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基础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1 18: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法基础部分柱、剪力墙地下室、梁、板、楼梯、基础

1、 纵向受拉钢筋非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多少(D) A、250mm B、350mm C、400mm D、20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3页

2、 当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A) A、1.1 B、1.2 C、1.3 D、1.4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3页

3、 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其搭接长度修正系数为(B) A、1.1 B、1.2 C、1.4 D、1.6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5页

4、 抗震箍筋的弯钩构造要求采用135度弯钩,弯钩的平直段取值为(B) A、10d 85mm中取大值 B、10d 75mm中取大值 C、12d 85mm中取大值 D、12d 75mm中取大值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6页

5、 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B)范

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4页

6、 处于环境类别为二a类的板,采用的混凝土为C30,其保护层厚度为(B) A、15mm B、20mm C、25mm D、3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4页

7、 环境类别为二a类的剪力墙结构,采用C35混凝土,无特殊要求时,剪力墙钢筋的保护

层厚度为(B)mm。

A、15 B、20 C、25 D、3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4页

8、 对于有基础垫层的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B) A、30mm B、40mm C、50mm D、7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4页

9、 柱纵向钢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D)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6页 10、 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结构,当采用C30混凝土和HRB400级普通钢筋时,构件

中纵向受拉钢筋的labE为(B )d。

A、34 B、37 C、40 D、35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3页 11、 梁下部纵筋水平方向净距应满足要求( A )(d为纵筋最大直径) A、≥d且≥25mm B、≥1.5d且≥20mm C、≥1.5d且≥30mm D、≥d 且≥2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6页 12、 梁上部纵筋水平方向净距应满足要求( C )(d为纵筋最大直径) A、≥d且≥25mm B、≥1.5d且≥20mm C、≥1.5d且≥30mm D、≥d 且≥2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6页

13、 梁上部纵筋有两排,两排钢筋竖向净距应满足要求(A)(d为纵筋最大直径) A、≥d且≥25mm B、≥1.5d且≥20mm C、≥1.5d且≥30mm D、≥d 且≥2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6页 14、 ζaE为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取(D) A、1.05 B、1.7 C、1.2 D、1.15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3页 15、 当纵向受拉普通钢筋末端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弯钩或机械锚固端头在

内的锚固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B) A、0.5 B、0.6 C、0.7 D、1.5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5页 16、 当直径不同的钢筋搭接时,按(C)计算搭接长度。

A、两种钢筋直径之和的平均值 B、按较大直径的钢筋 C、按较小钢筋直径计算 D、无所谓哪种都行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5页

柱:

17、 下列关于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论述中错误的是(C)。

A、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

B、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C、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为界分段注写,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无须分界。

D、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9页 18、 梁上起柱时,在梁内设几道箍筋(A)

A、两道 B、三道 C、一道 D、四道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6页 19、 梁上起柱时,柱纵筋从梁顶向下插入梁内长度不得小于(D) A、1.6labE B、1.5 labE C、1.2 labE D、0.5 labE 20、 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多时,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如何构造(C) A、到节点底向上伸入一个锚固长度 B、伸至节点顶弯折15d

C、到节点底向上伸入一个1.2 laE(la) D、到节点底向上伸入一个1.5 laE长度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7页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6页 21、 抗震中柱顶层节点构造,当不能直锚时需要伸到节点顶后弯折,其弯折长度为(B) A、15d B、12d C、150 D、25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0页 22、 当柱变截面需要设置插筋时,插筋应该从变截面处节点顶向下插入的长度为(C) A、1.6 B、1.5 C、1.2 D、0.5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0页 23、 柱在楼面处节点上下非连接区的判断条件不包括(D) A、500 B、1/6Hn C、Hc(柱截面长边尺寸) D、1/3Hn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7页 24、 柱箍筋在基础内设置不少于多少根,间距不大于多少(B)

A、2根 400 B、2根 500 C、3根 400 D、3根 50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59页 25、 基础内的第一根柱箍筋到基础顶面的距离是多少(B)

