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杨江河坝电站增效扩容改造

更新时间:2024-06-24 14: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设计证号

A143005008

湖南省 东安县

扬江河坝电站增效扩容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湖南省永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O一二年三月

批 准: 王振华

核 定: 陈 灿

审 查:

校 核: 项目负责人: 主要设计人员:陆海军

陆海军 陆海军 蒋立东 赵雅清

蒋立东李天柏

目 录

1综合说明................................................................................................................................................................................. 1 1.1现状分析与评价............................................................................................................................................................ 1 1.2水文.................................................................................................................................................................................. 6 1.3工程地质 ......................................................................................................................................................................... 6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7 1.5水工建筑物设计及复核 ............................................................................................................................................ 10 1.6发电机与水力机械 ..................................................................................................................................................... 10 1.7电气设备改造设计 ..................................................................................................................................................... 11 1.8金属结构 ....................................................................................................................................................................... 12 1.9消防及暖通设计.......................................................................................................................................................... 12 1.10施工组织设计............................................................................................................................................................ 13 1.11工程管理..................................................................................................................................................................... 13 1.12工程概算..................................................................................................................................................................... 14 1.13经济评价..................................................................................................................................................................... 14 1.14 附工程特性表 ......................................................................................................................................................... 16 2 现状分析与评价 .............................................................................................................................................................. 19 2.1 电站现状分析 ............................................................................................................................................................. 19 2.2电站综合能效评价 ..................................................................................................................................................... 22 2.3电站技术改造目标与内容........................................................................................................................................ 24 3 水文计算及水能复核 ....................................................................................................................................................... 25 3.1流域概况 ....................................................................................................................................................................... 25 3.2气象................................................................................................................................................................................ 25 3.3水文基本资料 .............................................................................................................................................................. 25 3.4径流计算 ....................................................................................................................................................................... 25 3.5水能复核计算 .............................................................................................................................................................. 29 3.6水利水能 ....................................................................................................................................................................... 34 4 工程地质 ........................................................................................................................................................................... 36 4.1 区域地质概况 ............................................................................................................................................................. 36 4.2 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 36 4.3库区工程地质评价 ..................................................................................................................................................... 36 4.4 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 ....................................................................................................................................... 37 5 工程任务与规模 .............................................................................................................................................................. 38 5.1工程基本情况 .............................................................................................................................................................. 38 5.2电站技术改造任务 ..................................................................................................................................................... 38 5.3洪水标准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 ............................................................................................................................... 39 5.4 电站改造装机规模 .................................................................................................................................................... 39 6水工建筑设计及复核 ........................................................................................................................................................ 43 6.1设计依据 ....................................................................................................................................................................... 43 6.2水库枢纽建筑物.......................................................................................................................................................... 44 6.3电站建筑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5 6.4 发电进水涵洞复核计算 ........................................................................................................................................... 45 6.6厂区建筑物 .................................................................................................................................................................. 47 7 水力机械 ........................................................................................................................................................................... 49 7.1 发电机及水力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 49

7.2发电机及水力机械改造方案 ................................................................................................................................... 49 7.3调速器和进水主阀改造设计 ................................................................................................................................... 54 7.4水力机械辅助设备改造设计 ................................................................................................................................... 54 7.5采暖通风 ....................................................................................................................................................................... 55 7.6水力机械改造设备汇总表........................................................................................................................................ 55 8 电气设备 ........................................................................................................................................................................... 57 8.1电气一次改造设计 ..................................................................................................................................................... 57 8.2电气二次 ....................................................................................................................................................................... 58 9 金属结构 ........................................................................................................................................................................... 59 9.1扬江河坝电站金属结构现状 ................................................................................................................................... 59 9.2扬江河坝电站金属结构改造方案 .......................................................................................................................... 59 9.3扬江河坝金属结构改造情况 ................................................................................................................................... 59 9.4扬江河坝电站金属结构改造设计 .......................................................................................................................... 59 10 消防 .................................................................................................................................................................................. 60 10.2 消防设计依据和原则.............................................................................................................................................. 60 10.3 工程消防设计 ........................................................................................................................................................... 60 11 施工组织设计................................................................................................................................................................. 64 11.1施工条件..................................................................................................................................................................... 64 11.2主要工程内容 ............................................................................................................................................................ 64 11.3施工进度计划 ............................................................................................................................................................ 64 12 工程管理 ........................................................................................................................................................................... 66 12.1管理机构..................................................................................................................................................................... 66 12.2工程管理范围和设施 .............................................................................................................................................. 66 12.3管理经费..................................................................................................................................................................... 67 12.4工程管理运用............................................................................................................................................................ 67 13工程概算............................................................................................................................................................................. 70 13.1基本情况..................................................................................................................................................................... 70 13.2 编制说明 .................................................................................................................................................................... 70 13.3 工程投资 .................................................................................................................................................................... 71 14 经济评价 ......................................................................................................................................................................... 73 14.1基本依据和基础资料 .............................................................................................................................................. 73 14.2 财务评价 .................................................................................................................................................................... 73 14.3国民经济评价............................................................................................................................................................ 74 14.4评价结论..................................................................................................................................................................... 74

1综合说明

1.1现状分析与评价

1.1.1工程基本情况

扬江河水闸位于湘江一级支流紫水扬江河上游东安县大庙口境内,距东安县城35 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7万亩,防洪保护农田2.1万亩、人口15000人。水闸电站厂房2处,总装机容量为825kw。

扬江河水闸建于1967年,主要由坝内引水涵管、拦河闸、冲砂底孔、坝后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由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组成,总长84.5m。非溢流坝段分为左、右岸坝段,左岸挡水坝段长15.0m,坝顶高程281.2m,坝顶宽3.5m,最大坝高31.4m。右岸厂房坝段长23.0m,坝顶高程276.3m。

溢流段总长46.5m,溢流前缘净宽44.0m,堰顶高程276.3m,最大堰高26.5m。堰面为WES曲线,下接1:0.8的直线段,下游采用挑流消能,反弧半径7m,挑射角25°,挑流鼻坎高程263.2m,鼻坎宽度35.2m。

在大坝迎水面设置有混凝土防渗面板,防渗板由多次加固而成,各处厚度不一,顶部至264m高程,厚约3.5m,向下逐渐变薄,至276.6m厚仅0.5m,至273.6m厚皆为0.5m,从273.6m至坝基约1.2m。防渗面板设计标号C15,面板布有Φ6温度钢筋,纵横间距各为30cm。整个防渗面板设有1条伸缩缝。

溢流面设有厚0.4m的C20砼溢流面板,面板里布置有Φ12温度钢筋,纵横间距均为30cm。

冲砂底孔布置于大坝左端,进口底板高程264.8m,断面为城门型,宽1m,直墙高1m,园拱半径为0.5m,涵身与坝轴线垂直线成左偏15°夹角。整个涵身才用石灰石粗条石砌筑而成,管长28m,目前已封堵废弃。

原发电引水管(即低涵)位于溢流坝的右端,为直径1m的钢筋混凝土压力管,进口高程257.8m,管长21.62m,进口14.45m长与坝轴线垂直,后7.17m右转24°,管身为砼预制管,管壁厚0.12m。进口设钢质平板直升式检修闸门,由15T手摇丝杆启闭机启闭。1987年新建发电输水涵后,已将此涵变为了冲砂底孔。

1

灌溉引水管(即高涵)位于大坝左端,为浆砌石箱型涵,进口高程269.92m,断面尺寸为0.5m×0.7m。进口设钢质平板直升式工作闸门,由5T手摇丝杆启闭机启闭。

1987年新建发电、灌溉引水涵管位于大坝右端,进口高程261.8m,为钢筋砼衬砌的圆管,主管直径1.5m,出口分为三根岔管,2根发电管,管内径为0.8m,1根灌溉管,管内径为0.7m。涵管进口设钢质平板直升式工作闸门,由5T手摇丝杆启闭机启闭。

电站厂房2处,其中坝后电站装机容量为2*250kw,发电尾水进入河床,电站设计水头19.5m。渠首电站装机容量为200+125kw,发电尾水进入引水渠,电站设计水头17m。

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已运行30多年,由于水轮机过流部件受高速含沙水流的冲击、空蚀磨蚀破坏较严重,辅助设备老化,近年来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机组效率大幅降低,发电量逐年减少,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20万kwh,近10年来实际最高年发电量198万kwh(2003年),最低年发电量102万kwh(2007年),年均发电量164.5万kwh。 1.1.2电站运行现状

扬江河坝电站设计装机4台,总容量825 kw。经现场检查和查阅资料,电站运行现状归纳如下:

⑴电站水工建筑物陈旧,但基本能满足发电运行要求。

⑵机组出力效率明显降低。目前电站1#机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运行至今

已有30多年,现出力只有60%左右。坝后电站2#机组容量200Kw,水轮机转轮磨耗严重,最大出力150 kw,且发电机在出力140kw左右发热严重,机组效率水平为75%;3#机组存在与2#机同样现象,在设计水头工况(设计水头Hr=17m时)最大出力200 kw,机组效率水平为80%。近年来,由于机组空蚀磨蚀严重,设备老化等因素,机组出力逐年下降,目前,在水库处正常水位,水轮机过额定设计流量时,4#机组出力200 kw左右,机组出力降低15~20%左右,机组效率水平已低于75%。

⑶水轮机组检修工作量逐年增大。机组都存在振动过大,检修难度大,费用过高,同时造成设备临检而不能发电;厂家制造工艺较差,机组水导处止水密封漏水严重,水导油盆经常进水,水轴颈及轴瓦磨损严重造成水导振摆过大,每年的检修费用很大。

⑷机组和电气设备已超过使用期限,严重老化,故障率高。发电机组、主变压器、控制保护设备、起重设备都是上世纪70年代出厂产品,老化严重,有些配件已难以采购,电站虽能勉强维持运转,但故障率高,运行状况差,维修任务大,停电时间长,急需要更新改造。

2

1.1.3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扬江河坝电站自1979年投产以来,已运行30多年,鉴于电站建设时机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较低,以及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磨损严重,电站主要在设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⑴水轮机空蚀、磨蚀破坏严重

①水轮机转轮叶片磨损严重。水轮机转轮的材质为普通碳钢,抗空蚀能力低,目前,检查发现叶片及下环的空蚀和泥沙磨损较严重,叶片背面的空蚀部位已被气蚀成蜂窝状。

②转轮密封间隙过大。由于水轴颈及轴瓦磨损严重造成水导振摆过大,既造成较大的容积损失,同时又造成设备临检而不能发电。

⑵机组出力、效率逐年下降

由于上世纪早期编制的水轮机模型转轮型谱中可供各水头段选用的转轮型号少,电站只能“套用”相近转轮;其主要能量指标(单位流量、单位转速、模型效率)都比较低。因而使机组偏离电站实际运行参数,导致水轮机偏离高效率区,造成机组运行的平均效率低、耗水量大,水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本电站水轮机组新机时的效率大约为80%,由于水轮机通流部件空蚀、磨蚀导致的水力损失逐渐增大,目前机组效率已大幅下降。

⑶扬江河坝电站原调速器型号为YT系列,经过多年运行,调速器控制元件磨损老化、调节失灵;调速器是上世纪中生产的老式产品,备品备件无处采购,修复难度很大。现全部更换为微机调速器,型号YWT系列,调速功300-600kgm。

⑷电气设备老化,故障率高。电站主变压器三台,型号分别为S7-315/400V2台和S7-400/400V,均是上世纪80年代产品;高压开关柜、控制保护设备都是老式产品,继电器、控制仪表、测量仪表全部是机械式产品,技术水平低,且运行时间长,已严重老化,运行中故障率高,耗电量大,既不安全,又不节能,难以适应电站安全经济运行要求。

1.1.4电站综合能效评价

1、电站水能利用评价

扬江河水闸闸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78.63km2, 干流长度17.3km,干流坡降44‰。多年平均降雨量171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462.6mm。电站设计装机825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站220万kwh, 2002~2011年电站实际年平均发电量164.5万度。根据电站

3

水能计算,扬江河坝电站坝址控制集雨面积78.63km2,多年平均流量1.77m3/s,水能利用率仅60%左右。由此可见,本站水能利用率是很低的,对扬江河坝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十分必要。

2、机组运行效率评价

目前电站1#机组水轮机型号为ZD661-LMY-60,配套发电机型号为TSN59/41-8,额定转速750r/min,额定功率125kw,额定功率因数0.8(滞后),额定电压0.38kv,湖南东安县水电设备厂出品,为1972年9月的产品,运行至今已有30年,现出力只有50%左右,达到了报废标准。2#机组容量200Kw,水轮机型号均为HL123-WJ-50,配套发电机型号为TSWN85/3,额定转速750r/min,额定功率200kw,额定功率因数0.8(滞后),额定电压0.4kv,2台水轮发电机组均为邵阳市水轮发电机厂1979年的产品,水轮机转轮磨耗严重,最大出力150 kw,且发电机在出力140kw左右发热严重,坝后电站3#、4#机组容量250Kw,水轮机型号均为HL260-WJ-60,配套发电机型号为TSWN90-19,额定转速750r/min,额定功率因数0.8(滞后),额定电压0.4kv,2台水轮发电机组均为为邵阳市水轮发电机厂1979年的产品,水轮机转轮磨耗严重,最大出力200 kw,且发电机在出力210kw左右发热严重,机组效率水平为80%。由于机组出力效率低,单位电能耗水率大大增加,电站发电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了电站经济效益的发挥。

3、电站增效扩容的可行性评价

扬江河坝电站设计装机825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站220万kwh, 2002~2011年电站实际年平均发电量164.5万度。通过技术改造,电站装机容量为1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90.8万kwh,比原设计年增加发电量70.8万kwh,增加比例为32%;比2002~2011年电站实际年平均发电量164.5万度增加发电量126.3万kwh,增加比例为76.8%。

⑴水量能满足增发电量要求。扬江河坝电站发电多年平均可用水量6528万m3,改造后发电量290.8万kwh,需要供水量4587万m3。

⑵引水建筑物能满足输送流量要求。发电输水涵洞位于非溢流坝的右坝段,为钢筋砼圆形涵管,内径为1.5m,长25m,进口底板高程为261.8m,原设计引用流量6m3/s,设计流速为3.39m/s,扩容后设计引用流量6m3/s,流速为3.39m/s,属经济流速范围,无需改造。

⑶厂房及升压站建筑物结构尺寸能满足技术改造要求。本次技术改造水轮发电机组

4

台数减小1台,主变压器台数不变,高低压配电屏柜及辅助设备台数与原来基本相同,控制保护采用微机自动化装置,屏柜台数还有所减少,厂房及升压站原有建筑物结构及尺寸都能满足改造要求。

⑷更换水轮发电机组,出力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原有3#、4#水轮机组因老化磨蚀严重,出力效率降至77%左右,更换新机组后,机组综合出力效率可达到92%,与现状相比,机组出力效率可增加15%。

⑹电量上网不存在问题。扬江河坝电站电力输入东安县电网,东安县电网与湖南省电网已连网。东安县电网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MW,用电负荷达到116MW,年用电量达到6亿kwh。扬江河坝电站改造后比原设计年增加电量约70万kwh,对电网影响微小,且电站有水库调节,发电稳定,是优质电,电网将优先接纳,故增效改造后增加电量上网不存在问题。

从以上分析说明,扬江河坝电站进行增效改造的条件基本上能满足,所以,对扬江河坝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是可行的。 1.1.5电站技术改造目标与内容

1、电站技术改造目标

扬江河坝电站增效扩容改造主要目标为:

⑴通过增效扩容改造,消除电站安全隐患,减小不合理的装机,提高电站经济效益; ⑵水轮发电机组综合效率由原设计82%提高到90%;

⑶多年平均发电量由原设计250万kwh增加到290.8万kwh,增加发电量70.8万kWh,增加比例为32%。较改造前10年实际平均年发电量164.5年kwh增加发电量190.6万kwh,增加比例为76.8%。

2、电站技术改造内容 电站技术改造主要项目如下: (一)水力机械

⑴水轮机改造。水轮机更换3台,拆除1台。 ⑵发电机更换。发电机更换3台,拆除1台。 ⑶水轮机调速器更换。调速器3台,拆除1台。 ⑷油、气、水系统设备及管路更换。 (二)电气设备更新改造

⑴高低压配电装置更换。包括10.5KV厂用变、10KV高压开关柜、400V低压配电屏。

5

⑵控制保护设备更换。包括发电机组及调速器机旁屏柜、微机控制保护装置、微机监控装置、自动化装置、直流系统装置、工业电视装置、通信系统装置等。

⑶升压站设备更换。包括主变压器3台、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

1.2水文

1.2.1流域概况

扬江河坝位于湘江一级支流紫水河上游,,地处东安县大庙口境内,距东安县35km。闸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78.63KM2, 干流长度17.3KM,干流坡降44‰。 1.2.2气象

河坝电站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四季交替分明。灌区多年平均气温13.7℃~18.4℃,多年平均日照为1523.3h,多年平均降雨量171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462.6mm。

1.2.3径流

扬江河坝坝址逐月平均流量直接从省勘测设计总院2009年编的《湖南省东安县芦江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引用,然后通过水文比拟法求得扬江河坝坝址逐月平均流量。结果见表1-3。

