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无声语言 促成高效课堂

更新时间:2024-06-18 12: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奇妙的无声语言

——谈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揭开体态语言的面纱

? 对于一个演说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表情。其次呢?表情其呢还是表情。——培根

? 美国心理学家方伯特的“体态效应”研究表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体态语言。丘吉尔演讲魅力四射的原因是整个身体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 丘吉尔演讲魅力为什么如此巨大丘吉尔演讲魅力四射的原因是整个身体与语言的完美结合。我们永远无法从印在纸上的演说词来认识一个演说家的何以成功。有时印在纸上的解说词可能是平淡无奇的,但当时确实搏到很大的成功,得到听众狂热的反应。这只有在当场亲耳听到他演说的人才能体会到、感受到他对听众的强大吸引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的办法使我们懂得他演说的魔力。他的魔力,并不全在他口中说出的语言,实在包括他出现在听众面前的整个体态,包括他说话时的声调、手势、面部表情、身体的动作,包括他的笑容、他的目光,他眉头一皱、他下巴的一抖,整个的他,在发散着一种强大的吸引人的力量。

? 在董杰锋等编著的《教师语言艺术》(辽宁大学出版社第16页)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有一次考完,我去问老师我得了多少分。没想到老师却亲切地说:‘你不用问’。话语中充满喜悦和信任,他那慈祥的眼神好像说:‘你物理学得很好,理所当然得一百分!’。老师这种信赖的评语,激发了我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身态语(表情、眼神等)

和口语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如果同是“你不用问”这句话,而教师的表情却是满脸官司,那么学生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这个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及对他所教课程喜欢的程度也就难以预料。

? 我们可以不说话,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体态不传递信息,有时候,丰富的体态语言甚至比有声语言更有力量,正如古人所云: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与老师相处时,不仅在“察言”,更在“观色”——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无不细致入围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情感。教师肢体语言的丰富是最有力的一种辅助;一位好的讲师如果能灵活适度的将自己的肢体语言带入课程中,不但能突显重点,更能引发学员的注意力并提升讲师的个人魅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只有当一个人能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可见,掌握副语言行为并正确运用它,对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 一、肢体语言 体态语是以人的动作、表情、界域以及服饰等为工具,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伴随语言。

肢体语言交流分为三类 (一)动态无声交流

动态无声交流主要是通过身势或体语表现,又可区分为:面部表情———脸语;用眼传神———眼语;点头肯定否定———头语;挥手以示赞扬或批评———手语;身体的方向、姿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必要的体语与学生相互沟通,有时会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静态无声交流

静态无声交流主要指人际距离。据研究,人与人之间互动时的空间距离也

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人际距离是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如走近或远离,变换自己在教室内的位置等,以达到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的目的。

(三)“副语言”。辅助言语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如声调、重音、音量;教师的仪表服饰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种类型。以上仅就非言语行为大的方面进行分类,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中,并不存在机械的单调的使用方法,而是将三种类型综合起来,并配合语言讲授进行运用。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的手段”。

二、体态语言的特点 (一) 伴随性

它是随着有声语言的发生而发生,随着有声语言的运用而运用的。它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果脱离了有声语言,单纯的某个体态语,其意义往往是模糊的,多义的。

(二) 真实性

体态语言较之口头语言却具有更大的真实性,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例如说谎仅限口头语言,而体态却不配合。脸红,目光游移。一个小学生说谎可能不由自主捂住嘴巴,一个初中生可能轻轻触摸一下嘴角,而一个大人捂嘴的动作快速摸一下鼻子 头发等。

(三) 独立性

人类的体态语言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脱离言语行为而独立存在,行使自己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如聋哑人手语。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大师理查·卓别林开创了独立运用体态语言交际的新天地。在无声电影银幕上,卓别林运用丰

富的体态语言准确地再现剧情内容,不但受到了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三) 跨文化性

梅兰芳走红美国体态语言精妙应用。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研究:分别将六种表示不同面部表情的照片“愉快”、“厌恶”、“惊奇”、“悲哀”、“愤怒”、“恐惧”等,呈现给几个不同国家的人来辨认,结果,判断完全一致的比宰相当高。

(四) 先天性

卡罗尔·E·伊泽德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人生最早的9个月里,婴儿把兴趣、高兴、惊奇、生气、厌恶、害怕等感情反映在脸部,而母亲则能够辨别这些不同的表情,并籍此维系和婴儿间的感情交流以发展母子依恋关系。

一些专家对先天性失明的儿童进行观察研究,也证明了在面部表情中基因遗传发挥主要作用的观点。汤普森教授把26名年龄从50天到13岁的先天性盲童,与29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观察,发现在表达喜、怒、衷、乐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情绪时,盲童的表情和正常儿童的表情虽然存有差异,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由于盲童无法向他人学习面部表情的表达方式,因此这项实验可以说明,人类最基本的体态语言具有明显的先天遗传的特点。

