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改进
更新时间:2024-01-29 20: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AB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改进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工程施工行业既为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又要消耗大量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鉴于此,国内外一些学者致力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和应用,以求使工程施工业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危害最小。传统的供应链中,虽然一些执行了iso14000标准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能够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运行单位并不一定遵循同样的标准,这就令供应链的环境管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环保目的。绿色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将系统和整合的思想引入到绿色制造和环境管理过程中,如今,这种管理理念也已经渐渐成为多个行业在日常运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绿色供应链包括两种情况:
1. 社会的,是指各相关组织的。这主要是考虑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提 供的材料是否具有污染性、生产制造过程是否是清洁的,运输过程是否能够节省能源等因素。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提出要求,目的就是降低材料使用,减少废物产生。最大程度地关心产品的使用效率以及环境效益,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对环境带来的损害以实现需求方、顾客和整个环境的“三赢”。
企业应与供应商或运行单位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理解为不但是一种“信息和利益共享”的关系,而且还应该是一种“标准和意识同步”的协议关系。一个理想的绿色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不仅应该保证本企业的环境符合法规要求,而且应该具备从源头减少、防止环境污染的意识。
2. 组织内部的。这主要是指在企业内部实行相关的管理体系,从设计、 材料选择到施工,都能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本文重点描述的是第二种情况。
目前,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大机组、大电网、西电东送、全国联网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向着高效、环保、安全、经济的更高目标迈进。电力工程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既要面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要求,又要面对电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既要面对施工过程中对土地、水源和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制约,又要充分考虑地方、部门、企业之间的现实利益。关注各方面因素对电力发展的影响,不断提高电力规划研究水平,为电力和谐发展提供合理依据和科学方案,已成为我们的重要的任务。
AB企业是专业的电力工程施工企业,成立多年来,为国家的电力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曾创造了许多B工程业绩的多项第一,是电力工程施工行业中的佼佼者。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上的困扰。企业目前的现状与顾客要求和组织的公众责任相比,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何能有效的预防并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伤害,实现工程顺利进展和环境保护的并存,是每个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企业外部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例如国外先进理念的推广、顾客要求的转变、新技术的应用等,都对AB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2 研究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构建绿色供应链对工程施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业务管理的循环系统,透过策划、实施、检查及改进流程和活动,以实现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和持续改进环境绩效的目的。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持续改进概念。绿色供应链是具体的行为和执行方式,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的内容应为:绿色设计,清洁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回收,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运用很广泛。本文将根据AB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从绿色施工方面,从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入手,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 通过施工前期的数据搜集和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找到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2. 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和完善,重点分析绿色施工方面,针对影响环境的因素找到改进现状的有效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1.3.1 通过研究能够为AB企业构建起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3.2 通过研究能使今后在工作中开展类似工作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3.3 通过这次研究使本人的工作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提高。
第二章 文献评论
2.1 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情况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提出的,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基于对环境的影响,从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问题。也就是说,从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期开始,就进行追踪和控制,使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就遵循环保的规定,从而减少产品在使用期和回收期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在当时,绿色供应链只包含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两层含义,就是用最少的能源、最绿色的材料,制造出最环保的产品。供应链管理理论已提出20 多年, 关于供应链的定义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内涵。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 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上, 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 注重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 认为它应是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 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而到了最近, 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 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 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绿色供应链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 其目的是使产品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存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 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2 国外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Zsidisin 和siferd指出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概念有3个,即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态度和环境管理系统。【1】
Klassen和mclaughlin(1996)定义环境管理为“包括所有最小化企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负面环境影响的努力”。环境管理把所有最小化环境影响的产品和生产的技术综合在一起,与强有力的管理系统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 环境管理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制度化各种环境项目和实践,如启动环境绩效衡量方法以及开发绿色技术、过程和产品等,避免负面的环境影响并提高环境绩效”(gupta,1995)。产品相关技术包括再循环材料的使用或材料再循环;过程相关技术包括更有效的生产系统和减少污染的仪器(klassen和mclaughlin,1996)。管理系统项目包括员工培训和教育、内部环境审计和生产过程的持续检测等(klassen和mclaughlin,1996;zsidisin和hendrick,1998)。 综合前人的研究,klassen和angell(1990)定义环境管理态度为“企业根据实际状况和相应的环境问题与法规,对目标、计划和管理系统的规定”。环境管理态度可以描述为从消极到积极的整个范围。环境项目可以描述为5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对环境风险不做任何保护或者不提供任何资源;最高阶段(第五阶段)是“积极极端”,每天都积极尽可能地进行环境保护。 Narasimhan和carter(1998)把绿色供应链管理定义为“采购部门在废物减少、再循环、再使用和材料替代等活动中的努力”。这个定义为理解供应链中的环境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个定义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只从采购的角度考虑环境
[1]Zsidisin G A, Siferd S 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 2001, 7: 61-73.
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没有考虑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一体化关系对减少环境影响的作用。
针对上述基础和问题,zsidisin和siferd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为:“一个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管理方针、采取的行动以及形成的各种关系的设定,所形成的各种关系上应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有关设计、材料采购、生产、奋发、使用、再使用以及处置方面的环境问题。”【2】
2.3 国内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
但斌与刘飞(2000)年在其研究中论述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一种绿 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分析和探讨绿色供应链研究和实施的主要内容。【3】
王能民等人(2001)在其研究中从绿色制造与一般制造模式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所具有的区别出发分析了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的设计的问题,指出了“协调性原则、互补性原则、精简性原则及动态性原则是设计绿色供应链的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模型。本人在研究中发现,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工程施工企业绿色供应链的设计。尤其是其中的动态性原则,充分考虑到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蒋洪伟等人(2000)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绿色设计、绿色材料选择、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回收、绿色包装与绿色消费” 。 【5】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本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
[2].Narasimhan, R. and J.R. Carter (1998)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enter for
Advanced Purchasing Studies, Tempe, Arizona.
