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 讲义重点

更新时间:2023-12-23 13: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赛 讲亚 书 以

groups are active in all large cities without exception, and have penetrated into most towns, he said, reading from a report.

根据首句新闻导语改写,大意为由于全球变暖造成非洲受到严重影响,且下文提到细节,造成气温显著上升。

Question No. 7: For what will the Chairman of the Hyundai Motor Group in South Korea be prosecuted tomorrow?

先知书总论

先知书的作者旧约里的十六卷先知书(以赛亚书至玛拉基书),每一卷都以一位先知的名字命名,但我们不能肯定该先知是否亲自撰写那以他命名的书卷。

就以耶利米书为例,虽然书中的预言出自耶利米的口,但记下耶利米预言和替他写传记的乃是他的书记巴录。 (参耶36:2,28)。

神要我们重视的乃是每一卷先知书的信息,而不是那传信息的先知。 这十六位先知的先後次序可按他们开始工作的大约年分作以下排列: 1. 俄巴底亚(主前八四五年)、2. 约珥(主前八三五年)、3. 约拿(主前七八二年)、

4阿摩司(主前七六○年)、5何西阿(主前七五○年)、6以赛亚(主前七三九年)、

7弥迦(主前七三五年)、8那鸿(主前六五○年)、9西番雅(主前六四○年)、

1. 0耶利米(主前六二七年)、1.1. 哈巴谷(主前六○九年)、1.2. 但以理(主前六○五年)、

1.3. 以西结(主前五九三年)、1. 4哈该(主前五二○年)、1. 5撒迦利亚(主前五二○年)、

1. 6玛拉基(主前四三三年),

但有不少学者认为俄巴底亚、约珥、约拿,这几卷书都可能是被掳後的作品(见各书简介)。

这一群先知都是被神呼召,挺身而出为神发言。 他们身兼四职:预言家、教师、守望者、代求者。

他们拚命工作,劝勉背逆的选民悔改归神,使他们不单免受神将要加在他们身上的刑罚,更可以获得神将要赐下的福泽。

故此,他们预言「将来」的事,藉此催使选民「现在」有所行动(参考何西亚书内九次提到「现在」:4:16;5:3;7:2;8:8,10,13;10:2-3;13:13)。

我们应避免把先知书视为水晶球,籍此预测未来的事;先知所传的信息不是要提供足够的资料去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乃是让我们看见神不但是历史的主宰,更是掌管未来的主。

先知书的内容神兴起十六位先知作自己的代言人,因为当时(特别在主前七六○至四六○年间)选民经常犯下列三种错谬:

1. 他们随从迦南人敬拜巴力和其他偶像,不再以耶和华为独一的真神,更把耶和华「巴力化」,用拜巴力的方式去敬拜;

2. 他们的社会缺乏了公平和公义,以致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到处都是欺诈和暴力;

3. 他们为了抵御外敌的欺凌和侵略,常向其他国家求助,臣服於这些国家的权势之下,忘记了耶和华才是他们唯一的倚靠。

先知书主要针对上述的三个问题,记载先知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诫选民归向神及思念耶和华与他们所立的盟约,不要再敬拜巴力和其他偶像,不要再尔虞我诈及欺凌弱小,更不要继续倚赖外人的援助。

对於那些顽梗不肯悔改的选民,先知警告他们将会受刑罚,却预言那些忠心爱神的人必蒙神保守和赐福。 当先知劝告选民要悔改的时候,他们强调神两方面的属性──神的圣洁和公义。

当先知安慰那些忠於神的选民,鼓励他们继续信靠神之时,他们则会著重神的慈爱、神在历史上的掌权,以及预告弥赛亚的来临。

总括来说,先知书就是由这些警告和安慰交织而成。 先知书的解释解释先知书要注意下列各点:

1. 留心历史背景──既然先知所说的话主要针对听众当时的某些需要,我们要对那时的历史背景有所认识,才能深入明白先知的信息。

例如以赛亚书七章描述神要向犹太王亚哈斯显一个兆头;如果我们认识当时的历史背景,明白亚哈斯正遭以色列和亚兰王联手攻击,就可了解亚哈斯为何如此害怕,以及神给他那个兆头的意义。

2. 注意每一章内的分段──先知书本是先知宣讲的记录,所以一章之内可能包含了先知几篇的讲道。

举例来说:阿摩司书5章有多个不同的主题:1-3节为以色列人哀叹,5-6节劝选民寻主得生,7-13节则指出各种社会问题,16-17节预言选民要哭号,18-20节描写耶和华的日子,21-24节指斥虚伪的敬拜,25-27节则总结选民的罪恶。

可见本章包括了三篇的宣讲:

1-3节藉哀叹宣告刑罚的来临,4-17节是劝勉和警告,18-24节则宣告选民要遭受的刑罚。

如果我们漠视先知书的分段,就很容易把完全无关的经文放在一起来解释(就如把不同的主日讲章连起来一样),导致不必要的混乱。

有关先知书整卷和每章的分段,可参考有分量的注释书与本串珠注释本中每卷的大钢。

3. 紧记希伯来诗歌的特色──大部分的先知书是以诗歌体裁写成,所以解释先知书不能忽视希伯来诗歌的特点,以免过分按字面的意思去诠释(参诗歌智慧书总论)。

参考:先知传递信息的方法以赛亚书简介写作背景有关本书的作者是旧约学者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传统认为本书的作者是主前八世纪犹大的先知、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 他可能在犹大王乌西雅去世那年蒙召作先知,历经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三王,传达神的信息逾五十年之久(主前七四○至六八七年)。

同时代的先知还有何西阿、弥迦。

据犹太人传说,以赛亚在玛拿西作王时遭迫害,被锯锯死(参来11:37)。 十八世纪历史批判学兴起後,开始对以赛亚为全书作者的传统说法提出挑战,企图从不同的历史背景、行文风格、字汇、宗教思想等,证明本书乃两个以上不同

作者写成,指出40-66章明显地自成一段,向主前六世纪被掳末期的百姓预言他们即将回国的信息,可能是被掳的人中一位不知名的先知,假借以赛亚的名字说话,也可能後来被以赛亚的门徒整理(参8:16)而冠上先知的名字。

更有学者将56-66章另分作一个段落,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反映被掳回国後的社会生活与思想。

另一方面,福音派的学者也指出这种学说多种的漏洞,认为这种学说 1. 对全书风格的分析往往过於主观,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 忽略了40-66章与主前八世纪的宗教情况吻合,又与先知弥迦的信息相似这类事实;

3. 全盘否认了先知「预告将来」的能力等。

事实上,本书主题清晰、首尾连贯,前後相同的字汇和观念,处处表现出优美的合一性,这是不容置疑的。 以赛亚出生於犹大王乌西雅时代,那是犹大历史中极繁荣稳定的时间。

乌西雅晚年因骄傲被神惩罚(参代下26:16-21),身患麻疯病,与其子约坦共掌政权达十二年。

他去世那年,以赛亚蒙召成为神的代言人,向受北方强敌压逼的犹大传讲信息。

约坦之子亚哈斯作王时,北国以色列亚兰联盟攻打耶路撒冷,先知在举国忧忡下宣告「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的应许,但亚哈斯王不肯信从,反而转向亚述求援。

虽然危机暂时解除(以色列、亚兰先後被亚述歼灭);但犹大也须向亚述称臣进贡,成为亚述的附庸国,宗教上也须效从亚述(参王下16:18)。

希西家登基後,不肯再臣服亚述,亚述王西拿基立於是南下攻击犹大各城邑;在这危急之秋,国中有人主张与埃及结盟,以赛亚却提出了神的立场(参31),警告犹大勿倚持人的帮助,并应许神自己要保护耶路撒冷。

这次危机幸赖神的保护而安然度过。

先知接著又提出另一个危机,即巴比伦的威胁,预言国家将要灭亡,人民被掳。

不过,先知更远眺将来,预言百姓将从被掳之地归回,以色列蒙神复兴,充满荣耀。

主题特色以赛亚的名字意即「耶和华是拯救」,他所传的信息中心即耶和华的审判与救赎。

神必要审判悖逆犯罪的百姓,以及骄傲狂妄的列国,但将来神奇妙的救恩要临及犹大与万国。

弥赛亚的来临正是神拯救的记号。

以赛亚对神透切的认识可说是先知书中一颗明亮的彗星,光芒四射。 他强调神的至高、独一无二、永恒、圣洁和荣耀;神是创造的神,也是救赎的主。

「以色列的圣者」是先知对神特别的称呼,宣告了神圣洁的本性,这与通国行恶犯罪、假冒为善、欺压贫苦的图画成为鲜明的对比。

先知主要的职责是呼召百姓洗濯自洁、除掉恶行、归向神。

此外,书中预言将来有一位外邦君王要成就神的旨意,使犹太人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土,更指明这位君王名叫古列(44:28;45:1)。