表1-3 扬江河坝坝址各典型年径流 m3/s

频率典型年 1970 10%丰水年 1985 50%平水年 1969 90%枯水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3.96 10月 11月 12月 4.21 0.60 2.39 0.45 1.01 3.54 4.11 7.09 3.70 2.38 2.91 0.45 1.01 3.56 4.12 7.12 3.72 2.38 2.92 3.97 4.22 0.60 2.40 1.18 4.52 3.12 3.04 1.65 1.98 2.34 2.66 2.04 0.83 1.15 0.98 1.18 4.54 3.14 3.05 1.65 1.99 2.35 2.67 2.05 0.84 1.16 0.99 1.08 0.60 1.66 1.30 3.96 1.20 0.24 1.33 0.15 2.00 0.62 0.15 1.08 0.60 1.68 1.31 3.99 1.21 0.25 1.34 0.15 2.02 0.62 0.15 1.3工程地质

1.3.1区域地质概况

6

河坝位于扬江河流域干流上,在东安舜皇山林区,属萌渚岭山系的一部分,境内大部分的山地在海拔200—1000m之间,群山连绵,河流溪沟曲折蜿蜒,两岸山坡陡峻,基岩裸露,属侵蚀中低山地貌类型。

根据安全评价地勘,扬江河拦河坝地层分为二层,①层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呈强~弱风化状态,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透水性较大,多在12.5~33Lu,为中等透水岩带,透水带厚度5~10m。②层为弱风化基岩区,紫红色中厚层状砂岩,岩体相对完整,透水性相对较小。 1.3.2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1.3.2.1库区工程地质

库区为高山峡谷地形,库岸山体极为雄厚,库盆由砂岩组成,渗透性较弱,水库无渗漏之忧。

库岸基岩裸露,因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山坡表层的残坡积层在重力、水文气象等因素作用下,局部的小型坍塌、滑坡对水库影响不大,库岸基本稳定。坝两岸山坡陡峻,山体雄厚,森林茂密,两岸山坡稳定,不会有较大的塌方发生。 1.3.2.2厂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厂房座落于上坝后阶地上,阶地地势较平缓,斜坡10-15°。

地表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alQh)砂质壤土,砾卵石夹砂厚4-5 m,以及坡积残积层(dl+elQH)粘土碎石,厚2-3 m。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及其互层,岩层产状125°/SW<36°,岩层节理发育,有10°/NE<78°及60°/NW<38°,岩层较破碎,基岩强风化层深4-7 m,厂区未发现断层及较大的破碎带。厂房基础座落于弱风化岩层上。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4.1电站技术改造任务

扬江河坝电站自1958年投产以来,已运行50多年。机组和电气设备已超过使用期限,严重老化,故障率高,机组出力效率明显降低。本次技改的主要任务是:(1)电站厂房陈旧破烂,厂房修整装饰;(2)拆除1套水轮机组,升级改造3套水轮机组;(3)电气设备的更新改造及;(4)生产建筑物必要的装修。

1.4.2水库和电站特征水位

扬江河坝最大坝高31.4m,总库容193.6万m3,正常库容102万m3。改造后总装

7

机容量1MW,根据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工程为Ⅲ等工程,大坝、厂房等永久性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

根据省水利水电总院2009年编制的《扬江河水闸安全评价报告》:坝址5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453m3/s,相应上游设计洪水位278.78m;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21m3/s,相应设计洪水位278.25m。

1.4.3电站改造装机规模

扬江河坝为月调节水库,本次计算时采用丰、平、枯三个典型年,按年调节水库水能计算方法,逐月计算。计算成果汇总见表1-4。

8

表1-4 扬江河坝电站设计代表年水能计算成果表

设计代表年 渠首电站出力(Kw) 丰水年(P=10%) 渠首电站发电(万Kwh) 坝后电站出力(Kw) 坝后电站发电(万Kwh) 渠首电站出力(Kw) 渠首电站发电(万Kwh) 坝后电站出力(Kw) 坝后电站发电(万Kwh) 渠首电站出力(Kw) 枯水年(P=90%) 渠首电站发电(万Kwh) 坝后电站出力(Kw) 坝后电站发电(万Kwh) 渠首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40.5万kwh;坝后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250.3万kwh 一 二 23.16 1.69 三 23.16 1.69 四 34.49 2.52 656.90 47.95 33.62 2.45 471.11 34.39 36.02 2.63 171.10 12.49 五 14.73 1.08 800.00 58.40 14.36 1.05 260.65 19.03 15.38 1.12 655.91 47.88 六 76.08 5.55 535.28 39.08 74.16 5.41 232.37 16.96 79.45 5.80 91.15 6.65 七 140.40 10.25 226.66 16.55 136.85 9.99 203.14 14.83 146.62 10.70 0.00 0.00 八 80.39 5.87 394.10 28.77 78.35 5.72 341.41 24.92 83.95 6.13 52.27 3.82 九 111.24 8.12 533.60 38.95 108.43 7.92 192.78 14.07 116.17 8.48 0.00 0.00 十 47.89 3.50 十一 0.00 十二 0.00 合计 40.26 38.56 142.92 575.55 2.82 10.43 22.57 1.65 42.02 22.57 1.65 657.39 102.17 408.69 47.99 46.68 3.41 75.24 5.49 50.01 3.65 7.46 0.00 29.83 0.00 370.24 39.24 平水年(P=50%) 133.72 800.00 501.35 9.76 58.40 24.18 1.77 36.60 24.18 1.77 250.59 18.29 196.56 167.79 14.35 0.00 12.25 0.00 261.06 42.05 449.18 67.88 4.95 216.36 105.78 25.64 15.79 7.72 1.87 119.48 9

通过计算扬江河坝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290.8万kWh,较改造前设计发电量220万kWh增加发电量70.8万kWh,增加比例为32%。较2002年至2011年共10年实际平均年发电量164.5万kWh增加发电量126.3万kWh。

⑶装机规模确定

为了合理选择发电流量,以便确定装机容量和机组选择设计,利用月平均来水量,考虑水头损失后,进行径流和水能计算。

原电站装机容量选择不合理,本次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渠首电站保留一台2#200kw机组,取消1台125kw机组,取消后机组发电量只减小1.6万度;坝后电站装机容量升级为2台400kw,总装机容量3台1000kw。

1.5水工建筑物设计及复核

扬江河坝坝址位于扬江干流的上游,地处东安县大庙口镇,距大庙口镇 1 km,距东安县城35km。电站工程于1965年动工兴建,1966年3月完成。坝体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31.4m,总库容193.6万m3,正常库容102万m3,有效库容102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本工程河坝总库容为193.6万m3,改造后总装机容量1MW,根据国家《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工程为Ⅲ等工程,大坝、厂房等永久性建筑物按3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4级建筑物设计。

扬江河坝大坝枢纽工程于2009年经省水利厅鉴定为3类坝,已列入国家重点水闸除险加固项目;电站厂房破旧,但结构安全,满足改造需要;发电涵洞过流量满足需要,但结构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加固。

1.6发电机与水力机械

1.6.1 发电机及水力机械改造方案

本次改造:将渠首电站1#拆除,2#机200kw水轮发电机组更新换代, 3#、4#机水轮机及发电机更换,装机容量扩大,改造机组冷却系统和励磁系统,更换油、气、水系统设备及管路,坝后电站新增1台5t电动单梁起重机等。 具体改造内容见表1-5。

10

表1-5 坝后发电机与水力机械主要改造内容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水轮机 发电机 调速器 励磁 进水阀 吊车 原有设备规格型号 HL260-WJ-60 TSWN90-19 手动调速器 FKL-21 Z45T-10 Dg800 改造内容 更换为HLA551c—WJ—71 更换为SFW400-12/990 更换为SDT300手电动调速器 更换为新型号静止可控硅 更换为Z945T-10 Dg800 新增1台5t电动单梁起重机 数量 2台 2台 2台 2台 2台 1台 渠首电站发电机与水力机械主要改造内容表(表1-6)

序号 1 2 3 4 名称 水轮机 发电机 调速器 励磁 原有设备规格型号 ZD661-LMy-60 HL123-WJ-50 TSN59/741-8 TSWN85/3 手动调速器 手动调速器 TFKL TFKL 改造内容 拆除 更换为HLA551c—WJ—50 拆除 更换为SFW200—8/850 拆除 更换为SDT300手电动调速器 拆除 更换为新型号静止可控硅 数量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台 1.7电气设备改造设计

1.7.1电气一次设备改造

电站增容改造后主结线方案不变,3台发电机0.4kv出线回路采用单母线接线,0.4KV发电机母线出线2回,各处各经1台S7变压器升压到10KV,再经2公里10KV线路输电至大庙口变电站110kV线路送入电网。

本工程属增容改造项目,原有设备因投运时间较久,不少设备已经老化,由于近年来新产品不断涌现,对原有设备不是简单的更换,而是依据增容后的要求,选用性能更好、更节能、环保的新型设备。