(五) 差异性

中国古代见面时的礼仪体态语是作揖,现在是握手;欧美人则除握手外更多的是拥抱和接吻。欧洲人用耸肩表示遗憾和惊奇,日本人以微笑表示抱歉,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关心。

再如翘大拇指手势。在中国及大多数国家里,它是一个积极的、肯定的信号,表示“称赞”、“佩服”等意思。而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这一

手势有三种意思:①希望搭车者用它做搭车信号,一般特大拇指指向搭车方向;②是一种轻侮信号,如在希腊,急剧地翘起拇指,意思是要对方“滚蛋”。

三、教师体态语言特点 1、有意性

(1)课前精心准备;(2)随时加以调控 2、选择性

(1)淘汰消极和无意义体态语,选择积极体态语; (2)从积极体态语言中择适宜者为我所用。 3、学科性

四、教师体态交流的作用与功能

(一)、吸引学生注意,有利于组织、优化教学调控 1.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疲劳,难以持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及各种非言语交流手段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不少教师只靠提高音量,或严辞呵斥,或明令要求,或敲打黑板、讲台以引起学生注意,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相反,运用体态交流,教师大可不必声嘶力竭,而是以静制动,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具有下列特点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相对强烈的刺激物; 如讲课过程中富于变化的表情,语调抑扬顿挫,节奏变换,配以指引性手势、加强性手势,自觉地变换位置、身体朝向、视线及与学生的空间距离,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体态语这根无形的纤绳牵引下,在学习知识的海洋上顺利地航行。

2.有利于调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有效调节与控制

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及时准确地洞察和了解学生的注意状态和学习情况。学生的表情、眼神、坐姿、手势等都会随时给教师发出真实可靠的反馈信号。如教学难度、密度或进度超过学生的承受力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发生皱眉、挠头等体态信号;当教师讲授的内容正合学生兴趣和需要时,学生又会发生点头微笑、两眼有神、眉宇舒展、身体前倾等信号;而当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或不愿接受时,学生即会发出身体后仰、打哈欠、目光无神、埋头做小动作或左顾右盼等信号。针对不同反应,教师便可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节教学进度,使一切问题在不声不响中顺利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又可根据不同情况,自觉运用体态语加强对课堂秩序的控制与改善。如发现学生左顾右盼、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一般不宜直接用言语去公开指责、制止,而是通过突然中止讲课,或用目光暗示,或边讲课边走到学生座位边巡视一趟,便可达到目的。

(二)、辅助口语教学,丰富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言语听觉器官和言语视觉器官获取知识信息的。只有这两条通道保持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言语听觉器官的职能是感知和理解有声语言;言语视觉器官的主要职能是感知一些具体可视的信号刺激,即“第一信号”,如教师的板书、挂图、投影片及教师与有声语言相配合和补充的体态语。

1.体态语可以传达更为丰富真切的知识信息

由于体态语的特点,教师可通过得当的状态语对有声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起到象征、说明、强调和补充作用。有时,体态语还能表达出有声语言无法精确表达的意义。如特级教师斯霞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时,她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脯略微一挺,头微微昂起,面带笑容,两眼有神,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学生齐声答道:“老师精神饱满!”斯老师又说:“今天上课,我看大家都挺着胸,昂着头,坐得端端正正,精神也很饱满!”斯老师用精当维妙的体态语,传递了更加丰富、真切的知识信息,十分巧妙而又直接地使学生领会了“饱满”一词的本义及其引申义。

2.体态语在某些情况下可根据需要替代有声语言,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密度 如讲授新课时,教师常常要提问、评定学生回答的问题,既不中止讲课以免打乱教学思路,而又想让被提问的学生坐下,就采用点头或有手势示意的办法,以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于朗读几遍、从哪一行开始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同样不必通过有声的语言指令,而可以运用手势等体态信号与学生达成无声的默契。

3.体态语可以激活学习情绪,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与发挥,受其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的变化受教师体态行为的制约,即教师的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着学生内心的好恶、心境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积极的体态信号会引起学生正向的情绪反应,激活和促进其智力活动。如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目光亲切、教态洒脱自然,不仅会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还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克斯的研究揭示出教师在注视学生频率上的变化反映了教师的某种偏

爱,教师必须避免仅仅注视那些最聪明、最受青睐的学生。课堂偏爱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分化,那些从未受到教师注意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显得消极、被动、懒散和自暴自弃。我国学者还进一步认为,非言语交流(含体态语)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由此可见,体态语及体态交流的熟练掌握,应当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基本功。