[3](Dan)但斌,刘飞著:《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第11卷11期 [4](Wang)王能民,杨彤著:《基于绿色制造的供应链设计》,《制造业自动化》,2001(4)
的重点是施工前计划的制定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控制,这也是本文之所以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这两方面的原因。
郑迎飞等人(2001)在其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国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经验,提出“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 【5】这也为国内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老师的指导,也坚定了本人在此命题研究的信心。
吴迪冲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的有关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不仅是普通的原材
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的流动,更是一种“绿色”的物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和在运输、仓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件及被用户淘汰的产品均须回收处理。当报废产品或其零部件经回收处理后可以再使用,或可作为原材料重复利用时,绿色供应链没有终止点,是“从摇篮到再现”(cradle-to-reincarnation) ;绿色供应链是实现绿色制造的必要条件,绿色供应链高效运行应该实行绿色供应
【7】在企业日常链管理,并构建起一种支持绿色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
运营中发现,网络化集成平台的建立,在企业运营中能做到资源共享,节约办公成本,也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环节。
栾忠权提出了绿色设计的概念,“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为面向环境的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是系统地考虑环境影响并集成到产品最初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是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的。”【8】
黄凤文等人在文章中提出“只有在建筑行业实行以关注环境、生态和可持续
发展的“绿色化”的供应链管理,建筑行业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与自
[5] (Jiang)蒋洪伟,韩文秀著:《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的趋势,中国人口》,2000(8) [6](Zheng)郑迎飞,赵旭,华燕青著:“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借鉴》,2004(12) [7](Wu)吴迪冲著:“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2002(19)
[8](Lan)栾忠权. 著:“绿色设计的策略及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1,17(3):51-57
然的和谐发展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9】
目前有关绿色供应链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的研究、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强调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协调对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性等。绿色供应链理论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作为工程施工企业,则更侧重于如何通过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有效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设计
本文针对AB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的实例,结合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分析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改进现状的有效方法。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中,结合研究的需要,采用了专家调查法和因果分析法。
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3.1.1 分析方法介绍
定性分析法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本文采用了专家调查法。
定量分析是利用比较完备的历史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来分析施
[9](Huang)黄凤文; 吴育华; “建筑行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 03
工过程中影响环境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程度。本文尝试采用因果分析 法。
3.1.2 专家调查法的概念
专家调查法或称专家评估法,是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专家调查法应用广泛,多年来信息研究机构采用专家个人调查法和会议调查完成了许多信息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经营单位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60年代中期,国外许多政府机构和公司企业热衷于建立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但是,实践表明,利用专家头脑的直观判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专家的作用和经验是电子计算机无法完全取代的。在许多情况下,只有依靠专家才能作出判断和评估。
在下列3种典型情况下,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是有效的,也是唯一可选用的调查方法。
A、数据缺乏:数据是各种定量研究的基础。然而,有时数据不足,或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或采集数据的时间过长,或者付出的代价过高,因而无法采用定
量方法。
B、新技术评估:对于一些崭新的科学技术,在没有或缺乏数据的条件下,专家的判断往往是唯一的评价根据。
C、非技术因素起主要作用:当决策的问题超出了技术和经济范围而涉及到生态环境、公众舆论以致政治因素时,这些非技术因素的重要性往往超过技术本身的发展因素,因而过去的数据和技术因素就处于次要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专家才能作出判断。
此外,由于原始信息量极大,决策涉及的相关因素(技术、政治、经济、环境、心理、文化传统等等)过多,计算机处理这样大的信息量,费用很高。这时,从费用效果考虑,也应采用专家调查法。
3.1.2.1 专家调查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A、确定主持人,组织专门小组。
B、拟定调查提纲。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选择得当,数量不宜过多,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C、选择调查对象。所选的专家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要熟悉业务,有特长、一定的声望、较强的判断和洞察能力。选定的专家人数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一般以10~50人为宜。
D、轮番征询意见。通常要经过三轮:第一轮是提出问题,要求专家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调查表格填完寄回;第二轮是修改问题,请专家根据整理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所提问题,即让调查对象了解其他见解后,再一次征求他本人的意见;第三轮是最后判定。把专家们最后重新考虑的意见收集上来,加以整理。有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更多几轮的征询活动。
E、整理调查结果,提出调查报告。对征询所得的意见进行统计处理,一般采用中位数法,把处于中位数的专家意见作为调查结论,并进行文字归纳,写成报告。从上述工作程序可以看出,专家调查法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关键在于调查对象的人选及其对所调查问题掌握的资料和熟悉的程度,调查主持人的水平和经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1.2.2 专家调查法的特点
A、函询。用通讯方式反复征求专家意见,调查人与调查对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书信来实现的。
B、多向。调查对象分布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在同一个问题上能了解到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C、匿名。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组织者的整理,可以了解到其他专家的意见。但他们是背靠背的,不记名的,互不了解对方为谁。这有助于他们发表独立的见解。 D、反复。有控制地进行反馈的迭代,使分散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以发挥集体智慧。
E、集中。用统计方法集中所有调查对象的意见,把每个专家的个人判断尽可能反映在最后归纳的集体意见中。