透过这预言,神表明是掌管历史的全能主宰,与人手所造的偶像截然不同。

书中对弥赛亚有最清楚的预言,如弥赛亚的名字、出生、工作、性格、面貌、受苦、受死等,尤其五十三章更生动地预告了耶稣死於加略山的景象。

日後当埃提阿伯的太监读到该处经文时(参徒8:32-33),仍然蒙懂不明,腓利就从这经文对他传讲福音,证明耶稣就是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

本书大纲

Ⅰ危机与复兴(1-12章)

1. 犹大的毁灭与复兴(1-5章)2. 以赛亚的蒙召与事略(6-8章)3. 世上政权及其角色(9-12章)

Ⅱ有关列国的预言(13-23章)

Ⅲ末日的审判与以色列的救赎(24-27章) Ⅳ警告与埃及结盟(28-33章)

1. 选民的罪孽(28-31章)2. 大卫王朝的复兴(32-33章) Ⅴ审判列国、救赎选民(34-35章) Ⅵ历使补篇(36-39章)

Ⅶ以色列的救赎(40-55章)1. 百姓从巴比伦得释放(40-45章)2. 巴比伦的灭亡(46-48章)3. 仆人的救赎大工(49-55章)

Ⅷ以色列的羞辱与荣耀(56-66章)1. 伦理上的宣判(56-59章)2. 锡安的荣耀(60-66章)

第一章

1:1-31导论选民信仰上的危机。

本章论及神对犹大的责备、审判与复兴,勾划出全书的主题──审判与救恩。 1全书标题:作者、写作年分与内容。 有关四位君王的年分,参简介「写作背景」。

「亚摩斯」:或许是亚玛谢(王下14:1-2)的兄弟,如此以赛亚便有王室血统。

2-3斥责犹大如忤逆子

2「天哪...... 侧耳而听」:法庭上的术语。

神是原告,也是法官,要天、地作证,控告选民悖逆和忘恩的罪。 3「认识」:有亲密的关系,包含忠心和爱心。 「槽」:饲养牲畜的地方。

4-9叹百姓受罚仍不悔改从7-8节看来,百姓所受严重的责打,大概是指主前七○一年亚述王西拿基立进攻犹大之役(参代下32章; 赛36章)。

4「犯罪的国民...... 儿女」:选民作恶,失去与万民「分别」的身分。 「以色列的圣者」:於本书出现26次,是以赛亚书中重要的神观,意指神与被造物有别,是丰富与荣耀的神,绝不会容忍罪恶,因此行恶的选民必要受惩罚,参63注。

7-8描写劫後满目疮痍的犹大许多城邑已陷落,唯耶京(锡安城)未被蹂。 8劫後余生的耶京犹如「草棚」、「茅屋」等临时建筑物,远离人居,孤独地立在田园中,只供看守果园的人居住。 9按理百姓该受惩罚,像所多玛、蛾摩拉那样全然灭绝,然而,仍有百姓存留生还(「余种」),乃是「万军之耶和华」这位全能神的恩典。

10-17指责百姓虚有宗教的外表并呼吁回转这个呈现病态的国家并不缺乏宗教的活动:献祭频繁,节期众多,百姓也举手祈祷。

但实际上百姓已失去信仰的精神,内心远离神,手中尽行强暴。 因此,先知呼吁百姓要悔改,表里一致。

这并不表示宗教礼仪本身是神所不悦的事,参摩5:21-25注。

10「所多玛的官长」、「蛾摩拉的百姓」:先知以此称呼耶京的领袖和百姓,表示他们犹如所多玛、蛾摩拉城的人民,一味悖逆行恶。

11「肥畜」:经特别饲养、长有很多脂肪,可供献祭用的祭牲。 12「践踏」:亵渎之意。

13「月朔」:参民28:11-15及注; 何2:11注。 15「你们的手...... 血」:指百姓手行强暴。

17「寻求公平」:指下半节所列举的责任,即履行与神立约的要求(参申10:12-19)。

18-20两个选择:蒙赦或受罚18「彼此辩论」:就关於神对百姓的控诉。 「朱红」:指血红色。

21-31神要施行审判及使锡安复兴21-23哀叹锡安居民对神不忠、对人不义21「忠信」:意指敬虔与德行。

「变为妓女」:指生活上充满不义,偏离约的要求,犹如妻子不忠於丈夫。 「凶手居住」:指京城暴行猖獗。

23锡安本像银子般精纯、美酒般香醇,现今却变得像含有杂质的银矿、淡而无味的薄酒。

24-27神要审判及炼净锡安,然後复兴它24「我的对头」、「我的敌人」:指偏离神的百姓。

26显然神在炼净百姓的过程中,要除去腐败的领袖(见23)。

「像起初一样」、「像起先一般」:指大卫时代锡安城的理想情况(参撒下8:15)。

27锡安因著神的公平和公义得以复兴,愿意悔改归正的人得蒙救赎。 28-31顽梗悖逆的人必全然灭亡29「橡树」:迦南人以此作偶像膜拜。 「园子」:拜偶像的地方。 以色列百姓效法外邦人拜偶像。

30拜偶像的人没有像树木那样生长茂盛,却像它们因缺水而枯乾,这是极大的讽刺。

31自以为强盛的恶人作茧自缚,结局如火烧灭绝。 「麻瓤」:易燃的麻丝屑。 思想问题(第1章)

1. 以赛亚书以审判的信息开始,指斥选民不认识神。 今天信徒和教会又有什麽罪会被神审判?

2.1:10-17这段经文对今日教会信徒的敬拜有什麽提醒和启示? 第二章

2:1-4:6锡安的羞愧与荣耀锡安虽因百姓的种种罪恶受罚遭灾,但先知却不住预言复兴的盼望。

1-22末日与现在的耶路撒冷以赛亚描绘了耶京两幅迥异的图画:末日万民到来归依神,在神的统治下,世界一片升平;现在的耶京则充满异教邪风,居民不倚靠神,反倚赖钱财与军事装备,因此神要离弃和审判他们。

1标题本节可作2-12章的标题,因13章有另一标题。

2-5末日的耶路撒冷2-4节与弥4:1-3相同,引起学者诸多揣测,尝试找出那一段是原著,但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结论。

按1节,这是以赛亚的异象。 2「末後的日子」:指将来的日子。

「耶和华殿的山...... 过於万岭」:圣殿建在锡安山上,这山虽不高,但因为是圣殿所在,地位超然。

4「审判」:并非指按悖逆神的行为施予审判,而是定夺纷争(见下句)。 有关万民归依神这段,要在新约才能应验,因到了新约时代救恩才赐给万民。 至於神最终的统治,则有待世界末日才会应验了。 5基於上述美丽的景象,以赛亚呼吁选民归向神。

6-22现在的耶路撒冷6-9选民的各样罪恶迷信(「作观兆」)、倚赖财富和军备、拜偶像。

6「离弃了你百姓」:意思是任凭百姓偏行己路。 「像非利士人一样」:参撒上6:2。

「与外邦人击掌」:「击掌」是当时生意成交时的礼节;与外邦人行这礼节大抵会牵涉异教风俗,容易受他们影响。 7「他们的国」:指犹大。

犹大在乌西雅的统治下,进入了自所罗门王以来罕有的富裕、繁荣。 9无论什麽身分的人都曾向偶像屈膝膜拜,一律难逃审判。 10-22神可怕的刑罚一旦临到,人所倚仗的都变得无用。

11「那日」:即12节「万军耶和华降罚的一个日子」,与20节的「那日」同。

13-14以高大的树木及高峻的山岭比喻坚固的人物(包括领袖),表示他们都要被神击打。

或暗示百姓所拜的树和拜偶像的邱坛将被神摧毁。 15「高台」、「坚固城」:指人赖以御敌的建筑物。

16「他施」:古人认为极西的城市(参创10:4),可能在北非,靠近现在的突尼斯,或指西班牙。

他施的船只是贸易的远洋船。 「美物」:原文大概指船只。

20在神审判的日子,人要躲避於石洞、土穴中,与蝙蝠、田鼠为伴,而以前所拜的偶像均告无用,只好丢给这些动物。

第三章

3:1-4:1社会秩序荡然无存、女士遭祸神要夺去百姓所倚恃的领袖,使他们陷入困境,整个社会一片混乱,呈现无政府状态。

妖艳骄侈的京城女子则失去丈夫,沦落至羞愧的地步。

1-15社会濒於瓦解1-3神除掉百姓所恃赖的人,包括保卫国家安全者及维持社会秩序者。

1原文无「就是」一词。

「粮」、「水」:为日常基本需要,或许比喻领袖们。

2「占卜的」:以占卜求神谕本为律法禁止,但犹大国中却多有这些人。 3「行法术的」:从事这类活动的人也为神所禁止。

4-7神除去一切能干、可倚赖的领袖,引起严重的後果:国家由无知、无经验的人作首领,於是秩序一片混乱。 这情景与当时犹大国繁安定的现况成强烈的对比,益发显出预言的可怕。