五 教师的肢体语言种类 (一)姿势语

1.站姿 教师在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有较长的时间都是在站立中度过的。站立成了教师工作中一个十分平常而又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站态不仅是一种涵养程度的检验,而且具有很强的造型特点,对教师传达教学信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站态,稳重自然、落落大方挺胸、收腹、梗颈,整个身体重心要自然均衡地落在双腿上。切忌含胸驼背、收肩缩颈、左摇右晃、站立不稳,或呆板僵硬,一动不动。

教师不同的站立姿势,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面对黑板而站 说明教师的心理是封闭的,不利于阐述教学内容、抒发情感,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没有修养的感觉。

(2)站时重心或左或右,被视为信心不足、情绪紧张和焦虑过度。 (3)面对学生站姿端庄平稳、亲切自然、庄重大方 表明教师准备充分,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有能力控制整个教学局面。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身体应微微前倾,以示对学生说的话感兴趣,也表明教师的注意力都集中指向学生,增强亲切感。当需要阐述、描述或分析时,教师

应稍离课桌,或轻松自然地走动,或微微分开双腿??在踱步活动中求得休息,使学生既感到教师的端庄严肃,又感到教师的亲切自然。

在课堂上,教师常见的站态有 双臂倒背

这一体态所传达的是一种自信,一种权威显示信号。我们发现有此习惯的人常常是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

英国皇家的一些显要人物,走路时就有昂首挺胸、手背身后的习惯,并因此而著称于世。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便会发现,执勤的警察、在士兵面前的军官等都喜欢将手背于身后。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背手,无法运用双手做出—些辅助言语行为的动作,影响讲课效果;同时也使教师显得呆板,缺少情趣,由此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双臂交叉于胸

前这种体态传达的人的内心情绪比较复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在参与同自己关系不大的事件的时候,人有时双臂抱肩;对某件事感到无所谓时,有时双臂抱肩;而悠闲自得时,人们有时也喜欢两臂抱肩。

中国体态语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

要求某校高二学生在听课时双臂交叉于胸前。学生以这种体态上了不同教师的两堂课。结果一位老教师在讲课时表现得无精打采,一位年轻教师表现得紧张而不知所措。老教师说,学生像一个旁观者,我讲得没有劲,不提情绪。年轻教师说,学生似乎很漠视教师,好像是在审视教师的讲课而不是在学习,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双手叉腰

双手叉腰所传达的信息也不是单一的,有时是讲话者对听众的威慑,有时只是讲话者对某一事件的威慑态度,而不指向听众。总之,这种体态是一种富于进攻性的体态,给人的感觉是咄咄逼人的气势。

当教师的讲话是针对令人气愤的第三者的时候,这种体态会有助于教师感情的表达

双手插兜

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入口袋。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消极性体态。这种体态给人的印象是随意。如果双手插兜的同时,其它体态同时表现出无精打采的话,那么,总的印象将不是随意,而是懒散了。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种体态。

双手撑桌

将双臂支撑在讲台上。这是一种中性体态,它传达的信息可能是讲话者体力上的疲倦。它不具有进攻性,也不具有威慑性,但它给人的感觉不是振奋,而是低迷。如果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长时候采取这种体态,学生会变得无精打采。所以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采取这种体态。

教师站姿的注意事项

学生自习时,不能长时间手撑桌面,免得学生认为您疲惫不堪,影响听课情绪。

擦黑板时,教师的站立要稳,不能全身猛烈抖动,左右摇晃。

教师讲课的站位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应适当地移动位置,或到学生座位行间进行巡视。

忌侧身而站。心理学研究表明,侧身而站和面向黑板而站说明教师的心理

是封闭。忌站时重心移动太快。站时重心忽左忽右,彰显信心不足、情绪紧张、焦虑。面对学生站稳,表明教师准备充足,有信心上好这堂课,有能力控制整个教学局面。

忌远离讲桌,站在讲台的前左角或前右角; “打游击”左右来回移动 站立时,忌全身不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势。

2. 坐势 ——端正、文雅、自如 坐姿的基本要求:

入座要轻,上体自然挺直,双肩平正放松,女士双膝靠拢,男士双腿自然开列。双手(女士一般双手相搭)自然放置大腿上,或小臂放置桌上。

身体不东倒西歪,不前倾后仰 禁忌的坐姿:

( 1 )双腿叉开过大( 2 )架腿方式欠妥( 3 )双腿直伸出去( 4 )将腿放在桌椅上

( 5 )脚尖指向他人 坐姿忌讳

“支架式”:即教师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支撑着下巴或趴在讲桌上讲课,显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老板式”:即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颤悠悠;或者坐在椅子上回身板书,坐态技巧的训练与掌握坐态技巧的训练要点包括:①抬头挺胸,精神饱满;②面对学生,目光平视,不要眼睛只看桌面;③双脚自然分开,手自然放在桌面上;④挥手自如,但动作要从容小心,不可冒冒失失地大起大落;⑤有意识地调整自