A、50 B、100 C、3d(d为箍筋直径) D、5d(d为箍筋直径)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59页 26、 抗震柱纵筋采用焊接连接,相邻两个接头错开的距离为(A) A、≥500且≥35d B、≥500 C、≥35d D、≥500或≥3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7页 27、 柱净高与柱截面长边尺寸的比值小于等于(D)时,箍筋沿柱全高加密。 A、1 B、2 C、3 D、4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2页 28、 已知某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当框架柱截面高度为600mm,柱净高为4200mm时,

该柱在楼面以上部位的箍筋加密区长度最小长度为(C) A、500 B、600 C、700 D、140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1页 29、 下图箍筋复合方式为(A)

A、7×6 B、6×6 C、7×7 D、6×7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7页 30、 抗震框架边柱顶部的外侧钢筋采用全部锚入顶层梁板中的连接方式时,该外侧钢筋

自底起锚入顶层梁板中的长度不少于(C) A、 B、 C、 D、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9页 31、

某抗震框架中,5层KZ1配置4B22角筋,6层KZ1配置4B25角筋,则该KZ1的

B25角筋在(C)位置进行连接。

A、6层楼面上≥500、≥hc 、≥ Hn/6 B、6层楼面下≥500、≥hc 、≥ Hn/6 C、6层楼面梁底下≥500、≥hc 、≥ Hn/6 D、无法确定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7页 32、 某框架柱截面钢筋布置如下,请选择钢筋布置最合理的是(A)。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7页

剪力墙

33、 关于地下室外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地下室外墙的代号是DWQ B、h表示地下室外墙的厚度 C 、OS表示外墙外侧贯通筋 D、IS表示外墙内侧贯通筋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19页 34、 剪力墙按构件类型分不包含(D)

A、剪力墙身 B、剪力墙柱 C、墙梁 (连梁、暗梁) D框支梁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13-15页 35、 剪力墙洞口处的补强钢筋每边伸过洞口(C)

A、500mm B、15d C、Lae(La) D、洞口宽/2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8页 36、 墙身第一根水平分布筋距基础顶面的距离是(A)

A、50mm B、100mm C、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 D、墙身水平分布筋间距/2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58页 37、 剪力墙墙身拉筋长度公式为(A)

A、长度=墙厚-2*保护层+11.9d*2 B、长度=墙厚-2*保护层+10d*2 C、长度=墙厚-2*保护层+8d*2 D、长度=墙厚-2*保护层+75*2 38、 剪力墙墙端无柱时墙身水平钢筋端部构造,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 A、当墙厚较小时,端部用U型箍同水平钢筋搭接 B、搭接长度为1.2Lae C、墙端设置单列拉筋

D、墙水平筋也可以伸至墙端弯折15d且两端弯折搭接5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8页 39、 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做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D) A、满足直锚要求时直锚 B、满足直锚时直锚并伸至暗柱端部 C、伸至暗柱端部弯折15d D、伸至暗柱端部弯折10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8页 40、 端部有暗柱的剪力墙中,墙身水平分布筋应伸至暗柱端部,在暗柱外排纵向钢筋的

(B)弯折。

A、内侧 B、外侧 C、内侧或者外侧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68页 41、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搭接接头对于楼板顶面或者基

础顶面的距离要求是(B)

A、≥0 B、≥500mm C、labE D、1.2labE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3页 42、 某剪力墙结构,墙身竖向分布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则第一排钢筋连接点距楼板顶面

(或基础顶面)(A)

A、500 B、35d C、1.2laE D、1.2la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0页 43、 连梁配筋构造详图中,在端部墙肢较短的情况下,连梁纵向钢筋锚固描述正确的是

(C)

A、直锚且平直段长度大于600mm B、≤labE,≤600mm

C、伸至墙外侧纵筋内侧后弯折15d D、平直段0.6labE,弯折1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4页 44、 抗震等级为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身竖向分布钢筋在楼盖处连接区域