4「孩童」、「婴孩」:指年轻、无知、善变的人。

6国家陷入穷困的地步,以致衣服成为身分的象徵,拥有者被选作领袖。 「这败落...... 手下吧」:国家已败落,新领袖的责任是使国复兴。 7在安定的日子,高位为人垂涎,现在情况恶劣,一般人都不敢居高位。 「不作医治你们的人」:国运一蹶不振,要复兴国家也不知从何入手。 8-9国家衰弱是因百姓犯罪所致9「面色」:指反映内心的外表,或徇私的做法。

10-11以义人得福、恶人受祸的因果道理,呼吁百姓悔改归正。 12-15斥责当时国中领袖误导百姓和压制他们,宣告神要审判这些领袖。 12以孩童、妇女比喻领袖,指出他们的无能和脆弱。 「妇女」於70士译本作「勒索者」,形容领袖卑劣的行为。

15「搓磨」:在磨中压榨。

3:16-4:1骄奢女子的下场这些上流女子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她们穿著华衣、修饰自己,乃因她们骄傲自大、只顾自己,甚至间接压制别人(参摩4:1),破坏了约民之间应有的责任。

16「卖弄眼目...... 玎」:以吸引男士的注意。 18「发网」:用作发饰。 「月牙圈」:颈项的装饰。

19「蒙脸」:指蒙著眼部以下地方;以色列女子没有蒙脸的习惯,所以这帕子或指长至背後的头巾。

23「手镜」:用途不明,可能指丝绸或透明纱做成的衣服。 24当耶京受战火蹂时,这些妇女也会遭殃。 「绳子」:大抵指捆绑战俘的绳子。 「麻衣」:丧服。

25-26针对耶京的预言:城中男子战死沙场,国家兵力骤减,剩下城门独自悲伤。

第四章

1众多男子阵亡,男女数目比例悬殊,许多女子为除去无夫无子的羞耻,主动向男子求婚。

「我们吃自己的...... 衣服」:丈夫本应给予妻子衣食,现在时移势异,女子只求有夫有子。

2-6耶路撒冷劫後余生的盼望神审判锡安,是要洁净她,与她同在和引导她。

2「那日」:就是神审判之日(3:18;4:1),同时也是锡安得洁净、蒙拯救之时。

「耶和华发生的苗」:有几个解释:1. 与「地的出产」同义,全句指神令五谷丰收;2. 指犹大的余民(「以色列逃脱的人」)、整句表示神会保守那些敬虔的生还者;3. 指弥赛亚,整句回应神给大卫的应许。

(撒下23:3-5;耶33:15)。

2. 与3. 的解释较合文意,二者可视为预言日後双重的应验。

4「焚烧的灵」:此为相关语,「灵」可作「风」,巴勒斯坦的夏天常有热风从沙漠吹来,令人窒息,象徵审判的难受。

5-6耶和华必保护的锡安子民,就如昔日在旷野,藉云柱和火柱眷顾引领以色列人一般。

「全荣耀之上」:显示锡安将充满神的荣耀。 「遮蔽」:指婚礼用的帐幕(诗19:5)。 第五章

1-30犹大忘恩负义必受刑罚本章再次描述犹大的罪恶,但更清楚道出神的忿怒与犹大要受的刑罚,可谓2-4章信息的高潮。

1-7葡萄园之歌以赛亚把犹大比喻为葡萄园:虽蒙神亲手栽种护理,可惜却令神大失所望,结出野葡萄──顽梗悖逆、行各样罪恶,终难免受神严厉责罚。

1葡萄多栽在土壤肥沃、阳光充沛的山冈上。

2「一座楼」:用来看守园中的果子,免得被盗贼和雀鸟偷去或吃掉;另作放置耕具之用。

「野葡萄」:果子小、味酸涩。

3-7神呼吁犹大自己作出裁决,看看谁是谁非,使犹大无法推诿自己的罪。 这种斥责技巧亦见於撒下12章; 罗1-2章等。 5神要撤去犹大的一切庇护,使敌人很容易吞噬他。

7先知用字手法绝妙,「公平」与「流人血」、「公义」与「冤声」在原文发音相似,讽刺人的实际行为与神的要求相距千里,给听众当头一棒。

8-23犹大的六个祸是针对有权有势者一些严重恶行而发的。 8-10自约书亚给百姓拈阄分地以来,以色列人世居祖传之地。

但在以赛亚时代,大财主贪婪地将穷人的祖业购买过来,以致许多百姓失去自己的家园,沦为奴隶。

因此,神宣告这些富人终必受罚:房产必见荒凉,田地出产稀少。 10三十亩葡萄园的出产,只榨酿得约三十七升(八加仑)(一罢特)葡萄酒,谷种方面则只有十分之一收成(一贺梅珥等於十伊法)。

11-17不务正业从早到晚沈迷於宴乐狂欢的有权有势者,因漠视神而要受罚(11-12)。

百姓也因漠视神(「无知」)而被敌人掳去,以前的饱足、繁华、快乐化为乌有(13-15)。

神的审判出於的公义和圣洁,犹大原先瑰丽的国土变成荒凉的草场(16-17)。

17「丰肥人」:指拥有许多田地的人,全节指财主的田地变成荒废的草场,给寄居者随意使用。

18-19行恶的人牵著自己的罪孽,犹如用绳拖拉载满货物的车子一般,并妄言不信神籍先知所宣布的刑罚。 20认识神律法的人竟颠倒是非,道德腐败,实在有祸了。

21斥责自高自大的领袖。

22-23斥责以豪饮自夸、贪脏枉法的审判官。 24-30神向犹大的怒气倾倒而出

24

枯朽、花朵被风吹散的树木。 25地震的灾祸并未平息神的忿怒。

26神要号召远方的亚述,代追讨以色列的罪。 「大旗」:即讯号;竖立大旗可使远处的人都看见。 。

27-29亚述军快马加鞭而来,随时准备攻击,残忍勇猛如抓食的狮子,无人能抵挡。

28「马蹄算如坚石」:古时的马没有装蹄铁,亚述选用的马匹必须长有坚实的蹄,方能经得起艰辛的旅途。 「车轮好像旋风」:形容疾驶的马车。

29「咆哮像少壮狮子」:少狮子断奶後自行出外咆哮觅食。 30审判之日天昏地暗。

「訇」:海浪冲激所发出的声音。

思想问题(第2-5章)

1. 试细心列出这几章所描述的罪行,并比较现今社会的情况。 教会应否充任先知去指斥这些罪?

2.5章葡萄园的比喻,对现今不冷不热的信徒和教会有什麽警告? 你自己又如何? 第六章

6:1-13以赛亚蒙召以赛亚不将他蒙召的经过放在卷首,大概是要将他预言的中心信息首先道出(2-5章)。

1-4以赛亚见异象1乌西雅王把国家带进了繁盛时期,当他驾崩时,百姓都十分悲伤,但先知却看见天上的君王仍坐在宝座上,满有能力和威严。

2侍候的天使撒拉弗,以翅膀遮脸,不敢看神,乃是敬畏的表现;以翅膀遮脚,表示谦卑不配;以膀飞翔;表示遵行神的命令。

3以赛亚从异象中得到启示,知道神是圣洁的。 这成为他日後信息的主题之一(参1:4注)。

4「充满了烟云」:可能是坛火的烟,更可能是神同在的现象。

(参4:5)5-7以赛亚被洁净5以赛亚呼喊「祸哉」的原因有二:1. 撒拉弗赞美神的声音显示他们分别为圣,专心侍奉神,相比之下,以赛亚自觉嘴唇不洁,不配加入撒拉弗的赞美行列;2. 没有人可亲眼见神而活(参出19:21;33:20)。 6-7祭坛是献祭赎罪的地方,红炭从坛上取来,「炭沾以赛亚的口」之行动象徵他罪得赦免。

8-13以赛亚接受先知的使命8「我们」:神以众数自称,暗示三位一体的真理。

9-10神预知百姓会不听的警告,故以反面的话形容以赛亚的使命。 事实上,以赛亚将神的话诚恳地告诫和教导百姓,但他们不听,促使审判临到。

10「心蒙脂油」:即悟性迟钝。

「便得医治」:百姓若肯听神的话,离罪悔改,便毋须受惩罚。 11-12以赛亚要继续这无果效的宣讲,直至犹大受罚荒凉之日。 13神的审判极彻底,即使十分之一也不存留。