己就座时的身体指示方向。

3. 走势——从容、平稳、轻盈、充满自信

走势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走路姿态。,坚定有力的步伐,精神集中,表现出一个教师感人的外貌和力量,不管他身材高矮,学生都会看到老师坚信自己的力量和知识。

教师走动大体有两种:

(1)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2)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 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势训练要点包括:

(1)慢走慢踱,时时驻足,走、说节奏一致。 (2)走上讲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精神饱满,从容自然,面带微笑;挺胸抬头,目视学生,不东张西望 步态稳重自然,手臂不做大幅度摆动;两手自然下垂,不插在衣兜内; 教师走动的注意事项:

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一是控制走动的次数,

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缓慢地、轻轻地走动,而不是快速地、脚步很重地走动;

三是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动作 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

当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时,以在讲台周围走动为宜。

在学生中间边讲边走动时,不要停留在教室的后端,因为这样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声音是从后面传来的,对学生听课有一定的心理影响

教师的走动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

学生在做练习或做答试卷的时候,不喜欢教师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更不喜欢老师在自己的身后或身边停下来

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的时候,要注意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给予同样的热情。

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如果发现某个小组有问题,需要对一个小组学生讲话,教师应轻轻向他们走去,然后再回答问题或讲解,以免影响其它学生。如果这一组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需要全班明白或注意,教师则应快速走到讲台前,拍手请全班注意,面对全班进行解答。假如在学生讨论时你要观察整个课堂的情况,最好站在教室的两端。

走动忌讳

频繁走动,来回穿梭:教师在课堂上来回穿梭,像走马灯一样,还时常着学生的胳膊或书本,使学生对教师很反感。学生在做练习答卷子时.教师在他们 中间走来走去,有时在他们身后或身边停下来,看看试卷等。这样易造成他们情绪紧张,扰乱正常的思维活动.影响他们脑力劳动的效率。

固守三尺讲台:教师主要从讲桌后边走到讲台的左边或右边,很少到学生中间走动.在使用多媒体时更是如此。这样就扩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与教师有隔阂,不利于师生问的情感沟通。

4.

优雅的蹲姿

(二) 指势语——手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体态语。在实际教学中,手势

是教师运用最广泛、最频繁而又最难把握的体态语了,以手势助说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运用手势,可内容生动形象,在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恰到好处的手势,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能显示出教师的教态美。手势对组织课堂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翘拇指。握紧拳头,拳面向前,拇指向上挺起

这是一个积极的体态信号,它的含义的基调是肯定、赞扬性的,但细加区分,其“词义”又有微妙的差别。A、 表示肯定、称赞。B、 表示佩服。

C、比喻罕见的、在某一领域首屈一指的。

2. 伸出食指。食指是五指中除拇指外最重要的一根手指,和拇指比较,食指擅长较精确、较细致的动作,它用来指路、播电话、引导、指示、警告,甚至按下枢纽、扣动扳机等都由它来完成。B、食指与嘴唇垂直并靠近嘴唇或与

嘴唇接触,表示“请安静”、不要出声” 等意思。有时还发出轻轻的“嘘”声,眼睛一般比平时稍稍睁大。C、食指根据需要呈运动态势,以对学生从事某些活动进行指示、引导。这一功能在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D、食指轻轻指点学生的额头以示亲昵或喜爱。“你这个小调皮呀”“你这个小机灵鬼呀”“你这个小胖墩呀”。教师在说这些表示喜爱或高兴的话时,常伴有食指轻点学生额部的动作,这种“点”可能是实点—食指与额部接触;也可能是虚点—食指并未接触额部。这一动作的运用有年级限制,一般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使用,初、高中或大学则不宜使用;E、做书空练习。这是食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比较特殊的用途。用食指进行书空练习的主要是幼儿园大进和小学低年级。书空练习时伸出的食指就好比一支笔,这支“笔”在空中划动犹如在看不见的纸

上写字。F、以食指点动表示斥责。

3、V型手势。并拢拳头,伸出食指和中指,并使二者分开形成一个“V”形。(如图21)B.象征“剪刀”。手势,

最通用的意义是表示“胜利”。,v型手势表示“胜利”之意时,是掌心向外,如果掌心向内,在许多国家则另有含义。如在没大利亚、新酉兰和英国就有 滚出去的意思,是一种侮辱人的信号。

④表示数字的手势。从“1”到“10”的所有数字。 4 .

