 8 —— ——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36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
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反思:
37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连续进位乘法和相关练习 预习要求及内容:P79例4。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知识迁移类推法等。 教具准备:教学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准备,知识过度。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其中
38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用竖式计算
2、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9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预习要求及内容:课本第83、84页上的内容,初步了解有关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发现法等。 教具准备:课件、3个盘子,6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尝试准备,知识铺垫。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二0
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 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 5×6= 4×3= 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 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 ,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
40
正在阅读:
(定稿)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406-30
20XX - 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工作计划-精选资料03-09
爱在同一片蓝天下作文600字07-15
金庸小说武功排行榜培乙整理版05-16
星座、五行、八卦、生辰八字基础知识05-19
培优补差工作记录表03-0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2-02
那迷人的春天作文500字06-22
小鸡作文300字06-24
美丽的桃山公园作文500字07-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定稿
- 上册
- 教案
- 年级
- 数学
- 13
- 14
- 2016年水利工程协会质检员考试题A卷
- 【最新】领导视察新闻稿-范文模板 (3页)
- 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选拔考试英语试题
-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含
- 中国脱模剂产业专项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二百条装修小常识
- 七(3)影评1
- 阿卡迪亚大学学术
- 中央集尘系统技术规范
- 新城国际公寓一期工程空调问题
- 数学高考总复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2004-2011年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卷大汇编语文试卷
-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电子教案
- 英语语法术语解释
- 人类改造自然留下的产物是对地域性景观设计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
- 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和答案
- 施工图设计进度与质量保证措施及设计服务承诺
- 素质教育
- 浙大远程2015年《物理化学》离线作业答案 -
- 2009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