内,其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错开,两批搭接接头的净距应不少于 (C)。 (A)laE (B )35d (C)500 (D)1.2laE 45、 地下室外墙角部水平筋搭接接头距端部的距离要求为不小于(C) A、ln1/3 B、Hn/3 C、ln1/3, Hn/3中较小值 D、Hn/6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7页

46、 框架梁上部纵筋不包括(D)

A、上部通长筋 B、支座负筋 C、架立筋 D、腰筋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47、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哪个是选注项(D)

A、梁编号、截面尺寸 B、梁上部通长筋、箍筋 C、梁侧面纵向钢筋 D、梁顶面标高高差

答案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6页 48、 当梁上部纵筋多余一排时,用什么符号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A) A、/ B、; C、* 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8页 49、 梁中同排纵筋直径有两种时,用(D)符号将两种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

在前面。

A、/ B、; C、* 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8页 50、 图纸标有:JZL2(2B)表示(A)

A、2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B、2号基础主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C、2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D、2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51、 楼层框架梁中间节点第一排支座负筋(局部非贯通筋)伸入梁内的长度为:(A) A、ln/3 B、ln/4 C、ln/5 D、ln/6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52、 如下图所示,上部通长筋有几根(C)

A、4根 B、3根 C、2根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制图规则部分第27页 53、 如图所示,左起第一跨左支座负筋(局部非贯通筋)有几根 (C)

A、4根 B、3根 C、2根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制图规则部分第27页 54、 如图所示,左起第三跨左支座上部纵筋有几根(A)

A、6根 B、4根 C、2根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制图规则部分第27页 55、 非抗震框架梁的箍筋加密区判断条件为(D) A、1.5Hb(梁高)、500mm取大值 B、2Hb(梁高)、500mm取大值 C、500mm D、一般不设加密区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5页 56、 梁高≥800时,吊筋弯起角度为(A)度。 A、60 B、30 C、45 D、5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7页 57、 梁高≤800时,吊筋弯起角度为(C)度。 A、60 B、30 C、45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7页 58、 悬挑梁上部第二排钢筋伸入悬挑端的延伸长度为(D) A、L(悬挑梁净长)-保护层 B、0.85*L(悬挑梁净长) C、0.8*L(悬挑梁净长) D、0.75*L(悬挑梁净长)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9页 59、 纯悬挑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长度为(A)

A、15d B、12d C、LaE D、支座宽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9页 60、 什么情况下须在梁侧配置纵向构造筋(C)

A、梁腹板高度hw≥650 B、梁腹板高度hw≥550 C、梁腹板高度hw≥450 D、梁腹板高度hw≥35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7页

61、 梁有侧面钢筋时需要设置拉筋,当设计没有给出拉筋直径时如何判断(C) A、当梁高≤350时为6mm,梁高>350mm时为8mm B、当梁高≤450时为6mm,梁高>450mm时为8mm C、当梁宽≤350时为6mm,梁宽>350mm时为8mm D、当梁宽≤450时为6mm,梁宽>450mm时为8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7页 62、 井字梁箍筋信息标注为:10Φ12@100/Φ12@200(6)表示(B)

A、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B、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C、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D、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63、 KL2的净跨长为7200mm,梁截面尺寸为300*700,箍筋的集中标注为

10@100/200(2) 一级抗震,求箍筋的非加密区长度(A) A、4400 B、4300 C、4200 D、280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5页,加密区长度=Max(2hb,500)=Max(2*700,500)=1400mm 非加密区长度=7200-1400*2=4400mm 64、 楼层框架梁端部钢筋锚固长度判断分析不正确的是(B) A、当LaE≤支座宽-箍筋直径-保护层时可以直锚 B、直锚长度为LaE

C、当LaE>支座宽-箍筋直径-保护层时必须弯锚

D、弯锚时锚固长度为,水平段:支座宽-箍筋直径-保护层,竖直段:1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65、 某框架梁截面尺寸300×500mm,三级抗震,该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为(C) A、500mm B、600mm C、750mm D、100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5页 66、 某框架梁截面尺寸300×600mm,一级抗震,该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为(C) A、500mm B、900mm C、1200mm D、170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5页 67、 某楼面框架梁的集中标注中有G 612,其中G表示是( ),612表示梁的