v型手势在国外是一个很著名、很流行的

掌势臂势语

掌势臂势语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手掌则是显示教师的态度、性格、情感的窗口,因此,它更多的是被用来组织教学、谐调师生关系。

(1)抬手。掌心向上,轻柔掀动一次或数次。这一动作的象征 意义是“起立”,引申意义是“要求做某事”。实验

选择六名女学生分两组(A、B)把教室后面的两张课桌搬到教室前面,在发出指示时使用同—音调、同一词句和同样的面部表情。

对A组,他运用轻柔的手掌上抬的手势;

对B组,他运用食指指点。观察结果发现,A组三名女同学从座位上起立去搬课桌时,均向老师微微笑了笑;而B组则面无表情,且没有用目光与老师交流。之后老师分别找她们谈话,谈对老师指派她们干活的看法。A组一致认为:为集体干点事是应该的,更何况老师让她们干是信任她们;B组则认为:是老师让我们搬,我们就搬呗。

前砍出;“抓住”,右手在胸前作握拳状“成为现实”握紧右拳,向前挥动

? 运用手势语原则

自然原则 我们决不可将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手势语。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是一种艺术化的手势语,要自然得体,不可矫揉造作,装模作样,使人感到轻浮和厌恶;又不可过于死板拘束,扭扭捏捏,使人感到压抑和滑稽可笑。

协调原则 和授课的内容和有声语的表述必须协调一致. 如果两者出现了“南辕北辙”的现象,口中讲的是一套,手势语“讲”的是另一套,势必引起学生思维的紊乱。

简洁原则 以为多多益善,结果只能是杂乱无章、适得其反;过于呆板,该用不动作寡少,手势拘谨,其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准确原则 既不能不伦不类,画猫类狗,或花样百出,也不能不讲分寸,过于夸张,而应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慎重使用

(三 ) 头势语——头语

最基本也最普遍的头势有两种:点头与摇头。但这两种头势表达的内容却因化、习惯的不同而各异甚至相反。例如在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点头是一种消极信号,而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点头则是一种表示“是”、“同意”和“满意”的积极信号。一般地说,交谈过程中要想了解对方说的是不是实话,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观察他的头势。比如,当对方对你说“我同意你的高见”的同时,却无意将头从一侧摇到另一侧,则表明他讲的并非心里话,至少不完全是真话。人类其他的基本头势还有侧斜、垂下和中立。当人们将头保持中立状态时,说明他对对方的讲话既不感到厌烦,也未感到莫大

兴趣。而当人们将头从一侧倾斜到另一侧时,就表明听者对讲者的话产生了兴趣。

而当人们将头从一侧倾斜到另一侧时,就表明听者对讲者的话产了兴趣。因此在教师讲课时,如果学生坐在那里,歪着脖儿,而且身体前倾,就表明你的讲话功的。一般来讲,将头下垂是一种消极的体态信号, 这种头势还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手势。当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处于这种头势时,应当立即停止讲课,用一些动作尽力使学生抬起头,然后再继续讲课。

? 教师应避免的头势语:

排斥性低头 教师运用低头的动作,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不受教师欢迎的,是受教师排斥的,因此这一头势常会带来消极效应而一般不被采用。

拨浪鼓式摇头;拒绝性别头;

(四 ) 面势语 表情语是由面部的眉、眼、鼻、嘴等器官的活动而形成的体态语

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自然,真挚。

? 丰富性

据伯携惠斯持尔研究,人类大约有25000多种面部表情可以用来表现思想和情感。根据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仅眉毛的不同姿态就有四十多种,眼皮的闭合姿态也有二、三十种之多。

爱默生认为:“人的眼睛和所说的话一样多,不需要字典就能够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心灵世界。”

1. 目光语 世上最会说话的莫过于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因为透过

目光可以看到人的内心世界

目光语是通过视线接触传情达意的体态语,也称为眼神。人类的一切感情都可以通过目光语表现出来。

目光语主要由视线接触的时间、视线接触的角度以及瞳孔的变化三个方面组成。

会看最重要 注视的部位

公务区:上三角(眼睛以上的部分。也称之为公务凝视,比较庄重、正式。一般适合公务场合和听的场景)

亲和区:下三角(眼睛以下,脖子以上。也称之为社交凝视,比较柔和、亲切。一般适合社交场合和说的场景。)

亲密区:大三角(胸至脖子的部分。也称之为亲密凝视,比较亲密、关切。一般适合亲人,爱人等亲密关系)

? 一般交际活动中运用目光语的要求:

? (1)目光注视的部位要正确。公务注视区、社交注视区、亲密注视区 公务注视区:以双眼连线为底边,前额中心点为顶角顶点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 。表示严肃、认真、公事公办 ,适用于公事活动和初次会面

