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更新时间:2024-04-05 18: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混凝土

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摘要: 混凝土工程在土建工程中占很大比例, 主要用在承重部位, 其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影响非常严重, 给人们的财产乃至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有关工程质量通及防治方面的经验及论证很多, 大多数从技术、工艺方面提出处理意见。任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都应当重在“预防”, 做好事前控制, 力争防患未然。

关键词: 混凝土工程; 质量通病; 防治

混凝土是现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由于其原料来源丰富, 能源消耗少, 利于环保, 价格较低, 生产工艺简单, 抗压强度高, 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目前是用量最大的人造建筑材料,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但在混凝土材料制作施工中同样也应注意很多方面的工艺及原材料特点, 以免发生质量问题, 正确认识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种类是防治的前提。以下分别介绍现浇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一.混凝土坍落度差 现象: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 预防措施:

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注时随意加水。

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细骨料通过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

4)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二.混凝土离析 现象:

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 预防措施:

1)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2)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

3)浇注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OO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

4)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捣时间。 三.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 现象:

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 预防措施:

1)正确设计配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

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

2)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确定合理掺量。

四.混凝土表面裂缝 现象:

1)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 2)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 3)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预防措施:

1)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注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2)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3)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麻面

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面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2)模板接缝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为排出。

预防措施:

(1)模板面要清理干净;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2)若模板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

(3)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素浆或1:2水泥砂浆拌平。

六.蜂窝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的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死洞。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材料计量错误,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位移,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应按规定。

(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4)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振固,振捣等要按有关规定进行。

(5)混凝土有小蜂窝,可以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的颗粒易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高一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

七. 塑性收缩裂缝

现象:

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形成很规则,且超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混凝土表面。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预防措施:

(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公职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孔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混凝土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

(4)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5)在混凝土表面喷一度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塑性薄膜或湿草袋,是水分不易蒸发。

(6)加挡风设施,先浇墙体后做底面,以降低混凝土表面的风速。

八.沉降收缩裂缝

现象:

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呈菱形,宽度1 ~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以防措施:

(1)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塌落度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

(2)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 ~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3)适当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十.干燥收缩裂缝

现象:

裂缝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0.05 ~0.2mm之间。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但对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杆件,多沿段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有时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

筋位置。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垫、草袋,避免暴晒,并定期适当喷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则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

(3)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2)~(5)。

十一.温度

现象: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类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进深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情况,遇顶部或底板钢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棱形裂缝。

预防措施:

一般结构、构件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细长结构、构件,采用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间断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1)预制构件与台座或台模间以及重叠生产构件之间应涂刷隔离效果较好的隔离剂,以防止粘结;长线台座生产构件,及时放松预应力筋,避免构件温度收缩受到台座、胎模、下部构件及预应力筋的约束而导致产生裂缝。

(2)在构件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值。

(3)蒸汽养护结构、构件时,控制升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速度不大于10℃/h,并缓慢揭盖,及时脱模,避免急热急冷,引起过大的温度应力。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允许(25℃)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度过大引起裂缝。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十二. 沉陷裂缝

现象:

沉陷裂缝多属进深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有的在上部,有

的在下部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荷载大小而异,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比例。

预防措施:

(1)对软硬地基、松软者、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压)实和加固。 (2)避免直接在较深的松软土或填土上平卧生产较薄的预制构件;或经压夯实加固处理后作预制场地。

(3)模板应支撑牢固,保证整个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按规定执行。

(4)构件各部荷载悬殊的结构,适当增设构造钢筋,以避免不均匀沉降,造成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5)构件制作场地周围应做好排水措施,并注意防止水管漏水或养护水浸泡地基。 (6)模板支架一般不应支撑在冻胀性土层上,如确实不可避免,则应加垫板,做好排水,覆盖好保温材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