两侧面每边配置(D)根12mm钢筋

A、箍筋,6 B、箍筋,3 C、纵向构造钢筋,6 D、纵向构造钢筋,3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68、 某框架梁在集中标注中,注有222+(412),其中222为( ),412

为(A)

A、角部通长筋,架立筋 B、中部通长筋,架立筋 C、架立筋,角部通长筋 D、架立筋,中部通长筋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69、 某楼面框架梁的集中标注中有N422,其中N表示( ),422表示梁的两

侧面每边配置(D)根22钢筋

A、上部纵筋,4 B、上部纵筋,2 C、受扭钢筋,4 D、受扭钢筋,2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70、 某框架梁在集中标注中,注有322;422,其中322为 ,422为 (B)

A、上部支座负筋,下部通长筋 B、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 C、下部通长筋,上部通长筋 D、上部通长筋,下部非贯通筋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71、 关于下图标注说法正确的是(A)

A、箍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 B、下部通常筋为225

C、各个支座上部的非贯通筋都是4根 D、梁的箍筋肢数为3肢箍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5-29页 72、 下图左起第二个支座的上部非贯通筋是(C)根。

A、2 B、4 C、6 D、8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8页 73、 下图所示梁侧面的钢筋为(A)

A、410 B、222 C、622 D、无梁侧钢筋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74、 框架梁的顶部贯通筋可在(A)长度区域内连接。

A、跨中ln/3 B、跨中ln/2 C、支座ln/3 D、全跨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75、 某框架梁中间支座,第二排支座负筋伸出支座的长度为(D)

A、ln/3(ln为左右净跨之和平均值) B、ln/3(ln为左右净跨之较大值) C、ln/4(ln为左右净跨之和平均值) D、ln/4(ln为左右净跨之较大值)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76、 框架梁中架立筋与非贯通钢筋的搭接长度为(B) A、100 B、150 C、12d D、1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77、 框架梁上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采用弯锚时,锚固水平段的长度为伸至柱外侧纵筋内

侧,且(A)

A、≥0.4labE B、≥0.4laE C、≥labE D、≥laE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78、 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为(C)

A、≥laE B、≥0.5hc+5d C、≥laE 且≥0.5hc+5d D、≥labE 且≥0.5hc+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79、 框架梁纵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锚固长度为(C)

A、≥laE B、≥0.5hc+5d C、≥laE 且≥0.5hc+5d D、≥labE 且≥0.5hc+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80、 框架梁下部纵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C)进行搭接。 A、≥hc B、≥1.5hc C、≥1.5h0 D、≥h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81、 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梁设有竖向加腋构造,若c1=450mm,梁高

hb=800mm,则该梁端处箍筋加密区范围为(C)mm。 A、1200 B、500 C、1650 D、170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3页 82、 某纯悬挑梁上部纵筋有5根,至少有(C)根上部纵筋伸至悬挑尽端向下弯折。 A、1 B、2 C、3 D、4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9页 83、 某抗震框架梁,抗震等级为三级,混凝土等级为C30,与该梁相连的中柱截面高

hc=700mm,梁截面内配置有20(HRB335)的底部纵向钢筋,该纵筋在中间支座直锚的最小长度为(D)

A、300mm B、450mm C、500mm D、62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84、 框架梁侧面配置的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应满足(C)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87页 85、 下列关于梁、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A、梁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时,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B、梁原位标注的支座上部纵筋是指该部位不含通长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C、梁集中标注中受扭钢筋用G打头表示。

D、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5-29页 86、 框架梁顶部第二排非贯通纵筋的截断点应在距柱边不小于ln/4处,其中ln是指左