从上述特点可知专家调查法是比较科学的,有广泛的用途,但是交换信件费时间,不能面对面讨论,所提问题很难提得很明确而不需要进一步解释,最后得出的一致意见具有一定程度的人为强制性。若与其他调查方法配合使用,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1.3 因果分析法(Causal Factor Analysis,CFA)
3.1.3.1 因果分析法的概念
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因果图表现出来,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或石川图,它是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由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最早使用的,是为了寻找产生某种质量问题的原因,发动大家谈看法,做分析,将群众的意见反映在一张图上,就是因果图。用此图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便于集思广益。因 为这种图反映的因果关系直观、醒目、条例分明,用起来比较方便,效果好,所以得到了许多企业的重视。
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因测果或倒果查因。因果预测分析是整个预测分析的基础。
因果分析法(技术)运用于项目管理中,就是以结果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素,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项目目前存在问题的方法。因果分析法的可交付成果就是因果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一旦确定了因果分析图,项目团队就应该对之进行解释说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测试、收集有关问题的更多数据或与客户沟通来确认最基本的原因。确认了基本原因之后,项目团队就可以开始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改进了。
3.1.3.2、因果关系的类型
在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大致可分为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因子推演关系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A、、函数关系
函数关系是指几种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在预测具有此种函数关系的经济事物中。常用的方法有直线回归模型、二次曲线模型、指数曲线模型等预测方法。 B、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经济现象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但在数量上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可以有几个数值与之相对应,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随机性,但又总是围绕着它们的平均数并遵循着一定规律而变动。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变量间的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性数量对应规律的称为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函数式表达。变量间不存在确定性数量对应规律的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统计学上研究有关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叫做相关系数。相关分析可以得到一个表明相关程度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这种方法对于不能在实验室用实验方法分析的社会经济现象显得特别重要。通过相关分析,还可以测定和控制预测的误差,掌握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把误差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形态。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向来看。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在某些经济现象之间,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时,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相应地增加,这佯的相关关系就是正
相关。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时,因变量y的值随之而呈减少的趋势,这种关系就 是负相关。
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直线相关与非直线相关。当x值发生变动时,y值随之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增加或减少),表现在图形上,其观察点分布于狭长的带形区域之内,并近似地表现为直线形式,这样的关系通称为直线关系。当x值变动时,y值随之呈不均等变动(增加或减少),表现在图形 上,其观察点的分布近似地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曲线形式,这种相关关系通称为非直线相关。相关关系法重要的是确定判断变量相关系数。 C、因子推演法
因子推演法即根据引起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变化的因子,来推测某种现象变化趋势。例如,每年新建立的家庭数目是住房需要量的因子;青年结婚的数量是家俱和衣服的销售量的因子;婴儿出生人数是玩具需要量的因子;汽车的销售量是汽车配件需求量的因子等等。根据某经济现象的因子就可以预测它的需求量变化趋势。
3.2 本文的研究步骤:(建议删去。)
3.2.1 问题的提出,确定选题。
1.将AB企业的实例列举出来,与导师沟通,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适用的理论范畴,从而确定选题;
2.搜集和阅读该方面的资料,了解所选课题的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和相关理论文献评述。
3.2.2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框架和选择与学习研究方法:
3.2.3 利用研究方法针对AB企业的实例进行研究:
3.2.3.1 对AB企业的某项工程进行分析,找出可能产生影响环境的各种因素;
3.2.3.2 对找出的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衡量可能造成的损失;
3.2.3.3 得出结论并提出应对的方法和建议性改进方案。
第四章 AB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应用
人类在物质文明发展中对资源使用量的急剧扩张, 已经造成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绿色平衡的失调。因此,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大多数国家先后相应地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呈现出绿色战略趋势, 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不断出现。由于一个产品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消费, 其间经历了很多生产和流通过程, 因而, 绿色战略就不仅是某个工艺、某个产品、某个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 它涉及到整个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各项活动, 绿色供应链管理在这个时候便应运而生。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基于供应链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管理, 虽然它也涉及原材料、能源的节约, 但这只是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
并没有充分考虑过在制造和流通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所产生的影响, 并没有考虑到使用产品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如何处理、回收与再利用, 等等, 因此,其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十分有限。
下面结合AB企业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下AB企业在绿色供应链应用方面的情况。表一、表二是某工程的基本情况。 序号 1 比较项目 全站用地面积 场平土石方工程量(挖2 站区土石方工程 方) 3 站区挡土墙工程量(含进所道路) 进站道路面积(长度4 进站道路 X4.5米) 超深基础工程处理5 费用 地基处理费 树 民房 迁坟 6 场地附作物拆迁 改建二回35kV线路 机耕道改道 架空光缆改道 7 所外排洪沟 km m km m2 3 300 0 0 38 3 0 万元 3000 棵 m2 3420 1200 25 45 17.1 48 2.5 MU100毛石砌体 m3 6000 90 m2 65 4.68 m3 8200 123 m3 47800 143 单位 工程量 投资额(万元) hm2 1.31 157.2 8 9 10 合计 大件运输费用 总计 万元 万元 万元 671.48 235 906.48 表一、某220kV变电站项目基本组成
