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环城小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17 02: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楚雄市环城小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中期成果集

课题负责人:张瑞华校长

楚雄市环城小学 课题组

2009年10月20日

目 录

1、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表3---12页

2、楚雄市环城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实施中期工作会前言 13------15页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16-------22页

4、 教师论文

2

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中期评估表

一、课题执行情况

一、课题执行情况: 课题按原定方案执行,为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有序的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领导小组,由特级教师张瑞华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市级骨干教师、教科研主任刘海波具体负责研究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教科室为主的课题研究中心(课题组骨干成员),下面按学科组划分,分别成立学科教学研究小组。各个部门相互协作,每学期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分析总结。由于管理规范、职责明确,使得我校研究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 除了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科特点选择结合点进行总课题的研究外,实验教师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选择子课题开展研究,包括总负责人张瑞华校长的《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整合》;具体负责人刘海波的《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代英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彭会、李恒才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郭云、杨曙明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等。我校自立项后,认真开展研究。首先召开立项会议,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其次又专门研究各成员分工。因为我们知道为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研究队伍并构建高效的研究网络。 二、开展的研究活动: 1、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学习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参加各类的研讨课观摩学习,如云南省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网络说课赛、我校唐桂珍老师荣获省级二等奖,初美华校长在云南省信息技术实验区课题成果交流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中央电教馆在重庆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果交流会上,代英主任、刘海波老师参加上课录像荣获全国二等奖等,通过学习,使课题组了解了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最新动态及先进教学理念,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题组负责人及日常工作负责人、负责网络资源的收集及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指导人员,负责文本资源的收集人员,课题网站的维护人员。 3、收集了有关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并将资料整理成册,印发给每一位课题组成员。 3

4、组织了课题组一些成员参加关于“十一五”课题及信息技术能力的相关培训工作。 5、在校长室、教科室的主持下,本课题举行了开题仪式。。 6、开展文献研究,积极寻找关于如何有效整合的问题。 7、实施方案,实践验证,继续巩固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使绝大多数教师能恰到好处地、高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根据实验的计划,组织研究,有效整合的路径尝试有以下三方面递进: (1)、教师的课件制作有低水平向教高水平进展。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科学课堂模拟辅助教学,使些科学实验一隐性化变显性化,微观化变宏观化,改变教学中一些时间、空间的距离。 (3)、以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为师生的互动平台提供了交流的新途径。 8、组织教师观摩学校现有水平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的课堂教学。 10、请教育专家和学者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11、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做了反思,由此撰写的论文。 根据我们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分学科进行课题指导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因此我们的大部分研讨活动都是以学科组的形式进行。 12.研讨课一般采取这样的形式:(1)课题组在学期初制定研讨课计划,由上课老师准备;(2)上课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将课件、教案交课题组成员审查、修改、指导;(3)上课老师听取课题组成员意见后对课件、教案进行修改;(4)上课老师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5)课题组成员人员参加评课,提出改进意见;(6)上课老师写课后反思,实验教师及课题组整理资料归档。(7)初美华校长亲自上示范课和研究课,取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我们进行的研讨课有: 语文科:二年级刘海波的《乌鸦喝水》、《红领巾真好》、三年级作文《教你学一招》、六年级语文《人生礼赞》;;王卫老师的《赠汪伦》;谢晶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等; 数学科:高文的《园的认识》、马红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代英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唐桂珍老师的《年、月、日》等。 美术科:李恒才老师的《书法》、彭会老师的《剪纸的艺术》等。 科学科:杨曙明老师的《磁铁的认识》、郭云老师的《火山》等。 三、得到的支持 除了参加省上的相关培训外,我们学校还请了市教科所刘建伦老师作了题为《教师科研能力》的专题讲座,并对此课题进行了指导。另外,还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 4