然而,就如栗树、橡树被砍伐後,树不子(树的残干)仍有生命力,同样,余民(「圣洁的种类」,参4:4注)仍会被神保守。

第七章

7:1-8:22犹大偏行己路必遭祸当亚哈斯承继约坦作犹大王时,适逢亚述势力高涨,并於主前七三五年西侵。 北国以色列与亚兰联盟抗亚述,并力邀犹大加盟。

但犹大拒绝,他们於是挥军南下要逼使犹大就范(参王下16章; 代下28章)。

这局势就是本章及第8章的背景。

本段记载应验了6:9-10的预言,百姓果然不接受以赛亚的话。

1-17以赛亚应许胆颤的亚哈斯王可以脱脸在这混乱危急之际,以赛亚奉神谕鼓励亚哈斯王坚持中立,不向以色列与亚兰军屈服,也不向亚述求助,单单仰赖神。

1-9预言以色列与亚兰的计谋不会得逞,以色列国必亡。 2「以法莲」:指北国以色列。

3「施亚雅述」:意即「剩下的将要归回」(参10:21-22),暗示百姓的顽梗悖逆必招致神的审判。 神命先知带同这儿子去见王,提醒王百姓会否受罚在乎他是否愿意转回仰赖神。

「上池的水沟头」:王在这地方巡视,要布下防御,以免敌人截断耶京的水源。

4「冒烟的火把头」:形容以色列王和亚兰王的破坏力量。 他们虽来势汹汹,但不久将为亚述所歼灭。 5-6先知揭示以色列与亚兰的阴谋。

「他比勒」属亚兰名,显然他的儿子并非犹大宗室人士,而是北国与亚兰国反亚述联盟的支持者。

8「六十五年之内」:若从当时(主前七三五年)算起,六十五年後亚述已亡了北国,并已将北国的百姓徙至异地。 9「你们」:包括亚哈斯王及追随他的王室人员。

「信」与「立稳」二字同一字根,整句强调真正的安全来自信靠神。 10-17赐下童女怀孕生子的兆头,使王信靠神,不仰赖亚述的势力。 当时局势愈来愈紧张,以赛亚给亚哈斯王的安慰(3-9)显然未奏效,神再派他向王说话。

按王下16:7的记载,亚哈斯王终向亚述求救,本段可能在亚哈斯王作此行动之前。

11亚哈斯可以求任何一样东西作兆头,以证明先知所言真确。

12王的答覆表面看来十分敬虔,但实际上是要逃避神的指引,因他已立心向亚述求助。

13亚哈斯迟迟不表明中立的立场,显示他不听神的话,使神厌烦,至终要惩罚他(见17)。

14-17有关童女怀孕生子的预言,历来引起诸多推测,传统上教会认为是童贞女马利亚怀孕生耶稣一事。

然而,这预言不仅与救恩有关,对当时的人同样饶有意义,指出两点:亚哈斯所惧怕的二王必会败亡,显示神与犹大国同在,而童女给所生之子起名「以马内利」,象徵国家得拯救(14,16)。

另一方面,亚哈斯的不信招致神的刑罚──亚述犯境,百姓民不聊生,童女之子要吃奶油与蜂蜜度日(15,17)。 14「童女」:原文指达到婚嫁年龄的少女。

15「奶油与蜂蜜」:可指丰裕时的食物,或贫乏时的饮食;从22节看来,後者较合文意。

17「以法莲离开犹大」:所罗门王以後,北部以法莲为首的十支派与南部犹大为首的二支派分裂成南北二国。 18-25犹大被敌人蹂躏一片荒凉18-20神呼召敌人(埃及、亚述)到来犹大,如蝇群、蜂群一般,肆行杀掠,无一处幸免。 185:26注。

20以亚述王喻作租贷来的剃头刀,使犹大光秃,一无所存。 「大河」:指幼发拉底河。

21-25犹大地变成荒场,剩下的人只有依赖畜牧维生。 21形容生活贫困。

22「奶多」:指人口稀少,食物足够分配。 24「必带弓箭」:作捕猎或自卫用。

25连可耕之地也变牧场,可见犹大极度的荒凉。 第八章

1-22神的掌管与人的筹谋本章接续前章,再肯定神要除去以色列与亚兰的威胁,呼吁犹大依赖神,另一方面,犹大依赖外邦及邪术,必自食恶果。

1-4掳掠速临以赛亚儿子的名字都有特别含意,与犹大的前境有关(见7:3注),即将出生之子的名字预告以色列(首都为撒玛利亚)及亚兰(首都为大马色)将亡。

1「大牌」:大概以石或木制成,表面平滑可在上书写。 「人所用的笔」:指普通人能看懂的字体。

「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原文乃四个字的读音,指明以色列与亚兰将被亚述掳掠,不能进攻犹大(4),这是安慰犹大的信息。

2两位见证人大概是百姓所熟悉兼且可靠的人物,他们将此事记录,以便日後预言应验时作证据。

4孩子约一至二岁便晓得叫父母。

5-8上犹大厌弃西罗亚缓流,必被大河淹没西罗亚缓流是耶京唯一的水源,以赛亚将它比喻神恒常的眷顾,可惜百姓藐视它,反而仰赖亚述的援助(大河即幼发拉底河、亚述之地),神就让亚述辖制犹大。

5「喜悦利汛...... 的儿子」:有译本作「在利汛...... 的儿子面前软化下去」(吕译)。

7以翻腾的幼发拉底河形容万马奔腾、来势汹汹的亚述军。 8下-10以马内利的保证以鸟展翅比喻神保护属的犹大地。 因有神的同在,列国对犹大不利的计谋必定失败。

11-15不要怕人,单要畏惧神当百姓在敌人的围攻下感到紧张恐惧时,神向先知显现,勉励他和他的门徒要坚定信靠神,不随夥依赖人的计谋,因神必使不靠神的南北二国(「以色列两家」,14)跌倒败落。

12「同谋背叛」:意指用计谋去解决危急的局势。 13「尊...... 为圣」:意即承认神的全能。

这字原文与「同谋背叛」(12)同字根,因此「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也就是「与万军之耶和华同谋背叛」,意指与神联盟。

14-15神必荫庇那些信靠的人;至於靠自己、不靠神的南北二国,神要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使他们计不得逞,全然败落。

16-18封住训诲亚哈斯王与百姓拒绝神的话,寻求亚述的援助(王下16:7-9),於是以赛亚不再发出教训,要等待他先前说的预言与他给儿子命名所预示的(见7:3;8:3)应验。

16神命令先知将他记录在羊皮纸或蒲草纸上的预言(律法、训诲)卷起收藏,他的门徒则作这事的见证人。 17「掩面不顾」:表示厌弃。

18「住在锡安山万军之耶和华」:意指神仍与犹大同在。 19-22崇邪术者必见黑暗。

国家弃绝神的指引,转向邪术以预卜未来,寻求摆脱以色列与亚兰的围攻。 但先知指出这是自我毁灭的做法。

19「百姓不当求问...... 死人呢」:是百姓支持交鬼行巫术的理由。 原文没有「岂可」一词。 20指责百姓违反律法行邪术。

「晨光」:七十士译本作「赏赐」,因二字同字根。

21-22指出行邪术是枉然的,不独找不到亮光,且使人陷於无尽的痛苦中。 第九章

1-7和平之子使黑暗变为光明本章首节(希伯来圣经为8:23)紧接8:22,给在黑暗痛苦中的人带来一线希望,本段预言新王降生(参7:14-17注),在他公义的统治下,神的子民和平相处,直到永远。

显然,这预言应验在耶稣基督及所建立的国度上。

1应许劣势必扭转过来,这预言再次带出「审判与救恩」的主题。

「从前...... 被藐视」:主前七三四年,亚述王提革拉列色首先夺取北国的西布伦与拿弗他利(参王下15:29)。 「末後」:指将来。

「沿海的路」:可指加利利海之西岸,或由大马色往地中海岸亚柯城的通路。 「约但河外」:在此指河东基列地。

「外邦人的加利利地」:指受外邦影响的加利利地。

2-3百姓因偏离神,落在困苦无望中,却获得神的拯救,欢欣快乐。 4-5国家太平,战争永远止息,神的子民不受再奴役之苦,可烧掉战靴血袍。 「重轭」、「肩头上的杖」、「棍」:指耕牛颈上所套上的重轭及驱赶它们的棍,比喻外邦人加诸以色列百姓的奴役。

「在米甸的日子」:士师时代,基甸使以色列人脱离米甸的压制(士6-8章)。

6-7神赐给子民一位新王,他出於大卫家,拥有权能、智慧,且爱护百姓,令国家永远太平。

「奇妙、策士」:按句子结构应作「奇妙的策士」,与其余三个名称平行。 「全能的神」:把王喻为神(参诗45:6),因他代表神在地上统治,有神赋予的能力。

「永在的父」:这位君王永远不变地爱护百姓。

「和平」:不独指战事停息,更表示百姓和谐共处,万物欣欣向荣。 9:8-10:4以法莲使神怒气大发北国作恶多端,虽被神屡屡责打,仍无悔改之意,故此,神的怒气大大发作,并不缩回的手,继续施行刑罚。