序号 路径方案 东 方 案 项目 10mm冰区 1 线路长度 125(km) 20mm冰区 2 3 4 5 航空距离 曲折系数 所经地区 海拔高程 107(km) 1.168 略 全线海拔350m~1300m。 本线路工程地形地貌总体特征为高原向盆地向过渡的河谷、平坝、低山、低山丘陵、中山山地、台地,山脉主要6 地形地貌 为武陵山系,地貌因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岭谷呈北东~南西向相间排列,方向与褶皱轴向方向基本一致。 沿线地质情况,线路沿线大部分地段以坚硬岩类为主,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无影响线路整体方7 地质情况 案的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条件较好。沿线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4.5km 120.5km 序号 地形8 划路径方案 东 方 案 项目 高山大岭 一般山地 26% 50% 32.5km 62.5km 丘 陵 分 地质10 划岩 石 分 土 松砂石 24% 30km 40% 30% 30% 全线除大湾~早化场约6km、交通情况较差外,其余有多处与线路平行的公路可以利用,并有多条与线路垂直方向11 交通情况 的乡村公路可以利用,如319国道、麻旺~酉阳、酉阳~毛坝场、两河口~早化~黔江等,总体来看交通条件较好。 略优于西方案。 12 人力运输 地 名 长槽~天王庙 13 冰区划分 其余地段 共 计 1.1km 冰区(mm) 20 10 10 20 长度(km) 4.5 120.5 120.5 4.5 序号 路径方案 东 方 案 项目 地 名 秀山变~大溪沟 张家坝~黔江变 14 污秽情况 其余地段 污秽等级 II II I I 长度(km) 8 5 112 112 13 共 计 II 全线林木覆盖较高,沿线除了有零星树木、果树需砍伐外,15 森林覆盖情况 个别地段也经过私有和集体小型林区,主要树种为松、杉及杂木树。线路穿越林区地段林区长度约25千米。 沿线主要通信对黔江-两河口架空光缆线路(3条);黔江-秀山架空光缆线16 设施及对其影路(2条);酉阳-大涵架空光缆线路(3条)等8条光缆线路存响情况 在危险影响,需对其加装接地保护装置。 沿线大部分无矿产资源,无大规模规划及开采矿区。在线路跨越阿蓬江约2.5公里左右,穿越二迭系梁山组煤系地矿产资源影响17 情况 对该段进行详细勘察,采取避让措施,避免零星煤窑对本工程的影响。 层,该段有小规模零星煤窑,穿越长度不大。在初设阶段序号 路径方案 东 方 案 项目 跨越110kV电力线5次,35kV电力线6次,10kV电力线65次,弱电线35次 ,河流5次,高速公路1次,铁路318 交叉跨越情况 次,公路10次房屋共计约29000m2。采石(沙)场5处。35kV线路改线2km。110kV线路改线1km。 19 投资估算 10979万元 表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 环境影响要素(因素,不是要素。)识别(这些因素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还是项目建成后,才出现的。)
根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要素的识别和筛选结果为:工程施工期对空气环境、地表水有一定的影响;对声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水土保持有一定的影响;项目的建设期间有利于人员的就业。项目运营期,站内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用于站区绿化,废水不外排。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电磁辐射贡献较大,噪声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方面,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反应在公众的恐慌,但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力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整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正影响。具体影响情况列表三如下。 序号 1 2 项目 土地占用 塔基地还田 可能的环境影响 ①输电线路塔基所永久占地; ②线路走廊土地使用功能受到限制 可补偿农业用地减少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矿产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噪声 生活污水及含油废水 湿地生态 植被 珍稀动物 航运 公路、铁路 有线和无线通讯 历史文化遗迹 景观 人体健康 农业生产 水土保持 影响较小 有影响 ①对声环境影响很小;②对人体无害性影响 影响甚微 无影响 在输电线走廊、塔基破坏部分植被 无影响 按规定设计,无影响 按规定设计,无影响 有影响 无影响 有影响 影响不大 被永久占用的土地无收成 对当地的水土流夫状况影响很小 表三、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识别
4.2 评价因素的筛选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说明工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均将产生影响,因此,评价因子筛选主要是从各环境影响要素中筛选和污染关联程度在的污染因子作为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因子。 4.2.1、变电站环境影响评价
220kV某变电站仅在现有场地内安装一些设备。这些设备安装后除了变电站出线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水平将产生一些变化外,其它地方这4项污染指标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同时,该变电工程本期出线附近50m以内没有居民点等敏感目标。因此,变电站扩建对环境的影响将能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也不会对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危害。
该变电站本期将不增加运行人员,不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原变电站的生活污水经地理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变电站在运行时没有含油废水等生产废水产生过。为了避免变电站变压器和电抗器事故时产生含油废水排出所外影响所外水环境,修建了事故油池,在事故时变压器油放入事故油池,由专业公司回收,不会产生含油废水。因此,该变电站没有也不会对所外水环境产生影响。
4.2.1.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各点位情况,现状监测时原有的110kV巨木岭(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您现在研究的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还是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国家相关法律,您打算如何研究这部分?)站正常运行,预测时现状值包含了原有噪声源的影响,中需对增加的变压器和电抗器噪声进行预测和叠加。220kV巨木岭变电站外敏感点位噪声预测条件见表四,结果见表五。
3号变压器 监测点位 75(dB(A)) 75(dB(A)) 70(dB(A)) (dB(A)) 1 2 35米(44.1) 40米(43.0) 55米(40.0) 60米(39.4) 50米(41.0) 50米(41.0) 46.8 46.2 4号变压器 电抗器 贡献值 3 80米(36.9) 60米(39.4) 40米(38.0) 43.0 表四、 噪声预测条件
昼间预测值(dB(A)) 监测点位 现状值 1 2 3 42.4 43.2 41.9 贡献值 46.8 46.2 43.0 预测值 48.2 48.0 45.5 现状值 41.5 41.4 40.1 贡献值 预测值 46.8 46.2 43.0 47.9 47.4 44.8 夜间预测值(dB(A)) 表五、 噪声预测结果
注:站址噪声预测点位与监测点位一致。
由表五可以看出,变电站围墙外昼间和夜间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要求。噪声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昼间最大值为48.2 dB(A),比《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昼间标准(60 dB(A))低11.8 dB(A),夜间噪声最大为47.9 dB(A),比标准(50 dB(A))低2.1 dB(A)。各敏感点昼夜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4.2.1.2 废污水环境影响分析
A、正常工况情况废污水影响分析
变电站的日常用水包括生产人员生活用水、喷洒道路和绿化用水及未预见用水等组成。由于该220kV变电站是在原110kV变电站的基础上扩建,不新增人员,日常用水中形成生活污水的量很小。生活污水经站内设置的地理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用于站内绿化用水,不外排。变电站使用的变压器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其外壳内装有大量变压器油(使
用克垃玛依#25变压器油,不含多氯联苯),正常情况下无废水产生。
B、非正常工况下废污水影响分析
变电站在正常情况下无含油废水产生,只有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才会排油,此时,可能有少量的含油废水产生。
由于变电站产生的生活污水的量很小,其所含污染物也易于降解,生产废水(主要是含油废水)不但产生的量很小而且产生的机会也不大。因此,该220kV变电站产生的废、污水对站址附近区域的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很小。
4.2.2 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
4.2.2.1 电场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模式预测计算得出如下结论:(1)导线与下方环境敏感点的空间距离为6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3.49kV/m,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4 kV/m;(2)距边导线的水平距离为5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3.51kV/m,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4 kV/m。此外单回线路架设越高,对地面的影响越小。通过实地调查,线路拟经沿线有少量的农民住宅,大部分是平房,少数是2至3层楼的楼房,高度在10m以内,导线在跨越民房时应当加大塔高,使导线与民房顶距离保持在6m以上。
4.2.2.2 磁场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计算得出如下结论: (1)导线与下方环境敏感点的垂直距离应保持在3米以上;(2)水平距离距边导线3米以外。满足上面条件的磁感应强度均能达到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此外线路架设高度越高,对地面的影响就越小。 拟建220kV输电线路下方距地1.5m处的磁感应强度均在0.03mT以下,远低于评价标准(0.1mT),对环境影响很小。