四、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参加工作情况。 我们多次聘请楚雄市环城小学校长张瑞华(特级教师)为课题组进行指导、张校长多年来就是云南省电教馆“九五”、“十五”、“十一五”课题组的成员之一,有着丰富的科研课题经验及较强的学校管理经验,还聘请楚雄市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周汝云老师等到我校指导工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意见,刘海波老师作为教科室主任,直接管理和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在学科组的研讨活动中,参加人员包括负责该科组的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中对信息技术较熟悉的成员、有时还邀请一些专家参与。2009年5月刘海波老师在参加了在丽江全省的课题研究交流会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研究到了原计划的什么阶段: 我们课题组计划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多媒体教学平台条件下的有效整合研究,第二阶段为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整合研究,第三阶段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综合运用阶段研究。由于第一阶段的研究在课题成立前就有一定的基础,因而我们大约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转入第二阶段,现在正准备进入第三阶段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现在主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综合运用研究,但同时也关注多媒体教学平台条件下的整合研究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的完成情况: 1、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 三、实现了的研究目标: 1、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课题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能主动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协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虽然广大教师都能自觉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力度,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行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部分教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 5

学习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各类测试中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 2、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通过进行有效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教学骨干的特点,经常对其他实验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实验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并有一位数学老师的课例《三角形的分类》获云南省小学数学网络课说课二等奖。代英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刘海波老师的《我们去旅行》参加中央电教馆在重庆组织的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实践课例荣获全国二等奖,初美华校长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发表在省刊物《走进教育信息化的云南》一书中,2008年1月第一版。 3、设计出一批优秀课件及一批优秀学生作品 四、进一步研究的打算。 1、教师是校园资源建设和应用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科学校园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的效率,因此,建立一只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小学科学校园资源有效应用的关键。所以我们打算还要对教师定期思想观念、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2、学生也是校园资源应用的主体,学生不但可以按自己的学习方式组织信息资源,也通过研究活动将自己的学习过程、研究成果展示在资源库中,成为宝贵的学习过程资源,还可以通过积累活动型资源信息,这些正是校园资源的重要来源。通过评比、交流,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召开“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有效整合”教学观摩研讨会,推选优秀教学案例,分析、整理研究资料,进一步推广校“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有效整合的课题研究经验,从而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将小学科学教育向纵深推进。 4、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学生现状进行中期测定。 5、指导课题组成员写好阶段工作小结。加强与其他类似课题的研究。 6、上好汇报课,力争向市级教研部门汇报。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名称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如已出版请填) 6

1 《教师教科研入门策略之我见》 《利用电教手段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太阳》教学实录 论文 论文 张瑞华 张瑞华 2006年4月《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2007年7月《云南电教》 2007年9月省一等奖 2007年12月省一等奖 2007年9月《云南教育》 2007年7月全国教育技术实践评优大赛二等奖 2 3 4 5 6 论文 论文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张瑞华 张瑞华 张瑞华 刘海波 《我们旅行去》 7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策略》 8 我为语文实践活动课喝彩 论文 论文 刘海云南教育 波 刘海波 省二等奖 (一) 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形成了双向交阶段性成果简介 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 (二) 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进行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7

四、自评情况 一、 课题管理: 学校在基础管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为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常规流程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对各项工作的标准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将制度的完善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行为提炼标准,标准引领行为”的良性循环。学校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教学流程管理细则、教师校本培训制度等,这些制度得到了教师地广泛认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学校运行和管理规范有序。 我校严格按照课题制定的计划进行研究和管理,学校积极为广大课题参与者配备硬件,并在各种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参与教师积极性高,并且带动其他非课题教师共同参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课题开展过程中也还有一些做得不够的地方,例如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上还不够及时,成果的水平上还不够,这些我们都将在后半段的研究过程中加以克服,以期达到最优。 二、研究条件: 通过课题研究,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教师,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信息技术学科,达到教师总数的25%。她们分别在“全国教学评优”、“市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权威性学科评比中获奖,在学校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环城小学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60人,70名教职员工。学校2000年被省教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2001年11月被省科协、省教厅认定为“云南省一级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2005年初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云南省第五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我校2001年建设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并进行了每周不少于15节课的各种教研课、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实验展示课等六课和以各种学科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课。2002年5月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开通了远程教育卫星宽带网,同时每天都向教师开放,教 8

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学做课件,查阅有用的信息资料和下载有用的信息、收看远程教育的节目,这给师生自我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继又配备照相机、打印机等部分设备;课件制作素材、K12教学源资库、电子备课系统电子图书和教师课件制作软件。为教师课件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多方筹措资金,配备了一间有47台计算机的微机室,以2003年春季学期开设了一至六年级微机课,并以10M的FTTB+LAN的方式拉入Internet。现已营造了一个信息化的教学平台。 三、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教学经验性论文、教学案例及课堂实录。

五、课题承担人员调整情况(无变化不填) .....