主变压器选用新型节能型S11,接于0.4kv母线上的厂用变干式变压器,接于10kv母线上的厂用变选用干式变压器,0.4kv和10KV断路器选用真空断路器, 0.4kv和10KV

11

配置装置采用箱式金属全封闭开关柜,具有五防功能,运行安全可靠。 1.7.2电气二次设备改造

扬江河坝电站电气二次为老式继电保护设备。现元件很难买到,且存在本身故障多,保护拒跳,乱动作。根据国家和部颁标准,有关规程及本工程实际情况,分别对监控系统、同期系统、励磁系统、调速器、继电保护装置、直流系统、工业电视系统进行改造和增设。结合当今水电站监控发展趋势,为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劳动和生产率,提高运行水平,减少维护工作量,本电站拟采用全计算机监控系统。

1.8金属结构

对发电涵管采用内衬钢管进行加固处理,钢衬与原钢筋混凝土衬砌间的空隙进行回填灌浆处理。

1.9消防及暖通设计

1.9.1消防

根据现行的消防设计规范和设计原则,本电站增效改造后厂区内的消防以水灭火为主要消防方式,重新设置消火栓灭火系统,新增设两台专用消防水泵,给消防供水环管供水加压,其水量和水压按满足最大一次消防用水的需求。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环管向室内外消火栓供水。

发电机组的容量较小,不需要设置固定式灭火装置;主变压器的容量较小,且为户外布置,不需要设置固定式灭火装置。

厂房的各设备间均配置手提式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并在主变、油罐室、油处理室等处设置手提式和推车式泡沫灭火器和砂箱。在厂房桥式起重机上配2具手提式磷酸胺盐干粉灭火器。

按规范要求对电缆沟、道进行防火分隔,对电缆孔洞进行防火封堵。

电站拟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系统在功能上相互独立,采用二总线制,对消防水泵和风机的消防联动控制采用多线制控制。

消防用电设备电源按二级负荷供电,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在发生火灾时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在厂房内的疏散通道、各楼梯间及安全出口处均设有消防应急照明灯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并采用自带的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

12

1.9.2暖通

主厂房通风方式为自然进风,机械排风。

1.10施工组织设计

1.10.1施工条件

扬江河坝坝址位于湘江一级支流扬江河的上游,地处东安县大庙口镇,距大庙口镇 1km,距东安县城35km。水库防汛公路与县、乡公路已全部连通,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具备。

各部分施工均不涉及新增施工便道问题。

施工机械及设备的动力来源用电问题也非常便利。 工程用水、生活用水都能得到保证。 1.10.2主要工程内容

扬江河坝电站增效扩容工程的主要项目包括:电站厂房修整装饰、输水发电涵洞改造、机组设备改造等。 1.10.3施工进度计划

整个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为期六个月,主要工期安排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高峰期施工砌筑人员上足80人。其他平均每天上足不少于40人。

1.11工程管理

本工程是老电站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业主是东安县金江电站管理局,工程管理单位是金江二级电站,原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不符合有关规定,本次设计依据水利部《农村水电站岗位设置及定员标准(试行)》作出调整。其中管理人员力求精简,生产部门采用少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定编、机械电气设备大修可考虑金江电站管理局统一安排,职工定员总数为15人。

扬江河坝由扬江河坝管理所负责管理,本电站管理范围为:引水坝、发电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发电主付厂房、升压站、尾水渠和进厂公路所在区域。工程保护范围为:发电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工程管理范围边界外延50m区域;发电主付厂房、升压站,在工程管理范围边界外延200m区域,尾水渠和进厂公路工程管理范围边界外延50m区域。

本工程年增加年运行管理费8.66万元。

13

1.12工程概算

1.12.1编制依据

本工程编制规程及费用计算标准执行采用“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其中工程占地投资执行采用“湘政发〔2009〕43号”文颁布的《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湖南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湘水建管[2008]16号”文颁布的《湖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1.12.2定额采用

① 建筑工程执行“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5〕389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概算补充定额》、“水总〔2006〕140号”文颁布的《水利工程概算补充定额(水文设施工程专项)》;

② 安装工程执行“水建管〔1999〕523号”文颁布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建〔1993〕63号”文颁布的《中小型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③ 施工机械台时费执行“水总〔2002〕116号”文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1.12.3总概算投资

电站改造总投资为212.7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4.32万元,机电设备购置及安装费159.94万元,临时工程费4.5万元,独立费用16.09万元、基本预备费10.13万元。

1.13经济评价

1.13.1基本依据和基础资料

本项目为增效扩容项目,经济评价投资和产出都以增量为基础数据计算分析。本项目采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2010)以及现行财税政策及电价政策。 1.13.2 财务分析主要指标

本工程财务内部收益率12.35%大于10%,财务净现值为38万元(内部收益率为10%时)大于零,满足规程要求。财务评价可行。 1.13.3国民经济评价

按社会折旧率12%计算时,国民经济净现值(ENPV)为165.3万元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22.33%大于12%,满足规程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净现值(ENPV)>0,EIRR=22.33%>12%。说明项

14

目经济上是有投资价值的,能给社会创造较高的产出。并根据敏感性分析可知,本项目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较高的投资开发价值。 1.13.4评价结论

经过分析,该电站增效扩容有良好的经济效和社会效益,可挖掘发展可再生能源、

促进节能减排,也可通过改造达到消除电站安全隐患、保障公共安全的需要。业主早有改造之心,但业主无力依靠自身资金实力进行改造升级,希望本次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业主愿意尽全力筹资对电站进行全面扩容改造,实现资源发挥最优效益。

15

1.14 附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序 号 及 名 称 一、水文 1.流域面积 工程地址(坝址)以上 2.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 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4.特征流量 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P=2%) 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P=0.2%) 二、水能指标 装机容量 保证出力(P=85%) 多年平均发电量 近十年平均发电量 年利用小时 4.工程永久占地 三、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1.引水坝 型式 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坝顶长度 2.输水建筑物 进口高程 涵洞全长 断面(直径) 设计引用流量 闸门尺寸 单 位 技改前 km2 年 亿m m3/s m3/s m3/s KW KW 万kw.h 万kw.h h hm2 m m m m m m m/s m 33指 标 备 注 本次技改 78.6 50 2.1 321 543 825 220 164.5 坝后电站3128 重力坝 281.2 31 84.5 261.8 25.0 1.5 6 261.8 25.0 1.5 6 1.7×1.7 重力坝 281.2 31.4 84.5 无增加 钢筋砼圆形 渠首电站2025 1000 85/280 290.8 1959-2010 坝址 坝址 78.6 26 1.98 16

工程特性表

序 号 及 名 称 4.厂房 坝后电站厂房尺寸(长×宽) 渠首厂房尺寸(长×宽) 水轮机安装高程 厂房地面高程 5.开关站 面积(长×宽) 6.主要机电设备 渠首电站 水轮机 发电机 调速器 励磁 坝后电站 水轮机 发电机 调速器 励磁 额定电压 主变压器型号1 主变压器型号2

单 位 技改前 m×m m×m m m m×m 1台 1台 1台 1台 台 台 1台 2台 2台 KV 1台 本次技改 20×12 指 标 备 注 18.5×8.2 11.2×8.7 20×12 18.5×8.2 11.2×8.7 HL123-WJ-42 H LA551c—WJ—60 ZD661-LMy-60 拆除 TSWN85/3 TSN59/741-8 YT-300 YT-300 FKL-21 SFW200-8/850 拆除 YWT-300机型 拆除 新型号静止可控硅 HL260-WJ-60 H LA551c—WJ—71 TSWN90-19 手动调速器 FKL-21 0.4 S7-400/10/0.4 SFW400-12/990 SDT300机型 新型号静止可控硅 0.4 S11-250/0.4 S11-1000/0.4 2台 S7-1000/10/0.4 17

工程特性表

序 号 及 名 称 2.主要建筑材料 水泥 砂子 卵石 块石 钢筋 3.所需劳动力 总工日 4.对外交通(公路) 距离 5.施工期限 总工期 八、经济指标 1.静态总投资 2.总投资 其中:建筑工程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 施工临时工程 独立费用 基本预备费 建设征地地及移民安置补偿投资 水土保持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 3.综合利用经济指标 水电站单位千瓦投资 单位电度投资 发电成本 经济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上网电价 投资回收期 t m m3 m3 t 工日 km 月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元元元% % 元年 3单 位 技改前 2127.7 1.68 8.66 22.33 12.42 0.3 7.5 212.77 212.77 14.32 159.94 7.79 4.5 16.09 10.13 6 35 0.78 74 265 281 339 5.5 本次技改 指 标 备 注 东安县城 18

