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汉语方音史稿_八_

更新时间:2023-05-22 10: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语言文学

第23卷第2期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23No.2

2001年6月         JOURNALOFKUNMINGTEACHERSCOLLEGE         Jun.2001

云南汉语方音史稿(八)

群 一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昆明 650031)

[关键词]《李氏音鉴》中“行香子”词;j,q,x的地位;Ξ

[摘 要]清代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的故事内容,。本文将对此作出解释,,。云南汉语方音就是接受南北音影响的产物。,与云南汉语方音非常吻合。本文力求弄清当时,所以把它作为附录。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958(2001)02-0019-05

TheHistoryofthePronunciationoftheChinese

DialectinYunnan(Ⅷ)

QUNYi

(KunmingTeachersCollege,Kunming650031,China)

Keywords:XingXiangZi;Positionof“j,q,x”;old“ru”tune.

Abstract:Thethirty-firstchapterofnovelChingHuaYuanbyLiRuCheninthe23thyearofthereign

ofEmperorQingDynasty(A.D1818)givesadescriptioninmagesofanotherbookonsoundechorhythmbynameLiπsSoundScrutinywittenbythesameauthor.

Thebookdealswithboththesouthandthenorthpronunciations,underwhoseinfluenceYunnandi2alectisproduced,sothisessayisjustanappendixtothebookTheHistoryofthePronunciationofthe

ChineseDialectinYunnan.

凡是看过小说《镜花缘》的人都知道作者李汝珍是位文学家,但不一定知道他也是位声韵学家

李汝珍(公元1763-1830年),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他的声韵学著作叫《李氏音鉴》。书成立于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前于《镜花缘》八年。

《镜花缘》第三十一回“谈字母妙语指迷团”中叙述主人公唐敖、林之洋、多九公等人到了歧

舌国。当地老者就告诉他们“音韵一道乃本国不传之秘。”原来国王近日本处文风不及邻国,其能与邻邦并驾齐驱者全仗音韵之学。唐敖等惟求国王见赐韵书一部,或将韵学略为指示,心愿已足。后来因为他们医好王妃的病,国王无法,只得与诸臣计议,足足议了三日,方才写了几个字母,密密封固,命通使交给多九公,再三叮嘱,千万不要轻易传人。“俟到贵邦再为拆看,字虽无多,精华俱在其内,慢慢摸摹自能得其三昧。”

Ξ

[收稿日期]2000-03-03

),男,昆明人,汉族,副教授。[作者简介](1932- 

中国语言文学

20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6月

国王所写的几个字母是横书“昌、茫、秧等

三十三字。直书“张、真、中、珠”等二十二行字。纵横交叉中间尽是些○圈。(参看原书)“三人翻来覆去,看了多时,丝毫不懂。林之洋道:‘他这许多圈儿,含着甚么机关?大约他们怕俺们学会,故意弄这迷团骗俺们的’。唐敖道:‘他为一国之主,岂有骗人之理?据小弟看来,他这‘张、真、中、珠……十一字,内中必藏奥妙。他若有心骗人。何不写许多难字,为何单写这十一字?其中必有道理。”小说作者故弄玄虚,构思这一章回情节,安排所谓国王写的几个字母,大影响,音表吧了。的事,实际反映的却是中国清代中叶乾、嘉时期

)汉语语音情况。(也包括当时云南汉语方音。谜底还是由作者自己来揭示吧。《镜花缘》

三十一回中所列的“昌、茫、秧”等三十三字即《李氏音鉴》一书中用“行香子”一词所代表的

春昌

ch

三十三个声母。全词如下:

“春满尧天,溪水清涟。

嫩红飘粉蝶惊眠;松峦空翠,

鸥鸟盘翾;

对酒陶然,便博个醉中仙。

,又要体现文,。

:距李汝珍一百多年后,到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刘廷遴编《刘氏切韵指掌》一书依然沿用“行香子”一词作为当时的声母〔1〕,毫无补充修改的意思。由此可见,“行香子”所代表的现代汉语声母已趋于定型,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变化了。现在我们把它们列成一表,第一排是“行香子”,第二排是《镜花缘》三十一回中“昌、茫、秧”等三十三字,第三排是汉语拼音字母拟音:

飘批

p

满茫

m

尧秧○翾香

h

天梯

t

溪羌

k

水商

sh

清枪

c

涟良

1

嫩囊

n

红杭

h

粉方

f

蝶低

d

惊姜

g

眠妙

m

松桑

s

峦郎

1

空康

k

翠仓

c

鸥昂

O

鸟娘

n

盘滂

p

对当

d

酒将

z

陶汤

t

然瓤

r

便兵

b

博帮

b

个冈

g

醉藏

z

中张

zh

仙厢

s

无论“行香子”一词和和“昌、茫、秧”三十三字,其中每一个字都只取该字的声母,所以“春、昌”的声母都是ch,“满、茫”的声母都是m,其余照此类推。书中三十三字有五个后面跟着“秧”字(表中都省略了),“秧”读iang,只取它的i

,连在声母后面,作者认为可以算作另外一个声母,这样一来,声母数目就大大增加为三十三个之多了。《李氏音鉴》卷二“问字母粗细论”中说:“粗(指“陶”等)细(指“梯”等)二音,各归一母。”我们的认识恰好与此相反,不能把介音与声母混为一谈,所谓粗、细音理应并为一母。我们把它精简一下:

1、“梯秧”与“陶”并。2、“批秧”与“滂”并。3、“低秧”与“当”并。

4、“妙秧”与“茫”并。5、“兵秧”与“帮”并。

6、“良”(原文就少一“秧”字)与“郎”

并。

7、“尧”(本来就是i领头)与“鸥”并。

重新排列为:

帮b,滂p,茫m,粉f,

当d,汤t,囊n,良l

z藏,仓c,桑s(将zi,枪ci,厢si)张zh,昌ch,商sh,瓤r

冈g,康k,杭h,(姜gi,羌ki,香hi)昂○

共十九个声母。如果○声母不计则只有十八个。与今天普通话声母比较只差j、q、x三个声母。到底这三个声母存不存在?

中国语言文学

第2期              群 一:云南汉语方音史稿(八)

21

《李氏音鉴》中说:

“此编悉以南北方音兼列,惟素喻南北音者观之始能了然,否则必谓字母及同母(案:指韵类)俱多重复矣。“诚然如此。李氏为了南北音兼顾,所以书中:

姜(见,开三)与冈(见,开一),同一声母g。

羌(溪,开三)与康(溪,开一)同一声母k。

香(晓,开三)与杭(匣,开一)同一声母h。

(姜、羌、香与i(包括ü)相拼)称之为“团音”。

稿四)

北音尖团不分。云南汉语方音总的说来与北音是一致的。少数县有的只有尖音,有的混读,有的i读成〔 〕。

李氏又认为南方不分“商”(sh),“桑”(s),“章”(zh)“藏”(z),“长”(ch),“藏”(c)六母。的,而另外“争”读z,,“崇”读c不读ch,“,,〔4〕

。在j、q、x,z、c、s,zh、ch、sh,声母问题上之所以如此复杂,与历代云南移民的籍贯来源复杂有关。它有史以来,特别是明、清两代就持续不断地接受着南、北音两方面犬牙交错的影响。

关于韵母,我们再回过来接着看小说中的叙述:

“兰音道:‘据女儿看来,下面那些小学,大约都是反切。即如‘张鸥’二字,口中急急呼出,耳中细细听去是个“周”字。又如‘珠江’二字,急急呼出,是个‘庄’字

。下面各字以周、庄二音而论,无非也是同母之字,想来自有用处……。”

唐敖道:“‘珠洼’二字,若以‘珠汪’一例推去,岂非‘挝’字。(多音字,wō,zhuā,这里指后者。———笔者注)林之洋道:“这样说来,‘珠翁’二字是个‘中’字”。

我们现在再继续以小说中提到的上述诸例推出,除了

张婀珠帆珠窝

珠歪(当时“拽”字同“曳”ye,读zhuai

)是后来的事。

写不出方块字来,其余的可以推出:“张雅”是“渣”字(i介音已消失)“珠逶”是“追”字。“珠均”是“谆”字。(un、ün在一个韵部。

)下文再说。

“珠莺”是“蒸”字(eng、ing)在一个韵)等等。部。

下面列出小说中的二十二个韵部,并用汉语

将(精,开三),同一声母z。

枪(清,与仓(清,开一)同一声母c。

厢(晓,开三)与桑(心,开一)同一声母s。

(将、枪、厢与i(包括ü)相拼,声韵学称)之为“尖音”。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存之堂”编《圆音正考》一书是专门讲“尖团”要区分的。〔2〕到嘉庆时期李汝珍一方面兼顾南音如上述,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北音早已经“香、厢,姜、将,

