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交流

更新时间:2023-12-06 05: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议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交流

摘要:互动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互动交流的艺术,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关注学生,优化课堂互动交流的方式。使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关键词:课堂互动交流 关注 优化 有效

互动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承载着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重任,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将使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然而,真正有效的“互动交流”,理应发生在互动交流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互动交流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但目前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交流存在着种种不科学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主动“说”的缺失,尤其是非应答式的“说”越来越少,师说生听、师问生答几成定律,即使是在一些让学生讨论的“场景”中,其内容、方式也大都是由教师框定的,课堂的高度集权使学生无法获取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必须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互动交流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一、课堂互动交流中对学生的关注

1、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需求 学习动机、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因素,对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认知、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得到信任和爱护、被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需要。课堂互动交流中只有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需要,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在互动交流设计上要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使交流的问题成为“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致于出现

因互动交流简单使学生无浓厚的兴趣或因互动交流过难使学生失去信心的受抑现象。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互动交流不是目标,得到答案也不是目的。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互动交流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应当是递进式的、有层次的、有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的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如果前后颠倒,信口胡说,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

3、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态 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又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个体又有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面对学生,上课前我们应有更多的预案。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等一会儿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

4观察学生课堂发言

因为课堂发言情况直接反馈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学生的课堂发言,直接掌握学生个性的第一手材料。在发言中找出具有个性的观点、看法,并且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妥当的观点首先肯定他们发言的胆量再委婉的纠正。通过这些观察,发现学生的“长”与“短”,从“短”处中找“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

症下药”。通过对他们点点滴滴的“长”处给予肯定,多加表扬和鼓励,从中变个角度指导,而不是直直地批评:“你这个地方不对了,应如何??”之类的话语。让学生多有点成功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改善学生的

二、课堂互动交流的原则 1、 互动交流要适时 课堂互动交流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互动交流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互动交流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

2、互动交流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互动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就不能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答,兴趣平淡。在教学片段中教师只是分析了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忽略了学生的现实起点,问题毫无启发性。正如郑毓信教授所形容的:学生已经站在二楼,明明可以直接上三楼,教师非让学生先回到一楼再上三楼。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得到认知的需要和满足。

三、课堂互动交流中有效的策略

1、让兴趣激发学生自主互动交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讲究课堂导入设计。导入设计得好,能激发学生学、问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奋度,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愉快、高效的学习,使学习成为乐趣,让互动交流成为需求,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让活动激活学生积极互动交流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得身心和头脑都得到锻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在学习新知后,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的互动交流欲望。

3、让探究引领学生深层互动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见解,我们教师要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机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让他们自主分工,自主讨论和汇报,让学生在展示、汇报、交流、碰撞、

评价、反思中,达成共识。在教学新知时,让学生去看一看、猜一猜、想一想、动一动、议一议,在这一过程中去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去理解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师生在有效互动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领悟,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总之,有效互动交流应该建立在师生互相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教师必须具有一颗爱心,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学习伙伴,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想方设法引导进行有效互动交流,努力构建有效互动交流的情境。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处在良好氛围中,让他们尽情地自

由参与,自由表达,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体验真情,再创生活,畅所欲言,发挥思维潜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互动交流。

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t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