2 现状分析与评价

2.1 电站现状分析

2.1.1工程基本情况

扬江河坝位于湘江一级支流紫水扬江河上游东安县大庙口境内,距东安县城35 k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7万亩,防洪保护农田2.1万亩、人口15000人,发电厂房2处,总装机容量为825kw。

扬江河坝建于1967年,主要由坝内引水涵管、拦河闸、冲砂底孔、坝后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拦河坝为浆砌石重力坝,由溢流坝段和非溢流坝段组成,总长84.5m。非溢流坝段分为左、右岸坝段,左岸挡水坝段长15.0m,坝顶高程281.2m,坝顶宽3.5m,最大坝高31.4m。右岸厂房坝段长23.0m,坝顶高程276.3m。

溢流段总长46.5m,溢流前缘净宽44.0m,堰顶高程276.3m,最大堰高26.5m。堰面为WES曲线,下接1:0.8的直线段,下游采用挑流消能,反弧半径7m,挑射角25°,挑流鼻坎高程263.2m,鼻坎宽度35.2m。

在大坝迎水面设置有混凝土防渗面板,防渗板由多次加固而成,各处厚度不一,顶部至264m高程,厚约3.5m,向下逐渐变薄,至276.6m厚仅0.5m,至273.6m厚皆为0.5m,从273.6m至坝基约1.2m。防渗面板设计标号C15,面板布有Φ6温度钢筋,纵横间距各为30cm。整个防渗面板设有1条伸缩缝。

溢流面设有厚0.4m的C20砼溢流面板,面板里布置有Φ12温度钢筋,纵横间距均为30cm。

冲砂底孔布置于大坝左端,进口底板高程264.8m,断面为城门型,宽1m,直墙高1m,园拱半径为0.5m,涵身与坝轴线垂直线成左偏15°夹角。整个涵身才用石灰石粗条石砌筑而成,管长28m,目前已封堵废弃。

原发电引水管(即低涵)位于溢流坝的右端,为直径1m的钢筋混凝土压力管,进口高程257.8m,管长21.62m,进口14.45m长与坝轴线垂直,后7.17m右转24°,管身为砼预制管,管壁厚0.12m。进口设钢质平板直升式检修闸门,由15T手摇丝杆启闭机启闭。1987年新建发电输水涵后,已将此涵变为了冲砂底孔。

灌溉引水管(即高涵)位于大坝左端,为浆砌石箱型涵,进口高程269.92m,断面尺寸为0.5m×0.7m。进口设钢质平板直升式工作闸门,由5T手摇丝杆启闭机启闭。

19

1987年新建发电、灌溉引水涵管位于大坝右端,进口高程261.8m,为钢筋砼衬砌的圆管,主管直径1.5m,出口分为三根岔管,2根发电管,管内径为0.8m,1根灌溉管,管内径为0.7m,涵管进口设钢质平板直升式工作闸门,由5T手摇丝杆启闭机启闭。

电站厂房2处,总装机容量为825kw,其中渠首电站装机容量为200+125kw,发电尾水进入总干渠,电站设计水头17m。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台250kw,发电尾水进入河床,电站设计水头19.5m。

设计多年平均发电站220万kwh,近十年实际实际年平均发电量164.5万度。

扬江河坝近十年发电量统计表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小计 年均

2.1.2电站运行现状

经现场检查和查阅资料,电站运行现状归纳如下:

⑴电站水工建筑物陈旧,但基本能满足发电运行要求。大坝、发电输水涵洞、冲砂导流涵洞及坝后厂房等已使用30多年,目前现场检测发现,因钢筋混凝土浇筑质量差,且已运行多年,涵管砼剥蚀及露筋现象严重,并存在较多的环向裂缝,同时砼强度达不到原设计的C20的强度等级。电站厂房是砖混结构建筑,较为陈旧,但厂房未发现基础下沉、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等质量问题,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升压站设备基础和构架为低标号砼现浇,历经30多年的风雨侵蚀,有些表层砼已脱落,裸露出钢筋,但没有出现下沉、变形等问题,表象较差,但能维持使用。

⑵机组出力效率明显降低。目前电站1#机组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运行至今已有30多年,现出力只有60%左右。坝后电站2#机组容量200Kw,水轮机转轮磨耗严重,最大出力150 kw,且发电机在出力140kw左右发热严重,机组效率水平为75%;3#机组存在与2#机同样现象,在设计水头工况(设计水头Hr=17m时)最大出力200 kw,机组效率水平为80%。近年来,由于机组空蚀磨蚀严重,设备老化等因素,机组出力逐年下降,目前,在水库处正常水位,水轮机过额定设计流量时,4#机组出力200 kw左

20

发电量(万度) 198 173 150 210 102 833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发电量(万度) 195 127 175 145 170 812 164.5 右,机组出力降低15~20%左右,机组效率水平已低于75%。

⑶水轮机组检修工作量逐年增大。4台机组都存在振动过大,检修难度大,费用过高,同时造成设备临检而不能发电;厂家制造工艺较差,机组水导处止水密封漏水严重,水导油盆经常进水,水轴颈及轴瓦磨损严重造成水导振摆过大,每年的检修费用很大。

⑷机组和电气设备已超过使用期限,严重老化,故障率高。发电机组、主变压器、控制保护设备、起重设备都是上世纪70年代出厂产品,老化严重,有些配件已难以采购,电站虽能勉强维持运转,但故障率高,运行状况差,维修任务大,停电时间长,急需要更新改造。

2.1.3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扬江河坝电站自1979年投产以来,已运行30多年,鉴于电站建设时机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较低,以及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磨损严重,电站主要在设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⑴水轮机空蚀、磨蚀破坏严重

①水轮机转轮叶片磨损严重。水轮机转轮的材质为普通碳钢,抗空蚀能力低,目前,检查发现叶片及下环的空蚀和泥沙磨损较严重,叶片背面的空蚀部位已被气蚀成蜂窝状。

②转轮密封间隙过大。由于水轴颈及轴瓦磨损严重造成水导振摆过大,既造成较大的容积损失,同时又造成设备临检而不能发电。

⑵机组出力、效率逐年下降

由于上世纪早期编制的水轮机模型转轮型谱中可供各水头段选用的转轮型号少,电站只能“套用”相近转轮;其主要能量指标(单位流量、单位转速、模型效率)都比较低。因而使机组偏离电站实际运行参数,导致水轮机偏离高效率区,造成机组运行的平均效率低、耗水量大,水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本电站水轮机组新机时的效率大约为80%,由于水轮机通流部件空蚀、磨蚀导致的水力损失逐渐增大,目前机组效率已大幅下降。

⑶扬江河坝电站原调速器型号为YT系列,经过多年运行,调速器控制元件磨损老化、调节失灵;调速器是上世纪中生产的老式产品,备品备件无处采购,修复难度很大。现全部更换为微机调速器,型号YWT系列,调速功300-600kgm。

⑷电气设备老化,故障率高。电站主变压器三台,型号分别为S7-315/400V2台和S7-400/400V1台,均是上世纪80年代未产品;高压开关柜、控制保护设备都是老式产

21

品,继电器、控制仪表、测量仪表全部是机械式产品,技术水平低,且运行时间长,已严重老化,运行中故障率高,耗电量大,既不安全,又不节能,难以适应电站安全经济运行要求。

2.2电站综合能效评价

2.2.1电站水能利用评价

扬江河水闸闸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78.63km2, 干流长度17.3km,干流坡降44‰。多年平均降雨量171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462.6mm。电站设计装机825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站220万kwh, 2002~2011年电站实际年平均发电量164.5万度。根据电站水能计算,扬江河坝电站坝址控制集雨面积78.63km2,多年平均流量1.77m3/s,水能利用率仅60%左右。由此可见,本站水能利用率是很低的,对扬江河坝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十分必要。

2.2.2机组运行效率评价

目前电站1#机组水轮机型号为ZD661-LMY-60,配套发电机型号为TSN59/41-8,额定转速750r/min,额定功率125kw,额定功率因数0.8(滞后),额定电压0.38kv,湖南东安县水电设备厂出品,为1972年9月的产品,运行至今已有30年,现出力只有50%左右,达到了报废标准。2#机组容量200Kw,水轮机型号均为HL123-WJ-50,配套发电机型号为TSWN85/3,额定转速750r/min,额定功率200kw,额定功率因数0.8(滞后),额定电压0.4kv,2台水轮发电机组均为邵阳市水轮发电机厂1979年的产品,水轮机转轮磨耗严重,最大出力150 kw,且发电机在出力140kw左右发热严重,