原课题负责人 调整 原因 现负责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特长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办公室(含区号) 初美华 变更后的课题负责人 张瑞华 由于工作需要,初校长调往其他学校,现由张瑞华校长负责。 1962年 3月 本科 张瑞华 小高 性别 女 民族 行政职务 汉 出生年月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校长 教育教学 楚雄市环城小学 楚雄市鹿城西路岔街 邮编 E-mail 代英 彭荟 李万金 彭荟 675000 联系电话 手机 0878-3122550 13987829288 郭云 刘海波 刘海波 王卫 李万金 李燕 郭云 李燕 hcxxlhb@126.com 杨曙明 李恒才 代英 李恒才 9

原课题组成员 调整后课题组成员 初美华 王卫 张瑞华 杨曙明 调整 原因 工作需要 州市课题管理部门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六、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及调整情况(无变化不填) .....

一、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 1、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2、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分配问题;3、学生的信息技术硬件和技术问题。 二、调整情况: 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2、加强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采用案及调整例教学,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原则; 情况 3、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完善光盘教学以及远程教育卫星下载资源应用课堂教学的模式。 4、利用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5、课题组教师还要加强研究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网络教学、哪些内容适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1、提高现有硬件设备以及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教学软件资源建设; 10

请调整原因作出详细说明 因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原因,加强了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并在学校强制要求:凡是上研究课和示范课等公开课,必须使用多谋体进行教学,所以一年来教师钻研信息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 州市课题管理部门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七、课题负责人签字

签字 年 月 日

11

八、课题承担单位签章

签章 年 月 日

九、州市管理部门意见

(包括对课题的指导和中期评估是否合格) 签章 年 月 日 十、省级课题领导小组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12

楚雄市环城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实施中期工作会前言

楚雄市环城小学校长 张瑞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能够在百忙之中到我校进行指导,我代表全校师生及课题实验组成员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对我校课题实验工作实施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 实施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教育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冲击越来越大,而且已经向前发展到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研究。

我校学校教育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缓慢,但参与了云南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学校结合申报“云南省信息技术实验区(校)”这一契机,积极实施课题研究。教师足不出校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观摩,学习有用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加快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也带来了教科研的春天。

一、领导重视,设立研究课题

我校于2003年12月被省教科院认定为“云南省信息技术实验校”相关的课题研究于同年12月正式项并开展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被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成为学校创建特色的重要方面之一,为此学校成立了以原鞠有聪校长为组长的课题实施领导小组,现在由初美华校长继续

13

主抓此课题实验研究,并号召全体教师参与实验。在省级课题的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子课题,主要有:1、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整合。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精读课教学的整合。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教学的整合。4、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常识学科教学的整合。5、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数学课的整合。学校在广大教师中作了广泛动员和宣传,全校教师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对基础教育的教学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使现有的教学模式走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具有资源多元性,实践的探究性、学习的互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变目前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交流,发展学生智力的较好途径。

二、加大投入,积极实施课题

课题从申报开始到现在已一年多的时间,研究时间虽然短,但学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课题实践力度较大,围绕课题研究,学校主要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1、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从2004年1月份开始,又先后投入资金40多万元用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拥有计算机51台,实现了光纤进校,建成了校园局域网,网点分布于校园内楼房,建设了高标准的计算机房,使校园处处都能上网,达到资源的共享,极大的方便了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我校大部分教师自己购买了电脑,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升。

2、组建了具有丰富、实用、适时更新的素材库,采取购买及下载网络资源等方法建设学校的资源库,为教学服务。

3、加强师资的培训

学校充分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室,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及假期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计算机培训,从最简单的汉字输入,计算机画图到能用汉字录入软件编制教案,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幻灯片,用动画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阶段性,螺旋式提高培训,现在我校教师基本都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打制教案,编排试卷,制作教学幻灯片,运用简单动画制作多媒体课件,这使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发

14

展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整合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计算机房走进各学科的课堂,使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楚雄市环城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的实验研究需要您们的大力支持与指导,望你们伸出援助之手给我们我提出一些方法,多提出一些指导,使我校省级课题实验最终走向成功。

谢谢大家!