4.2.2.3 无线电干扰影响分析
当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击穿强度时,就会产生电晕放电现象。这时,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一般要达到30kV/m。电晕放电主要受网络或线路本身的影响。例如,额定电压越高电晕放电就越强,导线直径越大电晕放电就越弱,导线表面光洁度越好电晕放电就越弱。同时也与环境有关,如空气污染、湿度、风速等越大,电晕放电就越强。
电晕放电的重要效应就是对无线电设施产生干扰,及产生无线电杂音。因为电晕放电频率范围在0.1~100MHz之间,达到无线电、电视的播放频率。电晕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会随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根据数学模型,预测线路离地1.5m,边导线投影20m处,频率为0.5MHz,晴天情况下线路的无线电干扰贡献值为33.56dB(μV/m),小于53dB(μV/m),满足标准要求。
4.2.2.4 线路噪声
本工程为架空线路,架空线路在遇大风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线路噪声,为了减少噪声,建议减少塔基间距和加高线路高度,加装防振措施。达到电力规范设计的要求,一般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噪声预测用类比:通过搜集已经在使用中的线路在正常运行时各测点昼间噪
声在43.2-53.4dB(A)之间,夜间噪声在40.7-42.4dB(A)之间,符合1类标准要求。线路下人耳基本不能感觉到线路运行时的噪声。而本线路为110kV输电线路,噪声值会更低,故本工程对沿线声环境影响贡献将很小。
4.2.2.5 输电线路和其它工程交叉或并行时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与一些其它较低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交叉或并行,当它们间交叉时均将按设计规定确定相互相间距,彼此不会影响相互输电。并行线路与本工程线路的距离均在200m以上。根据其它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情况来看,当其它线路与本工程线路距离在50m以上时,两线路产生的叠加影响很小,可以不考虑。据现场调查,在本线路与220k武彭黔酉秀线路部分并行,与110 kV线路交叉跨越部位在两回线路间距离较小(约100m),但两回线路间没有居民居住。因此,本工程与其它输电线路对附近居民不存在叠加影响。
4.2.3 居民敏感目标环境影响分析
为了减少输电线路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在线路路径选择时已尽量避开了居民区和主要城镇规划区。在采取了避让、拆迁处理和增加导线高度等环境保护措施以后工程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都将控制在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本工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对附近敏感点的影响都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
4.2.4 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输电线路对跨越的水体均直接跨越,不在水中立塔,线路建设不会影响河道行洪,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对水环
境无影响。
变电站运行期无废污水排出站外,对站外水环境不产生影响。
4.2.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2.5.1 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工程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主要为山区及丘陵岗地等处塔位基础的方面。本工程根据线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差异,工程设计时将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的基础型式,主要采用斜柱式基础、大底板斜柱式基础、原状土掏挖式基础、岩石锚桩基础,以节省土石方的开挖及回填工作量。对位于低缓丘陵地区的杆塔,岩性为强风化基岩时,采用掏挖基础。采用铁塔全方位高低腿,满足山区地形要求,有利于维持当地地形地貌的原形原貌。
变电站及线路沿线的塔位为永久性的占地,工程施工后将破坏塔位处的微地形地貌,但单塔占地面积平均约150m2,平均档距约为400~500m,具有占地面积小,排列分散的特点,同时施工过程中注意弃土、渣处理和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故不会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产生大的影响。
4.2.5.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A、零方案情况下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 ① 零方案情况下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
工程区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农业区,目前是农地多、林地少。在零方案情况下,如果国家和地方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增加,那么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改
变,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将会在改变很小的情况下保持下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还可能进一步向不利的方向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会很快。
② 零方案情况下项目区动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分析
如果不实施情本项目,现在该区域的动物现状(动物贫乏,种类少,种群数量小)可能会继续维持。如果人口再增加,则现有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还会缩小,森林还会进一步破碎,伴人居的兽类如鼠类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另外,人为活动还有可能再带入一些广布型的啮齿类,伴人居鸟类及开阔地生境中动物的种群数量也还会增加,如麻雀、鸰类、鹊鸲等的种群数量还会增加。
如果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对该区域的生态恢复有所投资,则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森林植被的恢复,现有的动物区系和种类不会发生变化,但林栖种群的数量将会有望增加。
B、工程建设对动物资源的影响分析 ① 工程建设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输电线路是呈条带状和点状分布的项目,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它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项目的施工期,而项目的运行期对生物多样化几乎没有影响。 工程施工对兽类的干扰和破坏,主要发生在塔基、布线和其它施工区域;施工人员的生活活动对兽类栖息地生境也会造成干扰和局部破坏;施工机械噪声对兽类的驱赶。这些影响将使部分兽类迁移它处,远离施工区范围。总的结果是项目区范围内兽类的种类和数量将减少。由于兽类会通过迁移来避免项目施工对其造成伤害,且项目区中没有国家和省级保护哺乳动物分布,所以项目施工对兽类总的直接影响很小。
② 工程建设对鸟类动物的影响
施工活动会对鸟类栖息地生境造成干扰和一定程度破坏。施工砍伐树木、施工机械噪声等等,均会直接或间接破坏鸟类栖息地,破坏巢穴,干扰灌丛栖息鸟类的小生境。施工人员生活活动对鸟类栖息地也会造成干扰和破坏。这些影响,其结果将使部分鸟类迁移它处,远离施工区范围;一部分鸟类的种群数量由于巢穴被破坏而减少,特别是当施工期正在鸟类的繁殖季节中时(夏季)。总的结果是项目区范围内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将减少。由于大多数鸟类会通过飞翔和短距离的迁移来避免项目施工对其造成伤害,故项目施工对鸟类的影响不大。
③ 工程建设对两栖和爬行动物的影响
据调查,线路工程对所跨越水体为直接跨越,不在水中立塔,在水中也不进行施工活动。因此,工程建设对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不会产生影响。
工程施工对两栖和爬行动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其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对两栖动物的交配活动,产卵和卵的孵化以及蝌蚪的生长等影响更大;施工机械噪声对两栖和爬行类的驱赶;施工中对溪流、水塘、水沟的挖方和填方将对两栖和爬行类,特别是对两栖类小生境造成破坏等。这些影响将使部分爬行动物迁移它处,远离施工区范围;一部分两栖和爬行类由于巢穴的被破坏而减少。总的结果是它们在项目区范围内的种类和数量将减少。当然,由于大多数爬行动物会通过迁移来避免项目施工对其造成伤害,所以项目施工爬行动物的影响不大。
如上所述,由于本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场地分散,而且每个施工场地很小,工程施工无论是对哺乳动物、鸟类还是两栖和爬行动物的影响都很小。
由于工程区没有受保护的珍稀动物,所以工程的建设对动物的影响很小。
4.2.6 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本工程输电线路在林区内的塔基永入占用,改变了林业用地,使得林地的面积减少,降低活立木蓄积量,使林来的生产能力减低,并在小范围内影响了封山育林的进程,但线路工程永久占用林地面积较小,并进行了植被恢复补偿,利于林业部门结合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采取异地造林等补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林地的损失。而对临时占用的林地在施工完成后将进行植被恢复。本工程线路对林业发展的影响较小。
