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毕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30 11:5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 要] 通过分析黎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构建了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为黎平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黎平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战略分析

近年来,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我县的旅游产品种类,延伸了旅游产业链,而且成为城里人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农村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其口号:“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开发乡村旅游既适应旅游消费多样化,更满足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需求。而且,发展乡村旅游正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可见两者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面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文明素质,以及提升村政的民主管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上完全一致。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这种联合开发、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整体优化求发展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的开发。

黎平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发展空间余地较大。根据黎平县旅游局制定的规划,“十一五”时期,黎平县农业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2亿元。在此期间,全县农业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8%,带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累计人均增加收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入280元;每年新增农民旅游就业2000人,累计增加农民旅游就业10000人,间接从事农业旅游的农民达到10万人以上。面对新世纪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和机遇,黎平乡村旅游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一、黎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黎平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面,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东南面与湖南靖州、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榕江、从江县毗邻,东北与剑河、锦屏县接壤。全县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3086个村民小组,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

黎平县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农村景观类型多样,农耕文化悠久,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迅速的发展,黎平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黎平的旅游资源由自然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组成。旅游景观,有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跨度最长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和风光旖旎的八舟河风景区;有被誉为原始林海和竹海的弄相山森林和太平山楠竹林等,楠竹蓄积量居全省第二位。人文景观有肇兴鼓楼群、黎平会议会址、堂安生态博物馆、东门翘街古建筑群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奇葩的侗族大歌、琵琶歌等,有巧夺天工的溶洞群和有惊无险的侗乡第一漂——西园十里漂流,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于一体,是贵州东线旅游精品线的重点地区。民族节日活动有斗牛、摔跤、踩歌堂、吹芦笙、抬官人和祭萨等等,几乎遍及全县各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黎平民族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形式斑斓多姿,主要有民族歌舞文化、民族习俗风情文化、民族建筑文化、民族生产生活文化。到目前为止,黎平对外开放的主要农业观光旅游景点类型多样,涵盖了“农业生态观光型”、“参与体验型”和“成郊观光型”等。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6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98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8750万元。2007年“五〃一”黄金周肇兴景区接待游客17599人次;“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34077人次。目前,仅肇兴侗寨就有旅游接待宾馆、饭店、招待所24家,能满足日接待游客500人次的需要;同时寨中还设有酒吧6家,旅游工艺品店28家。2003-2007年,四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5.7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7.83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65亿元。截至2008年,全县已经陆续发展特色旅游乡镇6个,旅游专业村22个,农家乐55个,直接安臵就业人员5000余人,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总体来看,黎平乡村旅游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但整体发展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从规模、产品、服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来看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会议、奖励等市场需求。

二、黎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自黎平开发观光农业旅游以来,确实己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1)发展乡村旅游缺乏前期规划,产业规模狭小。

据国外研究表明:观光农业的半径为29.5公里,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支配,黎平观光农业规模狭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没有形成旅游网络,旅游景点和支线分散,科技含量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小,产出效益模式不明显,整体观赏性不强。

(2)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综合服务能力不强。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一般都比较偏僻,这就要求在开发农业旅游项目时,必须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需同时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餐厅、旅游通讯以及解决水、电、公厕供应等。要适应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又追求环境质量的需求,加快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

(3)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把它作为一门新兴产业而加以重视起来。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尽管乡村旅游业伴随着整个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在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特别是那些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有的尚未开发,有的虽开发了,但缺乏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指导,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巨大潜力远未开发出来。

(4)对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农业旅游产品单一。

黎平目前开发的农业旅游资源仅局限于观光型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旅游行为的层次较低,特别是缺乏高层次的互动性和参与型的农业旅游产品,使得游客的滞留天数少,重游率低,对农业旅游市场的扩大构成极大威胁。

(5)目前乡村旅游业服务队伍数量少、素质低,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服务,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6)对市场和品牌营销缺乏概念研究