8-12骄傲自恃的罪以法莲显然以富足自夸,受挫於敌人後仍自称要以上乘的材料(石头、香柏树)重建家园。 8神的话满有能力,一旦向北国发出,必产生果效。

10有学者认为本节是指主前七三三年亚述王提革拉列色攻下北国,大肆蹂躏,并夺去大块领土。

11「利汛的敌人」:利汛为亚兰王。

若按下句「以色列的仇敌」来看,这里应指「以色列的敌人」(七十士译本作:锡安的敌人);或许指亚述,即亚兰与以色列的敌人。

13-17神再次击打以法莲,领袖和平民无一幸免,因为他们都多行不义。 14「棕枝」:指领袖。

「芦苇」:指平民。

18-21以法莲经过上述的战乱後仍不彻悟,继续沈迷於罪恶中,所以,神就让国家内哄,迈向灭亡。

18百姓的恶行蔓延,如同星火燎原。

19「因万军之耶和华...... 火柴」:形容神的忿怒如火般燃点在百姓身上。 20「各人吃...... 的肉」:七十士译本及犹太经典他勒目作:「各人吞吃邻舍的肉」,整节形容以色列内哄的情景。 21「玛拿西...... 玛拿西」:有人认为是指耶罗波安二世之後,层出不穷的弑君篡位情况,尤指玛拿西人比加弑以色列王比加辖一事(见王下15:25)。

「一同攻击犹大」:比加王与亚兰王利汛攻打犹大,强逼他加入抗亚述联盟。 第十章

1-4以法莲不义的首领对百姓尽行强暴,在神降罚的日子必无法躲避灾祸。 3「有灾祸...... 临到」:显然指亚述从远方杀到一事。

10:5-34心高气傲的亚述必降为卑亚述只是神责打以色列和犹大的工具,但他却以为自己大有能力,高於其他邦国,更认为以色列和犹大的神只是偶像而已。

因此,神要击打亚述,显明是主、是神。 先知这篇信息鼓励犹大毋须惧怕强大的亚述。

5-15亚述的自夸5神在忿怒中兴起亚述来责打以色列和犹大。 6「亵渎的国民」:原文为单数,可能是以色列和犹大的统称。

8「我的臣仆...... 王吗」:列国的王是亚述国的臣仆;换句话说,亚述王是万王之王。

9「迦勒挪」、「迦基米施」、「哈马」、「亚珥拔」、「大马色」:这些城市先後被亚述征服。

先知按地理位置记下城市的名称,从幼发拉底河起,向南伸展至北国的撒玛利亚,使犹大听众感到亚述军逐渐逼近。 14「没有动翅膀的...... 鸣叫的」:意指雀蛋无力反抗。

15工具不能向使用工具者自夸,同样,亚述只不过是神手中的工具,不应自夸。

16-19在神审判之下,亚述必如大火劫後的田野,羸弱不堪。 17「以色列的光」、「他的圣者」:指神。

18「好像拿军旗的昏过去」:意思不易确定,或译作「好像患病的人精力耗尽」。

20-27以余民必返的信息安慰受审判的犹大20-23正如以赛亚之子施亚雅述(7:3)一名所指示的,犹大将被击打,只有少数的余民归回。

20「倚靠那击打他们的」:指百姓常常倚靠那些压逼他们的外邦势力,亚哈斯王倚靠亚述便是一例。

22-23「原来灭绝的事...... 结局」:意思是神定意要审判选民。

24-27犹大虽被亚述攻击,但终必脱离亚述的辖制,就如昔日祖先在埃及地之时及在士师时代,能脱离外族的辖制一样,因神必惩罚亚述。

「在俄立...... 米甸人」:见士7:19-25。 「要向海...... 一样」:见出14。

27将百姓比作负重担的奴隶和负轭作工的牲口,因他们强壮而不被亚述所辖制。

28-32预告侵略者已临近以赛亚生动地描绘亚述军势如破竹,将耶京以北的城市一一攻陷,并继续挥军南下逼近耶京。 本段信息是要呼吁百姓倚靠神。

28「亚述王」:原文为「他」,但一般学者均认为本段指亚述的侵略。 「密抹」:为一隘口(29)。 「安放辎重」:大概是军备之类。

29「迦巴」、「拉玛」:由伯特利南下耶京沿途的两个城堡。

迦巴距耶京只有10公里(6英里),亚述军在此驻营,表示已控制了整个战事。

30-31耶京邻近的城市已无招架之力,面对亚述军,居民惊恐不已,不战而遁。

32本节显示亚述军虽准备攻取耶京,但耶京仍未沦陷。

於主前七一三至七一一年间,犹大确实险遭亚述军攻陷,但终化险为夷(见王下18:13-19:37)。

33-34以树林比作亚述,把神比作砍林者,表明骄傲的亚述至终遭到神的惩罚。

思想问题(第6-10章)

1.6章里以赛亚蒙召的经历曾激励不少基督徒献身事奉主。 今天,「我在这里,请差遗我」这句话也是你的祷告和心志吗? 2.6:9-13把以赛亚的使命描写为一个不成功的使命。 这对那些注重成功和果效的信徒有何提醒?

3. 以色列人在危难时需要以马内利的信息。 今天你也需要这信息吗?

你能否把这信息也传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4以赛亚用儿子的名字传信息(8:1-4),你又用什麽方法传福音? 神能使用你那一方面去传扬呢?

59:1-2应许那些活在黑暗和死荫之地的人得见神的光。 这应许在新约里如何应验? 见太4:14-16。

这对今日社会又有何意义?

69-10两章重复出现「耶和华的怒气...... 」这句话,有什麽意义? 7昔日亚述国成了以色列人的重轭;你又有什麽重轭? 10章里神安慰百姓的信息能帮助你吗? 第十一章

11:1-12:6弥赛亚公义与和平的统治本书屡屡提及弥赛亚的统治,本段中百姓所期待的君王即与9:1-7的和平之君互相呼应。

上章末论亚述如树林遭神砍伐灭亡,本段则提到犹大不同遭遇:虽被神砍伐,树不子仍有生机(见6:13),弥赛亚将从它而出,再次显示审判过後必有救恩。

1-9公义和平的统治者弥赛亚有神的灵赋予各样王者所需的恩赐,明辨是非,审判公正,国中恶人消声匿迹(1-5),连自然界都充满安祥和谐之气(6-9)。

1「耶西」:大卫之父。

「本」:原文为「不」,显示大卫王朝经过浩劫。 整节指弥赛亚出自大卫家。 2「智慧和聪明」:指治理的才干。

「谋略和能力」:指外交上的技巧和坚决的态度。 「知识和敬畏」:即尊敬神,以神的旨意作依归。

4「以口中的杖...... 杀戮恶人」:弥赛亚绝不宽容恶人,必定施予审判和惩罚。

6-9人兽和谐共处,回复起初人未犯罪时大自然的秩序;整幅图画描绘末世基督王的升平景象。

9整个大自然满了祥和之气,因人高举神,忠於神的旨意。

10-16招聚余民旋返归主昔日神带领为奴的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往迦南地,在弥赛亚掌权的日子,神要再次(「二次」;11)将分散异地的百姓招聚回来。

他们不再有分争,而且力量强大,能克制那些曾在他们亡国时欺负他们的邻国。

10弥赛亚不独作百姓的王,且为万民所归向。 「安息之所」:指锡安、圣殿之所在。 11「巴忒罗」:即上埃及。

「古实」:即今日埃及以南的埃塞俄比亚。 「以拦」:在示拿(即巴比伦)以东。 「哈马」:於北叙利亚。

「众海岛」:地中海与爱琴海的诸岛屿。

这些地方是当时既知的文明世界,犹大人亡国後被掳或逃亡至此。 12「大旗」:为记号,在此示意百姓归返。

14「非利士人的肩头上」:指犹大西邻非利士的沿岸山麓。 以东、摩押,亚扪为犹大的东邻。

这些邻邦於犹大亡国时曾苦害百姓,将他们败买为奴,或霸占他们的土地。 15「埃及海汊」:指埃及附近的苏彝士海湾或红海。 第十二章

1-6称谢救恩之歌本章一方面连接上章,为弥赛亚的显现及百姓的获救向神谢恩,另一方面亦是1-11章这一大段的总结:神审判的怒气只是暂时的,至终必安慰、拯救的子民。

按本章结构,可分为两首诗歌:1.1-3节个人称谢之歌;2.4-6节团体称谢之歌。

2「耶和华...... 我的拯救」:回响著出15:2摩西对神的歌颂。

3「救恩的泉源」:以乾涸不毛之地所涌出的泉水,比喻神救恩福气的丰盛、清新。

4「他的名」:就是神自己;神的名将自己启示出来。参出3:14-15 第十三章

13:1-23:18关乎列国的预言13-20章所提及的列国先後为以色列人的仇敌,其余数章再论巴比伦、犹大,也涉及其他国家。

以赛亚的焦点由选民转向外邦,预言列国的衰亡,表明世界历史是在神的掌管下。

13:1-14:23预言巴比伦受审判1-16耶和华可怕的日子首节声明这是有关巴比伦的默示,然而2-16节却只字不提巴比伦,5,11节更指出审判要临到全世界,可见当耶和华审判的日子临到时,不独神的子民要受罚(2:10-22),列国也不能逃脱。