社交注视区:以双眼连线为底边,嘴的中心点为顶角顶点所构成的倒三角形区域。表示平等、礼貌、尊重,普遍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

亲密注视区:以双眼连线为底边,胸部中心点为顶角所构成的倒三角形区域。表示亲密和特殊的兴趣,适宜于恋人、配偶及亲朋好友之间。

(2).目光注视的时间长短要合适。

与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

超过这一平均值者,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此平均值者,则表示对谈话内容和谈话者本人都不怎么感兴趣。

(3)目光注视的方式要得体。

在交际活动中,应当用正视、环视等方式。正视表示深信、坦率、尊重、友好。环视,表现你对每一个客人的一视同仁和同等重视。

以照顾到广大公众,同时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反应。如果面对众多谈话对象,就要对等待交谈的人不断地看一看,即扫视,以表示你心中有他们的位置,他们没有被冷落在交际场合,一般不应运用斜视、窥视等目光语。

? 环视

环视是目光在较大范围内作环状扫描,它在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光语。环视使教师的面部表情显得自然、灵活,有效地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运用环视的时机 A.讲课之前。

上课的铃声刚刚响过,教室里还未完全安静下来,这时使用环视,能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

B.提问之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出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后,如果暂时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他会运用环视,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全体学生的环视,以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开动脑筋、深入思考问题的正确答案;

第二,借助环视,以发现找到或接近找到问题答案的学生,便于随时提问。

C、教学过程中

教学过程中除了提问之后有环视行为,在教师讲读时亦经常通过环视调控课堂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认真听讲;另外,在一些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练习的教学中,如作文、自由朗读、演算等,教师也经常使用环视来观察学生整体练习情况,并带有监督意味。而考试时的环视则主要是用作监督。

D.列队之后及集体活动开始之前。

学生因某种需要而在室外排队集合,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常在学生列队之后环视整个队列,这种环视多带有检查队伍是否整齐的意味,因此教师环视时学生常挺胸抬头、调整体体势以予配合。

教师的环视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环视要遵循一定的线路,不能杂乱无章。 第二,环视时要照顾到教室的各个方位

但不一定要看清楚每一位同学,尤其是讲课前的环视,如果速度过慢.则会耽误太长的时间。讲课过程中的环视,速度可以适当放慢,目光定定停停,可依据需要让目光在个别学生身上做短暂滞留,但时间不宜长。

第三,教师环视不能过于频繁。

环视过后应马上恢复正常视线,否则,眼珠不停地响溜乱转,会使学生感觉老师的讲课内容不真实,或者认为老师不庄重,抑或不诚实。总之,环视过频,很容易走向它的作用的反面。

. 注视。目光较长时间地固定于某人或某物。注视辅以不同的视线、视角和不同的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 A.严肃注视。多用于与学生谈话、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时。眼睛要看

着学生脸上的三角部位(如图),这个三角形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注视这个部位,会让学生感到你严肃、认真、诚恳,并且在谈话过程中容易掌握主动权。

? B.授课注视。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的注视。这种注视也是用眼睛看着学生脸上的三角部位。不过这个三角是倒三角,是以两眼为底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在双眼和嘴之间(如图)。

? 运用授课注视应注意;第一,面部表情应自然、亲切,既不能板着面孔,也不能笑嘻嘻的;前者过于严肃呆板,后者过于活泼随便。

? 第二,一般要与授课语言紧密配合。例如,“再想一想,不要急,慢慢的想。”等等,同时辅以授课注视,所获效果最佳。第三、运用亲密注视,首先必须发自内心;第四、对年龄较大的异性学生,不宜采取亲密注视行为。

? . 虚视法:是指教师眼睛似乎在盯住了什么,给学生一种定点透视的感觉,但老师实际上是“视而不见” 。新教师初登讲台,常常有胆怯之感,眼睛不敢看学生,就可采用虚视法,视线飘落在第三、四排桌,再适当辅之以环视法,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在看着自己从而达到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目的。

? 对教师眼神的要求;

? 教师的眼神应该是自信的和充满活力的教师的眼神应该是温和的和亲切的,而不应该是冷淡的,更不应该是凶神恶煞的。

? 教师的眼神应该是周全的、洒向全体学生的,而不应该只是注视那些自己所特别喜欢的学生身上。

? 教师运用限势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予避免的消极眼势语

A.盯视 B.瞪视 C、逼视D.怒视 E.呆视 F.漠视 G、侧视 H.眨眼 L、垂眼J.仰视 ? 第二、要合理分配目光

美国昂塔里欧学院教育博士约铂·克勒观察了19位教师在课堂上一刻钟时间内,凝视时间超过30秒的注目方向。他发现:教师平均用44%的时间直视前方,39%的时间与他右边的学生交换目光,只用19%的时间与左边的学生进行目光交流。

