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2

更新时间:2023-11-19 05: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 教育名著导读 开课时间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学

院 外国语学院

学科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 学姓

号 2012210364 名 蔡琪

学位类别 学术型硕士 任课教师 项建英 交稿日期 2013年5月27日 成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读《爱弥尔》有感

摘要: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尔》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既顺应人的自然天性, 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 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今天对其自然教育思想进行分析与思考, 并得到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关键词:自然教育 思想 启发 现代教育

一、 介绍

在18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兴起的时期,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以他们各自的观点,掀起了以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为主题的思想启蒙运动。而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它描写了爱弥儿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详细地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他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描述不同时期的教育。 在第一卷中,他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给孩子多些真正的自由。在本卷中,卢梭提出了教育的意义,“生活,这就是我要教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人,让学生学会做人。

在第二卷中,卢梭主张,应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及个性去进行教育,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他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第三卷论述对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的智育教育。这里卢梭主要讲了三点,(一)“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学知识,要让他自己发现。”这也就是中国常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与其教给他知识,不如教给他学习的能力,探索的精神。但是,个人还是觉得“授人渔不如受人欲”,一个人只要有了学习的欲望,便会贪婪的吮吸着知识,遇到困难,也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想!(二)“他到了工作、教育和学习的时期,问题不在于他学的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我相信,这也是教育一直最求的理想,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那何谓对其有用的知识,这其实是不好评价的。有的知识对其现在有用,有些又是对其长远发展有用。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思维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我们却无法评价。(三)“应该使一

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本身”,对于爱弥儿来讲,这很容易实现,因为老师就只教他一个人,但这对于现在的教育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四卷侧重十五至二十岁青年的德育教育。从16岁到20 岁是成人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即青春期。生理上出现情欲发动,心理上渴望“他爱”,个性上出现无数的区分,这一时期的重点是道德教育。从20岁开始,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对女子的教育和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应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

第五卷则是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卢梭的性别歧视特别严重,很重男轻女,什么“一个女人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温顺,因为她生来就要服从不太完美甚至有许多缺点和恶习的男人。因此,她们从小就要学会忍受不公正对待,毫无怨言地忍耐她们丈夫的错误行为。”虽然男女有别,教育也应该有别。但也应该是教育方式而不是地位不平等。但是,阅读到后面越觉得有趣,觉得卢梭如果作为女人,一定会是很有智慧的女人,将会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他指出“女人要机敏,她才能保持她的平等地位,才能对男人表面服从而实际上是管理它”。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从以上对每卷的介绍可以看出,卢梭体现和强调的均都是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 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这在开篇第一句就有所反映:“凡是出于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1]。卢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两种,他认为人生而自由,只是在进入社会之后才逐渐失去了自由,人性本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他认为人不因地位高低而异,生而秉承自由、理性和良心三种天性,性善是每个自然人所共有的,人之为恶,并非天性所为而在于后天的教化不良。从卢梭的这一论断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知卢梭是一位性善论者。他认为邪恶都是后天产生的。“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的邪恶,任何邪恶我们都能说出它是怎样和从什么地方进入人心的。”这恰与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观点比较相符合。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理性王国的“新人”。 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自然状态之中。只是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城市喧嚣的教育,才有利于人的天性的保持,在教育上应以天性为师,让学生归于自然。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爱弥儿》这本书主张的教育主题思想:遵循自然,顺从天性。《爱弥儿》里有一段话可以清晰地解释这个主题思想: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2]。卢梭认为/ 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

真理, 而在于防止他沾染罪恶, 防止他的思想产生偏见[3]