1「默示」:於13-23章常出现,指神谕。 2-3万军之耶和华招集的军队。

「净光的山」:远远可见、无遮蔽的高地。 「贵胄之门」:原文为众数,大概指多个城邑。

「挑出来的人」:原文为「分别为圣的人」,这里天概指负有神使命、有禁例要守的军人(参申23:9-14;撒下11:10-11)。 「就是那...... 之辈」:原文为「以我的骄傲为乐的人」。

4-5汇合成军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万族,是神审判的工具。 6-8耶和华审判的日子临到,人落在惊恐与无边的痛苦中。 8「脸如火焰」:可能指羞惭的样子。

9-12神的忿怒是针对罪恶而发;在施行审判的日子,天象也受影响,地上一片荒凉,人口稀少。

12「俄斐」:见伯28:16注。

13-16在神的忿怒下,人不能躲避刑罚。

13「使地摇撼,离其本位」:古人以为地有柱支撑,安卧水面;地若脱离下面的基柱,便会摇撼。

14以「被追赶的鹿」」比喻人逃走时速度之快,以「无人收聚的羊」比喻无人指引、得不到保护之苦。

人虽然尝试逃回自己的家园,但都被追上了(15)。 15-16显然神藉人间的战争、杀掠来施行审判。

17-22巴比伦被玛代倾覆本段预言巴比伦帝国衰亡,王宫竟成鸟兽之所。 他受罚倾覆的原因见14:4-7。

玛代是波斯西北的民族,早期与巴比伦结盟,於主前六一二年联合攻下亚述首都尼尼微城,除灭了亚述帝国。 後波斯崛起,波斯王古列取替了玛代王朝,建立玛代波斯帝国,并於主前五三九年灭了巴比伦。

17「他们」:指巴比伦(见19)。

「不注重银子...... 金子」:玛代人好战,不善经营,就算金银也不能改变他们要攻击别人的心。

18这种残忍的做法是要使巴比伦绝後、无复国希望。

20「亚拉伯人...... 帐棚」:昔日亚拉伯人为游牧民族;先知以夸张语法预言巴比伦彻底荒废,连游牧民族也不愿暂时居留。

第十四章

1-4上预言以色列在巴比伦覆亡後回归本段将本章与13章连接,道出逼迫者的倾覆,肯定选民的回归。

耶和华审判全地和巴比伦的日子(13章),对以色列人是个转机,一度压逼他们的如今反附随他们,成为他们的奴隶。

1「雅各」、「以色列」:泛指被掳於巴比伦的选民。

「寄居的...... 雅各家」:选民在异地的时候,外邦人受他们的影响归信耶和华,附随他们。

3指选民脱离为奴之地,重返家园自由生活的时候。

4下-21作挽歌悼巴比伦王本来挽歌是充满悲伤悼念的,但这首歌却以讥讽的手法,形容暴君一死,万众欢腾(4下-8);另以「地狱群英会」戏剧性的画面,讽刺先前横扫全地、辖制列国的暴君如今也不免沦为黄土一杯(9-11);又以迦南神话中星神的坠落,比喻暴虐政权的沦亡(12-15),然後以观众身分眼看暴君死无葬身之所,与其他尸首堆在一起(16-19),最後更要求把暴君的子孙也要杀尽灭绝,免遗祸於世(21)。

5「辖制人的圭」:指王权。

8可能巴比伦王大兴土木,将松树和利巴嫩的香柏树肆意砍伐。 9「阴间」:死亡之所(参伯3:13-19;26:14)。 「离位站起」:以表欢迎及感觉惊讶的举动。

11「你的威势...... 下到阴间」:指王以前一切美好的时光已完结。

12「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在迦南神话中,有一神负责管理晨光,他的儿子晨星因骄傲欲谋夺至高神(日神)的宝座,结果被日神掷下,坠人深渊。

另一方面,教会传统上认为明亮之星是指撒但,因这里形容他妄自尊大,结局悲惨,跟圣经别处对撒但的描写相似(参路10:18;提前3:6;启20:3)。

13「聚会的山」、「北方的极处」:神话中,诸神聚集议决世界命运的地方,就在北方的极处,这也是星系运行环绕的中心。

16下-17世人看到暴君的下场,发出惊讶和讥讽的话。 18列国的君王生前虽作过战俘,但死後仍得礼葬。 19古人很重视安葬事宜,死无葬身之地是可怕的刑罚。

暴君的下场竟如死於战场的人,陈尸坑中,上面的尸首如衣服般把他遮盖。 「可憎的枝子」:大抵指枯枝。

「坑中石头」:将石头放在坑中的尸体上,作为遮盖,是战场上草率埋葬死人的做法。

21「先人」:原文是「他们的先人」:整节的意思是:暴君的後裔会作恶多端,一如他们的先人一般,所以也应一并杀戮,免得他们卷土重来。

这里暴君为复数,代表整个巴比伦。

22-23神要灭除巴比伦本段总结上段的挽歌,预言巴比伦受攻击後全然毁灭,其地沦为箭猪之所、沼泽之地,无人居住。

24-27神要打折亚述人本段与10章有关亚述受罚的预言互相呼应。 神击打亚述,使奴役犹大的轭得以解脱。 这是神伸手审判万国记号,表明神必成就的计划。 25「我地」、「我山」:均指巴勒斯坦地。

「他加的轭」:主前七○一年亚述王西拿基立进攻耶京。 见王下19:35。

26「向万国所伸出的手」:参9:8-10:4。

28-32预言非利士受审判亚述势力如日当空的时候,非利士人亦受他的辖制。 主前七○五年亚述王撒珥根二世亡,西拿基立承继王位,因忙於巩固国内势力,无暇对外征伐,於是非利士人趁机联合邻国背叛亚述。

在这局势下,以亚赛说预言针对非利士人,警告他们切勿自以为安全,又把亚述新王喻为蛇、飞龙,预言非利士的反叛必定失败。

另一方面,先知呼吁犹大不要随非利士人的路线反叛亚述,要专心倚靠耶和华。

28「亚哈斯王崩的那年」:约为主前七一五年。 29「击打你的杖折断」:指亚述王撒珥根二世驾崩。

「从蛇的根...... 飞龙」:指亚述国的君王一个比一个凶狠残暴。 「飞龙」:传说在沙漠上出现、凶狠的飞禽。

30本节上下两半大概是个对比,上半节指出选民必蒙神眷顾,下半节则预言非利士人下场悲惨。

31「烟」:指暴风中的云。

「从北方出来...... 的」:指亚述精锐的军队。

32可能是犹大对非利士邀请加入反亚述联盟的应有立场:神既建立锡安,必加以保护,百姓毋须依靠政治势力。

第十五章

15-1:-16:14预言摩押的覆亡摩押位於死海东部,居民是罗得的後裔(参创19:36-38),与以色列人有亲属关系。 耶48:29-38与本段的预言(除16:1-5)相似,可供参考。

在体裁方面,本段属挽歌。

1-9摩押人为了国家覆亡大大痛哭摩押人突然面对灾难,主要的城市变为荒废,全国一片哀声。

他们虽逃难异乡,但仇敌仍不放过他们。

1「亚珥」:原文字根为「城」,或许指首都,位於亚嫩河以南。 「基珥」:为摩押南部的主要保障。

本节意指整个国家突然间(「一夜之间」)陷落。

2-4这里地名的列举,是由亚嫩河附近的底本开始,向北数去,直至北界的雅杂。

「巴益」:学者多译作「房子」,可能指庙宇。 「高处」:是露天的邱坛。

「摩押人因...... 哀号」:可译作「摩押人在...... 哀号」。 「头上光秃、胡须剃净」、「腰束麻布」(3):哀恸的表现。 4「摩押...... 喊嚷」:连勇敢的士兵也哭起来。

5-7摩押的难民带著财物远走他方,在西南面越境而逃。

5「琐珥」:在死海之东南端,昔日摩押的始祖罗得曾由所多玛逃难至此。

「伊基拉、施利施亚」:可译作「三岁大的牝牛」,形容摩押如牝牛般,未负轭前不受制於人,现在设法摆脱临到他身上的苦难。

「鲁希坡」、「何罗念」与「宁林」:均在摩押西南部山丘地带。

6「宁林的水」:此河流经之地向以植物繁茂见称,如今这河流显然被敌人堵塞,两岸植物枯乾。

7「柳树河」:位於摩押与以东交界的深谷。 8「以基莲」:在死海北端。 「比珥以琳」:位於摩押南界。

先知提到南北两边界,藉此描写哀声遍传。

9「底们」:有学者认为在南方;有学者则认为先知将底本一名的字根稍改,变了底们,读音与「血」近,取其双关意。

如此,近底本的亚嫩河便是「底们的水」,战争的屠杀使河水充满了血。 「我」:指神。

「狮子」:可能喻指敌人。 第十六章

1-5摩押人向犹大求庇护摩押一向与以色列人为敌,如今国难当前,竟转向犹大求助。

1摩押难民虽然逃往「西拉」(以东的首都,参俄3,6注),仍未觉安全,要往犹大寻求庇护,派使者将羊羔(摩押盛产羊,参王下3:4)送予犹大首领。

2描写摩押难民颠沛离开家园。

3-4上摩押使者向犹大求助,免得被敌人灭绝(「脱离灭命者的面」)。 4下-5犹大国兴旺,不再受异邦辖制,国中有大卫的後裔作君王,以慈爱、公平治理百姓,因此为摩押所归向。 有学者认为这君王预表日後的弥赛亚。