坝后电站3#、4#机组容量250Kw,水轮机型号均为HL260-WJ-60,配套发电机型号为TSWN90-19,额定转速750r/min,额定功率因数0.8(滞后),额定电压0.4kv,2台水轮发电机组均为为邵阳市水轮发电机厂1979年的产品,水轮机转轮磨耗严重,最大出力200 kw,且发电机在出力210kw左右发热严重,机组效率水平为80%;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⑴水轮机运行工况偏离了最优工况。由本电站水轮机的实际运行范围也可以看到,水轮机的过流能力偏小,而受发电机额定铭牌出力考核指标的需要,水轮机实际工作在大流量、低效率和高空化区,把最优区排除在运行范围之外。由此产生的不良结果是:水轮机空蚀严重、运行效率低、水流噪声偏大、稳定性差。

⑶水轮机实际运行工况已处于限制点外的大流量区,实际工作效率严重偏低。HL123

22

机型在新机条件下,在单位转速67.9r/min,单位流量1.24m3/s的实际工况点,模型效率也只有88.5%。考虑到上世纪70年代产品真机与模型在导叶数量和尾水管形状等方面的差异,真机效率比模型要低1-2%,大约为86.5-87.5%。机组已运行30多年,水轮机通流部件空蚀、磨蚀导致的水力损失逐渐增大,使得机组综合效率水平已降至80%。与现代水轮发电机效率水平92%相比,相差近12%。 2.2.3电站增效扩容的可行性评价

扬江河坝电站设计装机825kw,设计多年平均发电站220万kwh, 2002~2011年电站实际年平均发电量164.5万度。通过技术改造,电站装机容量为1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90.8万kwh,比原设计年增加发电量70.8万kwh,增加比例为32%;比2002~2011年电站实际年平均发电量164.5万度增加发电量126.3万kwh,增加比例为76.8%。

⑴水量能满足增发电量要求。扬江河坝电站发电多年平均可用水量6623万m3,改造后发电量290.8万kwh,需要供水量4587万m3。

⑵引水建筑物能满足输送流量要求。发电输水涵洞位于非溢流坝的右坝段,为钢筋砼圆形涵管,内径为1.5m,长25m,进口底板高程为261.8m,原设计引用流量6m3/s,经计算,属经济流速范围,可满足要求。

⑶厂房及升压站建筑物结构尺寸能满足技术改造要求。本次技术改造水轮发电机组台数减小1台,主变压器台数不变,高低压配电屏柜及辅助设备台数与原来基本相同,控制保护采用微机自动化装置,屏柜台数还有所减少,厂房及升压站原有建筑物结构及尺寸都能满足改造要求。

⑷更换水轮发电机组,出力效率会大幅度提高。原有3#、4#水轮机组因老化磨蚀严重,出力效率降至77%左右,更换新机组后,机组综合出力效率可达到92%,与现状相比,机组出力效率可增加15%。

⑹电量上网不存在问题。扬江河坝电站电力输入东安县电网,东安县电网与湖南省电网已连网。东安县电网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MW,用电负荷达到116MW,年用电量达到6亿kwh。扬江河坝电站改造后比原设计年增加电量约70万kwh,对电网影响微小,且电站有水库调节,发电稳定,是优质电,电网将优先接纳,故增效改造后增加电量上网不存在问题。

从以上分析说明,扬江河坝电站进行增效改造的条件基本上能满足,所以,对扬江河坝电站进行增效扩容改造是可行的。

23

2.3电站技术改造目标与内容

2.3.1电站技术改造目标

扬江河坝电站增效扩容改造主要目标为:

⑴通过增效扩容改造,消除电站安全隐患,减小不合理的装机,提高电站经济效益; ⑵水轮发电机组综合效率由原设计80%提高到90%;

⑶多年平均发电量由原设计220万kwh增加到290.8万kwh,增加发电量70.8万kWh,增加比例为32%。较改造前10年实际平均年发电量164.5年kwh增加发电量126.3万kwh。

2.3.2电站技术改造内容

电站技术改造主要项目如下: 2.3.2.1水力机械设备更新改造

⑴水轮机改造。水轮机更换3台,拆除1台。 ⑵发电机更换。发电机更换3台,拆除1台。 ⑶水轮机调速器更换。调速器3台,拆除1台。 ⑷油、气、水系统设备及管路更换。 2.3.2.2电气设备更新改造

⑴高低压配电装置更换。包括10.5KV厂用变、10KV高压开关柜、400V低压配电屏。 ⑵控制保护设备更换。包括发电机组及调速器机旁屏柜、微机控制保护装置、微机监控装置、自动化装置、直流系统装置、工业电视装置、通信系统装置等。

⑶升压站设备更换。包括主变压器3台、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

2.3.2.3建筑物及设备基础更新改造

⑴水轮发电机组基础改造。 ⑵水轮机调速器基础改造。 ⑶主变压器基础改造。

⑷高压室、中控室屏柜基础改造。 ⑸发电机房、中控室、高压室建筑装修。 ⑹升压站构支架改造。

24

3 水文计算及水能复核

3.1流域概况

扬江河坝位于湘江一级支流紫水河上游,,地处东安县大庙口境内,距东安县35km。闸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78.63KM2, 干流长度17.3KM,干流坡降44‰。

3.2气象

电站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四季交替分明。灌区多年平均气温13.7℃~18.4℃,多年平均日照为1523.3h,多年平均降雨量171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462.6mm。

3.3水文基本资料

本次规划设计采用2009年2月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扬江河水闸安全鉴定安全评价报告》中的成果:

扬江河水闸天然设计洪水成果

表3-1 计算方法 项目 Qm(m3/s) W总(万m) 3计算时间 频率(%) 0.2 453.0 1470 2 321.2 1070 3.33 294.3 983 本次成果 推理公式 3.4径流计算

3.4.1径流

扬江河坝坝址逐月平均流量直接从省勘测设计总院2009年编的《湖南省东安县芦江水库初步设计报告》引用,然后通过水文比拟法求得扬江河坝坝址逐月平均流量。结果见表3-2。

对扬江河坝坝址月平均流量系列进行排频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3。

25

表3-2 扬江河坝坝址逐月平均流量表(一) m3/s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 0.10 2.40 2.86 0.36 0.20 4.42 3.42 6.09 2.41 6.40 9.29 0.53 1.08 0.17 6.71 0.62 8.31 1.66 0.94 0.25 9.38 0.36 1.23 0.12 1.39 2.29 1.23 0.31 8.22 7.85 1.20 0.24 3.70 2.38 2.71 0.18 3.45 0.36 4.61 1.87 3.01 2.48 2.00 0.48 3.72 6.69 5.12 0.57 2.50 0.41 4.11 0.66 0.24 0.26 3.86 4.21 3.13 0.31 2.94 0.25 3.01 0.26 0.39 0.20 0.04 0.15 0.63 2.17 9.19 0.32 0.28 0.86 1.15 2.24 3.54 13.33 0.86 1.97 0.61 3.89 1.42 7.18 2.94 0.71 0.45 2.91 0.14 0.07 0.06 0.79 0.65 0.68 1.56 0.28 0.66 0.38 0.08 2.31 0.23 0.08 0.22 2.30 1.68 1.34 0.11 0.05 0.17 0.19 0.16 1.13 0.44 1.31 0.17 0.93 0.80 1.33 3.73 0.54 0.12 0.29 0.49 2.66 1.33 0.15 2.00 0.62 0.15 1.19 2.91 3.96 4.21 0.60 2.39 3.03 0.57 0.39 0.15 0.07 0.08 0.79 1.36 0.28 0.65 2.05 1.11 1.81 3.70 0.89 2.39 0.67 0.22 2.42 0.90 0.12 0.08 0.09 0.20 1.16 1.84 0.54 1.56 3.17 0.29 2.90 1.23 0.62 2.02 1.19 0.19 2.41 0.93 0.76 0.85 0.57 0.24 1.35 2.19 0.38 0.10 0.14 0.09 1.56 1.17 1.83 0.23 0.10 0.09 1.55 0.43 0.36 0.74 0.09 0.08 1.31 1.09 0.85 1.12 2.38 0.25 2.47 2.89 2.38 0.65 3.11 1.59 2.26 0.76 1.07 0.43 0.18 0.13 1.87 1.16 1.85 0.72 0.20 0.28 1.71 0.19 1.73 3.42 10.91 2.79 0.68 0.22 1.56 0.12 1.21 1.86 1.45 0.74 3.54 0.06 0.21 1.65 1.23 1.21 0.57 0.15 1.64 2.42 0.36 0.92 3.13 1.08 0.60 1.66 0.45 1.01 3.54 0.39 0.68 1.04 0.07 0.72 0.32 1.88 1.30 1.73 0.27 1.46 0.57 0.50 1.03 4.42 0.12 0.49 1.93 0.50 0.84 0.30 0.43 0.32 1.88 0.27 1.95 1.56 0.16 1.61 2.23 0.20 1.72 3.01 0.15 2.91 1.96 0.83 3.20 4.17 0.20 1.00 1.10 4.40 5.40 0.87 1.15 5.71 3.52 5.18 3.06 4.21 1.96 3.09 3.45 4.45 1.83 1.30 3.96 4.11 7.09 1.37 1.84 7.31 4.05 5.14 4.61 3.33 1.46 5.52 13.40 5.12 5.58 2.23 3.26 2.21 8.10 1.42 5.21 5.42 4.11 8.25 2.71 4.80 3.26 2.86 5.68 4.96 5.74

