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突出问题及思考

更新时间:2024-01-25 01: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突出问题及思考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顺利实现其道德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其道德发展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但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着其道德的顺利发展。如大学生道德人格发育的土壤“先天”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失衡与滞后性,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模式的单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机制不灵,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和社会等的高度重视和深度研究。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社会化 突出问题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即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在校学生在高校、社会和家庭等道德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规范而形成良好道德习惯,并使道德人格得到协调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大学生在其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顺利实现。

一、大学生道德人格发育的土壤“先天”不足

大学生道德人格不是个体心理因素的单独发展,而是在业已形成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和正规的大学教育中形成的。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先天”发育不足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的现代化是基于经济水平较低、国力较弱、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展开的,这种社会环境不利于现代化道德人格的顺利和健康发展。其二,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发育中缺乏稳定的价值规范和精神支柱。他们在扬弃传统时常因“传统文化未吃透”而无处着手,在选择西方现代文明时又因“外来文化未看透”而无所适从。这些先天不足,造成其价值趋向的多重混乱,也造成一代人急功近利的趋向,并且加深了道德人格的失调,若不及时加以调控,重视先天不足的人格塑造,造就的将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现代新人,而是早产后的现代化畸形儿。①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要教育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价值判断,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在多重混乱的价值中进行选择显得更为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失衡与滞后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内容在系统结构中的相应地位不明确,存在内容体系的不完整和内容结构失衡的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在教材中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在教育实践中常常用政治教育来代替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或用抽象的道德教育来代替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比如有的学校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维护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但又不大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如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的教育,至于性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生命和生态伦理教育更是成为许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这就使得大学生的道德结构片面发展,不能真正实现社会化。 其次,在具体的德育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的道德问题不能及时地反映到德育内容当中去。这些内容包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应突出的知识产权等科技道德教育,面对环境恶化而应突出的生态道德教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而应突出的经济伦理教育,面对国际互联网日渐广泛而深刻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等而应突出的网络道德教育,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时代的逐渐来临而应突出的合作精神教育,等等。这部分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社会,贴近了人类共同的现在与未来,不能及时补充这样的内容会阻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代性。

以上问题就要求教育内容必须随时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使用统编教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党的方针政策理论教育的同时,不断将新的社会动态和发展

成果添加和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的思想困惑。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学生工作部门分工配合,以不同形式不断关注和钻研新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复杂多变的道德现象和正确分析层出不穷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三、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模式的单一

道德社会化模式的丰富多样对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健全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的社会化模式对于道德人格要素的培养和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建立理论基础”模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学会更好地处理道德问题;“思考”模式强调关心和体贴他人,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了解他人的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明确价值标准则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准则是什么;价值分析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系统地、渐进地在道德问题上作出决定,其中包括如何解释特殊事件、一般事件和认清在一定情况下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区别;社会行动模式不仅重视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把道德理想付诸实践;认知的道德发展模式注重做出道德判断的问题,不仅教会学生处理有关道德问题的信息,而且促使学生提高自己做出道德判断的水平。

但是每一种模式又有自己的局限,比如“思考”模式不能教会人们在需要之间有矛盾时如何进行权衡,价值分析模式不便于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道德需要,认知发展模式不能有效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等等。因此,只有几种模式结合起来,交叉或综合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否则可能导致道德能力的片面发展,从而形成双重或失调甚至畸形发展的道德人格。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中国理论界对道德社会化理论的研究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局限于翻译外国的一些著作,因此谈不上对道德社会化模式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模式的研究和探讨。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模式的“无知”状态及其一味地灌输价值规范,使得大学生道德发展局限于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强化认知,缺乏对道德自我的发现,淡化对道德情感的培养,不懂对道德矛盾的协调,等等,单一的道德社会化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顺利发展,成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一大障碍。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的深入实践,尤其运用不同模式进行专题化教学,对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定问题进行专项训练等任务,有待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多方面实践和经验的提炼总结,这样才可能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切实创造良好的平台,以充分发挥大学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机制不灵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是各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既受个体自觉、自发地接受性的制约,又离不开外界的正确指导和正面影响,如“道德教育”、“角色引导”、“社会比较”、“社会学习”、“亚社会认同”等。新形势下,在大学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和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文化圈中,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综合自觉接受、社会学习、社会比较和亚社会认同等社会化机制应该成为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的主要方式,以应对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和虚拟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事实是,我们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以灌输为主,并已被大多数人们所反对;大学生虽然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但缺乏稳定的价值规范体系和精神支柱;社会尚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有效的社会道德评价机制,也不再有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受到普遍认可的社会道德榜样……大学生旧有的道德社会化机制在新形势下效果不佳,新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以取而代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机制处于失灵状态,这对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极为不利的。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提高认识,需要各方协调共同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在这一阶段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氛围。 注释:

①叶南客.边际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56.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德]西梅尔著.林荣远译.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美]约韓·马丁·里奇,约色瑟佛·L·戴维提斯著.姜飞月译.道德发展的理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苏]索科洛夫著.苏敬斌等译.人的道德发展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5][罗]F.马赫列尔著.陆象淦译.青年问题与青年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6]黄育馥.人与社会——社会化问题在美国.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7]刘豪兴,朱少华.人的社会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8]宣兆凯.道德社会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62-64.

[10]张金荣.挑战与机遇——当代青年社会化的进程.中国青年研究,2000,6:27-30.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写作提示:

1. 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2. 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 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4. 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萍.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3] 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