6-14先知为摩押狂傲遭罚而哀叹6-7这两节有不同的解释:1. 这是犹大对摩押使者的答覆──犹大认为摩押的灾祸乃自取其咎,不予帮助;2. 这儿道出摩押遭灾的原因。

7「吉珥哈列设」:即基珥(15:1)。

「要为...... 葡萄饼哀叹」:摩押盛产葡萄,以出产葡萄酒著名。

国家遭难,不能出产葡萄制造葡萄饼,可见战祸影响之大,岂不令人哀叹? 8-12出产葡萄为摩押的经济命脉,灾难使摩押的经济严重受挫,国人再无欢乐可言,纵使向他们的神只祈求,也是徒然。

8「希实本」:本属流便支派(民32:37),後为摩押占领。 希实本与「西比玛」都出产葡萄。

「列国的君主折断其上美好的枝子」:或可译作「其上美好的枝子折断列国君主」,比喻摩押出产的葡萄美酒畅销外地,使列国君王醉倒。

「这枝子长到...... 盐海」:指摩押境内由北(「雅谢」)至东(「旷野」)及南(「盐海」),均种植葡萄。 9正当葡萄收成的时候,竟有战祸临到,使收成大受影响。

先知也为他们洒下同情泪(参11)。

10平常丰收是欢乐的时候,可是这时的葡萄园、酒的地方再没有欢乐的声音,因神降下惩罚,不赐丰收。 12「在高处疲乏」:指在邱坛不断拜祭弄至身体疲乏。

13-14神必按照所说的时间(「雇工的年数」,指精确的时间计算),使预言应验。

亚述王撒珥根於主前七一五年征服亚拉伯之西北部族,当时亚述军途经摩押,有可能将这地蹂躏洗劫一番,使境内人民饱受战祸之苦,应验这处的预言。

第十七章

1-6大马色与以色列均受惩建都大马色的亚兰国与以色列联盟抗亚述(参7-8章),但他们的计谋终必失败,神要分别刑罚这二国。

1-3预言亚兰的覆亡亚兰果於主前七三三年被亚述王提拉列色三世所灭。 2「亚罗珥的城邑」:亚罗珥在摩押,不在亚兰。 七十士译本作「她的城邑永远...... 」。

有学者认为「亚罗珥的城邑」是指约但河东的城邑,显示敌人从大马色,经约但河东,步步逼近以色列(3上),一一克服沿途国家。

3「保障」:在联盟阵线中是抵挡亚述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或许指撒玛利亚坚固的首都,又可能指大马色。

「亚兰所剩下的...... 消灭一样」:二国必失去国家的荣耀,包括权贵领袖、庞大军队、犀利武器及坚城堡垒等。 4-6预言以色列必衰落主前七二二年,以色列亡於亚述王撒珥根(参王下17:6)手上。

这里先从三方面形容北国:1. 如罹疾般失去昔日的活力与风采(4);2. 北国受审判的时机已告成熟,他要被神全然击打,如在耶路撒冷西北的利乏音谷,肥沃麦田上,穗子全被收割後只留下禾茎一样(5);3. 橄榄被采摘後,留在树枝上的果子也必被打(或摇)下来,至多在枝梢上剩下三两个果子。

同样,北国被击打後,剩下的余民无几(6)。

6「在多果树的旁枝上」:应作「在果树的旁枝上」。

7-8以色列余民离弃偶像归向神本段的「人」也可指其他国民。 8「木偶」:指巴力崇拜中祭坛旁的木柱,代表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日像」:指犹太人仿效亚述人及巴比伦人所拜的太阳神像(参王下23:5,11;结6:4)。

有学者则认为是指拜偶像用的香坛。

9-11以色列人拜偶像偏离神致受刑罚9「坚固城」:是以色列人所自恃的。 「必像树林中...... 地方」:七十士译本作「必像希未人及亚摩利人被撇弃的地方」。

昔日以色列人进迦南时将希未人及亚摩利人赶出,摧毁他们的城邑,如今以色列人的坚城也必同样荒废。 10「能力的磐石」:即神。

「栽上佳美的...... 栽子」:迦南人信奉植物之神搭模斯。

(参结8:14)在园中栽花拜祀,以色列人受了感染,也信奉这异教。 11以色列人拜偶像求丰收,但所作的都是徒然。

12-14犹大的仇敌被神斥逐犹大当时的敌人包括亚兰、以色列、亚述等。 他们虽攻击犹大,如洪水奔腾而至,但神必使他们受惊吓,落荒而逃。 亚述王西拿基立於主前七○一年围攻耶路撒冷失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参王下18-19)。

第十八章

18:1-20:6向古实和埃及所发的预言当时古实王朝统治埃及,先知对古实的预言其实就是针对埃及。

先知在18章用同情的口吻劝喻埃及在亚述的威胁下要倚靠耶和华;19章预言耶和华要审判及怜恤埃及;20章预言埃及因倚靠盟邦势力而覆亡,并以此警惕犹大。

主前七一四至七一一年间,亚述的势力逐渐南伸,南方国家纷纷寻求结盟以求自保,本段信息大概就是针对这局势而发的。

1-7预言神必将亚述击败当时埃及欲与犹大结盟(参30及31章),先知对此极表反对,特向埃及的使者宣告神掌管历史,到了时候,神会直接干预邦国的兴衰,使亚述败落,叫埃及认识。

1「古实」:即衣索匹亚的古名,古实河是尼罗河上游的主要水源。

「翅膀刷刷响声之地」:指蚊蝇滋生的地方;或是形容当地船只靠在一起穿过急流时彼此撞击的声音(埃及主要的交通要道是尼罗河及其支流)。

2「蒲草船」:埃及因缺乏木材,船只用蒲草做成。

「你们快行的使者」:原文为「去吧,你们快行的使者」,意思是将使者遣返原地。

「高大光滑的民」:形容古实人身裁高大,皮肤光滑。 「是分地界践踏人的」:形容国势之人。

「他们的地有江河分开」:指埃及地有尼罗河及支流滋润。 3先知呼吁众民等待神向他们的仇敌(亚述)施以报复的讯号。 「山上竖立大旗」:见5:26注。

4神俟机审判亚述,犹如夏天收割前助长谷物成熟的热气和露水。

5葡萄将熟之际便遭砍伐,同样,亚述在国势进人颠峰之际,遭神击打而突然衰落。

6亚述下场悲惨,沦为鸟兽冬夏的食物(和合本的翻译则指亚述成为鸟兽冬夏的住处)。

7古实看见神大能的作为,便来到锡安献上贡物。 第十九章

1-15埃及受罚神要审判埃及,显明的主权,使的百姓知道倚赖埃及是何等愚蠢的事。

埃及遭受的祸乱针有:宗教破产(1,3)、内哄(2)、暴政(4)、自然界的灾祸(5-10)、朝中决策者昏庸无能、通国上下一无所成(11-15)。

1「耶和华乘驾快云」:比喻神将迅速施行审判。

2本节可能指埃及人推翻古实王朝的统治後,国家分裂的情况。 3埃及人的智慧、谋略、偶像、邪术都不能使他们脱离困境。 4埃及必受暴君辖制。

有学者认为本节预言後来统一国家的森美忒库法老王(主前六六三至六○九年)、以苛刻手段对待百姓。 5-10天然的灾祸使尼罗河乾涸,以致靠赖此河的主要经济备受打击,民不聊生。

5「海」:埃及人对尼罗河的称呼。

6「苇子和芦荻都必衰残」:原先盛长於尼罗河畔的植物,也因河流乾涸而枯萎。

8埃及渔业(民11:5;结29:4)大受打击。 9纺织亚麻及棉纱的轻工业也大受影响。

麻布是祭司穿的衣料,棉布(「白布」)则是平民的衣料。 10全国上下无不受影响。

11-15国家的首领谋士也变得无能,不能领导国家11「琐安」、「挪弗」(13):是尼罗河三角洲的要城,前者曾为首都,另出了两个朝代的法老王,而後者即古代首都孟斐斯。

「智慧人的子孙...... 後裔」:按一些古籍的描述,埃及祭司以智慧称著,而不少法老王出自祭司派系;这里提到的智者兼有智慧的传统和王室的血统,但他们对神的旨意却一窍不通(12)。

