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颅骨修补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9-13 21:44: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术前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颅骨修补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河南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麻醉科(467000)王湘萍

摘要 目的 通过手术室护士对颅骨修补患者的个体化术前护理干预,观察该干预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常规选择颅骨修补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对照组(A组)术前1d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B组)麻醉护士对患者个体化术前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后在PACU内苏醒并拔管。A组拔管不配合率73%,高于B组20%(P<0.05).结论 护士实施的术前个体化护理干预较常规的术前访视更能减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关键词 术前个体化护理干预 颅骨修补 苏醒期 躁动

在开放性和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通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颅骨缺损,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适及心理阴影,常表现为头疼,头晕,易怒,记忆力下降,失眠,抑郁,恐惧,缺乏自信等,通过行颅骨修补术不仅避免脑的再次损伤,且可改变自我形象,消除不良心态。但因是二次手术,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故术前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全麻苏醒期是指从手术结束直至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情况。这一时段被视为麻醉意外的高发期,有研究证实麻醉苏醒期躁动与术前心理焦虑、抑郁有关[1],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证明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有助于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2]。我科通过对护士进行相关麻醉知识的培训和对颅骨缺损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的培训,对患者针对性实施个体化术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10月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颅骨修补的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年龄18~45岁,体重50~85kg,要求入选患者听力正常,能正常进行交流,无心功能障碍、脑梗死等严重器官疾病,无精神病史,特殊用药史及药物依赖病史,手术时间100~180min,术后均在麻醉状态下带气管插管入PACU。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试验组(B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术前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1.2.1 术前1d去访视患者,收集病人一般资料,评估病人身心状况,以聊天的方式与患者会面,把握分寸,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以缓解患者的术前恐惧。 1.2.1.1 携带自制图片和访视单前往病房探视患者,介绍手术室、PACU的环境、设备、手术体位等以及在苏醒期如何配合医务工作者的各项操作。

1.2.1.2 谈话时以鼓励和安慰为主,耐心与患者沟通,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认真解释患者提出问题,将术后可能存在的各种不适详细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1.2.1.3 暗示麻醉的可逆性及安全性,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介绍术后气管导管的不适,了解早拔管及躁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解释拔管前后吸痰的重要性和不适感、导尿管的不适更需详细解释。 1.2.1.4 请病区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询问患者平时喜欢听哪类音乐并告知音乐疗法的作用。临床证明,适宜的音乐能调

节大脑皮层加快意识恢复,清醒后还能达到镇静,镇痛作用[3]。

1.2.1.5与家属良好沟通,强调亲情支持重要性,帮助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1.2.2 护士访视完毕后应根据所获资料,与恢复室护士共同制定最佳的护理计划,防止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1.2.3 患者入手术室至麻醉诱导前,再次告诉患者麻醉后苏醒期的感觉,使患者随时有心理准备,配合医生的治疗。

1.3 病人术毕送至PACU,常规配合麻醉医生及时拔除气管导管,清除口腔分泌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安全护理,抬高床挡并加固,必要时使用用约束带固定,妥善放置好各种管道。选择个体耳麦式音乐疗法。 1.4 定期到病房探视进行回访,听取患者意见,耐心解答疑问,据此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1.5 观察方法 术后患者入PACU常规进行苏醒和拔管,并进行躁动评分,记录苏醒期枸橼酸舒芬太尼的用量和其他并发症。躁动评分:0分:安静、合作;1分:吸痰等刺激时肢体有运动;2分:无刺激时也有肢体挣扎,但不要医护人员制动;3分:激烈头、肢体挣扎,需要多人按住。0、1级属于未发生躁动,2、3级属于发生躁动。

2 结果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

两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入PACU后意识恢复并顺利拔管,0、1级属于未发生,2、3级属于发生。A组躁动发生率为73%,明显高于B组(20%,P<0.05)。麻醉苏醒期A组患者有14例苏醒后有因疼痛和不适应用舒芬太尼药物控制,B组仅5例;两组患者苏醒期均未出现并发症,意识清醒返回病房。躁动影响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种护理方式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 组别 例数

躁动发生率(n,%) 躁动评分 躁动后用镇痛药

(n)

A组 30 B组 30

22(73) 6(20)

1.70±0.98 14 0.80±0.84 5

注: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手术室护士术前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术前的心理应激,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虽都有护士的术前访视,但在接受了相关麻醉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基础心理学的培训后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对全麻苏醒期的恢复影响更积极。患者在苏醒期对术前心理疏导中暗示性语言有较好的反应,躁动发生率减少,更能配合医护人员。两组患者两组间拔管时间没有显著区别,但从拔管后至意识完全清醒期间,试验组疼痛和不适主诉明显低于对照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低。实验证明人对外界刺激造成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人的应对能力,受到个性特征的影响[4]。试验组患者个体化术前护理干预后,增高了患者痛阈,降低了医患双方的经济成本,收效良好。

通过手术室护士对颅骨修补术患者个体化术前护理干预,使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心理和生理上都缩短了不愉快的程度,躁动、痛苦挣扎等症状减轻,从而帮助患者安全度过了恢复期,术后随访患者对此方法表示非常满意,因此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8-559. 2 祝义军。术前心理疏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69-170.

3 张芝颖,王欣然,韩斌如。复合心理疏导在全麻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2):1361.

4 王文兰,朱梅红。眼科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情感需要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74

注:河南省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麻醉科(467000)王湘萍,女,1975年,汉族,籍贯河南平顶山,主管护师,现麻醉科副护士长,本科,研究方向:护理管理,电话:13781871605, E-mail:wangxiangping777@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