为了降低本工程对林业发展的影响,设计中线路导线与林区树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为7m,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林木的采伐,严格控制好安全通道内的林木采伐,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
4.2.7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路沿线大部分处于山地、丘陵地带。沿线种植业结构单调,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耕作制度多数实行粮(油)一年两熟。
线路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是塔基占地。塔基基础的开挖,塔基占地处的农作物将被清除,使农作物产量减少,农作物的损失以成熟期最大;另外塔基挖掘土石的堆放、人员的践踏、施工机具的碾压,亦会伤害部分农作物,同时还会伤及附近植物的根系,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塔基开挖将扰乱土壤耕作层,除开挖部分受到直接破坏以外,土石方混合填后,亦改变了土壤层次、紧实度和质地,影响土壤发育,降低土壤耕作性能,造成土壤肥力的降低,影响作物生长。困此,施工时首先应尽量保存塔基开
挖处的熟化土和表层土,并按照土层的顺序回填,松土、施肥,恢复为农用地,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工程线路沿线经过农业生产地区,绝大部分为山地、丘陵的梯田,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业生产量较低,线路结农业生产影响较小。
塔基竖立在农田中,会给实行农业机械化收割等农业生产活动代来不便,但由于杆塔的平均距离为400~500m,故对农业机械的正常通行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且对农业机械生产活动的影响时间是固定的,时间较短,因此,塔基竖立在农田中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活动影响较小。
4.2.8 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工程沿线景观以森林景观、农田景观为主。
4.2.8.1 评价方法
对运行期景观影响的预测采用描述性手段来说明评价范围内项目所引起的视觉景观变化,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分析。考虑到景观中的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神经系统来接收的,因此在各种类型的景观实景照片进行随机取样,最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景观样点作为评价的样本材料。
4.2.8.2 景观敏感度评价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的程度,它是景观醒目程度等的综合反映,与景观本身的空间位置、物理属性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景观敏感度较高的区域或部位即使有轻微的干扰,将对景观造成较大的冲击。
景观相对于观景者的距离、与观景者的相对坡度、在观景者视域出现的几率以及景观本身的醒目程度都是影响景观敏感度的重要因素。
本工程沿线景观主要为自然景观中的植被,其视角较大,极易被注意到,且醒目程度很高,因而景观很敏感。途径的水体、及人工景观中的农田和建筑等景观的视见频率和醒目程度也较高。
工程变电所位于人文景观之内,景观敏感度较高。
4.2.8.3 景观阀值及影响评价
景观阀值是景观对外界干扰(尤其是人为干扰)的忍受能力、同化能力和遭受破坏后的恢复能力和量度。一般而言,它包含景观的生态阀值、视觉阀值两方面,其中“视觉阀值”是景观美学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地勘察表明,本工程沿线森林景观中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工程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等视觉阀值低的地带。因而总体来说,自然景观生态阀值较高,视觉阀值也很高。拟建线路铁塔分布其中,且平均约500m才有一座铁塔,不影响其美学和生态学特征。
在相对居民较近和可见范围内的铁塔,由于铁塔本身较为高大,易被察觉。但相对来说这些地区主要为村庄、公路等人文景观,背景景观域值较高,其铁塔与其对比度很低,因而,也不会对其产生明显影响。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农田景观的景观阀值较高。工程被注意到的机会很小,而工程线路又具有距离地面高的特点,更降低了其被观察到的几率,因而工程对农田景观的影响较低。
以上分析表明,本工程线路沿途各类景观均具有较高的视觉阀值,对本工程
引入的人工景观有较强的吸收或抵御能力。
同时本工程采用现场访问的形式,得出拟建项目建设前后景观变化对视觉的影响。统计工程沿线当地居民结果显示,在调查中仅有很少被调查公众认为工程建设对当地景观有影响,并有调查者认为铁塔作为新的景观元素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虽然悬挂在空中的输电线与自然环境不是很协调,但工程沿线现已有的各种高低压线及通讯线,因此本工程输电线和铁塔的架设不会对受视觉影响的当地居民产生视觉冲击和视觉污染。
4.2.8.4 评价结论(谁的评价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本工程沿途景观虽然敏感度较高,但均具有较高的阀值,因而本工程的引入对其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2.9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2.9.1 对交通的影响
根据《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等交叉跨越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输电线路对公路、河流、铁路等有足够的净距,导线有足够的垂直净高,对交通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
4.2.9.2 对水体利用的影响
本工程输电线路对沿线水体均直接跨越,不在水中立塔,线路建设不会对水生物的生长环境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跨越河流的行洪和水域功能 。
4.2.9.3 对通讯的影响
根据《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GB68030-86)、《四部协议》(1961年水电部、铁道部、邮电部和通信兵部共同颁发的《防止和解决电力线路对通信、信号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的原则协议》)等文件,明确送电线路的电磁感应电动势、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容许标准值(见表六)。 项 目 危 通信线 险 影 通信电缆 响 干扰影响 交流试验电压(Ua) 设备增音站双线电话回路总杂音电动势 85% Ua 45mV 一般电力线路 直流试验电压(Ud) 430V 60% Ud 容许值 高可靠电力线路 650V 不设有增音站双线电话回路总杂音电动势 10mV Ⅰ级通信线路交叉角 输电线路与通信线路交叉角 Ⅱ级通信线路交叉角 Ⅲ级通信线路交叉角 地下通信电缆至塔基接地装置大地导电率大于200s/m 的最小允许距离(*) 大地导电率小于200s/m 表六、 容许标准值
本工程线路对所有的通信线路的危险、干扰影响可通过改变地线等方法降低干扰,使其满足防护要求,从而减少或消除对通信线路正常运行的影响。
根据《高压输电线路对无线电台影响设计规定》(DL/T5040-95)等有关无线电动电磁环境要求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执行无线电台对送电线路的防护要求规
≥30° 不作规定 ≥25m ≥50m ≥45° 定,保持一定的防护间距,能有效防止送电线路电晕产生的无线电杂音对无线电的干扰,使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低于容许值。
本工程与其所在地区的主要无线电通信设施的距离大于防护间距的要求。因此,本工程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会影响其通过地区的无线通讯、广播等的正常运行。
4.2.9.4 对当地商业的影响和文化冲突
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很少,且来自当地电力部门,受过专业培训,进行日常的运行操作,故不会对当地的就业,文化等方面产生冲突;工作人员的消费会增加当地的商业收入和服务业和收入。
4.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3.1 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本工程两变电站主要是现有场地上安装设备,设备安装不会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输电线路施工扬尘主要是汽车运输材料造成的,由于各施工点的施工量小,使得施工扬尘呈现时间短、扬尘量及扬尘范围小的特点,只要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文明施工的原则,施工扬尘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4.3.2 对水环境的影响
两变电站设备安装期间新增生活污水经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贮存在蓄水池中,用于站区绿化,因此两变电站施工期排水不会对地表水造成影响。 输电线路的施工具有局地占地面积小、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每个施工点上的
施工人员是很少的,其生活污水纳入当地生活污水系统处置(一般用作肥料)。
4.3.3 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两变电站主要是在现有场地上安装设备,设备安装不会产生强噪声,而且施工时间很短。因此,施工活动不会对站外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线路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有工地运输的噪声以及基础、架线施工中各种机具的设备噪声等,工程所在地区地广人稀,受运输噪声影响的人口少,因此,线路施工中的运输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在架线施工过程中,各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级一般小于70dB(A)。牵张场一般距居民点较远,且各施工点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不会对周围环境敏感点产生明显影响。
