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16 15: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第 七 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主要包括课文《古诗两首》、《望月》、《灰椋鸟》、《水》、作文7、练习7 和《学和做》。《古诗两首》培养学生借助古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教 材 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望月》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灰椋鸟》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水》通过具体的语言简 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析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教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学 3.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要 求 6.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课 题 24. 古诗两首 课 时 数 2 2 2 2 2 3 2 起止日期 6.3-6.4 6.4-6.5 6.6-6.7 6.7-6.8 6.8-6.9 6.13-6.14 6.14 备 注 4.指导学生观察夜空,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5.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课 时 25. 望 月 26. 灰椋鸟 27. 水 安 排 习作7 练习7 学和做 No:0 课题:24、古诗两首 个性化调整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疾雨变幻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第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 (3)理解全诗。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会怎么诵读? (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拓展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遮 No:002 课题:24、古诗两首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个性化调整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指名读古诗。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2、补充: (1)前两句意思是:毕竟是六月中的西湖了,风光和平时大不相同。(2)后两句诗写了西湖的荷叶、花,色彩鲜亮,而且对仗工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三、再次学习交流。 1、你还想了解什么?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反馈交流。(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3、看着满湖的荷花,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有感情地读一读。配乐读。指导背诵。 四、深入研究学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怎样抓住特点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风雨天——景物多、变化快、动态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晴天——只写“莲叶”和“荷花”,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写西湖六月美景,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五、作业设计 1、把诗变成一幅画,把六月西湖的美景画下来。 2、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3、朗诵并背诵古诗。

课题:25、望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No:0 个性化调整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交流积累: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顺读通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2)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思考:课文单写月亮吗?除写赏月外还写什么? 2、指导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月光下江景太美、美丽如画。 3、这画上有那些景物、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把它画出来? 4、出示图画,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五、指导书写。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No:0 课题:25、望月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个性化调整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这特点? 交流。(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愉快的事情。) 2、质疑:“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月亮怎么会把我叫醒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解释。(2)教师点拨理解。 5、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6、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鼓励积累。 7、出示句子、引入情境:“和月光一起??的气氛中。”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8、小结。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⑴“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他瞪大眼睛??小月亮闪闪发光。 ⑵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细细品读。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播放录音,展开想象。师: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背诵课文。 2、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No:0 课题: 26、灰椋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个性化调整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No:0 课题:26、灰椋鸟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个性化调整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灰椋鸟开始归林——归林时——归林后的情景。 3、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4、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5、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这顺序体现在哪些词上?( “一开始” “几分钟”。 “一小群一小群” “先回来的鸟”??) (2)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3)写“大部队”时,作者用哪个词,准确地描绘了当时的气势?“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描写的句子。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6、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t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