右两跨(C)的较大者。

A、梁两端轴线之间的距离 B、梁两端柱子中心之间距离 C、梁净跨 D、都不是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79页 87、 框架梁平法施工图中集中标注通常不包括(B)

A、梁编号 B、梁支座上部钢筋 C、梁箍筋 D、梁截面尺寸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8页 88、 梁混凝土保护层是指(B)。

A、纵筋中心至截面边缘的距离 B、箍筋外缘至截面边缘的距离 C、箍筋中心至截面边缘的距离 D、纵筋外缘至截面边缘的距离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54页 89、 平法表示中,若某梁箍筋为Φ8@100/200(4),则括号中4表示(A) A、箍筋为四肢箍 B、四根箍筋间距200 C、四根箍筋加密 D、四根Φ8的箍筋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27页

90、 当板支座为剪力墙时,板负筋伸入支座内平直段长度为(C) A、5d B、墙厚/2 C、墙厚-保护层-拉筋直径-墙外侧竖向分布筋直径 D、0.4lab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1、 当板支座为梁时,板负筋伸入支座内平直段长度为(C)

A、5d B、梁宽/2 C、梁宽-保护层-梁箍筋直径-梁纵筋直径 D、0.4lab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2、 当板的端支座为梁时,底筋伸进支座的长度为(C)

A、10d B、支座宽/2+5d C、Max(支座宽/2,5d) D、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3、 有梁楼盖楼面板上部贯通纵筋的连接区(A)

A、≤跨中ln/2 B、≤跨中ln/3 C、≤支座ln/3 D、不确定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4、 有梁楼盖楼面板上部贯通纵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时,搭接接头之间的净距不小于

(D)

A、1.2ll B、ll C、0.5ll D、0.3ll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5、 有梁楼盖楼面板中,平行于支座的第一根纵筋距梁边的距离为(A) A、1/2板筋间距 B、50 C、100 D、1/3板筋间距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6、 有梁楼盖楼面板支座的宽度为500mm,下部纵筋直径为12mm,下部纵筋伸入支

座的长度为(A)mm。

A、250 B、500 C、60 D、12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7、 板的上部纵筋在端部支座采用弯锚时,弯折长度为(D) A、5d B、10d C、12d D、1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8、 板纵筋采用机械连接时,下部纵筋的接头宜在(B) A、距支座1/3净跨内 B、距支座1/4净跨内 C、跨中1/3净跨内 D、跨中1/4净跨内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99、 板中抗裂构造钢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的搭接长度为(A) A、150 B、10d C、15d D、ll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4页

100、 板中抗温度钢筋自身及其与受力主筋的搭接长度为(D) A、150 B、10d C、15d D、ll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4页

101、 悬挑板下部构造筋伸进支座的长度为(D)

A、12d B、支座宽/2+5d C、Max(支座宽/2,5d) D、Max(支座宽/2,12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5页

102、 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在梁角筋(A)弯钩。 A、内侧 B、外侧 C、内侧或外侧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5页

103、 纯悬挑板锚入支座水平段的长度至少为(C) A、0.3lab B、0.5lab C、0.6lab D、lab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5页

104、 悬挑板平行于支座的第一根构造或分布筋距支座边的距离为(A) A、1/2板筋间距 B、50 C、100 D、1/3板筋间距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2页

105、 柱上板带暗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为(B) A、500 B、3h C、1.5h D、2h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7页

106、 柱上板带暗梁箍筋加密区第一道箍筋是自柱边(B)起布置。 A 、3h(h为板厚) B 、50 C 、Lab D、25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1第97页

107、 下列楼梯类型中,有抗震构造措施的是(A)

A、ATc B、AT C、DT D、FT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2第6页

108、 楼梯集中标注中,踏步段总高度和踏步级数之间以(C)分隔。

A、; B、+ C、/ 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2第9页

109、 AT型楼梯板配筋构造中,下部纵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为(D)

A、la B、5d C、板厚-保护层 D、≥5d,且至少到梁中线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2第20页

110、 关于ATa和ATb型楼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ATa和ATb为带滑动支座的板式楼梯 B、ATb型低端滑动支座支承在楼梯梁上。