楚雄市环城小学 2009年2月20日

15

楚雄市环城小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

中期研究报告

楚雄市环城小学 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张瑞华校长 具体负责人:刘海波(教科研主任)

楚雄市环城小学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自立项以来,在云南省电教馆、楚雄州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情况。

一、课题组的成立及课题研究的阶段。

本课题在省级立项,属于重点课题,该课题研究对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研究队伍并构建高效的研究网络。为此,我们首先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由课题负责人筛选,建立了一支由学科教研员为主体的研究队伍。随后,我们又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经认真比较、遴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除了课题组成员结合学科特点选择结合点进行总课题的研究外,实验教师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选择子课题开展研究,包括初美华校长的《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代英、高文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研究》、刘海波的《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王丽的《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研究》、彭会、李恒才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郭云、杨曙明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等。

我们课题组计划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多媒体教学平台条件下的有效整合研究,第二阶段为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整合研究,第三阶段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发展性评价研究。由于第一阶段的研究在课题成立前就有一定的基础,因而我们大约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转入

16

第二阶段,现在正准备进入第三阶段的研究。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现在主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发展性评价研究,但同时也关注多媒体教学平台条件下的整合研究以及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二、课题实施的做法 (一)课题组的管理指导工作 1.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

自准备该课题以来,我们就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大量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料,让课题组的各成员进行学习,并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通过指导学习,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并通过实践筛选有关理论,指导实验教师。我们研读的理论包括:李伟明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祝智庭的《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蒋明和教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2.组织课题组成员观摩学习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参加各类的研讨课观摩学习,如刘海波、代英等六名老师参加全国课堂实践创新活动中获三等奖,2008年7月中央电教馆在重庆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果交流会上,刘海波、代英参加决赛,又获全国二等奖。云南省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网络说课赛、我校唐桂珍老师荣获省级二等奖,初美华校长在云南省信息技术实验区课题成果交流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通过学习,使课题组了解了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最新动态及先进教学理念,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聘请专家为课题组进行指导

我们多次聘请楚雄市环城小学校长张瑞华(特级教师)为课题组进行指导、初校长多年来就是云南省电教馆“九五”、“十五”、“十一五”课题组的成员之一,有着丰富的科研课题经验及较强的学校管理经验,还聘请楚雄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李建云、周汝云老师等到我校指导工作,为课题

17

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意见。

4.定期、不定期检查实验教师的研究进度 (1)、检查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计划。 (2)、不定期检查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进度。 (3)、每个时间段检查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总结。 5、分学科指导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根据我们课题组成员及实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分学科进行课题指导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因此我们的大部分研讨活动都是以学科组的形式进行。在学科组的研讨活动中,一般每个科组组织有参与该课题的实验教师一个月进行一次研讨课,参加人员包括负责该科组的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中对信息技术较熟悉的成员、有时还邀请一些专家参与。如市教科所所长李建云、刘建伦老师等。

6.研讨课一般采取这样的形式:(1)课题组在学期初制定研讨课计划,由上课老师准备;(2)上课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将课件、教案交课题组成员审查、修改、指导;(3)上课老师听取课题组成员意见后对课件、教案`进行修改;(4)上课老师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5)课题组成员人员参加评课,提出改进意见;(6)上课老师写课后反思,实验教师及课题组整理资料归档。(7)张瑞华校长亲自上示范课和研究课,取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我们进行的研讨课有:

语文科:刘海波的《乌鸦喝水》;王丽的《比尾巴》、《赠汪伦》;李燕老师的《雷雨》;谢晶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王卫老师的《回乡偶书》等。