? 错误的目光顺向有以下几种:

“走马观花”:四目交往才会让双方感到心灵的相互碰撞,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教师不能把目光在学生中间扫来描去而没有真正注视任何人。

“视而不见”:有些老师讲课时根本不正眼看学生,他们要么盯着教案不放,要么望着天花板.要么望着窗外或背对学生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心神不宁”:教师授课时不停地看表,不住地揩脸擦汗,客观上使学生急躁不安,无心上课。

“情有独钟”:教师在讲课时,目光总是对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学生,或只是习惯看前几排,而忽视了大多数,这样难免有些学生搞小动作,开小差。

? 眼神运用的忌讳

频频眨眼;眼神闪烁不定;紧盯某个学员;看上、看下、看稿、看表;停留某人五秒种以

2. 表情语----

主要指面部表情。除了眼神之外的面部表情,主要由嘴、

眉、脸颊、鼻等器官或部位的变化而构成。

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尔·卡耐基

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不善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布莱克

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 ? ———罗曼·罗兰

脸上泛红晕:羞涩、激动.

脸上发青发白:生气、愤怒或惊吓、紧张

皱眉头:不同意、反感、烦恼、强忍盛怒.

扬眉毛:兴奋、喜悦、欢乐、庄重; 嘴唇闭拢:和谐宁静、端庄自然 嘴唇半开:疑问、奇怪、惊讶;

嘴唇向上:善意、礼貌、喜

(1)表情语关键体现: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符号悦

微笑语是通过不发出声音的微弱笑容来传情达意的体态语。微笑是最基本的表情语,在不同民族文化中具有大致相同的含义,诸如友好、欢迎、愉悦、欣赏等等。

微笑的作用

A.微笑可以为教师创造出良好的授课心境,发挥出最佳教学水平。 B.教师的微笑可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接受心境,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C.教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解除戒心、缓和矛盾,改善师生关系。 当学生回答课堂提问时,教师的微笑是鼓励,是点化; 当学生出色时,微笑是真诚的赞许,当学生出错时,微笑是善意的宽容; 当学生困惑时,微笑是信任的力量;当学生开小差时,微笑是最好的感化剂。

学会微笑 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着镜子摆好姿势,说“E--”,让嘴的两端朝后缩,微张双唇。

第二步:“轻轻浅笑,减弱”E--”的程度,这时候会感觉颧骨被提到上方。 第三步:相同的动作反复几次,直到感觉自然为止。 2、表示严肃的表情语

基本状态:眉毛微皱,双唇较紧地抿在一起,眼睛略略张大。 (1)当讲解一些严肃、庄重的内容时,教师要运用严肃的表情语。 当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要运用严肃的表情语。 (2)在批评教育中运用严肃表情语,应尽量与表示亲切的表情语巧妙结合。

3 、 教师应予避免的表情语

(1)表示愤怒的表情语。基本状态:眉紧皱,眼圆睁,牙关紧咬致使双唇紧抿。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威慑力量,它会让学生感到恐惧和高度紧张

(2)表示蔑视的表情语。

基本状态:眼微眯,嘴角下垂,嘴向一边撇去。

会使学生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感觉到沮丧、无能,从而压抑学生行动的欲望,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碍。所以教育教学活动中严禁使用。

(3)表示羞涩的表情语。

其最基本特征是脸红。它给学生的感觉是经验不足、心虚、不可信任,会影响学生的接受心理,应该尽量避免出现。

4、教师表情表情运用的要求

(一)准确 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的意图吻合。教师要避免言行不一,“愤怒显喜色,哀痛露笑容”会导致学生惊疑不安,无所适从。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注教师必须深入体会教学内容,真正进入角色。

(二)自然 教师的表情要讲究自然,保持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性,而不必追求演员式的表情。教师只有运用真实的表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适度 教师的表情变化不可过分、过频,要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假如某个学生在课堂上有错误行为,教师可以表示出不高兴、不满意,但不能横眉怒目、暴跳如雷、高声喝斥,否则的话,全班学生都会扫兴。

(四)温和 教师课堂上表情温和、平易、亲切时,师生之间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思维就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就快。反之,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妨碍师生的感情交流,阻塞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五)用笑说话 人的感情丰富多彩,笑也气象万千。不同的笑代表不同的意义。教师应学会用不同的笑去表达不同的心理。当教师笑容满面地走上讲台,环视四周,学生就会受到这种笑意的感染,心情很快安定下来。如果教师每堂课都能用笑开头,用笑结尾,那么一定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结合下列语句,做面部表情练习①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②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③日本鬼子在中国杀人放火,犯下了滔天罪行。④小王,你盼望已久的房子问题终于解决了。⑤在热闹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静静地去了,她被活活地冻死了。⑥这不,我把小坛子装进大坛子里去了。3.体会下列词语的含义,并用适当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①心情平静;②心潮起伏;③内心痛苦;④心灰意冷;⑤志得意满;⑥愤世嫉俗。4.不同笑态的练习①大笑;②微笑③冷笑;④苦笑;⑤强颜欢笑。

(五)肢体语言三忌———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姿态、动作,与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很大。

残留物指甲:清洁,定期修剪胡子:每日一理,刮干净 配饰:检查有否污损或被碰歪了.

