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教学案

更新时间:2023-10-05 14: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第四章多彩的光 课型:复习课 使用时间:

一、光的现象形成原理

1、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吸管斜放在水杯中“变粗” B.水中倒影

C.太阳光透过云层射到大地上 D.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2、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茂密树林底下常能看到圆形光斑——光的直线传播 B.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3、如图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它三幅不同的是( )

4、以下是关于光现象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5、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荫下圆形光斑 B.海市蜃楼 C.露珠下的叶脉 D.水中“倒影”6、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人佩戴凹透镜是为了矫正远视眼 D.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不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8、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二、两个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一)、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 (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 (2)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5)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6)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

(7)为了使成像更清晰些,该实验宜在较_________(选填“暗”或“亮”)的环境中进行;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9)如果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未点燃的蜡烛,都无法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 .

(10)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11)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若在玻璃板的背面挡上一块不透明的黑纸,从前面看去 看到蜡烛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13)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还发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越小

B.平面镜的高度小于人的高度时,人在镜中不能形成完整的像 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与镜子的大小无关 D.平面镜成的像是倒立、等大、虚像

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7m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m 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m 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3m

4、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 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 C.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二)1、小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15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 ,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若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可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蜡烛 C.若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光屏上一定成正立、放大的像

D.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6、2015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自拍时可以( )

A.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 B.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 C.减小物距,减小了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 D.减小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

7、如图所示,小夏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8、图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9、某同学欲拍摄一棵高大树木的全景,但从取景框中只能看到树的一部分,他要拍摄到这棵树的全景,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A. 把相机向上举高 B. 向前再走几步

向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光屏上能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清晰的实像。当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

(2)若想从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 像,可将蜡烛放在 点(填字母符号)。

(1)小明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的适当位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光屏置于凸透镜的右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高度;

(2)将蜡烛移到适当位置,改变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蜡烛到凸透镜 的距离一定大于 cm,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要接收到蜡烛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凸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所示,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2)李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

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 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睛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 ,张老师的眼睛属于 (选填“近视镜”、“远视眼”、或“正常眼”).

C. 向后退几步 D. 向地面蹲下

10、现在许多安保工作中都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6m D.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rd.html

Top