4.4 施工正式开始前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环境管理体系确定的主要环境要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结合相关的数据,召集有关专家和工程负责人,运用专家调查法,制订出科学的施工方案。
4.4.1 与设计方的沟通
研究表明, 产品性能的70% —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 而设计本身的成本仅为产品总成本的10% , 因此, 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工程负责人积极与施工方案设计方联系,要求设计方在方案设计上采用环保的新型技术,对供应方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其提供符合环保要求
的产品。具体到本案例,结合上面的工程项目现场搜集的数据,该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环保问题有:
(1)变电站
施工期间则主要有施工对现有场地地表的扰动,造成水土流失,从而危害附近的河道、农田和道路,施工噪声对当地声环境的影响等。
(2)输电线路
线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施工计划的时候,应参考搜集来的现场数据(即表二所列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
4.4.2 设计施工计划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4.4.2.1 输电线路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输电线路的施工建设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本工程线路除各塔基长期占用土地外,施工过程中线路和塔基仍临时占用部分土地,使部分农作物、果树、高大乔术等遭到损坏,人员及车辆进出、施工爆破等对居民及野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1)施工进出走廊的建立、清除对居民及植被的影响,临时征用土地对生态的破坏;土石方开挖、施工辅道的修建引起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等。
(2)人员及车辆进出,施工爆破等对居民及野生动物产生的不良影响等。 (3)施工扬尘、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
(4)施工材料管理不善将造成施工包装物品、砂石、水泥等遗留地表,影响土地功能。
(5)在农田施工易造成毁田占地
4.4.2.2 变电站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本工程秀山220kV变电站为扩建间隔,巨木岭220kV变电站为在原110kV巨木岭南站址范围内进行扩建。为节约用地,两变电站的施工场地设在现有变电站内,不另行租地。
变电站在施工期间,由于地表的开挖,工程车辆的行驶、施工人员的施工、生活等,施工区域将产生水土流失、粉尘、噪声、弃土、弃碴、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由于施工人员较少,生产废水量也不大,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大。
4.4.2.3 路径选择合理性分析
A、与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工程输电线路在路径选择的初期阶段就考虑了与通过地区各县、区的规划相容性的问题,工程通过地区主要是农村地区,同时在线路路径选择时建设和设计单位也广泛征询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取得了相关防议(具体情况见附件)。线路路径确定以后,设计单位又反复与地方规划部门进行了胁商,并根据规划部门提出的意见对线路路径进行了修改,最终与各个地方规划部门就线路路径达成了协议。因此,本工程线路路径与通过地区的发展规划是相适应的。
B、与法规相容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的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本工程线路路径在设计时均已严格遵守条例的规定,避开了各类自然保护区。
本项目避开了各类风景区和森林公园。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的规定:220kV导线在计算最大风偏情况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为5.0m,本工程电压等级为220kV,设计时已考虑了充分的水平安全距离,满足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规定。
4.5 施工过程中已经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5.1 输电线路
线路路径选择设计阶段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1)本工程在路径选择阶段取得了线路通过地区规划部门等单位的同意,并取得相关协议,线路在规划部门划定的走廊内建设。
(2)为保证线路下方人员的正常活动,线路下电场强度(离地1.5m高处)按小于4kV/m设计,晴天距导线投影20m处0.5MHz的无线电干扰小于53dB(A),可听噪声昼间小于60 dB(A),夜间小于50 dB(A)。
(3)线路邻近居民房屋处的电场强度限制在4kV/m(离地1.5m高处)以下。 (4)避开军事设施、城镇规划、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通信设施,减少线路工程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尽量避让已有的各种矿产采空区、开采区及规划开采区及险恶地形、不记地质地段,尽量避让林木密集覆盖区。
(6)在路径选择时尽量避开林区,无法避让的林区,尽量采用线距较小的塔型穿越、跨越方式,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7)在路径选择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护环境的意识,尽量通过城镇、乡镇之间结合部,利用率较低的土地,尽量避免大面积拆迁民房。 (8)对沿线相关的通信线路和无线电设施进行通信保护设计。
(9)线路对跨越水体采取直接跨越,不在水中立塔,以避免线路对河道泄洪能力的影响。
(10)线路与公路、铁路、通讯线、电力线、河流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净空。
(11)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可听噪声水平。
4.5.2 塔基
设计结合地形特点采用铁塔长短腿、高低基础、原状土基础及护坡保坎、排水沟等措施,以减少开挖土石方量,并对施工弃土采取措施处理,使塔位与原始地貌相吻合,保护塔基的自然环境及稳定。
4.5.3 变电站
4.5.3.1 噪声和振动
噪声和振动源强大的施工活动集中在白天进行。尽可能分别使用,避免集中
使用。
4.5.3.2 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集中起来运至附近的垃圾场。
4.6、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4.6.1、工程施工即将开始,但相应的环保机构虽然建立,但并不完善,这使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环保问题难于及时协调和处理。
4.6.2 工程在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将对线路所经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4.6.3 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4.7 绿色供应链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4.7.1 企业在施工开始前,应根据环境体系管理检查表,采用专家调查法,对表中所涉及到的因素一一进行对应检查,看是否符合绿色供应链的要求,具体检查表如下表所示: 内容 方式 评价结果 部门是否清晰本部门在环境管理询问部门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 体系中的职责 职责 是否获得了环境信息交流,目前查看外部环境信息交流纪录, 是否按照程序进行交流?重要的询问对信息交流的流程是否熟外部环境交流是否都有相关的纪悉? 录? 按照文件控制流程的要求对文件 进行控制的?部门的有关文件是否有专人保管? 环境岗位是否得到了相关文件的 现行版本? 有关的文件是否都从现场收回? 需要保留的文件是否进行了标识? 文件的编写和修改是否按照文件查相关文件的编写和修改情况 控制程序进行 部门适用的运行控制文件在部门询问相关人员是否了解这些文 内的实施情况,检查实施纪录 件,是否正在执行这些文件,查看相关的纪录以证明正在执行文件的要求 部门是否得到应急准备和响应?询问部门人员在相应的紧急情 部门可能有哪些紧急情况?是否况下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和准备针对其进行了培训? 措施?查看培训纪录 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紧急情况?采查看相关纪录 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情况的发生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 部门是否得到监测与测量控制程查看相关纪录 序?是否按照程序的要求监测?列出与部门有关的项目清单?监测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如何处理 是否已获得纠正和预防控制程查看相关纪录 序,对与部门在其活动中的实际和潜在的不符合是否给出了不符合报告,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是否采用了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跟踪 各部门是否建立了本部门的环境查看纪录 纪录一览表,环境纪录一览表是否有对应的保存年限、保存的人员和班组? 部门的纪录是否按照纪录控制程现场察看纪录的保存地点和条 序执行的?纪录的分类、归档、件 保管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部门是否已经列出与部门有关的查方案清单,查纪录,与部门 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清单?人员交谈 检查其实施情况,对于没有完成目标、指标有无进行原因分析?