C、钢板之间满铺石墨粉是滑动支座构造做法之一。 D、滑动支座采用聚四氟乙烯板时,其宽度同踏步宽。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2第8、39页

基础

111、 当图纸标有:JL8(3)300*700 Y500*250表示(A)

A、8号基础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基础梁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B、8号基础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基础梁加腋,腋高500、腋长250 C、8号基础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D、8号基础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21页

112、 基础梁箍筋信息标注为:10φ12@100/φ12@200(6)表示(B)

A、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两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B、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两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C、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D、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肢箍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22页

113、 图所示的条形基础的代号是(A)

A、TJBp B、TJBj C、TJB D、JL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21页

114、 梁板式筏形基础板的第一根钢筋距基础梁边距离为(B) A、s B、s/2且不大于75 C、s/3且不大于75 D、s/4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9页

115、 十字相交的基础梁,其侧面构造纵筋锚入交叉梁内(C) A、10d B、12d C、15d D、20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3页

116、 当对称独立基础板底X、Y方向宽度满足(A)时,X、Y方向钢筋长度=底板宽度

*0.9。

A、≥2500 B、≥2600 C、≥2700 D、≥280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3页

117、 基础主梁底部非贯通纵筋过柱节点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

A、ln/3 B、ln/4 C、ln/3和1.2la+Hb+0.5Hc取大值 D、1.2la+Hb+0.5Hc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1页

118、 独立基础平面注写方式中集中标注的必注内容不包括(D)

A、基础编号 B、截面竖向尺寸 C、配筋 D、基础底面标高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页

119、 如下图,基础的总高度为(C)

A、300 B、600 C、900 D、1200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8页

120、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第一根钢筋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为(B) A、≤s/2 B、≤s/2且≤75 C、≤75 D、≤s/2或≤75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0页

121、 双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的锚固长度为(A),锚固长度自柱内侧边缘算起。 A、la B、laE C、labE D、1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1页

122、 设置基础梁的双柱独立基础,基础梁纵筋在端部的弯折长度为(B) A、10d B、12d C、15d D、8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2页

123、 关于非对称独立基础底板筋减短10%说法正确的是(D) A、柱中心线两侧都折减 B、柱中心线两侧都不折减

C、一侧从柱中心支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1250mm时,钢筋折减 D、一侧从柱中心支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1250mm时,钢筋不折减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3页 124、 对于条形基础底板配筋,在两向受力钢筋交接处的网状部位,分布钢筋与同向受力

钢筋的构造搭接长度为(B)

A、100 B、150 C、10d D、12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9页

125、 当条形基础设有基础梁时,基础底板的分布筋在梁宽范围内(C) A、按分布筋间距布筋 B、按分布筋间距的两倍布筋 C、不设分布筋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9页

126、 下列关于条形基础底板钢筋构造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十字交接基础底板两个方向受力钢筋都贯通布置

B、丁字交接基础底板两个方向受力钢筋,一个方向贯通,另一方向布到基础宽度的1/4处 C、转角梁板端部无纵向延伸的基础底板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都贯通布置

D、转角梁板端部有纵向延伸的基础底板两个方向的受力钢筋,一个方向贯通,另一方向布到基础宽度的1/4处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69页

127、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第二排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为(C) A、ln/4 B、500 C、ln/3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1页

128、 对于无外伸的基础梁的底部纵筋在端部的弯折长度为(B) A、12d B、15d C、10d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3页

129、 基础主梁在高度变截面处,上下钢筋深入支座长要达到什么要求(A) A、深入支座长要满足la B、深入支座长要满足1000mm C、深入支座长要满足15d D、深入支座长要满足2倍的梁高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74页

130、 支座两侧筏板厚度有变化时,板上部筋深入支座应满足什么要求(A) A、深入支座不小于la B、深入支座≥12d且伸到支座中心线 C、不小于500mm D、≥15d 解析:参考图集11G101-3第8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b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