羌、枪”不分了,即“见”系齐、撮与“精”系齐,撮合流。既然合流,那么合流在什么读者上?不管作者或任何人承认不承认,势必只有一齐读成j,q,x。

自从本悟《韵略易通》中:“见溪若无精清取,审心不见晓匣跟。”(参看史稿二)到公元1934年刘廷遴沿用李汝珍的《行香子》,三四百

年过去了,居然无人敢于公开承认j、q、x的合法地位。长期处于“嘴里说话不分尖团,纸上谈音分尖团”的怪现象中。看来部分原因要相信赵

3〕

荫堂先生的论断了:〔

(j、q〔 〕“注音符号ㄐ,ㄑ,广,ㄒ,

x———笔者注)四母之成立,我以为远在元朝,其所以湮没不彰者乃于著者音理未精之故。”

李氏知道j、q、x的存在,但不可能为它取出一个新的名字。他高度重视i的能量,充分意识i在音变中的巨大作用,因为i是“见”系齐、撮与“精”系齐、撮合流的决定性因素。(见史

中国语言文学

22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6月

拼音字母拟音。加〔〕号者为国际音标:

张真中珠招斋知遮

张鸥张婀张雅珠逶珠均张莺珠帆珠窝

12345678

ang,iangen,inong,iongu,üao,iaoai〔iai〕i〔 〕e,ie

1213141516171819

ou,iouoa,iaei,ueiun,üneng,inguanuo〔yo〕

也取不出一个恰当的称呼,更不会独立成为一个

韵部。这完全是历史局限性所决定。

ε三、〔in〕———当指原《中原音韵》“先天”

韵的字。

四、〔uon〕———当指原《中原音韵》“桓欢”韵的字。五、〔yo〕———当与io为同一音位。即《中原音韵》“歌戈”韵中的“岳、乐”等入声字。

:“……、剜弯、官关、

、羶山、贤闲、延颜

9沾an,ian20珠洼ua,,北或合而为一。”

这段话包括三种类型韵的合并。先把它们分ε10毡〔in〕21门别类统计一下:11专〕uang

a“、馒、剜、官、翻、般”原属“桓欢”。〔on合并

“蛮、弯、关、攀、班”属“寒山”。〔an〕〔uan①沾——,今音dian,zhān.②毡

为an,uan。———今音zhān。

εb“、坚、羶、贤、延”原属“先天”。〔in上述二十二组韵母。1-11组每个字的声母合并为

“艰、山、闲、颜”原属“寒山”〔an〕〔ian都是zh,必须把声母撇开,才显得出韵母来。

an,ian。12组以后是两个字,必须弃掉第一个字的声母,

εC、“毡”原属“先天”。〔in如果它的韵母可以做介音,就和第二个字构成韵合并为an。

“沾”原属“监缄”。[am〕母;如果第二个字的韵头可以做介者,那么本身

李氏所言是指当时北音已经合并,而南音也就是韵母。例如“珠zhu,均jun”,既可以用

。所以在韵部给南音留有一席之地“珠”的u做介音拼“谆”zhun,又可以用“均”“分之甚细”ε〔uon〕〔in〕。在这点上,云南汉语方音是随北的韵母直接做为ün韵,一个韵部包含性质不同

音变的。本悟《韵略易通》“重韵”记载很详细。的两个韵母,在作者心目中似乎u,ü是不必分

李氏又说:“北音对‘陈(en)程(eng)’,清楚的,显得很不精确。更为严重的失误是,作

者作茧自缚,局限于一定用zh声母的字开头。‘银(in)盈(ing)等字分之甚细,而南音多合

而为一。”汉语固有的声、韵拼合规律决定他找不出方块字

云南汉语方音在这一点上却大大超出南音对来显现:üe、üan等韵母。这一切都暴露作者考

其影响了。因为它更多的是接受云南当地兄弟民虑不周到,设计不全面。

族语音的影响,不但-n,-ng不分,甚而至于下面对加〔〕号的国际音标作点解释:

一、〔iai〕———这是专指中古蟹撮,开口、抛弃鼻尾音,统统变成前面元音的鼻化。(参看二等、见系字:“皆谐阶街街鞋解蟹”等字而言。史稿二)

李氏还说:“同母于歌韵双列者,系为北音估计当时正处于南北音分道扬镳时期:

而设,盖北于“贺、货、 、过”之类,俱分两北音ie

音,非双收则不全。”南音ai

“贺、 、贩”原属中古开口一等见系字,,云南汉语方音是跟着南音变

韵母拟音为〔a〕,“货、过”属合口一等字,韵的。

母拟音为〔ua〕。《中原音韵》中同属“歌戈”二〔 〕———这是zhi,chi,shi,ri后的舌

韵,“贺、 ”为o,“货,过”为uo。由李氏所尖后无音和zi,ci,si后的舌尖前元音。它们跟舌面元音i属于同一韵部。这在当时声韵学著作

中是普遍现象。即使作者意识到它们与i不同,

言看来,肯定从清代中叶以前开始,北音已由o变e,从此区别就大了。今天,“贺”字在长沙、

中国语言文学

第2期              群 一:云南汉语方音史稿(八)

23

武汉、成都、扬州、潮州等地都读o韵。〔4〕云南汉语方音显然又是随南音变的。(o与uo为同

)一音位。

现在我们又回到小说《镜花缘》中来,知道

了声母、韵母后就可以进行拼音练习了。小说中分别由不同人口说出:

“张真中珠商申桩书香欣胸虚冈根公孤

秧因雍淤方分风夫”

如果我们依照上例,:昌琛充初………

等等。直到把所有○圈填满。当然,练音是一回事,能否写得出方块字来又是一回事。上述“商申桩书”中,“桩”字就是不应该在这个地方,可是作者又写不出一个读shong的方块字来。

记住上述1到33的声母顺序和1到22的韵母顺序,就可以进行当时非常流行的“空谷传声”了。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

“林之洋)用手拍了十二拍,略停一停。又

老花农却读jiu。“菊花”念成“九花儿”。

②“阁”———今音gé。可是老北京人念“玉皇阁”,却念gao。老昆明话正是如此,可见一脉相承。

③“药”———今音yào。可是书中有“亦读用卧切”的读音,正好与云南汉语方音读io吻合。

④“率”———今音lǜ。可是书中有““::“女儿乐,私向花园掏

,luo,“蟀”念suo,才可能押韵合辙。

云南汉语方音中入声字归阳平,总的说来很有规律,但也有一些字是跟着北音变的。当然调类与北京一致,调值则服从云南汉语方音。

⑤“栅”———今音shān、zhà。后一读音符合书中“照亚切音诈”的说法。昆明马市口附近有个老地名叫“红栅子”,即读“红zha子”为云南汉语方音中的去声。

⑥“陌”———今音mò。俗话说“拐弯儿陌角儿”,农民赶大车常说:“陌过头来。”“陌”当“转”讲,写成“抹、磨”都不对。云南汉语方言同样使用,也读云南方言的去声。

⑦“匹”———今音pǐ,上声。可是在京戏

拍一拍,少停又拍四拍。“婉如马上知道是个《一匹布》里却念pī,阴平。云南汉语方音中多

‘放’字。“因为先拍十二拍,按这单字顺序是第为阴平读法,只有在“匹夫之勇”中有人读上十二行,又拍一拍是第十二行第一字。自然该是声。

)‘方’字。内中含有‘方、房、仿、放、佛’(书⑧“术”———今音zhu。(不是算术的shu。

中另一处举‘通、同、桶、痛、秃”五字)。阴、阳平字。可是在说书艺人管“金兀术”叫“金乌阳、上、去、入五声,所以第三次又拍四拍,才归到去声‘放’字。

从小说《镜花缘》中,除了“佛”(收-t尾)。承“方”(收-ng尾)说明已不是原来系统外,是看不出当时入声字多少情况的。我们只有从《李氏音鉴》中知道,他既要保存入声遵南音,又要“入派三声”从北音,俞敏先生说:“……比方入声字就到阴、阳、上、去里去了。

〔5〕

这一部分是全书最革命的精华。”笔者想不到书中很多入声字的读法与今天北京不同,而居然跟今天云南汉语方音相同。现略举数例:

①“菊”———卷余切。今音ju。可是北京的

珠”,读阴平。云南汉语方音一样。

[参 考 文 献]

〔1〕 转引自李新魁.汉语等韵学[M].北京:中华书局

,

1983,409

〔2〕 董少文.语音常识[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6,121

〔3〕 赵荫棠.等韵源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258

〔4〕 群一.云南方言语音系统溯源[J].昆明师专学报.

1981.

〔5〕 俞敏,李汝珍.《音鉴》里的入声字[J].北京师范大学

学报.108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i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