数学科:高文的《园的认识》、马红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代英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唐桂珍老师的《年、月、日》等。

美术科:李恒才老师的《书法》、彭会老师的《剪纸的艺术》等。 科学科:杨曙明老师的《磁铁的认识》、郭云老师的《火山》等。 (二)实验教师的具体实施

1.各实验教师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课题进行了可行

18

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参与实验的学科、实验班,并且制定了实验研究方案。各学科的实验老师根据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科的特点,确定了适合自己开展的子课题。

2.不断完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营造现代化教育的良好学习环境。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开发校园网的多种功能,丰富教学信息资源,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和效益,才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随着实验工作的深入,观念的不断更新,还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除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理论知识的来源主要是课题组发来的资料、自己订的相关报刊、及上网了解新动态或外出开会接受新信息)。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外,还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

3.各实验教师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要求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的整合,达到以下的实验目标:对教师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明显的改变,信息技术的知识有明显的提高,能制作出一系列高水平的教学软件,撰写一批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对学生来说,认识能力、创新能力和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三、 初见成效 1、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行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部分教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在各类测试中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

2、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19

通过进行有效整合的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教学骨干的特点,经常对其他实验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实验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并有一位数学老师的课例《三角形的分类》云南省小学数学网络课说课二等奖。代英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刘海波老师的《我们去旅行》参加中央电教馆在重庆组织的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实践课例荣获全国二等奖,初美华校长的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发表在省刊物《走进教育信息化的云南》一书中,2008年1月第一版。

3、设计出一批优秀课件及一批优秀学生作品 四、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思考

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完成不但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也使我们发现在具体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课题组成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实际教学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不少教师还不能准确、熟练地利用网络来搜寻自己所需的资料,其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对计算机应用的不熟悉,造成对网络教学模式不适应。第三,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还缺乏相应的课题资料和专家的指导,对实践活动的操作方法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可行性的指导,老师们操作时只能凭自己的经验来实施,效果相差很大。第四,我校的硬件设备还不够完善,我们有少数功能室没有电教平台,我校的电脑数量还不够,有些课题的实践需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如电子阅览室还没有配备,造成课题实践的难度加大,甚至不能正常进行。

20

解决好这两几个问题对今后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很有意义。此外,通过实践,我们深切感到:

1、如何更好地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是教育改革的基本保障,成为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永恒的命题;

2、要着力研究如何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立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平台上,从而真正作到使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了无痕迹的有机结合,这是我们在继续研究的重点之一;

3、探索如何建立以培养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我们的学生从主要依靠记忆知识信息的低层次、低效率、低热情的被动式学习转变到主动获取、应用知识信息的创新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以使他们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

4、有侧重地寻找学科实验的突破口,以学科取得的进展及成果经验,来影响其它学科的的老师,让更多的老师看到实验的前景和效果,就能吸引他们自觉参与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来,这是我们今后的 努力方向。

5、建立校园专题网站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优秀教学资源。对使用新教材的年级进行教学内容的分类,研究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网络教学、哪些内容适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附:课题教师论文集

1、张瑞华校长《教师教科研入门策略之我见》发表于2006年4月《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2、张瑞华校长《利用电教手段突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2007年7月《云南电教》

3、张瑞华校长《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21

2007年12月省一等奖

4、张瑞华校长《太阳》教学实录2007年9月《云南教育》

5、陈晓东主任《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教学的整合》,发表于《走进教育信息化的云南》2008年1月第一期; 6、周文相《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初探》; 7、郭云《利用网络走进科学课程、开展科学探究》; 8、刘海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9、李万金《如何利用多媒体创设精读课教学情境》; 10、王卫《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方案《草原》教学设计》; 11、李燕《信息技术与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12、马红《信息技术与小学中年级数学课有效整合的案例周长》; 13、李有平《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课程整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14、杨曙明《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15、郭云科学《火山》教学设计; 16王丽《比尾巴教学设计》; 17、刘海波《三颗纽扣》教学设计。 18、刘海波《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19、刘海波《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t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