教师形象重于生命,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

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

? 提高肢体语语运用能力:? ·留心观察

在思想上重视手势语在课堂上的运用

? ·深刻了解讲授内容与被传递对象,熟练运用手势语 ? ·刻苦训练

? 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养 七、学生无意识的肢体语言

1 一只手托着下巴,眼光追随着教师,眉头微皱,紧闭双唇,嘴角微微后缩。如果学生眼光追随着教师,说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学生此刻在专注听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状态的学生只能说明没有分神,并不能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内化知识。而眉头微皱才表示此刻学生正在思考,有可能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学生正在消化吸收,努力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又或者是教师所讲的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学生在辨析,表示疑惑。

2 拍头,猛然醒悟的感叹 教师在上课时有时会发现有的学生出现拍头的动作,与之伴随的表情常常是惊喜、猛然醒悟。这个时候多半是学生突然明白了之前困惑的问题,或是一个思路突然闪现,产生了顿悟。这时的学生处在兴奋的状态中,是在知识中得到了满足感成就感的一种体现。

3.抬高下巴,坐时上半身前倾,站立时抬头挺胸、双手背在身后 这些动作是自信的表现,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充满很有把握 ,对自己充满信心,渴望教师的提问;或者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目标很有信心,相信

自己一定可以达成。

4 以手掩口,使劲拉耳朵,绞扭双手,搓手、拽衣领;搔头或搔颈 搔头是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现的动作,这个动作很普遍。搔头搔颈这个动作表示的是困惑,传递出的是对知识的无法理解消化,超出了能力的范围。而在心理学上,一个人紧张时就会不自觉的绞扭自己,想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如果一个学生出现这些动作,那么就表示该学生正处在紧张焦虑的状况中。一般来说,学生在面对教师的提问过程中,无法顺利的回答或者回答不出时会紧张;或者是不经常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所有人的注意力转向他,该学生就会紧张不知所措。

5、双臂交叉于胸前,整个人向后靠在椅背上,紧缩下巴,说话时眼睛看地上

双臂交叉、紧缩下巴表示防卫,整个人后靠在椅背上有可能表示着对于教师的不屑。现在的学生 自我意思和自尊心都很强,如果教师在公众场合严厉的批评、粉刺学生,那么学生会出现防御心理,拒 绝接受教师的批评,甚至产生敌视心理,不接受教师的任何建议或是提醒,做出一些无所谓的样子。

6 装模作样地忙于整理东西或做笔记

装模作样是学生用来回避教师的最普遍的表现, 特别是在学生无法回答问题, 害怕被提问到时更是这样。 这时候就表示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这个问题或者是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没有信心, 内心强烈希望教 师忽略自己不要提问到自己。

7无目的的翻动书本;以手指轻扣桌 面、东张西望、面部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有的甚至 故意弄出声响。这时候学生表达的是不耐烦的情绪, 当学生

觉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太少太浅显, 不能满足自己的求 知欲望是常常会出现以上的动作。 也或许是教师讲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无心听课又不知道该 干些什么,这时通常喜欢漫无目的的做些事情来弥补空虚感。也可能这时候学生在想着心事,手上只是 没有知觉意识的翻动着,这要视学生在课堂上具体的表情来加以判断。

8 面前摆着教科书,单手或双手撑头,很久没有其他动作;或者膝上放一本书,背靠椅子,低头,却无翻书的动作,也无随着书或听课而出现的表情变化。这时学生往往已入梦乡,在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因为精神不佳犯困想睡觉,但是又害怕教师的责骂, 所以会有一些假装听课的动作来企图造成假象瞒过老师。 判断学生是否入睡要观察其细微处的反应, 例如: 当教师观察到一个学生很久了都保持一个姿势不随课堂得进行做出反应时; 或者看到一名学生手撑着头,并且头时不时的一点一点,那么,多半学生已经睡着了。

对教师来说,除了一个言语的教室以外,还存在着一个非言语的教室。这就要求教 师必须更加细心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无意识肢体语言, 熟练的掌握他们所要表达的信息, 使得教师更 好的达成教学目的,还可以是一种微妙的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联系的工具,在教学实施过程铺垫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优化我们的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tl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