13「房角石」:指身负重任的领导者。 15「棕枝与芦苇」:见赛9:14注。

16-25预言埃及人归向主神虽击打埃及,惩罚她的崇邪与恶行,但至终要施行拯救,叫她回转。

本段可分五小段,每一小段都以「当那日」开始(16,18-19,23-24),强调将来一个特别时期的来临。

这五段逐步道出埃及人的回转、信奉耶和华,而最後更刻划出国家之间再无战事、和平共存的情景。

16-17经过上文埃及所提及的灾祸,埃及不再如以前一般高傲自负,开始转向神,对神和的子民充满畏惧。 18埃及的一些城市开始转向神,敬拜。

「五城」:大抵指首批归向神的城市。

「迦南的方言」:在此指在以色列人敬拜神的言语。

「灭亡城」:原文字根近似「太阳城」,即埃及崇拜太阳的中心希里坡里城。 先知大概采用双关语,暗示这异教中心将被毁灭(参耶43:13),成为敬拜耶和华神的地方。

19-22埃及人只敬拜耶和华,向起誓许愿19「在埃及的边界上...... 一根柱」:这根柱是记号(20),表示埃及地属於神(参创28:13,18)。

20耶和华必垂听埃及人的祈求。

「差遣一位救主」:可指神的拯救,或预言基督的救赎。 22神要管教埃及人,如管教以色列人一般。

23将来亚述不会威胁埃及,二个和平共处,因他们都敬拜耶和华。 「大道」:大抵象徵邦交。

24-25以色列作为神子民的独特地位与外邦亚述和埃及共享,因他们都蒙神赐福。

这暗示普世都蒙受救恩之福。 第二十章

1-6预言埃及蒙羞1主前七一三年非利士最北的城邑亚实突首先背叛亚述,但於七一一年被亚述王撒珥根的统帅(「他珥探」,参王下18:17注)平服。

2-4以亚赛不畏羞耻地赤脚露身行走三年,象徵埃及的古实王朝被亚述征服,百姓被掳走。

2「腰间的麻布」:大概是当时先知平常的装束(参亚13:4;可1:6),或是他们呼吁百姓悔改时所穿的服装。 5-6犹大与非利士(「沿海一带的居民」)以为埃

及是他们抵抗亚述的救星,谁知埃及却令他们大失所望。 史载亚实突被亚述平服後(1),不久倚仗埃及的古实王朝再次作反,并煽动邻国联同抵抗亚述。

可是在亚述军再度南下平乱时,古实王并没有履行盟约给巴勒斯坦的友邦任何支援,叛变最後失败。

这篇预言正好警惕犹大勿仰赖埃及。 第廿一章

1-17将受审判的三个民族──巴比伦(1-10)、以东(11-12)、亚拉伯(13-17)。

1-10巴比伦倾覆的可怕异象1「海旁旷野」:巴比伦的边界南伸至亚拉伯旷野(沙漠),境内散布湖沼,另有幼发拉底河流过,地势平坦,国土犹如海旁的浅滩(耶51:42-43)。

下半节大抵指玛代军队(2)汹涌而至,如巴勒斯坦南部的沙漠地带有烈风吹过一般。

2-5先知在异象中见巴比伦被毁灭的惨况2「诡诈的...... 行毁灭」:意指行诡诈、好毁灭的巴比伦遭受敌人同样对

待。

「以拦」:当时为波斯的属地,在此大抵代表波斯与玛代联盟取替巴比伦,成为一大帝国。

「使一切叹息止住」:巴比伦灭亡,先前受她辖制的国家得免奴役之苦。 3-4先知只是看见异象,但已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巴比伦灭亡之苦。

4「我所羡慕的...... 战兢」:连宁静清爽的黄昏也变为可怕的时刻,因巴比伦沦亡的异象使先知无法安静默想。 5巴比伦正在安逸无虑时突然被敌人毁灭(参但5章)。

「首领阿...... 抹盾牌」:这是守望者的呼号,叫人速起备战迎敌。 「用油抹盾牌」:见撒下1:21注。

6-10神属咐先知以守望者的身分留意异象,然後述说出来。

6「你去设立守望的」:先知以第三人称(「他」)叙述自己守望的工作(见7-8)。

7神预告异象的内容。

「骑马的一对一对的来」:玛代的军队以整齐的步伐向著巴比伦(参9)进发。

「驴队,骆驼队」:以驴、骆驼代步的军队,或载运食粮等物资的队伍。 也可能是假冒商队,使敌人毫无防备的军队。

8异象迟迟不出现,先知等得不耐烦,如狮子吼叫般向神投诉。 9异象的出现及其意义。

「他就说」的「他」可能是指主或异象中的这队军兵。 10先知对同胞述说异象。

「我被打的禾稼...... 谷」:称呼长期被外邦(包括巴比伦)压逼、备受羞辱的以色列民。

11-12以东遭难本段预言以东处於艰难的日子,不过未到尽头,仍存生机。

11下提及以东境内的西珥山,所以「度玛」(意思是寂静)显然指以东。 「夜里如何」:询问者逼切而重复地问黑夜还有多长。

「夜」象徵灾难、痛苦;以东人显然落在困境中,希望早日脱离。

12「早晨将到,黑夜也来」:可有两个解释:1. 即使早晨来到,很快便会有黑夜,同样以东人只是短期内脱离困境;

2. 虽然是早晨,四周仍是黑夜一般,以东人也要继续在困境中度日。 「可以回头再来」:似乎暗示以东的遭遇或会有转机,要看他的人民是否悔改。

以东日後的下场可参34:5-17及俄巴底亚书。

有人认为以东遭难一事,是因亚述攻打亚拉伯而殃及池鱼(参16:13-14注)。

13-17本段大概与11-12节一样,以亚述的攻击为背景。 13「底但」:与14节的「提玛」都是绿洲。 「结伴的客旅」:指主要与推罗贸易的商队。

他们出外经商时遇上敌人,不能走平常的路线,要逃经树林地区,在那里露宿。

14呼吁提玛人给逃难的底但人救援。 16「基达」:在圣经中是亚拉伯部族的统称。 基达的浩劫已定,他们的一切繁荣必烟消云散。 「一年」:有死海古卷作「三年」。

「照雇工的年数」:参16:13-14注。 17「弓箭手」:显然基达人善於用弓箭。 第廿二章

1-25预言犹大受审判先知从列国转向犹大,指出百姓在灾难临近时仍不悔改,倚靠自己的军备而不倚靠神,故要受审判和刑罚。

1-14国难当前而百姓竟欢乐喧哗本段的背景可能是主前七○一年,亚述王西拿基立围攻耶路撒冷不遂之役(王下18:13-16),或主前七一一年撒珥根派兵攻打反叛的亚实突(见20章),未有染指犹大一事。

1「异象谷」:指耶路撒冷西南的欣嫩子谷,又称为杀戮谷(参耶7:30-32)。 先知在这里得到关乎犹大的默示。

「上房顶」:耶京的百姓上房顶是要观看局势,这大概与亚述军未有染指或攻克耶京有关。

2下-3先知对无知百姓的警告或预言:他们日後会被敌人克制,掳到异地。 这是指日後亚述或巴比伦的入侵。

「你中间被杀的...... 死亡」:大概是饥荒的结果(参哀4:9)。 「你所有的官长一同逃跑」:参王下25:4。

「都为弓箭手所捆绑」:原文作「没有弓箭而被捆绑」。 4先知为过分乐观的百姓悲哀,为将临的国难痛哭。 不肯受安慰。

5-8上国家将有的浩劫,京城的城墙被敌人攻陷,百姓的哀声遍达全城。

6「以拦」、「吉珥」:在此大抵代表当时投效亚述的军队。

7敌人的战车进入耶路撒冷的山谷,马兵把守城门,让军队毫无难阻地进入京城。

8上「他去掉犹大的遮盖」:可能指神不再保护犹大,或让犹大受羞辱,如露体一般。

8下-11或许犹大听见先知的警告,在亚述来侵前不久作好军事防御(见代下32:4-6),但百姓只有军事上的准备而没有依靠神的信心,正是先知所指责的。

8下「林库」:即所罗门建的利巴嫩林宫,里面藏有军械。

(参王上7:2;10:17)9防御工作包括两方面:修补城墙破烂的地方和在城内挖聚水池。

10由於时间仓卒,百姓拆下现成的房屋墙砖,用作修补城墙的材料。 11「旧池」:即上池(参7:3注)。

12-14百姓面临国难,仍不悔改,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只会招致神更重的刑罚。

15-25有关舍伯那与以利亚敬的预言这段预言大概与犹大的外交路线有关,舍伯那主张犹大与埃及联盟(见30:1-5;31:1-3)。

15-19先知斥责舍伯那的骄傲、自大,并预言他被撒去官职。 15「家宰」:见王下18:18注。

16舍伯那在高处的磐石凿坟,太概希望死後获葬在类似王陵(参代下32:33)的坟墓里,可见他如何高抬自己。 17-19舍伯那从象徵特殊地位的车马座位上被神罢黜,甚至如球般被抛至远方,客死他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t7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