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更新时间:2023-07-27 14: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教育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实验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江主席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党和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具体方向。而学校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未来社会,需要许多全面发展,整体素质较高的人,对学生来说,具有自知、自尊、自信、自立、自治、自强以及乐观、豁达、进取、坚强、果敢等品质是未来社会必需的。但是当今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媒介多,而其中不乏不良信息,这些负面影响对青少年成长极为不利。位于城市边缘地区的五四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所处学区经济较落后,人口整体素质低,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有利的促进和提高,为了让全体学生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都能成为“成功者”,我们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五四小学,具有良好的办学传统,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良好校风和“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优良学风以及“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风。学校把“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作为我校的培养目标,全校师生员工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工作。一方面是我们学校具备成熟的办学思想,有一批高素质的教职工;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成人、成器、成才的教育事业,因此提出了开展“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研究”的科研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自觉、下意识的重复同一动作所致,另一种则是通过有意识地练习达到的。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一个重要课题:如何通过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使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不良的习惯。

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良好习惯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良好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渴望于在对社会的认识中完成自己的世界观,引导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旦具备了良好习惯,不仅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延续,有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也将使青少年本人受益终生。无数的事业成功者和伟人的人生履历都昭示了这一朴素的真理。

习惯教育对青少年身心的发展有着特别的重要性。许多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习惯,

小学教育

是在一定的年龄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不仅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强调习惯教育,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习惯教育不仅仅是德育范畴的内容,而且也包含着智育、体育诸方面的内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通过他的道德行为表现的。而道德行为是和一个人的道德习惯紧密相联系的。所以不应把习惯教育仅仅理解为贯彻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而应把它提高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上去认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目前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保证则是学会学习。联合国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学会学习”战略思想,我国教育部也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会学习研究》作为“九五”重点科研课题,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历来重视习惯的培养,他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贾谊认为:“习与智长”。王夫之还说:“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潘菽主张“信习论”。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我们天生镇学校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受农村落后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分数的这根指挥棒下,教师教学观念尚未彻底转变,向学生填鸭式硬灌书本知识。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原因,使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学习无计划,课前无准备,不爱预习,课堂上不爱质疑讨论,不爱动脑动手,坐姿不规范,自控力差,精力不集中,解题粗心大意,作业拖踏,抄袭现象严重,而课外又贪玩,有的忙于家务活,没有看课外书籍的习惯等,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厌学情绪浓重,多数是被迫为老师学,为家长学。这种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纪律松弛,学习效率极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有效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和《小学生守则》第二条,关于学习习惯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了“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同时提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验研究课题。我们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分解为:认识过程——内化过程——强化矫正过程——自动化过程四个阶段。调动非智力因素,重组教材,在直观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气氛中,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实验目标与任务

(一)实验目标:

1.总目标: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教育

2.子目标:

(1)研究探索出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思路。

(2)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本模式。

(3)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3.具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周期和研究者

四、指导思想和课题设计

1.指导思想

本课题以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为指针,以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引导,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课题的主要理论依据,运用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求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实现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课题设计:

(1)实验对象:本课题以我校1.1班,2.1班,3.1班,,4.1班,5.1班,6.1班、

6.2为实验班。

(2)实验周期:三年(2006年3月——2009年3月)

(3)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

①认知过程:让学生学习知晓每一指标的内容及习惯的规范要求和标准。

②内化过程:把认知内化为学习行为,把指标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矫正不良学习行为。

③强化矫正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教育,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巩固强化良好习惯的形成,督促矫正不良学习行为。

④自动化过程: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成为学生自己需要的自觉学习行为。

(4)九种学习习惯研究:课前预习、合作讨论、动脑多思、自主探究、质疑问难、善读善写、搜集资料、动手操作、准确表达。

(1)实验假设

本课题依据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及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调动非智力因素,重组教材,在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的气氛中,高效地获取知识信息,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出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自变量:各种教学媒体与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的运用

因变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控制变量:控制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的相对稳定

(2)实验研究的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

小学教育

① 实现农村小学生乐学、勤学、善学、好学、求实、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② 通过实验研究,找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步骤,揭示其规律性。

③ 自制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的教材及相应的习题集。 ④ 总结实验成果,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论文集和研究型的优秀教案及操作程序资料。

⑤ 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检测评估体系。

五、实验方法

(一)实验方法

1.采用调查法,设计出学生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题表,分析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采用测试法,每学期期中,期末均采用统一试题,研究其实验效果。

3.采用对比法,随时把实验班与普通班进行对比,研究其实验效果。

六、 课题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7年3月)调查现状拟定研究项目,建立组织,制定实验方案,向全校教师反复讲明该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及实施方案;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7年3月——2007年12月)进行现状分析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收集数据,积累资料,定期小结。)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由未自觉形成良好习惯到被动形成良好习惯,最后达到自觉具备良好习惯。预计时间两年。

第三阶段:(2008年3月~2009年3月)总结课题开展情况,撰写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接受领导、专家的检查验收。预计时间半年。

七、组织管理与要求

(一)组织管理

本课题实验研究是一项教会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系统工程,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在“学会学习”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顾问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组织、管理、指导,稳步实施此课题实验。

1.课题研究顾问指导小组:

组 长:徐科长

成 员:韩于兵、吴明丽

职 责: 提供理论及技术上的指导、咨询。

2.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冯玉梅(校长)

副组长:孙海洋(教导主任)、景晓丽(少队辅导员)

小学教育

3.课题研究小组

成 员:陈淑荣、张帅、代君君、刘春节、刘春节、刘桂琴、李淑丽、陈 娜

九、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二)有利条件

1.有区教育科研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是我校开展课题研究最有利条件,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更深层次的取得成果;

2.多年来,五四小学长期坚持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形成了有口皆碑的优良校风,而校风好,学风正,又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两者相辅相存,互相促进;

3.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保证了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了各方面的阻力。

4.我校有一批在区有影响的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队伍,业务精良,思想过硬,科研意识浓,能保证实验顺利实施。

(三)主要困难

1.每年都有六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又有六分之一的新生入学,对新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影响了前期养成教育效果,无形中不良习惯出现反复。

2.家庭、社会配合较困难,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当离开学校后,受社会和家庭的不良习惯影响,学生的不良习惯又冒了头。

3.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低,学校周边环境不是很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的正面教育。

(四)实验措施

1.按实验步骤及作法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拟定阶段的计划,进行阶段小结。

2.定期组织培训,进行学术交流,到外地学习。

3.建立课题管理制度,落实各职人员的职责。

4.尽最大努力争取县课题组的具体指导。

八、课题经费预算

总计投入一万元。含咨询费、论证费、调查费、差旅费、资料费、会议费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j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