26

表3-3 扬江河坝坝址逐月平均流量表(二) m3/s

一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平均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 1.18 4.52 0.86 2.02 0.37 0.63 0.94 2.30 1.33 2.76 2.13 3.21 2.72 1.90 1.94 3.78 1.64 1.80 0.44 2.15 2.51 3.46 0.99 0.94 0.86 2.64 3.64 3.55 0.14 0.20 0.44 1.05 1.66 1.41 0.66 1.43 1.81 1.86 0.22 1.08 1.51 3.16 1.00 2.28 1.28 1.55 0.26 1.99 0.85 1.66 3.12 3.04 1.65 2.44 2.95 2.67 1.99 3.49 4.56 3.75 3.17 3.68 1.80 2.31 6.33 3.39 2.83 3.24 3.36 2.17 2.36 5.40 2.28 3.43 3.41 1.95 4.25 3.19 4.73 5.41 2.06 3.83 2.46 3.62 4.65 3.61 3.26 5.47 3.48 5.20 2.36 4.39 0.77 2.81 3.84 3.61 5.74 2.95 2.24 4.38 3.29 2.73 2.83 3.72 2.37 3.01 4.31 2.91 3.69 4.80 1.71 2.05 3.42 3.06 2.38 3.29 2.94 2.40 1.70 3.53 2.12 2.40 2.57 3.73 4.02 1.98 2.34 3.43 3.51 1.66 1.01 1.42 1.95 1.56 3.05 3.10 3.44 1.38 0.92 3.48 3.42 3.67 3.47 6.27 3.84 2.16 0.86 0.77 1.12 3.74 2.40 5.40 1.19 4.40 4.40 3.38 1.00 5.41 4.56 4.50 7.36 3.73 1.08 2.14 1.14 5.75 1.20 4.93 5.45 3.24 0.98 2.86 1.87 3.55 1.95 2.66 2.04 0.83 1.22 0.66 0.41 1.31 1.98 3.38 1.58 1.41 1.39 1.33 0.85 0.52 0.94 2.67 1.84 3.93 2.87 1.32 0.82 2.15 0.54 1.11 11.32 1.81 9.08 2.43 3.10 0.79 0.29 2.09 3.89 1.11 0.92 1.90 3.38 2.05 0.79 0.23 0.16 7.64 7.20 1.26 1.08 1.18 3.10 1.64 1.74 0.39 8.61 2.13 4.86 0.79 0.61 0.38 3.84 1.93 0.37 0.84 1.70 0.50 3.99 2.34 1.14 1.03 1.02 0.36 1.50 3.05 0.84 2.15 1.92 1.14 1.15 0.98 2.12 0.71 0.24 1.76 2.78 0.88 2.00 0.56 0.36 1.88 0.93 0.39 1.93 2.25 0.73 2.48 2.02 1.00 2.16 0.22 0.36 2.32 1.21 0.94 3.05 0.83 1.82 3.61 0.46 0.26 1.77 0.54 0.32 1.87 1.12 2.18 2.71 0.17 0.14 2.27 1.20 0.71 2.88 1.16 1.04 2.14 0.94 0.63 2.36 1.80 2.94 3.63 0.29 0.29 1.71 0.93 0.50 1.96 1.75 1.02 2.05 1.35 0.65 2.65 0.21 0.32 1.42 2.52 0.43 1.95 1.02 0.66 2.10 27

表3-4 经验频率计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年份 1961 2002 1994 1993 1970 1962 1975 1999 1997 1968 2006 1990 1981 1973 1976 2001 1992 1964 1982 1998 1960 1959 1991 200 1985 值 3.89 3.64 3.61 3.05 3.03 2.91 2.89 2.88 2.70 2.66 2.65 2.48 2.47 2.42 2.41 2.36 2.32 2.31 2.27 2.27 2.24 2.17 2.16 2.15 2.12 频率 1.96% 3.92% 5.88% 7.84% 9.80% 11.76% 13.73% 15.69% 17.65% 19.61% 21.57% 23.53% 25.49% 27.45% 29.41% 31.37% 33.33% 35.29% 37.25% 39.22% 41.18% 43.14% 45.10% 47.06% 49.02%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年份 2005 1987 2004 2008 1989 1988 1996 1983 1972 1995 1986 1984 2003 1978 1979 2007 1977 1965 1967 1980 1969 1974 1966 1971 1963 值 2.05 2.00 1.96 1.95 1.93 1.88 1.87 1.87 1.81 1.77 1.76 1.71 1.71 1.56 1.55 1.42 1.35 1.33 1.33 1.31 1.19 1.16 1.13 0.79 0.68 频率 50.98% 52.94% 54.90% 56.86% 58.82% 60.78% 62.75% 64.71% 66.67% 68.63% 70.59% 72.55% 74.51% 76.47% 78.43% 80.39% 82.35% 84.31% 86.27% 88.24% 90.20% 92.16% 94.12% 96.08% 98.04% 3.4.2径流特性

扬江河坝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2.1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630万m3,历年最大月平均流量为11.32m3/s(1993年9月);历年最小月平均流量为0.04m3/s(1959年10月)。 每年4~9月为丰水期,10~3月为枯水期。年内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汛期(4~9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8.92%,其中4~6月占年径流量的44.89%,10~3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5.21%;其中11~1月为最枯,仅占年径流量的10.2%。 3.4.3径流代表性分析

从表3-3可以看出1959-2010年径流系列中,包含丰、中、枯水年,以1961年最丰,年平均流量3.89m3/s,以1963年最枯,年平均流量为0.68m3/s,丰枯比5.72。综合以上分析,认为1959-2008年50年径流系列基本能反映径流系列总体的特征,具有较

28

好的代表性。

3.4.4径流频率分析成果

金江电站坝址径流成果见表3-4,各频率径流成果见表3-4(按水文年进行排序)。 3.4.5典型年选择

典型年按年径流进行分析排频,经分析计算选用典型年为:丰水年P=10%为1993年,修正系数1.004;平水年P=50%为1984年,修正系数1.005;枯水年P=90%为1969年,修正系数1.008。坝址各典型年径流见表3-5。

表3-5 扬江河坝坝址各典型年径流 m3/s

频率典型年 1970 10%丰水年 1985 50%平水年 1969 90%枯水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3.96 10月 11月 12月 4.21 0.60 2.39 0.45 1.01 3.54 4.11 7.09 3.70 2.38 2.91 0.45 1.01 3.56 4.12 7.12 3.72 2.38 2.92 3.97 4.22 0.60 2.40 1.18 4.52 3.12 3.04 1.65 1.98 2.34 2.66 2.04 0.83 1.15 0.98 1.18 4.54 3.14 3.05 1.65 1.99 2.35 2.67 2.05 0.84 1.16 0.99 1.08 0.60 1.66 1.30 3.96 1.20 0.24 1.33 0.15 2.00 0.62 0.15 1.08 0.60 1.68 1.31 3.99 1.21 0.25 1.34 0.15 2.02 0.62 0.15 3.5水能复核计算

扬江河坝电站的水能计算首先以蓄水灌溉为主,坝后电站1#、2#发电尾水进入灌溉渠道,下余弃水量3#、4#电站发电,洪水部分多余水量直接进入扬江河。 3.5.1 特征水位的确定

1、上游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

扬江河坝水位-库容关系曲线

水位(m) 库容(万m3) 2、下游水位

扬江河坝总干渠渠首设计257.5m,即1#、2#机组发电尾水位为257.5m; 下游河床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如下表:

260 2 265 11 270 34 275 82 280 160 29

扬江河床水位-库容关系曲线

水位(m) 库容(万m3) 254 0 260 19.8 262 88.6 264 176.4 266 295.8 268 455.4 扬江河坝设计灌溉大庙口、紫溪两个镇和大庙口林场20个村的2.7万亩农田;防洪保护下游大庙口镇、紫溪市镇农田2.1万亩,人口15000人。现实际灌溉面积1.2万亩,月平均灌溉供水流量直接从永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5年编的《湖南省东安县扬江河坝灌区配套初步设计报告》引用,扬江河坝电站水能计算见表3-6、表3-7、表3-8。