三、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启发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价值的趋向是保守、封闭型的。如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陈旧凝固,只重视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采用注入式,只研究教师如何教,而不重视学生如何学;教学形式单一化模式化; 在师生关系上,重视教师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等等。这些传统教育的弊端长期影响我国的教育, 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推动我国应试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中种种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仍在社会、家庭、学校中 频频出现。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 片面发展或者因种种原因使儿童失 去学习的机会等等, 这些都让我们有必要正确看待儿童和尊重儿童。 (一)尊重童权,创建一个幸福的童年 从卢梭的教育思想来看,自然教育应是符合孩子天性发展,教育对社会的意义是带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如果教育却使生活在社会里的个体不幸福,泯灭孩子的天性,那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害了多少的中国孩子?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还未落地时便考虑其教育问题,这是没错的。但是许多家长是盲目的,你家孩子会跳舞,我家孩子不但要学舞蹈,还要学弹琴。我家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好,于是,小小的年纪便背上重重的书包,穿梭在什么英语班,奥数班,特长班中。这其实跟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有关,你家孩子这样好,我家孩子必须比你还好。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态,布置磨灭了多少孩子的天性。我还发现现在的家长似乎把学习成绩认为是与孩子唯一有联系的事情,“其它的事你就别担心、别操心”,但孩子们真正应该得到的是什么?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以“获得成功”的观念,从小就懵懂地知道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成为成功人士,成为社会“精英”。在这么多的“目标”的“鞭策”之下,孩子们的童年就被牺牲了:在辅导班学习代替了公园里的玩耍,各类作业本代替了连环画,书桌前的椅子代替了可爱的秋千......孩子们在他们被设定的轨道上努力着,我们期望他们成功,所以让他们从小就非常努力,但是,他们感到幸福吗?爱玩爱闹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成人们却用各种各样的作业去抑制他们的天性??对孩子而言,我认为,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可以玩自己想玩的游戏,每天都开开心心。作为父母,你的孩子将来成为怎样一个人,你毋庸去为他设计,为他操心,你只要顺着孩子的自然发展,发现孩子需要什么、擅长什么时成为孩子的得力助手就可以了;作为老师,就更不必去设计学生的未来,只要在教育活动中顺着学生的自然成长做一个循循善诱的伴侣即可。孩子、学生,将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渐渐明晰起来。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孩子做主,航船的舵由他自己掌握,家长老师是大副二副,不离不弃伴随左右已经是尽职了。 顺着孩子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兴趣,其便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陪伴学生,顺应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要求老师亦师亦友,只有小班制的教学,才能让老师认真去观察学生,发现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现在的班级制教育,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一些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一个老师所带学生的数量更为庞大。那么,我们如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使教育适应每个人的发展呢?我觉得这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应该控制班级的规模,人数最好不超过40,毕竟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其实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特别高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

(二) 直观和实践的教育方法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可以理解作“小马过河”。卢梭在《爱弥儿》第一卷中提到,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实践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记得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叫《小马过河》,里面渗透的教育思想就是“实践”:实践出真知。这恰恰与卢梭主张的教育手段是一个样,他主张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曾经和一些校长、老师谈起教育孩子的体会,对于让孩子亲身体验的看法有诸多共识。比如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动、调皮,出于好奇要去动这动那,有些活动甚至挺危险,比如玩火、碰点着的蚊香、推翻热水壶等等,家长在一旁看了好担心,于是拼命阻止。但治标不治本,下回还是就犯。若是家长或大人在场,或许会及时制止,不出事情。若不在岂不是担心死?为了让孩子明白危险活动的害处,家长不妨就让孩子试着接近火源,让他通过感官认识到火是炽热的、烫手的,蚊香那冒烟的红点也是灼手的,不好玩的,滚烫的开水也是那种感觉??这种切身的体验是加深孩子认识事物印象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途径。 对于中学甚至小学的教育,由于中国应试的需要,老师趋向于把一切真理以最快捷最简便的方式口述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学习的实践能力培养。只有让学生亲自体会到的,才是属于学生的东西。比如,现在很多城里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无法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艰辛。父母一味的苦口婆心还不如让孩子去田里多劳动劳动,方能明白“粒粒艰辛苦”。因此,在教学中,多实验,带领学生多亲近自然,多劳动,方能使学生成长更多。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忽略了对青年的道德教育,卢梭所提倡的青年期应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正好可以弥补此弊端[4] 。在应试教育理念中,只要分数高, 就可以有一个好的未来,彻底没有灌注德育思想,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即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并未落入实处。学校应加强道德实践,培养孩子的坚定的意志。在平常的教育中,就应多多鼓励孩子的善行,发现身边的真善美。以前听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大学生为情所困而自杀,某清华博士生被解雇后,跳楼......这些貌似前途光明的人,为什么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自己?而“我爸是李刚”的例子也层出不穷,这些是天性所致,还是德育的失败?因此,不仅要在书面语里强调德,更要把德育的实践贯穿于教学实践中。例如,平常任务中,可布置分组作业,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摈弃“自我中心”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点才能提高对生活的热情,坚持不懈前进的决心,这些才是教育给孩子一生受用的财富。

四、结语

自从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学校的各种教育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小学、初中阶段是每个公民一生中的关键阶段。因此,学校教育模式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的培养。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小资产阶级性和社会局限性, 但其教育理论还是有实践价值的。他对儿童的认识也值得我们 参考, 在教学中我们应更加关注儿童的天性, 尊重他们, 让他们更加自由快乐的发展。妥善处理好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5]。通过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迪。

参考文献

[1] (法)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212,214. [3] 但柳松. 卢梭/ 消极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J] .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S4) : 379- 380.

[4] 符玉叶.卢梭体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3(3). [5]邬志辉.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