对发展乡村旅游还缺乏足够认识,观念和理念还比较落后,因而指导和引导不力;乡村旅游市场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缺乏管理的市场;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往往造成盲目开发,特色不突出;乡村旅游概念模糊,产品缺乏品牌,欲“土”重“洋”,吸引力不强,效益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没有充分考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新农村建设下黎平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乡村旅游业是一项新的产业,必需制订一整套发展计划,包括长远规划和近期组织实施计划。从长远规划来看,主题是大产业意识,可积极引进外资,兴建一批度假村,参与国际旅游竞争。从近期组织实施计划来看,主要是各地旅游决策者及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因地制宜,立足创新,循序渐进,办出特色。

1、科学规划 正确引导 有序发展。

黎平县必须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办事,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消费特点,针对需求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使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反映本地区乡村特色,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适应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使乡村旅游朝着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

2、因地制宜,重点建设乡村旅游基础。目前,我县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开发是不可能的,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在旅游资源质量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经济基础比较好、旅游热点附近的乡村应加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发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风格独具的乡村旅游基地。在民族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也要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深挖民族民间文化,为早日建立全县完善的旅游网络作好铺垫。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3、因陋就简,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发展乡村旅游,资金来源是个关键。因此,广开财源、广集财路十分重要。但是,发展乡村旅游决不能东施效颦,与城市攀比,好大喜洋,以金钱铺路。笔者认为,“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应该因陋就简,就土避洋,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旅馆为例,可利用乡村民居形式,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民房草舍、山中古寨,林间幽禅,只要安全卫生,都可利用作为旅馆。在湖荡水网地区,亦可憩息于船楼舟棚之中,水上住,水上吃,水上玩,戴斗笠、披蓑衣、摘野果、采鲜菇等,耗资不多,受益可观。在乡村旅游点的开发建设中、亦应以土为本,避免与城市旅游点雷同,如野菜昆虫、江鳅山鼠等可作美味佳肴,草堂竹亭、竹栅栏、草径石道、独木小桥等都可体现乡村风貌。

4、建设生态新农村,追求和谐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任务就是培育新农民、拓宽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展示新风貌与建设新文明。乡村生态旅游就是新农村的新产业与新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心态和谐、农村人际和谐、城乡区域和谐、农村产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战略选择。

(1)注重原生态新农村建设。

黎平乡村旅游应该重视本地区原生态形象,追求真实,提倡先生活后生产,从生活本身出发,以生态资源要素(如景观、环境、科技、文化、产业、产品、服务、消费等)为内涵,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施以生态经济和生态智慧的优化系统开发与管理,寓教于游憩,通过生态旅游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生态、经济、社会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旅游产业和事业。

(2)走绿色新农村建设之路。

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但是村民住房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新农村的环境要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在生产和生活废物的无害处理上要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重点民生工程的投入。包括完成新建农村饮水工程等,大力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和可再生能源。

(3)培育新型农民。

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一系列的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设新村镇,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5、发展乡村旅游强势品牌,培育特色新农村。

黎平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必须走本土化、特色化道路, 深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培育有竞争力的富有本地特色的产品。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高起点,大手笔,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黎平县乡村旅游精品。深入挖掘和包装乡村中最本质、最亮丽、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元素,重点包装提升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突出本旅游地与其他旅游地的差异性,通过差异产生吸引力。黎平可以借助旅游景区的市场性,着力打造世界之最的的高屯天生桥、侗乡之最的肇兴鼓楼群、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黎平会议会址、独特的民族文化,风光迷人

黎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八舟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弄相山原生态天然森林、西园十里漂流等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产品,深入调研分析,对其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品”给游客。

6、延伸产业链条。黎平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必须从系统化、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考虑,乡村旅游可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的层次上挖掘黎平乡村旅游内涵,找到黎平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延伸品牌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发展中,运用乡村旅游树立农村品牌,进行经济运作,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黎平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黎平统计年鉴

[2]韩也良:旅游生态、生态旅游与中国乡村旅游[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3

[3]邓映红:贵州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研究,龙源期刊网

[4]唐代剑 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田园季风--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6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