4.7.2 变电站损坏环境风险分析
当变电站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变压器油将放入事故油池,可能有少量的含油废水产生;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排放的生活废水将不能达标。虽然含油废水和生活污水产生的量都很小,但如果处置不当,当发生这些事故时,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一定危害。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科学化,变电站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全国每年发生的概率不到1%),为了避免发生此类事故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变电站运营单位应建立变电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要求变电站事故时,变压器油排入事故油池后,由专业公司统一回收,严格禁止变压器油的事故排出站外。
变电站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约2m3/d),当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其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有限。由于变电站的化粪池具有一定的容量,当地理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生活污水可以在化粪池中多停留一段时间(3~5天),因此,当地理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应及时组织抢修。
总之,变电站产生含油废水的机会很小,在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变压器即使发生故障也能得到及时处置,其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在采取有效管理措
施的情况下,变电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时生活污水环境的影响也能得到有效控制。相关的因果分析图如下:
废料污染 变电器故障 水污染 污水处理设备故障 环境受到破坏 土地占用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破坏 噪声、振动 因果分析图
4.8 需进一步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
根据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合已运行的同等级的220kV输电线路存在的问题,对于可能存在的影响环境的问题,制订相应的环保治理对策,并准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1)线路走廊内的房屋建筑拆除现应执行的原则为:当处于距边导线5m及以内一律拆除,5m以外则按该建筑物地面高度1.5m处场强4kV/m作控制条件,超过这一标准的将予拆除,不满足最大风偏时净空要求的也应拆除。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房屋拆迁阶段,送电线路尚未运行,实测场强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根据对已运行线路的调查也发现过一些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环境影响方面的
问题。为了保障线路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切实不受影响,在不能扩大拆迁距离的情况下,人员活动频繁的场所应增加导线对地高度,以使居民长期居住的场所工频电场强度值小于4kV/m。
(2)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前应制定施工过程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并通过有关部门认可。施工人员在投入施工活动前应予先接受有关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施工人员不得捕杀任何野生动物。施工现场的植被清理和树木砍伐,必须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并取得环保监理人员的认可后,方能施工。
(3)施工监理人员中应有环境监理人员,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得以落实和执行。
(4)施工时采取先挡后弃的原则,弃渣选择弃渣场或弃渣处置点集中堆放;对导线风偏引起的开挖面进行植草,坡脚修筑挡土墙、排水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5)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可能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要求主要施工活动集中在白天进行;施工作业面定时撒水喷淋;施工废水集中沉淀后排放。 (6)对工程通过地区的通信设施保持足够的防护距离,满足规程规范的要求。 (7)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和环保知识培训。施工机械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作业。通过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环境监控及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影响。
(8)为了保证工程区域森林总体生态效益不因工程建设使用林地而降低,需要对被使用的林地进行异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由建设单位按照线路通过县、区林业部门的要求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由林业部门负责在异地进行同等面积的植树造林。
(9)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居民进行有关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削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对一般220kV输变电工程附近出现的在雨天用带铁柄的雨伞和赤脚行走可能出现的瞬时电击现象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老百姓的担心。
(10)建立建全环保管理机构,搞好工程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对工程施工和运行中出现的环保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11)根据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输电线路边导线外20m内和变电站围墙外20m内应作为环保防护范围,该范围内不得新建民房等永久性建筑物。对输电线路通过地区现有建筑物(民房)要确保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 kV/m,否则应给予拆迁。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的结论
通过一段时间的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本人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5.1.1 经过半年多时间确定选题,并通过请教老师,确定了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方向确实可行,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5.1.2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知识和内容;
5.1.3 针对此选题查找资料,并征求老师的意见,确定了相关分析方法——专
家调查法和因果关系法;
5.1.4 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计划和研究方案;
5.2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建议删去。如果您一定要写,请放入第一章相应部分。)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是解决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企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获得如下利益:
1)有利于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产品市场份额,扩大出口,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可以全面改善或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把握未来机遇。
3)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使企业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
5.3 有关改进绿色供应链的建议(我的建议是,这部分放入第四章相应部分。)
通过研究绿色供应链的理论,并结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建议施工单位在开始一项工程前,应首先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下,生产副经理具体管理、各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质量安全部等)参与管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其中工程管理部
负责制定项目环保措施和分项工程的环保方案,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合理安排生产,组织各项环保技术措施的实施,减少对环境的干扰;质量安全部全面负责施工区及生活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督促做好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处理纠正涉及环境的有关问题,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积极配合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专项环境监督监测工作;其它各部门按其管辖范围,分别负责组织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保证进场施工人员的文明和技术素质,严格执行有毒有害气体、危险物品的管理和领用制度,负责各种施工材料的节约和回收等,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防治水污染。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养护、化学灌浆、机械废油、施工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施与农田,施工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喷洒道路及施工场地。
2、防治对大气的污染。根据有关排放标准,采取措施消烟除尘,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量;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施工机械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各种燃油机械必须装置消烟除尘设备;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须采取防尘除尘措施;严禁在施工区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并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噪声防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采取减噪降振措施或选用低噪
弱振设备和工艺,实行施工区与居住区分离,设置隔音设施,所有进场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外排噪声指标参数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尤其在靠近生活营地和居民区施工的单位,必须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配置,尽可能在白天进行施工,严禁晚上进行大规模施工活动,减少和避免噪声扰民,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4、固体废弃物处理。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结合造田、修路等利用弃碴,减少占用耕地、河道等;防止废弃物中有毒有害成分污染水体;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工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实行袋装化,并及时清运至施工区周围较近的城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并做好人群健康保护工作。 5、防治疾病流行,保护人群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做好疾病调查和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免流行性传染病、地方病、自然性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6、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按工程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严格控制临时用地规模,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耕地,同时还要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或恢复植被;进行土石方填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
正在阅读:
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改进01-29
复旦女教授陈果: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12-06
小学大年三十的作文06-15
个人党性分析材料01-09
101规约和104规约介绍11-28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的正确姿势 - 图文03-07
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爬行士兵玩具外壳模具设计 - 图文10-08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专项复习04-09
关于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 图文06-06
四年级下《三角形的认识》集体备课教案10-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供应链
- 构建
- 改进
- 绿色
- 企业
- 400吨笋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8 2010-2011学年度家长学校教案
- 2016更新后创新与创业公需科考试答案(1)
- 杭太俊-药物分析第七版教学大纲
- 培养联系人需要注意事项
- 甲状腺癌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章节模拟试题及答案(1)
- 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 CRH5转向架 - 图文
-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unit2 - 图文
- 抵押贷款风险 - 图文
- 2018年中国专业市场建设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目录
- 金华市建设局工程技术人员初级评委会表决票
- 永辉超市满意度调查报告(DOC)
- 悲智双修,净除疾病(佛经每日闻思修)
- 数字逻辑交通灯设计基于SN74ls192 - 图文
- Pilot Pioneer测试操作指导书(WCDMA语音业务)
- 350MW机组启动初期锅炉给水流量等参数控制探讨
- Illustrator AI的使用和快捷键
- 环境工程2010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