30

表3-6 扬江河坝电站丰水年(P=10%)水能计算成果表

设计代表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合计 月径流量(m3/s) 月径流总量(万m3) 灌溉径流量(万m3) 水库蓄水量(万m3) 弃水量(万m3) 水库水位(m) 电站出力(Kw) 电站发电(万Kwh) 坝后电站出力(Kw) 坝后电站发电(万Kwh) 0.45 1.01 3.56 4.12 7.12 3.72 2.38 2.92 3.97 4.22 0.60 2.40 36.48 118.43 266.47 935.11 1083.15 1870.22 977.06 626.70 102.8 45.6 102.8 45.6 102.8 67.9 102.8 29.0 102.8 149.8 102.8 276.4 102.8 767.33 158.2 102.8 609.09 276.30 80.39 5.87 394.10 28.77 1043.67 1110.29 157.91 631.63 9587.98 219.0 102.8 824.68 276.30 111.24 8.12 533.60 38.95 94.3 102.8 102.8 1085.8 102.8 15.63 220.88 889.52 1015.25 1841.22 827.28 350.31 276.12 276.30 276.30 23.16 1.69 23.16 1.69 276.30 34.49 2.52 656.90 47.95 276.30 14.73 1.08 800.00 58.40 276.30 276.30 76.08 5.55 140.40 10.25 1016.01 157.91 631.63 276.30 47.89 3.50 657.39 47.99 276.30 276.30 0.00 0.00 40.26 38.56 142.92 575.55 2.82 10.43 42.02 535.28 226.66 39.08 16.55 102.17 408.69 7.46 29.83 370.24 410.51

31

表3-7 扬江河坝电站平水年(P=50%)水能计算成果表

设计代表年 月径流量(m3/s) 月径流总量(万m3) 灌溉径流量(万m3) 水库蓄水量(万m3) 弃水量(万m3) 水库水位(m) 电站出力(Kw) 电站发电(万Kwh) 坝后电站出力(Kw) 坝后电站发电(万Kwh)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合计 1.18 4.54 3.14 824.9 50.1 102.8 3.05 802.7 74.6 102.8 728.11 276.30 33.62 2.45 471.11 34.39 1.65 434.7 31.8 102.8 402.84 276.30 14.36 1.05 260.65 19.03 1.99 523.6 164.5 102.8 359.14 276.30 74.16 5.41 232.37 16.96 2.35 617.4 303.5 102.8 313.95 276.30 136.85 9.99 203.14 14.83 2.67 701.4 173.8 102.8 527.66 276.30 78.35 5.72 341.41 24.92 2.05 538.4 240.5 102.8 297.95 276.30 108.43 7.92 192.78 14.07 0.84 219.8 103.5 102.8 116.29 276.30 46.68 3.41 75.24 5.49 1.16 303.8 102.8 0.99 259.3 102.8 25.61 6730.1 1192.2 311.2 1192.9 102.8 50.1 102.8 208.39 1142.8 774.85 276.12 276.30 276.30 22.57 1.65 22.57 1.65 303.78 259.33 276.30 276.30 0.00 0.00 39.24 133.72 800.00 501.35 9.76 58.40 36.60 196.56 167.79 14.35 12.25 261.06 300.30

32

表3-8 扬江河坝电站枯水年(P=90%)水能计算成果表

设计代表年 月径流量(m3/s) 月径流总量(万m3) 灌溉径流量(万m3) 水库蓄水量(万m3) 弃水量(万m3) 水库水位(m) 一 1.08 284.9 102.8 二 0.60 158.5 53.6 102.8 三 1.68 440.9 53.6 102.8 四 1.31 344.3 79.9 102.8 264.44 276.30 五 3.99 1047.8 34.1 102.8 1013.71 276.30 六 1.21 317.1 176.2 102.8 140.87 276.30 七 0.25 64.4 325.2 18.0 0.00 276.30 八 1.34 351.8 186.2 102.8 80.78 276.30 九 0.15 39.6 257.6 18.0 0.00 276.30 十 2.02 530.1 110.9 102.8 334.39 276.30 十一 0.62 163.5 102.8 163.49 十二 0.15 39.6 102.8 39.63

合计 14.39 3782.6 1277.4 182.07 104.90 387.30 276.12 276.30 276.30 276.30 276.30 电站出力(Kw) 电站发电(万Kwh) 坝后电站出力(Kw) 449.18 24.18 1.77 67.88 24.18 1.77 250.59 36.02 2.63 171.10 15.38 1.12 655.91 79.45 5.80 91.15 146.62 10.70 0.00 83.95 6.13 52.27 116.17 8.48 0.00 50.01 3.65 216.36 0.00 105.78 0.00 42.05 25.64 坝后电站发电(万Kwh) 4.95 18.29 12.49 47.88 6.65 0.00 3.82 0.00 15.79 7.72 1.87 119.48 161.52 33

由表3-6、3-7、3-8计算得:扬江河坝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E均=(E丰+E平+E枯)/3=(410.5+300.3+161.5)/3=290.8万kwh。比原设计年平均发电量220万kwh多70.8万kwh,比近十年年均发电量164.5万kwh多126.3万kwh。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①电站装机不合理,1#、2#机组容量过大,实际灌溉水量最大发电容量不超过200kw,拆除1台125KW的机组,发电量并不减小多少;②弃水发电容量过小,浪费了水量。

3.6水利水能

3.6.1特征水位

扬江河坝电站校核洪水位279.78m,总库容193.6万m3,设计正常蓄水位276.3m,正常库容102.86万m3,属月调节水库。

渠首电站尾水位为总干渠引水位257.5m。 电站设计厂房河床尾水位254.5m。 发电涵洞进口高程:261.8 m。 河床死水位:254.4m。 3.6.2额定水头及最小水头

扬江河坝电站现总装机容量为1000kw。

设计坝后电站最大水头为279.78-254.5=25.3m,最小水头261.8-254.5=7.3m,加权平均水头19.5 m。

设计渠首电站最大水头为279.78-257.5=22.3m,最小水头261.8-257.5=4.3m,加权平均水头17 m。 3.6.3装机容量选择

通过水能计算表3-6、3-7、3-8可以看出,原电站装机容量选择不合理,本次电站增效扩容改造,渠首电站保留一台2#200kw机组,取消1台125kw机组;坝后电站装机容量升级为2台400kw,总装机容量3台1000kw。电站改造后水能指标、电指标见表3-9。

34

表3-9 扬江河坝电站改造前后水能指标情况表

项目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km2) 坝址天然平均流量(m3/s) 正常蓄水位(m) 下游设计尾水位(m) 渠首电站尾水位257.5m。 机组台数(台) 渠首电站2台 最大引用流量(m/s) 3改造前 78.6 2.1 276.3 坝后电站尾水位254.5m。 改造后 78.6 2.1 276.3 坝后电站尾水位254.5m。 渠首电站尾水位257.5m。 坝后电站2台 渠首电站1台 渠首电站1台2.8 坝后电站2台5.4 渠首电站22.3 坝后电站25.3 渠首电站5.5 坝后电站7.3 渠首电站17 坝后电站19.5 渠首电站17 坝后电站19.5 1000 290.8 90.6 85/280 渠首电站2025 坝后电站3128 坝后电站2台 渠首电站2台2.78 坝后电站2台5.4 渠首电站22.3 最大水头(m) 坝后电站25.3 渠首电站6.5 最小水头(m) 坝后电站7.3 渠首电站17 平均水头(m) 坝后电站19.5 渠首电站17 额定水头(m) 装机容量(kw) 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 新增电量(万kwh) 保证出力(kw)P=85% 装机年利用小时(h) 水量利用系数(%) 坝后电站19.5 825 220 / / 64.5 82.5

35

4 工程地质

4.1 区域地质概况

1) 地形地貌

河坝位于扬江河流域干流上,在东安舜皇山林区,属萌渚岭山系的一部分,境内大部分的山地在海拔200—1000m之间,群山连绵,河流溪沟曲折蜿蜒,两岸山坡陡峻,基岩裸露,属侵蚀中低山地貌类型。

2)地层岩性

根据安全评价地勘,扬江河拦河坝地层分为二层,①层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呈强~弱风化状态,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透水性较大,多在12.5~33Lu,为中等透水岩带,透水带厚度5~10m。②层为弱风化基岩区,紫红色中厚层状砂岩,岩体相对完整,透水性相对较小。

3)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随季节变化极为明显,含水量较贫乏。基岩裂隙水埋藏于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孔隙潜水补给,径流途径短,坝基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裂隙均为闭合状,岩体的防渗性中等,属于弱透水层。

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报告,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属HCO3~Ca型和HCO3~Ca.Mg型,地表水类型均属HC03~Ca型。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均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无侵蚀性。

4.2 地震及区域构造稳定性

本区域属相对稳定地块,据国家2001年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库坝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4.3库区工程地质评价

库区为高山峡谷地形,库岸山体极为雄厚,库盆由砂岩组成,渗透性较弱,水库无渗漏之忧。

库岸基岩裸露,因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山坡表层的残坡积层在重力、水文气象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s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